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4届江西省南昌市第二中学高三上学期第三次考试历史试卷与答案(带解析).doc

上传人:bonesoil321 文档编号:339293 上传时间:2019-07-09 格式:DOC 页数:16 大小:139.94KB
下载 相关 举报
2014届江西省南昌市第二中学高三上学期第三次考试历史试卷与答案(带解析).doc_第1页
第1页 / 共16页
2014届江西省南昌市第二中学高三上学期第三次考试历史试卷与答案(带解析).doc_第2页
第2页 / 共16页
2014届江西省南昌市第二中学高三上学期第三次考试历史试卷与答案(带解析).doc_第3页
第3页 / 共16页
2014届江西省南昌市第二中学高三上学期第三次考试历史试卷与答案(带解析).doc_第4页
第4页 / 共16页
2014届江西省南昌市第二中学高三上学期第三次考试历史试卷与答案(带解析).doc_第5页
第5页 / 共16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1、2014届江西省南昌市第二中学高三上学期第三次考试历史试卷与答案(带解析) 选择题 礼记中载: “殷人尊神,率民以事神,先鬼而后礼 ”。周代统治者提出了 “惟命于不常 ”(康诰)、 “皇天无亲,惟德是辅 ”(尚书)和 “天视自我民视,天听自我民听 ”(泰誓)等思想。殷周变革中天命观的发展实质上体现了 A政权神秘化色彩不断加强 B早期民主政治的特征 C对于天命神意的批判否定 D一定程度的理性色彩 答案: D 试题分析:殷人把神看成是天地万物的主宰,万事求卜,盲目屈从于神。西周在继承的基础上有所发展,视天命无常,认为只有治国有方才能承续天命,并赋予天以 “敬德保民 ”的道德属性,开始消解传统天命观

2、里所存在的非理性因素,使天命具有理性和德性的色彩。 考点: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 商周时期的政治制度 中国古代早期政治制度的特点 下图所示趋势出现的主要原因是 中国 19301936 年的货币供给(年终总量) 单位: 100万元 年份 银币 铜币 纸币 银行存款 总货币 1930 2200 287 7 956 3 3392 1 6836 1 1931 2271 281 4 896 9 3591 5 7040 8 1932: 2289 275 1 924 4 3880 8 7369 3 1933 2275 268 8 978 8 4290 6 7813 2 1934 1995 262 5 1108

3、9 4620 9 7987 3 1935 1703 256 2 1413 5 5460 1 8832 8 1936 1391 250 2438 6 6394 2 10473 8 A通货膨胀严重 B国内政局稳定 C “国民经济建设运动 ”开展 D国家经济政策调整 答案: D 试题分析: 19301936 年中国处于国民政府统治前期,国民政府调整经济政策,推行币制改革等措施,导致银币供给量减少、纸币供给量、银行存款、总货币供给量增加。 考点:经济结构的变动与资本主义的曲折发展 晚清中国经济结构的变化和民族工业的兴起 民族工业的曲折发展 为了吸取苏联经济建设中的教训,毛泽东在论十大关系中指出: “拿

4、工人讲,工人的劳动生产率提高了,他们的劳动条件和集体福利就需要逐步有所改进。 同时我们也历来提倡关心群众生活,反对不关心群众痛痒的官僚主义。随着整个国民经济的发展,工资也需要适当调整。 ”可见 “教训 ”是 A生产过剩,市场狭小 B忽视民主与法制 C重视积累,忽视消费 D片面发展重工业 答案: C 试题分析:苏联的经济建设片面发展重工业,忽视农业和轻工业,人民生活水平长期得不到改善。毛泽东提倡关心群众生活,调整工人工资,改善工人的劳动条件 和集体福利。所以吸取的教训是重视积累,忽视消费。 考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的道路 20世纪 50年代至 70年代探索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实践 论十大关系 中

5、国农业现代化道路的探索指出: “它将家庭经营引入集体经济组织内部,家庭经营只是其中一个层次,统和分是相互依存、相互促进、共同发展、不断完善的关系。它继承了合作化的结果,汲取了中国传统农业的精华,又符合社会主义的原则。 ”这里 “汲取中国传统农业的精华 ”“又符合社会主义原则 ”分别指 A个体经营、集体经济 B精耕细作、平均主义 C协作经营、按劳分配 D小农经济、共同劳动 答案: A 试题分析:把握材料中的 “集体经济 ”、 “家庭经营 ”、 “统和分是相互依存、相互促进 ”即可判断本题主要涉及农业的经营方式,选择 A项。 考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的道路 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和国有企业改革 农村

6、经济体制改革 下表是中国青年报特别报道:变迁:从 “一五 ”到 “十二五 ”的部分主题词摘编: “一五 ”( 1953 1957年) 工业增速 超英赶美 “二五 ”( 1958 1962年) 大跃进 大倒退 “六五 ”( 1981 1985年) 走向改革开放 “八五 ”( 1991 1995年) 小平南方谈话 改革潮涌 下列相关表述正确的是 A “一五 ”计划初步实现了国家工业化 B “二五 ”期间工业生产大倒退 C “六五 ”期间深化城市经济体制改革 D “八五 ”期间改革开放进入新阶段 答案: D 试题分析: 1953 1957年的一五计划为工业化奠定了初步基础, A项错误;1958-19

7、62年大跃进期间追求工业生产的高速度, B项错误;城市经济体制改革开始于 1984年, C项不符合史实; 1992年邓小平发表南方谈话,改革开放进入新阶段, D项正确。 考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的道路 20世纪 50年代至 70年代探索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实践 大跃进与人民公社化运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的道路 十一届三中全会关于改革开放的决策 改革开放 面对波斯人的入侵,雅典使节向斯巴达人保证说,他们绝不会背叛希腊人,因为他们有着共同的血缘和语言、共同的祭坛 在城邦危机时代, “泛希腊主义 ”的思想观念日益强烈。从表面上看,这种文化认同感的形成似有助于希腊世界的政治统一,但是希腊人的文化认同

8、感植根于更深刻的层次。在他们看来,他们与非希腊人的本质区别正在于他们是生活在城邦里的,而非希腊人不是;他们作为 “城邦动物 的属性才构成希腊文化一 致性的原初基点,其他的表征均衍生于此。该材料 A论述了希腊没有形成统一国家的原因 B体现了希腊人反抗外来侵略的坚强决心 C说明了希腊城邦之间矛盾重重 D解读了希腊民主政治的内涵 答案: A 试题分析:本题考查获取和解读信息的能力。材料的关键信息是 “在他们看来,他们与非希腊人的本质区别正在于他们是生活在城邦里的 ”,说明希腊人认同小国寡民的城邦体制,这是希腊没有形成统一国家的思想根源。 考点:古代希腊、罗马 古代希腊、罗马的政治制度 雅典民主政治

9、以下为有关人与神关系的三段资料。 资料一:世人因为神赐的灵魂,才能领略神创造的世界;人的全部生命经历都需通过信仰的解释,才能显示意义。资料二:人无法自己挣得拯救,上帝自动将拯救赐予信仰他的人;人只有对上帝负责,才能自由体验上帝的恩宠。资料三:个人是独特、理性和有创造性的;每个人的特性都是神赐,但每个人充分发挥自己特长才是对神的最高尊崇。 这三段资料分别来自不同时期的作者,他们依次是 A人文主义者、中世纪基督徒、路德教徒 B中世纪基督徒、路德教徒、人文主义者 C路德教徒、中世纪基督徒、人文主义者 D路德教徒、人文主义者、中世纪基 督徒 答案: B 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准确解读材料信息的能力

10、,材料一强调教会在人生命和信仰中的重要性,显然这出自中世纪基督徒之手;材料二主张 “信仰即可得救 ”和自由解读圣经,这应该是路德教徒的观点;材料三中强调 “理性 ”和个性解放,应该是启蒙运动时期人文主义者的主张,所以答案:选 B, A 、 C、 D三项组合错误。 考点:西方人文精神的发展 文艺复兴和宗教改革 文艺复兴、宗教改革;西方人文精神的发展 启蒙运动 启蒙思想 某一时期中,学者强调分析与研究,在探讨不同因素对制度发展的影响时,还努力找出这些影响背后的 规律和因果关系。这最可能是那个时期学者思考的方向? A中古时期 B文艺复兴时期 C宗教改革时期 D启蒙运动时期 答案: D 试题分析:启蒙

11、运动倡导理性,反对封建专制制度,主张建立资产阶级 “理性王国 ”,按照资产阶级利益构建政治制度。故选 D。 考点:西方人文精神的发展 启蒙运动 启蒙思想 美国 1787年宪法第一条第二款: “ 众议院人数和直接税税额均应按本联邦所辖各州的人口比例分配于各州,各州人口数目指自由人总数加上所有其他人口的 3/5。 人口的实际统计应于合众国国会第一次会议 3年内以及此后每 10年内依照法律规定的方式进行。 ”宪法中关于人口统计的规定 A体现三权分立的原则 B改选众议员每十年进行 C保障公民的自由与平等 D协调各州之间的矛盾 答案: D 试题分析:本题考查美国 1787年宪法的内容。从材料信息中看,关

12、于选举人口的规定是南北妥协的产物,有利于协调各州之间的矛盾。故选 D。 考点:欧美代议制的确立与发展 美国共和制的确立 1787年宪法 1787年宪法 学者钱乘旦在其著作中说,在以现代化为主题的体系下,世界近现代史可以划分为几个阶段,其中, “在这个阶段上,社会进入全方位变化: 经济上的工业化、市场化;政治上的民主化、官僚化;社会方面的世俗化、城市化;文化方面的商业化、大众化 ” 。下列现象发生在作者所说的 “这个阶段上 ”的是 A光荣革命、人权宣言、费城制宪会议 B奥斯曼帝国扩张、印度莫卧儿王朝建立、中国满清入关 C宪章运动、社会主义运动、 1832年议会改革 D工业生产比例降低、主权概念正

13、在发生变化、妇女地位大大提高 答案: C 试题分析:作者所说的这几个阶段都发生在工业革命之后。光荣革命、人权宣言、费城制宪会议等重要事件发生在工业革命之前;奥斯曼帝国扩张、印度莫卧儿王朝建立、中国满清入关等事件和材料中的几个变化无关;工业生产比例降低、主权概念正在发生变化、妇女地位大大提高等现象的发生是在当代。因此 A、 B、 D均错。宪章运动、社会主义运动、 1832年议会改革等重要事件发生在工业革命后,人类进入到工业社会。故选 C 考点:资本主义世界市场的形成与发展 工业革命 工业革命的影响 关于漫画所反映的对外政策,在美国国内也有不少批评意见,认为 它 “开了使用本国纳税人金钱援助他国的

14、先例 ”。批评者的理由是 A无视欧共体力量的壮 B主观上排斥东欧国家加入 C公开叫嚣遏制共产主义 D扶植了潜在的竞争对手 答案: D 试题分析:漫画是一种艺术形式,是用简单而夸张的手法来描绘生活或时事的图画。该题的漫画反映了美国援助西欧复兴经济。批评者认为美国实施马歇尔计划 “开了使用本国纳税人金钱援助他国的先例 ”,理由是美国扶植了潜在的竞争对手。 考点:第二次世界大战后世界政治格局的演变 美苏两极对峙格局的形成 冷战 下表为 20世纪 90年代初期在国际贸易中发达国家和发展中国家所占比重表。下列选项对表中信息解读正确的是 单位: 100亿美元 1991年 1992年 1993年 出口 进口

15、 出口 进口 出口 进口 世界 353 355 376 378 375 370 发达国家 250 259 265 270 256 253 71% 73% 70% 71% 68% 68% 发展中国家 103 96 111 108 119 117 29% 27% 30% 29% 32% 32% A国际贸易中存在着严重的不平衡性 B世界经济呈现区域集团化的大趋势 C世界贸易组织促进了全球贸易的发展 D发展中国家与发达国家在贸易中获得双赢 答案: A 试题分析:该题考查解读图表信息的能力。从表格可以看出, 1991-1993年,发达国家和发展中国家的对外贸易占国际贸易的比重分别为 70%、 30%,反

16、映了国际贸易中存在着严重的不平衡性; B、 C、 D项材料无法体现。 考点:第二次世界大战后世界经济的全球化趋势 世界经济区域集团化和全球化 经济全球化 “以为不要城市工人而用农村包围城市可以取得胜利,这无论在理论上与事实上都是不通的。假使没有城市做领导,则任何乡村都是不能 联合起来 的。并且,没有城市工人激烈斗争,则一切 包围城市 的计划完全是空谈。 ”(中共中央机关刊物红旗, 1930.5.24) 这说明当时 A农村包围城市道路宣告失败 B对中国革命道路认识有分歧 C中国尚未找到适合国情的革命道路 D俄国革命道路符合中国实际 答案: B 试题分析:本题考查中国共产党对革命道路的探索。材料反

17、映的是反对农村包围城市道路,主张 “城市中心论 ”,说明当时中共对中国革命道路的认识存在分歧。 考点:近代中国的民主革命 新民主主义革命 工农武装割据 1922年,陈独秀在造国论一文中说: “在中国这样的殖民地状况之下 无产阶级革命的时期尚未成熟,只有两阶级(注 :无产阶级和资产阶级)联合的国民革命的时期是己经成熟了。 ”陈独秀这是在解释和宣传 A中国共产党制定的民主革命纲领 B共产党员以个人身份加入国民党的方针 C中国共产党制定的第一个党纲 D “联俄、联共、扶助农工 ”的三大政策 答案: A 试题分析:陈独秀是早期中国共产党的创始人之一,他看到了在当时的中国资产阶级的力量,主张应联合资产阶

18、级进行革命斗争,这是 1922年中共二大制定的民主革命纲领的内容。 B是 1923年中共三大的内容; C是中共一大; D出自1924年国民党一大,从时间上也可以排除 B、 C、 D项。 考点:近代中国的民主革命 新民主主义革命 国民大革命 中国古代史中指出:在西周分封制度下,同姓集团授予封土,赐之以氏。当时,姓、氏是统治阶级的特权, “贵者有氏,贱者有名无氏 ”。到战国以后,姓 氏的分野逐渐消失,平民逐渐获得姓氏。平民得姓一事与下列哪个历史趋势的关系最直接 A郡县制度的发展 B以 “孝道 ”治天下 C赋役制度的变化 D皇帝制度的形成 答案: A 试题分析:依材料可知:西周重视血缘分封原则选拔人

19、才,有无姓氏是区分贵族和平民的标志之一;随着战国时期选才标准逐渐转向以军功爵、才能为主的郡县制,平民也可以此来提高自身的政治地位,姓氏也不再成为区分等级高低的标志了,所以战国时,平民也可以有姓氏。故选 A。 考点: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 商周时期的政治制度 分封制 中国自古就有重视水利工程建设的优良传统。下列对下图所示水利工程的描述,不正确的是 A最初起到了补充兵员和军需物资的作用 B促进了秦国农业发展,使东方六国难以抗衡 C第一次沟通了湘江水系和漓江水系 D加快了岭南地区归入中央政府管辖的进程 答案: B 试题分析:观察图片,该水利工程位于岷江,可以判断是战国时期秦国蜀守李冰修筑的都江堰。都江堰

20、兼具有防洪和灌溉功能,一方面减轻了岷江两岸的水害,同时也灌溉了成都平原的广大田地,促进了秦国农业的发展。故选 B。 考点:古代中国的经济 农业的主要耕作方式 古代农业的特点 汉武帝时,董仲舒上 “天人三策 ”,提出 “愿陛下兴太学,置明师,以养天下之士 ”的建议。其 “养士 ”的主要目的是 A教授诸子经典,以求 “通经致用 ” B培养政府官员,扩大统治基础 C统一思想,维护政治稳定 D明定规制,确立官学体系 答案: C 试题分析:西汉时期,董仲舒把道家、阴阳五行家一些思想糅合到儒家思想中,加以改造而形成具有时代特色的新儒学体系。他建议兴办太学,用儒学经典教育青年子弟,目的是为了加强思想控制以巩

21、固政治上的统一。 考点: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的演变 汉代儒学成为正统思想 儒学成为正统思想(罢黜百家,独尊儒术) 钱穆在中国历代政治得失中认为: “汉代的选举,是由封建贵族中开放政权的一条路 ;唐代的公开竞选 ,是由门第特殊阶级中开放政权的一条路。 ”这表明汉唐选官制度 A适应了阶层关系变动 B有利于提高行政效率 C选拔方式日益公开 D有利于加强中央集权 答案: A 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准确解读材料信息的能力,材料中 “汉代的选举,是由封建贵族中开放政权的一条路。唐代的公开竞选,是由门第特殊阶级中开放政权的一条路。 ”强调了汉唐选官制度共同点是都打破了原有的选官范围,适应了社会发展阶级变

22、动的需要,答案:选 C, A、 B、 D三项表述正确但与题意主旨不符。 考点: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 汉到元政治制度的演变 选官制度 某时期中,道教开始盛行 “神仙须下凡,历经劫难 ”的想法,神仙须在人世行善立功,造福庶民,才能修得正果,重返天庭,位列仙班。这类故事反映道教因应当时社会变迁,因此强 调参与、改善社会。这种社会变迁是指 A汉末工商濒临破产,故太平道要救济生民 B唐代门阀制度即将崩溃,故道教重视立功 C宋代庶民社会崛起,故道教强调入世苦行 D明清社会贫富不均,故道教提倡行善济民 答案: C 试题分析:一定时期的思想文化是一定时期政治、经济的反映,宋代商品经济发展,市民阶层壮大,故道教强

23、调入世苦行,参与、改善社会。 C项正确。 考点:古代中国的经济 商业的发展 北宋商品经济的发展 右表是清朝乾隆时期常年粮价 地区 价格 江苏 米谷每石中价 1.51.6两白银 湖广 米每石 1.42两白银 江西 米每仓石 1.52.3两白银 山西(部分地区) 米麦每石 1.52两白银 山东(兖州、泰安) 粟米每仓石 1.41.8两白银 对上述经济现象解释正确的是 A. 太湖流域成为最重要产粮区 B. 南北各地之间商业联系加强 C. 粮食开始进入市场成为商品 D. 南北方经济地位趋向平衡 答案: B 试题分析:本题考查学生的读表分析能力。从表格可以看出全国各地米谷价格相差不大,体现各地商业信息交

24、流密切,说明南北各地之间商业联系加强。 考点:古代中国的经济 商业的发展 明清时期商业的发展 清朝末年,中国开始与西方工业文明接触,如李鸿章已深感 “洋机器于耕、织、印刷、陶罐诸器,皆能制造,有裨民生之用。妙在借水火之力,以省人之劳费。 ”于是主张 “设机器局自为制造,轮船、铁路自为转运 ”以便 “为内地开拓生计。 ”但当时朝野人士, 鉴于时局的严峻,亦赞成利用机器,但多主张以制造何者为先? A轮船、铁路 B铁路、织机 C织机、枪械 D枪械、轮船 答案: D 试题分析:本题考查洋务派的思想主张。李鸿章主张 “设机器局自为制造,轮船、铁路自为转运 ”,但当时清廷内外交困,多数朝野人士主张学习西方

25、的轮船、枪炮以维护清朝统治。 考点:经济结构的变动与资本主义的曲折发展 晚清中国经济结构的变化和民族工业的兴起 洋务运动 某条约签订后,清廷希望再开谈判,以免除关税为代价,换取外族放弃公使驻京、江河通路、内地游历和归还广东省城。这从本质上反映了清政府 A以关税作为谈判的重要筹码 B重视维护国家主权与尊严 C竭力保全华夷之间的樊篱 D对 “贸易立国 ”缺乏清醒认识 答案: C 试题分析:本题考查近代列强侵华。从 “以免除关税为代价 ”说明清政府丧失关税主权,故 B不正确。 A、 D不是本质反映。清政府以丧失关税主权为代价,企图保全清政府政治统治的完整性,故 C项正确。 考点:近代中国的民主革命

26、1840至 1900年间列强侵略与中国人民的反抗斗争 第二次鸦片战争 下图为近代中国茶叶新式销售渠道示意图,该流程图反映出 A外销型农产品形成规模 B外国商人在华合法设厂 C茶叶出口数额远超内销 D自然经济体系完全解体 答案: A 试题分析:本题考查学生分析判断能力。从图片看不出出口多还是内销多,外国商人在华合法设厂材料无法体现,排除 B、 C; D项自然经济完全解体说法错误,题干说明从茶农到洋行形成一定销售渠道规模。 考点:经济结构的变动与资本主义的曲折发展 晚清中国经济结构的变化和民族工业的兴起 自然经济的解体 一位新文化运动的主导人物 ,主张改良 ,对革命,对当时许多人受到俄国十月革命鼓

27、舞宣传马克思主义 ,介绍阶级斗争与唯物史观的做法 ,不赞成,认为变革需要一点一滴的积累,因此反对急进。他最可能是: A李大钊 B陈独秀 C胡适 D鲁迅 答案: C 试题分析:本题考查新文化运动的代表人物。分析材料,该人物主张改良,反对革命和马克思主义,这与胡适 “多谈些问题,少谈些主义 ”的思想一致,故选C。 考点:思想解放的潮流 新文化运动 新文化运动的代表人物 新青年杂志创刊的封面上印着 “La Jeunesse”,就是法语 “青年 ”的意思。人们经常用它的副题 “La Jeunesse”来称呼它。选择用法语来书写封面,最有可能是 A因为法国才是欧洲启蒙运动的发源地 B北京大学开设的外语课

28、程主要是法语 C当时是在上海法租界,因此创刊时附上法语 D当时中国思想深受法国启蒙思想影响 答案: D 试题分析:新青年杂志的创刊,标志着新文化运动的兴起。新文化运动大力提倡西方的民主和科学,新青年选择用法语来书写封面,说明当时中国思想深受法国启蒙思想影响。 考点:思想解放的潮流 新文化运动 新文化运动的兴起 综合题 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权力监督,在中国古已有之。西周就有过所谓做诗、诵诗的舆论监督,当时还创造了 “三监 ”制 度,并成为以后秦汉时的监察御史和刺史制度的渊源。此后中国各朝代都建有权力监督制度,西汉中期开 始建立多重监察制度。如御史的监察、 丞相司直的监察、司隶校尉的监察等。西

29、汉还发明了中国最早的举 报箱。唐、宋、元、明、清的监督制度都有不同程度发展。忽必烈曾说: “中书省是我的左手,枢密院是 我的右手,御史台是我用来医治左右手的。 ”这些制度虽有一时一地之效,但并不能对贪官保持持久的威 慑力。 蒋德海为什么说权力制衡比权力监督更重要 ( 1)根据材料一,概括出中国古代权力监督的特点,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其难以保持持久威慑力的主要制度 原因。( 5分) 材料二 一年来,我们的党乘着革命的高潮,有突飞的发展,这自然是一件可喜的现象。但同时投机腐败 分子之混入,也恐是一件难免的事 此种分子近来各地均有发现,大会为此决议特别训令各级党部,迅 速审查所属同志,如有此类行为者,务

30、须不容情地洗刷出党,不可令留存党中,使党腐化,且败坏党在群 众中的威望。 摘自 1926年 8用 4日中央扩大会议通告 坚决清洗贪污腐化分子 ( 2)结合材料二和所学知识,分析中共颁布坚决清洗贪污腐化分子通告的背景。( 3分) 材料三 中共七届二中全会上,毛泽东向全党提出了著名的 “两个务必 ”的思想。“夺取全国胜利,这只是万里长征走完了第一步。 ”他特别提醒全党,在革命取得胜利后,路程 更长、工作更伟大、更艰苦。因此他向全党提出了两个 “务必 ”。即 “务必使同志们继续地保持谦虚、谨慎、不骄、不躁的作风,务必使同志们继续地保持艰苦奋斗的作风。 ” ( 3)依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从党的地位

31、变化说明加强党的建设的必要性。( 2分) 材料三 我国法学家代表在第二十二届世界法律大会 “反腐败的国际合作 ”专题研讨会上表示,为严厉打击腐败现象,中国从立法、司法、国际合作等多个方面作出了不懈的努力:不但修改、完善了有关腐败犯罪及其刑事责任的立法,在中国检察机关专门设立了负责立案侦查、起诉涉嫌腐败犯罪案件的反贪污贿 赂局,最高人民法院和最高人民检察院还专门出台了相关司法解释,中国的反腐败斗争已取得明显成效。 节选自襄阳党建网 (2005年 9月 ) ( 4)依据材料三,分析新时期廉政建设的新特点。( 3分)结合材料,概括党在反腐倡廉方面的主要经验。( 2分) 答案: ( 1)特点:权力监督

32、制度建立时间早;制定了相关的监察法律法规;相关法规不断发展完善。( 3分) 原因:在皇权专制制度下,监察制度服务并受制于皇权,实际效能有限。( 2分) (2)国共合作 ,北伐胜利进军 ,随着党员队伍扩大 ,为纯洁党的队伍树立党的威信 ,发此通告。 (3分 ) (3)1949年 ,新民主主义革命即将胜利 ,党即将成为执政党。 (2分 ) (4)加强国际合作 ;完善法制建设 ;加强机构建设。 (3分 )始终坚持思想教育和作风建设 ;不断完善法规和制度。( 2分) (其他答案:言之成理 ,酌情赋分。 ) 试题分析:( 1)第一小问考查对材料的分析和概括能力: “中国从西周就开始了权力监督的制度建设

33、”,监察制度建立早; “中国各朝代都建有权力监督制度,西汉中期开始建立多重监察制度 ”,制定并完善相关的法律法规; “唐、宋、元、明、清的监督制度都有不同程度发展 ”, 法规不断完善。中国古代的监察制度有利于监 督官员规范执政,但目的是为专制皇权服务。 ( 2)依据材料可知,该公告发布于 1926 年 8 用 4 日,当时正值北伐战争期间,革命形势迅速发展,中共队伍壮大, “但同时投机腐败分子之混入,也恐是一件难免的事 此种分子使党腐化,且败坏党在群众中的威望 ”, 为纯洁党的队伍,树立党的威信 ,发此通告。 ( 3)注意题干要求 “从党的地位变化说明加强党的建设的必要性 ”。中共七届二中全会

34、召开于 1949年 3月,此时新民主主义革命即将在全国取得胜利,中共即将成为执政党。 ( 4)依据材料三,分析新时期廉政建设的新特点: “为严厉打击腐败现象 ,中国从立法、司法、国际合作等多个方面作出了不懈的努力 ”。加强立法工作;司法方面,成立反贪污贿赂局,最高人民法院和最高人民检察院还专门出台了相关司法解释;加强国际合作。第二小问属于开放型的问题,考生言之有理即可得分。 考点: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 汉到元政治制度的演变 监察与谏议;现代中国的政治建设与祖国统一 改革开放以来民主与法制的建设 新时期的法治建设 ( 12分)阅读材料,按要求完成该题。 民国初年民族工业分布示意图 第一个五年计划工

35、业交通建设主要成就分布示意图 根据上述两图所蕴涵的信息,结合所学 知识说明两个时期经济领域的变化,并分析原因。(注:需指出两处变化并分别进行分析) 答案: ( 1)企业类型:从以轻工业为主向以重工业为主转变。( 2分) 原因:近代中国资产阶级资金少、技术落后,受制于外国侵略者;新中国受苏联影响较大,且出于建立国防工业的需要,优先发展重工业。( 4分) ( 2)分布地区:从东部沿海、沿江向以东北为主的内地转变。( 2分) 原因:近代:沿海沿江地区经济相对发达,基础雄厚,交通便利,便于得到外国技术设备等。新中国:为得到苏联的帮助,东北地区工业基础较好;维护国家统一,发展经济的需要。( 4分) (

36、3)新中国交通运输业成就显著,铁路公路发展尤其迅速,交通干线不断向边疆伸展。( 2分)原因:民国初年交通运输业受到帝国主义列强的控制,新中国加强对对交通运输业建设、发展。( 4分) ( 4)企业的所有性质发生了变化。( 2分) 原因:新中国成立后,没收官僚资本,对手工业、资本主义工商业进行社会主义改造,建立社会主义公有制经济。( 4分) (答出以上两点即可,其中每项变化 2分 ,原因 4分。其它答案:只要合理 ,可酌情给分。) 试题分析:该题考查解读图表信息的能力。对比两幅图片,新中国成立初期比民国初年经济领域的变化包括:企业类型从以轻工业为主向以重工业为主转变;工业分布地区从东部沿海、沿江向

37、以东北为主的内地转变;新中国交通运输业成就显著,铁路公路发展尤其迅速;企业的所有性质发生了变化。联系所学知识,分析引起这些变化的原因。 考点:经济结构的变动与资本主义的曲折发展 晚清中国经济结构的变化和民族工业的兴起 民族工业的兴起;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的道路 20世纪 50年代至 70年代探索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实践 一五计划;中国近现代社会生 活的变迁 交通、通讯工具的进步 新中国交通事业的发展 现代专利制度是以申请人对发明创造的公开换取法律给予的保护,是现代经济技术发展的一项重要制度保障。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在议会中,从詹姆士一世开始,新兴资产阶级就尝试采用立法形式代替国王授权。到 1

38、623年,英国垄断法规终获通过。该法规第 1条宣布此前以特许令等方式授予的所有垄断因为与本国法律冲突而无效,其中当然包括国王以 “钦赐 形式颁布的特许垄断权。垄断法规第 6 条规定了一种新的垄断权,由此成为现代专利制度之滥觞:前述任何宣告不应扩展到今后授予的任 何专利和特权,它们应就任何种类的新产品在本国的实施或制造授予其第一个真正发明人,为期 14 年或以下,在此期间他人不得使用。此权利的授予不得有违法律,也不得在国内通过抬高物价的方式危害国家,或破坏贸易,或带来普遍不便。 刘银良知识产权法 材料二 1850年,全世界有 10个国家建立了专利制度。 1883年,世界第一个有关专利的国际公约保

39、护工业产权巴黎公约签署;1884年正式生效。后又多次修订。 1967年, 51个国家共同签订建立世界知识产权组织公约, 1970年正式生效。 1970年,多个国家参加签订 专利合作条约, 1978年正式生效。 1971年,巴黎联盟成员国在斯特拉斯堡会议上通过斯特拉斯堡协定,建立国际专利分类系统。 1985 年 4 月 1 日,中国正式实施专利法。 1992 年和 2000 年两次对专利法修改。迄今,中国已加入了保护工业产权巴黎公约等几乎所有与专利有关的国际公约和条约。 1995年 1月 1日,世界贸易组织建立,其中包括与贸易有关的知识产权协议,知识产权成为世界贸易组织中货物、服务、知识产权的三

40、大支柱之一。 2006年,全世界已有 184个国家和地区建立了专利制度。 中国国家知识产权 局编制的专利制度发展概要 材料三 很久以来,专利制度被认为是富裕国家的食粮,贫穷国家的毒药。据统计,占世界人口 97%的发展中国家,只拥有世界 3%的专利,而占世界人口2 5%的发达国家,却拥有世界 97%的专利,专利占有的不对称,让发达国家和发展中国家经济技术发展水平之间的鸿沟不但不会缩小,反而很可能将越拉越大。 霍剑专利制度存在的合理性及负面效应法律研究 请回答: ( 1)垄断法规后来被认为是世界第一部具有现代意义的专利法,据材料一归纳其 “现代意义 ”之所在。( 2分)结合所学知识说明此法规当时能

41、在 英国顺利通过的历史条件。( 4分) ( 2)根据材料二、三,概括 19世纪中期以来现代专利制度发展呈现出的基本特征,( 2分)并依据所学知识分析其成因。( 4分) 答案: ( 1) 现代意义:专利权授予告别王权走向法治(法律与制度授权);新技术与市场结合,激励技术创新。( 2 分) 历史条件:大宪章开创法律至上、王权有限的精神;议会制约王权的历史传统;资本主义经济发展,资产阶级力量壮大;自然科技进步对经济发展影响大增。( 4 分,任答 2 点即可) ( 2) 基本特征:日益国际化;各国不同步、不均衡。( 2 分) 成因:产 业革命与工业化浪潮的推动;经济全球化的推动 ;世界经济发展不平衡;

42、发达国家实行技术垄断。( 4 分,任答 2 点即可) 试题分析:( 1)据材料一归纳垄断法规的 “现代意义 ”: “新兴资产阶级采用立法形式代替国王授权 ”; “前述任何宣告不应扩展到今后授予的任何专利和特权,它们应就任何种类的新产品在本国的实施或制造授予其第一个真正发明人,为期 14年或以下,在此期间他人不得使用 ”,新技术与市场结合,激励技术创新。第二小问从当时英国的经济、政治状况及科技方面分析垄断法规在英国顺利通过的历史条件。 ( 2)根据材料二、 三,概括 19世纪中期以来现代专利制度发展呈现出的基本特征: “知识产权成为世界贸易组织中货物、服务、知识产权的三大支柱之一 ”,专利制度日

43、益国际化; “很久以来,专利制度被认为是富裕国家的食粮,贫穷国家的毒药 ”,发达国家和发展中国家不同步、不均衡。主要原因有工业化浪潮和经济全球化的推动 ;世界经济发展不平衡等。 考点:欧美代议制的确立与发展 英国君主立宪制的确立 议会制的传统;第二次世界大战后世界经济的全球化趋势 世界经济区域集团化和全球化 经济全球化。 ( 11分)历史上重大改革回眸 材料一 第二次鸦片战争后,帝 国教育改革出现两类公立学堂,一曰 “皇堂 ”,二曰 “西堂 ”。 “皇堂 ”保证满清皇室的皇子们在未谙人事时就在教育上获得最严格的训练。 “西堂 ”在一定程度上是由政府资助的,除教授有关 “四书五经 ”之类的东西外

44、,专门修习其他诸如数学或自然科学之类西方课程, “中学 ”教授中国历史和孔圣人及其他先贤们的著作, “西学 ”则用英文、法文或日文教习,此类教师虽非国子监毕业,但大都有出国研习经历,他们普遍受到当地满清高官的尊敬和另眼相待。 “西堂 ”的学生们每月还能从政府那儿领到一笔小小的生活补贴,大约为一元或一元五。另外,他们在学堂还有一 间免费的住处。 摘编自香港记者自由通讯汇编帝国的回忆 材料二 下表为 1902 1904年译书统计简表。 国别 译书类别 英 美 日 其他 总计 百分比 哲学宗教 10 2 23 2 37 7 0 文学艺术 8 3 4 11 26 4 9 史地 8 10 90 20 1

45、28 24 0 社会科学 13 3 83 37 136 25 5 自然科学 10 9 73 20 112 21 0 应用科学 3 3 24 26 56 10 5 杂录 5 2 24 7 38 7 1 总计 57 32 321 123 533 百分比 10 7 6 0 60 2 23 1 100 0 据左玉河从四部之学到七科之学 材料三 1912年 1月 19日,南京临时政府教育部颁布普通教育暂行办法。它对以下四个方面进行了改革:第一,各科教科书,务合乎共和民国宗旨;第二,小学读经课一律废止;第三,明令初等小学可以男女同学;第四,强调注重小学手工科。中学校以普通教育,健全国民为宗旨开设的科目有修

46、身、国文、外国语、历史、地理、数学、博物、物理、化学、法制、经济、图画、手工、乐歌、体操。 摘编自裘士京 中国文化史 (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清朝 “西堂 ”出现的背景。( 2分) (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这一阶段译书活动的主要特点,并分析其形成原因。( 6分) ( 3)根据材料三指出南京临时政府教育改革的特点。( 3分) 答案: ( 1)鸦片战争后,中外文化教育交流频繁;面对教育危机,清政府开展洋务运动,进行教育改革以自救。( 2分) ( 2)特点:地域上,重视翻译日本相关著作;内容上,重视翻译人文社会科学著作。( 2分) 原因:甲午战争失败,促使中国先进知识分子

47、转向日本寻找救亡的道路;洋务运动破产, 让一部分先进知识分子认识到,仅仅引进西方自然科学和应用科学,不可能使中国真正走上富强的道路,转而重点关注西方人文社会科学知识。( 4分) ( 3)改革特点:倡导共和、民主 ,废止传统封建经学教育;男女平等;注重实践和自然科学知识教育;强调学生的全面发展等。( 3分) 试题分析:( 1) “西堂 ”即专门修习数学或自然科学之类西方课程的学校, “西堂 ”出现于第二次鸦片战争后,中外文化、教育交流频繁;为挽救封建统治,清政府开展洋务运动,进行教育改革,推动教育的近代化。 ( 2)分析图表,可以发现 1902 1904中国翻译的日本著作所占的比重较大;从内容上看,史地、社会科学、自然科学等人文社会科学、自然科学著作较多。结合当时先进中国人学习西方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考试资料 > 中学考试

copyright@ 2008-2019 麦多课文库(www.mydoc123.com)网站版权所有
备案/许可证编号:苏ICP备17064731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