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4届河北省唐山一中高三第二次调研考试文综历史试卷与答案(带解析).doc

上传人:花仙子 文档编号:339362 上传时间:2019-07-09 格式:DOC 页数:10 大小:21.12KB
下载 相关 举报
2014届河北省唐山一中高三第二次调研考试文综历史试卷与答案(带解析).doc_第1页
第1页 / 共10页
2014届河北省唐山一中高三第二次调研考试文综历史试卷与答案(带解析).doc_第2页
第2页 / 共10页
2014届河北省唐山一中高三第二次调研考试文综历史试卷与答案(带解析).doc_第3页
第3页 / 共10页
2014届河北省唐山一中高三第二次调研考试文综历史试卷与答案(带解析).doc_第4页
第4页 / 共10页
2014届河北省唐山一中高三第二次调研考试文综历史试卷与答案(带解析).doc_第5页
第5页 / 共10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1、2014届河北省唐山一中高三第二次调研考试文综历史试卷与答案(带解析) 选择题 英国学者李约瑟在中国科学技术史中说: “过去,中国是和外界有接触的,但是,这种接触从来没有多到足以影响它所特有的文化以及科学的格调。 ”李约瑟强调的是 A中国科技文化得益于外来文化 B中国科技文化具有独立的特质 C中国的文化与科学发展不平衡 D中国统治者对外来文化的排斥 答案: B 试题分析:从题中关键词 “中国科学技术 ”、 “和外界有接触 ”、 “ 来没有多到足以影响它所特有的文化以及科学的格调 ”综合判断,李约瑟是在 “强调 ”B项所述;AC项不能从题中材料得出; D项与题中材料所述情况相反。 考点:古代中国

2、的科学技术与文学艺术 科技成就 古代中国科技文化的特点。 法国前总统吉斯卡尔 德斯坦宣称: “一个反对美国的欧洲是不可想象的,一个美国庇护下的欧洲是不能接受的。我希望一个站起来的欧洲。 ”其意图在于 A建立一个强大的单边主义的欧洲 B建立平等的欧美伙伴关系 C重新确立欧洲的国际中心地位 D努力构建一个统一的欧洲 答案: B 试题分析:由材料中 “一个反对美国的欧洲是不可想象的 ”可排除 A 项。 “我希望一个站起来的欧洲 ”可知法国前总统的意图是要建立平等的欧美伙伴关系,故 B 项正确。材料无法体现 C 项,可排除。材料主要涉及欧美关系,并非强调欧洲的联合,排除 D 项 考点:第二次世界大战后

3、世界政治格局的演变 多极化趋势在曲折中发展 欧美关系的演变。 保罗 约翰逊在现代:从 1919到 2000年的世界中写道: “( 20世纪) 80年代,人类刮起了一场巨大的求变之风 80 年代成为当代史的分界线。民主精神恢复了自信,开始广泛传播。 ”这场 “求变之风 ”兴起的直接背景是 A西方经济进入了高速发展时期 B西欧建立了政治和经济联盟 C中国确立了市场经济体制目标 D苏联和东欧经济陷入了困境 答案: D 试题分析:题中的 “( 20世纪) 80年代,人类刮起了一场巨大的求变之风 民主精神恢复了自信,开始广泛传播 ”是指 20世纪 80年代末 90年代初的东欧剧变和苏联解体,而其直接背景

4、即是 D项。 考点:第二次世界大战后世界政治格局的演变 两极格局瓦解和多极化趋势的加强 东欧剧变和苏联解体。 中国的经济体制改革经历了由农村向城市、由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发展的历程。从 1985年到 1987年,我国指令性计划的工业产品由 120种减少到 60种,计划管理的商品由 188种减少到 23种,计划供应出口商品由 70种减少到 36种。这说明了 A我国放弃了计划经济体制 B企业自主权不断得到扩大 C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建立 D私营工商业逐渐恢复和发展 答案: B 试题分析:结合题目提供的时代背景,再根据 “从 1985年到 1987年,我国指令性计划的工业产品由 120种减少到 60种

5、 计划供应出口商品由 70种减少到36种 ”,说明了随着中国社会生产力大大提高,国家指令性计划减少,企业自主权不断得到扩大,促进了企业生产的积极性。即正解答案:为 B。 考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的道路 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和国有企业改革 国有企业改革。 下表反映了 1984 1985 1986 1987 1988 投资总额 28 2 38 8 18 7 16 5 23 5 国家投资 23 9 3 1 8 1 7 9 15 3 国内贷款 47 3 97 4 25 1 31 0 9 4 利用外资 6 2 29 5 44 5 32 7 45 1 自筹及其他 27 6 41 6 17 9 19 1 3

6、3 5 A市场经济体制改革全面展开 B多种经济成分开始共同发展 C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转变 D对外开放格局初步形成 答案: C 试题分析:本题是典型的数据表格解读题,从题中可知, 1984年以来, “国家投资 ”、 “国内贷款 ”这两个计划性较强的数据基本呈下降趋势, “利用外资 ”、“自筹及其他 ”这两个市场导向极强的数据基本呈上升趋势,也即表格中数据主要反映了 C项。 A项主要是从 1992年南方谈话和中共十四大以来; B项主要是指以公有制为主体的多种所有制 经济; D项是指 “经济特区 沿海开放城市 沿海开放区 内地 ”这一格局,这三项在本题材料中都没有体现。 考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的

7、道路 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和国有企业改革 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转变。 袁世凯大总统祭圣告令: “本大总统躬膺重任,早作夜思,以为政体虽取革新,而礼俗要当保守。环球各国,各有所以立国之精神,秉诸先民,蒸为特性。申国服循圣道,自齐家、治国、平天下,无不本于修身。 ”袁世凯这样做 A维护了君主专制政体 B排斥了西方文明的传播 C引发了新文化运动 D篡夺了辛亥革命的果实 答案: C 试题分析:题中关键词 “大总统祭圣 ”即是袁世凯进行尊孔复古逆流的重头戏,而尊孔复古逆流是引发新文化运动的直接原因。 ABD三项都与题中材料所述事件无必然联系。 考点:近代中国思想解放的潮流 新文化运动 新文化运动的背景。 有

8、学者说,因辛亥革命,中国人的脑袋与双膝不再为磕头而准备着,而是为思考问题、为走路而准备着。这里强调的是辛亥革命 A提供了可以大胆尝试的民权政治舞台 B结束了中国两千多年的君主专制政体 C促进了民主精神以及平等意识的觉醒 D奠定了中国实行民主宪政的制度框架 答案: C 试题分析:根据题目 “因辛亥革命,中国人的脑袋与双膝不再为磕头而准备着,而是为思考问题、为走路而准备着 ”可知其强调的是辛亥革命的思想文化意义,也就是民族独立、民主自由的思想观念。其他的说法与题目的核心观点无关。 考点:近代中国的民主革命 辛亥革命 辛亥革命的影响。 1922年爱因斯坦访问中国时曾说:(上海)这个城市表明欧洲人同中

9、国人的社会地位的差别,这种差别使得近年来的革命事件 特别可以理解了。这一革命事件应是 A辛亥革命 B中国共产党的成立 C国民大革命 D五四运动 答案: D 试题分析:本题关键 点在 “近年来的革命事件 ”,表明爱因斯坦所说的革命事件应是 1922年之前刚发生,各选项中五四运动发生在 1919年,并且上海也是五四运动第二阶段的中心城市。 考点:近代中国的民主革命 五四运动和中国共产党成立 五四运动。 马克思指出,鸦片不曾产生催眠的作用,而倒产生了惊醒作用,历史的发展好像首先要麻醉这个国家的人民,然后才可能把他们从原来的麻木状态唤醒似的。马克思所说的 “唤醒 ”主要是指 A鸦片战争期间的爱国官兵抗

10、英斗争 B林则徐领导的禁烟运动 C洪秀全领导的太平天国运动 D孙中山领导的辛亥革命 答案: C 试题分析:根据材料 “鸦片不曾产生催眠的作用,而倒产生了惊醒作用,历史的发展好像首先要麻醉这个国家的人民,然后才可能把他们从原来的麻木状态唤醒似的 ”即可得出:时间是鸦片战争后不久,涉及大部分民众的参与。在因果关系上,鸦片战争激化了中外民族矛盾,成为太平天国运动爆发的外部原因之一。正解答案:为 C项。 考点:近代中国的民主革命 1840至 1900年间西方列强侵略与中国人民的反抗斗争 太平天国运动。 交子始发于宋真宗时,四川的地方官和商人 “患蜀人铁钱重,不便交易 ”,于是由十六家富户以各自资产作为

11、保证主持发 行。后因富户资本变化产生了纠纷,政府遂设益州交子务接管, “私造者禁之 ”,交子也从此成为四川等地的法定货币。这反映出当时 A宋代地方有相当独立的货币发行权 B富户大贾操纵商业流通与交换 C政府官办专营能彻底避免纠纷 D纸币在商品流通领域作用越来越大 答案: D 试题分析:从材料可以看出,纸币最初是在民间富商之间使用流通,后来政府参与管理,最终成为了法定的货币。这说明纸币在流通领域的作用越来越大,地位重要,故选 D项。材料并未涉及地方发行货币的权力, A项错误;材料中明确说明最初是为了交易方便而进行的首创 ,随后管理权交予政府,而不是由富户大贾操纵, B项错误; C项 “彻底避免纠

12、纷 ”绝对化。 考点:古代中国的经济 商业的发展 北宋商品经济发展的体现(交子)。 现代文明的起源与演进一书中这样评价理学: “它的丰富性与普遍性使中国统治者与士大夫相信儒家学说已穷尽世界一切真理。中国既是天下中心,并有着辉煌的、无与伦比的历史与成就,那么中国之外的 夷务 就不在中国人关心的范围之内。 ”由此可见理学 A排斥儒学以外的一切思想 B博大精深但有一定封闭性 C概括了世间所有自然规律 D内容丰富、探索世界本源 答案: B 试题分析:材料中 “中国既是天下中心,并有着辉煌的、无与伦比的历史与成就,那么中国之外的 夷务 ,就不在中国人关心的范围之内 ”,说明儒学具有盲目自大和具有一定封闭

13、的特性,当然儒学本身有着丰富的思想内涵,具有博大精深的特性,所以综合来看 B项说法最为准确全面; AD两项表述符合材料含义但过于片面, C项所述在本题材料中并未直接体现,最佳答案:为 B。 考点: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的演变 宋明理学 宋明理学的特点(对宋明理学的评价)。 西汉学者贾谊在其治安策中宣称 :“天下之势,方病大肿。一胫之大几如腰,一指(脚趾)之大几如股,平居不可屈信(伸),一二指搐,身虑亡聊(身心担心无法依靠)。失今不治,必为锢疾,后虽有扁鹊,不能为已。 ”其旨在告诫统治者要 A大力发展经济,改善人民生活 B注意防治结合,消灭传染病源 C削弱王国势力,加强中央集权 D严惩官吏腐败,加

14、强专制主义 答案: C 试题分析:首先理解题中材料意思:当今,天下的形势像得了严重的浮肿病:小腿粗得差不多像腰围,脚指粗得差不多像大腿。平时都不能伸屈自如,一两个指头抽搐,浑身就觉得无所依赖。丧失了今天的机会而不医治,一定会成为难治的顽症。以后即使有扁鹊那样神医,也都无能为力。再联系所学,治安策是贾谊就王国问题等弊端向汉文帝的上书,而王国问题在体制上的根源是西汉初开始实行的郡国并行制,故解决方案是 C项。 考点: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 汉到元政治制度的演变 郡国并行制。 综合题 ( 15分)【 20世纪的战争与和平】 材料一 目前欧洲军 事竞赛的根本动机是什么?即国家为了给人口增长和工业发展找到出

15、路,就必须推动地域扩张,对他国实施政治压力;作为一个竞争单位,国家的最终优势总归于拥有强大军事力量的一方,弱者碰壁,就像任何其他形式的生存斗争一样。 诺曼 安吉尔大幻影( 1909年) 材料二 作为判断一场争执的是非对错的法庭,战争是残酷、不可预测而又代价惨重的 让那些深信战争能够裁决正义的人牢记,战争的结果可能更少依赖于交战双方的正义,而更多依赖于交战双方的狡猾奸诈。而战争的代价则是昂贵的。一千万名死者和两千万名伤残者 正是此案出具的用 以判定罪责和处罚双方凶手的可怖判决书。 大卫 劳合 乔治战争回忆录( 1933 1936年) 请回答: ( 1)指出材料一中 “军备竞赛 ”产生的影响。(

16、8分) ( 2)根据材料二,概括作者的核心观点并说明理由。(不得摘抄原文)( 7 分) 答案: ( 1)影响:造成世界的动荡不安,导致 “一战 ”的爆发,( 2分)给人类带来巨大的灾难。( 2分)导致部分国家军国主义和极端民族主义泛滥。( 2分)客观上促进了科技的发展。( 2分)(言之有理可酌情给分) ( 2)观点:反对战争。( 3分)理由:战争是残酷的,战争很难裁决正义。( 4分 ) 试题分析:( 1)注意材料出处 诺曼 安吉尔大幻影( 1909年),据此判断是指在第一次世界大战前夕,辩证指出军备竞赛带来战争、灾难的同时又在客观上促进了科技的发展。 ( 2)注意材料信息 “战争是残酷、不可预

17、测而又代价惨重的 ”“战争的结果,可能更少依赖于交战双方的正义,而更多依赖于交战双方酌狡猾奸诈。而战争的代价则是昂贵的 ”,即可归纳 “反对战争 ”的核心观点及简要说明理由。 考点: 20 世纪的战争与和平 第一次世界大战 第一次世界大战爆发的历史背景、第一次世界大战的后果。 ( 15分)【近代社会的民主思想与实 践】 材料一 学校,所以养士也,然古之圣王,其意不仅此也,必使治天下之具皆出于学校,而后设学校之意始备 盖使朝廷之上,闾间之细,渐摩濡染,莫不有诗书宽大之气,天子之所是表必是,天子之所非未必非,天子亦遂不敢自为非是,而公其非是于学校, 东汉太学三万人,危言深论,不隐豪强,公卿避其眨议

18、, 三代遗风,惟此犹为相近。 黄宗羲明夷待访录 学校 材料二 议会掌握国家的立法权、财政大权、监督权,议会还有权改变君主的人选,是议会生君主,而 “学校 ”从未以立法的形式明确君主和 “学校 ”的权力范围划分,其自身的财 政尚且不能独立,君主对 “学校 ”有着绝对的控制权,是君主生 “学校 ”。英国议会自 14世纪以来 砬 稚稀 略海 渥槌扇嗽崩醋陨缁岣餍懈饕担 鞲隼 娼撞悖 丛拥娜嗽惫钩墒挂榛岢晌 从成缁岵煌 艉托枨蟮某 而组成 “学校 ”的主体是接受儒家传统教育的大儒、士人们,单一的人员构成使得 “学校 ”的声音也是单一的,这些人形成的 “学校 ”反映的不是民意而是道义。英国议会的组织机构

19、、活动程序等都有明确具体的规定,并以法律形式被确定下来。而在这一方面黄宗 基本没有言及。 摘编自林树青论黄宗羲的 “学校 ”思想 请回答: ( 1)根据材料一,概括 “学校 ”的功能。( 6分) ( 2)根据材料二,归纳英国 “议会 ”与中国 “学校 ”的主要不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其思想根源。( 9分) 答案: ( 1)功能:培养管理人才;议政;舆论监督。( 6分) ( 2)不同:议会权力高于君主, “学校 ”依附于君权;议员来源广泛, “学校 ”群体成分单一;议会以法律制度保障运行, “学校 ”则没有。( 6分)思想根源:“主权在民 ”、 “主权在君 ”。( 3分) 试题分析:( 1) “

20、治天下之具皆出于学校 ”其中的 “具 ”是人才之意,故有培养管理人才的功能; “公其非是于学校 ”指参与议政; “危言深 论,不隐豪强 ”是对政府的舆论监督。 ( 2)英国是 “议会生君主 ”,中国是 “君主生学校 ”,则可归纳议会与学校地位不同;英国议会 “复杂的人员构成 ”,中国学校单一的人员构成;英国议会 “以法律形式被确定下来 ”,而中国学校则没有法律保障。这三点是可以对比的不同点。其思想根源则是民权、君权的对照。 考点: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的演变 明清之际的儒学思想 黄宗羲的思想;欧美代议制的确立与发展 英国君主立宪制的确立 英国议会与王权的关系;近代社会的民主思想与实践 英国君主立

21、宪制 英国国王与议会的斗争。 ( 15分)【历史上重大改革回眸】 材料一 天津条约第 50款条文规定 :嗣后英国文书,具用英文书写,仅在三年之内,可以附有汉文配送。这样的条件下设立的新式学堂创设之初是为了解决清政府需要 “通事 ”和 “译员 ”的当务之急,在此目的下京师同文馆的课程侧重于 “西文 ”和 “西艺 ”,并采用西方的教学制度,实行了分年课程和班级授课制。洋务派所兴办的新式学堂都由于洋务派官僚在进行洋务实业运动过程中根据需要而设立,由各地方政府官僚进行管理,没有形成统一的管理模式,经费由地方政府官僚自行解决,中央政府没有形成统一的经费保障政策,这就使得 经济落后的地区,新式学堂难以设立

22、,并且所设立的学堂规模也较小。 材料二 1871年,明治政府创设文部省。 1872年,制定出学制。学制第一章至第七章将全国划分为八个大学区,每区设一所大学,每一大学区分为32 个中学区,每中学区设中学一所,每一中学区分为 210 个小区,称为小学区,每一小学区设小学一所。第五十二章规定,学生如缴纳学费有困难者,可以借贷,但学成后要分期偿还或出具保证书,以为官方义务供职的方式偿还(离校5年后分期偿还,如因病死亡则免还),这就给贫困学生就学提供了经费的保障,有利于普及教育的开展。 明治维新教育改革重视对儿童文化教育,使得小学入学率迅速上升。 1873年,小学入学率为 28 1%,1899年达到 7

23、0%,1905年达到 96%。 1907 年,虽然把义务教育年限延长到六年,入学率并没有因此下降,而是上升到 98%,1925年,更达到 99%,几乎是百分之百。 以上材料均摘编自胡茂波洋务教育改革与明治维新教育改革之比较 请回答: ( 1)根据材料一,概括洋务教育的主要特点。( 8分) ( 2)根据材料二,概括日本教育改革的指导思想,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其意义。( 7分) 答案: ( 1)特点:适应列强侵略需要;培养实用人才;学习西方教学制度;自筹经费、模式自主。( 8分) ( 2)指导思想:发展大众教育(国民教育)。( 3 分)意义:提高了国民素质;为日本崛起和社会进步培养了人才。( 4分)

24、 试题分析:( 1)重点理解材料一的关键信息:为了解决清政府需要 “通事 ”和“译员 ”的当务之急,即是适应列强侵略需要;新式学堂都由于洋务派官僚在进行洋务实业运动过程中根据需要而设立,即是培养实用人才;采用西方的教学制度,实行了分年课程和班级授课制,即是学习西方教学模式(或制度);没有形成统一的管理模式,经费由地方政 府官僚自行解决,即是模式自主、经费自筹。 ( 2)材料二中的大学、中学、小学的设立,困难学生的经费保障,重视对儿童的文化教育等,其指导思想即可归纳为发展国民教育;进一步概括其意义为提高国民素质、促进日本社会进步和国家崛起。 考点:经济结构的变动与资本主义的曲折发展 晚清中国经济

25、结构的变化和民族工业的兴起 洋务运动;历史上重大改革 明治维新 明治维新的内容。 ( 12分)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梁启超对 “欧洲旧思想、中国旧思想、欧洲新思想 ”的比较表(原文节选) 甲 欧洲旧思想 乙 中国旧思想 丙 欧洲新思想 一、国家及君主、人民,皆为神而立者也,故神为国家之主体。 一、国家及人民,皆为君主而立者也,故君主为国家之主体。 一、国家为人民而立者也。君主为国家之一支体,其为人民而立,更不俟论。故人民为国家之主体。 三、治人者为一级,被治于人者为一级,其地位生而即定,永不得想混。 三、治人者为一级,治于人者为一级,其级非永定者,人人皆可以为治人者。 三、有治人者,有治于

26、人者,而无其级,全国民皆为治人者,亦皆为治于人者。 五、政治为宗教之附属物。 五、宗教为政治之附属物。 五、政治与宗教,各有其独立之位置,两不相属。 九、全国人皆受治于法律。惟法律有种种阶级,各人因其身份而有特异之法律。 九、惟君主一人立于法律之外,其余皆受治于法律,一切平等。 九、全国人皆受治于法律,一切平等,虽君主亦不能违公定之国宪。 选自梁启超国家思想变迁异同论( 1901年 10月) 请回答: ( 1)据表中甲、乙内容,概述 “欧洲旧思想 ”与 “中国旧思想 ”的异同点。( 6 分) ( 2)据表中丙内容分析, “欧洲新思想 ”体现了怎样的国家构想?这些 “新思想 ”对欧洲社会发展有何

27、意义?( 6分) 答案: ( 1)异:欧洲强调神权至上,突出反映教会专制统治;中 国强调君权至上,突出反映君主专制。( 2分) 同:都反映了封建专制、等级社会的时代特征。( 4分) ( 2)国家构想:人民主权、政教分离、法治。( 2分)意义:推动欧洲资产阶级革命运动;促进欧洲的社会转型(代议制的建立)。( 4分) 试题分析:( 1)材料中的一项比较体现了欧洲强调 “神为国家之主体 ”,中国强调 “君主为国家之主体 ”;五项比较体现了欧洲强调 “宗教 ”,中国强调 “政治 ”;但二者社会都属于封建专制政体;材料中的三、九项虽然略有不同,但整体上体现了二者社会的专制、等级现象。 ( 2)根据材料中

28、的 “人民为国家之主体 ”、 “政治与宗教,两不相属 ”、 “全国人皆受治于法律 ”,可以概括总结答案:。其对欧洲的影响可以联系所学的启蒙运动的影响总结答案:。 考点:西方人文精神的发展 启蒙运动 启蒙运动的影响;近代社会的民主思想与实践 近代欧洲的民主思想 洛克、卢梭;近代中国思想解放的潮流 维新思想 梁启超宣传维新思想;近代社会的民主思想与实践 近代中国的民主思想与反对专制的斗争 康有为、梁启超和孙中山的民主思想。 ( 25分)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材料一 1930 到 1940 年代,很多西方经济学家开始研究苏联 我相信思想界、学术界对于 苏联模式的推崇可能是 “主流 ”。波兰经济学

29、家兰格甚至认为苏联的经济体制可能会取代市场而做得更好。但是,张培刚先生后来反思认为:兰格有两个问题没有解决:一个是所谓的官僚主义,庞大的国家机器如何克服官僚主义;第二个是激励,那么庞大的系统,激励机制在什么地方,每个人干事情的动力就在什么地方。一开始可能由于热情,可是时间久了就出问题了。事实证明,苏联模式在 1960年代以后就慢慢不行了,和这两点是有关系的。 材料二 罗斯福新政和凯恩斯的就业、利息与货币通论之间,到底是谁影响了谁,现在也没有说清楚。有人认为,罗斯福受 凯恩斯的影响,罗斯福甚至和凯恩斯讨论过;也有人认为凯恩斯是受新政的影响,因为新政在先。 材料三 凯恩斯主义现在比较流行,已摧毁了

30、很多国家潜在增长的能力,在这个意义上,这可能是个不幸的事情。从过去五十年来看,历次的危机,无论是发达还是发展中国家,大家都自然想到应让政府来拯救危机,而且都是简单地用政府扩大开支的办法刺激总需求。好像是有一定效果,实际它带来的问题比解决的问题要多得多,这对发达国家来说是一个致命的后遗症。因为你过度开支,产生巨大的财政赤字和债务。欧洲很多国家的债务实际是永远无法还清的,以至于经济潜力 完全被透支了 上述材料摘编自张军谈 1929:危机经济学的诞生 请回答: ( 1)如何理解材料一中张培刚先生对苏联模式的反思?( 12分) ( 2)依据所学知识指出计划经济思想和凯恩斯主义在经济发展方法方面的异同点

31、?( 4分) ( 3)你如何评价材料三的观点?( 9分) 答案: ( 1)反思: 张先生认为苏联模式存在两个弊端,一是存在官僚主义,二是缺乏激励机制。( 4分) 苏联模式对经济实行高度集中的计划管理,通过政府计划和行政命令配置资源和管理生产,否定了市场的作用;长官意志和个人独断导致经济发展活力不足,缺乏创新。( 4分) 苏联模式缺乏有效的激励机制,容易滋生平均主义和特权思想,不利于生产者劳动积极性的发挥。( 4 分) ( 2) 同:国家干预经济。( 2分) 异:计划经济主要依靠行政命令发展经济,排斥市场和商品经济。凯恩斯主义注重政府干预经济的同时,并未放弃市场经济。( 2分) ( 3)观点一:

32、材料三的观点是正确的。 国家垄断资本主义的过度发展,过多的干预了企业的经济活动,抑 制了经济发展的活力。 政府通过扩大开支刺激有效需求导致通货膨胀。 福利国家建设客观上造成 “惩勤罚懒 ”的后果,造成政府财政紧张。( 9分) 观点二:材料三的观点是片面的。 科技进步和生产力的发展要求国家在经济生活中要有所作为,克服盲目竞争对经济的破坏。 适度通胀,有利于经济增长。 福利国家的建设有利于改善人民生活,缓和社会矛盾。( 9分) 试题分析:( 1)材料一中有用信息 “官僚主义 ”、 “激励机制 ”,说明张培刚先生的反思集中在两个方面:苏联如何克服官僚主义和如何进行机制奖励,并且要从体制上简要分析高度

33、集中的计划经济 体制、长官意志和个人独断、激励机制的缺失等对苏联经济发展的不利影响。 ( 2)结合所学知识可直接归纳苏联计划经济思想和凯尔斯主义出现的不同点,即加强国家对经济的干预;二者的不同点在于:苏联依靠行政手段而排斥市场活动;美国强化政府干预而未放弃市场经济。 ( 3)首先从材料三中归纳出核心观点,即凯尔斯主义的实行将会对资本主义国家经济发展带来严重灾难,在此基础上明确表达自己的主张,即赞成还是反对,然后结合所学内容寻找相关史实论据进行论证即可;如果赞成则主要列举凯恩斯主义对经济发展的消极影响;如果反对则主要列举凯恩斯主 义对经济发展的积极作用。 考点:罗斯福新政和当代资本主义的新变化

34、罗斯福新政 凯恩斯主义;俄国十月革命与苏联社会主义建设 “斯大林模式 ” “斯大林模式 ”的弊端。 ( 15分)【中外历史人物评说】 材料一 盛宣怀( 18441916 ) ,清末官员,官办商人,洋务运动主将,有 “中国商父 ”之称。盛宣怀一生创造了 ll项 “中国第一 ”:参与创办中国第一个民用洋务企业 轮船招商局; 1880年创办中国第一个电报局 天津电报局; 1886年创办中国第一个山东内河小火轮公司; 1896年接办汉阳铁厂,垛渐发展为真正的钢铁联合企业 汉冶萍煤铁厂矿公司;建成中国第一条铁路干线一 -卢汉铁路; 1897年创建中国第一家银行 中国通商银行; 1895年办成中国第一所正

35、规大学 北洋大学堂; 1897年在南洋公学首开师范班,这是中国第一所正规的高等师范学堂; 1902年创办中国勘矿总公司; 1904年在上海创办红十字会;1910年办成私人的 “上海图书馆 ”。 材料二 1910年初,就任邮传部大臣之后,盛宣怀提出 “铁路国有 ”政策,下令将已经承诺由民间商办的川汉铁路和粤汉铁路路权收回作抵押,向英、法、美、德四国银行借款 600万英镑,以统一全国的轨道。盛宣 怀的 “铁路国有 ”政策,引发了 “保路运动 ”,进而引燃了辛亥革命的导火索。从去世那一天起,盛宣怀就成为一个难以盖棺定论的历史人物。华东师范大学教授、盛宣怀传的作者夏东元对盛宣怀的评价: “处非常之世,

36、走非常之路,做非常之事的非常之人 ”。鲁迅对盛宣怀的评价: “卖国城、官僚资本家、土豪劣绅 ”。 摘编自新京报网 请回答: ( 1)根据材料一,概括归纳盛宣怀的主要活动。( 6分) (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评价盛宣怀。( 9分) 答案: ( 1)主要活动:创办厂矿局企业,推动了中国经济现代化;创办学校、图书馆推动中国 文化教育事业的发展;创办红十字会,推动中国慈善事业的发展。( 6分) ( 2)评价:盛宣怀作为买办商人和洋务运动的主要人物,大大推进中国现代化进程;他提出铁路国有政策,引发了保路运动,促使辛亥革命爆发。但作为买办商人,与外国侵略者、封建统治者联系紧密,在一定程度上加速了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进程。( 9分) 试题分析:( 1)根据材料概括盛宣怀的主要活动可以从材料中直接提取,注意材料中的标点符号,答题完整即可,难度不大。 ( 2)评价盛宣怀,作为近代买办商人和洋务运动的重要人物,对推动中国近代化进程有重要贡献;但他毕竟是 买办商人,因此其消极方面也是不容忽视,在一定程度上加速了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的进程。 考点:中外历史人物评说 近代中国洋务运动重要人物 盛宣怀(课标外)。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考试资料 > 中学考试

copyright@ 2008-2019 麦多课文库(www.mydoc123.com)网站版权所有
备案/许可证编号:苏ICP备17064731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