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014届海南儋州市一中高三第二次统测历史试卷与答案(带解析) 选择题 “宗族宗法制度的一个产物是族田义庄。族田义庄的济困功能其实是古代宗族宗制下原始的社会保障功能的体现。当然这种保障制度由于由宗族中官僚士绅自发提供,因而又兼具慈善性质,这也决定了其受众范围的有限性。 ”由此可见,族田义庄( ) A有助于稳定和维护封建统治 B确立了社会保障体系 C有利于防止宗族内部权力纷争 D阻碍了田庄经济的发展 答案: A 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对教材内容的识记能力。本题考查的是宗法制的意义。宗法制保证了贵族在政治上的垄断与特权地位,有利于统治集团内部的稳定和团结。因此,族田义庄有助于稳定和维护封建统治
2、。所以答案:选 A。 考点: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 商周时期的政治制度 宗法制 汉宣帝(西汉第十位皇帝)曾说: “汉家自有制度,本以霸王道杂之,奈何纯用德教,用周政乎? ”这表明汉代统治者的主张是( ) A以道家无为而治为指导思想 B以兼爱非攻尚贤为治国理念 C推崇理学扶为官方统治哲学 D权势法制与伦理劝导相结合 答案: D 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准确解读材料信息的能力。由材料 “汉宣帝(西汉第十位皇帝) ”可知,儒家思想已经成为正统思想,所以排除了 A、 B;理学出现在宋代,所以排除 C;通过材料可知,汉宣帝主张权势法制与伦理劝导相结合,所以答案:选 D。 考点: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的演变
3、汉代儒学成为正统思想 外儒内法 明末清初某位思想家提出: “夫治天下犹曳大木然,前者唱邪,后者唱许。君与臣,共曳木之人也。 ”该思想家是 ( ) A王夫之 B王阳明 C李贽 D黄宗羲 答案: D 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准确解读材料信息的能 力。材料所讲的是君臣就像是一起抬木头的人,他们应是平等的。这是黄宗羲的思想主张。所以答案:选 D。黄宗羲敢于批判君主专制,提出限制君权,主张工商皆本,其的思想为中国近代反专制主义的思想家们提供了有力的思想武器。王夫之主张循天下之公;王阳明的致良知;李贽反正统意识。 考点: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的演变 明清之际的儒学思想 黄宗羲 清代有学者说 :“古有儒、释
4、、道三教,自明以来,又多一教,曰小说 士大夫、农、工、商贾,无不习闻之 ,以至儿童、妇女不识字者,亦皆闻而如见之,是其教较之儒、释、道而更广也。 ”这表明 ( ) A市民阶层扩大推动世俗文化发展 B小说的兴起冲击了封建等级观念 C小说成为一种新的宗教传播载体 D世俗文化整合了社会的价值观念 答案: A 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准确解读材料信息的能力。从材料 “士大夫、农、工、商贾 ”表明市民阶层扩大推动了世俗文化发展。所以答案:选 A。其他选项材料没有涉及,排除。 考点:古代中国的科学技术与文学艺术 文学成就 小说 下面是汉字 “律 ”的四种字体,其中盛行于隋唐的字体是( )答案: B 试题
5、分析: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对教材内容的识记能力。古代中国汉字演变的顺序是甲骨文、金文、大篆、小篆、隶书、草书、楷书、行书。而题干 A 是篆书,小篆创始于秦代; B是楷书,也称真书、正书,形成于汉末,魏晋楷书有定鼎之功,唐代楷书步入盛世; C是隶书,始于秦朝,成熟并通行于汉魏时代; D是草书,魏晋以来,草书盛行不衰,名家辈出。所答案:选 B。 考点:古代中国的科学技术与文学艺术 汉字的起源演变和书画的发展 古代汉字的演变 明太祖时大臣钱宰曾写有 “四鼓(四更之鼓)咚咚起着衣,午门朝见尚嫌迟。何时得遂田园乐,睡到人间饭熟时 ”的诗。从诗文判断钱宰起床准备上朝的时间应在( ) A 23点至 l点 B 1
6、点至 3点 C 3点至 5点 D 5点至 7点 答案: B 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准确解读材料信息的能力。从材料 “四鼓(四更之鼓) ”可知,钱宰起床准备上朝的时间应在 1点到 3点。所以答案:选 B。一更 夜从黄昏始 19-21点,二更 定昏人不静 21-23点,三更 23-次日凌晨 1点,四更 1-3点,五更 3-5点。 考点:古代中国的科学技术与文学艺术 科技成就 作息时间 下侧为古代雅典居民结构的比例图,观察图示信息,对于雅典民主与居民的 政治联系,下列叙述准确的是 ( ) A雅典超半数的居民拥有公民权 B外邦人享有雅典最广泛的民主 C少数奴隶主贵族独享雅典民主 D雅典民主的社会基
7、础为自由民 答案: D 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准确解读材料信息的能力和对教材内容的识记能力。通过图可以看出,自由民占有的比例少,而奴隶、外邦人占有多数,雅典民主的主体是公民,是狭隘的民主,不包括奴隶和外邦人,所以 A、 B有误,排除。从图中看不出少数奴隶主贵族独享雅典民主,所以排除 C。由图可以看出,雅典民主的社会基础为自由民。所以答案:选 D。 考点:古代希腊、罗马的政治制度 雅典民主政治 公民 “我但愿你们天天注视着宏伟的雅典,这会使你们心中逐渐充满对她的热爱。当你们为她那壮丽的景象倾倒时 你们要明白自己的职责并有履行职责的勇敢精神,直至为她慷慨地献出生命。 ”伯利克里这段演讲强调的是
8、( ) A权力制约 B平民政治 C公民意识 D法律至上 答案: C 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准确解读材料信息的能力。从材料 “职责 履行 勇敢精神 献出生命 ”等关键信息可知,伯利克里强调的是公民意识,所以答案:选 C。 考点:古代希腊、罗马的政治制度 雅典民主政治 公民意识 古罗马诗人维吉尔称 “这里还有其他一些人(希腊人) 讲铸造出充满生机的铜像,造的比我们高明 在法庭上比我们更加雄辩, 但是,罗马人,你记住,你应当用你的权威统治万国。这将是你的专场,你应当确立和平秩序。 ”对此段话的最佳理解是 ( ) A罗马人有着自己的法律和政治成果 B希腊人有着突出的艺术和哲学成就。 C罗马人比希腊
9、人更擅长运用政治权威 D罗马人的艺术和哲学成就胜与希腊人 答案: C 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准确解读材料信息的能 力。从材料 “但是 ”“你应当用你的权威统治万国 ”“确立和平秩序 ”等关键信息可知,诗人所的讲应该是罗马人比希腊人更擅长运用政治权威。所以答案:选 C。 考点:古代希腊、罗马的政治制度 罗马法 古罗马与古希腊 希腊哲学家普罗塔哥拉说: “人是万物的尺度,是存在者存在的尺度,也是不存在者不存在的尺度。 ”与其哲学思想相似的我国古代思想家的言沦是( ) A “自修则人不得以非理相加 ” B “我心即宇宙,宇宙即我心。 ” C “阴阳二气充满太虚,此外更无他物。 ” D “物类之起
10、,必有所始。荣辱之来,必象其德。 ” 答案: B 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查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材料所强调的是人的价值,认为人的感觉是判定一切的准绳,否定神的意志是衡量一切的尺度,树立了人的尊严和权威。与之相似的是心学,也是强调人的感觉的作用。所以答案:选 B。 A是朱熹的主张,是理学的集大成者; C是王夫之的思想,朴素的唯物主义; D是荀子的思想主张。 考点:西方人文精神的起源 智者运动 普罗塔哥拉 “即使哥伦布没有发现美洲大陆,达 伽马没有绕好望角航行,在以后的几十年中其他人也会这么做。总之,西方社会已经达到起飞点,即将起飞;而它一旦起飞,必将扫清海路,不可阻挡地向全球扩张。 ”对
11、材料解读正确的是 ( ) A哥伦布、达 伽马发现新航路的历史不可信 B欧洲向全球扩张的目的是为了 “扫清海路 ” C新航路开辟与殖民扩张是历史发展的必然结果 D新航路的开辟对西方经济起飞的作用微乎其微 答案: C 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准确解读材料信息的能力。由材料 “即使 没有 在以后 也会 总之 而 必将 ” 可知,新航路开辟与殖民扩张是历史发展的必然结果。所以答案:选 C。 考点:新航路的开辟、殖民扩张与资本主义世界市场的形成和发展 新航路的开辟 新航路开辟的原因 新航路开辟后,大量贵金属流入欧洲,物价上涨,阶级力量对比发生了变化,对欧洲国家的社会发展产生了深远影响。这一现象指的是(
12、 ) A西欧资本主义的萌芽 B新航路的开辟 C商业革命 D价格革命 答案: D 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对教材内容的识记能力。材料 “大量贵金属 ”“物价上涨 ”“阶级力量对比 ”等关键信息可知,这一现象指的是价格革命,所以答案:选 D。商业革命使贸易中心发生了转移,由地中海沿岸转移到了大西洋沿岸。 考点:新航路的开辟、殖民扩张与资本主义世界市场的形成和发展 新航路的开辟 新航路开辟的影响 春秋书法体系的五个命题: “天人有序 ”“中外有别 ”“褒贬有道 ”“隐讳有法 ”和 “修辞有术 ”。这里 “书法 ”的含义是 ( ) A写字的笔法艺术 B中国传统的人生态度 C古人的治史态度 D古人的书
13、法创作要 求 答案: C 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准确解读材料信息的能力。通过材料 “天人有序 ”“中外有别 ”“褒贬有道 ”“隐讳有法 ”“修辞有术 ”这五个命题 ,反映的是中国史官治史的态度,总体性地否定了中国史官文化产生客观性意识的任何可能。所以答案:选 C。 考点:古代中国的科学技术与文学艺术 汉字的起源演变和书画的发展 书法艺术 明代山西商人范世逵 “占良田数百亩 ”, 清代山西商人亢氏建造的亢园 “长里许 临河造屋一百间,世人呼之为百间屋 ”。这反映了( ) A明清资本主义萌芽发展缓慢 B土地集中阻碍了经济发展 C传统观念阻碍了明清商业的发展 D重农抑商政策阻碍了经济发展 答案:
14、 C 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准确解读材料信息的能力。材料所的讲是,明代、清代的商人发家致富后,大量购买土地,并没有将资本进行扩大再生产,这不利于商业的发展。也就是传统观念阻碍了明清商业的发展。所以答案:选 C。 考点:古代中国的经济 商业的发展 影响商业发展的因素 齐国原是姜氏的封国。公元前 481年后,齐国的大夫田常及其后人逐渐控制国政,以至于自立为国君,并由周安王册命为齐侯,姜齐遂变为田齐,史称“田氏代齐 ”。这种现象从本质上反映了 ( ) A郡县制的出现 B中国历史进入春秋战国时期 C大一统局面的出现 D宗法制和分封制的破坏 答案: D 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准确解读材料信息的能
15、力。由材料 “公元前 481 年 ”可知,这发生在春秋战国时期。由材料 “大夫 ”“自立为国君 ”“册命为齐侯 ”等相关信息可知,这种现象从本质上反映了宗法制和分封制的破坏。所以答案:选D。 考点: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 商周时期的政治制度 宗法制与分封制遭到破坏 “诸侯稍微,大国不过十余城,小国不过数十里,上足以奉供职,下足以供养祭祀,以蕃辅京师。而今郡八九十,形错诸 侯间,犬牙相邻 ” 材料反应的是 ( ) A西周的分封制 B西汉的郡国制 C唐朝的藩镇 D元代的行省制 答案: B 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准确解读材料信息的能力。由材料 “郡八九十,形错诸侯间,犬牙相邻 ”可知,既有郡县制,又
16、有分封制。而这种 “斑马式 ”格局,出现了西汉初期,即郡国制。所以答案:选 B。 考点: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 汉到元政治制度的演变 西汉郡国制 中国古代历史上有监察区向地方一级行政单位的变化的现象,如汉代的“州 ”,唐朝的 “道 ”、宋代的 “路 ”等均是如此,这说明 ( ) A中央对地方的监管遭到削弱 B监察制度名存实亡 C监察官员独立性过强容易形成割据 D中央集权制不断强化 答案: D 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对教材内容的识记能力。监察区向地方一级行政单位的变化,这说明了中央集权制不断加强。所以答案:选 D。 考点: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 汉到元政治制度的演变 地方行政区划的变化 唐朝某中央机
17、构的职能为: “凡百官奏钞(文书),侍中审定,则先读而署之,以驳正违失。 ”该机构是 ( ) A尚书省 B门下省 C中书省 D御史台 答案: B 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对教材内容的识记能力。由材料 “以驳正违失 ”可知,这机构应该是门下省。所以答案:选 B。在唐朝,中书省掌决策,负责起草皇帝诏令;门下省负责审议和审核政令;尚书省负责执行政令。 考点: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 汉到元政治制度的演变 唐朝的门下省 某同学在进行研究性学习中,引用了下组数据。结合所学知识,判断他可能研究的主题是( ) A中国古代专制主义不断加强 B中国古代地方行政制度的变迁 C中国古代中央集权不断加强 D中国古代监察制
18、度的演进 答案: C 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准确解 读表格信息的能力。本题考查的是地方行政区划的变化。通过表格所表现出的数据可知,中国古代中央集权不断加强。所以答案:选 C。 考点: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 汉到元政治制度的演变 中央集权不断加强的表现 史载明代内阁 “掌献体可否,率陈规海,点检题奏,票拟批答,以平允庶政 ”,清代军机处 “名臣贤相不胜屈指,类皆小心敬慎,奉公守法。其弊不过有庸臣,断不至有权臣 ”,这说明两者都 ( ) 协助皇帝处理国政 代行丞相职权,正式统率六部 防止大臣专权,强化君主专制 扩大了统治基础 A B C D 答案: B 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对教材内容的识记能
19、力。不管是明代的内阁还是清代的军机处都不是正式的机构,不可能代行丞相职权,正式统率六部,所以排除 ;内阁和军机处加强了皇权,不可能扩大统治基础,所以排除 。所以答案:选 B。 考点: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 明清君主专制制度的加强 内阁与军机处的共同点 “今是土之生五谷也,人善治之,则亩益数盆,一岁而再获之。 ”(荀子 富国 )根据材料可以得出当时农业生产具有的特点是 ( ) A小农经济 B精耕细作 C铁犁牛耕 D自给自足 答案: B 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准确解读材料信息的能力。由材料 “人善治之 ”可知,当时农业生产具有精耕细作的特点,所以答案:选 B。 考点:古代中国的经济 农业的主要耕作
20、方式和土地制度 小农经济的特点 “ 作三石人以镇湔江,五石犀以厌水怪。凿离堆山以避沫水之害,穿三十六江灌溉川西南数十州县稻田,自禹治水之后,因其旧迹而疏广之。 ”这个水利工程是 ( ) A都江堰 B郑国渠 C坎儿井 D灵渠 答案: A 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准确解读材料信息的能力。由材料 “川西南数十州县 ”可知,这个水利工程是都江堰。所以答案:选 A。郑国渠是最早在关中建设大型水利工程。坎儿井是开发利用地下水的一种很古老式的水平集水建筑物,适用于山麓、冲积扇缘地带,主要是用于截取地下潜水来进行农田灌溉和居民用水。灵渠在广西壮族自治区兴安县境内,是世界上最古老的运河之一,有着“世界古代水利
21、建筑明珠 ”的美誉。 考点:古代中国的经济 农业的主要耕作方式和土地制度 水利工程 人口变化是社会发展状况的反映,下表不能得出的结论是 ( ) A北方人 口占全国比例数不断下降 B唐朝时南北方人口比例差距开始缩小 C中国古代经济重心逐渐南移 D三个时期的总人口数量呈递增趋势 答案: D 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准确解读表格信息的能力。通过表格的数据可知,北方人口占全国比例数不断下降;唐朝时,南北方人口比例差距不大;北宋时,南方人口超过了北方人口,即是经济重心南移了。而材料所体现的三个时期总人口数量并不是呈递增趋势,而是下降趋势。所以答案:选 D。 考点:古代中国的经济 农业的主要耕作方式和土
22、地制度 经济重心南移 明代学者王夫之称唐朝后期出现了 “立国于西北而植根本于东南 ”的局面,其含义为( ) A政治中心与经济中心分离 B经济重心南移改变政治格局 C大运河改变南北经济格局 D西北边防与东南海防的并重 答案: A 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查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魏晋南北朝时期,中国古代经济重心开始南移,到了宋代,经济重心移到了南方。而材料中所体现的局面体现为政治中心与经济中心的分离。所以答案:选 A。 考点:古代中国的经济 农业的主要耕作方式和土地制度 经济重心南移 从唐代后期 “京夜市宜令禁断 ”到北宋 “令 京城夜市至三鼓己未不得禁止 ”的变化,反映了 ( ) A商业发
23、展促使政府调整监管举措 B夜市在政府的大力扶持下迅速发展 C古代王朝逐渐放弃抑商政策 D北宋统治者比唐代更为民主 答案: A 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准确解读材料信息的能力。材料所的讲是唐代严格管理夜市,但是到了宋代放松了管理。这反映了商业发展促使政府调整监管举措。所以答案:选 A。随着商业不断发展,宋代突破了时间和空间的限制。 考点:古代中国的经济 商业的发展 宋代 综合题 权力监督与制约是政治领域的重要问题。 (14分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相关问题 : 材料一: 汉唐时期绩效考评有比较配套的机制 汉代有 “上计 ”制度 上计吏由郡守的僚佐担任,每三年上计一次,即 “汉法,三载上计,以会课
24、最。 ”唐代基本与汉代相同。 汉代将全国分为十三州(唐设十五道),也即十三个监察区 中央设十三名刺史(唐设采访使)为监察官,各负责一州的监察事务。 汉唐时期还有一种临时性突击考评地方官吏的辅助手段,其主要形式是巡查。对地方的巡查也分两级进行,即中央对郡国和郡对属县的分级巡视。 汉唐时期重视对考评结果的应用,在俸禄增减、品阶升降、职位变动、荣 辱与夺等方面都体现了不同考绩的结果。 高小平等我国汉唐时期绩效考评的特色与启示 材料二: 中国从西周就开始了权力监督的制度建设。秦汉时期已有大量相关法规,如关于官吏任用与铨选的置吏律、关于官吏调任与监察的效律和考核官吏为政情况的上计律等。唐朝时出现了中国历
25、史上第一部专门的行政法典 唐六典,首次以法典的形式为行政监督提供了完备的法律根据。在此基础上,宋朝不仅大量充实各项监察法规,诸多行政制度也体现了权力监督理念,如在人事任用上通过 “避亲法 ”、 “避嫌法 ”等回避制度约束官员权力。明清两朝 也制定了专门的行政法典和比较完善的监察法,对监察考课机关的职掌权限、官员的条件及责任义务等做出详细的规定。 据白钢中国政治制度史 回答问题: ( 1)根据材料一,归纳汉唐时期政府对官吏监察考评的措施。除上述之外,结合所学知识列举两个我国古代监察的例子。( 6分) ( 2)根据材料二概括古代中国权力监督的突出特点。根据材料一、二分析古代中国权力监督的作用与局限
26、。( 8分) 答案:( 1)措施:实行上计考察;设立刺史、采访使作为检查官监察地方;开展临时性突击考评;依据不同的考评结果对官员予以赏罚。( 4分) 秦朝: 中央设立御史大夫作为丞相助手,负责监察百官。宋朝:通判。( 2 分) ( 2)特点:权力监督制度建立时间早;制定了相关的监察法律法规;相关法规不断发展完善;在其他行政制度上也有相应举措。( 4分) 作用:有利于监督官员规范执政、防治腐败。( 2分) 局限:在皇权专制制度下,监察制度服务并受制于皇权,实际效能有限。( 2分) 试题分析:( 1)由材料 “上计 制度 ”“监察区 ”“临时性突击考评地方官吏的辅助手段 ”“重视对考评结果的应用
27、”等关键信息可知汉唐时期政府对官吏监察考评的措施,即是实行上计考察;设立刺史、采访使作为检查 官监察地方;开展临时性突击考评;依据不同的考评结果对官员予以赏罚。古代我国监察制度:秦朝,中央设立御史大夫作为丞相助手,负责监察百官;宋朝,通判。 由材料 “西周就开始了权力监督的制度建设 ”“大量相关法规 ”等关键信息可知,古代中国权力监督的突出特点即是权力监督制度建立时间早;制定了相关的监察法律法规;相关法规不断发展完善;在其他行政制度上也有相应举措。这有利于有利于监督官员规范执政、防治腐败。但是在皇权专制制度下,监察制度服务并受制于皇权,实际效能有限。 考点: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 汉到元政治制度的
28、演变 监察制 度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14分) 材料一: 牙行是市镇经济结构的中枢,操纵市镇经济的运作: “市中贸易,必经牙行,非是,市不得鬻,人不得售 ”;举凡 “花、布、柴、米、纱。下及粪田之属,皆有牙行,类皆领贴开张 ”。在这一时期(明中后期)的中国与葡萄牙、西班牙、日本等国的贸易中,中国以出口生丝、丝织品、瓷器等为主,进口少量土特产,明显的出超,葡、西、日等国商人不得不以大量白银支付贸易逆差,于是美洲和日本的白银源源不断地流入中国。成为这一时期中外贸易的显著特点。 樊树志晚明史 材料二: 1840年后,长江 三角洲的村镇无不受到开埠带来的影响。时人有诗:蚕事乍毕丝事起,乡农卖丝
29、争赴市。 小贾收买交大贾,大贾载入申江 (上海 )界,申江鬼国正通商 番舶来银百万计,中国商人皆若狂。今年买经更陆续,农人纺经十之六,遂使家家置纺车,无复有心种菽粟。 摘编自清末史志资料 材料三: 生之有时,而用之亡度,则物力必屈 今背本而趋末,食者甚众,是天下之大残也 今驱民而归之农,皆著于本,使天下各食其力,末技游食之民转而缘南亩,则畜积足而人乐其所矣。 据人民教育出版社高中历史必修二教材 回答问题: 根据材料一,概述明代 商品经济发展状况。( 4分) 根据阅读材料二中的诗歌,结合时代大背景,分析长江三角洲的村镇经济发生的重大变动。( 4分) 材料三反映的核心观点是什么?( 2 分)对当时
30、的社会经济产生了怎样的影响?( 4分) 答案:( 1) 民间对外贸易发达,出口大量商品到外国,处于出超地位。 明代市镇经济发展迅速。 牙行在明代市镇中,一方面助长商品经济的发展,借以从中获利;另一方面却破坏商品经济的正常发展。( 2点 4分) ( 2)自然经济加速解体;农产品商品化,受到世界市场的影响;农业经济与商品经济的关系发生变化。( 2点 4分) ( 3)观点 :以农为本、以商为末。( 2分)影响:强化了自然经济,有利于巩固封建统治;阻碍了新经济因素的成长,成为导致中国被甩在世界工业文明潮流之后的一个重要因素。( 4分) 试题分析:( 1)从材料可以直接概况出明代商品经济发展状况,即是
31、民间对外贸易发达,出口大量商品到外国,处于出超地位。 明代市镇经济发展迅速。 牙行在明代市镇中,一方面助长商品经济的发展,借以从中获利;另一方面却破坏商品经济的正常发展。 由材料给出的时间 “1840年 ”可知,这是发生在第一次鸦片战争之后。这一时期长江三角洲的村镇经济发生重大变动是因为自然 经济加速解体;农产品商品化,受到世界市场的影响;农业经济与商品经济的关系发生变化。 由材料 “末技游食之民转而缘南亩,则畜积足而人乐其所矣 ”可知,材料三的核心观点是以农为本、以商为末。对当时社会经济产生了重大的影响,即是强化了自然经济,有利于巩固封建统治;阻碍了新经济因素的成长,成为导致中国被甩在世界工
32、业文明潮流之后的一个重要因素。 考点:古代中国的经济 资本主义萌芽与 “重农抑商 ”和 “海禁 ”政策 重农抑商政策;经济结构的变化与资本主义的曲折发展 晚清中国经济结构的变化和民族工业的兴起 鸦片战争前夕的中国经济; 经济结构的变化与资本主义的曲折发展 晚清中国经济结构的变化和民族工业的兴起 鸦片战争后的中国经济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12分) 材料一 : 从 8世纪帝国的鼎盛时期至 13世纪整个中国最终为蒙古人征服这段时间中国的政治史表明国家的军事力量逐步衰落,但这仍是制度和文化有重要发展的时期。隐藏在这一发展后面的是中国经济的大发展,特别是商业方面的发展,或者可以恰当地称之为中国的
33、 商业革命 。这一迅速的发展使中国的经济发展水平显然高于以前并产生出直至 19世纪在许多方面保持不变的经济和社会模式。 费正清、赖肖尔中国 :传统与变革 材料二: 宋代是我国历史上的社会经济发展的一个高峰,其总体水平最高时不仅远迈汉唐,而且为后来的元明两代所不及,大有一花独秀之势。 宋代的社会经济关系是比较自由的,因而出现了社会经济和科学技术大发展的形势,但这种自由终究是有限度的,所以又不可能走向资本主义。 田昌五、漆侠主编中国封建社会经济史第二卷 材料三: 在两宋 300年间, 商业资本不仅勒索压榨小农、小工和小商,同时还利用各种机会同封建国家争夺更多的商业利润。可是,在宋代,商业资本不但继
34、续发挥其愁迁百物 、畅通货币的作用,而且它更直接进入生产领域。对产品的包买和预付定钱,显然是有利于生产的。这种商品货币关系能够得到进一步的发展,新的资本主义生产关系就一定能萌生出来。历史的发展毕竟是曲折的。一方面由于生产规模的狭小,商业资本在未能充分发挥其作用的情况下,一部分货币转化为土地 ;另一方面,封建国家垄断性专利制度,也是商业资本推进商品货币关系发展的严重阻力,所以商业资本在宋代并没有得到更进一步的发展,它的积极作用也就非常有限了。 邓广铭、漆侠宋史专题课 回答问题: ( 1)简要归纳三则材料对宋代商品经济发展的 结论性看法。 (3分 ) ( 2)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材料一中宋代出现 “商
35、业革命 ”的表现。材料二、三对宋代商品经济发展水平的评价有什么共同之处? (6分 ) ( 3)根据以上分析,谈谈你对 “宋代已经出现资本主义 ”看法的认识。 (3分 ) 答案: (1)、结论性看法 (3分 ) : 材料一:宋代发生了 “商业革命 ”。材料二:相对自由的经济关系促进宋代经济发展到很高水准,但未能实现突破。材料三:宋代商业资本发达,但积极作用是有限的。 (2)、具体表现( 4分):城市经济繁荣,商业活动的时间、地点限制被打破;出现交子;海外贸易、边境贸易、 民族贸易兴盛;商业税收成为国家很重要的经济来源。 共同之处 (2分 ):宋代商品经济发达,但受封建专制统治、官营工商业政策的限
36、制,无法进一步发展。 ( 3)认识:宋代虽然生产力水平和商品经济发展水平都很高,可能也出现了雇佣关系,但自然经济仍占主导地位,不能对商品经济发展估价过高;评价历史应客观,实事求是。( 3分) 试题分析:( 1)由三则材料可以直接得出宋代商品经济发展的结论性认识,即是材料一:宋代发生了 “商业革命 ”。材料二:相对自由的经济关系促进宋代经济发展到很高水准,但未能实现突破。材料三:宋代商业资本发达,但 积极作用是有限的。 ( 2)宋代 “商业革命 ”的表现实际上考查的是宋代商品经济繁荣的表现,即是城市经济繁荣,商业活动的时间、地点限制被打破;出现交子;海外贸易、边境贸易、民族贸易兴盛;商业税收成为
37、国家很重要的经济来源。材料二、三对宋代商品经济发展水平评价的共同之处是宋代商品经济发达,但受封建专制统治、官营工商业政策的限制,无法进一步发展。 ( 3)本题是属于开放性的题。回答本题时要注意宋代商品经济的发展状态,也要考虑到中国古代社会经济主导地位是自然经济(或小农经济)。即是宋代虽然生产力水平和商品经济发展水平都很高 ,可能也出现了雇佣关系,但自然经济仍占主导地位,不能对商品经济发展估价过高;评价历史应客观,实事求是。 考点:古代中国的经济 商业的发展 宋代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10分) 世界文明是在不断的碰撞与交融中发展的。 “欲求超胜,必须会通 ”,继承、借鉴与创新是民族文化发
38、展面临的亘古常新的课题。 材料一: 中华传统文化格言:天下兴亡,匹夫有责;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敏而好学,不耻下问;人而无信,不知其可也;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 材料二: (韩国)不仅把忠孝 一致作为儒教的行为模式,而且通过风俗礼仪在日常生活中进行潜移默化的隐性教育 ,把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作为安国立命的伦理纲常,让青少年以及所有的公民都从中强烈地感受到浓厚的道德熏陶和民族精神感染,从而形成一种弥足珍贵的精神财富,为韩国的繁荣提供精神动力。 至今,儒教在韩国社会中仍占有绝对的比重,儒教主张人必须与天奋斗,与人奋斗,提倡力争。 儒教中包含的这种
39、共同体意识在韩国的现代化建设中发挥了积极的作用。 材料三: 汉唐虽然也有边患,但魄力究竟雄大,人民具有不至于为异族奴隶的自信心。凡取用外来事物的时候, 就如将彼俘来一样,自由驱使,绝不介怀。(清代)一到衰弊陵夷之际,神经可就衰弱过敏了,每遇到外国东西,便觉得仿佛彼来俘我一样,推拒,惶恐,退缩,逃避,抖成一团,又必想一篇道理来掩饰。 摘自岳麓版文化发展历程 回答问题: ( 1)材料一反映了中国传统文化的哪些内容?( 3分) ( 2)据材料二,概括韩国吸收了中国传统文化中的哪些内容?( 3分) ( 3)汉唐与清对待外来文化的态度有什么不同?分别产生了什么影响?( 4 分) 答案:( 1)爱国、自强
40、、好学、诚信、求知、爱人。( 3分,任答 3点即可) ( 2)内容: 忠孝一致 。 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 自强不息。 团结协作。( 3分) ( 3)态度: 汉唐:积极吸收外来文化。 清朝:排斥外来文化。 (2分 ) 影响: 汉唐:促进了中华文化的大发展,唐代形成了辉煌灿烂的中华文化;为汉唐盛世局面的出现奠定了文化基础。 清代:阻断了中外文化交流;造成了近代中国的落后。( 2分) 试题分析:( 1)材料 “天下兴亡,匹夫有责 ”反映是爱国; “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 ”反映是自强; “敏而好学,不耻下问 ”反映是好学; “人而无信,不知其可也 ”反映是诚信; “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
41、索 ”反映是求知; “老吾 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 ”反映是爱人。 由材料 “忠孝一致 ”“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 ”“与天奋斗,与人奋斗,提倡力争 ”“共同体意识 ”等关键信息可知韩国吸收了中国传统文化即是 忠孝一致。 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 自强不息。 团结协作。 ( 3)从材料可直接概况出汉唐与清对待外来文化态度的不同是汉唐:积极吸收外来文化;清朝:排斥外来文化。产生的影响是 汉唐:促进了中华文化的大发展,唐代形成了辉煌灿烂的中华文化;为汉唐盛世局面的出现奠定了文化基础。 清代:阻断了中外文化交流;造成了近代中国的落后。 考点: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的演变 春秋战国时期的百家争鸣 中国传统文化的影响;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的演变 明清之际的儒学思想 汉唐与清对待外来文化的不同态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