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4届河北省张家口市蔚县一中高三一轮测试历史试卷与答案(带解析).doc

上传人:livefirmly316 文档编号:339369 上传时间:2019-07-09 格式:DOC 页数:12 大小:168.98KB
下载 相关 举报
2014届河北省张家口市蔚县一中高三一轮测试历史试卷与答案(带解析).doc_第1页
第1页 / 共12页
2014届河北省张家口市蔚县一中高三一轮测试历史试卷与答案(带解析).doc_第2页
第2页 / 共12页
2014届河北省张家口市蔚县一中高三一轮测试历史试卷与答案(带解析).doc_第3页
第3页 / 共12页
2014届河北省张家口市蔚县一中高三一轮测试历史试卷与答案(带解析).doc_第4页
第4页 / 共12页
2014届河北省张家口市蔚县一中高三一轮测试历史试卷与答案(带解析).doc_第5页
第5页 / 共12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1、2014届河北省张家口市蔚县一中高三一轮测试历史试卷与答案(带解析) 选择题 “因信称义 ”中 “义 ”的含义是( ) A指上帝面前灵魂得到拯救的人 B指被教皇免罪 C指简化宗教仪式信仰上帝 D通过赎罪券信仰教皇 答案: A 试题分析:本题考查对历史概念准确理解与运用。由已学知识可知 “因信称义 ”是马丁路德的宗教思想的核心,信徒可以由于信仰神而直接成为义人,即得到拯救的人,他们不再受功德律的支配,他们通过自己的信仰而与基督建立了新的关系,因此 A符合题意,故选 A。 考点:西方人文精神的发展 文艺复兴和宗教改革 马丁路德宗教思想的理解 “一个好兄弟不如一个好邻居, ”“与邻为善 ”,改革开放

2、以来,中国的外交中,最能体现这种思想的是( ) A参与发起创立亚太经合组织 C积极参加世界贸易组织 C发起成立上海合作组织 D开展以联合国为中心的多边外交 答案: C 试题分析:本题考查调动已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回顾已学史实可知中国并不是亚太经合组织发起国家,因此 A的表述不合史实。而世界贸易组织是全球性组织,不能体现材料中 “与邻为善 ”, C错误。上海合作组织是中国与领近的中亚国家建 立的新型区域合作模式,是由中国发起成立,因此 C符合题意。 D的表述不合 “与邻为善 ”,故排除。正确答案:为 C。 考点:现代中国的对外关系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在联合国和地区性国际组织中的重要外交活动 上海

3、合作组织的成立 阅读下列 17世纪以来主要科学成果情况表 对材料信息解读,正确的是 ( ) 科学成果从发明到应用的时间越来越快 从发明到生产推广的年限越长科技含量越低 科技成果转化为生产力的周期越来越短 科学理论重大突破变成上述科学成果诞生 A B C D 答案: B 试题分析:本题考查阅读图表,分析归纳的能力。题干中的表格主要列举了三次工业(科技)革命一些重要发明成果的研究年限、生产推广年限,反映了科学成果从发明到应用的时间越来越快、科技成果转化为生产力的周期越来越短。 说法较绝对; 第一次工业革命时期的科学成果都是技术进步推动的,与科学理论重大突破无关。故选 B。 考点:现代科学技术 三次

4、科技革命 三次科技革命比较归纳 据史籍记载 :“进之则箭下,入土也深;退之则箭上,入土也浅。 江东之田器尽于是。 ”这一农具 ( ) A由西域传入 B属水力灌溉工具 C在东汉时普遍 使用 D最早出现于江南地区 答案: D 试题分析:本题考查学生理解分析材料的能力。由 “入土也深、入土也浅、江东之田器尽于是 ”等有效信息分析,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相传耒耜乃是神农氏所创制的松土的农业生产工具。因此, A“西域 ”说法错误, B“水力灌溉工具 ”说法错误, C“东汉 ”说法错误;由 “江东之田器尽于是 ”可知, D项正确。 考点:古代中国的经济 农业的主要耕作方式和土地制度 耕作工具 2012年的世

5、界经济达沃斯论坛将主题确定为 “重新思考价值观、重新设计合作体制、重新建设相关国际机构 ”。三个 “重新 ”从一个侧面反映出当前世界 ( ) A经济一体化的形成 B经济区域集团化趋势加强 C经济政治多极化趋势的进一步发展 D动荡局势的加剧 答案: C 试题分析:本题考查综合分析理解的能力。由题干 “三个重新 ”反映的是在经济全球化的趋势下,要重建新的价值观、体制、国际机构必须加强国际合作,结合已学史实反映了在当前国际政治经济多极化的趋势下,必须和谐共处,共同面对人类的生存与发展,因此 C符合题意。 A虽说 法正确,但只说到经济,只是对题干一个方面的反映; B“区域集团化 ”与材料反映的是世界经

6、济论坛不相符合; D说法与材料无关。 考点:第二次世界大战后世界政治格局的演变 两极格局瓦解和多极化趋势的加强 世界多极化趋势的加强 芝加哥大学政治学教授罗伯特 佩普说: “美国处于前所未有的衰退之中。在 21 世纪头十年,美国的相对实力不断下降,而中国的相对实力却一直在增强。单极秩序正在变得过时,其他国家正在崛起为可以与美国实力抗衡的力量,美国正在失去大部分的战略自由。 ”对这段话理解错误的是 ( ) A中国将取代美国的单极世界 B世界格局多极化发展趋势增强 C一个国家在国际关系中的地位是由其国家实力决定的 D世界政治多极化源于世界经济力量的多极化 答案: A 试题分析:本题考查阅读史料获归

7、纳整理的能力。联系已学知识可知当今世界呈现一超多强的局面,同时呈现出多极化的趋势。题干中信息只是指出了美国实力的相对下降,多极化加强,中国的相对实力在加强,但中国并没有取代美国,美国不可能建立单极世界,因此 A的说法不合史实,故选 A。 考点:第二次世界大战后世界政治格局的演变 两极格局瓦解和多极化趋势的加强 世界多极化趋势的加强 15世纪以后,西欧文艺复兴的成就主要表现在 A建筑艺术 B文学创作 C绘画艺术 D雕刻艺术 答案: B 试题分析:本题考查对教材主干知识的准确记忆,对能力要求不高。回顾文艺复兴运动的相关史实可知文艺复兴首先在文学艺术领域表现出来,其中有薄伽丘、但丁、彼得拉克三人被誉

8、为文艺复兴的 “文学三杰 ”,在文艺复兴运动过程中具有重要的地位,且代表作品是人文主义思想的主要体现,也是文艺复兴时期的成就的主要表现,故 B符合题意。 考点:西方人文精神的发展 文艺复兴和宗教改革 文艺复兴时期文学成就 唐朝时期中国以博大的胸怀拥 抱世界,实行开明、兼容的文化政策。下列不能反映这一文化政策的是 ( ) 答案: D 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查对唐朝文化政策的准确理解。解题时抓住题干中的核心信息、 “博大的胸怀拥抱世界 ”、 “开明、兼容 ”,联系已学知识可知唐朝身穿丝绸的妇女反映的是唐朝时期中国贵族妇女的社会生活状况,并不能反映唐朝开明、兼容的文化政策。故选 D。 考点:中外历史人

9、物评说 古代中国的政治家 唐太宗 英国资产阶级革命几经反复的根本原因是( ) A资产阶级和新贵族掌握领导权 B人民群众把革命推向深入 C斯图亚特王朝不甘心失败 D资本主义发展程度不够 答案: D 试题分析:本题考查归纳分析的能力。解题时注意抓住 “根本原因 ”,结合已学知识可知英国从 1640 年爆发资产阶级革命到 1688 年光荣革命,历经半个世纪,几经反复的根本原因在于资本主义发展还不充分,导致资产阶级力量还不够强大,革命出现反复。故选 D。 考点:欧美代议制的确立与发展 英国君主立宪制的确立 英国资产阶级革命的曲折原因 “在新文化潮流冲击下, 有女生已经开始觉悟, 抵制学校开设 烈女传

10、(他们)以实际行动反抗旧礼教, 争取女性婚姻自由。 ”这种现象出现说明新文化运 动( ) A动摇传统礼教思想统治地位 B促进科学文化普及与繁荣 C树立积极、进取科学精神 D出现比较偏激社会思潮 答案: A 试题分析:本题考查阅读理解材料的能力。材料主要阐述了女生以实际行动反抗旧礼教,争取女性婚姻自由,体现了女生民主自由的思想觉悟的提高,动摇了传统礼教思想的统治地位,而这与科学文化的普及和繁荣没有直接关系,因此 A符合题意,排除 B、 C。分析当时社会情况,这种追求自由的思想符合历史潮流,没有偏激的成分,排除 D,故正确答案:为 A。 考点:思想解放的潮流 新文化运动 新文化运动的影响 我国是多

11、民族国家。新中国处理民族关系的基本政治制度是 A特别行政区 B民族区域自治 C各民族一律平等 D民族团结互助 答案: B 试题分析:本题考查学生对教材基础知识的准确记忆,对能力要求不高。依据已学知识可知新中国成立后,我国在处理民族关系上的基本政治制度是民族区域自治,因此 B符合题意。而 A是解决香港、澳门问题时而设置的,不是处理民族关系的; C、 D是处理民族关系的基本原则,故正确答案:为 B。 考点:现代中国的政治建设与祖国统一 民主政治制度的建设 民族政策 晚清政府某官员上书称, “ 带兵二万分踞京城,倘有包藏祸心,势必据为己有,乃仅以增索五十万现银及续增各条为请,其为甘心愿和,不欲屡启衅

12、端,实属可信。 ”从材料和所学知识,下列分析正确的是( ) 清统治者对西方列强侵略本质认识不清 导致中国开始被卷入资本主义世界市场 体现了第一次工业革命时代的侵略背景 清朝政府从此成为列强统治中国的工具 A B C D 答案: B 试题分析:本题考查阅读材料提取有效信息解决问题的 能力。由材料中 “带兵二万分踞京城 ”及 “仅以增索五十万现银及续增各条为请 ”可判断材料中阐述的第二次鸦片战争,故排除 ,因为在鸦片战争后中国开始被卷入资本主义世界市场。材料中 “其为甘心愿和,不欲屡启衅端,实属可信 ”可推断出清政府对西方列强充满幻想,对其侵略本质认识不清,因此 符合题意。依据已学知识第二次鸦片战

13、争受工业革命的影响,为了掠夺原料和倾销商品,故 符合题意。而 发生在八国联军侵华战争后,中国完全沦为半殖民地。故正确答案:为 B。 考点:近代中国的民主革命 1840至 1900年间西方列强侵略与中国人民的反抗 斗争 第二次鸦片战争的影响 下列国家中,最早确立了资产阶级政治体制的是 ( ) A日本 B美国 C法国 D英国 答案: D 试题分析:本题考查对教材主干知识的准确理解与记忆。回顾已学可知上述国家中最早确立了资产阶级政治体制的是英国, 1689年英国国会颁布权利法案,标志着君主立宪制的建立,因此 D符合题意。美国确立联邦总统制的时间是 1787年,法国确立民主共和制的时间是 1792年,

14、日本在 1889年颁布大日本帝国宪法,开始了有限的宪政统治,由此排除 ABC。故选 D。 考点:欧美代议制的确立与发展 英国君主立宪制的确立 英国政体确立 下列口号能全面反映 “五四 ”运动性质的是( ) A外争国权,内惩国贼 B誓死力争,还我青岛 C废除二十一条 D拒绝在和约上签字 答案: A 试题分析:本题考查理解分析的能力。解答本题的关键是抓住 “性质 ”,由已学可知五四运动的性质是一场伟大的彻底的反帝反封建爱国运动,所以能同时反映出反帝反封建特点的是 A,而 B、 C、 D均不能同时反映出反封建的特点,均排除。故选 A。 考点:近代中国的民主革命 五四运动和中国共产党成立 五四运动的性

15、质 如图,文艺复兴时期 “文学三杰 ”不包括 ( )答案: C 试题分析:本题考查对文艺复兴运动过程中代表人物的准确记忆。回顾已学知识可知但丁、彼特拉克、薄伽丘是文艺复兴的先驱者,被称为 “文艺复兴三颗巨星 ”,也称为 “文坛三杰 ”,而达 芬奇、米开朗琪罗和拉斐尔并称为文艺复兴的“美术三杰 ”,由此分析可以排除 C拉斐尔,故选 C。 考点:西方人文精神的发展 文艺复兴和宗教改革 文艺复兴时期文学代表 如图是一幅描绘矿工在井下采煤情景的插图。这幅插图收录在被称为 “17世纪中国科技的百科全书 ”的一部书中。这部书是( ) A天工开物 B农政全书 C本草纲目 D梦溪笔谈 答案: A 试题分析:本

16、题考查对教材基础知识的准确记忆。解题时抓住 “17世纪中国科技的百科全书 ”、 “矿工在井下采煤 ”,由此可知书可能在明朝,且与手工业有关。回顾已学知识可知明朝科学家宋应星所著天工开物是世界上第一部关于农业和手工业生产的综合性著作,是中国古代一部综合性的科学技术著作,亦称之为一部百科全书式的著作,而外国学者称它为 “中国 17 世纪的工艺百科全书 ”,A符合题意,而 B是明朝徐光启所著的农业方面著作, C为明朝李时珍所著的药书, D 为北宋科学家沈括所著的笔记体著作,因此 BCD 均不合题意。故选 A。 考点:古代中国的科学技术与文学艺术 科技成就 天工开物 观察下图,体会寓意,它反映的历史事

17、件是 ( ) A 美苏争霸 B 东欧剧变 C 苏联解体 D 德国统一 答案: D 试题分析:本题考查对漫画的准确解读能力。解答本题的关键是准确理解漫画的寓意,漫画中的墙是标志德国分裂的柏林墙,而墙上两个人后面的图标分别代表了联邦德国和民主德国,漫画中的而且汽车冲破柏林墙,其寓意是德国的统一。故选 D。 考点:第二次世界大战后世界政治格局的演变 两极格局 瓦解和多极化趋势的加强 德国的统一 1958年人民日报报道福建南安花生亩产 13241斤,出现这则报道的历史背景是 ( ) A福建农民科学种田 B当时 “浮夸风 ”盛行 C当时农村生产力水平高 D福建实行分田到户政策 答案: B 试题分析:本题

18、考查阅读图片获取有效信息解决问题的能力。由关键信息时间限制 “1958年 ”,以及 “安花生亩产 13241斤 ”。联系已学知识可知材料中反映的事实出现 1958年 “大跃进 ”时期,当时人们认为 “人有多大胆,地有多大产 ”,浮夸风盛行,违背了客观规律,过分地夸大了个人的主观能动性,因此 B的表述符合题意,故选 B。 考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的道路 20世纪 50年代至 70年代探索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实践 大跃进 有位思想家认为: “美德不是孤立存在的一些观念和准则,任何都须具备相应的知识,无知的人不会真正有美德。每一种美德都离不开知识,知识是美德的本质。 ”提倡这种 “知德合一 ”的先哲

19、是 ( ) A普罗泰戈拉 B苏格拉底 C伏尔泰 D孟德斯鸠 答案: B 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对教材内容的准确识记能力,难度较低。由已学知识可知哲学家是苏格拉底积极倡导 “美德即知识 ”,强调 “知德合一 ”。而 A 强调人是万物的尺度,忽视了美德, C、 D均是启蒙运动的代表人物。故选 B。 考点:西方人文精神的起源 苏格拉底 对 “美德即知识 ”的准确理解 戊戌变法损害了顽固派利益,遭到他们的极力阻挠。下列措施直接触犯顽固势力利益的是: ( ) 裁撤冗员 取消旗人特权 废除八股 裁汰旧军 设立京师大学堂 A B C D 答案: A 试题分析:本题考查对教材主干知识的主权理解能力。回顾已

20、学史实可知 的措施可以使顽固势力丢官、失去权利,直接触犯了他们的利益,而 主要是针对教育而没有直接危及官僚的当前利益,因此后来变法失败但是大学堂留了下来。故选 A。 考点:思想解放的潮流 维新思想 戊戌变法措施的理解 综合题 阅读以下材料 , 回答问题 材料一 : 我们在经济与工业生活中严重地背离自给自足。假如我们不曾引进外国的产品 , 那么今天 , 印度将满地流淌着牛奶与蜂蜜。 西方民众正在唯物(物质)主义这个魔鬼与怪物的铁蹄下呻吟。他们道德的发展已经落 后。今天 , 他们用英镑、先令与便士来衡量他们的进步。 1916 年 12月甘地在阿拉哈巴德 “经济学协会 ”上的演说 材料二 : 甘地还

21、把纺车当做印度摆脱对英国纺织业依赖的工具。他认为 , 印度可以放弃大多数进口产品。 因此对甘地而言 , 恰尔卡(纺车)是自治的象征。 海默 劳甘地传 ( 1)据材料一、二 , 甘地为什么要 “诅咒西方文明 ” ( 2)有人称甘地为 “群众性民族解放运动的叛徒 ”, 说一说你的理解。关于甘地一生的评论 , 说法不一 , 评论他的关键何在 答案: ( 1)西方文明诸多弊端(物质进步而道德沦丧);英 国的侵略使印度变成它的商品市场;破坏了印度自给自足的生产方式。( 9分) ( 2)理解:甘地多次在群众运动突破非暴力界限时,中止不合作运动并谴责使用暴力的群众。关键:要把历史人物放到具体的历史环境中去考

22、察。( 6分) 试题分析:本题考查阅读史料,提取有效信息及运用已学知识解决历史问题的能力。在解决本题时需要结合西方殖民主义对印度的侵略以及印度人民的抗争和探索的相关史实。第( 1)问,根据材料 “假如我们不曾引进外国的产品 , 那么今天 ”“ 西方民众正在唯物(物质)主义这个魔鬼与怪物的铁蹄下呻吟。他们道德的发展已经落后 ”可以推断出甘地强调的是西方工业文明对印度的消极影响,以此归纳即可。第( 2)问,考查对材料的准确解读,联系已学知识可以从非暴力不合作运动的局限性归纳即可,对历史人物的评价已改放在特定的历史环境中去考查。 考点:中外历史人物评说 “亚洲觉醒 ”的先驱 甘地;史学理论与方法 历

23、史方法论 历史人物评价 在人类历史发展的浩瀚长河中 ,诞生了许多伟大的科学家 ,他们为人类社会的发展与进步做出了巨大贡献。阅读下列材料 ,回答相关问题 : 材料一 李时珍,字束璧,祖某,父言闻,世孝友,以医为业。 年十四,补诸生;三试於乡,不售。 读书十年,不出户庭,博学,无所弗 (叙述)。善医,即以医自居。 顾景星白茅堂集卷三十八 材料二 时珍曰 “,乃四叶菜也。 韩诗外传谓浮者为杏 ,沉者为 。 曜仙谓白花者为 ,黄花者为杏。苏恭谓大者为 ,小者为杏。杨慎卮言谓四叶菜为杏。 皆无一定之言。盖未深加体审,惟据纸上猜度而已。时珍一一采视,颇得其真云。其叶径一、二寸,有一缺而形圆如马蹄者,莼也。

24、似莼而稍尖长者,杏也。其花并有黄白二色。叶径四、五寸如小荷叶而黄花,结实如小角黍者,萍蓬草也。 四叶合成一叶,如田字形者, 也。如此分别 ,自然明白。 ” 本草纲目第十九卷草部 材料三 曼陀罗花是一种具有麻醉作用的重要药物。由于方言不同,名称不一,以致无人认识。李时珍按照古书对曼陀罗的描写,到武当山访问药农,重新确定了这味药物。 首先是经过尝试证实了关于它的传说: “相传此花笑采酿酒饮,令人笑;舞采酿酒饮,令人舞。 ”李时珍试验之后更正说: ”予尝试之,饮须半酣,更令一人或笑或舞引之,乃验也。 ”说明笑或舞不是来自采花者,而是麻醉后的表现。其次,证实曼陀罗花,须与火麻子花同用,才具有麻醉作用。

25、他说: “八月采此花,七月采火麻子花,阴干,等分为末 ,热酒调服三钱,少许昏昏如醉。割疮、灸火,宜先服此,则不觉苦也。 ”不难想象,曼陀罗花同火麻子花,合药的方法,服药的剂量,李时珍经过多次尝试才弄得如此准确。 唐明邦李时珍评传 请回答: ( 1)据材料一,概括影响李时珍走上从医之路的主要因素。 ( 2)据材料二、三归纳以往医药典籍存在的问题。 ( 3)据材料和所学知识说明李时珍是如何解决以往医药典籍存在问题的? ( 4)综合上述材料概括指出李时珍的治学特点。 答案: ( 1)因素:出身医学世家(或受家庭熏陶);( 1分)科举受挫;( 1分)博学。( 1分) ( 2)问题 :没有深入实践仔细观

26、察(或照搬或套用前人结论);( 1分)药物分类或名称表述混乱(或名称不一);( 1分)药性记录不准。( 1分) ( 3)解决: 研读;请教;实践;总结。(任答三点给 3分) ( 4)特点:理论与实践相结合。( 1分) 试题分析:本题考查阅读材料提取有效的能力。第( 1)问,考查阅读材料,归纳分析的能力,由材料中 “以医为业 ”(出身医学世家)、 “年十四,补诸生;三试於乡,不售 ”(科举受挫)、 “博学,无所弗 (叙述) ”(博学)等关键信息直接归纳即可。第( 2)问,考查对材料反映信息的归纳分析能力,材料二主要阐 述了以往药典对草药没有深入详实的描述,材料三主要阐述了药物的分类或名称表述不一

27、,药性的记录不准确等,从这两方面归纳即可。第( 3)问,考查运用已学知识解决历史问题的能力。依据材料信息及所学知识可知李时珍在实践中采取了研读、请教、实践、总结等方法解决以往药典的不足。第( 4)问,本问的解答需要结合上述问题的分析归纳,依据所学及上述分析可知李时珍在治学过程中始终坚持把理论与实践结合。 考点:中外历史人物评说 杰出的科学家 李时珍 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实践证明, “文化大革命 ”不是也不可能是任何意义上的革命或社会进步。 而只能造成严重的混乱、破坏和倒退。历史已经证明, “文化大革命 ”是一场由领导者错误发动,被反革命集团利用,给党、国家和各族人民带来严重灾难的内乱。 关

28、于建国以来党的若干历史问题的决议 材料二:我是中华人民共和国主席,你们怎样对待我个人,这无关紧要,但我要捍卫国家主席的尊严 你们这样做,是在侮辱我们的国家。我个人也是一个公民,为什么不让我讲话?宪法保障每一个公民的人身权利不受侵犯,破坏宪法的人是要受到法律的严厉制裁的。 刘少奇 ( 1)材料一中的决议是怎么概括 “文化大革命 ”的性质的?文革哪一年结束? ( 2)结合材料二,文革中最大的冤案是什么?这个案子说明了什么问题? ( 3) “文化大革命 ”期间人们无限崇拜毛主席,最主要的是因为毛主席为新中国的成立奠定基础,请问新中国成立的历史意义是什么? ( 4)我们应从 “文化大革命 ”的历史中吸

29、取什么反面教训? 答案: ( 1)性质: “文化大革命 ”是一场由领导者错误发动,被反革命集团利用,给党、国家和各族人民带来严重灾难的内乱。结束时间: 1976年 ( 2)最大冤案:刘少奇含冤病逝。说明中国的民主法治遭到了严重破坏。 ( 3)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标志着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已经取得伟大胜利,标志着中国人民受奴役压迫的半殖民地半封建时代已经过去。中国人民从此站起来,成为新国家、新社会的主人。中国历史从此揭开了新的篇章。 ( 4)认清主要矛盾是人民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生活需要同落后的社会主义之间的矛盾;必须发展社会主义民主、健全社会主义法治,坚持依法治国,坚持党的民主集中制原则,建设社

30、会主义政治文明。 试题分析:第( 1)问,考查对教材主干知识的准确记忆,对能力要求不高, 联系已学知识可知 “文化大革命 ”结束于 1976年,是一场由领导者错误发动,被反革命集团利用,给党、国家和各族人民带来严重灾难的内乱。第( 2)问,结合材料信息及已学史实,可知最大冤案是刘少奇含冤病逝,说明的问题可以从民主法治方面归纳即可。第( 3)问,主要考查对新中国成立历史意义的理解与准确记忆,能力要求不高,回顾已学知识归纳即可。第( 4)问,考查归纳概括的能力,可以从准确认识社会主要矛盾、建立健全社会主义民主法治角度归纳即可。 考点:现代中国的政治建设与祖国统一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 历史意义;现代

31、中国的政治建设 与祖国统一 “文化大革命 ” 冤假案及历史教训 阅读下列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 材料一 “克己复礼为仁。 非礼勿视,非礼勿听,非礼勿动。 ”“天下有道,则礼乐征伐自天子出;天下无道,则礼乐征伐自诸侯出。 ”“为政以德,譬如北辰,居其所而众星共之。 子为政,焉用杀?子欲善而民善矣。 ” 论语 材料二 孔子在两晋时被奉为 “先师 ”;南北朝时被称为 “文圣尼父 ”;唐玄宗则将其追谥为 “文宣王 ”;宋真宗封孔子为 “至圣文宣王 ”;元成宗封孔子为 “大成至圣文宣王 ”;清代孔子被称为 “大成至圣文宣王先师 ”。 材料三 “不知自己过失是最大的病痛 ”; “求知是人类的本性

32、”; “吾爱吾师,但更爱真理 ”; “谦谨是无耻与羞怯之间的中庸 ”。 亚里士多德 (1)根据材料一指出孔子的主要政治观点是什么? (2)结合材料二和所学知识回答,封建统治者为什么尊崇孔子,抬高孔子的地位? (3)根据材料三指出亚里士多德的思想追求。他在伦理学方面与孔子有何相似的观点 答案: (1)主要政治观点:主张维护周 “礼 ”,即贵贱有序的等级观念;提倡 “仁 ”,主张以德治国。 (2)原因:孔子的思想有利于稳定社会、缓和矛盾、维护统一。 (3)思想追求:渴求知识;追 求美德 (中庸 );尊敬老师,并不盲从。 相似观点:两人都提出以 “中庸 ”为道德的最高标准。 试题分析:本题考查分析比

33、较归纳的能力。第( 1)问,解题时可以先归纳材料一的主要内容,由材料中的 “仁 ”(德 )、 “礼 ”(道 )等几个方面归纳即可。第( 2)问,解答本问需要结合孔子思想在封建社会的历史作用的角度,即儒家思想作为封建正统思想的作用的角度来回答。第( 3)问,考查阅读材料获取信息归纳的能力,由材料中的 “求知 ”、 “更爱真理 ”、 “中庸 ”等关键词概括亚里士多德的思想追求,然后比较孔子的主张找出其相似点 “ 中庸 ”。 考点:中 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的演变 春秋战国时期的百家争鸣 孔子思想主张;西方人文精神的起源 亚里士多德 思想主张 阅读下列材料: 注:图 1是文艺复兴时期米开朗琪罗的雕塑作品

34、哀悼基督,题材取自圣经故事,表现的是圣母玛丽亚抱着基督的身体痛哭的情景。圣母被刻画成一个容貌端庄美丽的少女,年轻秀丽,温文尔雅。她所体现出的青春和不朽的美,正是人类对美追求的最高理想。图 2是中国明清时期深受人们喜爱的通俗小说三言二拍和水浒传。 请回答: (1)说明米开朗琪罗能够创作出该作品的经济和社会思想原因。( 4分) (2)明清时期,中国文学产生了什么变化?出现这种变化的原因有哪些?( 5 分) 答案: (1)商品经济和资本主义萌芽的发展;人文主义思潮兴起。 (2)小说的创作出现繁荣的局面。 原因:商品经济和资本主义萌芽的发展;市民阶层壮大;社会民众的价值取向发生变化,倾向于追求荣华富贵

35、、张扬个性。 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查对文学艺术和时代关系的理解。第( 1)问,解题的关键熟知米开朗琪罗创作哀悼基督的历史背景,从题干中 “文艺复兴时期 ”的经济与社会思想的角度去归纳概括即可。第( 2)问,第一小问,由已学史实及题干信息可知明清时期中国 文学主要指的是小说,且与以往相比出现了繁荣的局面;第二小问需要结合明清时期的时代背景,可以从经济、市民阶层、社会民众的价值取向等角度归纳即可。 考点:西方人文精神的发展 文艺复兴和宗教改革 米开朗琪罗创作作品的原因;古代中国的科学技术与文学艺术 文学成就 明清时期文学形式的变化及原因 【近代社会的民主思想与实践】 阅读以下材料 , 回答问题 :

36、 材料一 英国是近代宪法的发源地 , 英国宪法常被人们誉为 “近代宪法之母 ”英国宪法不是把国家的基本制度与原则系统地集中地规定在一个书面文件中 , 而是分别由很多宪法性法律 、宪法性惯例与判例加以规定 因此 , 英国宪法被称为 “不成文宪法 ”。 北京大学出版社外国法制史 材料二 美国宪法是人类法制文明史上的重要里程碑。它的制定将从欧洲文艺复兴时代以来有关人类对理性政治的思考变成现实的政治原则 , 使这些伟大的思想在政治实践中获得发扬光大。 山东人民出版社西方政治制度史 材料三 (中国)对西方民主政治的真实实践是从资产阶级维新派开始的。 请回答 : ( 1)依据材料一指出英国宪法的特点、地位

37、 , 并举例说明之。 ( 2)材料二认为 , 美国宪法 “将从欧洲文艺复兴时代以来有关对理性政治的思考变成现实的政治原则。 ”你怎样理解这句话? ( 3)根据相关史实论证材料三的观点。 答案: ( 1)特点:不成文宪法。地位:近代宪法之母。事例是权利法案,德国、日本建立了和英国类似的宪法和政治制度(君主立宪制)。 ( 2)洛克提出分权理论,孟德斯鸠认为立法、司法、行政三权应该分立,这是对理性政治的深刻思考。 1787年的美国宪法规定立法权属于国会,行政权属于总统,司法权属于法院,这就将上述对理性政治的思考变成了现实的政治原则。 (3)以康有为、梁启超等为代表的 资产阶级维新派主张兴民权、设议院

38、,实行君主立宪,开展维新变法运动。 试题分析:本题一方面考查学生获取信息分析问题的能力,另一方面考查学生调动已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第( 1)问,解题时注意抓住关键词 “近代宪法之母 ”、 “不是把国家的基本制度和原则系统地集中地规定在一个书面文件中 ”、“不成文宪法 ”等方面归纳即可,事例可以结合权利法案以及德日的相关内容即可。第( 2)问,实际上考查启蒙思想的实践 ,,解题时注意关键词 “文艺复兴时代 ”“理性政治 ”,从启蒙思想家的主张整理归纳即可。第 (3)问,主要考查调动已学知识解决问 题的能力,解题时需要结合戊戌变法的相关内容及主张思考归纳即可。 考点:欧美代议制的确立与发展 英国君主立宪制的确立 权利法案;近代社会民主思想与实践 近代欧洲的民主思想 洛克;近代社会民主思想与实践 近代中国的民主思想与反对专制的斗争 康有为、梁启超和孙中山的民主思想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考试资料 > 中学考试

copyright@ 2008-2019 麦多课文库(www.mydoc123.com)网站版权所有
备案/许可证编号:苏ICP备17064731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