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4届湖北省孝感高中高三9月调研考试历史试卷与答案(带解析).doc

上传人:cleanass300 文档编号:339518 上传时间:2019-07-09 格式:DOC 页数:19 大小:80.62KB
下载 相关 举报
2014届湖北省孝感高中高三9月调研考试历史试卷与答案(带解析).doc_第1页
第1页 / 共19页
2014届湖北省孝感高中高三9月调研考试历史试卷与答案(带解析).doc_第2页
第2页 / 共19页
2014届湖北省孝感高中高三9月调研考试历史试卷与答案(带解析).doc_第3页
第3页 / 共19页
2014届湖北省孝感高中高三9月调研考试历史试卷与答案(带解析).doc_第4页
第4页 / 共19页
2014届湖北省孝感高中高三9月调研考试历史试卷与答案(带解析).doc_第5页
第5页 / 共19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1、2014届湖北省孝感高中高三 9月调研考试历史试卷与答案(带解析) 选择题 二战后存在两种比较突出的现象,一是各类经济组织(如欧盟、亚太经合组织等 )举行与经济有关的峰会 (如 G20峰会 )大大增加,二是军事冲突此起彼伏(如伊拉克战争、利比亚战争等 )。对此现象理解正确的是 A和平与动荡并存成为当今世界形势的特点 B经济区域化成为世界经济发展主流 C一超多强格局遭受巨大挑战 D强权政治威胁世界和平 答案: A 试题分析:各类经济组织举行与经济有关峰会大大增加,说明世界各地的联系越来越密切,军事冲突此起彼伏说明世界局部地区动荡和竞争加剧,整体而言,说明二战世界政治关系格局是和平与动荡、紧张和缓

2、和并存, A项正确; BD项仅是某个现象的理解,并不是全面准确的理解; C项说法错误,两极格局结束后,世界政治格局朝着多极化趋势发展。 考点:第二次世界大战后世界政治格局的演变 两极格局的瓦解和多极化趋势的加强 当今世界政治关系格局 陶片放逐法于公元前 487年左右付诸实施,第一次遭受放逐的人士即为前雅典僭主庇希特拉图的亲戚希帕克斯。 据考古资料统计, 40余年间(公元前487年 前 443年),雅典共有 11人遭到放逐,他们绝大多数是贵族或名人,其中有阿里斯蒂底斯、狄密斯托克利以及被选为十将军之一的希罗多德等。这说明陶片放逐法 A成为一些政客打击政敌的工具 B体现了雅典法律具有 “法不阿贵

3、”的精神 C成为雅典平民反对贵族统治的武器 D保证了多数公民掌权之下政治决策的科学性 答案: B 试题分析:考查陶片放逐法的作用。从被放逐的对象来看,戚希帕克斯等人都是贵族和名人,对民主有危害, B项正确; A项无法从题干反映或体现;陶片放逐法是维护民主政治实施的措施, CD项说法错误; 考点:古代希腊、罗马政治制度 雅典民主政治 陶片放逐法 英国金融时报报道:自 1978年以来,中国企业有三次创业的高潮,分别是 1984年、 1992年和 2001年。催生这三次创业高潮的动因分别是 A扩大了企业经营自主权、确立了经济体制改革的目标、中国加入世贸组织 B提出了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理论、邓小平

4、发表 “南方谈话 ”、中国加入世贸组织 C开放了 14个沿海港口城市、邓小平发表 “南方谈话 ”、提出了科学发展观 D开展城 市经济体制改革、确立了党的基本路线、完成了经济体制改革的目标 答案: A 试题分析:本题考查改革开放知识点。依据时间信息与重要历史事件相联系,解答关键是了解时代背景。 1984年中国改革经济体制, 1992年确立建设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目标, 2001年中国加入世贸组织, A项正确;南方谈话时间上相符,但并不具有这样的影响,科学发展观是在 2001年以后提出的,党的基本路线是 80年代提出来的,排除 BCD项。 考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的道路 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和

5、国有企业改革与对外开放格局的初步形成 国有企业改革和 对外开放 下表是中共中央关于 “1961年国民经济计划 ”的变化情况,该表说明了 原计划 第九次全国计划会议( 1960年) 八届九中全会( 1961年) 钢铁产量(万吨) 2300 2010 1900 煤炭产量(亿吨) 5.2 4.25 4.36 粮食产量(亿斤) 4300 3900 4100 棉花产量(万担) 3300 3200 3200 大中型项目数(个) 1500 1200 800 A中央的 “左 ”倾错误从根本上得到纠正 B发展国民经济的五年计划中断 C “八字方针 ”在政策层面上发挥作用 D国民经济呈现了良好的发展势头 答案:

6、C 试题分析:从表格中反映中央政府对工农业计划指标志频繁作了调整,其特点是减少工业指标志,农业指标提高,说明中共中央加强农业经济建设,结合时间信息可知 C项正确; A项 “根本 ”说法错误; B项 “中断 ”说法错误,仅是生产关系的局部调整; D项 “良好的发展势头 ”说法与史实不符。 考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的道路 20世纪 50年代至 70后代探索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实践 八字方针 根据国情,我国在某些地区先后设立了民族自治区、经济特区和特别行政区。三者的共同之处是都 A实行特殊的经济政策和不同的社会制度 B实行特殊的民族政策和管理体制 C由中央人民政府统一管辖和行使主权 D有较大的自治管

7、理权和行政主权 答案: C 试题分析:本题比较分析民族自治区、经济特区和特别行政区的共同点,民族自治区与经济特区是相同的社会制度,经济特区是实行特殊的经济政策,特别行区实行不同社会制度,民族自治区与特别行政区具有较大的自治管理权,但三者无论哪一个都中央政府管辖的地方政权,故 ABD项是不同点,只有 C项是三者的共同点。 考点:现代中国政治建设与祖国统一 民主政治制度的建设和 “一国 两制 ”的理论与实践 民族区域自治制度和 “一国两制 ”的伟大构想;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的道路 对外开放格局的初步形成 经济特区 中共中央在一份文件中指出: “要克服很多农民在分散经营中所发生的困难 要使国家得到比

8、现在多得多的商品粮及其他工业原料 就必须提倡 组织起来 。 ”为此中央开展了 A土地改革运动 B农业合作化运动 C人民公社化运动 D “大跃进 ”运动 答案: B 试题分析:关键信息:分散经营、要使国家得到比现在多得多的商品粮及其他工业原料。结合所学知识,题干反映中央欲解决农民分散经营为工业化建设服务,故 B项正确;土地改革运动后,依然是个体分散经营, A项排除;人民公社会化运动是在农业合作化运动的前提下进行的, C项排除; “大跃进 ”运动主要是以大炼钢铁为中, D项不符合题意。 考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的道路 20世纪 50年代至 70后代探索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实践 社会主义三大改造 周

9、恩来评价 1953年选举法时说: “在我们的选举法里,规定各阶级的代表比例就不能讲平等。例如,对 工人、农民就不能平等,她们虽然都是劳动阶级,但工人是先进的领导阶级,她的代表比例数在各级人民代表大会中应当比农民多 但这是合理的、正确的。 ”这段话说明 1953年选举法中关于代表比例不同的目的是 A推动工作重心向城市转移 B促使农村尽快开始城市化进程 C为三大改造提供法律保障 D明确工人阶级对国家的领导作用 答案: D 试题分析:题干主要是阐述选举法规定各阶级的代表比例不同的原因,强调工人阶级的先进性, D项正确;从时间上看,党的工作重心已转移至城市, A项排除;题干未涉及城市化问题, B项排除

10、; C项 “提供法津保障 ”说法错误。 考点:现代中国政治建设与祖国统一 民主政治制度的建设 人民民主专政 下图是中国近代其一战役形式图,这一形势图反映的战役是 A徐州会战 B北伐战争 C平津战役 D百团大战 答案: D 试题分析:从地图上看,战场主要是在晋察冀等区域,在铁路沿线展开,故是百团大战, D项正确。 A项是抗战时期的会战,但地理位置与题干不符; B项仅发展到长江流域; C项是解放战争时期的决战,是在平津地区。 考点:近代中国的民主革命 新民主主义革命 抗日战争 1948年 9月,周恩来在中共中央政治局会议上作报告说:战争进入第三年后,全国作战的 “中心在中原 ”, “北线重点在北宁

11、路 ”, “应准备若干次带决定性的大的会战 ”。这表明 A人民解放战争开始转入战略反攻阶段 B人民解放战争进行战略决战条件成熟 C人民解放战争后期决战起点应在中原 D人民解放军绝对人数已超过国民党军 答案: B 试题分析:从时间信息和 “中心在中原 ”、 “北线重点在北宁路 ”、 “应准备若干次带决定性的大的会战 ”等条件分析解放战争进入决战的条件成熟, B项正确;反攻阶段是在 1949年初, A项排除;题干认为 “中心在中原 ”, C项 “起点应在中原 ”表述错误; D项 “已超过 ”表述与史实不符。 考点:近代中国的民主革命 新民主主义革命 人民解放战争的过程 1944年 10年 25日新

12、华日报短评: “渥太华杂志说: 英国人民对于反对党的讨论、辩论和评论,非常重视,所以由国库拨款成立反对党,使之评论政府。 看了这消息不免使人大吃了一惊。理由不辨自明:让人民来评论,这种办法是不合于我们东方人的文化习惯的。东西文化的不同之点,恐怕这倒是一例。 ”本段材料的真正意图是要说明 A民众评论政府不利于抗战 B英国式的政 党政治不符合中国国情 C中国要实行民主政治反对一党独裁 D东西方文化的不同影响了两者的政治生活 答案: C 试题分析:结合时间信息把握时代背景,关键信息:英国人民对于反对党的讨论、辩论和评论,非常重视;,这种办法是不合于我们东方人的文化习惯的。时值抗日战争期间,国共合作基

13、础逐渐丧失,国民党企图建立一党专政策的独裁统,关于反对党的言论正是这一体现,新华日报认为不合于我们东方人的文化习惯,故 C项正确; A项 “不利抗战 ”未能从题干中体现; BD项仅是表面上的理解,排除。 考点:近代中国的民主革命 解放战争 解放战争的背景 据民国经济史统计: “1932年政府颁布以国有化为主导的铁道法 自 1935年上半年至 1937年上半年,铁路营业收入从 858万元增加到9190万元,支出则从 5420万元减少到 4690万元。但铁路债务却年有增加,从7742万元增加至 95551万元;铁路员工从 12.2万人增加至 13.1万人。 ”这表明 A政府干预经济面临负面效应困局

14、 B国民经济建设运动收效甚微 C抗战爆发制约了交通运输业的发展 D世界性的经济危机冲击官僚资本 答案: A 试题分析:国民政府的铁路国有化行为,使得营业收入增加,支出减少,但债务也增加等问题, A项正确; 从营业收入、就业人口的增加来看, B项 “收效甚微 ”说法错误;从时间上看,日本局部侵华,资本主义世界经济危机时期,但CD项无法体现。 考点:经济结构的变化与资本主义的曲折发展 民国时期民族工业的曲折发展 民国初期民族工业的发展 在古罗马共和国时期就出现了 “法人 ”,在帝国时期实质上是 “具有独立法律资格的特殊群体 ”,在帝国后期大量存在,这种现象出现的主要原因是 A国家疆域不断扩大 B法

15、律体系不断完善 C社会矛盾日 益发达 D商品经济发展需要 答案: D 试题分析:运用经济与政治的辩证关系分析,关键信息:具有独立法律资格的特殊群体。由关键信息可知罗马法有关法人人格的理念主要体现在 “团体 ”之类的组织中, ABCD项都是帝国时期的状况,但 “法人 ”是经济发展的产物,主要原因应是 D项。 考点:古代希腊、罗马政治制 罗马法 罗马法发展的影响因素 有学者指出: “从 18世纪 7080 年代起,一直到 19世纪 30年代 英国出现了这样一幅奇特的景象:保守主义的政治与快速发展的经济同行。 ”对这一时期英国保守主义政治的特征理解正确的是 A英国的责任内阁制开始确立 B选举中的高额

16、财产限制被打破 C议会开始成为国家权力中心 D工业资产阶级未能充分参与国家政权 答案: D 试题分析:考查 1832年议会改革的背景。 30年代,英国工业革命进入尾声,工业资产阶级兴起,经济上富有,但政治上并没有充分攻取民主政治权力, D项正确; ABC项都英国民主政治发展与完善的体现,不符合题意。 考点:欧美代议制的确立与发展 英国君主立宪制的确立 英国代议制的发展与完善 美国人口普查局 2010年 12月下旬公布了有关 2010年人口普查的首份报告,其内容主要涉及 美国全国及各州人口数量变动情况。分析人士指出,这次人口普查结果将对美国政治版图产生重要影响。你认为其可能直接影响到的是 A总统

17、人选 B参议员席位分配 C众议员席位分配 D最高法院大法官人选 答案: C 试题分析:总统人选是政党领袖,参议员是定额分配,每州两名,最高法院大法官人选由总统提名,都与各州人口的多少没有关系,而众议员席位的分配是按各州人口比例选出的,故 ABD项排除; C项正确。 考点:欧美代议制的确立与发展 美国共和制的确立 1787年宪法 欧洲联盟条约的签订使欧洲一体化进程取得突破性的进展,它表明欧共体朝着一个经济、政治、外交和安全等多种职能兼备的联合体方向发展,使欧洲发展局势 “脱胎换骨 ”。 “脱胎换骨 ”的含义是指 A接受 “关贸总协定 ” B欧洲在世界上独占鳌头 C已经摆脱了美国的控制 D由经济联

18、合向政治联合发展 答案: D 试题分析:考查欧盟建立的意义。关键信息:它表明欧共体朝着一个经济、政治、个交和安全等多种职能兼备的联合体方向发展。由关键信息可知,欧盟的建立,由经济一体化向政治一体化发展, D项正确;欧盟建立前已接受关贸总协定, A项排除;欧盟是一个经济区域集团,是世界一支强大的力量,但 “独占大鳌头 ”说法错误, B项排除; C项 “已经摆脱 ”说法错误。 考点:第二次世界大战后世界经济全球化趋势 世界经济区域集团化 欧盟的建立 “撒切尔夫人的上台预示着崇尚自由市场和货币作用的撒切尔主义政治哲学登上历史舞台。在西方集体向右转,东方集体偏左的特殊历史时代,撒切尔主义与其在大洋彼岸

19、的另一版本 里根主义贯穿了整个冷战时期。为此,传记作家尼古拉斯 瓦普肖特曾将其比喻为二人的 政治联姻 ,使得自由资本主义在意识形态上取得了全面的胜利。 ”对材料中所说的 “撒切尔主义 ”评论正确的是 A是亚当 斯密自由主义经济思想的完全回归 B是对国家垄断资本主义的全面否定 C是在经济滞涨状态之下的政策调整 D是 “新经济 ”出现后的产物 答案: C 试题分析:关键信息:崇尚自由市场和货币作用。 A项 “完全回归 ”说法错误; B项 “全面否定 ”说法错误;二战后,欧美各国加强对经济干预,致使 70年代经济滞胀,货币学派产生,主张减少国家干预, C 项正确;新经济出现是在 90年代,排除 D项

20、。 考点:罗斯福新政和当代资本主义的新变化 第二次世界大战后美国等国资本主义的新变化 经济思想理论的变化 在新科技革命的影响下,以劳动和资本密集型为特征的 “大烟囱工业 ”“夕阳工业 ”比重逐渐下降,而电子、核能、激光、人工合成原料等 “朝阳工业 ”则迅猛发展,它充分说明新科技革命使 A政府对科技日益重视 B工业对国家经济发展的作用不断减弱 C社会经济结构发生重大变化 D工人的劳动条件和劳动手段不断改进 答案: C 试题分析:题干反映劳动和资本密集型向高科技产业发展的现象,说明社会经济结构发生变化, C项正确; A项无法从题干中的体现; B项中的 “不断减弱 ”说法错误; D项是新科技术革命的

21、影响, 但无法从题干中的体现。 考点:现代科学技术 现代信息技术 新科技革命的影响 莫斯科某博物馆收藏的一份动员令写道: “务使每个被动员者明白,一去前线就能改善生活其原因有三:第一,在临近前线的产粮地带,士兵有较充足的粮食;第二,运到饥荒省份的粮食将在较少的人数中间进行分配;第三,正在进行广泛的组织工作,把粮食从临近前线的地区寄给红军家属。 ”这一动员令出现的历史背景是 A政府的战争政策造成粮荒 B新生的苏维埃政权面临困境 C农业集体化政策出现失误 D德国法西斯大举入侵苏联 答案: B 试题分析:从 “前线 ”、 “饥荒省份 ”和 “红军家属 ”等关键信息分析可知,战争状态,苏维埃政权已建立

22、,实行战时共产主义政策, B项正确。十月革命后,俄国退出了一战,当时应是俄内战, A项说法错误;农业集体化政策是在 20世纪30年,排除 C项;德国入侵苏联是二战时期,排除 D项。 考点:俄国十月革命与苏联社会主义建设 战时共产主义政策和新经济政策 战时共产主义政策的背景 沈志华的一个大国的崛起与崩溃:苏联 74年兴衰历史中说: “最主要的是,临时政府没有看清楚二月革命后彼得格勒政治舞台上的真正主角是不再承认任何权威的群众, 没有把群众的迫切需要作为稳定政局的问题来解决,在一系列具体问题上拖延不决,结果最终被群众抛弃。 ”材料反映出二月革命后 A人民强烈要求反对专制政权 B人民迫切要解决生存与

23、和平问题 C临时政府没有掌握实际权力 D临时政府对外妥协引发人民不满 答案: B 试题分析:二月革命推翻了沙皇专制统治, A项说法错误;由 “没有把群众的迫切需要作为稳定政局的问题来解决 ”可体现出 B项; C项 “没有掌握实际权力 ”的说法与史实不符; D项 “对外妥协 ”说法错误。 考点:俄国十月革命与苏联社会主义建设 俄国十月革命 十月革命的背景 法国文学史学家弥尔 法盖说: “ 是明确地冷静地观察人间的事件,再明确地冷静地将它描写出来的艺术主张。 要从几千几万的现实事件中,选择出最有意义的事件,再将这些事件整理起来,使之产生强烈的印象。 ”这种文学流派是 A古典主义 B浪漫主义 C现实

24、主义 D现代主义 答案: C 试题分析:题干反映关注现实社会、真实再现实社会等特点, C项正确; 17世纪流行在西欧、特别是法国的一种文学思潮。这一潮流是特定历史时期产物,因它在文艺理论和创作实践上以古希腊、罗马文学为典范和样板而被称为 “古典主义 ”,排除 A项;浪漫主义在反映客观现实上侧重从主观内心世界出发,抒发对理想世界的热烈追求,常用热情奔放的语言、瑰丽的想象和夸张的手法来塑造形象,排除 B项;现代主义文学以非理性主义为基础,表现出激烈的反传统倾向,排除 D项。 考点: 19世纪以来的世界文学艺术 文学的主要成就 现实主义文学 “黑体(能全部吸收外来辐射能的物体)腔壁由无数能量不连续的

25、带电谐振子组成,它们所带的能量是一个最小能量单元的整倍数,这些带电谐振子通过吸收和辐射电磁波,与腔内辐射场交换能量。 ”下列与这一理论有关的说法正确的是 A是近代科学形成的标志 B与 “自然界无跳跃 ”的原则基本一致 C时空的性质跟物质本身的分布状态有关 D在一定程度上弥补了经典力学对微观世界认识的不足 答案: D 试题分析:考查现代物理学成就,题干反映的是量子运动的现象,是现代物理学成就,属于微观世界, D项正确; A项 “近代 ”显然是错误的; B项原则不是物理方面; C项相对论无法从题干中体现。 考点:现代科学技术 相对论和量子论 量子论 重商主义是为了适应资本原始积累而产生的一种代表商

26、业资产阶级利益的经济学说和政策体系,主张国家干预经济生活。早期以 “货币差额论 ”为中心,追求 “少买 ”以防止贵金属流出;晚期以 “贸易差额论 ”为中心,追求 “多卖 ”,实现贸易上的顺差。材料强调 “少买 ”“多卖 ”实际上是 A对外贸易的不同方式 B贸易保护主义 C国家垄断资本主义 D自由放任原则 答案: B 试题分析:解答本题关键是理解重商主义的含义,进而理解 “少买 ”和 “多卖 ”的实质。无论是少买,还是多卖,都为了商业利益, B项正确; A项是表面上的现象,不符合题意; C项是在二战后出现;自由放任原则主张政府越少干预越好, D项排除。 考点:新航路开辟、殖民扩张与资本主义世界市

27、场的形成与发展 资本主义世界市场的形成与发展 贸易保护主义 有些欧洲历史学家在评价近代统一后的德国时指出: “德国不是一个有军队的国家,而是一支有国家的军队。 ”对此,下面理解正确的是 A德国是一个没有军队的国家 B德国因没有实现统一而没有军队 C德国实行了全民义务兵役制度 D德国是一个富有军国主义传统的国家 答案: D 试题分析:关键信息:一到有国家的军队。 A项仅是对题干材料字面的理解,说法错误; B项 “没有实现统一 ”说法错误,没有军队的说法及其因果关系也是错误的; C项说法正确,但不是题干观点;德国统一后,颁布宪法并实行君主立宪制,具有在大量封建残余和保留了军国主义传统, D项正确。

28、 考点:欧美代议制的确立与发展 德意志帝国君主立宪制的确立 德意志帝国宪法的局限性 美国人民:创建一个国家和一种社会一书中写道: “在华盛顿这个全国政治中心,政府官员们的女性亲属和朋友形成了新的政治角色。很多贵族女性长期在英国与欧洲法庭上发挥着自己的影响力,所以美国的精英女性比如玛 格丽特 贝亚德 史密斯创造了一种美式的 客厅政治 。 1790年代,当国家统治集团初步成型的时候, 客厅政治 在费城发轫, 1800年后成为华盛顿政治景观不可忽视的一幕。 ”对 “客厅政治 ”理解正确的是 A “客厅政治 ”起源于英国与欧洲的法庭上 B 18世纪末开始美国妇女拥有参政议政权利 C美国上层社会的妇女具

29、有一定的政治影响力 D 19世纪以来 “客厅政治 ”盛行于美国社会 答案: C 试题分析: A项 “起源 ”说法错误;题干材料只反映 18世纪末客厅政治于费城发轫, B项说法无从体现;从 “很多贵族女性在英国与欧洲法 庭上发挥着自己的影响力 ”等信息分析可知, C项正确;题干仅是认为不可忽视,并没有认为开始盛行, D项说法错误。 考点:欧美代议制的确立与发展 美国共和制的确立 1美国代议制民主的发展与完善 下面是 1925年中国部分省份国民党党员成分构成示意图,图片反映了 1925年的国民党 绥远国民党成员构成图 湖北国民党成员构成图 广东国民党成员构成图 A发展重心由北向南转移 B是多阶层组

30、成的革命联盟 C实行了土地革命的政策 D革命目标发生了根本变化 答案: B 试题分析:从图片信息来看,反映了国民党成员主要有学生、工人和农民,每个地区具有显著的差异,结合时间信息,正处于国民革命时期, B项正确;题干仅是反映 1925年不同地区的国民党成员构成比例, ACD项无从反映。 考点:近代中国的民主革命 新民主主义革命 国民革命 毛泽东在 1920 年给蔡和森的信中说: “新民学会以 改造中国与世界 为方针,正与我平日的主张相合,并且我料到是与多数会友的主张相合的。以我的接洽和观察,我们多数的会友,都倾向于世界主义。这种世界主义,就是四海同胞主义,就是愿意自己好也愿意别人好的主义,也就

31、 是所谓社会主义。 ”这表明 A改造中国与世界唯一可以选择的方法是改良 B在党的筹建时期党的早期积极分子理论上尚不是很成熟 C党的早期积极分子深刻认识到了十月革命的伟大意义 D党的早期积极分子认识到要改造中国必须进行暴力革命 答案: B 试题分析: A项 “唯一 ”说法过于绝对;从 “改造中国与世界 ”和什么是社会主义等信息,结合时间信息分析,党的积极分子不知什么是真正的社会主义和未涉及怎样改造中国世界,故 B项正确;题干未涉及十月革命, C项正确;题干未提及改造中国与世界的方式和途径, D项排除。 考点:近代中国的民主革命 五四运动和中国共产党的成立 中国共产党的成立 “盖人心之灵莫不有知,

32、而天下之物莫不有理,惟于理有未穷,故其知有不尽也。 ”这句话要表达的核心思想是 A “宇宙便是吾心,吾心即是宇宙 ” B “格物致知 ” C “心外无物 ”“心外无理 ” D “存天理,灭人欲 ” 答案: B 试题分析:本题考查宋明理学知识点,题干材料强调理解是万物本源,关键信息:惟于理有未穷,故其知有不尽也。由关键信息反映获取 “理 ”的方式的信息可知, B项符合题意; AC项是心学思想主张,排除。 D项是理学家朱熹的思想主张,但题 干并未涉及天理与人欲的观点, D项排除。 考点:中国传统主流思想的演变 宋明理学 朱熹理学思想 苏洵在田制中指出: “耕者之田资于富民 而田之所入,已(富民)得

33、其半,耕者得其半。 ”这反映的是 A自耕农式经营 B雇工式经营 C田庄式经营 D租佃式经营 答案: D 试题分析:题干反映的是耕者之田来源于富民,是租佃关系,所产两者各得其半,这是租佃式经营, D项正确;自耕农式经营具有个体农耕、男耕女织、耕织结合、铁犁牛耕、自给自足的特点, A项不符合题意;题干中未反映雇佣关系的出现,故 B项排除;田庄式经营以东汉、唐代最为典型,具有较强人身依附关系,排除 C项。 考点:古代中国的经济 农业的主要耕作方式与土地制度 土地制度 宋代曾规定,御史有 “闻风弹人 ”之权,每月必须向上奏事一次,称 “月课 ”;上任后百日必须弹人,否则就要罢黜为外官或受罚俸处分,名为

34、 “辱台钱 ”。该规定 A可能导致御史滥用职权 B使御史具备了类似唐朝中书省的职能 C标志皇权专制达到顶峰 D可能导致统治阶级内部矛盾空前激化 答案: A 试题分析:由 “闻风弹人 ”和 “百日必须弹人 ”等信息可知,宋代御史之权,使之弹人不讲求证 据,及因避免受罚而弹人,都会导至滥用职权, A项正确;唐朝中书省是决策机构,御史是监察, B项排除;标志皇权专制达到顶峰的是清代军机处的设立, C项排除; D项 “矛盾空前激化 ”说法错误。 考点:古代中国政治制度 汉至元政治制度的演变 宋代监察制度 宋史卷一九九刑法志载: “熙宁初,置局修敕,诏中外言法不便者集议更定,择其可恒采者赏之。元丰中,始

35、成书二十有六卷,复下二府参订,然后颁行。 ”这说明宋朝的二府 A分掌文武大权 B是促进宋代法制的核心力量 C参与国家决策 D是加强司法监督的主要部门 答案: C 试题分析:本题考查宋代二府三司制知识点,关键信息:复下二府参订,然后颁行。由关键信息分析可知,宋朝的二府参与国家决策, C项正确;二府分掌文武大权,这种说法是正确的,但题干并未体现和涉及, A项排除; B项 “法制 ”说法是错误的,古代是专制社会;题干反映的是宋代二府在刑法修订的职责,D项对二府的职能说法是错误的。 考点:古代中国政治制度 汉至元政治制度的演变 宋代二府三司制 韩愈的原道中说: “古之为民者四,今之为民者六;古之教者处

36、其一,今之教者处其三。农之家一,而食粟之家六;工之家一,而用器之家六;贾之家一 ,而资焉之家六;奈之何民不穷且盗也! ”由此可见,韩愈认为 A工商业者的壮大导致农民贫困 B佛道力量的壮大加剧百姓经济负担 C儒佛道三家并用有助教化百姓 D理学地位的确立有助国家经济发展 答案: B 试题分析:本题考查材料信息的获取与分析归纳能力。韩愈是唐代古文运动代表人物,由 “今之教者处其三 ”、 “而食粟之家六 ”、 “而用器之家六 ”、 “而资焉之家六 ”分析可知,唐代佛道的盛行,是百姓经济问题出现的原因, B项正确;由“贾之家一,而资焉之家六 ”可知, A项说法错误; C项 “并用 ”说法错误;唐代并没有

37、确立理学地位, D项排除。 考点: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的演变 宋明理学 理学产生的背景 柳诒徽中国文化史中说: “嗣因商民之利,遂准其于官府飞钱。 然苟明于汇兑之理,则一纸即可代钱,视挟赀以远行之便。当时政府不知研究钱币与商业之关系,创立新法,而商贾独能发明此理,则唐时商贾,高于政府中人多矣。 ”以下关于飞钱的说法错误的是 A它是唐代商品经济发展的产物 B中国货币史上汇兑信用的开始 C产自商人之手,后为官府采用 D是历史上真正意义的纸币 答案: D 试题分析:飞钱的出 现,这是商品经济发展在金融方面的体现, A 项说法正确,但不符合题意;由 “然苟明于汇总之理,则一纸即可代钱 ”可知飞钱具有汇

38、总之功用, B项说法正确,但不符合题意;由 “遂准其于官府飞钱 ”、 “而商贾独能发明此理 ”等信息分析可知, C 项说法正确,但不符合题意;飞钱可代钱(金银),但并不是现代意义上的纸币, D项 “真正意义 ”说法错误,符合题意。 考点:古代中国的经济 商业的发展 唐代飞钱的出现 新唐书 百官志记载: “贞观初,岁定京官望高者二人,分校京官、外官考 中品以下,四考皆中中者,进一阶;一中上考,复进一阶 有下 下考者,解任。 ”这一规定的直接影响是 A推动了科举制度进一步发展 B有利于提高官员的行政效益 C使名门望族成为最大受益者 D一定程度上加强了中央集权 答案: B 试题分析:题干反映的贞观初

39、年对官员的考核相关规定,与科举制无关, A项排除;官员的考核况直接影响到升迁降级甚至解任,考核制度具有督促作用,故在一定程度上提高官员的行政效益, B 项正确; C 项 “最大受益者 ”说法错误;D项不符合 “直接影响 ”要求。 考点:古代中国政治制度 汉至元政治制度的演变 唐代政治制度 唐六典载: “三公,论道之官也。盖以佐天子,理阴阳,平邦国,无所不统,故不以一职名其官。然周、汉以来,代存其任、自隋文帝罢三公府僚,皇朝因之,其或亲王拜者,亦但存其名位耳。 ”这说明隋唐的三公 A务虚不务实 B是秦汉时期三公制度的强化 C履行丞相职责 D负责军事、行政与司法大权 答案: A 试题分析:本题考查

40、材料的观点分析归纳能力。解答关键是理解 “罢三公府僚 ”、“亦但存其名位耳 ”的含义。隋唐时期三公仅是 “名位 ”, A项正确;题干问题是“隋唐的三公 ”,而 B项所述是秦汉时期,故无论 B项说法是否正确,都不 符合题意的;由 “亦但存其名位耳 ”可知, CD项说法错误。 考点:古代中国政治制度 汉至元政治制度的演变 隋唐政治制度 秦汉以后,中国存在一种 “官无封建,而吏有封建 ”的政治现象。它指的是官员和胥吏的职位均不得世袭,胥吏却常常利用办事程序繁琐、官员不熟悉政务之机,使其职位实际成为自家的 “封建 ”领地。造成这种现象的根源在于 A分封制度的存在 B中央集权的削弱 C官僚政治的弊端 D

41、行政效率的低下 答案: C 试题分析:本题以 “官无封建,而吏有封建 ”的政治现象考查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知识点。秦汉以后是无 “封建 ”的, A 项排除;从中央集权制的发展趋势来看,中央集权应是不断加强,并不是 “削弱 ”,而且题干未涉及中央集权, B 项排除;题干述及的是 “官无封建,而吏有封建 ”的政治现象,其因是 “胥吏却常常利用办事程序繁琐、官员不熟悉政务之机 ”, C项正确; D项材料中没有体现或涉及。 考点:古代中国政治制度 汉至元政治制度的演变 官僚政治的弊端 “分定而无制,不可,故立禁。禁立而莫之司,不可,故立官。官设而莫之一,不可,故立君。 ”这种主 张最符合下列古代哪一学派

42、 A儒家 B法家 C道家 D墨家 答案: B 试题分析:解答本题关键是理解材料的意思,并抓住核心观点。抓住 “立君 ”关键信息,由知可知题干强调加强君权, B项正确;儒家主张德治与礼治,排除A项;道家主张无为而治,排除 C项;墨家主张非攻, D项排除。 考点: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的演变 春秋战国时期的百家争鸣 法家思想 史记记载: “武王追思先圣王,乃褒封神农之后于焦,黄帝之后于祝,帝尧之后于蓟,帝舜之后于陈,大禹之后于杞。 ”这是周武王 A维护宗法制的需要 B笼络开国功臣的需要 C学习先圣王的需要 D安抚先代贵族的需要 答案: D 试题分析:题干反映了武王分封神农、黄帝等后人为诸侯的历史现象

43、,分封对象都属于先代贵族, D项正确;依据分封制与宗法制的关系,显然 A项说法错误;题干涉及的分封对象仅是先代贵族,未涉及异姓功臣, B项排除;题干中的 “追思先圣王 ”并不是学习先圣王之意, C项是错误的理解。 考点:古代中国政治制度 商周时期的政治制度 分封制 明代江南封建经济继续发展,但也潜伏着诸多的社会危机,对下表解读正确的是 弘治、嘉靖年间江西的人口户数及朝廷在江西的征税统计表 时间 人口户 数 官民田地 夏税米 农桑丝 折绢 秋税米 弘治年间 ( 14881505) 148.7 万户 399270顷 86600 石余 3970 斤余 3175 匹余 2560270 石余 嘉靖年间

44、( 1522) 130.3 万户 398566顷 82965 石余 4264 斤余 3411 匹余 2576888 石余 A明弘治、嘉靖年间农业税收方式未反映出商品经济发展的客观需求 B明弘治、嘉靖年间江西人口减少政府税收也相应大幅削减 C明弘治、嘉靖年间江西成为朝廷最重要的税收来源地 D明弘治、嘉靖年间社会经济凋敝,农业衰退显著 答案: A 试题分析:题干反映明代江南人口户数、夏税米、官民田地和折绢都呈现下降趋势,而农桑丝和秋税米呈现增加趋势,这种农业生产与农业税的反差说明农业税收方式未反映出商品经济发展的客观需求, A项正确; B项 “大幅削减 ”说法错误; C项无从题干材料说明;人口户数

45、的减少等现象,并不能说明社会经济凋敝等, D项排除。 考点:古代中国的经济 农业的主要耕作方式与土地制度 赋税制度 顾炎武倡导分权众治的思想, “所谓天子者,执天下之大权者也。 自公卿大夫,至于百里之宰,一命之官, 莫不分天子之权以各治其事,而天子之权乃益尊。 ”这一思想在清朝社会中的实际作用是 A纠正了君主专制弊端 B废除了君主制 C宣传了民主革命思想 D强化了君权 答案: D 试题分析:本题有个误区与陷阱,即认为顾炎武是明末清初的早期启蒙思想代表人物,抨击君主专制,而排除 D项,误选 C项,实际上顾的分权众治思想可致 “天子之权及益尊 ”,故排除 ABC项, D项正确。 考点:中国传统主流

46、思想的演变 明清之际的儒学思想 顾炎武思想主张 “考试本是中国一个很好的制度 英国首先仿行考选制度,美国也渐取法,大凡下级官吏,必要考试合格方得委任 但是只能用于下级官吏,并且考选之权仍在行政部之下 在君主专制国中,选拔人才悉凭君主一人的喜怒,所以虽讲资格,也是虚文。至于社会共和的政体,这资格的法子正是合用。 ”孙中山的这一议论旨在说明 A考试权体现西方自由平等 B倡导古为今用、洋为中用 C科举制是专制主义的工具 D考试权能为共和体制服务 答案: D 试题分析:本题考查材料观点的分析归纳能力。题干反映孙中山阐述中国考试制度在不同时期差异,特别是由 “至于社会共和的政体,这资格的法子正是合用 ”

47、可知, D项正确; AC项未从题干中体现, B项说法正确,但不是议论的宗旨。 考点: 20世纪以来重大思想理论成果 孙中山三民主义 孙中山的民主政治思想 孙中山认为: “中国农民都不是为自己耕田,是替地主耕田,所产生的产品,大半是被地主夺去了。这是个很大的问题,应该用政治和法律手段来解决。 ”孙中山的这一主张 A符合民生主义的精神要求 B在中国是永远无法实现的空想 C抓住了革命的根本问题 D是要用革命手段剥夺地主土地 答案: A 试题分析:本题考查三民主义的内容之一,即民生主义。题干涉及土地问题,民生问题 A项正确,排除 C项; B项 “永远无法实现的空想 ”说法与史实不符;由题干中的 “用政治和法律手段来解决 ”分析可知, D项排除。 考点:近代中国的民主革命 辛亥革命 三民主义 革命逸史作者冯自由说: “晚清壬寅癸卯年( 19031904)间,上海维新志士有乌目山僧者,章太炎着之驳康有为政见书,及邹容着之革命军,书面均署其名。时人只知山僧为方外人,而不知即中国教育会会 长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考试资料 > 中学考试

copyright@ 2008-2019 麦多课文库(www.mydoc123.com)网站版权所有
备案/许可证编号:苏ICP备17064731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