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4届湖北宜昌市高三5月模拟文综历史试卷与答案(带解析).doc

上传人:tireattitude366 文档编号:339501 上传时间:2019-07-09 格式:DOC 页数:10 大小:63.18KB
下载 相关 举报
2014届湖北宜昌市高三5月模拟文综历史试卷与答案(带解析).doc_第1页
第1页 / 共10页
2014届湖北宜昌市高三5月模拟文综历史试卷与答案(带解析).doc_第2页
第2页 / 共10页
2014届湖北宜昌市高三5月模拟文综历史试卷与答案(带解析).doc_第3页
第3页 / 共10页
2014届湖北宜昌市高三5月模拟文综历史试卷与答案(带解析).doc_第4页
第4页 / 共10页
2014届湖北宜昌市高三5月模拟文综历史试卷与答案(带解析).doc_第5页
第5页 / 共10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1、2014届湖北宜昌市高三 5月模拟文综历史试卷与答案(带解析) 选择题 荀子乐论曰: “人不能不乐,乐则不能无形(表现形式),形而不为道(引导),则不能无乱。先王恶其乱也,故制雅、颂之声以道(引导)之。 ”材料主要反映了 A人用音乐来表现快乐 B人要快乐须懂得乐礼规范 C礼乐是道德教育的工具 D礼乐制是维护统治的工具 答案: B 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查获取材料信息的能力。 “人不能不乐 ”,是指人要快乐。“乐则不能无形,形而不为道,则不能无乱 ”,意为不能得意忘形,需要一定的形式和引导。 B项符合材料,且含义最全面。 考点: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的演变 春秋战国时期的百家争鸣 春秋战国儒家思想的

2、形成与发展 下表 1为 1947年 1952 年我国主要机械产品产量对照表,该表最能体现 A战争客观上带动重工业的发展 B我国基本奠定了工业化的初步基础 C社会环境影响工业化进程 D政权的更替改变了工业落后的面貌 答案: C 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查获取材料信息和运用所学知识的能力。 1947-1952年处于解放战争和朝鲜战争时期,战争的环境使得机械类产品突出发展, C 项正确。A项表达不准确; 1957年,一五计划的完成,奠定了我国工业化的初步基础,B项错误; D项无法体现。 考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的道路 20世纪 50年代至 70年代探索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实践 背景 “社会主义原始积累

3、”论认为,苏联工业经济的增长并不是基于工业部门内部的积累机制,而是运用行政力量以 “剪刀差 ”等方式从农业中 “抽取 ”剩余投入工业的结果。这一模式 A调动了农民和工人的生产积极性 B吸取了西方资本原始积累的经验 C推动了苏联经济的持续发展 D客观上有利于苏联的工业化 答案: D 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查获取材料信息和运用所学知识的能力。苏联的农业集体化是为了适应工业化的要求, D项正确。牺牲了农民的利益,打击了农民的积极性, A项错误;西方资本原始积累是通过殖民扩张完成的, B项错误;苏联模式牺牲了农业,不利于经济的整体持续发展, C项错误。 考点:俄国十月革命与苏联社会主义建设 斯大林模式

4、特点 “美国应该做任何她能做的来帮助世界经济的恢复。 我们的政策不是针对任何国家或是教条,而是针对饥饿、贫穷、绝望和骚动。它的目标应该是世界范围内的经济复苏,以使得自由体制能存在的政治和社会条件得以出现。 我相信任何政府诚意协助复兴工作的,将从美国政府那里获得完全的合作。 ”该演讲的历史背景是 A世界性经济危机爆发 B欧洲经济一体化进程加快 C二战后冷战局面出现 D全球化导致贫富差距加大 答案: C 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查获取材料信息和运用所学知识的能力。 “世界经济的恢复 ”、 “饥饿、贫穷、绝望和骚动 ”、 “复兴工作 ”表明二战后初期经济破坏的背景。“以使得自由体制能存在的政治和社会条件

5、得以出现 ”,其中的 “自由体制 ”指资本主义制度,这表明了该演讲的政治目的,即维护资本主义政治体制。 C项正确。 考点: 第二次世界大战后世界政治格局的演变 美苏两极对峙格局的形成 冷战 民国小学教材新国文记载: “清光绪三十一年,我国始入红十字会。革命军起,会员赴战地疗治伤病,踊跃从事。而女子之躬往执役者亦数十人。其后战事蔓延,刀光炮火之下,无不有红十字旗飞扬其间。此我国有战争以来,所最足纪念者也。 ”这反映出民国初 A妇女地位显著提高 B教材编撰者倡导人道主义 C公民教育成就显著 D教材编撰者关注国内革命 答案: B 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查获取材料信息的能力。民国小学教材突出了 “红十字

6、会 ”、 “战地疗治伤病 ”,并称为 “最足纪念者 ”,体现了对人道主义的倡导, B项正确。材料中的记载不未指明民国之初, A项错误。 考点:中国近现代社会生活的变迁 物质生活和社会习俗的变化 观念变化 清末新政中,广西 “垦荒以招商为宗旨,不论本省邻省之官绅商民,凡能设立公司鸠集股本雇募耕佣前来领垦者,均准承办;其业其人,皆归入商界一律看待。 ”上述材料从本质上反映了 A垦荒政策改变了土地所有制 B政策调整推动商业资本的流向 C清末新政重蹈土地兼并 的覆辙 D重商政策带动农业经济的近代化 答案: B 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查获取材料信息的能力。联系清末新政来理解材料,材料反映了对商人垦荒的鼓励

7、,相对于之前的重农抑商,体现出政策政策调整,吸引 “邻省 ”的商民,体现出商业资本的流动, B项正确。土地所有制并没有改变,依然是私有制, A项错误; C项材料无法体现; D项不符合本质,且材料无法体现农业经济的近代化。 考点:经济结构的变动与资本主义的曲折发展 晚清中国经济结构的变化和民族工业的兴起 经济结构的变动 “托克维尔定律 ”认为: 革命的发生并非总因为人们的处境越 来越坏,最经常的情况是,一向 忍受着最难以忍受的法律的人们,一旦法律的压力减轻,他们就将它猛力抛弃。被革命摧毁的政权几乎总是比它前面的那个政权要好些 。据此分析法国大革命的背景,正确的是 A社会发展催生革命的热情 B社会

8、上层的变革愿望突出 C暴力革命破坏社会的良性发展 D权利平等可能威胁个人自由 答案: A 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查获取材料信息的能力。材料中的法律可以理解为政治统治。托克维尔认为革命发生时, “法律的压力减轻 ”, “政权几乎总是比它前面的那个政权要好些 ”,即社会取得一定发展,政治压迫 有所放松, A项正确。BCD项材料无法体现。 考点:考点:人文主义的发展 启蒙运动 内容 章士钊曾说: “提倡新文学 ,自是根本救济之法 ,然必其国政治差良 ,其度不在水平线下 , 而后有社会之事可言。文艺其一端也。欧洲文事之兴 ,无不与政事(即政论)并进。 ”作者意在说明 A文化领域长期存在泛政治化的倾向 B

9、政论在近代社会转型中的主导作用 C新文化运动对社会进步的影响有限 D政治革命与文学改良具有同等作用 答案: B 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查获取材料信息的能力。章士钊指出 “提倡新文学 ”取得成功的的前提是国家政治制度先进。他的理由是文学艺术只是一部分,欧洲的文化发展,都是与政论同时进行的。在此他更突出政论的重要性, B项正确。AC两项无法体现, D项错在 “同等作用 ”。 考点:思想解放潮流 新文化运动 内容 启蒙思想家格劳秀斯认为: “自然法是正当的理性准则,它指示任何与我们理性和社会性一致的行为就是道义上公正的行为;反之,就是道义上罪恶的行为。 自然法是如此的不可变易,就连上帝也不能加以变更。

10、 ”该材料认为自然法最本质的特征为 A个人自由至上 B批判教权与专制 C倡导社会正义 D人权神圣不可侵犯 答案: D 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查获取材料信息和运用所学知识的能力。注意联系启蒙运动的内容来理解材料, “理性和社会性 ”的体现就是人的基本权利,启蒙思相家都认可 “天赋人权 ”,人权神圣不可侵犯, D项正确。 考点:人文主义的发展 启蒙运动 天赋人权 加尔文教派认为:为了上帝,每个人都必须在自己的职业中认真劳作,坚持不懈,有条不紊地工作。由此形成了一种 “天职观 ”。从中可见,天职观的核心价值取向是 A严密的社会分工 B追求社会财富 C人人为上帝服务 D平等的劳动观 答案: D 试题分析

11、:本题主要考查获取材料信息的能力。 “每个人都必须在自己的职业中认真劳作 ”,每个人的职业并不相同,但 “为了上帝 ”、 “认真劳作 ”是相同的,从这个角度理解,每个人的劳动是平等的, D项正确。 A项不符合 “价值取向 ”的要求, B项 “追求社会财富 ”不符合 “为了上帝 ”, C项不能反映职业劳动。 考点:人文主义的发展 文艺复兴和宗教改革 宗教改革 疆域地图包含了丰富的历史信息,下图反映了 A西汉对西域地区的有效管理 B唐朝与吐蕃之间的关系 C北宋与少数民族政权对峙 D明清时期的改土归流 答案: C 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查获取材料信息和运用所学知识的能力。依据地图,图中幽州属于辽国五京

12、中的南京,澶州是辽和北宋的分界线,在西南有并立的吐蕃和大理,据此判断, C项正确。 考点: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 汉到元政治制度的演变 宋元政权更替 王守仁(阳明)认为: “夫学贵得之心,求之于心而非也,虽其言之出于孔子,不敢以为是也,而况其未及孔子者乎?求之于心而是也,虽其言之出于庸常,不敢以为非也,而况其出于孔子者乎? ”该观点有利于 A重建儒学的信仰 B完善心学体系 C否定孔子的权威 D批判专制的思想 答案: C 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查获取材料信息的能力。王守仁提出学关键是合乎本心。与本心不一致,即便是孔子的言论,也不能认同;与本心一致,即便是庸常人所说,也不能否定。王守仁之意,并不以孔子的

13、言论作为标准,这样有利于否定孔子的权威, C项正确。 考点: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的演变 宋明理学 陆王心学 综合题 阅读下关于中东战争的材料,并回答问题 材料一: 以色列前总理伊扎克 拉宾 1967年组织和指挥了 “六 五 ”战争,取得了夺取约旦河西岸、加沙地带、戈兰高 地、西奈半岛和东耶路撒冷的 “辉煌战绩 ”,成了以色列的 “民族英雄 ”。拉宾在 1992年第二次出任以总理后积极致力于实现中东和平。 1994年,他与佩雷斯和巴勒斯坦领导人阿拉法特共同获得了诺贝尔和平奖。 1995年 11月 4日,拉宾被右翼极端分子暗杀,终年 73岁,成为以色列建国后第一位被国内反对势力暗杀的总理。 材料二

14、:我们今天用响亮而又清楚的声音对你们说 :血和泪已经流够了 ,够了 !我们无意报仇 ,我们对你们不怀怨恨 我们和你们一样 ,是正常的人 ,是想建造房屋 种植树木 谈情说爱以及与你们一起生活的人 今天 ,我们正给和平一个 机会 1993 年 9月 13日以色列总理拉宾在华盛顿的讲话 (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拉宾在中东问题上主张的转变及其原因。( 8分) ( 2)你认为在目前阶段,拉宾所追求的中东和平有可能实现吗?为什么?( 7分) 答案: 转变 :由通过战争手段到通过谈判和平解决中东问题。( 2分 ) 原因 :和平发展是阿、以人民的共同愿望 ;历次阿、以战争冲突使拉宾认识到通过战争手

15、段无法解决阿、以争端 ;联合国及其他国际力量的推动。 (每点 2分 ) )很难实现。( 1分 )原因 :阿、以民族矛盾、宗教矛盾长期存在;阿、以境内极端民族主 义势力强大 ;大国的插手 ;资源冲突。 (任答 3点给 6分 ) 试题分析: 第( 1)问,从之前的战争英雄到之后的诺贝尔和平奖,反映拉宾在中东问题上的主张由通过战争手段到通过谈判和平解决中东问题。结合所学知识分析转变的原因,与之类似的问题一般考虑战争的破坏性、人民的和平愿望、国际力量的推动等。 第( 2)问,中东问题异常复杂,长期的和平难以实现。原因可从历史、民族、宗教、资源、国际因素等方面分析。历史问题长期得不到解决;民族矛盾、宗教

16、矛盾长期存在;极端民族主义势力强大;石油和淡水资源的争夺;大国的干预使问题进一步复杂化。 本题主要考查获取材料信息和运用所学知识的能力。 考点: 20世纪的战争与和平 烽火连绵的局部战争 中东战争 ( 15分)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没有充分准备的人民自行动手从事全面改革,不可能不毁掉一切。专制君主本来可以成为危险较小的改革家。对我来说,当我考虑到这场革命摧毁了那样多与自由背道而驰的制度、思想、习惯,另一方面它也废除了那样多自由所赖以存在的其他东西,这时,我便倾向于认为,如果当初由专制君主来完成革命,革命可能使我们有朝一日发展成一个自由民族,而以人民主权的名义并由人民进行的革命,不可

17、能使我们成为自由民族。 托克维尔(法国)旧制度与大革命 材料二 中国的这一危险形势也影响了居统治地位的士大夫。不过他们是被倾向于改良而非倾向于革命的 他们仍然认为,改革中国的儒家文明,就可以满足现代的需要。这种观点的著名代表人物是激进的广东学者康有为,他以其论著孔子改制考而震惊同僚。 斯塔夫里阿诺斯(美国)全球通史 ( 1)材料一中,托克维尔表达了怎样的观点?( 6分)试结合英法革命的史实分析观点形成的依据。( 4分) ( 2)根据材料一、二,说明托克维尔和康有为在社会变革方面的共同思想倾向。( 2分)谈谈你对该倾向的看法。( 3分) 答案: (1)观点 :人民进行的激 进和暴力革命不利于社会

18、的稳定发展;由君主进行的渐进式变革是社会进步的最佳方式:以人民名义进行的革命不可能形成自由民族。(6分 ) 依据 :英国 “光荣革命 ”实现了英国社会的平稳过渡和健康发展;而法国大革命则使法国出现了长期的社会动荡局面。 (4分 ) ( 2)倾向:托克维尔和康有为都倾向于用渐进式的变革 (改良 )来推动社会进步。( 2分 ) 认识: (该部分答案:是开放的。赞同该倾向,理由 ;不赞同该倾向,理由。 )(3分 ) 赞成:托克维尔的倾向是鉴于法国大革命后出现暴政现象的反思,有一定的道理。法国革命之后的确如此。另外,中国白 辛亥革命之后也是各种革命不断,战争暴力不止,中国人民自此也没有成为自由的人民。

19、 不赞成 :托克维尔仅以法国一例所下的结论过于绝对化了。美国以 “人民主权 ”的名义所进行的独立战争,使美国成了 “自由民族 ”。 试题分析: 第( 1)问,概括托克维尔的观点,将材料一划分层次,逐句概括。第 1句,人民暴力革命会毁掉一切;第 2 句,专制君主推行的渐进性改革带来的危害较小;第 3句,以人民名义进行的革命不可能形成自由民族。托克维尔较为倾向温和的渐进性改革,反对暴力的激进革命,结合英法革命的史实要突出这一特点,英国 “光荣革命 ”实现平稳 过渡,法国大革命使法国出现长期的社会动荡。 第( 2)问,托克维尔倾向温和的渐进性改革,反对暴力的激进革命,这也是康有为的主张。对此的认识,

20、赞成与反对皆可。赞成的理由,可以列举法国大革命和中国近代革命的相关史实;不赞成的理由,可以举出美国独立战争的史实来加以论证。 考点:近代社会的民主思想与实践 近代欧洲的民主思想 托克维尔;近代社会的民主思想与实践 近代中国的民主思想与反对专制的斗争 康有为、梁启超和孙中山的民主思想 ( 15分)【历史上重大改革回眸】 材料一 汉武帝元鼎二年 “诏曰: 梁王、城阳王亲慈同生,愿 以邑分弟,其许之。诸侯王请与子弟邑者,朕将亲览,使有列位焉 。于是藩国始分,而子弟毕侯矣 ”。后来汉武帝颁布 “非正与乱妻妾位之律 ”, 规定:如果正妻无子,则除国为郡,庶子再多也不能继承王位。武帝元鼎五年突然检查诸侯王

21、的祭祖贡金, “不如斤两,色恶,王削县,侯免国 ”,免黜了大批王侯爵位。 材料二 汉武帝时的 “左官律 ”规定:如果诸侯犯罪,为诸侯服务的官员要连坐。“阿党法 ”规定:中央给诸侯派傅相等官,如果诸侯有罪而傅相没有举报,则傅相有罪,重至弃市。 “附益法 ”规定:朝廷大臣交结诸侯并帮助诸侯获得不正当利益的有罪,重者 弃市。 请回答 ( 1)根据材料一概括汉武帝解决王国问题的主要措施及其作用。( 6分) ( 2)汉武帝解决王国问题的措施有哪些特点?分析这些措施对西汉政治有什么影响。( 9分) 答案: (1)推行 “推恩令 ”,分散了王国领地 ;通过 “非正与乱妻妾位之律 ”,剥夺了王国封地 ;寻找借

22、口罢黜了大批王侯爵位。 (6分 ) (2)主要通过立法方式实施 ;怀柔 (温和 )手段与强硬政策相结合 ;剥夺王国封地和爵位,削弱王侯身边政治势力。( 8分 )解决了王国问题,加强了中央集权,维护了西汉社会稳定。( 3分 ) 试题分析: ( 1)汉武帝解决王国问题的主 要措施和作用依据材料概括。材料一可分为三部分。第一部分,第 1、 2句,通过推行 “推恩令 ”,分散了王国领地,削弱了王国实力;第二部分,材料第 3句,通过 “非正与乱妻妾位之律 ”,剥夺了部分王国封地,减少王国数量;第三部分,材料最后 1句,以 “贡金成色和重量不足 ”为借口,罢黜了大批王侯爵位。 ( 2)材料一中 “推恩令

23、”的推行,体现出运用怀柔手段的特点;材料二体现出汉武帝通过立法方式解决王国问题的特点;综合起来,解决王国问题,着眼于王国封地和爵位,以及王侯身边的政治势力。影响简要回答即可,解决王国问题,加强中央集权,维护西 汉社会稳定。 考点:历史上重大改革 汉武帝解决王国问题(课标外);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 汉到元政治制度的演变 汉朝加强中央集权 (12分)、阅读下列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中国大运河是 “活着的、流动的文化遗产 ”。 读图,从中提取两项有关隋、元大运河变迁的信息,并结合所学知识从社会发展的角度予以解读。 答案: 信息一 :元朝运河截弯取直,撇开隋朝运河中心洛阳,直通大都,缩短航程。 (2分

24、) 说明 :政治中心北移,加强了中央集权。 (2分 )经济重心南移,促进了大运河沿岸经济进一步发展。 (2分 ) 信息二 :大运河加强了南北 经济文化交流。 (2分 ) 说明 :大运河把北方、中原和南方等诸多各具特色的地区经济和文化连接起来,使之交流融合,促进了多元一体的中华经济和文化的进一步发展。 (4分 ) (其他信息只要言之有理,也可以给分。但总分不得超过 12分 ) 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查获取材料信息和运用所学知识的能力。提取地图住处要注意地理分布的特点、图例等。大运河变迁的信息据地图提取,主要考虑形状变化、走势变化、流经地域、沿线城市发展等。 “从社会发展的角度予以解读 ”,主要是从

25、影响方面予以说明,可以考虑政治上维护统一,加强中央集权;经济,南北经济交 流。 考点:古代中国的经济 商业的发展 交通 ( 25分)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只有在西方,才出现过大量的城市共同体。 要发展一个城市共同体,至少得具有较强的工商业性格,而且还得有下列特征:( 1)防御设施,( 2)市场,( 3)自己的法庭以及 至少部分的 自己的法律,( 4)团体的性格及与此相关的,( 5)至少得有部分的自律性与自主性,这点包括官方的行政,在其任命下,市民得以某种形式参与市政。 在政治性的定义里,(西方)城市的特征就是作为上述权利之担纲者的、一个特别的市民身份团体的出现。 韦伯非正当性的支配

26、 城市的类型学 材料二 “在中国古代,城市中没有公社自治所体现的共同体占有的城市特权。 没有形成行会争取自治的强大运动,相反,却起着补充官府行政空白的作用。行会上层以个人资格捐官买官,得到散官头衔后更易服色。在西欧,城市以公社为单位取得特许权,中国则是个别上层分子与官府、贵族勾结,以个人身份取得某些特权。 ”“中国地缘性纽带的村社组织在井田制崩溃时已经破坏,残存的是血缘宗法纽带而不是地缘纽带,因而行会受到官府控制,没有独立的城市法庭。 ” 朱寰亚欧封建经济形态比较研究 ( 1)根据材料一、二和所学知识 ,分别概括古代中国和中世纪西欧城市的各自主要特征。( 16分) ( 2)结合材料一、二和所学

27、知识 ,分析中国古代与西欧中世纪城市对社会转型的不同影响。( 9分) 答案: 西欧 :独立性或自主性,( 2分 )有一定的民主性,( 2分 )以工商业为主, (2 分 )是一个共同体。 (3分 )(共 9分 )中国 :没有白治权,( 2分 )是政治军事中心,( 2分 )以个人身份谋取某些特权, (2分 )不是一个共同体。 (1分 )(共 7分 ) (2)西欧 :推动了工商业的发展,有利于促进近代资本主义经济基础的形成 ;市民意识的觉醒和民间团体的 出现,有利于促进近代资本主义政治基础的形成。总之,推动了西欧近代社会的到来。 (6分 ) 中国 :因为缺乏工商业经济和市民精神,对中国近代社会的转型

28、没有多少影响。(3分 ) 试题分析: ( 1)逐句对比材料一、二,概括各自特征,对比考虑,类似于比较不同之处。中国城市没有自治权,西欧城市具有自主权,有一定的民主性;中国城市是政治军事中心,西欧以工商业为主;中国城市以个人身份谋取某些特权,不是一个共同体,西欧是一个共同体。 ( 2)对社会转型的影响从向资本主义过渡方面来考虑。西欧城市的优点在于工商业发展和自治传统,其影响从 经济和政治两方面分析。经济上,有利于促进近代资本主义经济基础的形成;政治上,有利于促进近代资本主义政治基础的形成。中国城市缺乏工商业经济和市民精神,因此不利于对中国近代社会的转型。 考点:古代中国的经济 商业的发展 城市的

29、发展 阅读材料,并回答问题 材料一 1872年盛宣怀为李鸿章拟写的轮船章程中这样写道: “与其听中国之利权全让外人,不如藩篱自固。 ”他向李鸿章表达自己的宏愿: “必当助我中堂办成铁矿、银行、邮政、织布数事,百年之后,或可以姓名附列于中堂传策之后,吾愿足矣 ”。同时建议 “非商办不能谋其利,非官 督不能防其弊 ”。 材料二 19世纪八十年代后期,随着民间工商业者独立投资能力和愿望的增强,官督商办组织形式的弊端日益暴露,洋务企业中的 “官权 ”与商人的 “求利 ”要求不断发生冲突。 1893年,李鸿章委任盛宣怀恢复焚毁后的上海织布局,盛宣怀提议改 “局 ”为 “厂 ”,以示商资商办之意,名为 “

30、华盛纺织总厂 ”。 1902年,他为改变 “华商向无会议公所,涣散小群 ”的局面,他主持成立了中国第一个商会性质的上海商业会议公所,为工商界独立处理商务,提高工商业者的社会地位付诸了实际行动。 以上材料均摘自张庆峰论盛宣怀的实业思想 及其实践 ( 1)依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盛宣怀的实业思想及其实践的历史意义。( 6分) ( 2)依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盛宣怀实业思想的变化及其原因。( 9 分) 答案: ( 1)思想 :主张政府主导创办民用工业与外商争利。( 2分 ) 意义 :推动民用工业的发展 (或工业化进程 );诱导民族资本主义工业的产生。 (4分 ) ( 2)变化 :强调商办,主

31、张建立民间商会促进民族工商业的发展。( 3分 ) 原因 :民间工商业的发展 ;洋务运动弊端日益显露,官商冲突不断发生 ;清末 “新政 ”的推行。 (6分 ) 试题分析: 第( 1)问,材料中 “与 其听中国之利权全让外人,不如藩篱自固 ”反映了与外国商战、争利的思想; “非商办不能谋其利,非官督不能防其弊 ”体现盛宣怀的具体主张 官督商办。联系洋务运动分析其意义,推动工业化进程,诱导民族资本主义产生。 第( 2)问, “民间工商业者独立投资能力和愿望的增强 ”,反映了民间工商业的发展; “洋务企业中的官权与商人的求利要求不断发生冲突 ”,暴露出洋务运动的弊端;时间信息 “1902年 ”反映了清末新政的背景。在这些因素影响下,盛宣怀的思想由 “官督商办 ”转变为 “商办 ”,同时建立民间商会以促进工商业发展。 考点:中外历史人物 评说 盛宣怀(课标外);经济结构的变动与资本主义的曲折发展 晚清中国经济结构的变化和民族工业的兴起 洋务运动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考试资料 > 中学考试

copyright@ 2008-2019 麦多课文库(www.mydoc123.com)网站版权所有
备案/许可证编号:苏ICP备17064731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