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4届山东省潍坊市高三4月模拟文综历史试卷与答案(带解析).doc

上传人:visitstep340 文档编号:339018 上传时间:2019-07-09 格式:DOC 页数:9 大小:38.17KB
下载 相关 举报
2014届山东省潍坊市高三4月模拟文综历史试卷与答案(带解析).doc_第1页
第1页 / 共9页
2014届山东省潍坊市高三4月模拟文综历史试卷与答案(带解析).doc_第2页
第2页 / 共9页
2014届山东省潍坊市高三4月模拟文综历史试卷与答案(带解析).doc_第3页
第3页 / 共9页
2014届山东省潍坊市高三4月模拟文综历史试卷与答案(带解析).doc_第4页
第4页 / 共9页
2014届山东省潍坊市高三4月模拟文综历史试卷与答案(带解析).doc_第5页
第5页 / 共9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1、2014届山东省潍坊市高三 4月模拟文综历史试卷与答案(带解析) 选择题 “分封制在封土授民的同时,也把周王朝自己及其商王朝接受过来的先进的器物、官僚体制、典章制度、意识形态和文化结构,带到了分封制度所及之地。 ”这主要强调分封制 A巩固了西周的统治 B推动了中原文明的扩展 C扩大了西周的疆域 D促成了统一民族的形成 答案: B 试题分析:注意关键信息 “把周王朝自己及其商王朝接受过来的先进的器物、官僚体制、典章制度、意识形态和文化结构,带到了分封制度所及之地 ”,说明随着分封制的实施,也推动了中原文明的扩展,因此选 B。 ACD项不是对材料的正确解读。 考点: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 商周时期的政

2、治制度 分封制。 1953 1973年的世界工业总产量相当于 1800年以来一个半世纪的工业总产量的总和,其中,科技进步的因素引起的产量值在发达国家的国民生产总值中所占比重起初为 5 l0, 20世纪 70年代增长至 60,现在已达到 80以上。这说明第三 次科技革命 A缩短了科技成果转化为生产力的周期 B加大了科技进步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 C加速了科技推动经济结构调整的进程 D促使各发达国家增加了科技发展投入 答案: B 试题分析:注意关键信息 “科技进步的因素引起的产量值在发达国家的国民生产总值中所占比重起初为 5 l0, 20世纪 70年代增长至 60,现在已达到80以上 ”可知科技进步因

3、素在劳动生产率提高的各种因素中所占的比例越来越大,说明科技进步对经济发展的作用日益显著,故选 B. 考点:现代科学技术 从蒸汽机到互联网 信息技术的发展 。 1949年 3月 5日,毛泽东说: “我们必须尽可能地首先同社会主义国家和人民民主国家做生意,同时也要同资本主义国家做生意。 ”20世纪 80年代初,邓小平说: “关起门来搞建设是不行的,我们吃过这个苦头,我们的老祖宗吃过这个苦头。 ”材料反映了毛泽东和邓小平两代领导人的共同认识是 A主动融入国际大家庭 B淡化意识形态的差异 C以经济建设为中心 D争取和平稳定的国际环境 答案: A 试题分析:注意关键信息 “我们必须尽可能地首先同社会主义

4、国家和人民民主国家做生意,同时也要同资本主义国家做生意。 ” “关起门来搞建设 是不行的 ”,说明毛泽东和邓小平两代领导人都有不同程度的对外开放的意识,故选 A。 B在邓小平的话中没有明显体现, CD在材料中没有体现。 考点: 20世纪以来中国重大思想理论成果 毛泽东思想 毛泽东思想的发展; 20世纪以来中国重大思想理论成果 邓小平理论 邓小平理论的形成 。 德国大众公司原本是一家 l00的国有企业,后来把股票按面值金额的 80一 90出售给职工和国内公众,每人不得超过 5的股票,目前大众公司 70万个小股东占有公司 80的股票,其余在国家手中。这种现象 A体现了分配领域的社会化 B体现了资本

5、 的社会化 C大股东失去了企业决定权 D增强了政府干预能力 答案: B 试题分析:资本社会化是指随着生产和管理的社会化,资本也日益采取社会化的形式。股份资本、国家资本等社会资本形式得到普遍的发展,在社会总资本中的比重越来越大。股份公司通过发行股票的方式在社会范围内筹集资本,通过联合的形式把分散的小额资本迅速集中起来发展为大资本,克服了单个资本主要依靠内部积聚的方式进行资本积累的局限性。 资本占有方式的社会化。在股份公司中,单个资本的所有权转化为了集体资本的所有权,单个资本变成了社会资本。与此同时,私人所 有者对于企业的支配地位下降,而主要体现为一种收益权,虽然这并不是对生产资料私有制的否定,但

6、它在一定程度上扬弃了资本所有权的个人性质,具有了明显的社会化性质。故选 B。 考点:罗斯福新政和当代资本主义的新变化 当代资本主义的新变化 国家垄断资本主义的发展 。 法国总统戴高乐说: “欧洲应该有一个共同的防御体系,必须由法国来为这个体系规定计划和指定指挥官。 ”为此,戴高乐在 20世纪 60年代曾两次否决了英国提出加入欧共体的申请。其主要的原因是 A维护法国的领导地位 B法英两国地位差距大 C两国的经济互补性差 D危及欧共体的独立性 答案: A 试题分析:注意关键信息 “欧洲应该有一个共同的防御体系,必须由法国来为这个体系规定计划和指定指挥官。 ”,由此可知戴高乐当时曾两次否决了英国提出

7、加入欧共体的申请,主要的原因就是戴高乐不愿英国的加入影响法国在共同体内的领导地位,故选 A。 考点:第二次世界大战后世界政治格局的演变 世界多极化趋势的出现 走向联合的欧洲 。 梁启超中国近三百年学术史( 1923)认为, “最近三十年思想界之变迁,最初的原动力,是残明遗献思想之复活。 ”材料中 “残明遗献思想之复活 ”不包括 A提倡经世致用 B反对君主专制 C主张君主立宪 D批判程朱理学 答案: C 试题分析: “残明遗献思想之复活 ”是指明清之际的早期民主启蒙思想,代表人物有黄宗羲、顾炎武、王夫之等人,他们主张经世致用,反对君主专制,批判程朱理学,对近代中国的民主思想的形成和发展有积极作用

8、。但是由于受阶级和时代的局限,他们不能像西方启蒙思想家那样提出一套新的社会制度的构想,主张君主立宪是近代维新派的主张,因此选 C。 考点: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的演变 明清之际的儒学思想 明清进步思想的影响。 下图是南洋兄弟烟草公司为 “爱国 ”牌香烟设计的烟画。仔细观察画面,能得到正确的历史信息有 体现了中国人民的爱国热情 反映了中国人民收回利权的要求 中国民族资本主义企业发展环境恶劣 中国民族资本主义企业讲求营销策略 A B C D 答案: D 试题分析:该香烟广告的广告词为 “同胞注意:君用一份国货,即为国家挽回一份外溢之权利。明乎此者,请吸南洋公司各种国货香烟。 ”,由此可知反映了中国人

9、民收回利权的要求以及实业救国的思想,也说明 中国民族资本主义企业讲求营销策略,利用广 告等方式促销,也从一个侧面说明民族资本主义面临外商企业和外国商品的冲击,故选 D。 考点:经济结构的变动与资本主义的曲折发展 民族工业的曲折发展 民族工业的曲折发展。 观察英国内阁、议会、国王的关系图。图中方框空白处应是 A差额选举 B提名推荐 C直接选举 D间接选举 答案: C 试题分析:英国选举制度最主要的特点,就是实行直接选举制,即由选民本着自愿投票原则,直接选举下议院议员。而上议院的议员并不是选举产生的,一部分是执政党政府建议英女王授封的终身贵族;另一部分是世袭贵族,也就是说,上议院议 席是由这些世袭

10、贵族议员的祖先一代一代传下来的。 考点:欧美代议制的确立与发展 英国君主立宪制的确立 代议制。 彼得拉克说: “真正的贵族并非天生,而是自为的。 ”这句话的实质意义是 A鼓励个人的奋斗 B反对封建等级特权 C打破天主教精神枷锁 D否定上帝的存在 答案: B 试题分析:在中世纪,封建特权是天经地义,门第观念根深蒂固。文艺复兴则使这些东西在衡量人的天平上丧失了过去的重量。人的高贵被赋予新的内涵。彼特拉克说: “真正的贵族并非天生,而是自为的。 ”在当时意大利的社会生活中,才干、手段和金钱代替了出身门第,成为任何出身的人爬上社会高层的阶梯。因此选 B。 考点:西方人文精神的发展 文艺复兴和宗教改革

11、文艺复兴。 斯塔夫里阿诺斯全球通史在描述 16世纪的历史写道: “ 在这些世纪里,一个生气勃勃的新欧洲正在崛起 ,安逸自在、心满意足的中国人目不转睛地注视着过去。 ”材料中 “心满意足的注视着过去 ”的根本含义是 A固守农耕经济 B坚持君主专制 C昧于世界大势 D实行闭关锁国 答案: A 试题分析:材料中 “心满意足的注视着过去 ”的原因是自给自足的小农经济以及专制主义中央集权的不断强化,根据 “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 ”的观点,显然 A项是最佳答案:。 CD是材料中 “心满意足的注视着过去 ”的后果,可以排除。 考点:古代中国的经济 农业的主要耕作方式 小农经济产生的条件、特点和评价。 登州(

12、今蓬莱) “东扼岛夷,北控辽左,南通吴会,西翼燕云 ”,唐代空前繁荣,呈现出 “丝竹笙歌,商贾云集 ”的景象,经由高丽、渤海道至登州,登陆往长安的朝贡者络绎不绝。材料反映了登州在唐代成为北方航运中心的原因有 军事重镇 经济繁荣 政治中心 交通便利 A B C D 答案: B 试题分析: “东扼岛夷,北控辽左,南通吴会,西翼燕云 ”说明当时的登州地理位置较好,交通便利, “丝竹笙歌,商贾云集 ”说明其经济繁荣,商业发达,因此 正确;唐代的政治中心为长安 (今陕西西安 )、洛阳 (今河 南洛阳 ),排除 ,故选 B. 考点:古代中国的经济 商业的发展 唐代商品经济的发展。 综合题 ( 10分)【历

13、史 近代社会的民主思想与实践】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威廉很顺利地到达伦敦,詹姆士逃跑了。议会随之发表文告宣布:詹姆士二世擅离职守,由玛丽和威廉共同入主英国。历史上称这次不流血的政变为“光荣革命 ”。 ( 1)据材料一,文告颁布有什么意义 ( 4分) 材料二 19世纪 30年代开始,英国议会进行了选举改革,逐步取消了 “腐败选区 ”的议席,新兴的工业城市增加了相应的议席;扩大了选举权,降低选民财产资格,并 取消由上院提名下院成员的权利;工商业资产阶级在议会中的席位增加了,选举制度民主化的进程加速了。 ( 2)据材料二,概括英国民主化发展的趋势及原因。( 6分) 答案: ( 1)意义:君

14、权从 “神授 ”变成了 “民授 ”;确立了议会主权高于王权的原则。( 4分) ( 2)趋势:向大众参与政治演进;民主进程加快。( 4分) 原因:工业革命发展,工业资产阶级壮大。( 2分) 试题分析:( 1)当时詹姆斯二世的统治严重危害了资产阶级和新贵族的利益。 资产阶级和新贵族决定推翻詹姆斯二世的统治。由辉格党和托利党的 7位名人出面邀请詹姆斯二世的女婿 、荷兰执政奥兰治亲王威廉来英国,保护英国的宗教、自由和财产。 1689年 1月在伦敦召开的议会全体会议上,宣布詹姆斯二世逊位,由威廉和玛丽共同统治英国,称威廉三世和玛丽二世。同时议会向威廉提出一个权利宣言。宣言谴责詹姆斯二世破坏法律的行为;指

15、出以后国王未经议会同意不能停止任何法律效力;不经议会同意不能征收赋税;天主教徒不能担任国王,国王不能与天主教徒结婚等。威廉接受宣言中提出的要求。宣言于当年 10月经议会正式批准定为法律,即权利法案。因此君权从 “神授 ”变成了 “民授 ”;确立了议会主权高于王权的原则。 ( 2)注意材料信息 “扩大了选举权,降低选民财产资格,并取消由上院提名下院成员的权利 ”, “选举制度民主化的进程加速了 ”,由此得出趋势:向大众参与政治演进;民主进程加快。再注意材料信息 “新兴的工业城市增加了相应的议席 ”“工商业资产阶级在议会中的席位增加了 ”,由此得出原因:工业革命发展,工业资产阶级壮大。 考点:近代

16、社会的民主思想与实践 英国议会与国王的斗争。 ( 10分)【历史 历史上重大改革回眸】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战国初期的李悝在魏国实行变法,主张 “食有劳而禄有功,使有能而赏必行、罚必当。 ”“废沟洫 ”,铲除井田的疆界; “尽地力 ”,并说 “治田勤谨,则亩益三斗;不勤,则损亦如之 ”。实行 “平籴法 ”,设 “常平仓 ”,以平衡粮食价格。 材料二 李悝著法经, “以为王者之政莫急于盗、贼,故其律始于盗贼二篇;盗、贼须劾捕,故著网捕二篇 ” ,凡六篇。 ( 1)据材料一,概括指出李悝变法与商鞅变法相似的内容。( 6分) ( 2)据材料二,分析李悝作法经的意图。( 4分) 答案: (

17、1)内容:废除世卿世禄制;破坏井田制;鼓励农业生产。( 6分) ( 2)意图:稳定社会秩序;保护统治者利益。( 4分) 试题分析:( 1)注意材料信息 “食有劳而禄有功,使有能而赏必行、罚必当。 ”可以得出主张废除世卿世禄制; “废沟洫 ”,铲除井田的疆界,可以得出废除井田制,确立封建土地私有制; “尽地力 ”,并说 “治田勤谨,则亩益三斗;不勤,则损亦如之 ”可以得出鼓励发展农业生产,这些都与商鞅变法相似。至于实行“平籴法 ”,在商鞅变法中没有涉及。 ( 2)注意材料信息 “以为王者之政莫急于盗、贼,故其律始于盗贼二篇;盗、贼须劾捕 ”可知这部法律主要是为保护统治阶级的利益,镇压人民反抗斗争

18、而制定的,但对魏国来说,在维护社会秩序、稳定政局方面,起了重要 的作用。 考点:历史上重大改革回眸 商鞅变法。 ( 22分)美国发展的每一个阶段必有一两种因素起主要作用。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片段一 探险与初创 材料一 17世纪初,一群遭受英国国教迫害的清教徒告别了封建世袭制度统治下的欧洲大陆,漂洋过海来到北美,希望在这里建立一个与欧洲旧大陆完全不同的新国家。 环球时报( 2010年 10月) ( 1)依据材料一分析 17世纪清教徒来到北美的原因。( 6分) 片段二 扩张与发展 材料二 美国历史上的 “西进运动 ”是指美国独立后向西部地区大规模拓殖的活动。西部的开拓,广大的西部 土地并入美国,

19、使美国成为幅员辽阔、自然资源丰富的国家;带动了大规模铁路的建设和大批移民的流入,使美国形成了广大的国内市场;西进运动造就了美国人勇敢与冒险的精神,锻炼了美国人乐观进取的性格。因此有人说: “没有西进运动,也就没有今天的美国。 ” 百度百科 ( 2)据材料二谈谈你对 “没有西进运动,也就没有今天的美国 ”的理解。( 6 分) 片段三 调整与腾飞 材料三 1859年农业产值还占工农业总产值的 63 8,到 1889年工业产值已占工农业总产值的 77 5。与此相联系,城市化也在美国取得重大进展,城市人口比例由 1820年的 7上升到 1880年的 28 2。 1894 年,美国工业产值跃居世界首位,

20、相当于英国的两倍,法国的三倍,全世界的三分之一。 何顺果美国的崛起及其动力 ( 3)据材料三概括 19世纪后半期美国 “腾飞 ”的具体表现。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其主要原因。( 10分) 答案: ( 1)原因:欧洲封建统治黑暗;受到宗教压迫;追求新的政治理想。( 6分) ( 2)理解:开拓了美国的领土;拥有了丰富国内资源;形成了统一的国内市场;促进了民族性格的形成。( 6分) ( 3)表现:实现了工业化;城市化取得重大进展;成为世界第一工业 大国。( 6分) 原因:两次工业革命的开展;国内市场的统一,欧洲移民带来了丰富的劳动力和先进的科学技术。( 4分) 试题分析:( 1)注意材料信息 “一群遭受英

21、国国教迫害的清教徒告别了封建世袭制度统治下的欧洲大陆 ” “希望在这里建立一个与欧洲旧大陆完全不同的新国家 ”,结合所学知识,当时欧洲处于封建社会时期,封建统治黑暗,教会势力强大,进行宗教压迫;人们追求新社会的政治理想,据此分析原因。 ( 2)注意材料信息 “西部的开拓,广大的西部土地并入美国,使美国成为幅员辽阔、自然资源丰富的国家 ”“带动了大规模铁路的建设和大批移民的流入,使美国形成了广大的国内市场 ”“西进运动造就了美国人勇敢与冒险的精神,锻炼了美国人乐观进取的性格 ”可以得出西进运动开拓了美国的领土;拥有了丰富国内资源;形成了统一的国内市场;促进了民族性格的形成。 ( 3)注意材料信息

22、 “到 1889年工业产值已占工农业总产值的 77 5 ”“与此相联系,城市化也在美国取得重大进展,城市人口比例由 1820年的 7上升到1880 年的 28 2 ”“1894 年,美国工业产值跃居世界首位,相当于英国的两倍,法国的三倍,全世界的三分之一 ”,可以得出当时的美国实现了工业化,城市化取得重大进展,成为世界第一工业大国。再结合材料和所学知识, 19世纪后半期美国的腾飞在于两次工业革命的开展;国内市场的统一,欧洲移民带来了丰富的劳动力和先进的科学技术。 考点:资本主义世界市场的形成与发展 工业革命 工业革命;资本主义世界市场的形成与发展 工业革命 第二次工业革命。 ( 24分)服饰是

23、人类生活的要素,又是人类文明的标志。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魏晋南北朝时期的服饰呈现出 两个特点:一是追求飘逸的魏晋风度的形成;二是胡汉服饰的双向互动。从南京出土的 “竹林七贤 ”画像砖上可以清晰地看到,士人领袖们都穿着十分宽大的衣衫,敞着衣领,袒胸露臂,均流露出鄙视名教、轻蔑法度、崇尚虚无、放达不羁的神情。 中新网 ( 1)材料一反映了魏晋时期怎样的社会现实 ( 6分) 材料二 经历了唐代的绚丽之后,服饰在宋代走向了质朴、洁净和自然。上至贵族、文武百官、下至平民百姓,服饰都以儒雅为尚。男子的日常服饰十分质朴,女装也突出强调含蓄温婉,明理雅致女性气质。 华文教学通讯 ( 2)据材料二概括

24、宋朝 时期服饰变化趋势。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这些变化的主要原因。( 8分) 材料三 在描写那个时代( 20世纪 20年代)生活的电视剧橘子红了里面,乡下的秀禾还穿着传统宽衣大袖的袄裙,上海的嫣红已经是一袭及地的西式连衣长裙了。此时的着装可谓是毫无规矩。 五四新文化运动时期的女子教育与妇女解放 ( 3)据材料三概括 20世纪 20年代中国女性服饰的特点。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当时服饰 “毫无规矩 ”的原因。( 10分) 答案: ( 1)社会现实;民族融合加强;士人阶层兴起,消极避世;儒佛道思想并立。( 6分) ( 2)趋势;服饰由华丽 趋向朴实自然;趋于平民化。( 4分) 主要原因:商品经济发展,市民阶

25、层兴起;理学的影响。( 4分) ( 3)特点:传统与现代并存;城乡差别大。( 4分) 原因:五四新文化运动影响;西方思想的传播;社会环境相对宽松;女子受教育程度提高。( 6分) 试题分析: ( 1)注意材料信息 “追求飘逸的魏晋风度的形成 ”“士人领袖们都穿着十分宽大的衣衫,敞着衣领,袒胸露臂,均流露出鄙视名教、轻蔑法度、崇尚虚无、放达不羁的神情 ”说明士人阶层兴起,消极避世,儒佛道思想并立。 “胡汉服饰的双向互动 ” 说明民族融合加强。 ( 2)注意材料信息 “服饰在宋代走向了质朴、洁净和自然 ”“上至贵族、文武百官、下至平民百姓,服饰都以儒雅为尚 ”“男子的日常服饰十分质朴,女装也突出强调

26、含蓄温婉,明理雅致女性气质 ” 说明服饰由华丽趋向朴实自然;趋于平民化,结合所学知识,从经济(商品经济发展,市民阶层兴起)、思想文化(理学的影响)等角度分析原因。 ( 3)注意材料信息 “乡下的秀禾还穿着传统宽衣大袖的袄裙,上海的嫣红已经是一袭及地的西式连衣长裙了 ” 说明传统与现代并存;城乡差别大。结合材料出处五四新文化运动时期的女子教育与妇女解放 以及所学知识分析, 从五四新文化运动影响、西方思想的传播、社会环境相对宽松、女子受教育程度提高等角度分析原因。 考点:古代中国的经济 商业的发展 商业的发展表现;近代中国的民主革命 五四运动和中国共产党成立 五四运动;近代中国的思想解放潮流 新文

27、化运动与马克思主义的传播 新文化运动 。 ( 10分)【历史 20 世纪的战争与和平】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在海湾战争中,多国部队虽然与伊军在数量对比上不占优势,但多国部队调集的现代化装备数量却超过伊军许多倍:新式飞机数量比为 13 l,攻击直升机数量比为 16 l,在精确制导武 器上多国部队拥有绝对优势。在拥有质量优势的部队面前,单纯的数量对比已失去了意义。 ( 1)据材料一,概括海湾战争的特点。( 6分) 材料二 “零伤亡 ”是近期局部战争发起者追求的目标。他们试图达到已方 “零伤亡 ”。然而,尽管他们拥有高技术武器装备的优势, “零伤亡 ”也没有成为现实。对于作战地域内的平民百

28、姓来说,造成的更是巨大的、惨痛的伤亡。 ( 2)据材料二,谈谈你对 “局部战争 ”的认识。( 4分) 答案: ( 1)特点:空中打击成为主要手段;战争形态向信息化发展;是一场高科技战争。( 6分) ( 2)认识:局部战争同样给人类发 展带来巨大灾难、破坏和威胁;应努力制止非正义战争,维护世界和平与安全。( 4分) 试题分析:( 1)根据材料信息 “新式飞机数量比为 13 l,攻击直升机数量比为16 l,在精确制导武器上多国部队拥有绝对优势 ” 可以得出空中打击成为主要手段; “在拥有质量优势的部队面前,单纯的数量对比已失去了意义 ”,再结合所学知识,可以得出特点还有电子战成为未来战争的核心,对战争进程和结果产生重要影响;作战空域空前扩大,战场向大纵深、高度立体化方向发展;高技术武器大大提高了作战能力,使作战行动向高速度、全天候、全时域发展。 ( 2)根 据材料信息 “尽管他们拥有高技术武器装备的优势, 零伤亡 也没有成为现实。对于作战地域内的平民百姓来说,造成的更是巨大的、惨痛的伤亡。 ”,结合所学知识,说明高科技的局部战争同样会造成无辜平民的伤亡,给人类发展带来巨大灾难、破坏和威胁;应努力制止非正义战争,维护世界和平与安全。 考点: 20世纪的战争与和平 海湾战争。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考试资料 > 中学考试

copyright@ 2008-2019 麦多课文库(www.mydoc123.com)网站版权所有
备案/许可证编号:苏ICP备17064731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