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4届湖北省武汉市部分学校高三起点调研历史试卷与答案(带解析).doc

上传人:syndromehi216 文档编号:339533 上传时间:2019-07-09 格式:DOC 页数:12 大小:94.09KB
下载 相关 举报
2014届湖北省武汉市部分学校高三起点调研历史试卷与答案(带解析).doc_第1页
第1页 / 共12页
2014届湖北省武汉市部分学校高三起点调研历史试卷与答案(带解析).doc_第2页
第2页 / 共12页
2014届湖北省武汉市部分学校高三起点调研历史试卷与答案(带解析).doc_第3页
第3页 / 共12页
2014届湖北省武汉市部分学校高三起点调研历史试卷与答案(带解析).doc_第4页
第4页 / 共12页
2014届湖北省武汉市部分学校高三起点调研历史试卷与答案(带解析).doc_第5页
第5页 / 共12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1、2014届湖北省武汉市部分学校高三起点调研历史试卷与答案(带解析) 选择题 有学者指出: “商代邑中居民,甲骨文称为 邑人 ,通常以族氏组织相集约。 ”如河南偃师城, “邑中居民各成体系,保持着以族为纽带的较严密分片分等级的居住形式。 ”该材料能够反映的是 A商代已经实行宗法制度 B商代社会组织的基本单位是氏族 C商代社会各阶层等级差距明显 D商代平民多居住于城市 答案: B 试题分析:氏族是指原始社会中以相同的血缘关系结合的社会群体。 “通常以族氏组织相集约。 ”“保持着以族为纽带的较严密分片分等级的居住形式 ”可知是指商代社会组织的基本单位是氏族。 考点: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 商周时期的政治

2、制度 中国古代早期政治制度的特点。 有学者认为,文艺复兴中的人文主义者通过文学、艺术及其他形式对天主教会的腐败现象揭露得淋漓尽致,为马丁 路德提供了攻击天主教的炮弹。路德的宗教改革思想是用神学的理论与话语表达了人文主义自由、平等的思想。可见,文艺复兴与宗教改革的共同之处是 A都坚持国家权力高于神 权 B都促进了人的思想解放 C都从根本上否定上帝的权威 D传播人文主义手段相同 答案: B 试题分析: “文艺复兴中的人文主义者通过文学、艺术及其他形式 ” “路德的宗教改革思想是用神学的理论与话语 ”说明两者传播人文主义手段不尽相同,排除D;A 在题干中没有体现;两者打击教会的权威而非否定对上帝的信

3、仰,排除 C;B符合题意,文艺复兴与宗教改革都推动人文主义思想的发展,有利于人的思想解放。 考点:西方人文精神的发展 文艺复兴和宗教改革 文艺复兴、宗教改革的内容和作用。 亚里士多德在政治学中明确指出: “把权威赋予人等于引狼入室,因为欲望具有兽性,纵然最优秀者,一旦大权在握,总倾向于被欲望的激情所腐蚀。 ”针对这一现象, 18世纪设计出解决方案的历史文献是 A权利法案 B论法的精神 C社会契约论 D天演论 答案: B 试题分析: “把权威赋予人等于引狼入室 ”说明要防止专制独裁,制约权力。 A是在 1689年颁布,这是在 17世纪,时间不符; D是在 19世纪,而且是介绍生物进化论,与题干不

4、符; B C是在 18世纪启蒙运动时期,但 C侧重于强调人民与政府的关系,主张主权 在民, B是强调三权分立,防止权力集中,因此选 B. 考点:西方人文精神的发展 启蒙运动 孟德斯鸠。 某西方学者写道: “国际歌呼吁他们起来的有名的 饥寒交迫的奴隶 ,乃是与电灯、马克西姆机枪和 科学 的种族主义同时的维多利亚后期的现代发明。 ”作者试图说明 A工业化加速社会分化 B工人运动兴起 C工业化进程加速 D工业文明成果主要集中于英国 答案: A 试题分析:国际歌呼吁他们起来的有名的 饥寒交迫的奴隶 ,这里的 “奴隶 ” 指的就是无产阶级,反映了工业革命后贫富分化加剧,工人阶级生活困窘。 CD无从体现,

5、 B不对,国际歌(法文: LInternationale)是国际共产主义运动中最著名的一首歌。原文(法语)的歌词由欧仁 鲍狄埃在 1871年所作,皮埃尔 狄盖特于 1888年为其谱曲,在此之前工人运动已经兴起。 考点:科学社会主义理论的诞生和国际工人运动 国际工人运动 国际工人运动开展的背景。 “这一发现成为二十世纪物理学研究的基础,从那个时候起几乎完全决定了物理学的发展。要是没有这一发现,那就不可能建立起分子、原子以及支配它们变化的能量过程的有用理论。 ”“这一发现 ”是 A揭示微观世界的基本规律 B揭示时空本质属性 C解释光电效应 D预测未知行星方位 答案: A 试题分析: “要是没有这一

6、发现,那就不可能建立起分子、原子以及支配它们变化的能量过程的有用理论。 ”可知是指普朗克提出的量子论,量子论有助于人们对微观世界的认识。 B是爱因斯坦的相对论, C是爱因斯坦的光量子论, D是牛顿力学体系。 考点:近代科学技术 量子论 量子论的内容和作用。 仔细欣赏下列美术作品,哪幅作品最有可能采用当时最新科技成就答案: D 试题分析:选项 A、 B、 C、 D分别属于浪漫主义、现实主义、文艺复兴作品和印象画派。据所学可知印象画派重视光和色的作用,利用当时自然科学中光学领域的成就。 考点: 19世纪的世界文学艺术 有代表性的美术作品 印象派绘画。 苏俄在实施某一政策时出现如下状况: “自制造火

7、车头至开公众浴室、自供应面包至蘑菇,企图全部由国家主持。积习既久,则索性由武装部队进入村庄,挨户搜索,除了农家本身食用之外,多余粮食一概拿走,并且主张停用货币 ”。根据材料,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该政策的目的在于巩固苏维埃政权 B该状况出现于斯大林执政时期 C该政策促进了苏联国民经济的恢复 D苏俄形成了高度集权的经济体制 答案: A 试题分析: “多余粮食一概拿走,并且主张停用货币 ”可知是指苏俄实行战时共产主义政策时期。 BD都是在斯大林执政时期,而该状况是在列宁执政时期; C不对,该政策有利于集中力量战胜国内外敌人,巩固苏维埃政权,但是违背经济规律,不利于国民经济的恢复和发展。 考点:俄国十

8、月革命与苏联社会主义建设 战时共产主义政策和新经济政策 战时共产主义政策的目的。 1930年,巴黎每日新闻报发表社论,如果 “美国佬们 ”通过 “斯穆特一霍利法案 ”,设立关税障 碍, “那我们别无选择,只能进行报复,而这就意味着战争。 ”这篇社论主要反映了 A法国反对罗斯福实行贸易保护主义立场 B法国反对胡佛实行贸易保护主义立场 C贸易自由化加剧了世界贸易的紧张局势 D法国与美国加紧争夺国际市场 答案: B 试题分析: A不对,罗斯福于 1933年就任美国总统,此时仍是胡佛执政; C不对,材料体现的不是贸易自由化而是美国实行贸易保护主义; D不对,材料是反映了法国对美国实行贸易保护主义表示不

9、满,但没有体现法国也实行类似的政策,与美国争夺世界市场。 考点:罗斯福新政和当代资本主义的 新变化 1929 1933年资本主义世界经济的危机 经济危机的影响。 二战后期,美国积极推动联合国和布雷顿森林体系的建立; 1949年组建北大西洋公约组织; 1951年签订日美安全保障条约。这反映了美国企图 A建立美国主导的国际秩序 B以合法的武力干涉别国内政 C全面控制西欧与日本 D将本国利益凌驾于他国利益之上 答案: A 试题分析:联合国和布雷顿森林体系的建立、 1949年组建北大西洋公约组织、1951年签订日美安全保障条约反映出二战后美国力图从政治、经济等方面建立美国为主导的世界体系,称霸世界。

10、B 不对,上述事件没有体现美国以武力干涉别国内政; C概括不够全面,如联合国和布雷顿森林体系的建立不单单是为了控制西欧与日本; D说法过于笼统。 考点:第二次世界大战后世界政治格局的演变 美苏两极对峙格局的形成 冷战。 下列史实主要反映了 20世纪 50年代末 60年代初期 A苏联力图维护二战中取得的外交成果 B美国放弃了对苏遏制战略 C美苏关系缓和与对抗交替 D美苏处于全面冷战与局部热战之中 答案: C 试题分析:材料可知,赫鲁晓夫访美反映出美苏关系的缓和,但是柏林墙事件、古巴导弹危机又反映出美苏关系的对抗。 A不对,苏联此时也力图争夺世界霸权; B 不对,二战后美国始终坚持对苏冷战政策;

11、D不对,上述事件都不涉及局部热战。 考点:第二次世界大战后世界政治格局的演变 美苏两极对峙格局的形成 冷战。 美国某知名生物科技公司推出一项的 “宏伟计划 ”:收购全球种子公司 利用转基因技术加以 “改良 ” 用申请了专利的转基因种子替代天然种子 控制全球食品供应。该公司目前已收购全球 21%的种子公司,控制 93%的转基因食品市场。该材料主要说明 A跨国公司促进了国际贸易和世界经济的增长 B跨国公司控制了国际技术贸易 C全球化背景下维护国家经济安全的重要性 D全球化与单一民族经济难以共存 答案: C 试题分析: ”该公司目前已收购全球 21%的种子公司,控制 93%的转基因食品市场 ”说明发

12、达国家在经济全球化中占据主导地位,发展中国家的企业、市场面临着冲击和挑战; AB在材料中无从体现; D说法不对,全球化是世界经济发展的必然趋势,发展中国家不能逃避,而是要趋利避害。 考点:第二次世界大战后世界经济的全球化趋势 世界经济的全球化趋势 全球化的影响。 十二铜表法规定:债权人可将无力偿还的债务人,交付法庭判决,直到将其戴上足枷、手铐,甚至杀死或卖之为奴 该规定主要反映了 A罗马法维护奴隶主贵族利益 B罗马法维护债务人权益 C罗马法保留大量野蛮习俗 D罗马法注重保护私有财产 答案: D 试题分析:题干中十二铜表法的规定,说明为维护债权人的财产不受损失而不惜伤害债务人肉体,这里蕴含了私有

13、财产神圣不可侵犯的思想。 A没有体现,债权人不一定就是奴隶主贵族; B 与题意刚好相反; C 只是看到表面现象,没有看到实质。 考点:古代希腊、罗马的政治制度 罗马法 罗马法的特点。 孔子说: “智、仁、勇三者,天下之达德也。 ”他把智仁勇这三种品质称为“君子道者三 ”,认为它们是品行高尚的君子必须具备的三种美德。下列思想家的主张与此相似的是 A普罗泰格拉 B亚里士多德 C韩非子 D荀子 答案: B 试题分析: A不对,普罗泰格拉属于智者学派,智者学派追求功利,忽视社会道德; C不对,韩非子属于法家,法家强调严刑竣法,不重视道德教化; D不对,荀子主张性恶论; B符合题意,亚里士多德强调 理性

14、,创立了伦理学。 考点:西方人文精神的起源 古希腊人文主义 亚里士多德的思想。 从 2004年到 2010年,上合组织地区反恐机构在成员国强力部门的协作与配合下,成功制止了 500余起恐怖事件的发生;从 2002年到 2010年,上合组织框架内多次举行了不同层面、不同规模的联合军事反恐演习。这表明上海合作组织 A是具有结盟性质的军事政治组织 B有利于推动区域一体化进程 C有利于维护地区的稳定和安全 D体现了平等、互利、共赢的合作关系 答案: C 试题分析: “成功制止了 500余起恐怖事件的发生 ”“多次举行了不同层面、不同规模的联合军事反恐演习 ”可知上海合作组织在反恐方面取得巨大的成果,有

15、利于维护地区的稳定和安全。 A不对,新时期我国奉行结伴不结盟的外交政策,BC 在题干中无从体现。 考点:现代中国的对外关系 新时期的外交 上海合作组织。 汉代冶铁技术取得重大发展。铸铁柔化处理技术和炼钢技术在汉初很不普及,但汉武帝后却得到迅速推广,工艺也更为成熟。其主要原因在于 A盐铁官营政策的推行 B民营手工业的发展 C水力鼓风冶铁工具的发明 D铁农具的广泛应用 答案: A 试题分析: B不对,汉代手工业占主导地位的还是官营手工业,民营手工业是在明清时期发展超过民营手工业; C不对,水力鼓风冶铁工具的发明即水排,是在东汉时由杜诗发明,而汉武帝是在西汉时期; D不对, 铁农具在春秋战国时期已经

16、得到广泛应用。因此选 A 。汉武帝时期推行盐铁官营政策,官营手工业的发展推动铸铁柔化处理技术和炼钢技术的推广。 考点:古代中国的经济 手工业的发展 古代手工业经营形态。 清朝前期,通过蒙古律例和理藩院则例(适应于边疆各个民族和地区的正式立法)确定盟旗制度为蒙古地区的基本行政制度,各旗在自己的范围内行使清 廷授予的权力。这体现清朝前期民族政策的特点是 A沿用元朝的少数民族地区管理政策 B依法治理边疆少数民族地区 C分而治之与因俗而治相结合 D巩固统一的多民族国家 答案: B 试题分析: “通过蒙古律例和理藩院则例(适应于边疆各个民族和地区的正式立法)确定盟旗制度为蒙古地区的基本行政制度 ”说明是

17、依法治理边疆少数民族地区。 AC 在题干中无从体现, D是目的而非特点。 考点: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 明清君主专制制度的加强 明清时期君主专制制度的特点和影响。 某学者曾说: “他的思想中有着发展资本主义经济的微弱呼声,有过倾慕资产阶级政体的闪光,然而他却跳不出封建忠君思想的窠臼,可悲地扮演了为封建社会炼石补天的角色。 ”这位学者评价的是 A魏源 B曾国藩 C洪仁 D郑观应 答案: A 试题分析:根据 “他却跳不出封建忠君思想的窠臼,可悲地扮演了为封建社会炼石补天的角色。 ”可以排除 CD,洪仁 的资政新篇已经提出了发展资本主义的方案,郑观应是资产阶级早期维新派的代表; “他的思想中有着发展资本

18、主义经济的微弱呼声,有过倾慕资产阶级政体的闪光 ”可以排除 B,曾国藩是地 主阶级洋务派的代表,而魏源虽然思想上上带有封建色彩,但是其著作海国图志介绍了西方各国的历史地理情况,其中就包括政治制度等情况,因此有此评价。 考点:近代中国思想解放的潮流 师夷长技 魏源海国图志。 有学者列表对张之洞创办的汉阳铁厂进行成本分析。通过表格分析可知 A近代工业刺激民族资本主义产生 B近代工业抵制了外国资本主义扩张 C近代工业创办克服了诸多困难 D洋务派官僚草率决策影响企业效益 答案: D 试题分析:通过表格分析可知张之洞创办的汉阳铁厂厂址选择不当,不仅地质不好,而且远离矿产资源丰富的地区,结果大大增加了成本

19、,影响企业效益,因此选 D。 ABC三项都无从体现。 考点:经济结构的变动与资本主义的曲折发展 晚清中国经济结构的变化和民族工业的兴起 洋务运动。 国民党在一次军事行动前发表宣言: “本党从来主张用和平方法,建设统一政府,盖一则中华民国之政府,应由中华人民自起而建设;一则以凋敝之民生,不堪再经内乱之祸。故总理北上之时,即谆谆以开国民会议,解决时局,号召全国。孰知段贼于国民会议,阳诺而阴拒;而帝国 主义者复煽动军阀,益肆凶焰。 本党至此,忍无可忍,乃不能不出于出师之一途矣。 ”这一行动应是 A二次革命 B北伐战争 C抗日战争 D解放战争 答案: B 试题分析: “故总理北上之时 ”是指孙中山当时

20、于 1924年北上,商议召开国民会议; “帝国主义者复煽动军阀,益肆凶焰 ”是指革命的对象是帝国主义和军阀,A是 1913年反对袁世凯的斗争, C是 19371945 年反对日本侵略者, D是19461949 年反对国民党统治。只有 B是 “打倒列强、除军阀 ”的国民革命。 考点:近代中国的民主革命 新民主主义革命 国民大革命。 1943年 1月的一份大公报写道: “中美、中英的新约成立,是中国百年来的大事。这两个公道的条约,把 租界 、 领事裁判权 、 驻兵权 、 内河航行权 等各种由不平等条约产生的名词送进中国的博物馆。 ”材料中 “中美、中英的新约 ”签订的主要因素是 A废约是中国人民反

21、帝运动的主要目标 B世界反法西斯联盟的建立 C国民政府的不懈努力 D中国人民长期坚持抗战 答案: D 试题分析: A不对,鸦片战争以来中国人民就要求废除不平等条约; BC 属于次要原因;结合 当时的背景分析,这时正值中国抗日战争时期,中国的抗战牵制了大量日军,为世界反法西斯战争做出了巨大贡献,也提高了中国的国际地位。 考点:近代中国的民主革命 新民主主义革命 抗日战争。 建国初期的历史教学,关于社会制度和意识形态的认识主要借鉴苏联经验。1953年,通行全国的历史教科书参照苏联课本编写; 1959年历史教学杂志开始公开谈论学苏联 “必须结合 ”中国 “教学的实际 ”,要防止简单的机械的类比和牵强

22、附会。导致 50年代中国历史教学发生变化的原因是 A左倾思潮出现 B一五计划完成 C中苏关系恶化 D社会主义制度确立 答案: C 试题分析: “要防止简单的机械的类比和牵强附会 ”不能说明左倾思潮出现,左倾思潮是冒险激进,不切实际的,排除 A;一五计划完成是在 1957年,而且是得到苏联的援助,反映了中苏关系的友好,排除 B;社会主义制度确立是在1956年 ,时间不符,排除 D; 50年代末苏联背信弃义,单方面撤走专家、撕毁协议,中苏关系恶化,因此出现所述情景,答案:选 C. 考点:现代中国的对外关系 新中国建立初期的重大外交活动与和平共处五项原则 中苏关系。 1955年植物学家胡先 因批评苏

23、联生物学家李森科而遭到批判, 1956年 5月,周恩来同中科院负责人谈话时指出: “科学是科学,政治是政治 如果李森科不对,我们没有理由为李森科辩护,我们就向被批评的胡先 承认错误。对一切科学,都要这样。 ”该讲话 A反映了学术问题政治化的要求 B体现了 “双百 ”方针的精神 C掀起了 “向科学进军 ”的热潮 D奠定了 “科教兴国 ”战略的理论基础 答案: B 试题分析: “科学是科学,政治是政治 ”可知周恩来反对将学术问题政治化,排除 A; 1956年 1月,中国已经提出了 “向科学进军 ”的口号,排除 C; “科教兴国 ”战略是在上世纪 90年代提出;因此 B符合题意,周恩来的讲话体现了

24、“百家争鸣 ”“百花齐放 ”的双百精神。 考点:现代中国的科学技术与文化教育事业 “百花齐放、百家争鸣 ”方针 “双百 ”方针的精神。 据下列图表数据分析可知,关于中国社会主义经济建设的结论正确的是 A已建立了高度集中的计划经济模式 B已经初步实现了社会主义工业化 C主要依靠对重工业的投资来推动经济发展 D实现了农、轻、重的协调发展 答案: C 试题分析:根据材料,主要是反映这一时期中国基本建设投资的分配情况, AB无从体现,而且 1978年改革开放后计划经济体制逐渐受到冲击; D不对,根据图表数据分析,工业投资比重明显高于农业,而其中重工业投资占有很大的比重,因此不能说实现了农、轻、重的协调

25、发展,答案:只能选 C. 考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的道路 20世纪 50年代至 70年代探索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实践 经济建设的特点。 1982年,中央在温州开展了打击严重经济犯罪的运动,即 “八大王事件 ”。温州第一批成功的个体户,被戴上 “投机倒把 ”帽子,遭到整肃。这一行动对民众中刚刚涌动的致富热情,无疑是致命一击。 1984年邓小平第一次南巡之后,“投机倒把 ”这个 词没人提了,而 “下海 ”等词汇流行开来。这说明 A领导人的言行是经济发展风向标 B经济体制改革逐渐冲破计划经济体制的束缚 C邓小平南巡提出了建立市场经济体制的目标 D社会主义商品市场体系基本建立 答案: B 试题分析:

26、A不对,夸大了领导人的言行的作用; C不对,这是在 1992年; D不对,这是在 21世纪初期;根据 “投机倒把 ”这个词没人提了,而 “下海 ”等词汇流行开来 ”可知经济体制改革逐步深化,人们的思想意识逐步开放。 考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的道路 经济体制改革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 综合题 ( 18分)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在我们要讲的唐宋明清五个朝代里,宋是最贫最弱的一环,也是最没有建树的一环。 论中国政治制度,秦汉是一个大变动。 若论制度,宋代大体都沿袭着唐旧。只因宋初太祖太宗不知大体,立意把相权拿归自己,换言之,这是小兵不放心大臣,这也罢了。他们种种措施,自始就不断有人

27、反对。但因宋初承袭五代积弊,社会读书人少,学术中衰,反对的也只晓得唐制不如此而已,并未能通览大局,来为有宋一代定制创法。 钱穆中国历代政治得失 材料二 汉密尔顿从来不曾期待不完美之人制出完美之物。他说: 一切经过集体讨论制定的方案均为各种意见的混合体,必然混杂每个个人的良知和智慧,错误和偏见。将十三个不同的州以友好、联合的共同纽带联结一起的契约,必然是许多不同利益与倾向互相让步的结果。此种原料安能制出完美无缺的成品? 摘自刘建湘美国宪法的商谈原理 ( 1)根据材料一,简要说明宋朝在政治制度上 “没有建树 ”的主要原因。( 4 分)据所学知识,概括说明从秦汉到唐宋政治制度演变的基本趋势。( 6分

28、) (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简述 1787年美国宪法中 “良知和智慧 ”与 “错误和偏见 ”的表现。( 8分) 答案: ( 1)原因:宋初统治者弱化相权,学术中衰,缺乏人才。( 4分)趋势:地方权力逐渐削弱,中央权力逐渐加强;相权逐渐削弱,皇权逐渐加强;选官制度走向公正、客观。( 6分) ( 2) “良知和智慧 ”:主权在民;三权分立 (或分权制衡 );联邦政府与州政府集权与分权相结合(或联邦体制);共和制度等。( 4分) “错误和偏见 ”:间接承认奴隶制的合法性,存在种族歧视;选举有性别、财产限制;没有规定公民权利。( 4分) 试题分析: ( 1)先根据材料信息 “宋初太祖太宗不知大

29、体,立意把相权拿归自己 ”“但因宋初承袭五代积弊,社会读书人少,学术中衰 ”回答,再根据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的发展演变趋势回答。 ( 2)结合美国 1787年宪法的利弊回答。宪法的进步性:体现中央集权原则(联邦制原则)、分权制衡原则、民主原则,是第一部比较完整的资产阶级成文宪法;局限性:承认了奴隶制度,保留了种族歧视;没有赋予广泛的公民权。 考点: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 汉到元政治制度的演变 宋朝加强中央集权的措施;欧美代议制的确立与发展 美国共和制的确立 1787年宪法。 ( 12分)历史图表包含了政治、经济、文化等多种信息。阅读下面图表,从中分别提取美苏历史变迁的相关信息,并结合所学知 识予以说

30、明。 答案: 苏联: 信息:从 19601980 年,苏联工业产值增长速度呈现下降趋势。( 2分) 说明:原因:苏联赫鲁晓夫和勃列日涅夫等人的改革,没有从根本上触动高度集中的计划经济体制(或政治体制日益僵化;争夺世界霸权,加紧军备竞赛。( 2分)影响:导致苏联经济困难,人民生活水平下降,使苏联在美苏争霸中逐渐处于劣势,成为苏联解体的重要原因。( 2分) 美国: 信息:从 19601975 年,工业产值增长速度明显下降; 19751980 年,工业产值增长速度显著回升(或 20世纪 6080 年代,经济发展 经历了曲折的过程)。( 2分) 说明:原因:前期由于美苏争霸、越南战争、西欧和日本的竞争

31、、经济危机的影响,导致美国经济下滑;后期由于美国减少国家对经济的干预,发展混合经济,实现了经济新的增长。( 2分)影响:前期经济的下滑,使美国的霸主地位动摇;后期经济的增长,使美国在美苏争霸中重新夺回优势,为其他国家经济发展提供了借鉴。( 2分) 试题分析: 首先根据图表,分析美苏在二战后经济发展的趋势,可以看出苏联工业产值增长速度呈现下降趋势,结合所学知识,从苏联体制僵化、改革失败、长期军备竞赛消耗国力等角度回答原因,结合苏 联解体的相关知识回答影响;美国在19601975 年,经济发展趋缓,但在 19751980 年显著回升,结合所学知识,从西欧、日本的崛起、 70年代经济危机、越南战争、

32、减少对经济的干预等角度回答原因,结合美国在美苏争霸中地位的变化回答影响。 考点:罗斯福新政和当代资本主义的新变化 战后美国等国本主义的新变化 战后资本主义经济的调整;第二次世界大战后世界政治格局的演变 两极格局瓦解和多极化趋势的加强 苏联解体。 ( 22分)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中国古代哲学中存有 “变易 ”的优良传统,起源于殷周之际的易经,其基本思想之一就是变化发展。 韩非把历史演变过程分为上古、中古、近古以及当今之世几个阶段,提出了 “世异则事异 ”、 “事异则备变 ”的社会变革论断。 唐代的柳宗元不自觉地承担起封建社会前期历史变易观的总结工作,形成重 “势 ”的历史发展观,认为整

33、个社会历史是一个自然发展的过程,它有着自己固有的不以人们的主观愿望为转移的客观必然趋势。 摘编自赵璐、柴文华论近代中国进化论的思想渊源 材料二 中国古代变易思想始终未能摆脱直观性和猜测性的束缚,长期的 小农生产和手工操作方式,闭关自守的生活方式,使我们的民族习惯于直观式经验思维,这种思维方式不注重思维的准确性与科学性。因此,中国古代的变易思想是建立在经验和直观的基础上,缺乏科学性,带有许多猜测的性质。 赵璐进化论与中国近代思想观念的变革 材料三 资产阶级早期维新派的具有近代意义的变易进化历史观,是从古代传统的变易史观到近代历史进化论的一个中间环节。近代历史进化论的开创者是康有为。他的 “三世

34、”说(据乱世、升平世、太平世)是中国近代第一个历史进化论的理论体系,但它采取了传统经学的形式。严复的历史进化观 则自觉地以达尔文进化论等近代自然科学为基础,摆脱了传统经学形式,更完全地具有了近代的形态。梁启超提倡新史学,鼓吹史学革命,把历史进化论进一步加以系统化,旗帜鲜明地反对了封建旧史学,批判了 “一治一乱 ”历史循环论和其他非历史主义观点。 邝柏林从古代传统的变易史观到近代历史进化论 ( 1)据材料一、二,概括中国古代变易观的特点,( 6分)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其积极影响。( 2分) ( 2)据材料一、二、三,概括说明中国古代变易观在 19世纪末 20世纪初发生了怎样的变化?( 6分)结合所学

35、知识分析其变化的原因。( 8分) 答 案: ( 1)特点:源远流长,随时代发展而不断丰富和完善(或有优良传统);服务于政治生活,深受生产方式的影响(或与政治经济紧密结合);肯定历史进化的规律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具有直观性和猜测性,缺乏准确性和科学性。积极影响:为中国古代和近代前期的改革,提供理论依据,推动中国社会发展。 ( 2)变化:由传统的变易史观发展为近代历史进化论;研究方法由直观走向科学;研究目标由封建体系向近代社会转化;适用范围由政治和哲学变为自然科学和社会科学等各个领域。原因:中国古代变易观的弊端;工业文明的冲击,进化论和社会达尔文主义的 传播与影响;民族危机的加深;中国民族资本主义

36、的发展;中国知识分子对东西文化的融合与反思。 试题分析: ( 1)根据材料一信息,中国古代哲学中存有 “变易 ”的优良传统可知源远流长,而且发展丰富; 韩非把历史演变过程分为上古、中古、近古以及当今之世几个阶段,提出了 “世异则事异 ”、 “事异则备变 ”的社会变革论断,可知服务于政治生活,为社会变革提供理论依据; “它有着自己固有的不以人们的主观愿望为转移的客观必然趋势 ”可知肯定历史进化的规律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根据材料二信息, “中国古代变易思想始终未能摆脱直观性和猜测性的束缚 ”, “中国古代的变易思想是建立在经验和直观的基础上,缺乏科学性,带有许多猜测的性质 ”回答。 ( 2)根据材料三信息, “从古代传统的变易史观到近代历史进化论的一个中间环节 ”“严复的历史进化观则自觉地以达尔文进化论等近代自然科学为基础,摆脱了传统经学形式,更完全地具有了近代的形态 ”“梁启超提倡新史学,鼓吹史学革命,把历史进化论进一步加以系统化,旗帜鲜明地反对了封建旧史学 ”概括回答,再结合近代历史背景,从政治、经济、思想文化、主观因素、传统文化弊端等几个角度分析原因。 考点:近代中国思想解放的潮流 维新思想 维新思 想的背景。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考试资料 > 中学考试

copyright@ 2008-2019 麦多课文库(www.mydoc123.com)网站版权所有
备案/许可证编号:苏ICP备17064731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