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4届湖北省武汉市新洲区高三上学期期末目标检测政治试卷与答案(带解析).doc

上传人:syndromehi216 文档编号:339531 上传时间:2019-07-09 格式:DOC 页数:7 大小:14.04KB
下载 相关 举报
2014届湖北省武汉市新洲区高三上学期期末目标检测政治试卷与答案(带解析).doc_第1页
第1页 / 共7页
2014届湖北省武汉市新洲区高三上学期期末目标检测政治试卷与答案(带解析).doc_第2页
第2页 / 共7页
2014届湖北省武汉市新洲区高三上学期期末目标检测政治试卷与答案(带解析).doc_第3页
第3页 / 共7页
2014届湖北省武汉市新洲区高三上学期期末目标检测政治试卷与答案(带解析).doc_第4页
第4页 / 共7页
2014届湖北省武汉市新洲区高三上学期期末目标检测政治试卷与答案(带解析).doc_第5页
第5页 / 共7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1、2014届湖北省武汉市新洲区高三上学期期末目标检测政治试卷与答案(带解析) 单选题 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提出 “市场在资源配置中起决定性作用 ”。关于 “市场在资源配置中起决定性作用 ”的认识正确的是: 发挥我国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性主要靠市场,政府的作用是次要的 市场决定资源配置是市场经济的一般规律,市场配置资源是最有效率的形式 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根本任务在于去 “行政化 ”,实现 “市场化 ” 强调政府与市场 “换手 ”,政府不越位、不缺位,政府减少微观干预。 A B C D 答案: C 试题分析: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资源配置主要依靠市场调节,市场配置资源是最有效率的形式,而社会主义制

2、度的优越性主要依靠政府的宏观调控来实现,故 错误; 正确;政府在市场经济中的主要职能就是宏观调控,政府应不越位、不缺位,减少对经济微观干预,故 正确; 表述错误。本题答案:选 C。 考点:本题考查了市场配置资源。 中央电视台大型综艺节目星光大道开播近十年来一直坚持以 “百姓舞台 ”为宗旨,没有门槛、没有距离,突出大众参与性、娱乐性。不仅为社会培养输送了阿宝、阿尔法、李玉刚、凤凰传奇、风云组合等一大批优秀的百姓 歌手,而且在众多综艺节目中收视率一路领先。这说明文化创作应该 A坚持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的统一 B提供大众喜闻乐见的产品,满足人们的需要 C立足于人民群众的实践,反映群众的呼声 D发挥大众

3、传媒的作用和影响力 答案: C 试题分析:星光大道开播近十年来一直坚持以 “百姓舞台 ”为宗旨,突出大众参与性、娱乐性,并取得了巨大成就,这充分说明了文化的发展与创新应立足于人民群众的实践,关注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反映群众的呼声,才能创造出无愧于时代和人民的文化作品,故 C正确; ABD不符合题意。本题答案:选C。 考点:本题考查了文化创新的源泉和动力。 武汉的小吃以早点闻名,蔡林记热干面、老通城豆皮、四季美汤包、小桃园煨汤、新农牛肉面等等,响震舌尖上的中国,在不断撩拨人们味蕾的同时,也勾起了不少武汉人的乡愁。有不少食客按图索骥购买食材,尝试制作相同的美食。这表明 文化的发展离不开文化创新 文

4、化对人的影响是潜移默化的 文化影响人的认识方式和实践活动 大众传媒是文化传播的重要途径 A B C D 答案: D 试题分析:舌尖上的中国播出的武汉各地有名的小吃勾起了不少武汉人的乡愁,有不 少食客按图索骥购买食材,尝试制作相同的美食,这充分说明了文化对人的影响,这种影响是潜移默化的,它影响着人们的认识方式和实践活动,故 正确; 不符合题意。本题答案:选 D。 考点:本题考查了文化对人影响的特点。 2013年 8月,为了挽救重度烧伤、生命垂危的父亲, “80后 ”兄弟俩刘培和刘洋争相割皮救父,用自己的行动诠释了 “血浓于水,手足情深 ”的真谛。古有扇枕温席、卧冰求鲤,今有割皮救父,这体现了 传

5、统文化的相对稳定性 文化创新要面向世界,博采众长 要扬弃传统文化,注入时代精神 传统文化中的精华部分应该 得到继承 A B C D 答案: B 试题分析:古有扇枕温席、卧冰求鲤,今有割皮救父,这充分说明中国传统文化代代相传,传统文化的精华得到了继承和发展,体现了传统文化的相对稳定性,故 正确;要扬弃传统文化的观点是错误的,故排除 , 不符合题意。本题答案:选 B。 考点:本题考查了传统文化的表现、特点及影响。 “梅须逊雪三分白,雪却输梅一段香。 ”(雪梅宋 卢梅坡)下列选项与材料所蕴含的哲理一致的是 A夫君子取情而去貌,好质而恶饰 B夫物者有所宜,材者有所施,各处皆宜 C为政以德,譬如北辰,居

6、其所而众星拱之 D虽有尧之智而无众人之助,大功不立 答案: B 试题分析: “梅须逊雪三分白,雪却输梅一段香 ”体现了我们在认识事物时要用全面的观点看问题, “夫君子取情而去貌,好质而恶饰 ”是说君子注重情感而去除外在的表现 ,喜好本质而厌恶粉饰,反映了现象与本质的关系,故排除 A;“夫物者有所宜 ”是说万物都有他们适宜的用处,即要求我们应坚持全面的观点看问题,故 B正确; “为政以德 ”强调以道德教化来治理政事,体现了价值判断与价值选择,故排除 C; “虽有尧之智而无众人之助,大功不立 ”体现了人民群众是历史的创造者,故排除 D。本题答案:选 B。 考点:本题考查了用对立统一的观点看问题。

7、10月 14日至 16日, 2013中国科技城科技博览会在四川绵阳举行。创新驱动、高新科技、军民融合、开放合作是本届科博会形成的四大 “绵阳共识 ”。军民融合、开放合作的哲学依据是人类实践活动具有 A社会历史性 B主观能动性 C目的性 D自觉选择性 答案: A 试题分析:军民融合、开放合作体系了人与人之间的社会联系,说明人类实践活动具有社会历史性,故 A正确; BCD不符合题意 。本题答案:选 A。 考点:本题考查了实践的特点。 当雾霾连日不散、当房价节节攀升、当 “冷漠症 ”四处蔓延,有人抱怨: “都是改革惹的祸。 ”对于深化改革和时代发展中出现的问题,我们应当这样看待: 解决问题既要有辩证

8、法的革命批判精神,又要有创新意识 只要把问题与我国国情相对接,就能找到正确的解决方案 在对所遭遇问题不断突围中,国家社会得到了实质性改善 分清主流和支流,才有支持与服从改革发展大局的正确行动 A B C D 答案: B 试题分析:要解决深化改革和时代发展中出现的问 题,既要有辩证法的革命批判精神,又要有创新意识,要善于研究新情况,寻找新思路,故 正确;要找到正确的解决方案,不仅要从中国的国情出发,还需要尊重客观规律,按规律办事,故 错误;事物的发展就是一个不断解决矛盾的过程,问题的解决有利于促进社会的发展,故 正确;一方面我们既要看到当前存在的问题,另一方面我们也应看到改革开放取得的巨大成就,

9、应分清主流和支流,故 正确。本题答案:选 B。 考点:本题考查了辩证法的革命批判精神与创新意识、矛盾的主要方面和次要方面的关系。 自十八大以来,各地落实中央八项规定精神,坚决刹住中 秋、国庆期间公款送礼等不正之风,并广泛开展社会舆论监督,向社会公布举报电话,认真受理社会各届举报,切实加大查处力度。公民对党员干部的监督举报行为属于 行使国家权力,对党员干部进行监督 行使合法权利,维护公民利益 履行法定义务,维护法律尊严 运用合法手段,对党员干部进行监督 A B C D 答案: D 试题分析:公民对党员干部的监督举报行为,是公民依法行使自己的合法权利,维护公民利益,运用合法手段,对党员干部进行的民

10、主监督,故 正确;此行为是公民行使民主权利而非国家权力,故 错误;这是公民的权利而不是义务,故排除 。题答案:选 D。 考点:本题考查了我国公民的民主监督权。 十八届三中全会决定指出,我国将设立国家安全委员会,完善国家安全体制和国家安全战略,确保国家安全。我国这一做法旨在: 坚持与完善人民民主专政,维护我国国家利益 保卫改革与发展成果,防止他国干涉我国内政 提升我国综合国力,扩大我国在国际社会的话语权 在复杂的国际环境中更好地维护国家独立与主权 A B C D 答案: A 试题分析:我国设立国家安全委员会,以协调和统筹外交、国防、内政治安、情报等各相关部门的安全事务,集采众家智慧之长、群策群力

11、,确保国家安全与外交决策的正确性、战略性、主动性和长远性,确保中国主权和领土完整、中国国家利益不受侵犯。故 正确; 表述错误。本题答案:选 A。 考点:本题考查了维护我国的国家利益。 十八届三中全会指出,全面深化改革必须加强和改善党的领导。下 列做法符合这一要求的是: A加强反腐倡廉与作风建设,改变党的性质与宗旨。 B开展群众路线教育,密切党与人民的血肉联系。 C加强民主集中制,以党内民主代替人民民主。 D加强学习型政党建设,提高党的依法行政水平。 答案: B 试题分析:加强和改善党的领导不能改变党的性质,故 A错误;以党内民主代替人民民的表述错误,排除 C;中国共产党是执政党,依法执政而不是

12、依法行政,故 D表述错误,开展群众路线教育,密切党与人民的血肉联系体现了党的性质,有利于加强党的领导, B正确。本题答案:选 B。 考点:本题考查了不断完善中国共产党的领导方式和执政方式。 十八大报告指出,实现城乡居民人均收入 2020年比 2010年翻一番。这一目标的实现将给社会经济发展带来重大影响。这一影响的合理顺序是 增加居民消费 优化资源配置 增加财政收入 拉动经济增长 A 一 一 一 B 一 一 一 C 一 一 一 D 一 一 一 答案: A 试题分析:城乡居民人均收入的增加,直接刺激居民消费的增加,消费是生产的动力,故会拉动经济增长,经济发展对财政的影响是基础性的,故有利于增加财政

13、收入,充分发挥财政的作用,有利于实现资源的优化配置,故 A正确。本题答案:选 A。 考点:本题考查了影响消费的因素,消费反作用于生产、影响财政收入的因素。 2013年 12月 13日闭幕的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明确规定, 2014年我国将继续实施积极的财政政策和稳健的货币政策,这是我国自 2011年以来连续第四年实施 “积极一稳健 ”的财政货币政策组合。下列措施中符合 “积极的财政政策 ”的是 中国人民银行计划增加支农贷款 200亿元。 中央财政投入 200 亿元财政补贴,提高新农合和城镇居民医保财政补助标准。 财政部扩大 “营改增 ”试点行业范围,降低能源、原材料等产品的进口关税。 中国人民银行宣

14、布下调存贷款基准利率和商业银行存款准备金率。 A B C D 答案: D 试题分析:中国人民银行计划增加支农贷款、行宣布下调存贷款基准利率和商业银行存款准备金率都属于货币政策,故排除 ;中央财政投入 200亿元财政补贴,提高新农合和城镇居民医保财政补助标准、财政部扩大 “营改增 ”试 点行业范围,降低能源、原材料等产品的进口关税属于积极的财政政策,故 正确。本题答案:选 D。 考点:本题考查了财政与宏观调控。 综合题 ( 20分)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中央 “八项规定 ”“六项禁令 ”出台一年来,公款吃请之风得到遏制,而铺张浪费仍普遍存在。不论是高校食堂还是各类餐馆、饭店,很多人对中国

15、式 “剩宴 ”司空见惯,一天弃食 60多吨,每年约倒掉 2亿人的口粮,只要回收到 5%丢弃的食品,就可以养活大约 400 万饥民,国人 “舌尖上的浪费 “,让人触目惊心。 材料二 “一粥一饭 ,当思来处不易;半丝半缕 ,恒念物力维艰 ”, 2013年 1月, 腾讯微博认证用户徐侠客在腾讯微博发起 “光盘行动 ”,倡导网友珍惜粮食,加入行动。人民日报微博随即响应,新闻联播报道该活动,号召大家节约粮食、从我做起。这一活动唤醒了人们的节俭意识,反映了社会公众对节约光荣、浪费可耻的广泛认同。 材料三 近日,习近平总书记就新华社一篇内参报道作出重要批示,要求严格落实各项节约措施,坚决杜绝公款浪费现象,使

16、厉行节约、反对浪费在全社会蔚然成风。为响应中央 “八项规定 ”、 “六项禁令 ”,某校草拟倡议书,向全校师生征集倡议。 ( 1)运用经济生活知识,对 材料一中 “舌尖上的浪费 ”现象进行分析。( 8分) ( 2)依据材料二,运用文化生活中有关文化对人的影响的知识说明 “光盘行动 ”的意义。( 8分) ( 3)结合材料三,运用政治生活中公民的相关知识提出两条倡议,并写出理论依据。( 4分) 答案: ( 1) “舌尖上的浪费 ”是一种不合理的消费行为。受攀比、从众等不良消费心理的影响, “舌尖上的浪费 ”令人触目惊心。我们必须树立正确的消费观,提倡适度消费,反对铺张浪费;提倡保护环境,绿色消费;提

17、倡勤俭节约,艰苦奋斗。( 4分) 生产决定消费,消费对生产具有反作用。不合理的消费会使资源 遭到浪费、环境遭到破坏,不利于生产发展;我国的资源相对短缺,要走科学发展的道路,杜绝 “舌尖上的浪费 ”。 ( 4分) ( 2) 文化影响人们的实践活动、认识活动和思维方式。 “光盘行动 ”的发起有助于人们转变思维方式,有助于唤醒人们的节俭意识,使人们自觉践行勤俭节约的生活方式。( 4分) 文化对人的影响来自于特定的文化环境,来自于各种形式的文化活动。倡导 “光盘行动 ”有助于树立勤俭节约的先进文化理念,在全社会营造勤俭节约的氛围,能对人产生潜移默化和深远持久的影响。( 4 分) ( 3)( 4分)倡议

18、:自觉参与光盘行动。 理论依据 :坚持权利与义务相统一、个人利益和国家利益相结合的原则。 倡议:对国家公职人员不合理消费现象进行监督和举报。 理论依据:公民具有宪法和法律赋予的监督权。 试题分析: ( 1)对 “舌尖上的浪费 ”现象进行分析,应主要从两个方面说明,一是应树立正确的消费观,指明这些消费行为是不合理的,是错误消费观念、消费心理的影响;二是消费对生产具有反作用,指明这种不合理的消费行为对经济社会发展的负面影响。 ( 2)文化对人的影响,应主要说明两个方面,一是文化影响人们的实践活动、认识活动和思维方式;二是文化对人的影响来自于特定的文化 环境,来自于各种形式的文化活动。文化对人的影响

19、具有潜移默化和深远持久的特点。可结合材料从以上两加以说明。 ( 3)从公民的角度看,一方面应自觉参与光盘行动,可从坚持权利与义务相统一、个人利益和国家利益相结合的原则等角度分析说明;二是对国家公职人员不合理消费现象进行监督和举报。可从公民具有宪法和法律赋予的监督权的角度进行说明。 考点:本题考查了树立正确的消费观、消费对生产具有反作用、文化对人的影响的表现及特点、公民的权利与义务、我国公民参与政治生活的基本原则。 ( 32分)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2013年 9月 29日,中国(上海)自由贸易试验区正式挂牌成立。加快发展中国(上海)自由贸易试验区(以下简称自贸区),实现以开放促改革、促创新

20、、促发展是实现伟大中国梦,谱写中华民族复兴梦的重要举措。 材料一 中国(上海)自贸区将制定一系列特殊政策,如对投资与贸易由 “重审批、轻监管 ”转变为 “重监管、轻审批 ”、拟开放人民币资本项目,如利率市场化、汇率自由汇兑等、拟采取税收优惠,对符合条件的企业相应减免企业所得税、增值税、关税等。 材料二 国务院指出,要进一步深化改革,加快政府职能转变,坚持先行先试,既要积极探索政府经贸和投资管 理模式创新,促进贸易和投资便利化;又要防范各类风险,推动建设具有国际水准的投资贸易便利、监管高效便捷、法制环境规范的自由贸易试验区,使之成为推进改革和提高开放型经济水平的 “试验田 ”,形成可复制、可推广

21、的经验,发挥示范带动、服务全国的积极作用,促进各地区共同发展。 ( 1)结合材料一,运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知识,说明试验区制定特殊政策的重要意义。( 9分) ( 2)结合材料,运用政治生活知识,谈谈在中国(上海)自由贸易试验区建设中,政府应如何行使其职能。( 8分) ( 3)结合材料,运用唯物辩证法有关知识,为加快中国(上 海)自由贸易试验区的发展出谋划策。( 15分) 答案: ( 1) 处理好政府和市场的关系, “两只手相结合 ”,更加尊重市场规律,更好发挥政府服务作用。对投资与贸易由 “重审批、轻监管 ”转变为 “重监管、轻审批 ”就是要更好地处理好政府和市场的关系。( 3分) 更好地发挥市

22、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基础性、决定性作用,使资源得到优化配置,开放人民币资本项目,实现利率、汇率市场等就是要更好地发挥市场的作用。( 3 分) 运用经济手段,通过税收优惠等方式降低企业经营成本,促进投资和贸易发展。( 3分) ( 2) 政府要切实履行好经济职能和提供社 会公共服务的职能。( 2分) 要加强服务型政府的建设,坚持科学民主决策。( 2分) 坚持依法行政。政府及其工作人员必须严格按照法定的权限和程序行使职权,促进中国(上海)自由贸易试验区建设。( 2分) 坚持对人民负责的原则,坚持求真务实、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真心实意为中国(上海)自由贸易试验区建设解决问题。( 2分) ( 3) 事物是

23、普遍联系的,要用联系的观点看问题。推进中国(上海)自由贸易试验区建设,既要积极探索政府经贸和投资管理模式创新,又要防范各类风险。( 3分) 坚持整体与部分的统一,重视局部的作用,用局部的发 展推动整体的发展。推进中国(上海)自由贸易试验区建设要发挥其示范带动、服务全国的积极作用,促进各地区共同发展。( 3分) 事物是变化发展的,要用发展的观点看问题。推进中国(上海)自由贸易试验区建设要进一步深化改革,加快政府职能转变。( 3分) 矛盾具有普遍性和特殊性。要遵循从特殊性到普遍性,再由普遍性到特殊性的规律来认识事物。推进中国(上海)自由贸易试验建设要坚持先行先试,使之成为推进改革和提高开放型经济水

24、平的 “试验田 ”。( 3分) 要树立创新意识,推进中国(上海)自由贸易试验建设要先行先试,探索我国对外开放的新 路径和新模式。( 3分) 试题分析: ( 1)由材料可知,试验区制定特殊政策,主要用解决市场调节与政府宏观调控的关系,所以可从更加尊重市场规律,更好发挥政府服务作用;更好地发挥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基础性,实现资源得到优化配置;运用经济手段,通过税收优惠等方式降低企业经营成本,促进投资和贸易发展等三个角度进行分析说明。 ( 2)在中国(上海)自由贸易试验区建设中,政府要切实履行好经济职能和提供社会公共服务的职能;要加强服务型政府的建设,坚持科学民主决策;要坚持依法行政、坚持对人民负责的

25、原则。 ( 3)要用联系的观点看问 题,既要积极探索政府经贸和投资管理模式创新,又要防范各类风险;坚持整体与部分的统一,重视局部的作用,用局部的发展推动整体的发展。推进中国(上海)自由贸易试验区建设要发挥其示范带动、服务全国的积极作用,促进各地区共同发展;事物是变化发展的,要用发展的观点看问题。推进中国(上海)自由贸易试验区建设要进一步深化改革,加快政府职能转变;矛盾具有普遍性和特殊性。要遵循从特殊性到普遍性,再由普遍性到特殊性的规律来认识事物。推进中国(上海)自由贸易试验建设要坚持先行先试,使之成为推进改革和提高开放型经济水平的 “试验田 ”; 要树立创新意识,推进中国(上海)自由贸易试验建设要先行先试,探索我国对外开放的新路径和新模式。 考点:本题考查了市场配置资源、宏观调控、我国政府的主要职能、我国政府工作的基本原则、政府依法行政的意义和要求、联系的普遍性、整体和部分的关系、发展的概念、矛盾的普遍性和特殊性、辩证法的革命批判精神和创新意识。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考试资料 > 中学考试

copyright@ 2008-2019 麦多课文库(www.mydoc123.com)网站版权所有
备案/许可证编号:苏ICP备17064731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