2014届山东省德州市乐陵一中高三上学期第一次月考历史试卷与答案(带解析).doc

上传人:syndromehi216 文档编号:338962 上传时间:2019-07-09 格式:DOC 页数:13 大小:54.60KB
下载 相关 举报
2014届山东省德州市乐陵一中高三上学期第一次月考历史试卷与答案(带解析).doc_第1页
第1页 / 共13页
2014届山东省德州市乐陵一中高三上学期第一次月考历史试卷与答案(带解析).doc_第2页
第2页 / 共13页
2014届山东省德州市乐陵一中高三上学期第一次月考历史试卷与答案(带解析).doc_第3页
第3页 / 共13页
2014届山东省德州市乐陵一中高三上学期第一次月考历史试卷与答案(带解析).doc_第4页
第4页 / 共13页
2014届山东省德州市乐陵一中高三上学期第一次月考历史试卷与答案(带解析).doc_第5页
第5页 / 共13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1、2014届山东省德州市乐陵一中高三上学期第一次月考历史试卷与答案(带解析) 选择题 下面是甘肃嘉峪关魏晋墓葬的一组壁画。 这反映了当时 A开始使用牛耕 B注重精耕细作 C曲辕犁的推广 D小农自给自足 答案: B 试题分析:抓住关键词:嘉峪关魏晋墓葬,可排除 A。春秋战国时期我国开始使用牛耕。再结合图文信息:犁地、耙地、耱地、播种,可概括为这是精耕细作的体现,故 B正确。材料中没有反映家庭手工业的内容,故 D不准确。 考点:古代中国经济的基本结构与特点 发达的古代农业 精耕细作的传统农业 。 英国历史学家霍布斯鲍姆曾评论到, 20世纪 “最矛盾和讽刺的真相之一,就是以推翻资本主义为目的的十月革命

2、,其所造成的最悠久的成就,却反而救了它的死敌一命。 ”下面说法能证明其结论的是 A苏俄实行新经济政策,部分地恢复资本主义 B二战后,美国主导了资本主义世界经济体系的建立 C二战后资本主义国家英国等建立完善的社会福利制度 D 70年代西方资本主义国家开始减少福利开支 答案: C 试题分析: “十月革命,其所造成的最悠久的成就 ”是指斯大林时期建立的高度集中的计划经济模式,为罗斯福新政所借鉴,有助于缓和经济危机,二战后西方国家纷纷加强对经济的干预,其中一个表现就是建立完善的社会福利制度,因此选 C. 考点:苏联的社会主义建设 从 “战时共产主义 ”到 “斯大林模式 ” “斯大林模式 ”。 下表为

3、“1952、 1957年中国主要产品产量简表 ”,对此解读不正确的是 项目 1952年 1957年 增幅( %) 钢(万吨) 135 535 296 煤炭(万吨) 6 600 13 100 98 布(亿米) 38.3 50.5 32 粮(万吨) 16 392 19 505 19 A.优先发展重工业,一五计划成就巨大 B.农业增长相对缓慢,工农业比例失调 C.浮夸风气严重,产量数据严重失实 D.学习苏联模式,存在与其相似弊端 答案: C 试题分析:本题考点是社会主义经济建设的曲折发展。浮夸风出现是在 1958年大跃进运动后,而图标是 1952、 1957年,故 C项不正确。 1953年中国开展一

4、五计划建设,学习苏联模式,优先发展重工业,但是造成工农业比例失调,故ABD项解读正确。 考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的道路 经济建设的发展和曲折 社会主义建设的起步 。 1953年,中国在世界制造业中所占的比例仅有 2 3%。 20世纪 50年代,中国采取哪些重大措施来改变制造业的落后状态。 提出优先发展重工业; 实施五年计划; 大跃进; 人民公社化运动。 A B C D 答案: A 试题分析: 1953年中国开展一五计划建设,学习苏联模式,优先发展重工业 , 正确; 1958年中国发动大跃进,片面发展重工业,力图迅速实现社会主义工业化, 正确; 不对,人民公社化运动是在 农村片面追求生产关系的

5、公有化程度,与题干 “改变制造业的落后状态 ”不符。 不符 考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的道路 经济建设的发展和曲折 探索与失误 。 造成 1959到 1961年我国国民经济严重困难的最主要原因是 A自然灾害的影响 B苏联撕毁经济技术合作协议 C三大改造的完成 D经济建设中的 “左 ”的错误 答案: D 试题分析:三大改造的完成是在 1956年,有利于解放和发展生产力,与题干不符; AB属于造成 1959到 1961年我国国民经济严重困难的原因但不是最主要原因,最主要原因是经济建设中的 “左 ”的错误, 1958年 “总路线 ”“大跃进 ”“人民公社化 ”造成左倾错误泛滥,使得经济建设遭受巨大损

6、失和破坏。 考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的道路 经济建设的发展和曲折 探索与失误 。 有关农村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A改变了农业的生产经营方式 B实现了土地所有制形式的多样化 C打破了吃 “大锅饭 ”的分配方式 D促进了农村经济的发展 答案: B 试题分析:农村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打破了 “人民公社 ”的体制,赋予农民生产经营和 分配的自主权,有利于调动农民的生产积极性,解放和发展农村生产力,因此 ACD说法正确; B说法不正确,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是以土地公有制为前提,农民有土地使用权而无私有权,因此符合题意。 考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的道路 从计划经济到市场经济 经济体制改革。

7、 1980 年,我国设立了深圳、珠海、汕头、厦门四个经济特区。它们主要 “特 ”在 A特殊的历史时期 B特殊的地理位置 C特殊的社会制度 D特殊的经济体制 答案: D 试题分析:经济特区是在对外经济活动中采取开放的特殊政策,用优惠的方法吸引外资、引进技术,从而达到一定的经济目的的特殊经济区。故答案:为 D项。 AB不是主要特点, C是指港澳特别行政区。 考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的道路 对外开放格局的初步形成 经济特区的创办 。 1978年至今,改革开放经历了三十年,中国社会发生了巨变。以下关键词能正确体现这一特征的是 A联产承包大跃进好莱坞大片依法治国 B中外合资互联网革命委员会南巡讲话 C

8、拨乱反正大包干经济适用房三个代表 D人民公社个体户一国两制村民自治 答 案: C 试题分析:注意题干时间 “1978年至今 ”“改革开放 ”, A不对,大跃进运动是在1958年开展; B不对,革命委员会是在 19661976 年文化大革命时期; D不对,人民公社化运动是在 1958年发动;因此都可以排除。 考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的道路 从计划经济到市场经济 伟大的历史转折 。 1946年 9月 19日,丘吉尔在苏黎士大学发表的题为欧洲的悲剧的演说中指出: “摧毁了纳粹政权之时 我向欧洲提出的建议可以概括为一句话:联合起来! ”欧洲国家为此进行最初的实践是 A建立北约 B建立欧洲煤钢共同体

9、C组建欧洲联盟 D成立欧共体 答案: B 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查学生阅读材料,获取有效信息的能力。二战后,鉴于欧洲地位的衰落,受到美国和苏联控制和威胁的背景,欧洲国家开始联合起来。欧洲经济一体化的开端是建立欧洲煤钢共同体。 “摧毁了纳粹政权之时 ”“联合起来! ”“欧洲国家 ”“最初的实践 ”等信息与之相符合,故选 B. 考点:世界经济的全球化趋势 世界经济的区域集团化 欧洲联盟 。 历史漫画以幽默夸张的笔法描绘历史,右边漫画所描绘的历史现象体现了 A第三世界的兴起 B欧洲政治军事集团的形成 C 经济全球化的倒退 D区域经济集团化 答案: D 试题分析:材料中的图案是欧盟的标志,漫画体现了欧盟

10、的逐步发展,即体现了区域经济的一体化趋势,故选 B。 A是指不结盟运动的兴起, B是指北约、华约的建立, C与欧盟不符。 考点:世界经济的全球化趋势 世界经济的区域集团化 欧洲联盟 。 有人在评价北美自由贸易区时说:在北美自由贸易区中既存在着美加之间的 “水平形态的经济合作与竞争 ”,又存在着美、墨与加、墨之间的 “垂直形态的经济合作与竞争 ”,而且此二者相互交织在一起,形成了一种有别于欧盟或其他区域经济集团,看起来有些 “另类 ”的区域经济合作 “新 ”模式。这里的 “新 ”主要是指 A三国的合作向政治一体化发展 B发达国家之间的合作 C发达国家与发展中国家的合作 D发展中国家间的合作 答案

11、: C 试题分析:本题考查理解分析能力。 “水平形态的经济合作与竞争 ”是指美国和加拿大同属于发达国家之间的合 作竞争, “垂直形态的经济合作与竞争 ”则是指作为发展中国家的墨西哥与美国、加拿大之间的合作和竞争。故选 C项。 考点:世界经济的全球化趋势 世界经济的区域集团化 北美自由贸易区。 有学者指出, “资本主义的逻辑最终必然到达全球范围,它从 16世纪在欧洲诞生到今天已经真正达到全球范围 ”。 “整个世界都是在这个单一的我们称之为资本主义世界经济的社会分工架构之内运作的。 ”这位学者实际上是强调 A经济全球化同科技革命紧密联系 B资本主义在全球化过程中的核心作用 C各国政治经济体制日益融

12、为一体 D经济全球化以全球 的市场经济为基础 答案: B 试题分析:注意题干信息 “整个世界都是在资本主义世界经济的社会分工构架之内运作的 ”,可见这位学者强调资本主义在经济全球化中的核心作用,故选 A。B、 C、 D都无法从材料中体现。 考点:世界经济的全球化趋势 世界经济的全球化趋势 经济向全球化发展。 1999年 ,联合国开发计划署在人类发展报告中指出: “迄今为止的全球化是不平衡的,它加深了穷国和富国、穷人和富人之间的鸿沟。 ”对此不正确的理解是 A经济全球化是由西方大国主导的 B发展中国家面临日益严重的挑战 C旧的国际秩序不利于发展中国家 D发展中国家应该抵制经济全球化 答案: D

13、试题分析:由于经济全球化是在旧的不公正、不合理的国际经济秩序没有得到根本改变的情况下发展起来的,所以经济全球化对广大发展中国家来说更是一把 “双刃剑 ”。在当今世界,西方发达国家在国际分工体系中处于主体和支配的地位,它们占有明显的经济、科技优势,在国际竞争中占据着有利位置。西方发达国家是国际金融、贸易等方面 “游戏规则 ”的制定者和操纵者,主要的国际经济组织实际上也是由西方发达国家控制的,这些都便于西方将其意志强加给发展中国家。面对西方日 益加大的压力,广大发展中国家确保本国经济安全的任务将更加严峻。经济全球化还进一步加剧了贫富的两极分化。但是面对经济全球化这把 “双刃剑 ”,以更加积极的姿态

14、走向世界,是包括中国在内的发展中国家的唯一正确选择。因此 D理解不正确,符合题意。 考点:世界经济的全球化趋势 世界经济的全球化趋势 经济向全球化发展。 一个历史事实可以有若干事件构成,事件又可以由若干小事件构成,由此可以排出一系列事件的等级或层次,下列选项符合上述说法的是 A世界市场形成 新航路的开辟 两次工业革命 B苏联的现代化道路 新经济政策 社会主义工业化 C新民主主义革命 国民革命运动 北伐战争 D设立四个经济特区 开放 14个沿海港口城市 开放浦东 答案: C 试题分析: A 不对,新航路的开辟是在 15、 16世纪,两次工业革命是在 18、19世纪; B不对,新经济政策是在列宁执

15、政时期,社会主义工业化是在斯大林执政时期; D不对,设立四个经济特区是在 1980年,开放 14个沿海港口城市是在 1984年,开放浦东是在 1990年,都与题干的等级或层次关系不符。 C符合题意,国民革命运动属于新民主主义革命的组成部分,而北伐战争是国民革命运动的高潮。 考点:近代中国反侵略、求民主的潮流 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崛起 国共合作与北伐战争 。 历史学家钱乘旦认为 “美国是当代资本主义的集大成者 ”。以下能够说明此观点的是 A美国倡导并践行重商主义 B美国把自由资本主义推向鼎盛时期 C美国引领当代资本主义的新变化 D美国成为世界唯一超级大国 答案: C 试题分析:本题考查分析理解能力。

16、美国在当代资本主义世界中是集大成者,说明的是其创建了国家垄断资本主义模式,对当代资本主义国家影 响深远。 A、B 两项应该是英国。 D 项与说的是冷战后美国在当今世界的地位,与题意不符。 考点:世界资本主义经济政策的调整 战后资本主义的新变化 国家垄断资本主义的发展 。 罗斯福新政最能体现的经济学思想是 A “发展经济的最佳方法就是自由放任、听之任之,不加干涉 ” B “政府直接插手干预私营企业的自由经营是最可怕的事情 ” C “要达到充分就业,其唯一办法,乃是把投资这件事由社会来综揽 ” D “政府颁布济贫法只会使贫穷的情况更趋于恶化 ” 答案: C 试题分析:本题实际考查罗斯福新政的实质。

17、罗斯福新政放弃了美国长期以来奉行的 “自由放任 ”经济政策,加强了政府对经济的直接干预。由此可知, A、 B、D三项的说法体现了自由主义的经济思想,反对政府干预,与罗斯福新政体现的经济学思想恰好相反。 考点:世界资本主义经济政策的调整 罗斯福新政 实施 “新政 ”。 有一段时间,明斯克生产的一粒纽扣在当地售价是 1卢布,在 700公里以外的莫斯科售价也是 1卢布,而在万里以外的海参崴售价仍是 1卢布。这一时期应是 A沙俄统治时期 B战时共产主义政策时期 C新经济政策时期 D斯大林体制时期 答案: D 试题分析:提取信息:题中关于各种商品价格的史实体现了斯大林经济体制的特点:实行高度集中的经济管

18、理体制,不遵循经济发展规律。斯大林体制的主要特征是: 高度集中的部门管理。 1932年,最高国民经济委员会改组为重工业人民委员部,另设轻工业、木材工业和森林工业等人民委员部。到 1941年,分管工业的人民委员部增至 25个。各人民委员部的职权是:制定或审批、检查生产、财务和基建计划;组织材料和技术供应;产品的推销和调拨;任命厂长、总工程师和总会计师等。各人民委员部重大业务问题的最后决定权属于 人民委员。 国家通过下达繁多的指令性计划指标来控制和管理企业。 管理经济重行政手段,轻经济杠杆。 在财政上实行统收统支。企业所需生产基金由国家拨给,所得利润基本上悉数上缴,亏损由国家补偿。 在产品分配上实

19、行统一调拨制。企业所需物资由国家统一拨给,所生产的产品由国家统一分配。 考点:苏联的社会主义建设 从 “战时共产主义 ”到 “斯大林模式 ” “斯大林模式 ”。 新全球史记载,从公元前 6世纪开始,铁制农具在中国骤然增加,铁犁、铁镐、铁锹、铁锄、铁镰刀和铁耙在乡村里成为日常用具。这一现象给当时社会发展带来的影响包括 私田开始出现 农业产量的提高 “宗庙之牺,变为畎亩之勤 ” 小农经济逐步形成 A B C D 答案: D 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查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从时间上判断,公元前 6世纪(公元前 500年)为中国春秋末期,而春秋初期私田已经出现,排除 。铁器推广的作用一方面表现在

20、对生产力发展上,促进了牛耕的发展、农业产量的提高;另一方推动了封建土地私有制的发展和小农经济的形成。 考点:古代中国经济的基本结构与特点 发达的古代农业 精耕细作的传统农业 。 北魏时期实行的均 田制,从土地所有制形式上来讲是 A国有土地所有制 B君主土地所有制 C地主土地所有制 D自耕农土地所有制 答案: A 试题分析:均田制开始实行于北魏,隋唐时期进一步发展完善。北魏均田令规定把政府掌握的无主荒地按性别年龄分配给农民,土地的主要部分只准使用,不准买卖等。授田农民必须向国家交纳租税,并承担徭役和兵役。因此从土地所有制形式上来讲是国有土地所有制。 考点:古代中国经济的基本结构与特点 古代的经济

21、政策 土地制度的演变 。 唐初唐六典记载: “凡市,以日中击鼓三百下而众以会。日入前七刻,击钲三百声 ,而众以散 ”。晚唐夜看扬州市描述: “夜市千灯照碧云,高楼红袖客纷纷 ”。对此最合理的解释是 A两者相互矛盾,所以不能判断唐代是否已有 “夜市 ” B前者比后者具有权威性,可以判断唐代没有 “夜市 ” C文学作品缺乏可信度,不能证明唐代出现 “夜市 ” D两则材料时间不同,唐代后期可能已经存在 “夜市 ” 答案: D 试题分析:本题考查唐代商业的发展。材料一来自于唐六典,是唐初政府的法令,而材料二来自中晚唐诗人的诗作,两则材料各自的时间不同,反映出唐初对城市的商业活动进行严格的控制与管理。随

22、着商品经济的发展,政府对商业活动控制放松,到宋代完全打破了城市的坊市界限,打破了交易的空间、时间限制,故 D项最合理。 考点:古代中国经济的基本结构与特点 古代商业的发展 市的变迁和城市的发展 。 有人形容中国古代商业就像一个带着枷锁、脚镣并被捆绑起来的舞者,她的每一个舞步都带着沉重的牵累,她的每一个旋转都受着束缚的疼痛。这主要是因 为 A古代中国交通不发达 B古代中国农业和手工业生产落后 C古代中国不对外开放 D统治者长期推行重农抑商政策 答案: D 试题分析:本题考查中国古代商业发展艰难的原因。和同期的古代世界相比,中国交通比较发达,农业和手工业生产较为先进,曾长期推行较为开明的对外政策,

23、排除 A、 C、 D三项;中国古代封建统治者长期推行重农抑商政策,这导致了古代商业发展艰难。 考点:古代中国经济的基本结构与特点 古代的经济政策 “重农抑商 ”。 明清时期( 1840年以前),资本主义生产关系的萌芽未能形成强大的扫荡旧经济基础的革 命性变化,其主要原因不包括 A自然经济的强大 B闭关锁国政策的阻碍 C重农抑商政策的实行 D西方工业文明的入侵 答案: D 试题分析:西方工业文明的入侵是在 1840年鸦片战争以后,一方面摧残了中国传统的资本主义生产关系的萌芽,另一方面客观上推动了中国自然经济的解体和民族资本主义的产生,但是时间不符。 ABC分别是从经济、对外政策、政治等方面说明明

24、清时期( 1840 年以前)资本主义生产关系的萌芽受到阻碍的原因。 考点:古代中国经济的基本结构与特点 古代的经济政策 “海禁 ”与 “闭关锁国 ” 。 他(哥伦布)的抱负和思想 “不仅反映出中世纪的衰落,也反映出理性主义和资本主义新时代的兴起。 ”但是,这对于印第安人则意味着 A “世界的发现和人的发现 ” B “开启了可怕损失的历史 ” C “开启欧洲人扩张与征服的英雄历史 ” D “大西洋变成了一座桥梁,一个启程之地 ” 答案: B 试题分析: ACD对应材料中 “不仅反映出中世纪的衰落,也反映出理性主义和资本主义新时代的兴起。 ”,说明哥伦布发现美洲,开辟新航路有利于推动欧洲封建社会的

25、衰落和资本主义的发展。但是对于美洲印第安人却意味着深重的灾难,伴随新航路的是早期殖民扩张时代的到来,印第安人几乎遭受种族灭绝。因此选 B. 考点:资本主义世界市场的形成和发展 开辟新航路 新航路的开辟 。 被誉为现代经济学之父的亚当 斯密在出版于 1759年的道德情操论中指出: “如果一个社会的经济发展成果不能真正分流到大众手中,那么它在道义上将是不得人心的,而且是有风险的,因 为它注定要威胁社会稳定。 ”作者的这一提醒主要是为了防止 A工人运动的兴起 B城乡差别的扩大 C经济危机的发生 D垄断现象的出现 答案: A 试题分析: 1759年是在工业革命前, “如果一个社会的经济发展成果不能真正

26、分流到大众手中,那么它在道义上将是不得人心的,而且是有风险的,因为它注定要威胁社会稳定。 ”说明当时亚当 斯密就意识到社会矛盾的激化不利于社会稳定。 B在材料中无从体现;从时间上看, CD两项是不对的, C是在工业革命开展后, D是在第二次工业革命时期。 考点:资本主义世界市场的形成和发展 第一次工业革命 工业革命。 资本主义世界体系初步形成的重要推动力 A地理大发现 B工业革命 C垄断组织的形成 D跨国公司的出现 答案: B 试题分析:地理大发现即是指新航路开辟,推动了资本主义世界体系开始形成;垄断组织的形成是在第二次工业革命时期,推动了资本主义世界体系最终形成;跨国公司的出现是推动当今世界

27、经济全球化的重要动力 ;第一次工业革命推动资本主义世界体系初步形成或基本形成。 考点:资本主义世界市场的形成和发展 第一次工业革命 世界市场的基本形成 。 下列 有关 18世纪英国的手工工场与工厂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A都是资本主义生产组织形式 B都导致工业无产阶级的产生 C二者生产手段和效率不同 D二者是先后承继关系 答案: B 试题分析:两者都是资本主义不同阶段的生产组织形式 工业革命后的 “工厂制度 ”导致工业无产阶级产生,而手工工场无此结果,故 B叙述不正确。手工工场和工厂的生产手段分别是手工和机器,效率固然不同,故 C叙述正确;而大机器工厂是在手工工场高度发展的基础上产生的,故 D叙述正

28、确。 考点:资本主义世界市场的形成和发展 第一次工业革命 从工场到工厂 。 下表反映了 19世纪末 20世纪初中国出口商品分类比重( %) 年份 类别 原料 手工制品 机器产品 1893 15.6 81.8 2.6 1910 39.8 41.4 18.8 1920 40.1 39.4 20.5 中国进一步成为资本主义世界的原料产地 中国手工业受到外国资本主义经济入侵的进一步冲击 中国的小农经济开始解体 中国近代工业兴起并发展 A B C D 答案: B 试题分析:根据材料信息,原料出口呈现增长趋势,说明 正确;手工制品出口呈现下降趋势,说明 正确;机器产品出口呈现增长趋势,说明 正确;注意题干

29、时间 “19世纪末 20世纪初 ”, 不对,中国的小农经济开始解体是在 19世纪中期鸦片战争以后,因此排除 。 考点:近代中国经济结构的变动与资本主义的曲折发展 近代中国经济结构的变动 自然经济的逐渐解体 、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的产生 。 下列有关近代中国社会生活变化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A深受西方工业文明影响 B政府曾经起到推动作用 C体现社会从专制到民主 D完全西化 成为必然趋势 答案: D 试题分析:中国近代生活习俗、社会风尚的变化是在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背景下进行的,与西方工业文明的传播和中国人向西方学习分不开,故 A正确 ; 辛亥革命后民国政府颁布 “剪辫令 ”等措施 ,推动社会生活的变化;

30、故 B正确 ;中国近代生活习俗、社会风气的变化是社会进步的表现,但不能由此认为完全西化成为必然趋势,故 D不正确,符合题意。 考点:中国近代社会生活的变迁 物质生活与习俗的变迁 动荡中变化的近代社会生活 。 “的一个特征是对土地、银行、对外贸易和重工业实行国有化,另一个特征是强行征用士兵和城市居民所必需的剩余农产品。 ”处最合适的应是 A苏俄战时共产主义政策 B苏俄新经济政策 C中国农业社会主义改造 D中国人民公社化运动 答案: A 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查战时共产主义政策。由题干中的 “国有化 ”和 “强行征收供养士兵和城市居民所必需的剩余农产品 ”可知 ,这一政策要求实行国有制和余粮收集制

31、,这是战时共产主义政策的内容之一 ,故正确答案:为 A项。 考点:苏联的社会主义建设 从 “战时共产主义 ”到 “斯大 林模式 ” “战时共产主义 ”政策。 “他们是竭泽而渔 ”(罗斯 特里尔著毛泽东传),毛泽东曾经这样谈论苏联斯大林时期经济建设的教训。此处毛泽东所说的 “渔 ”指的是 A环境保护 B农业生产 C人民生活 D工业生产 答案: D 试题分析:根据材料提供的信息,这里的 “渔 ”应该理解为收获,全句 “他们是竭泽而渔 ”的意思就是为了获得工业的发展,苏联以长期牺牲农业生产、人民生活水平、环境破环为代价。所以正确选项应该是 A。 考点:苏联的社会主义建设 从 “战时共产主义 ”到 “

32、斯大林模式 ” “斯大林模式 ”。 综合题 ( 20分)消费与人类生活密切相关,体现着社会的发展与进步,折射出时代的特征。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审度量,节衣服,俭财用,禁侈泰,为国之急也。 管子 八观 ( 1)根据材料一,概括管仲的主张,简要分析这种主张形成的原因。( 4分) 材料二 消费社会是指 生产和消费都超出了生存必需和生理需求的范围,消费成为社会生活和生产的主导动力和目标的社会发展阶段。 在 17世纪末至18世纪中叶英国已经出现了消费社会。 李新宽 17世纪末至 18世纪中叶英国消费社会的出现 ( 2)结合材料二和所学知识,分析英国消费社会出现的原因。( 6分) 材料三 苏

33、联没能发明与传播彩色电视机或微波炉,这或许可以被原谅。但是,并不是所有消费社会的产品都具有复杂的技术。实际上,最为简单的莫过于发明于美国西海岸的一种工装裤。整个 “冷战 ”时期最为让人难以理解的事情,或许就是为什么苏联生产不出一条像样的牛仔裤。 尼尔 弗格森文明 ( 3)结合所学知识解释材料三中 “苏联生产不出一条像样的牛仔裤 ”的原因。( 4分) 材料四 1978-2008年(我国)农村居民生活消费支出增加近 5番,增长了 30 5倍,年均增 长 12 2%,扣除价格因素后年均实际增长 6 4%,比 1949-1978年的年均增速高 2 7个百分点。 2009 国家统计局报告 ( 4) 19

34、78年以来中国政府采取的哪些重大举措有利于促进农民消费支出的迅速增加?( 6分) 答案: ( 1)主张:提倡节俭,反对浪费。( 2分) 原因:小农经济,物资匮乏(或生产力水平低)。( 2分) ( 2)原因: 资本主义的发展,提高了人们生活水平; 资产阶级民主政体确立并逐步完善,社会秩序稳定; 殖民扩张的开展,世界市场的扩大,英国可以消费世界廉价产品。( 6分) ( 3)原因:长期 实行高度集中的政治经济体制,重视发展重工业,忽视消费品的生产; “冷战 ”的持续发展和意识形态的影响。( 4分) ( 4)实行改革开放;实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发展乡镇企业;确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 4分) 试题

35、分析: ( 1)根据材料 “审度量,节衣服,俭财用,禁侈泰 ”概括管仲的主张,结合春秋时期的时代背景,生产力水平相对较低,铁器牛耕刚刚兴起以及春秋时期诸侯割据争霸,管仲在齐国为相,力图富国强兵,称霸天下,简要分析这种主张形成的原因。 ( 2)根据材料出处 17世纪末至 18世纪中叶英国消费社会的出现可知,这一时期 正是英国工业革命时期,结合时代背景,从物质条件(资本主义的发展)、制度保障(资产阶级民主政体确立并逐步完善)、世界市场(殖民扩张的开展,世界市场的扩大)等方面回答英国消费社会出现的原因。 ( 3)可以从国际、国内两个方面回答材料三中 “苏联生产不出一条像样的牛仔裤 ”的原因。国际:

36、“冷战 ”的时代背景和意识形态的影响。国内:斯大林体制的弊端,长期实行高度集中的政治经济体制,重视发展重工业,忽视农业和轻工业。 ( 4)根据材料中 “农村居民生活消费支出增加近 5番 ”等信息,可知农民的生活水平提高,结合 1978年以来农村改革 的措施 “实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发展乡镇企业 ”回答,再结合 “改革开放,确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 ”的时代背景回答。 考点:古代中国经济的基本结构与特点 发达的古代农业 男耕女织的小农经济 ;资本主义世界市场的形成和发展 第一次工业革命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的道路 从计划经济到市场经济 经济体制改革 世界市场的基本形成 ; 苏联的社会主义建设 从

37、 “战时共产主义 ”到 “斯大林模式 ” “斯大林模式 ”。 ( 20 分)海权是国家综合实力的体现,中外历史的发展进程表明: “海权握,国则兴;海权无,国则衰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 题。 材料一 全球化时代的国家财富的增长与国家海权而非陆权的扩张是同步上升的。这是因为,海洋是地球的 “血脉 ”,因而也是将国家力量投送到世界各地并将世界财富送返资本母国的最快捷的载体。于是,控制大海就成了控制世界财富的关键。 张文木世界地缘政治中的中国国家安全利益分析 材料二 长江深入中国内地,而且很大的轮船从海上可直接沿长江的主要河段上溯而行。长江流域的广大地区也依靠长江与外界便捷地来往。 谁拥有了长江流

38、域这个中华帝国的中心地带,谁就具有了最可观的政治权威。出于这些原因,外部海上国家应积极、有效地 对长江流域施加影响。 马汉海权论( 1890年出版) ( 1)以 1619 世纪世界殖民霸权的转移为例,说明 “控制大海就成了控制世界财富的关键 ”。( 6分) ( 2)根据上述材料,分析马汉提出 “外部海上国家应积极、有效地对长江流域施加影响 ”的原因。( 6分) 材料三 1875年清廷发布上谕,称 “海防关系紧要,既为目前当务之急,又属国家久远之图 ”,正式决定创办近代海军,任命李鸿章、沈葆桢分别督办北洋、南洋海防事宜。清政府先后向英法两国订购军舰,并在江南制造总局、福州船政局自造军舰。 187

39、6年起陆续派遣学生分赴英、 法等国学习海军,又在沿海一带陆续开设海军学堂,学习英文、几何、代数、驾驶、天文、海图、算法等诸务。 ( 3)结合所学知识分析中国近代海军产生的主、客观因素,依据材料三中筹划海防的目的和具体措施,简要评价清政府的决策。( 8分) 答案: ( 1) 16世纪,随着新航路开辟 , 西班牙、葡萄牙进行殖民扩张,获取了巨额财富; 17世纪,荷兰海上贸易发达,有 “海上马车夫 ”之称,取代西班牙和葡萄牙成为世界第一贸易强国;通过与荷兰、法国的殖民战争, 18世纪英国成为海上霸主,拥有广阔的殖民地和海外市场,海外贸易和掠夺为英国进行工业革 命,成为世界贸易中心奠定了基础。( 6分

40、) ( 2)西方各国正在进行第二次工业革命,急需扩大海外商品市场和资本市场,控制中国满足了其商品输出和资本输出的要求。( 2分)长江流域在地理上、经济上具有特殊战略地位;通过控制长江流域可以从政治上控制中国,维护其政治、经济特权。( 2分) ( 3)因素:客观上,西方列强的侵略使中国面临严重的民族危机;西学东渐。主观上,洋务派力图通过洋务运动实现自强;洋务派兴办近代企业也为创办近代海军创造了条件。( 4分)评价:清政府筹划海防旨在抵抗列强侵略,具有积极意义;兴办海军和近代教育事业 顺应了世界历史发展的潮流,也促进了中国的近代化进程。( 4分) 试题分析: ( 1)以 1619 世纪世界殖民霸权

41、的转移为例,结合相关史实回答, 15-16世纪的西班牙 (或葡萄牙 )走在新航路开辟的前列,成为当时世界首屈一指的殖民大帝国; 17世纪的荷兰商人在政府的支持下组建了一批海外贸易垄断公司,成为“海上马车夫 ”; 17-19 世纪的英国通过三次英荷战争、七年战争等掌握海上霸权,成为世界上最大的殖民帝国。 ( 2)根据材料 “长江深入中国内地 ”“谁拥有了长江流域这个中华帝国的中心地带,谁就具有了最可观的政治权威 ”等信息可知 长江流域在地理上、经济上具有特殊战略地位;通过控制长江流域可以从政治上控制中国,维护其政治、经济特权。再结合所学知识,从国际背景分析,西方各国正在进行第二次工业革命,急需扩

42、大海外商品市场和资本市场。 ( 3)注意材料时间 “1875年 ”等信息,可知此时是中国洋务运动时期,结合所学知识,客观上 “民族危机 ”“西学东渐 ”;主观上 “洋务派力图通过洋务运动实现自强 ”“洋务派兴办近代企业以及新式教育 ”分析因素。再一分为二的评价清政府的决策,虽然不能根本上起到巩固国防的作用,但是从目的看,清政府筹划海防旨在抵抗列强侵略,具有 积极意义;从作用看,顺应了世界历史发展的潮流,也促进了中国的近代化进程。 考点:近代中国经济结构的变动与资本主义的曲折发展 近代中国经济结构的变动 洋务运动 ;资本主义世界市场的形成和发展 开辟新航路 新航路的开辟 ;资本主义世界市场的形成和发展 殖民扩张与世界市场的拓展 “海上马车夫 ” 、 日不落帝国 ”;资本主义世界市场的形成和发展 第二次工业革命 世界市场的发展 。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考试资料 > 中学考试

copyright@ 2008-2019 麦多课文库(www.mydoc123.com)网站版权所有
备案/许可证编号:苏ICP备17064731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