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4届河南省郑州市第四中学高三上学期第三次调考历史试卷与答案(带解析).doc

上传人:orderah291 文档编号:339473 上传时间:2019-07-09 格式:DOC 页数:14 大小:78.61KB
下载 相关 举报
2014届河南省郑州市第四中学高三上学期第三次调考历史试卷与答案(带解析).doc_第1页
第1页 / 共14页
2014届河南省郑州市第四中学高三上学期第三次调考历史试卷与答案(带解析).doc_第2页
第2页 / 共14页
2014届河南省郑州市第四中学高三上学期第三次调考历史试卷与答案(带解析).doc_第3页
第3页 / 共14页
2014届河南省郑州市第四中学高三上学期第三次调考历史试卷与答案(带解析).doc_第4页
第4页 / 共14页
2014届河南省郑州市第四中学高三上学期第三次调考历史试卷与答案(带解析).doc_第5页
第5页 / 共14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1、2014届河南省郑州市第四中学高三上学期第三次调考历史试卷与答案(带解析) 选择题 图 1是北京天安门东侧的一座古代建筑,是明清皇帝供奉和祭祀祖先的地方,称为太庙。图 2是民间祭祀祖宗的场所,称为祠堂。这种现象源于我国早期的一项政治制度。其特点不包括 A嫡长子继承制 B血缘纽带与政治关系结合 C “国 ”与 “家 ”结合 D神权与王权的结合 答案: D 试题分析: “明清皇帝供奉和祭祀祖先的地方,称为太庙 ”“民间祭祀祖宗的场所,称为祠堂 ”可知是反映了古代的宗法制, ABC都符合宗法制的表述, D不对,宗法制强调宗法血缘关系而非神权与王权的结合,因此符合题意。 考点: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 商周

2、时期的政治制度 宗法制。 阅读以上材料,找出历史性错误:中国古代政治制度的演变仅仅是围绕着削弱地方权力、加强中央集权而进行的;汉初只实行分封制,汉武帝实行 “推恩令 ”,削弱诸侯国的势力;北宋由文臣做地方官,防止因武官拥兵自重,导致割据恶果;元朝通过宣政院,加强对边远少数民族地区的有效管辖。 A一处 B两处 C三处 D四处 答案: C 试题分析:汉初实行郡国并行制,郡县与封国并存;北宋由文臣做地方官,防止因武官拥兵自重,有利于加强中央集权而非导致割据恶果;元朝通过宣政院管辖西藏,设置宣慰司加强对边远少数民族地区的有效管辖,因此只有汉武帝实行 “推恩令 ”,削弱诸侯国的势力表述正确。 考点:古代

3、中国的政治制度 汉到元政治制度的演变 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的发展。 郭沫若把春秋战国时期比拟为 “第一次五四运动 ”,指出是 “社会的转变 ”促成了这一时代的 “百家争鸣,群花怒放 ”。这一时期 “社会的转变 ”的表现是 分封制崩溃,井田制瓦解 各种政治力量异常活跃 中央集权制度确立 各种思想交相辉映 A B C D 答案: C 试题分析:考查对春秋战国时期时代特征的理解。 分别为春秋战国时期社会变革在经济、政治、思想文化方面的表现。春秋战国时期中央集权制度尚未确立,排除含有 的选项, 考点: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 秦朝中央集权制度的形成 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的影响。 荀子 大略有这样的记载: “

4、天之生民,非为君也,以为民也,故古者列地建国,非以贵诸侯而已;列官职,差爵禄,非以尊大夫而已。 ”表明荀子认为政权统治的合法性在于 A天 下为公 B以民为本 C人民主权 D君权神授 答案: B 试题分析: “天之立君 ,以为民也 ”。即天之立君是以民为目的。天子之 “列地建国 ”即立诸侯 ,“非以贵诸侯而已 ”即不仅是授予诸侯之爵位 ,而且诸侯也是为民而设。同此 ,诸侯之 “列官职 ,差爵禄 ”也不仅只是 “尊大夫 ”,亦同样是为民而设。在这里 ,荀子表达了儒家的民本思想。 AC 是近代民主思想, D是汉代董仲舒的思想。 考点: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的演变 春秋战国时期的百家争鸣 春秋战国儒家思

5、想的形成与发展。 马关条约签订后,张謇痛陈其主张: “世人皆言外洋以商务立国,此皮毛之论也,此皮毛之论也,不知外洋富民强国之本实在于工。 (中国)但能于工艺一端,蒸蒸日上,何至有忧贫之事哉 !”由此可见,张謇认为 A实现民族独立是工业建设的重要前提 B兴办实业是实现富国御侮根本 C中国应该农、工、商业同步发展 D兴办商务是西方富民强国之根本所在 答案: B 试题分析: “不知外洋富民强国之本实在于工 ”“(中国)但能于工艺一端,蒸蒸日上,何至有忧贫之事哉 ”说明张謇认为西方富强的根本在于兴办实业,因此倡导实业救国。 “世 人皆言外洋以商务立国,此皮毛之论也 ”说明 D与材料观点不符; AC 在

6、材料中没有体现。 考点:经济结构的变动与资本主义的曲折发展 民族工业的曲折发展 民族工业的曲折发展。 1912年,梁启超在中国立国大方针商榷书中说: “今虽新政治之建设,茫乎未有端倪也,而数千年来恶政治之巢穴,为国家进步之一大障碍物者既已拔去,此后改良政治之余地,较前为宽,其机会较前为多,其用力较前为易 若我国民而终不能行共和政治也,则亦终不能行君主立宪政治。 ”梁启超的观点表明 A君主立宪成为必然选择 B民主共和道路根本行不通 C以暴力推翻满清的必要性 D民主共和已成为时代潮流 答案: D 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查学生阅读材料、提取材料有效信息的能力。解题时首先应注意题干中提供的时间信息( 1

7、912年 5月,中华民国已经建立),然后仔细阅读材料概括作者观点。材料中梁启超认为辛亥革命已经扫除了中国国家进步的一大障碍,对辛亥革命为民主政治发展做出的贡献给予了肯定。同时认为民主共和制和君主立宪制同样需要国民素质的提高,如果不能实行民主共和政体,君主立宪政体也是无法实行的。可见作为维新派代表人物的梁启超并不反对在中国实行民主共和政体,因此答案 :应选 D项。在解答此类问题时应注意一个问题,即使是同一历史人物在不同历史阶段其政治主张也会有所不同,如陈独秀在五四运动前后的政治主张,郑观应等资产阶级早期维新派在中法战争前后的政治主张都会有所不同,因此解题时不应简单根据人物所属政治派别做判断,还应

8、根据材料提供的时间信息、材料的具体观点做出判断。 考点:近代中国的思想解放潮流 从 “师夷长技 ”到维新变法 维新变法思想 。 胡适说: “新思潮的精神是一种批判的态度。新思潮的手段是研究问题和输入学理。 新思潮对于旧文化的态度,在消极一面是反对盲从,是反对调和;在积极一面是用科学的方法做整理的功夫。 ”据此,你认为胡适宣扬新思潮的目的是 A学习西方文化,抵制外来侵略 B打倒孔家店 C整理国故,再造文明 D师夷长技以自强 答案: C 试题分析:考查近代中国思想文化的变化。从材料中的含义可以看出,胡适的目的在于 “整理国故,再造文明 ”,对待旧文化不是盲从,而是用科学的方法加以整理,从而达到再生

9、的目的。因此选 C. 考点:近代中国的思想解放潮流 新文化运动与马克思主义的传播 新文化运动 。 对下列漫画所反应的历史事件造成的影响的描述,正确的是 A在京举人掀起了公车上书运动 B促进了民主共和思想的传播 C标志着工人阶级登上政治舞台 D促进了新三民主义的诞生 答案: A 试题分析:根据 “现在连一个小岛国都打不过 ”可知与 19世纪末甲午中日战争有关。 B与 1900年八国联军侵华有关, C与 1919年五四运动有关, D与 1924年国共实现第一次合作有关。甲午战后康有为联合在京举人掀起了公车上书运动, 反对签订马关条约,提出 “拒和 迁都 练兵 变法 ”等主张。因此选 A. 考点:近

10、代中国的思想解放潮流 从 “师夷长技 ”到维新变法 维新变法思想 。 下列近 代中国社会思潮出现的先后顺序是 “惟君民共治,上下相通,民隐得以上达,君惠得以下逮 ” “中华(民国)立国,以孝悌忠信礼义廉耻为人道之大经。政体虽更,民彝无改 ” “吾人对于俄罗斯今日之事变,惟有翘首以迎其世界的新文明之曙光 ” “国人而欲脱蒙昧时代 当以科学与人权并重 ” A B C D 答案: B 试题分析:根据所学第 项反映了 19世纪六七十年代早期资产阶级维新派王韬等的主张,主张在政治上进行革新,实行君主立宪制度;第 项根据所学,反映了 1913年袁世凯尊孔复古的言论;第 项从材料 “俄罗斯今日之事变 ”可以

11、了解到俄国十月革命后,马克思主义传入中国,李大钊等思想家积极宣传,材料是 1918年李大钊布尔什维主义的胜利中的一句;第 项材料主张用科学与人权,使中国摆脱 “蒙昧时代 ”,反映了 1915年兴起的新文化运动的思想主张。据此按先后顺序排列选 B项。 考点:近代中国的思想解放潮流 从 “师夷长技 ”到维新变法 维新变法思想;近代中国的思想解放潮流 新文化运动与马克思主义的传播 新文化运动、马克思主义传入中国 。 斯塔夫里阿诺斯在全球通史中说: “(雅典)最 初是实行君主政体,以后让位于由九个执政官主持的寡头政治。这九个执政官是主要执政官,全部属于贵族 后来朝民主化方向发展。急速发展的贸易创造出一

12、个强有力的中产阶级,他们同失去产业的农民联合,要求政治自由化。 ”当时, “政治民主化 ”体现在权利分配标准发生的变化,即 A扩大民主权利 B以财产取代血缘关系 C实现雅典民主政治 D打破贵族世袭特权 答案: B 试题分析: “急速发展的贸易创造出一个强有力的中产阶级,他们同失去产业的农民联合,要求政治自由化。 ”反映了新兴工商业者阶层的崛起。要求政治权利,因此梭伦改 革实行财产等级制度,根据财产多寡,把公民分为四个等级,财产越多者等级越高、权利越大,从而动摇了旧氏族贵族世袭特权,为雅典民主政治奠定了基础。 考点:古代希腊、罗马 古代希腊、罗马的政治制度 雅典民主政治。 1651年,英吉利共和

13、国颁布的航海条例规定: “凡从欧洲运往英国的货物,必须由英国船只或商品生产国的船只运送;凡从亚洲、非洲、美洲运往英国或爱尔兰以及英国各殖民地的货物,必须由英国船只或英属殖民地的船只运送。 ”英国此举的主要目的是 A对抗西班牙,建立海上霸权地位 B反对拿破仑称霸欧洲 C打击海上贸易的主要竞争对手荷兰 D为工业革命开拓商品生产 答案: C 试题分析:本题考查殖民扩张与世界市场的拓展相关知识。 17 世纪荷兰有 “海上马车夫 ”之 称,英国该条例的出台的目的是打击荷兰的海上贸易,由此遭到了荷兰的反对,引发了英荷两国的战争。故选 C。 1588年,英国已经打败西班牙无敌舰队;拿破仑称霸欧洲是在 19世

14、纪前期;工业革命兴起是在 18世纪中期,因此 ABD项时间都不符。 考点:资本主义世界市场的形成与发展 荷兰、英国的殖民扩张 英国的殖民扩张。 某学者写道: “衰落是一个容易使人上当的词,因为它 包含了两个相去甚远的概念:一是外部力量的减弱,一是内部力量的衰败 拿意大利来说 在外部因素使其丧失了经济强国的地位之后,内部文化仍可达到巅峰。 ”这里所说的 “外部因素 ”是指 A世界市场的形成 B西班牙、葡萄牙的竞争 C英国工业革命的影响 D贸易通道的改变 答案: D 试题分析:本题考查新航路开辟的影响。 16世纪后,随着新航路的开辟,欧洲商路与贸易中心由地中海沿岸转移到大西洋沿岸,意大利经济逐渐衰

15、落,丧失了商业垄断的地位。故选 D。 考点:资本主义世界市场的形成与发展 新航路的开辟 新航路开辟的影响 。 19世纪四五十年代和 19世纪九十年代,伴随着两次工业革命,西方列强对中国的侵略要求有所不同。中国民族危机不断加深。选出对应正确的一组选项 开通商口岸 资本输出,占领市场 划分势力范围,强占租借地 瓜分中国 修铁路、设工厂 资本输出 协定关税 倾销商品,掠夺原料,占领市场 A B C D 答案: C 试题分析: 开通商口岸 资本输出,占领市场不对,鸦片战争后列强要求清政府开放通商口岸,主要反映了第一次工业革命时期商品输出的要求,把中国变为商品市场,而非资本输出的要求。因此排除 即可。

16、考点:近代中国的民主革命 列强侵略与中国人民的反抗斗争 鸦片战争与南京条约。 荒诞派戏剧经典作品等待戈多中只有一个场景和六个人物,戈多是 “焦点人物 ”。人们望眼欲穿地盼着他到来,但他始终没有露面。他是什么人,要来干吗,人们为什么等他等等,都是一个谜。这样的剧情似乎荒诞不经,却含有很大的隐喻性。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表现西方人的危机意识,揭示人类生存现状的荒诞 B表现了人们对未来充满希望和幸福的憧憬 C表现了 “人类在一个荒谬的宇宙中的尴尬处境 ” D反映了在绝望中等待渺茫希望的西方现代人的共同心理 答案: B 试题分析:荒诞派戏剧经典作品等待戈多属于现代主义文学作品。背景是两次世界大战和席卷

17、欧美资本主义国家的经济大危机的影响;工业化进程加快,社会环境动荡复杂,集中反映了西方社会的精神危机。特点是强调表现自我;手法怪诞。故事的开头和结尾没有明显的理由、背景模糊不清、因果关系不明;语言风格悖离传统。因此 B说法不正确。 考点: 19世纪的世界文学艺术 文学的主要成就 现代主义文学。 侯家驹先生在所撰写的中国经济史中指出: “从中国经济史看来,左右经济发展情况的主要因素,是政府对经济事务干预的有无与多寡。 中国古代政府的 干预 更具有强权掠夺的性质,根本目的是最大限度地控制国家经济,从中获取巨额财富 ” 下列经济情况与材料中观点相符合的是 A闭关锁国 B朝贡贸易 C官营专卖 D市坊制度

18、 答案: C 试题分析:考察对古代经济政策的理解。关键信息是: “古代政府的 干预 ”“从中获取巨额财富 ”由此可知应该是官营专卖,即有国家控制最有利可图的行业,以此获取巨额财富。重农抑商主要是稳定统治。故选 D。 考点:古代中国的经济 手工业的发展 古代手工业经营形态。 有学者对某位思想家有如下的叙述: “他想把濂溪、康节、横渠、二程种种意见都包容和会通,再上通诸孔孟先秦儒,兼及释、道,而且组织一大系统 思想上还是沿袭二程,尤其沿袭伊川的最多。 ”下列思想属于这位思想家是 A先义后利、舍生取义 B格物致知、存天理,灭人欲 C经世致用、明道救世 D天人感应、君权神授 答案: B 试题分析:本题

19、主要考查生准确解读材料信息的能力,材料中文字描述的是南宋朱熹糅合了诸多理家的思想特征而成为理的集大成者,结合所知识可知朱熹主张 “格物致知、存天理,灭人欲 ”,所以答案:选 D, A项是先秦儒家思想的代表, C项是明末清初思想家顾炎武的主要主张, D项是董仲舒的思想主张。 考点: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的演变 宋明理学 儒学新发展 程朱理学。 苏轼在论养士中说: “三代以上出于学,战国至秦出于客,汉以后出于郡县吏,魏晋以来出于九品中正,隋唐至今出于科举 ”。材料主要说明了古代中国选官制度的发展趋势是 A世卿世禄制逐渐衰微 B门第族望成为人才选拔重要标准 C选官和考试有机结合 D选拔人才由中央下放到

20、地方 答案: C 试题分析:原文大意是说:三代以上是从学校中出身,战国到秦代是从宾客中出身,汉以后是由郡县的选拔中出身,魏晋以来是由九品中正的铨授中出身,隋唐以至现在,是由科举考试中出身。因此反映了选官标准由以家世、门第为标准演变为以学识才 能为标准,选官和考试有机结合。 考点: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 汉到元政治制度的演变 选官制度。 “正如伏尔泰所说的, 整个自然界、所有行星竟会服以永恒的法则,而有一种身高 5盏男 铮 褐溉死啵 鼓懿还苏庑 颉 耆 凑兆约旱墓窒耄嫘乃 匦卸 馐欠浅嬉斓摹! 虼耍 罢揖龆死嗍挛竦恼庑 篮惴颍欠 锩 暗乃 狡裘稍硕 氖抵省!倍圆牧辖舛琳 返氖 /p A伏尔泰肯定人是

21、世界万物的中心 B近代科学的兴起促成启蒙运动的发生 C启蒙思想家指出人类理性的局限性 D启蒙思想家强调人的情感和个性 答案: B 试题分析:察近代世界 启蒙运动和学生的判断能力。材料 “整个自然界、所有行星竟会服以永恒的法则 ”“ 是指近代科学的兴起有利于人们认识自然界; “因此,寻找决定人类事务的这些永恒法则,是法国革命之前的所谓启蒙运动的实质 ”,可以看出人们对自然界的认识坚定了启蒙思想家认识人类社会发展规律的信心。 考点:近代科学技术 物理学的重大进展 经典力学 。 “陛下 ”本是对他人的尊称。 “陛 ”是台阶,称人 “陛下 ”表示谦卑,意思是我不敢直接靠近你,只能站在台阶下和你说话。但

22、秦以后, “陛下 ”一词只能专称皇帝。这体现了皇 帝制 A皇权独尊 B皇权专制 C君权神授 D皇位世袭 答案: A 试题分析:本题关键句是 “秦以后, 陛下 一词只能专称皇帝 ”。材料只体现了皇帝制度中的皇帝地位独尊,并未体现皇位世袭、君权神授、家天下。故选 B。 考点: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 秦朝中央集权制度的形成 皇帝制度。 1402年,刚从自己的侄子手里夺过皇位的明成祖,为了巩固权力,做出两个重大决定:一是把首都迁到自己的势力范围北京,二是正式建立了一个国事咨询机构。其中 “正式建立了一个国事咨询机构 ”的影响是 A进一步削弱了相权 B进一步加强了中央集权 C进一步加强了皇权 D使君主专制发

23、展到顶峰 答案: C 试题分析:根据材料和所学知识可知, “国事咨询机构 ”是指内阁。明成祖设立内阁后,进一步加强了皇权,故选 A项。 B项说的是中央与地方的关系,与题干材料无关;明太祖已经废除了丞相,取消了相权, C项错误; D项是清朝军机处的影响。 考点: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 明清君主专制制度的加强 明朝创立内阁。 传统中国为一个农业社会,人民依赖土地生活,与土地的关系密切。有关中国历史上土地与农民的关系,下列叙述不符合史实的是 A北魏实施均田制,原则上需由政府授田,才能经营土地 B战国到秦汉时代,私人可以拥有土地,也有土地买卖的行为 C西周时代土地为贵族所有,农民耕种所得全都交给贵族 D唐

24、代前期沿袭北魏均田制,政府依每产人口给予田地耕种 答案: C 试题分析:西周时代实行井田制,周天子把土地和人口赐给诸侯臣下,但是土地属于周天子所有,诸侯臣下不可转让和买卖。井田制下使用奴隶而非农民大规模集体劳动,奴隶耕种所得全都交给贵族,因此 C不符合史实。 考点:古代中国的经济 土地制度 井田制。 我国古代的一些著作中多有关于农业的叙 述,如荀子 王制: “凡农之道,厚(候)之为宝 ”。农书 粪田之宜: “用粪犹用药也 ”。吕氏春秋 上农: “时至而作,竭时而止 ”。齐民要术: “麦黄种麻,麻黄种麦 ”。以上四则材料均反映了 A中国古代农业精耕细作的特点 B中国古代农业发展尊重自然规律 C中

25、国古代农业根据节气来安排农业生产 D中国古代农业注重因地制宜 答案: A 试题分析:本题考查材料能力。材料中 “厚 (候 )之为宝 ”, “时至而作,竭时而止 ” , “麦黄种麻,麻黄种麦 ”反映了古代农业根据节气来安排农业生产, “用粪犹用药 ”反映了古代农业发展尊重自然规律,这些集中反映了中国古代农业精耕细作的特点,故排除 B、 C两项; D项在材料中没有体现,排除。 考点:古代中国的经济 农业的主要耕作方式 古代农业的特点。 沈括梦溪笔谈载: “世间锻铁所谓钢铁者,用柔铁屈盘之,乃以生铁陷其间,泥封炼之,锻令相入,谓之团钢。 ”这项技术最早出现于 A春秋时期 B西汉 C北宋 D南北朝 答

26、案: D 试题分析:习题设置源于教材而高于教材是高考题的一般特点,只有这样,才能 利用教材知识这一载体,通过学习分析提取探究等过程方法,提升学生的实际能力,本题材料的意思是:把生铁和熟铁合炼成钢,这便是灌钢法,而这项技术出现在魏晋南北朝时期。答好此类题目首先要将教材上的基础知识掌握牢固,然后在学习过程中注意多运用,在做练习题时多总结。 考点:古代中国的经济 手工业的发展 冶金业。 晋商票号取名讲究,如 “日升昌 ”、 “合盛元 ”、 “协同庆 ”、 “大德通 ”等。这些票号名称的内涵不包括 A和气生财的寓意 B兴旺发达的诉求 C诚实守信的理念 D放眼世界的胸怀 答案: D 试题分析:根据材料信

27、息 “日升昌 ”、 “合盛元 ”、 “协同庆 ”、 “大德通 ”可知 ABC符合这些票号名称的内涵明清时期,实行闭关锁国政策,因此,不可能有放眼世界的胸怀, D符合题意。 考点:古代中国的经济 商业的发展 商业的发展表现。 明清统治者推行 “海禁 ”和 “闭关锁国 ”政策,其主要影响有 保护了民族工业发展 失去了开拓海外市场的契机 避免了西方殖民侵略 妨碍中国与世界的正常往来 A B C D 答案: B 试题分析:明清统治者推行 “海禁 ”和 “闭关锁国 ”政策虽然在一定时期上阻止了西方殖民势力对中国的侵略,一定程度上维护了国家的安全;但隔断了中西方正常的贸易往来,妨碍了海外市场的开拓,阻碍了

28、资本主义萌芽的滋长,隔绝中国与世界科技文化的交流,使中国逐渐落后于世界潮流。因此 表述错误。 考点:古代中国的经济 资本主义萌芽与 “重农抑商 ”和 “海禁 ”政策 海禁政策。 下列史实中,所列中国古代思想发展的史实发生在下图所示时期的是 A儒家思想成为统治者推崇的正统思想 B出现了进步的民主启蒙思想 C程朱理学成为统治者推崇的官方哲学 D儒家学者积极复兴儒家思想 答案: D 试题分析:根据所学知识,图上所示 “吐蕃 ”“回鹘 ”“大理 ”等可知是在唐朝时期。A是在汉代汉武帝时期, B是在明清之际, C是在南宋以后, D符合题意,唐朝的韩愈等人提出复兴儒家思想 考点: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的演变

29、 宋明理学 儒学新发展 程朱理学。 晚清民间教科书关于近代政治知识的介绍日见增多。商务印书馆 1910年初版陆费逵的修身讲义中有: “立法、行政、司法三权,由一机关行之者,曰专制政体;三权各有独立之机关者,曰立宪政体 ”。对此 解读最为合理的是 A民主思想推动教育内容的更新 B清朝的教育体制发生了巨变 C三权分立学说率先影响了教育 D教育引发了辛亥革命的爆发 答案: A 试题分析: “立法、行政、司法三权,由一机关行之者,曰专制政体;三权各有独立之机关者,曰立宪政体 ”体现了西方三权分立等民主思想,说明民主思想推动教育内容的更新。 BC 在材料中无从体现; D与史实不符。 考点:近代中国的思想

30、解放潮流 从 “师夷长技 ”到维新变法 维新变法思想 。 冯天谕等著作的中华文化史指出: “董仲舒是自汉代以来最有影响的思想家之一, 我们民族性格中的封闭自我,因循守旧等等劣根性,都与之直接相关。 ”其表述的观点是 A否定董仲舒的 “大一统 ”学说 B否定董仲舒的 “君权神授 ”主张 C否定董仲舒的 “天人感应 ”学说 D否定董仲舒关于 “三纲五常 ”的学说 答案: D 试题分析:本题旨在考查学生从材料中获取和解读信息及调动和运用知识的能力。结合材料中提到的 “我们民族性格中的封闭自我,因循守旧等劣根性 ”等信息和董仲舒对儒家思想的发展,可以判断材料表述的观点是否定董仲舒 的 “三纲五常 ”学

31、说。 A有利于维护国家统一; C一定程度上有约束君权的意义; B也与民族性格无直接关系。 考点: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的演变 汉代儒学成为正统思想 董仲舒的儒学思想(新儒学)。 黄宗羲认为: “秦变封建而为郡县,以郡县得私于我也;汉建庶孽(指诸侯王国),以其可以藩屏于我也:宋解方镇之兵,以方镇之不利于我也。此其法何曾有一毫为天下之心哉 !而亦可谓之法乎 ”对黄宗羲这一论断的理解正确的是 含有反对君主专制的思想 反映了近代民主法治精神 主张 “为天下之人 ”立 “法 ” 直陈 “天下为主,君为客 ” A B C D 答案: B 试题分析:题中提到的西周时期的 “封建 ”-分封制、秦朝的郡县制、西汉

32、的郡国并行制等措施都是为了加强君主专制中央集权的统治,是为 “一家 ”服务,并非为天下苍生考虑,可知 理解正确;此其法何曾有一毫为天下之心哉 ” 可知 理解正确;黄宗羲的思想并没有突破传统儒学的范畴,不能与近代民主法治精神完全等同起来,材料没有直接表达 “天下为主,君为客 ”,因此 排除。 考点: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的演变 明清之际的儒学思想 明清批判思潮(王夫之、黄宗羲和顾炎武的思想)。 钱穆中国历代政治得失: “尚书本是皇宫内廷秘书,中书依官名论,也即是在内廷管理文件之意,侍中(门下省长官)则是在宫中侍奉皇帝。魏晋时期,皇帝将宰相之权交由这些私属代行 到唐代,则全由内廷官一变而为政府外朝的

33、执政官,把以前的宰相职权正式分配给三省。 ”这种变化体现了 A唐代的相权一分为三 B唐代中央机构完全沿袭魏晋时期 C唐代的皇权得以强化 D唐代政府对皇室内廷干政的削弱 答案: D 试题分析:从材料 “到唐代,则全由内廷官一变而为政府外朝的执政官 ”可以看出,皇族内部的权力受到很大的削弱。故选 D。唐 代实行三省六部制,相权一分为三;通过分化相权,最终加强了皇权; AC 项正确,但是材料未体现;唐代的中央机构完全沿袭魏晋时期说法错误。 考点: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 汉到元政治制度的演变 三省六部制。 综合题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10分) 材料一:在资产阶级革命过程中,资产阶级颁发了一系列法律

34、文件来巩固资产阶级革命的成果。 1689年,英国议会制订的权利法案,以明确的法律条文限制国王的权利,被视为英国君主立宪制政体确立的标志; 1776年北美大陆会议发表独立宣言,以资产阶级启蒙思想为根据,宣告了美利坚合众 国的诞生,是美国资产阶级纲领性文件,被视为最早的人权宣言; 1787年,美国制定的 1787年宪法,规定了美国一整套国家体制,被视为近代第一部资产阶级成文宪法; 1789年法国制宪会议发表的人权宣言以天赋人权、自由平等原则,否定了封建主义的王权和特权。 1875年法国国民议会颁布法兰西第三共和国宪法,确立了共和政体。 材料二:美国的共和政体吸收了雅典民主的理念,保障 “人民 ”对

35、政府的参与、信任和制约,意在追求 “全体公民的最大幸福 ”。它用代表制改造了罗马的公民大会,使之成为 “委托 代理 ”的 “间接民主 ”机构 。它借鉴了君主制的长处,强化了行政权的功能和作用,并将它赋予单独一个人行使。同时,美国的建国者还从历代的分权理论和制度中获得借鉴,把它加以改造,转化为一种复合的分权和制衡体制,以防止政府某一分支侵夺或垄断权力,从而保证 “有限政府 ”理念的实现。总而言之,美国的共和政体在一定意义上是对雅典民主、罗马共和制和英国宪政君主制加以综合吸收和创造性转化的结果。 李剑鸣 “共和 ”与 “民主 ”的趋同 美国革命时期对 “共和政体 ”的重新界定 材料三:很简单,如果

36、没有辛亥革命,中国可能会通过渐进改良的方式实现社会的转型。在 辛亥革命之前,清政府已经在进行改革。比如,那时制订的法律,在今天看也是很超前的。 李泽厚告别辛亥革命 请回答: ( 1)依据材料一,概括西方近代资本主义民主政治制度的基本特点。( 3分) ( 2)依据材料二和所学知识,指出美国共和政体 “对雅典民主、罗马共和制和英国宪政君主制加以综合吸收和创造性转化 ”的表现。( 3分) ( 3)结合所学知识,简析材料三观点在认识上的局限性。根据上述材料,简要阐述你对制度转型的看法。( 4分) 答案: ( 1)特点:通过立法确立民主政治;建立健全议会民主制度;倡导天赋人权,自由平等等原则。( 3分)

37、 ( 2)表现:实行代议制的民主形式;赋予总统极大的行政权;构建 “分权制衡 ”机制。( 3分) ( 3)局限性:将革命与改良对立,认为辛亥革命打断了中国社会转型的步伐;不能准确区分立宪派改良和封建朝廷改良之问的巨大区别。( 2分)看法:循序渐进、创新与借鉴(革命与改良)都是制度转型的有效方式;妥协与斗争都是制度转型的策略。( 2分) 试题分析: ( 1)注意材料信息 “以明确的法律条文限制国王的权利 ”“以资产阶级启蒙思想为根据 ”“以天 赋人权、自由平等原则,否定了封建主义的王权和特权 ”,再联系英法美等国的政体虽有不同,但是本质上都属于资产阶级代议制民主。 ( 2)注意材料信息,它用代表

38、制改造了罗马的公民大会,使之成为 “委托 代理 ”的 “间接民主 ”机构说明实行代议制的民主形式;它借鉴了君主制的长处,强化了行政权的功能和作用,并将它赋予单独一个人行使说明赋予总统极大的行政权;美国的建国者还从历代的分权理论和制度中获得借鉴,把它加以改造,转化为一种复合的分权和制衡体制,以防止政府某一分支侵夺或垄断权力说明构建 “分权制衡 ”机制。 ( 3)根据所学知识 ,辛亥革命之前,清政府虽然进行改革,实行 “新政 ”和 “预备立宪 ”,客观上推动中国的近代化进程,但是主要是为了维护清朝的封建统治,抵制革命,而且具有很大的欺骗性,实际上加强满洲皇族的权力,因此作者将革命与改良对立,认为辛

39、亥革命打断了中国社会转型的步伐;不能准确区分立宪派改良和封建朝廷改良之问的巨大区别。至于看法要论从史出,可从制度转型的进程、有效方式、策略等方面分析。 考点:欧美代议制的确立与发展 英国君主立宪制的确立 权利法案;欧美代议制的确立与发展 美国共和制的确立 1787年宪法;欧美代议制的确立与 发展 法国共和制、德意志帝国君主立宪制的确立 法兰西第三共和国宪法。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16分) 材料一 英法美能够率先开始工业化,主要原因是从它们的传统社会内部自发地产生了推动工业化的因素。 现代私有制与充分自由化的市场为经济增长开辟了广阔天地,但是现代经济生活的自由放任带来日益严重的社会失控,这样市

40、场上显示的生产过剩危机与发展中贫富差距增大,便形成了资本主义发展模式的基本结构性矛盾。这一矛盾导致本世纪初巨大的摆动即资本主义大危机,给所有国家都带来了强烈的影响 推动了对 “古典 ”发展模式的修正。 罗荣渠著现代化新论 材料二 如果没有政府的介入,经济萧条可能永远无法结束,一般均衡永远无法重新达到。增雇一定量的劳动力服务于公共工程项目,它对总就业量的影响,在失业问题比较严重时,比几乎达到充分就业时要大得多。 凯恩斯就业、利息和货币通论 (1936年 ) 材料三 芝加哥学派的经济学家强调自由市场的重要性,认为政府对经济干预越少越好。在 20世纪 80年代,他们的主张被英美等国用以改造二战后的资

41、本主义。英美等国政府通过私有化不断从经济领域撤出,但政府在经济领域中的作用依然重要,其首要责任从财富分配和保障 平等转变为激励个人的独创精神及财富创造,同时又采取措施以弥补新政策的缺陷。 耶金等制高点 请回答 : (1)材料一中的 “古典 ”发展模式最主要的特征是什么?( 2分) (2)材料二中的凯恩斯主义的核心理论是什么?先于这一理论的创立,西方国家在实践中开始修正 “古典 ”发展模式的标志是什么?据材料一、二,指出西方国家修正 “古典 ”发展模式的主要原因。( 8分) (3)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 20世纪 80年代西方国家是如何再一次调整发展模式的。据材料三,概括其调整的主要原因。

42、( 6分) 答案: (1)自由资本主义或 “自由放任 ”(自由经营、自由竞争、自由贸易 )。 (2)核心:主张国家干预经济。标志:美国罗斯福新政。修正原因:自由放任发展模式的弊端:严重的社会失控;贫富差距扩大;结构性矛盾;经济危机爆发;失业严重。 (3)调整:国家干预与市场调节相结合,适度减少国家垄断资本主义。 (或发展国有制和私有制相结合的 “混合经济 ”)原因:芝加哥学派的主张逐渐被英美等国采用;社会福利制度的完善使个人独创精神减弱,财富创造意识削弱。 试题分析: (1) “现代私有制与充分自由化的市场为经济增长开辟了广阔天地 ”说明资本主义 国家实行自由放任的经济政策; “但是现代经济生

43、活的自由放任带来日益严重的社会失控,这样市场上显示的生产过剩危机与发展中贫富差距增大,便形成了资本主义发展模式的基本结构性矛盾 ”说明这一政策有积极作用,也存在明显的弊端。 (2) 根据材料信息 “如果没有政府的介入,经济萧条可能永远无法结束 ” 概括凯恩斯主义的核心理论。结合所学知识回答西方国家在实践中开始修正 “古典 ”发展模式的标志是美国罗斯福新政的实施,开创国家垄断资本主义模式。根据材料一 “现代经济生活的自由放任带来日益严重的社会失控,这样市场上显示的生产过剩危机与 发展中贫富差距增大,便形成了资本主义发展模式的基本结构性矛盾。这一矛盾导致本世纪初巨大的摆动即资本主义大危机 ”、材料

44、二 “在失业问题比较严重时,比几乎达到充分就业时要大得多 ” 指出西方国家修正 “古典 ”发展模式的主要原因。 (3) 根据材料三信息 “认为政府对经济干预越少越好。在 20世纪 80年代,他们的主张被英美等国用以改造二战后的资本主义。英美等国政府通过私有化不断从经济领域撤出,但政府在经济领域中的作用依然重要 ” 指出 20世纪 80年代西方国家是如何再一次调整发展模式的。 “芝加哥学派的经济学家强调自由市场的重要 性 ” “其首要责任从财富分配和保障平等转变为激励个人的独创精神及财富创造,同时又采取措施以弥补新政策的缺陷 ” 概括其调整的主要原因。 考点:罗斯福新政和当代资本主义的新变化 罗

45、斯福新政 罗斯福新政;罗斯福新政和当代资本主义的新变化 当代资本主义的新变化 国家垄断资本主义的发展 。 ( 14分) 材料一:(徽州村落的选址)一般均坐北朝南,倚山面水,讲求风水价值。 装饰方面,清砖门罩、石雕漏窗、木雕楹柱与建筑物融为一体,使房屋精美如诗,堪为徽式宅第的一大特色。徽州的祠堂和牌坊也是徽派建筑中的重要建筑形式。村皆有 祠,祠一般均规模宏大,富丽堂皇。 樊炎冰中国徽派建筑 材料二:徽州自古被誉为 “东南邹鲁 ”、 “程朱阙里 ”,这是因为自南宋以后,理学成为统治中国封建社会思想的理论,而理学大师程颐、程颢和朱熹的祖籍都在徽州。所以,徽州人特别推崇朱子,以朱子家礼等理论来管理家族

46、和社会。朱子笃信风水之说,正好与徽州人的传统习惯相吻合,这样一来,在风水理论指导下的精神意识对徽派建筑艺术和风格的形成有着很大的影响。 陈安生试论徽派建筑形成的几个条件 材料三:在与中世纪的宗教进行斗争过程中,通过市民阶段的文化消费,使希腊罗 马古典建筑文化同文艺复兴人文主义哲学思想有机地结合在一起,为文艺复兴建筑的发展和勃兴提供了必需的养料。 达芬奇在概括建筑科学和技术成就的基础上,提出了具有价值的建筑方法论,强调观察和实验在建筑科学研究中的重要性,从人的本能及人的理性的视角阐释技艺的合理性和技艺存在的本体证明。 张盛论欧洲文艺复兴时期建筑风格特点的演变 材料四:十九世纪哥特式建筑(中世纪的欧洲建筑风格)的复兴,并不是简单的猎奇,而是与当时社会历史背景息息相关的。当时,经济的飞速发展带来了社会生活日新月异的变化,机械代替了传统的手工艺 ,高度精密的机械生产制作出来的是毫无个性可言的产品,而非艺术品。 孙晓昕浪漫主义思潮下哥特式建筑的复兴 ( 1)根据材料一中徽派建筑的特点,结合材料二和所学知识分析呈现这一特点的原因。( 6分) ( 2)根据材料三及所学知识,分析文艺复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考试资料 > 中学考试

copyright@ 2008-2019 麦多课文库(www.mydoc123.com)网站版权所有
备案/许可证编号:苏ICP备17064731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