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014届河南省郑州市高三第二次质检文综历史试卷与答案(带解析) 选择题 “古者天子封诸侯,其地足以容其民,其民足以满城而自守也。 ”(谷梁)这段文字的 核心观点是 A分封制的目的在于扩张疆土 B分封制易导致分裂割据 C诸侯国领土不能随意扩展 D诸侯国实行小农经济 答案: C 试题分析:分封制封邦建国,天子分封土地和百姓给诸侯,目的在于拱卫王室,维护周王室的统治,诸侯必须依礼法行事, “其地足以容其民,其民足以满城而自守也 ”,不得随意扩展。 考点: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 商周时期的政治制度 分封制。 人类进入现代文明社会的重要标志就是有了公平正义的概念,有了国际交往准则。尤其是二战后建立起的国际
2、秩序,法理上不支持 “强者欺负弱者 ”。由此可知下列观点不当的是 A落后就要挨打 B和平共处五项原则 C优胜劣汰,适者生存 D人权高于主权 答案: A 试题分析:落后就要挨打,是近代国际社会弱肉强食的表现,当一个国家综合国力不高时,受到强国的侵略,特别是一战、二战给人类造成深重的灾难。因此人类反思自己的行为,从法理上不支持 “强者欺负弱者 ”。 考点:第二次世界大战后世界政治格局的演变 多极化趋势在曲折中发展 公平正义理念。 撒切尔主义是指撤切尔夫人执政期间( 1979年至 1990年)的一种意识形态。它提出 “社会不平等天然就是错误的或有害的 ”这一观点是 “天真的和不合情理的 ”。下列对撒
3、切尔主义分析不正确的是 A其出台是为了缓解 “滞胀 ” B不利于英国经济的恢复 C它带来了贫富差距的扩大 D与里根经济学有相似之处 答案: B 试题分析:二战后,发达资本主义国家奉行国家干预经济的措施,出现经济发展的黄金时期,包括英国在内的西欧国家实行福利国家制度, 旨在缩小贫富差距,减少因贫困引发的社会问题,到了 70年代出现经济危机,经济进入滞涨阶段,为了缩减政府开支,福利国家制度的涉及面不断缩小。撒彻尔的目的在于恢复英国经济。 考点:罗斯福新政和当代资本主义的新变化 第二次世界大战后美国等国本主义的新变化 撒切尔主义。 上世纪五十年代中期,美国对亚洲不结盟国家一改以往的不承认政策, “承
4、认每个国家都有权选择自己未来的道路,并不以施加压力的方式强迫那些不愿意的国家成为盟国。 只要这些国家决心维护自己的独立,并为达到这一目标而采取积极的政策,美国就应支持和援助他们。 ”美 国这一政策的调整主要是由于 A自身实力的削弱 B冷战对抗的需要 C经济危机的困扰 D不结盟国家的斗争 答案: B 试题分析:上世纪五十年代中期,形成美苏对峙的两极格局,第三世界作为一支新兴的力量崛起,美国为了冷战对抗的需要,适时调整政策。 考点:第二次世界大战后世界政治格局的演变 多极化趋势在曲折中发展 不结盟运动。 “苏维埃国家在原则上不能靠采取劫掠殖民地或战败国人民一类的龌龊办法吸收工业化资金的。至于借用外
5、债的这种办法,苏联却没有加以利用的机会,因为资本主义国家拒绝贷款给苏联。 ”(斯大林选集)由此可见 A由于资金短缺致使苏联的社会主义建设陷入空前困境 B当时的苏维埃政权正在为打退帝国主义武装干涉而努力 C苏维埃政府实行 D苏联寻求社会主义国家的合作以解决工业化的资金困难 答案: C 试题分析:资本主义拒绝借款给苏联,又不能 “采取劫掠殖民地或战败国人民一类的龌龊办法吸收工业化资金 ”,因此,只能通过农业集体化是为工业化解决资金困难。 考点:俄国十月革命与苏联社会主义建设 “斯大林模式 ” 农业集体化。 1975年,四届人大一次会议任命了 13位政府领导人。其中,劳动模范陈永贵和吴桂贤都是从基层
6、被火速选拔成为副总理的,他们在工作上实行 “三三制 ”,即每年三分之一时间在中央工作,三分之一时间回原单位劳动,三分之一时间到各地调查研究。这说明 A中央政府被全面夺权 B人大制度基本不能实行 C中央注重走群众路线 D社会秩序遭到严重破坏 答案: C 试题分析:中央政府被全面夺权被夺权是 1967年一月风暴;人大时隔十年之久又重新召开行使职能,而且选拔从基层劳动模范陈永贵和吴桂贤为副总理,说明中央注重走群众路线。 考点:现代中国的政治建设与祖国统一 “文化大革命 ” 人民代表大会制度。 1920年,毛泽东在与友人的书信中写道 “假定无产者占三分之二 任其为三分之一的资本家所鱼肉,其何能忍?且无
7、产者既已觉悟到自己应该有产,而现在受无产的痛苦是不应该的,因无产的不安而发生共产的要求,已经成了一种事实。 因此我觉得俄国的革命,和各国急进派共产党人数日见其多,组织日见其密,只是自然的结果。 ”对此理解最为准确的是 A俄国的十月革命和各国共产党的壮大是历史发展的必然 B中国应该由无产阶级通过暴力革命来推翻资产阶级统治 C中国共产党当时的首要任务是发动和领导无产阶级革命 D毛泽东基于中国的现实指出了中国民主革命的正确方向 答案: B 试题分析:三分之二的无产者受三分之一的资本家所剥削,要突破这种剥削,无产者应该有产,向俄国学习,通过暴力革命来推翻资产阶级统治。 考点:近代中国的民主革命 五四运
8、动和中 国共产党成立 中国共产党成立。 1861年,由英国商人在上海创办的中文报纸上海新报在其创刊号上发布启事: “开店铺者,每以货物不销,费用多金刷印招贴,一经风雨吹残,或被闲人扯坏,即属无用 似不如叙明大略,印人此报,所费固属无多,传阅更觉周密。 ”这说明外资报刊促进了中国 A商品市场扩大 B经济结构转型 C商业广告创制 D推销技术革新 答案: D 试题分析:某一时期的报刊反应特定社会的变迁,上海新报在其创刊号上发布的启事,反应了推销技术的革新。 考点:中国近现代社会生活的变迁 大众传媒的发展 报刊的作用。 “路径依赖 ”是指人类社会中的技术演进或制度变迁均有类似于物理学中的惯性,即一旦进
9、入某一路径就可能对这种路径产生依赖。路径依赖在社会演进过程中的作用有好有坏,下列史实能体现路径依赖及其积极作用的是 A英国承宪章精神和平渐进改良政治 B义和团 “扶清灭洋 ”抗击外来侵略 C洋务派 “中体西用 ”发起洋务运动 D法国发扬传统轰轰烈烈闹革命 答案: A 试题分析:义和团运动、洋务运动、法国大革命,都是社会发展中的革新,都不是社会发展过程中的惯性,所以不是路径依赖。英国的光荣革命、 1832年议会改革都体现了路径依赖。 考点:欧美代议制的确立与发展 英国君主立宪制的确立 改良政治。 19世纪后半期股份公司大规模发展,广泛流行于资本主义世界各国。股份公司的分布范围从金融、交通和公共事
10、业等基础设施向钢铁、机器制造和商业扩散,遍及国民经济的各个部门。这一 “发展 ”客观上反映了 A科研与生产的直接结合 B世界市场的进一步发展 C帝国主义对外扩张的要求 D国家垄 断资本主义的发展 答案: B 试题分析:股份公司大规模发展,涉及的范围越来越广,部门、行业越来越多,反应资本主义工业革命后,随着商品数量的增多和殖民扩张,世界市场的进一步发展。 考点:新航路的开辟、殖民扩张与资本主义世界市场的形成和发展 工业革命 股份公司。 罗马法专家巴里 尼古拉斯教授说: “如果要创设或者转让某一权利,必须实施某些特定的行为,或者使用指定的话语。 如果有关形式得到遵守,但存在意愿方面的缺陷(如错误或
11、者恶意),法律后果仍然产生。 ”这说明早期罗马法 A外在形式重于实质内容 B重视对私有财产的保护 C贵族法官可以随意解释法律 D司法程序缺乏公正性 答案: A 试题分析:要创设或者转让某一权利,必须实施某些特定的行为,使实质与内容相符;早期罗马法形式得到遵守,但存在意愿方面的缺陷,说明罗马法外在形式重于实质内容。 考点:古代希腊、罗马的政治制度 罗马法 早期罗马法。 土地兼并是指土地愈来愈集中到少数大地主、大官僚手中,而越来越多的农民丧失土地,甚至根本就没有土地,它是封建社会一个难以治愈的顽疾。下列对土地兼并的理解不正确的是 A是封建土地所有制的必然产物 B是封建经济衰退的表现 C加剧了社会的
12、两极分化 D导致了严重的统治危机 答案: B 试题分析:封建土地部分属国家所有,部分属地主所有、部分属农民所有,后者属土地私有制,在私有制情况下土地是可以买卖的,导致土地兼并,出现 “贫者无立锥之地 ”的情况,加剧了社会的两极分化、激化社会矛盾、导致严重的统治危机。 考点:古代中国的经济 农业的主要耕作方式和土地制度 土地兼并。 综合题 ( 15分)【 20世纪的战争与和平】 材料一: 1870年前,军队中死于疾病的人数通常都要超过死于战斗的人数,比例约为 5: 1。 1918年 ,这个比例倒转过来了。 运输的改进使军队(至少在西欧)处于极端困难境地的时间不超过数周。这样就可以安排休息与体力恢
13、复。最后,除了某些可怕的例外,入伍的公民把人道标准带进了军队生活,对战场上的平民百姓,对敌人,都以人道主义相待。另一个结果,甚至在前线的士兵们的生活条件,也是他们的前辈无从嫉妒的。按顿吃饭,饭菜不错。多亏附属的军事服务部门的发展,许多士兵实际上生活得比在家里好。 材料二:到了 20世纪初,工人阶级对于军国主义化的国家主义的反响已经等同于对社会主义的反响,能把这两种思潮搅到一起的人便成为其中最成功 的政治领导人。工人阶级冲破各国边境联合起来的呼吁,在 1914年吹起的喇叭声中随风散开了。 之前,某些思想家曾以为 20世纪的战争将是速战速决的。可是,1914年启端的战争,具有公众热诚、公众期望、公
14、众义愤的威力 欧洲各国人民全部武装起来,并已承受了可怕的牺牲,是不会只作出一点小调整以保持权力平衡就罢休的。 很快,两个海军大国英国与德国,抛弃了三百年来有关海战的种种限制,即:海上封锁须严格限于可用来从事战争的物资。 交战双方的社会都经历着同样的变化,政府不得不接受工会作它的伙伴,并承认了工会的权利与它在 社会上的地位。 以上材料均摘自(英)迈克尔 霍华德欧洲历史上的战争 ( 1)依据材料一,概述民众对一战的态度,并分析其成因。( 7分) ( 2)依据材料二,简析民众与一战的关系。( 8分) 答案: ( 1)态度:不反感战争。( 1分) 原因:科技的进步(医疗卫生条件的改善;运输的改进);人
15、道主义的发展;军事服务的改进(前线生活条件的改善)。( 6分) ( 2)民众受蛊惑推动了一战的爆发;民众支持并广泛参与一战;民众促进一战持久进行;民众是一战的受害者;战争结束后,民众的地位提高。(任一点 2分, 8分) 试题分析: ( 1) 前线的士兵们的生活条件,也是他们的前辈无从嫉妒的,可以看出不反感战争;运输的改进使军队(至少在西欧)处于极端困难境地的时间不超过数周;入伍的公民把人道标准带进了军队生活,对战场上的平民百姓,对敌人,都以人道主义相待;军事服务部门的发展,许多士兵实际上生活得比在家里好。 ( 2)把这两种思潮搅到一起的人便成为其中最成功的政治领导人,民众受到蛊惑;欧洲各国人民
16、全部武装起来 民众支持并广泛参与一战;不会只作出一点小调整以保持权力平衡就罢休的 民众促进一战持久进行;旷日持久的战争使民众成为受害者;工会的权力 不断上升,能更好维护工人阶级的利益。 考点:第一次世界大战 第一次世界大战的后果 民众的态度。 ( 15分)【近代社会的民主思想与实践】 材料一:人类最初是处于一种纯粹的自然状态。自然状态是一种完全的自由、平等的状态。自然法在自然状态中起支自己作用。理性,也就是自然法,教导着有意遵从理性的全人类。人们既然都是平等和独立的,任何人就不得侵害他人的生命、健康、自由和财产。在自然状态中,自然法的执行权属于每一个人,也就是说,人人都有权惩罚违反自然法的人。
17、 自然状态的生活如此美好,为什么人们还要加入政治社会,受政治 权力的约束呢 这是因为自然状态有三种缺陷:第一,在自然状态中,缺少一种制定的、稳定的、人所共知的法律,作为人们共同的是非标准和裁判他们之间一切纠纷的共同尺度。第二,在自然状态中,缺少一个有权依照既定法律来裁判一切纠纷的知名的和公正的裁判者。第三,在自然状态中,往往缺少权力来支持正确的判决,使它得到应有的执行。 材料二:人类天生都是自由、平等和独立的,如不得本人的同意,不能把任何人置于这种状态之外,使受制于另一个人的政治权力。 国家的主权属于人民,人民在让出自己的权利时并没有将自己所有的权利交给政府,而是保 留了一些重要的权利,如财产
18、权,对政府的监督和反对权。 以上材料均摘自洛克政府论 ( 1)依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政府产生的原因。( 9分) ( 2)依据材料二,归纳洛克的主要思想观点。( 6分) 答案: ( 1)在自然状态中,缺少一种制定的、稳定的、人所共知的法律,因此需要立法机关;在自然状态中,缺少一个有权依照既定法律来裁判一切纠纷的知名的和公正的裁判者,因此需要司法机关;为维护在自然状态中,往往缺少权力来支持正确的判决,使它得到应有的执行,因此需要行政机关。(一点 3分,共9分) ( 2)天赋人权;主 权在民;私有财产神圣不可侵犯。(一点 2分,共 6分) 试题分析: ( 1)自然状态的生活是美好的,自然状
19、态有三种缺陷:缺少一种制定的、稳定的、人所共知的法律;缺少一个有权依照既定法律来裁判一切纠纷的知名的和公正的裁判者;往往缺少权力来支持正确的判决,使它得到应有的执行。因此,需要政府来弥补这些不足。 ( 2)洛克认为:人类天生都是自由、平等和独立即天赋人权;国家的主权属于人民 主权在民;保留了一些重要的权利,如财产权,对政府的监督和反对权。 考点:近代欧洲的民主思想 洛克 政府。 ( 15分)【历史上重大改革回眸】 材料一: “国民之交敝也,自苛政始。苛政兴,足以病因瘁民,而尚未足以亡 惟是苛政之兴,众论不许,而主张之者,理不胜而求赢于势,急引与己同者以为援,群小乃起而应之 ” “是安石之法,未
20、足以致宣、政之祸,唯其杂引吕惠卿、邓结、曾布之群小,以授贼贤罔上之秘计于(蔡)京,则安石之所贻败亡于宋者此尔。 ” 一一王夫之宋论 材料二:荆公变祖法,志岂在荣利。盖本豪杰流,欲创富强治。高可追中商,苏绰乃其次。及思法必行,势须使指臂。群小遂竞进,流毒不可制。推原本其怀,因与权奸异。始知功名心,亦 是祸人世。 赵翼读史二十一首 ( 1)依据材料一,归纳王夫之对王安石变法的基本观点。( 6分) ( 2)依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评价赵翼的观点。( 9分) 答案: ( 1)王安石变法是苛政;王安石变法引起激烈的党争;王安石变法没有直接导致北宋的灭亡,但为北宋的灭亡埋下了祸根。(一点 2分,共 6
21、分) ( 2)赵翼观点:王安石变法主观动机与客观效果是相矛盾的。( 3分)这种看法有一定的道理。( 2分)王安石变法主观动机是改变北宋积贫积弱的局面,挽救严重的封建统治危机,并改善百姓生存环境。( 2分)但变法最终失败,百姓负 担加重,北宋统治危机加深。( 2分) 试题分析: ( 1)国民之交敝也,自苛政始,王安石变法师苛政;急引与己同者以为援,引起党争;安石之所贻败亡于宋者此尔,为宋朝的灭亡埋下祸根。 ( 2)荆公变祖法,志岂在荣利,盖本豪杰流,欲创富强治,但是王安石变法最终失败主观动机与客观效果是相矛盾的,赵翼的看法有一定的道理,王安石面对宋朝积贫积弱的局面,为了改变统治危机,改善土地兼并
22、的现状,变法失败,百姓负担由于变法用人不当而加重,北宋统治危机加深。 考点:王安石变法 王安石 王安石变法的评价。 ( 12分)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表 1:每工作小时创造的 GDP的年均增长率( %) 年份 19131950 19501973 19731990 美国 2 48 2 77 1 41 法国 1 92 5 03 2 94 日本 1 80 7 74 2 97 表 2:商品出口年均增长率( %) 年份 19131950 19501973 19731998 美国 2 2 6 3 6 0 法国 1 1 8 2 4 7 日本 2 0 15 4 5 3 上述表格根据安格斯 麦迪逊世界经济千年史
23、中美、法、日三国的资料整理而成。提取两表中有关 19131998 年间美、法、日三国发展对比的信息,并结合所学知识予以说明。 答案: 示例一: 20世纪上半期,三国经济发展较为缓慢,国际贸易增长较慢。说明主要资本主义国家受到了两次世界大战和经济大危机的严重影响。 示例二:战后,三国增长率显著提高,进入黄金时代,国际贸易显著增加。 说明主要资本主义国家受到了凯恩斯主义等经济思想和政策的影响。 示例三:战后,日本经济发展和对外贸易发展明显快于美国和欧洲国家, 说明日本受到 美国经济援助和外向型经济政策的显著影响。 (说明:每一示例信息 2 分,说明 2 分,共 4 分。其它结论言之有理,也可。)
24、试题分析: 20世纪上半期美国、法国、日本每工作小时创造的 GDP的年均增长率( %)、商品出口年均增长率( %)的水平低,期间经历了两次世界大战,经济危机,影响了经济的发展;二战后,三国增长率显著提高,国际贸易显著增加,资本主义发展进入一个新时期,受到了凯恩斯主义等经济思想和政策的影响,普遍采取国家对经济的干预;日本经济发展和对外贸易发展快于美国和法国,日本受美国的经济援助、朝鲜战争加工订货、制定适合 本国经济发展战略,发展外向型经济。 考点:罗斯福新政和当代资本主义的新变化 第二次世界大战后美国等国本主义的新变化 日本。 ( 25分)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未有天地之先,毕竟是
25、先有此理。 宇宙之间,一理而已,天得之而为天,地得之而为池,而凡生于天地之间者,又各得之以为性。 天理流行,触处皆是:暑往寒来,川流山峙,父子有亲,君臣有义之类,无非这理。 天理,只是仁、义、礼、智之总名,仁、义、礼、智便是天理之件数。 ” 朱子语类 材料二 “先生(王阳明)游南镇,一友指岩中花树问曰: 天外 元心外之物,如此,花树,在深山中,自开自落,于我心亦何相关? 先生云: 尔未看此花时,此花与尔心同归于寂。尔来看此花时,则此花颜色,一时明白起来,便知此花,不在尔的心外。 如此知一切可见不可见的事物,都在心中,便知心量之广大无边,放之则弥六合,退之则藏于密。 ” 传习录 材料三 “心学
26、”是一种高扬 “心 ”亦即人的主体性的主观唯心主义的哲学。作为理学家,王阳明与朱熹同样以建立伦理学主体性的本体论为目标,同样鼓吹 “明天理去人欲 ”。然而,朱子与王阳明的思维走向却大不一样:程朱以 “理 ”为本体,充分肯定 “理 ”的客 观性和人理性认识客观的 “理 ”的可能性。但是, “理 ”哲学更多地突出了超感性现实的先验规范,而没有给人以应有的地位。对于它来说,人是受外部的天理或自身的人欲支配的客体,而不是具有自主性、能动性的主体。而 “心 ”哲学则以心为主体,从而导出了人的主体性这一主调。 冯天瑜中华文化史 ( 1)依据材料一,概括朱熹的主要观点,并分析其积极影响。( 11分) ( 2
27、)依据材料二,概括王阳明的主要观点,并分析其时代价值。( 6分) ( 3)依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朱熹理学与王阳明心学的异同。( 8分) 答案: ( 1)主要观 点: “理 ”是万物的本源; “理 ”是构成万事万物的本体存在;人世间的伦理纲常是 “理 ”的具体化。(一点 2分,共 6分) 影响:有利于社会的和谐稳定;( 2分)理学建立的理想人格的理论与观念,对于中华民族注重气节、注重道德、注重社会责任和历史使命的文化性格产生了深远影响。( 3分) ( 2)主要观点:人是世界的主体,人所生活的世界离不开人的主观感受。( 2分) 时代价值:修补了理学僵化所造成的问题,推动了儒学的发展;充分
28、肯定人的主体意识和主观能动性,成为晚明人文思潮的哲学基础。(一点 2 分,共 4 分) ( 3)相同点:都属于唯心主 义世界观;都主张维护封建伦理制度。(一点 2分,共 4分) 不同点:理学强调 “理 ”是世界的本源,属于客观唯心主义思想,心学强调人的主体感受是万物的本源,属于主观唯心主义;理学否定人的主观能动性,心学重视人的主观能动性。(一点 2分,共 4分) 试题分析: ( 1)从材料分析得出,未有天地之先,毕竟是先有此理 “ 理 ”是万物的本源;宇宙之间,一理而已 “ 理 ”是构成万事万物的本体存在;天理,只是仁、义、礼、智之总名,仁、义、礼、智便是天理之件数 人世间的伦理纲常是 “理
29、”的具体化。朱熹的思想有利于社会的和谐稳定;理学建 立的理想人格的理论与观念,对于中华民族注重气节、注重道德、注重社会责任和历史使命的文化性格产生了深远影响。 ( 2)如此知一切可见不可见的事物,都在心中,说明人是世界的主体,人所生活的世界离不开人的主观感受。王阳明的思想修补了理学僵化所造成的问题,是儒学的新发展;充分肯定人的主体意识和主观能动性,成为晚明人文思潮的哲学基础。 ( 3)王阳明与朱熹同样以建立伦理学主体性的本体论,都属于唯心主义世界观,朱熹和王阳明都适应时代要求,维护封建统治;不同点在于,朱熹强调 “理 ”是世界的本源,属于客观唯心主义思想,王阳明认为 人的主体感受是万物的本源,
30、属于主观唯心主义;理学否定人的主观能动性,心学重视人的主观能动性。 考点: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的演变 宋明理学 朱熹;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的演变 宋明理学 王阳明。 ( 15分)【中外历史人物评说】 材料:辜鸿铭被称为 “国宝级怪人 ”。 民国建立后,他在北大是教英国文学的教员,却头戴红顶瓜皮小帽,身穿长袍马褂,脚登双梁中式鞋;辜鸿铭当初是最先剪辫子的人,辛亥革命以后反而蓄发留辫,整个一位 “前清遗民 ”;他精通 10余种外语,发音之纯正,连该语种国人也感到惊讶,他还从 19世纪 80年代起,花了 20年时间,把中国古典十二经中的十部翻译成英文,然而平时讲课和谈话,张口就是 “子曰诗云 ”;他
31、喝洋墨水最多, 1870年前后,即 13岁就出国留学, 1885年正式回国,自称是 “中国受过欧洲教育的人中资格最老的一个 ”,然而回国以后却变为思想最 “守旧 ”的卫道士,他反对五四时期的文学革命,力主尊孔读经,公然说 现在社会大乱,主要的原因是没有君主 ;他十分熟悉西方文明,然而却从中得出结论: “欧洲人所热切希望并极力去实现的民主主义文明,就是我们中国人两千多年来一直保持的东西 ”,他狂热的赞美中国封建社会落后丑恶的 东西,如一夫多妾制、纳妾现象、女人缠足,十分欣赏清人方沟专为缠足写的一本叫香莲品藻的书,并且说 “小脚女人,神秘美妙 ”。 冯建辉命运与使命:中国知识分子问题世纪回眸 (
32、1)依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辜鸿铭对待东西方文化态度的变化并分析其原因。 ( 9分) ( 2)你如何认识辜鸿铭现象 ( 6分) 答案: ( 1)变化:回国之前,辜鸿铭反对中国的传统陋习,推崇西方文明;( 2分)回国之后,特别是辛亥革命后以及新文化运动时期,积极甚至是狂热的捍卫中国传统文明,批判西方文明。( 4分) ( 2)辜鸿铭现象是处于社 会转型时期的中国新旧势力交锋的一种典型表现;( 3分)反对全面抛弃中华传统文化,对保存国粹有积极意义;( 2分)但方式过于偏激。( 2分) 试题分析: ( 1)辜鸿铭对待东西方文化态度的变化体现在回国前和回国后,作为 “中国受过欧洲教育的人中资格最老的一个 ” 辜鸿铭反对中国的传统陋习,推崇西方文明;但是辛亥革命后以及新文化运动时期,积极甚至是狂热的捍卫中国传统文明,认为 “欧洲人所热切希望并极力去实现的民主主义文明,就是我们中国人两千多年来一直保持的东西 ”,批判西方文明。 ( 2)辜鸿铭一方面精通西学,一方面极力维护和宣 传中国传统思想文化,是处于社会转型时期的中国新旧势力交锋的一种典型表现,反对全面抛弃中华传统文化,对保存国粹有积极意义;但身穿长袍马褂,留长辫,方式过于偏激。 考点:思想解放的潮流 新文化运动 辜鸿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