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014届湖北武汉市高三 5月供题 02文综历史试卷与答案(带解析) 选择题 “有天地然后有万物,有万物然后有男女,有男女然后有夫妇,有夫妇然后有父子,有父子然后有君臣,有君臣然后有上下,有上下然后礼义有所错 ”。上述材料揭示的主旨是 A三纲五常 B家国同构 C社会起源 D君主专制 答案: B 试题分析:家国同构 ”的政治传统作为中国传统文化的一部分,它是有其历史基础的,这个历史基础就是先有家庭、后有国家。 “有男女,然后有夫妇;有夫妇,然后有父子;有父子,然后有君臣;有君臣,然后有上下;有上下,然后有礼仪有所措 ”,就是对先有家庭、后有国家这一历史事实的认知和说明。所谓“家国同构 ”,就是把
2、国家本质地理解为家庭的一种特殊形式或一种特殊形式的家庭,从而把国家中君臣之间、上下之间的政治关系本质地理解为家庭中男女之间、夫妇之间、父子之间的伦理关系,进而把处理男女关系、夫妇关系、父子关系的伦理原则直接转换为处理君臣关系、上下关系的政治原则。故选 B. 考点: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 商周时期的政治制度 宗法制。 在打击阿富汗塔利 班政权和伊拉克萨达姆政权之前,美国提出了打击 “邪恶轴心 ”的说法。据统计,小布什在 319 次讲话中,用了 1000 多次 “邪恶 ”这个词。这一现象出现的主要背景是 A美国全球遏制理论失灵 B中东动荡威胁世界和平 C恐怖主义是全人类公敌 D苏东剧变两极格局结束 答
3、案: D 试题分析:材料反映出美国积极插手别国事务和地区争端,排除 A;中东动荡虽然威胁世界和平,但不是美国对外发动战争的理由,排除 B;伊拉克萨达姆政权与恐怖主义没有直接关系,排除 C;苏东剧变两极格局结束后,美国成为世界上唯一的超级大国,他们力图领导未来的国际秩序,建立所谓 “美国统治下的和平。 ”,在 “人权 ”“反恐 ”等旗号下企图建立美国领导下的单极世界,故选 D。 考点:第二次世界大战后世界政治格局的演变 两极格局瓦解和多极化趋势的加强 当今国际局势。 J M Roberts在世界史中指出:新政的一系列改革措施 “已经改变了美国资本主义工作的着重点及其同政府的关系。它给了资本主义以
4、新的活力,并且最大限度地扩大了联邦当局的权力。这种趋向已经证明是不可逆转的。 ”上述说法认为罗斯福新政 A 缓和了阶级矛盾和经济危机的严重后果 B避免了美国走上法西斯道路、维护了垄断资产阶级的统治 C为垄断资产阶级维护资本主义的统治提供了宝贵的经验 D是美国历史上资产阶级某些民主传统的继承和发展 答案: C 试题分析: “已经改变了美国资本主义工作的着重点及其同政府的关系。它给了资本主义以新的活力,并且最大限度地扩大了联邦当局的权力。这种趋向已经证明是不可逆转的。 ”突出的是新政对于美国政治的影响,为以后美国和其它许多西方国家的资产阶级政府所效法。 A项不是材料的重点, B项中 “避免了美国走
5、上法西斯道路 ”和 C项中 “美国历史上资产阶级某些民主传统 ”在材料中无从体现,故选 C。 考点:罗斯福新政和当代资本主义的新变化 罗斯福新政 罗斯福新政。 起义后彼得格勒军事委员会发布的关于临时政府被推翻的通告说 “未流一滴血就取得了胜利 ”。后来有调查说当晚共伤亡 6人。赫鲁晓夫在苏共 20大坦言: “当时只死了一个人 ”,米高扬则说: “事实上,十月革命几乎是和平完成的。 ”形成这种情况的主要原因是 A城市包围农村战略的胜利 B临时政府失去社会的支持 C两个政权并存有利于革命 D列宁准确判断了俄国形势 答案: B 威廉 布莱克斯通( 1723-1780年)在其英国法释义中阐述当时英国立
6、法系统时说: “国王是议会的一部分,所以也是他适当享有立法权的理由。宪法赋予国王 否决 权力而非 决定 权 君主毫无权力胡作非为,而只是 防止 胡作非为。当既定法律提出时,君主不得自始就擅作变动,但可以同意或反对两院提出和赞同的变动。 ”下列与此相关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A作者主张严格限制王权 B英王和议会关系 “均衡 ” C国王可以批准议会法案 D当时英王已 “统而不治 ” 答案: B 试题分析: “国王是议会的一部分,所以也是他适当享有立法权的理由。宪法赋予国王 否决 权力而非 决定 权 ”“君主毫无权力胡作非为,而只是 防止 胡作非为。 ”说明作者认为英王和议会 之间应是 “分权制衡 ” 关
7、系,英王一方面受到议会的制约,不能胡作非为,另一方面也可以对议会的提案表态,故选 B。 A与作者意思不符, “当既定法律提出时,君主不得自始就擅作变动,但可以同意或反对两院提出和赞同的变动。 ”说明 C也不完全正确;英王已 “统而不治 ”是在责任内阁制形成后,材料中也无从体现,排除 D。 考点:欧美代议制的确立与发展 英国君 主立宪制的确立 代议制。 有史学家认为: “1502年,葡萄牙舰队封锁了红海和波斯湾,他们迫使印度和欧洲之间的所有贸易都必须使用这条由他们控制的航路。 奥斯曼帝国为了保护传统商路的利益,夺取了红海的控制权,但是未能在阿拉伯海战胜葡萄牙人。 ”下列观点中符合材料的是 A奥斯
8、曼土耳其帝国阻碍东西方商路 B “商业危机 ”间接推动新航路的开辟 C新航路的开辟有力冲击了传统商路 D葡萄牙武力控制了传统商路 答案: C 试题分析: “1502年,葡萄牙舰队封锁了红海和波斯湾,他们迫使印度和欧洲之间的所有贸易都必须使用这条由他们控制的航路 ”,结合所学知识,此时葡萄牙等国已经开辟了新航路,因此葡萄牙对于新航路实行垄断贸易, “奥斯曼帝国为了保护传统商路的利益,夺取了红海的控制权,但是未能在阿拉伯海战胜葡萄牙人。 ”说明新航路的开辟有力冲击了传统商路的利益,导致奥斯曼帝国与葡萄牙的激烈争夺,故选 C。 ABD在材料中无从体现。 考点:资本主义世界市场的形成与发展 新航路的开
9、辟 新航路开辟的影响。 梭伦在国家危亡之际被授予绝对的帝王权力,全国同胞都盼望他能接受 ,但仍然严辞拒绝;波普利柯拉(罗马共和国的奠基人)基于需要虽然接受一个专困在外的指挥职位,但是却将它转变成民选的官员,不轻易运用手上掌握的全部合法权力。下列选项中与材料所反映的观点相似的是 A外在压力加速民主政治建设进程 B伟人品德推动了民主政治的形成 C民主政治需要强权人物制定规则 D人民授予的合法权力不能被滥用 答案: B 试题分析:根据材料信息 “梭伦在国家危亡之际被授予绝对的帝王权力,全国同胞都盼望他能接受,但仍然严辞拒绝 ”“波普利柯拉却将它转变成民选的官员,不轻易运用手上掌握的全部合法权力 。
10、”这表明梭伦和波普利柯拉的民主意识,不贪图权力,即便它是合法的,显示了其高尚的品德,有利于推动民主政治的形成,故选 B。 ACD与材料所反映的主要观点不符。 考点:古代希腊、罗马 古代希腊、罗马的政治制度 雅典民主政治、罗马法。 2010年 9月 15日,美国向 WTO起诉称, “中国政府一方面禁止持国外卡的消费者在中国进行人民币交易,另一方面对持外国卡的中国人在国外消费附加了比银联卡更多的限制 ”, “这些银行卡市场准入限制和歧视性措施违反了 WTO服务贸易总协定第十六条和十七条的规定。 ”上述材料说明 A中国的这一 做法是反对全球化的重要表现 B中国加入 WTO使本国金融业面临重大挑战 C
11、美国利用 WTO规则长期控制国际金融市场 D WTO旨在取消贸易壁垒,对各成员国都有利 答案: B 试题分析:根据关贸总协定( 1994)第二十条的普遍例外条款,即使一个成员国做出了某种承诺,如果这个承诺有悖于国家核心利益,成员国可以不履行承诺,金融业是中国经济命脉所在,是国家经济安全的核心,可以成为豁免义务的理由,因此不能说中国的这一做法是反对全球化的重要表现,排除 A;美国提起 WTO诉讼中国加入 WTO使本国金融业面临重大挑战和压力,故选 B;C在材料中无从体现; D“对各成员国都有利 ”说法错误。 考点:第二次世界大战后世界经济的全球化趋势 世界贸易组织和中国的加入 中国加入世界贸易组
12、织。 1944年,中共解放日报在美国国庆日发表社论,表示: “我们共产党人现在所进行了的工作,乃是华盛顿、杰斐逊、林肯等早已在美国进行了的工作,它一定会得到而且已经得到民主的美国的同情。 ”上述材料主要反映出 A民主和民族解放成为反法西斯同盟的旗帜 B中共借此表达民主与和平建国的强烈愿望 C西方国家的民主精神影响深远 D中国与美国战时同盟关系确立 答案: A 试题分析:注意题干关键信息 “1944年 ”“我们共产党人现在所进行了的工作,乃是华盛顿、杰斐逊、林肯等早已在美国进行了的工作,它一定会得到而且已经得到民主的美国的同情。 ”,联系此时为中国抗日战争时期,说明追求民主自由和民族解放成为反法
13、西斯同盟的旗帜,故选 A。和平建国是在 1945年抗战胜利后,排除 B; CD不是对材料主要意思的解读,排除 CD. 考点:近代中国的民主革命 新民主主义革命 抗日战争。 京汉铁路工人大罢工被吴佩孚镇压后,顺天时报在时评中写道: “此种运动非仅由他人煽惑所能发生 其原因为何,即世界的潮流工人之自觉是也。 ”“新式政治,则不宜仅以被治者阶级之幸福安宁为目的,更须满足其参与政治的欲望。 ”该时评已经认识到 A反帝反封的革命运动必然席卷全国 B吴佩孚镇压工人运动必然遭到失败 C政治民主亦已成为当时中国的潮流 D中国工人运动受苏联十月革命影响 答案: C 试题分析: “新式政治,则不宜仅以被治者阶级之
14、幸福安宁为目的,更须满足其参与政治的欲望。 ”说明该时评已经认识到工人阶级的民 主政治要求,工人阶级已经觉醒,故选 C; ABD在材料中无从体现。 考点:近代中国的民主革命 五四运动和中国共产党成立 中共的成立。 文物部门对某一皇家陵墓进行抢救性挖掘,发现陵墓按阴阳五行之宫、商、角、徵、羽对应方位,按山北水南座落于河南黄河边上。经过专家勘察,从地面建筑到地官都曾经遭受少数民族报复式的破坏。由此推断这皇家陵墓可能属于 A汉代 B唐代 C宋代 D明代 答案: C 试题分析:注意材料中关键信息 “皇家陵墓进 ”“按阴阳五行之宫、商、角、徵、羽对应方位,按山北水南座落于河南黄河边上 ”“曾经遭受少数民
15、族报复式的破坏 ”。西汉都城是陕西西安,地点不符,东汉都城河南洛阳,但是与 “少数民族报复式的破坏 ”不符。唐代亡于藩镇割据,也与此不符,明代都城是北京,地点不符,排除 ABD;北宋都城在东京(今河南开封),而且亡于少数民族政权金国的进攻,故选 C。 考点: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 汉到元政治制度的演变 北宋加强专制主义中央集权的措施。 “吾国当西汉时,学术之中心,在于学校。魏晋以后,则学校有名 无实,教育之权,遂全移于私家之手。 ”这一现象反映出 A儒学至尊的地位被取代 B私学兴起与思想界的繁荣 C专制集权制度遭到削弱 D造纸术改进推动文化传播 答案: C 试题分析:西汉汉武帝以来,儒学虽然曾受到
16、冲击,但始终是封建社会的正统思想,排除 A;私学兴起可以追溯到春秋战国时期,排除 B; D在材料中无从体现;根据材料信息可知西汉时,学术之中心,在于官方学校,魏晋以后,学术下移民间,反映了统治者的文化专制主义政策受到削弱,故选 C。 考点: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的演变 汉代儒学成为正统思想 儒学成为正统思想(罢黜百家,独尊儒术)。 综合题 ( 15分)【 20世纪的战争与和平】 材料一 德国的赔偿问题是巴黎和会后悬而未决的国际问题之一。协约国各成员国连恢复自身经济的各项计划也想依赖德国的赔偿。美国虽是战胜国之一,其领土未遭战火破坏,德国的赔偿也没有美国的份额,但美国对赔偿问题却十分关心。美国支持
17、英法向德国索取赔偿,但反对向德国勒索高额赔偿,不赞成法国控制赔偿委员会,随意对德国进行制裁。 摘编自刘陵、洪育沂主编国际关系史简编 材料二 为 解决因德国的赔款问题而引发的鲁尔危机, 1924年 4月,以美国银行家道威斯为主席的专家委员会提出了解决德国赔偿问题的方案,史称道威斯计划。该计划的主要内容如下:一、由美英等国给予德国贷款,以帮助它平衡预算,稳定货币。二、德国必须恢复经济统一,任何外国组织均不得妨碍德国经济的发展。 五、德国必须以其最大能力按期支付赔偿。今后如遇德国不履行赔偿义务时,关于制裁德国的决定,应由赔偿委员会一致通过等等。 摘编自刘陵、洪育沂主编国际关系史简编 ( 1)据材料一
18、,概括说明美国插手德国赔偿问题的主要原因。( 6分) ( 2)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协约国对德政策发生了怎样的变化?简析道威斯计划实施所产生的影响。( 9分) 答案:( 1)原因:同意德国支付适度赔偿,有助于美国收回战时贷款;寻求通过控制德国,插手欧洲事务。( 6分) ( 2)变化:从单纯索要赔款、主张严厉惩罚德国到提供贷款支持德国经济复兴,并获得赔款相结合。( 3分) 影响:打击了法国在欧洲的扩张野心;有利于美国大量资本流入德国,加强了它对欧洲的影响;有利于欧洲 “均势 ”;促进德国经济的复兴,为其重新成为欧洲大国创造了物质条件。( 6分,任答三点即可。) 试题分析:( 1)结合所
19、学知识,美国在一战期间同交战双方都有过经济往来,同意德国支付适度赔偿,有助于美国收回战时贷款;另外一战中美国大发战争财,野心也随之膨胀,战后寻求通过控制德国,插手欧洲事务。 ( 2)根据材料二信息 “由美英等国给予德国贷款,以帮助它平衡预算,稳定货币 ” “德国必须恢复经济统一 ”“德国必须以其最大能力按期支付赔偿 ” 说明协约国对德政策的变化。再结合所学知识,道威斯计划实施所产生的影响:打击了法国在欧洲的扩张野心;有利于美国大量资本流入德国,加强了它对欧洲的影响;有利于欧洲 “均势 ”;促进 德国经济的复兴,为其重新成为欧洲大国创造了物质条件。 考点: 20世纪的战争与和平 凡尔赛 华盛顿体
20、系下的世界。 ( 15分)【近代社会的民主思想与实践】 材料一 第一条 中华民国基于三民主义,为民有民治民享之民主共和国。 第二条 中华民国之主权属于国民全体。 第七条 中华民国人民,无分男女、宗教、种族、阶级、党派,在法律上一律平等。 第八条 人民身体之自由应予保障。 第二五条 国民大会依本宪法之规定,代表全国国民行使政权。 第二七条 国民大会之职权如左: 第三五条 总统为国家元首,对外代表中华民国。 第三七条 总统依法公布法律,发布命令,须经行政院院长之副署,或行政院院长及有关部会首长之副署。 第五三条 行政院为国家最高行政机关。 第五四条 行政院设院长、副院长各一人,各部会首长若干人及不
21、管部会之政务委员若干人。 第五五条 行政院院长由总统提名,经立法院同意任命之。 第六二条 立法院为国家最高立法机关,由人民选举之立法委员组织之,代表人民行使立法权。 第七七条 司法院为国家最高司法机关,掌理民事、刑事、行政诉讼之审判及公务员之惩戒。 第七九条 司法院设院长、副院长各一人,由总统提名,经监察院同意任命之。 第八三条 考试院为国家最高考试机关,掌理考试、任用、铨叙、考绩、纪律、升迁、保障、褒奖、抚恤、退休、养老等事项。 第八四条 考试院设院长、副院长各一人,考试委员若干人,由总统提名,经监察院同意任命之。 摘自 1946年中华民国宪法 材料二 他说:现在共产党 “最成功的一点便是向
22、国际上宣传,说本党一党专政,实行独裁,说这次国民大会是一党的会议,必将制定法西斯宪法。这种错误的观念,以讹传讹,已经深入外人心理,使政府在外交上的运用,处于很不利的地位,而增加许多困难。我们现在召开国民大会制定宪法,就是要用事实来 打破共产党的宣传,使共产党无法借口,使国际舆论明嘹本党实行民主的真诚 ” 蒋介石:本党对国民大会和宪法问题应有的态度 ( 1)据材料一指出 1946年中华民国宪法体现了哪些民主原则?( 6分) ( 2)依据材料二结合所学知识,说明蒋介石接受这部宪法的原因。这都宪法实施的结果如何?( 9分) 答案:( 1)主权在民、自由平等、分权制衡的民主原则。( 6分) ( 2)原
23、因:抗日战争结束后, “和平、民主、团结 ”成为全国共同的要求;中国共产党的斗争压力;民主党派的努力,全国各地不断掀起反内战、反独裁、要民主、要自由的群众 运动;美国需要国民党政府进行政治改革,改善在国际上的形象。 结果: 1946年中华民国宪法并没有给中国人民带来任何民主,中国仍然是一个专制独裁的国家,宪法始终没能得到全面实施。( 9分) 试题分析:( 1)根据材料一信息 “中华民国基于三民主义,为民有民治民享之民主共和国 ”“中华民国之主权属于国民全体 ”“ 中华民国人民,无分男女、宗教、种族、阶级、党派,在法律上一律平等 ”“人民身体之自由应予保障 ”“ 行政院为国家最高行政机关 ”“
24、立法院为国家最高立法机关 ”“ 司法院为国家最高司法机关 ”“ 考试院为国家最高考试机 关 ”等,概括 1946年中华民国宪法体现的民主原则。 ( 2)根据材料二信息 “这种错误的观念,以讹传讹,已经深入外人心理,使政府在外交上的运用,处于很不利的地位,而增加许多困难 ”“召开国民大会制定宪法,就是要用事实来打破共产党的宣传,使共产党无法借口,使国际舆论明嘹本党实行民主的真诚 ”,结合抗日战争胜利后的国际国内形势,回答蒋介石接受这部宪法的原因。再结合所学知识, 1946年中华民国宪法并没有给中国人民带来任何民主,中国仍然是一个专制独裁的国家,宪法始终没能得到全面实施。 考点:近代社会的民主思想
25、与实践 近代中国的民主思想与反对专制的斗争、无产阶级和人民群众争取民主的斗争。 ( 15分)【历史上重大改革回眸】 材料 在 19291933 年整个资本主义经济危机的过程中,世界市场上的银价时涨时落,对中国经济造成很大影响, 1934 年美国宣布实施白银法案,授权其财政部可以高价购买国外白银,从而造成中国大批白银外流。 这种情况不可避免地造成人心恐慌,在各大城市相继出现白银挤兑风潮,造成不少银行停业或倒闭。 商业的不景气,自然牵连到工业不景气,仅上海一地,1935年就有 238家工厂倒闭。 1934年 10月,为 彻底解决因银本位制而造成的金融危机,国民政府决定实施法币改革,彻底废除银本位制
26、。 对国民政府更为重要的一点还在于,地方上的货币发行权被取消,白银又被收归国有,其财政上不得不更加依附于中央,各省之间的货币、市场的统一,商品交换、经济交流更加密切,无形中加强了全国经济、政治、思想的实质的统一,也有利于对付日本大规模军事入侵。 中国近代通史第八卷内战与危机( 19271937 )杨奎松著 ( 1)据材料,结合国际背景分析国民政府实行法币改革的原因。( 6分) ( 2)据材料及所学知识,分析法币改革的意义。( 9分) 答案:( 1)世界经济危机使世界市场银价大幅涨落,进而影响中国经济;美国白银法案的冲击,导致中国白银大量外流;日本帝国主义侵略扩张不断加剧。( 6分) ( 2)意
27、义:货币改革有利于金融的现代化;促进了国内统一市场的形成,刺激了经济的发展;防止白银外流,稳定了中国金融市场;有利于国家统一,为抗战做了准备。( 9分) 试题分析:( 1)根据材料信息 “在 19291933 年整个资本主义经济危机的过程中,世界市场上的银价时涨时落,对中国经济造成很大影响 ”“1934年美国宣布实施白银法案,授权其财政部可以高价购买国外白银,从而造成中国大批白银外流 ”“也有利于对付日本大规模军事入侵 ”, 结合国际背景分析国民政府实行法币改革的原因。 ( 2)根据材料信息 “地方上的货币发行权被取消,白银又被收归国有,其财政上不得不更加依附于中央,各省之间的货币、市场的统一
28、,商品交换、经济交流更加密切,无形中加强了全国经济、政治、思想的实质的统一,也有利于对付日本大规模军事入侵 ”,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法币改革的意义。 考点:历史上重大改革回眸 法币改革。 ( 12分)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四三方案 ”是中华人民共和国 1970年代初向美国、联邦德国、法国、日本、荷兰、瑞士、意大利等西方国家大规模引进成套技术设备的计划。中国利用 “四三方案 ”引进的设备,结合国产设备配套,兴建了 26个大型工业项目,总投资约200亿元人民币,至 1982年全部投产,成为 1980年代中国经济发展的重要基础。 1972年至 1978年二十七个成套设备引进建设规模表(部分) 项
29、目 投资(亿元) 设计能力 引进国家 宜昌湖北化肥厂 2 45 合成氨 30万吨,尿素 48万吨 美国、荷兰 北京石油化工总厂 23 70 乙烯 30万吨、高压聚乙烯18万吨、聚丙烯 8万吨 日本、西德、美国 上海石油化工总厂 20 79 化纤原料 10 8万吨、化学纤维 5 2万吨 日本、西德 天津大港电厂 4 50 发电机组 32千瓦 意大利 武钢 1 7米轧机工程 38 9 热轧钢板 300万吨、冷轧钢板 100万吨,硅钢片 7万吨 日本、西德 从材料中提炼一个主题,并至少从三个角度对自己提炼的主题进行说明。 答案:主题:中美关系的改善为以后改革开放提供了条件。( 4分)说明:毛泽东决策
30、同美国改善关系,批准引进技术设备,为以后改革开放提供了政策和思想权威;中美关系的改善推动了同整个资本主义世界外交关系的改善,为以后改革开放提供了良好的国际环境; 27个大型成套设备的引进投产,取得较好的经济效益,为以后改革开放提供了事实依据。( 8分) 试题分析:( 1)注意材料信息 “四三方案 ”是中华人民共和国 1970年代初向美国、联邦德国、法国、日本、荷兰、瑞士、意大利等西方国家大规模引进成套技术设备的计划 ”,结合所学知识,提炼出主题: 20世纪 70年代初中美关系的改善推动中国同西方国家的联系 加强,为以后改革开放提供了条件。再结合所学知识,从政治、外交、经济等角度对自己提炼的主题
31、进行说明。 考点:现代中国的对外关系 中美关系正常化和中日邦交正常化 中美关系正常化;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的道路 十一届三中全会关于改革开放的决策 改革开放。 ( 25分)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公元 11世纪后中国气候的显著变冷,中国的平均气温下降了 1 。 持续的农业开发,北方湖泊不断消亡,黄河泛滥的次数开始不断增多,黄土高原的水土流失日益严重,北方农业从此一蹶不振。气候变冷对于处于西、北部的游牧民族的打击特剐 严重,草地出现了沙化,绿洲也逐渐干涸,于是向南边定居农业民族的袭击与掠夺就成为自然反应。北方广大地区的农民纷纷南迁,并铸就了中国人口和经济重心的南移。江南地主集团的崛起并
32、成为改革的中坚。以王安石为代表的变法派所提出的一些有利于商品经济发展的改革措施,和以司马光为代表的守旧派所持有的轻视工商形成了鲜明的对比,其实这正是南、北商品经济发展不同水平在政治上的一种反映。 摘编自尹伯成等著公元 11世纪后的气候变冷对宋以后经济发展的动态影响 材料二 中国经济在 19世纪出现重大逆转,从 18世纪的长期繁荣转入 19世 纪中期以后的长期衰退,中国社会也出现了 “19 世纪的危机 ”。这个逆转始于道光朝,因此被称为 “道光萧条 ”。导致这个萧条的原因很复杂,其中之一是 19世纪初期全球气候变化所引起的农业生产条件的变化。自 1816年起,北半球气候剧降,降水增加,江南处于全
33、国市场的中心,遂成为主要受害者。道光十三年夏,大雨从阴历二月开始下,一直下到九月,大雨引起严重水灾,导致水稻绝收;道光二十三年,再遇大灾,松江棉花种植遭受沉重打击,农村棉纺织业濒临破产。民困导致民变,经济衰退引起了社会动荡。 摘编自李伯重著 “道光萧条 ”与 “癸未大水 ” ( 1)据材料一,概括 11世纪后中国气候显著变化是如何影响经济发展与政治变迁的。( 10分) ( 2)据材料二结合所学知识,指出 “道光萧条 ”的主要原因,并说明气候变化与经济政治之间的相互关系。( 15分) 答案:( 1)北方农牧业衰落;江南地区的经济开发;北方游牧民族南下掠夺骚扰;人口和经济中心南移;北宋政府内部改革
34、派与保守势力的较量。( 10分) ( 2)原因: 19世纪初期气候变冷和降水增加;闭关锁国及重农抑商的政策的影响;列强对华经济侵略;政治日益腐败,国力衰退;白银外流,银价上涨,农民负担增加等。( 8分) 相 互关系:气候变化对农业经济的发展和社会治乱兴衰产生重要影响(气候变化对农业产生破坏,引发社会动荡);社会经济政治活动对气候和环境也会产生积极和负面影响。( 7分) 试题分析:( 1)根据材料信息 “持续的农业开发,北方湖泊不断消亡,黄河泛滥的次数开始不断增多,黄土高原的水土流失日益严重,北方农业从此一蹶不振 ”“气候变冷对于处于西、北部的游牧民族的打击特剐严重,草地出现了沙化,绿洲也逐渐干
35、涸,于是向南边定居农业民族的袭击与掠夺就成为自然反应 ”“北方广大地区的农民纷纷南迁,并铸就了中国人口和经济重心的南移 ”“江南地主集团的崛起并成为改革的中坚。以王安石为代表的变法派所提出的一些有利于商品经济发展的改革措施,和以司马光为代表的守旧派所持有的轻视工商形成了鲜明的对比 ” ,概括 11世纪后中国气候显著变化是如何影响经济发展与政治变迁的。 ( 2)根据材料信息 “19世纪初期全球气候变化所引起的农业生产条件的变化 ”。再结合所学知识,从政治、经济、对外关系等角度,指出 “道光萧条 ”的主要原因,再辩证的说明气候变化与经济政治之间的相互关系,如气候变化对农业经济的发展和社会治乱兴衰产
36、生重要影响(气候变化对农业产生破坏,引发社会动荡),社会经 济政治活动对气候和环境也会产生积极和负面影响。 考点:古代中国的经济 农业的主要耕作方式 古代农业的特点;古代中国的经济 资本主义萌芽与 “重农抑商 ”和 “海禁 ”政策 重农抑商、海禁政策;近代中国的民主革命 列强侵略与中国人民的反抗斗争 鸦片战争与南京条约。 ( 15分)【中外历史人物评说】 材料一 九一八事变后,李宗仁多次在报刊上发表言论,抨击国民党当局的不抵抗政策。 李又发表了焦土抗战与民族复兴等一系列文章,阐述其基本主张,即在政治上为了发动举国一致的对日战争,必须下最大的决心,不怕牺牲,纵使全国化 为焦土,也要与日寇血战到底
37、。在军事上,必须是总动员的全面战,而非局部战;是主动的进攻战,而非单纯的防御战;是游击战、运动战、坚壁清野相结合的长期消耗战,而非速决战。 白寿彝主编中国通史 材料二 1937年 1月 20日,李宗仁被任命为第五战区司令长官,遵照军委会关于确保鲁南、苏北,持久抗战的指示,制定了本战区的作战计划。其主要内容是: “一、保守鲁省大部及苏北地域,与敌行持久抗战。二、作战初期,应扼守黄河及沿海要点,直接阻止敌人之侵入;不得已时,亦须逐次诱敌深入鲁南及苏北地区,准备会战,予以极大打击,获得 最后胜利。 ” 美 陈福霖莫济杰主编新桂系史第二卷 ( 1)据材料一概括李宗仁的抗日主张。( 6分) ( 2)据材
38、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简要评述李宗仁的抗日活动。( 9分) 答案:( 1)反对不抵抗;实行焦土抗战,绝不屈服;发动全国人民抗日,发动对日寇的全面战争;进攻与防御结合,游击战与运动战结合,进行持久战。( 6分) ( 2)评述:李宗仁的抗日思想顺应了 20世纪 30年代中国人民不断高涨的抗日爱国运动的需要;他的 “焦土抗战 ”虽有缺点,但其抗日思想总体符合中国国情,有利于指导长期抗日;他指挥的徐州会战和台儿庄大 捷沉重打击了日军,是使日军由战略进攻转向战略相持的重大事件;李宗仁的抗日活动为中华民族的持久抗战做出了贡献。( 9分) 试题分析:( 1)根据材料一信息 “抨击国民党当局的不抵抗政策 ”
39、“在政治上为了发动举国一致的对日战争,必须下最大的决心,不怕牺牲,纵使全国化为焦土,也要与日寇血战到底。在军事上,必须是总动员的全面战,而非局部战;是主动的进攻战,而非单纯的防御战;是游击战、运动战、坚壁清野相结合的长期消耗战,而非速决战 ” 概括李宗仁的抗日主张。 ( 2)从思想和军事两个方面,一分为二的评述李宗仁的抗日活动。思想上李 宗仁的抗日思想顺应了 20 世纪 30 年代中国人民不断高涨的抗日爱国运动的需要;他的 “焦土抗战 ”虽有缺点,但其抗日思想总体符合中国国情,有利于指导长期抗日;军事上他指挥的徐州会战和台儿庄大捷沉重打击了日军,为中华民族的持久抗战做出了贡献。 考点:中外历史人物评说 李宗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