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4届江西省上高二中高三一次月考历史试卷与答案(带解析).doc

上传人:eveningprove235 文档编号:339255 上传时间:2019-07-09 格式:DOC 页数:12 大小:43.44KB
下载 相关 举报
2014届江西省上高二中高三一次月考历史试卷与答案(带解析).doc_第1页
第1页 / 共12页
2014届江西省上高二中高三一次月考历史试卷与答案(带解析).doc_第2页
第2页 / 共12页
2014届江西省上高二中高三一次月考历史试卷与答案(带解析).doc_第3页
第3页 / 共12页
2014届江西省上高二中高三一次月考历史试卷与答案(带解析).doc_第4页
第4页 / 共12页
2014届江西省上高二中高三一次月考历史试卷与答案(带解析).doc_第5页
第5页 / 共12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1、2014届江西省上高二中高三一次月考历史试卷与答案(带解析) 选择题 下图反映了安徽省在不同时期所属行政区划的沿革状况,按时间先后排序正确( ) A B C D 答案: C 试题分析:三幅图片分别反映的是元朝行省制度、秦朝郡县制、周朝分封制,因此按时间先后排序,答案:选 C. 考点: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 商周时期的政治制度 分封制;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 秦朝中央集权制度的形成 郡县制;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 汉到元政治制度的演变 行省制度。 梁启超在一封家书中写到: “时局变迁极可忧,北(洋)军阀末日已到,不成问题了。北京政府命运谁也不敢作半年的保险,但一党专制的局面谁也不能往光明上看。尤其是利用工人

2、鼓动工潮 结果闹到中产阶级不能自存,而正当的工人也全部失业。 ”这封家书的内容主要反映了梁启超 A对南京国民政府的不满 B对当时国民革命产生的忧惧 C对国共两党合作的肯定 D对革命统一战线的否定 答案: B 试题分析: “北(洋)军阀末日已到 ”说明这是在国民革命时期; “但一党专制的局面谁也不能往光明上看。尤其是利用工人鼓动工潮 结果闹到中产阶级不能自存,而正当的工人也全部失业。 ”说明梁启超的这番话重点是对革命的前景感到忧惧。因此选 B. 考点:近代中国的民主革命 新民主主义革命 国民大革命。 “被民族主义和现代经济社会发展而动员起来的新老社会利益集团,在高度一体化的政治体制中缺乏表达自身

3、利益要求的合法性渠道,也难以找到可靠固定的集团代言人,于是就发生了间歇性的 参与爆炸 。 按照这种观点,中国近代史上第一次具有 “参与爆炸 ”意义的历史事件是 A太平天国运动 B义和团运动 C辛亥革命 D五四运动 答案: C 试题分析: “被民族主义和现代经济社会发展而动员起来的新老社会利益集团 ,在高度一体化的政治体制中缺乏表达自身利益要求的合法性渠道 ”可知 AB不对,太平天国运动、义和团运动都由农民阶级领导并发动,而不是代表新的阶级力量; C符合题意,辛亥革命由民族资产阶级领导,通过暴力革命的方式,推翻清朝统治; D不对,五四运动在时间上晚于辛亥革命。 考点:近代中国的民主革命 辛亥革命

4、 辛亥革命的性质。 美国学者本尼迪克特曾经说过: “他们迫切要求在世界上赢得尊敬,他们看到大国是靠军事实力赢得尊敬的,于是力求与这些国家并立。由于资源缺乏,技术落后,他们不能不采用比古代暴君希律王(希律王是古代罗马著名的暴君)更加毒辣的手段。 ”对上述材料理解正确的是 A “他们 ”主要是指德国 B “大国靠军事实力赢得尊敬 ”指法兰西第一共和国 C “这些国家 ”主要指英美苏等欧洲强国 D “更加毒辣的手段 ”是指日本进行南京大屠杀等 答案: D 试题分析: A 不对,符合题干中所学特征的在历史上并不是只有德国; B 不对,法兰西第一共 和国在法国大革命中建立,因传播了民主思想而受到尊敬;

5、C不对,美国地处美洲,并非欧洲强国;结合所学,作者所指的是德意日等法西斯国家灭绝人性的暴行。 考点:近代中国的民主革命 新民主主义革命 抗日战争。 著名学者徐中约的代表作中国近代史第二十三章的标题为: “国民政府:挑战重重的十年, 19281937” 。下列选项对其标题的解读不正确的是 A国民政府必须应对西方经济危机的冲击 B民族工业较快发展,国民生产总值增长 C淞沪会战粉碎了日军三个月灭亡中国的企图 D中共的不断壮大成为国民政府的最大威胁 答案: D 试题分析: “19281937” 年,中国时局由国共内战向抗日民族战争转变,日本不断侵华,成为国民政府的最大威胁,因此 D项对标题的解读不正确

6、。 考点:近代中国的民主革命 新民主主义革命 抗日战争。 1940年 9月 7日,蒋介石下令 “各战区应以十八集团军此次在正太、同蒲、平汉各路之游击破坏动作为法则 加强敌后游击战,专以铁路、公路、水路各交通线与兵站、仓库、飞机场等实施有计划、有组织之长期破坏。 ”材料主要反映出 A防御阶段敌后战场的抗战 B国民党在正面战场开展游击战 C国共两党均开展过敌后抗战 D国共两党的抗战路线逐渐趋向一致 答案: C 试题分析: A不对, 1938年 10月抗日战争开始进入相持阶段; D不对,国共两党的抗战路线存在全面抗战路线和片面抗战路线的差异;题干中蒋介石下令 “加强敌后游击战 ”说明 B不对,因此选

7、 C. 考点:近代中国的民主革命 新民主主义革命 抗日战争。 这次战事(役)结束后,南线国民党军主力全部被歼,南京、上海及武汉已面临严重威胁。纽约先驱论坛报感叹: “中国打完了最大规模的一场战争,南京国民政府遭到的悲剧,显示出一个时代的结束 ”。材料反映的是 A淞沪会战 B平津战役 C淮海战役 D渡江战役 答案: C 试题分析: A发生在抗日战争期间,最终上海失守,不是受到威胁; B是在华北地区,地理位置不对; D也不对,人民解放军此时已经渡过长江,先后解放南京、上海及武汉,与题干不符; C符合题意,淮海战役中人民解放军解放长江以北地区,为此后发动渡江战役,解放南京、上海及武汉等地奠定基础。

8、考点:近代中国的民主革命 新民主主义革命 解放战争。 20世纪 30、 40年代中共中央驻地的变迁与新民主主义革命进程息息相关,对下表变迁过程的理解不正确的是( ) 时间 1931年 11月 1935年 11月 1936年 6月 1937年 1月 1947年春 1949年 3月 驻地 江西瑞金 陕北瓦窑堡 陕西保安 陕西延安 河北西柏坡 北平 A反映了农村包围城市革命道路的胜利 B见证了国共两党对峙 合作 对峙的历程 C逐步确立了毛泽东在党内的领导地位 D中共的工作重心出现了两次重大转移 答案: D 试题分析:革命年代中共的工作重心出现了两次重大转移,第一次是指 1927年秋收起义受挫后,毛泽

9、东等人创建井冈山根据地,工作重心开始由城市转向农村,第二次是指 1949年春在西柏坡召开七届二中全会,决定把工作重心由农村转向城市。从材料时间看,不能论证第一次工作重心转移。因此 D 理解不正确。 考点:近代中国的民主革命 新民主主义革命 国民大革命、工农武装割据的理论、抗日战争、 解放战争。 2013年 3月 13日,日本首相安倍晋三谈到二战后东京审判时说: “对于这一场大战的总结,并不是日本人自己作出,应该说是联合国一方的战胜者作出的断罪行为。 ”战时日本领导人 “是根据联合国一侧战胜国判断被定罪 ”。这一说法 A表明日本欲按自己的意图对二战作出总结 B质疑东京审判的公正,企图挑战二战后的

10、国际秩序 C是在美国授意下否认侵略的一贯行为 D深刻反思东京审判以换取国际社会对钓鱼岛问题的同情 答案: B 试题分析:安倍的言论是企图否定战后对日本军国主义进行审判的东京审判。东京审判是世界人民对日本军国主义的正义审判,安倍的言行是对战后国际秩序的挑战。这说明日本国内极右势力的强大和军国主义的死灰复燃,值得世人警惕。 故应选 B。 考点:近代中国的民主革命 新民主主义革命 抗日战争。 孙中山说: “前代革命 只以驱除光复自任,此外无所转移。我等今日前代殊,于驱除 鞑虏、恢复中华之外,国体民生,尚当变更。虽经纬万端,要其一贯之精神,则为自由、平等、博爱。故前代为英雄革命,今日为国民革命。 ”下

11、列对材料的解读不准确的是 A蕴含了民族革命、政治革命和社会革命的内容 B与传统革命相区别,赋予了近代干革命全新内容 C “驱除鞑虏、恢复中华 ”是三民主义的核心 D其思想体系体现现了民主共和革命的意识形态 答案: C 试题分析: “于驱除鞑虏、恢复中华之外,国体民生,尚当变更 ”说明体现了三民主义的思想, AD解读正确; “故前代为英雄革命,今日为国民革命。 ”说明 B解读正确; C解 读不正确,三民主义的核心是民权主义 “创立民国 ”。 考点:近代中国的民主革命 辛亥革命 三民主义。 我国汉字博大精深,而修改汉字就更加独特有趣。近代史上 “国 ”字的传统写法是 “保 谔 教旃 奈南字小肮 弊

12、秩瓷倭艘坏悖 谥惺歉觥巴酢弊郑 础 搿保欢 梁锩 笕从钟腥私 肮 毙次 瘛保 谥惺歉觥懊瘛弊帧粤酱涡薷乃 泶锏牟煌 澹 斫庹 返氖 /p A前者说明太平天国领导人认为没有统一全国,故 “国 ”不完整;后者说明中华民国要求民族独立 B前者说明太平天国领导人未摆脱专制思想的束缚;后者说明主权在民思想在临时约法中得到体现 C前者说明太平天国领导人时时提醒自己只是太平天国的国王,没有推翻清政府,要励精图治;后者说明辛亥革命体现了孙中山的民权主义 D前者说明太平天国领导人时时提醒自己清政府尚未推翻;后者说明孙中山把民生主义放在革命的首位 答案: B 试题分析:太平天国的 “国 ”字口中是个 “王 ”字,

13、说明农民阶级的局限性,未摆脱专制思想的束缚;而辛亥革命 “国 ”字口中是个 “民 ”字,说明了资产阶级革命派政治目标要建立中华民国,体现了主权在 民的思想。 考点:近代中国的民主革命 太平天国;近代中国的民主革命 辛亥革命。 恩格斯在论及清朝同外国列强之间的一场战争时说: “不管这次战争的直接后果如何,有一点是必不可免的:古老中国整个传统的经济体系将完全崩溃。 在陆地和海上打了败仗的中国人将被迫欧化,全部开放它的港口通商,建筑铁路和工厂。 ” 恩格斯所说的 “这次战争 ”是指 A鸦片战争 B第二次鸦片战争 C甲午中日战争 D八国联军侵华战争 答案: C 试题分析: “在陆地和海上打了败仗的中国

14、人将被迫欧化,全部开放它的港口通商,建筑铁路和工厂 ”,联系甲午中日战争后,清政府签订马关条约,帝国主义列强在政治上瓜分中国,经济上加强资本输出,在中国修建铁路、开设工厂等,因此选 C. 考点:近代中国的民主革命 1840至 1900年间列强侵略与中国人民的反抗斗争 甲午战争与马关条约。 元朝行省有权参与议定路府州县所掌的赋税数额、征收方式,也拥有对路府州县赋税额高低上下、此增彼减的调整权。镇戍于淮河以南的汉军诸万户及新附军等,则直接由行省管辖。材料主要表明元朝 A 地方享有自治权 B有中央集权与地方分权双重性 C地方形成了割据势力 D封建专制主义加强 答案: B 试题分析: D不对,行省制度

15、作为元朝的地方行政制度,反映的是中央与地方的关系,而非专制皇权问题; AC不对,元朝行省长官虽然权力很大,但仍然受中央节制,中央集权仍有加强,因此选 B. 考点: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 汉到元政治制度的演变 行省制度。 下面是在研究性学习中上高二中高三文科班学生搜集资料做的一张表。对表中 “大臣 ”的职能反映出的时代特征,叙述正确的是 1发折 奏事处将官员奏折下发大臣 7开面 谕旨以年月日为序抄录备案 2接折 章京将奏折送大臣阅 8交折 将原奏折交内奏事处 3见面 大臣将奏折送皇帝处请旨 9月折 将奏折复本每月一编 4述旨 将皇帝旨意拟成谕旨再交皇帝御览 10随手 将谕旨、奏折重点二季一编 5过朱

16、 皇帝朱笔改定奏折 11封柜 将月折、随手档收柜题封 6交发 将谕旨下发有关衙门实施 A.宰相分工明确,行政效率提高 B.政府机构臃肿,国家积贫积弱 C.专制皇权强化,阻碍社会发展 D.档案管理周密,文化日渐繁荣 答案: C 试题分析:根据所学知识,材料反映的是明朝内阁制度。当时全国大大小小的奏章,甚至老百姓给皇帝提出的建议,都由通政使司汇总,司礼监呈报皇帝过目,再交到内阁,内阁负责草拟处理意见,再由司礼监把意见呈报皇上批准,最后下发有关衙门实施。 A反映的是隋唐三省六部制; B反映的是宋朝加强中央集权的后果; D与题干不符;明朝内阁是专制皇权强化的产物,因此选 C. 考点: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

17、 明清君主专制制度的加强 明朝创立内阁。 “上谕文武百官曰:朕自临御以来,十有三年矣,中间图任大臣,期于辅弼,以臻至治。故立中书省以总天下之文治,都督府以统天下之兵政,御史台以振朝廷之纪纲。岂意奸臣窃持国柄,枉法诬贤,操不轨之心,肆奸期之蔽,嘉言结于众舌,朋比逞于群邪,蠹害政治,谋危社稷 赖神发其奸,皆就殄灭。朕欲革去中书省,升六部,仿古六卿之制,俾之各司所事。 ”据此,这位 “上 ”应该是 A唐太宗 B宋太祖 C元世祖 D明太祖 答案: D 试题分析:根据所学知识,为加强皇权,明太祖朱元璋于洪武十三年( 1380)以左丞相胡惟庸谋反为借口,罢中 书省,废丞相制,提高吏、户、礼、兵、刑、工六部

18、的地位,分任朝政,直接由皇帝指挥,以期 “权不专于一司,事不留于壅蔽 ”。因此选 D. 考点: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 明清君主专制制度的加强 明朝废除丞相。 柏拉图在理想国中将雅典民主政体定义为: “一种使人乐意的无政府状态的花哨的管理形式。在这种制度下不加区别地把一种平等给予一切人,不管他们是不是平等者。 ”在柏拉图看来,雅典的民主政体 A为民众获得直接民主提供了重要保障 B有利于民众直接参与管理国家 C是无视能力差异的国家管理模式 D体现了人民主权、轮番 而治的特点 答案: C 试题分析: “一种使人乐意的无政府状态的花哨的管理形式。在这种制度下不加区别地把一种平等给予一切人,不管他们是不是平

19、等者。 ”表明柏拉图对雅典直接民主政治持批评态度,认为容易导致无政府状态,无视人们的政治素养等方面的差异。 ABD都与题干不符。 考点:古代希腊、罗马 古代希腊、罗马的政治制度 雅典民主政治。 德 耶林罗马法的精神中说 “罗马帝国曾经三次征服世界,第一次以武力,第二次以宗教(天主教),第三次以法律,武力因罗马帝国的灭亡而消失,宗教随着人民思想觉悟的提高、科学的发展而缩小了影响,唯有法律征服世界是最为持久的征服 ”。耶林所强调的罗马法的主要作用在于 A从习惯法到成文法巩固了罗马帝国的统治 B由公民法到万民法,首创国际法的概念 C立法保障了民主制度 D民法大全的编订标志罗马法体系的最终完成 答案:

20、 C 试题分析: “唯有法律征服世界是最为持久的征服 ”。说明作者是强调罗马法对后世的深远影 响,即有利于推动人类社会民主、法治的进程, AD不属于罗马法对后世的深远影响, B也与题干不符。 考点:古代希腊、罗马 古代希腊、罗马的政治制度 罗马法。 “在传统中国,政治关系以及其他一切社会关系主要是由宗法因素决定的,而在古代欧洲,政治关系以及其他一切社会关系主要是由契约规定的。 ”能够得出符合材料并与材料观点史论一致的是 A古雅典的民主政治 B古罗马的法律原则 C中国古代科举制 D权利法案 答案: B 试题分析: A不对,民主是为了保障契约的有效运行,而不是契约精神本身; C不对,中国古代科举制

21、在一定程度上促进社会的公平公正,有利于冲击贵族血缘政治 ; D不对,反映的是近代欧洲代议制的发展,与题干时间不符;因此选B,古罗马的法律原则有利于协调社会关系。 考点:古代希腊、罗马 古代希腊、罗马的政治制度 罗马法。 1870年法国君主派欲发动政变支持亨利为国王,但亨利声称将会采用 1789年革命前的百合花国旗,拒绝使用革命之后的三色国旗,这一行为不仅遭到共和派的反对,大多数君主派也转而反对亨利。这表明当时法国君主派 A维护资产阶级革命成果 B希望恢复封建君主统治 C反对建立资产阶 级政府 D是封建地主阶级的代表 答案: A 试题分析: “亨利声称将会采用 1789年革命前的百合花国旗,拒绝

22、使用革命之后的三色国旗 ”说明亨利希望恢复封建君主统治,但是大多数君主派也转而反对亨利,说明当时法国君主派是主张君主立宪,反对君主专制,希望维护资产阶级革命成果。 考点:欧美代议制的确立与发展 法国共和制、德意志帝国君主立宪制的确立 法兰西第三共和国宪法 1875年宪法。 1789年选举产生的第一届国会着手起草了权利法案,即宪法的前十条修正案。这些修正案不断地提醒着人们,新建立的联邦政府在行 使它的权力时,必须时时注意对个人自由的保护。这份权利法案 A标志英国君主立宪制的基本确立 B主要为了限制王权,保证议会权力 C是英国资产阶级革命完成标志 D标志美国 1787年宪法存在的局限部分解决 答案

23、: D 试题分析: ”1789年选举产生的第一届国会着手起草了权利法案 ”,根据所学知识,这不是指 1689年英国颁布的权利法案,而是指颁布 1787年宪法不久的美国。 AB明显不符, C也不对,英国资产阶级革命完成标志是 1688年光荣革命。 考点:欧美代议制的确立与发展 美国共和制的确立 1787年宪法 1787年宪法。 综合题 ( 19分) “传统与变革 ”的主题几乎是每一个民族在寻求发展时所面临的共同难题,这对矛盾能否处理好,直接关系一个民族的盛衰荣辱。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英吉利民族既尊重传统又善于变革,当他们发现只有推行变革才能更好地尊重传统时,他们就放弃旧的阵地,接受

24、变革,去尊重新的传统;他们在推行变革时,又以维护和尊重传统为已任。 以传统在外壳上的完整延续和内涵上的不断更新,英国形成了以退和的改革与合理的妥协为特征的政治文化特色,即 “在冲突中达到融合 ”的渐进模式。 “ 光荣革命 ”后,英国再没有发生过政治革命 近代以英国经济发展、政治变迁和社会进步,无不是与温和、渐进的改革联系的。 - 摘自英国渐进式发展道路的启示 材料二 所谓阳光,是指北美革命的性格,温和而耐久;而闪电则指法国革命之特色,爆发于黑暗,电闪雷呜,暴雨如注,照亮并荡涤旧世界的角角落落,但也迅速回归黑暗。 1787 年美国建立的宪政制度,从历史说,与其说是与以往冲突一刀两断,不如说是诸多

25、传统因素的综合。总统为民选,为民主制之大陆,然而总统执行权之集中,则可使人想起历史上的首王与君主;国会一分为二,参议院 如贵族制,众议院则回归民主制;最高法院大法官干脆与民主制绝缘,由总统钦定,且终身任职,有如罗马元老制之予遣。这是个民主、贵族、元老、君主四合一的制度,不今不古,只能称 “复合共和制 ”。而在法国, “共和 ”则仅仅理解为君主制的对立面,以一根腿的 “民主 ”踢翻四个脚的 “共和 ”。议行合一, “金鸡独立 ”。单一民主爆发为千均霹雳之 “闪电 ”,复合共和只能集束为冬日之一缕 “阳光 ”。 - 摘自阳光与闪电 法国革命与美国革命启示录 ( 1)根据材料一,概括指出英国近代政治

26、民主化发展呈现出怎样的特点?( 2分)请结合史实说明之 。( 3分) ( 2)根据材料二,结合所学知识说明美国和法国革命中对待 “传统与变革 ”方面有何区别 ?( 8分) ( 3)综合材料一、二分析,英美式的 “阳光革命 ”和法国式 “闪电革命 ”对其社会发展有何影响?( 6分) 答案: 1、( 1)特点:传统与变革相结合;( 1分)形成了以温和改革与合理的妥协为特征的渐进模式。( 1分) ( 2)说明: 1688年英国通过不流血的光荣革命推翻复辟王朝,确立资产阶级和新贵族统治;( 1分) 1689年英国议会颁布权利法案,确立资产阶级君主立宪制;( 1分) 1832年,议会改革,工业资产阶级逐

27、渐掌握权利,为工业资本主义的发展提供了保障;( 1分) 2、区别:( 1)美国把传统与变革相结合;( 1分)在吸收古罗马政治体制的基础上,建立了 “复合共和制 ”;( 1分)实行中央集权与地方分权相结合的联邦制;( 1分)实行权利的制约与平衡,行政、立法、司法三权分立,防止专制独裁;( 1分) 1、法国把变革与传统割裂开来;( 1分)通过不断的暴力革命打击旧体制;( 1分)把共和制与君主制对立;( 1分)实行议行合一的单一民主制度。( 1分) 3、影响:( 1)英美式的 “阳光革命 ”具有一定的保守性,如美国 没有废除黑人奴隶制;( 1分)但和平渐进的方式,可以大大降低暴力革命的社会成本,使社

28、会政治相对稳定,( 1分)经济迅速发展,英美先后成为近代化国家的领头羊。( 1分) ( 2)法国式 “闪电革命 ”能较快的改变社会现状,促进社会进步;( 1分)但暴力革命对社会生产力破坏较大,不利于经济稳定发展;( 1分)也会因为割裂传统与变革的联系,造成阶级和利益集团的尖锐对立,革命期间的激进措施在革命后被取消,不利于社会平稳发展。( 1分) 试题分析: 1.第一问注意材料信息 “英吉利民族既尊重传统又善于变革 ”“近代以英国经济发展、政治变迁 和社会进步,无不是与温和、渐进的改革联系的 ”;第二问结合史实,根据 “光荣革命 ”、权利法案、议会改革进行回答。 2. 注意材料信息 “1787年

29、美国建立的宪政制度,从历史说,与其说是与以往冲突一刀两断,不如说是诸多传统因素的综合 ”“这是个民主、贵族、元老、君主四合一的制度,不今不古,只能称 “复合共和制 ”。 ” “而在法国, “共和 ”则仅仅理解为君主制的对立面,以一根腿的 “民主 ”踢翻四个脚的 “共和 ”。议行合一,“金鸡独立 ”。 ”,再结合美法两国的相关史实回答。 3.注意一分为二的加以分析,如英美式的 “阳光革命 ”虽然 具有保守性,如英国保留君主制,美国保留黑人奴隶制,但是有利于社会稳定等。法国式 “闪电革命 ”虽然对旧社会的冲击相对比较彻底、迅速,但是 过激的暴力革命造成此后政局动荡等。 考点:欧美代议制的确立与发展

30、 英国君主立宪制的确立 权利法案;欧美代议制的确立与发展 美国共和制的确立 1787 年宪法 1787 年宪法;欧美代议制的确立与发展 法国共和制、德意志帝国君主立宪制的确立 法兰西第三共和国宪法 1875年宪法。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12分) 材料一:(晁错)说上曰: “昔高祖初定天下,昆弟少 ,诸子弱,大封同姓。 今削之亦反,不削之亦反。削之,其反亟,祸少;不削,反迟,祸大。 ”汉景帝采纳了晁错的建议削藩,吴楚等七国以 “请诛晁错,以清君侧 ”为名,起兵叛乱。 史记 吴王濞列传 材料二:(主父偃)说上曰: “今诸侯或连城数十,地方千里 以法割削,则逆节萌起,前日晁错是也。 愿陛下令

31、诸侯的推恩分子弟,以地侯之。彼人人喜得所愿,上以德施,实分其国,必稍自削弱矣。 ” 汉书 主父偃传 问题:比较两则材料,提取两项有关解决王国问题不同的信息,并结合所学知识予以说明。 答案: 1、削藩的手段不 同:( 2分)汉景帝采纳了晁错激进的削藩建议,立刻强硬削藩;( 2分)汉武帝采纳了主父偃温和削藩建议,实行推恩令;( 2分) 2、削藩的影响不同:( 2分)汉景帝的激进削藩导致七国叛乱,社会动荡,没有解决王国问题;( 2分)汉武帝的推恩令采用妥协的办法,用柔和的手段,基本解决了王国问题,加强了中央集权。( 2分) 试题分析:根据材料和所学知识,从两个方面回答:解决王国问题的手段和影响的不同

32、,材料一中 “汉景帝采纳了晁错的建议削藩 ”,结果 “吴楚等七国以 “请诛晁错,以清君侧 ”为名,起兵叛乱 ”,材料二中主父偃建议汉武帝实行推恩 令,结果基本解决王国问题。 考点: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 汉到元政治制度的演变 推恩令。 ( 19分)近来,钓鱼岛事件影响持续发酵,中日关系出现严重危机,不禁让人回想起历史上的中日关系的曲曲折折。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国际公认的战争罪大致分为三种: 反和平罪,即计划、准备、发动、实施侵略战争。 常规战争罪,即违反战争法规、惯例,杀害、虐待被占领地的平民和战俘。 反人道罪,即在战争或战争中杀害、灭绝、奴役平民与其他对平民的非人道行为。 ( 1)

33、根据材料一所列的三种战争罪类型,指出日本在 1931年至 1945年侵华期间犯有哪几条罪行,并各举一例说明。( 6分) 材料二 帝国所以向美英两国宣战,实亦为 东亚之安定而出此。 自交战以来 战局并未好转,世界大势亦不利于我。加之敌方最近使用残酷之炸弹,频杀无辜,惨害所及,真未可逆料。 此朕所以饬令帝国政府接受联合公告者也。 日本天皇停战诏书 ( 2)驳斥材料二中日本对美英两国宣战的理由。( 2分)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日本被迫接受联合公告的原因。( 4分) 材料三 太平洋战争期间日军兵力分配表 战争爆发时 1942年 日本投降时 中国战场 太平洋 战场 东南亚 战场 中国战场 太平洋

34、、印度洋战场 中国战场 太平洋、印度洋战场 35个师团 10个师团 7个师团 37个师团 15个师团 111万多人 不到 10.9万人 ( 3)材料三说明了什么问题?( 2分) 材料四: 恩格斯说: “没有哪一次巨大的历史灾难不是以历史的进步为补偿的。 ”结合 l9 世纪末与 20世纪三四十年代日本两次侵华战争对中国社会进程的影响,说明材料四中恩格斯观点的合理性。 (5分 ) 答案: 1、反和平罪:发动全面侵华战争;( 2 分)常规战争罪:南京大屠杀;( 2 分)反人道罪:细菌战、毒气战。( 2分); 2、( 1)驳斥:日本发动战争是为了争夺霸权,( 1分)日本的对外战争给包括日本在内的东亚人

35、民带来深重灾难。( 1分) ( 2)原因:中国:国共实现第二次合作,建立抗日民族统一战线,进行全民族的抗战;( 1分)美国:对日本投放原子弹;( 1分)苏联出兵东北,消灭日本关东军;( 1分)日本:发动侵略战争,失道寡助,损失惨重。( 1分) 3、中国的抗日战争是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重要组成部分,中国人民为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胜利做出了巨大贡献。( 2分) 4、合理性:( 1) l9 世纪末的日本侵华战争 (甲午战争 ):经济:使中国民族资本主义 初步发展; (1分 )政治:促进了中华民族的觉醒,加速了中国民主革命的进程。以孙中山为代表的资产阶级革命派开展辛亥革命; (1分 )以康有为为代表的资产

36、阶级维新派开展维新变法 (1分 ) ( 2) 20世纪三四十年代的日本侵华战争:国际:中国取得抗日战争胜利,提高了中国国际地位; (1分 )国内:增强了中国人民的自尊心和自信心,为民主革命在全国的胜利奠定了基础。 (1分 ) 试题分析: ( 1)根据日本侵华期间的有关史实,回答日本在 1931年至 1945年侵华期间的罪行。 ( 2)根据题干信息 “实亦为 东亚之安定而出此 ”,说明日本粉饰 其侵略扩张的实质,美化侵略战争,说成是在为东亚安定而战。结合日本侵掠扩张的真实目的和后果进行驳斥。 “敌方最近使用残酷之炸弹 ”可知是指美国对日使用原子弹,再结合中国全民族抗战、苏联对日作战等因素回答。

37、( 3)根据材料数据,可知中国战场牵制了大量日军,有力地配合了其他战场的反法西斯战争。 ( 4) l9 世纪末与 20世纪三四十年代日本两次侵华战争实际上就是指甲午中日战争和日本全面侵华战争,根据所学知识,结合日本两次侵华战争对中国社会进程的影响回答问题。 考点:近代中国的民主革命 新民主主义革命 抗日战争。 【历史上重 大改革回眸】( 10分) 材料一 三十年代初,中国白银被西方列强大量抢购,经济形势日益恶化。同期,日本企图形成日满华经济区,以推进华北的分离。为此国民政府于 1935年 11月颁布法币政策实施法及兑换法币办法,设立专门委员会,办理法币发行等事宜。规定一切款项概以法币为限,禁止

38、白银流通。 法币的发行一举结束了千百年来货币发行与流通的混乱状态,实现了中国币制的统一。相对于旧的货币体系和制度,能更深、更广、更多层面的发挥对经济的调节作用 这也是现代经济的特征之一。并形成民族国家经济共同体,在金融方面完成了对日 作战的准备,为 “增强抗战能力之最大因素。 ” 摘编自姚会元中国货币银元 材料二 在抗日战争和解放战争期间,国民党政府采取通货膨胀政策,法币急剧贬值。 1937年抗战前夕,法币发行总额不过 14亿余元,到日本投降前夕,法币发行额已达 5千亿元。到 1947年 4月,发行额又增至 16万亿元以上。 1948年,法币发行额竟达 660万亿元以上,等于抗日战争前的 47

39、万倍,物价上涨了3492万倍,法币彻底崩溃。 民国中央银行货币史 法币 ( 1)依据材料一,概括国民政府进行币制改革的动机和主要措施。( 4分) ( 2)依据 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国民政府法币政策的影响( 6分) 答案: ( 1)动机:抵御西方经济危机的冲击;防范日本侵略。( 2分)措施:通过立法手段进行;建立专门机构负责。( 2分) ( 2)影响:积极性:法币政策实施之初,实现了中国币制的统一;( 1分)促进了国民政府统治前期经济的发展;( 1分)为抗日战争胜利奠定了基础。( 1分) 局限性:在抗日战争和解放战争期间,国民政府采取通货膨胀政策,导致了法币的贬值和崩溃,( 1分)使民族工业

40、陷入绝境,广大民众的利益受到严重损害,( 1分)是国民党在解放战争中失败的重要原因之一。( 1分) 试题分析: ( 1)根据题干信息 “中国白银被西方列强大量抢购,经济形势日益恶化。同期,日本企图形成日满华经济区,以推进华北的分离 ”回答动机, “颁布法币政策实施法及兑换法币办法,设立专门委员会,办理法币发行等事宜 ”概括措施。 ( 2)材料一说明了国民政府法币政策的积极影响 “法币的发行一举结束了千百年来货币发行与流通的混乱状态,实现了中国币制的统一 ”“能更深、更广、更多层面的发挥对经济的调节作用 ”“在金融方面完成了对日作战的准备 ”;材料二说明了国民政府法币政策的局限 “在抗日战争和解放战争期间,国民党政 府采取通货膨胀政策,法币急剧贬值 ”,结合所学知识,这使民族工业陷入绝境,广大民众的利益受到严重损害,也是国民党在解放战争中失败的重要原因之一。 考点:国共十年对峙 南京国民政府的前期统治 法币政策。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考试资料 > 中学考试

copyright@ 2008-2019 麦多课文库(www.mydoc123.com)网站版权所有
备案/许可证编号:苏ICP备17064731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