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4届湖北省沙市中学高三8月第一次周练文综历史试卷与答案(带解析).doc

上传人:eveningprove235 文档编号:339544 上传时间:2019-07-09 格式:DOC 页数:8 大小:147.89KB
下载 相关 举报
2014届湖北省沙市中学高三8月第一次周练文综历史试卷与答案(带解析).doc_第1页
第1页 / 共8页
2014届湖北省沙市中学高三8月第一次周练文综历史试卷与答案(带解析).doc_第2页
第2页 / 共8页
2014届湖北省沙市中学高三8月第一次周练文综历史试卷与答案(带解析).doc_第3页
第3页 / 共8页
2014届湖北省沙市中学高三8月第一次周练文综历史试卷与答案(带解析).doc_第4页
第4页 / 共8页
2014届湖北省沙市中学高三8月第一次周练文综历史试卷与答案(带解析).doc_第5页
第5页 / 共8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1、2014届湖北省沙市中学高三 8月第一次周练文综历史试卷与答案(带解析) 选择题 钱氏家训 家庭载: “家富提携宗族,置义塾与公田,岁饥赈济亲朋,筹仁浆与义粟。 ”这反映出古代家族 A具有广结善缘的行举 B固守传统的家庭等级观念 C具有浓厚的宗法观念 D遵循行善济世的乡风礼俗 答案: C 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准确解读材料信息的能力,材料中文字 “家富提携宗族,置义塾与公田,岁饥赈济亲朋,筹仁浆与义粟。 ”的大体含义是家庭富裕之后提携自家宗族亲朋,建立本家族义塾与公田,灾荒年间接济亲朋,这深刻反映了浓厚的家庭宗族观念,即宗法观念浓郁,故答案:选 C,材料中善行仅仅局限在家族内部,所以 A

2、D两项说法并不准确, B项与题意无关。 考点: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 商周时期的政治制度 宗法制 经历急剧的变革后,他们已不再满足于 “借历史题材和异国情调来抒发主观情感 ”,而是希望通过对社会现实生活 “真实、客观和准确 的描绘来展现自己的社会理想 ”。这样一种新的文艺思潮登上历史舞台。下列作品体现这一思潮的是 唐璜 红与黑 高老头 巴黎圣母院 A B C D 答案: B 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查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材料中 “真实、客观和准确的描绘来展现自己的社会理想 ”描述的是批判现实主义的文学特征,结合所学可知 是现实主义文学的代表作 两项是浪漫主义文学代表作品,故答案:选 B。

3、考点: 19世纪的世界文学艺术 文学的主要成就 批判现实主义文学 古希腊哲学家普罗泰格拉曾提出这样的观点:神是不可知的,人是依靠自己的力量发明语言、造出房屋、衣服、鞋子和床,并且从土里取得养生之资的。这一观点的积极之处在于 A否定了神的存在 B反对天主教会的权威 C宣扬唯物主义思想 D树立人的尊严与权威 答案: D 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准确解读材料信息的能力,材料中文字 “神是不可知的,人是依靠自己的力量发明语言、造出房屋、衣服、鞋子和床,并且从土里取得养生之资的 ”说明普罗泰格拉质疑神的作用,积极肯定了人的自身价值和权威,所以答案:选 D, A项说法错误,材料只 是质疑神的存在和作用并

4、未明确否定神的存在, B C两项材料并未直接体现。 考点:古代希腊、罗马 西方人文精神的起源 智者学派 “朝秦暮楚 ”是战国时期人才流动频繁的真实写照,与这一时期有才能的人得以重用有关的背景因素不包括 A政局动荡不安,战争频繁 B平等思想已成为当时社会的主流思想 C奴隶制瓦解,封建制形成 D重视人才成为统治者的普遍政治倾向 答案: B 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查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 “朝秦暮楚 ”出现在战国时代,这是各国统治者重视吸纳和利用人才的结果,其目的是满足诸侯国兼并战争的需要;此时君主专制和中央集权正处于形成时期,社会等级依旧明显,法家强化中央集权主张成为当时社会的主流思想,所

5、以 B项说法错误不符合史实。 考点: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的演变 春秋战国时期的百家争鸣 百家争鸣 将苏俄新经济政策、美国罗斯福新政和中国改革开放进行比较,表达错误的是 A都是在较为困难的情况下实施的 B都是在一定限度内对资本主义的恢复 C都是为了促进经济的恢复和发展 D都注重调整生产关系,符合实际需要 答案: B 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查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中国改革开放的实质是对社会主义生产关系进行局部调整以推动社会主义生产力的快速发展,当然不会是在一定限度内恢复资本主义的生产关系,所以 B项表述不符合中国改革开放的史实, A C D三项表述正确是三者的共同点,但与题意要求不符,故答

6、案:选 B。 考点:罗斯福新政和当代资本主义的新变化 罗斯福新政 罗斯福新政的特征;俄国十月革命与苏联社会主义建设 战时共产主义政策和新经济政策 新经济政策 下表反映了经济全球化的现象,其产生的积极影响主要是 厂商 /合作者 产品 /服务 成 本 苹果( Apple美) 设计 东芝 Toshiba(日) 闪存、触摸屏 $ 40.00 三星 Samsung(韩) 应用处理器 $ 14.46 英飞凌 Infineon(德) 相机组件、 GPS接收器 $ 11.80 富士康 Foxconn(中) 组装 $ 6.50 注: $是美元的简称 iPHone手机部分零部件生产情况表 A.利于产业结构的调整

7、B.推动信息技术的更新 C.促进中国经济迅速发展 D.利于资源的优化配置 答案: D 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准确解读图表信息的能力,表格数据显示苹果手机由世界各地多家厂商联合生产组装而成,这种生产加工模式有利于资源的优化配置和节约生产成本,同时也密切了世界各地的经济联系,也推动了世界经济的全球化趋势的发展进程,所以答案:选 D, A B C三项与材料主旨体现资源结构优化配置不符。 考点:第二次世界大战后世界经济的全球化趋势 经济全球化与世界经济区域集团化 经济全球化的影响 有学者说美国的财政中心从华尔街移到了华盛顿。后来,世界金融中心也从伦敦转移到了纽约。出现这 些变化的主要依据是 A罗斯

8、福新政的实施 布雷顿森林体系的形成 B罗斯福新政的实施关贸总协定的签订 C 1929年经济危机的爆发布雷顿森林体系的形成 D 1929年经济危机的爆发关贸总协定的签订 答案: A 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查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材料中文字 “世界金融中心也从伦敦转移到了纽约 ”说明美国确立了全球金融中心的地位,这一地位的实现得益于二战后布雷顿森林体系的建立,当然 “美国的财政中心从华尔街移到了华盛顿 ”说明美国行政举措对经济发展产生重要作用,这一现象的发生直接受益于罗斯福新政的实施,所以答案:选 A。 考点:第二次世界大战后世界经济的全球化趋势 布雷顿森林体系的建立 战后资本主义经济体系

9、的确立 1922年底,列宁说: “我们在集体农场上做了很多愚蠢的事,集体农场不是今日之决策。 ”而后来斯大 林却大张旗鼓开展农业集体化,建立集体农场。导致这种变化的主要原因是 A新经济政策已完成它的历史使命 B苏联找到了向社会主义过渡的道路 C斯大林修正了列宁不务实的政策 D苏联开展工业化建设迫切需要资金 答案: D 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查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结合史实可知苏联在 20世纪 20年代推行农业集体化运动的主要目的是为工业化建设积累和提供大量资金,所以答案:选 D,新经济政策符合俄国由落后国家向社会主义国家过渡的实际需要但却未能贯彻下去,所以 A C两项说法错误不符合史实

10、, B项说法正确但与题意不符。 考点:俄国十月革命与苏联社会主义建设 “斯大林模式 ” 农业集体化运动 1899年,诺贝尔奖获得者英国诗人吉卜林在白人的负担一诗中写道:承担起白人的负担,将你们培育的最好的东西传播开来,让你们的子弟离家远去,去满足你们的奴隶(殖民地)的需要。这表明吉卜林 A反对种族歧视的政策 B认为欧洲不再是世界的中心 C鼓励欧洲的殖民扩张 D认为欧洲应该学习殖民地文化 答案: C 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准确解读材料信息的能力,材料中文字 “让你们的子弟离家远去,去满足你们的奴隶( 殖民地)的需要 ”能够说明英国诗人鼓励英国年青人进行殖民扩张,所以答案:选 C, A项与材料

11、题意主旨不符, B D两项说法错误不符合史实和题意,作者主张进行殖民扩张行为同时还积极强调传播欧洲文化。 考点:资本主义世界市场的形成与发展 荷兰、英国的殖民扩张 英国的殖民扩张 某历史兴趣小组开展研究性学习,搜集到图片。据此判断该小组研究的课题是 苏联宣传漫画:华盛顿的 “和平鸽 ” A马歇尔计划 B苏联解体 C柏林危机 D美苏冷战 答案: D 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准确解读图片信息的能力,图片信息显示美国 “和平鸽 ”背负着象征战争威胁的炸弹,所以苏联宣传该漫画的真实意图在于揭露美国假和平侵略威胁,这真实折射出美苏两国的冷战中相互提防的敌对心理,故答案:选 D, A B C三项材料中无

12、法直接得以体现。 考点:第二次世界大战后世界政治格局的演变 美苏两极对峙格局的形成 冷战 英国革命期间,自由主义学说首次被明确地提出来,其主要内容是反对王室任意干涉宗教信仰自由、人身安全和财产安全。革命后,英国贯彻该学说的做法是 A选举产生议员 B实行普选权 C 确立议会主权 D立法保障社会福利 答案: C 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查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英国资产阶级革命后建立了君主立宪政体,议会成为国家权力的中心,国王的权力受到议会的极大限制,议会主权能在很大程度上保障宗教信仰自由、人身安全和财产安全不受国王干涉与破坏,故答案:选 C, A项表述不够准确, B D两项发生在工业革命之后

13、。 考点:欧美代议制的确立与发展 英国君主立宪制的确立 代议制 “内阁的意义就在于它在一定程度上阻止了皇权的腐化,维系明代政治一个相对稳定的状态,内阁的发展实际上是内阁重新宰相化的 变型发展。 ”其表明内阁的设立 A对皇权有制约作用,有利于政治稳定 B协调了君相矛盾,是皇权弱化的产物 C随侍皇帝左右,实质上等同于宰相 D仅备皇帝随时顾问,不具有决策权力 答案: A 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准确解读材料信息的能力,材料中文字 “内阁的意义就在于它在一定程度上阻止了皇权的腐化,维系明代政治一个相对稳定的状态 ”说明明代内阁的设立客观上对皇权起到了制约作用,有利于整个政治稳定,所以答案:选 A,

14、B C 两项说法错误不符合史实, D 项说法正确但与题意相反。 考点: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 明清君主专制制度的加强 明朝创立内阁 综合题 ( 25分)阅读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 材料一:迄今为止,现代人类社会大致经历了三次大转变。按照日本京都史学派的奠基人宫崎市定的研究,中国的 “唐宋之变 ”,是人类由古代社会向现代社会转变的最为重要的标志,也揭开了现代人类社会的第一次大转变和大转型的序幕(第二次和第三次大转型分别为西方的崛起和社会主义的兴起)。 胡鞍钢 王绍光 周建明 韩毓海合著,韩毓海执笔人间正道 材料二:李世民设计的 “管理结构 ”是一种 “三权分立 ”的均衡结构。 材料三:宋代统治

15、者是 “重商主义 ”者,太祖赵匡胤曾经表示 ,应 “多积金,市田宅以遗子孙,歌儿舞女以享天年 ”,至神宗时,居然令众 “政事之先,理财为急 ”,朝廷的价值取向与 16世纪的欧洲皇室相当类似。 材料二、三均摘自穆晓军著财经简史 人类财经文明的演进和经验 ( 1)据材料二、三结合所学知识,运用政治、经济、文化方面的史实论证唐宋的 “现代 ”大转型。( 6分) ( 2)用史实分析 15至 18世纪促使西方崛起的原因。( 6分) ( 3)社会主义的兴起经历了一个由理论到实践的过程,概括指出其在 20世纪的俄国和中国的实践 结果。( 8分) ( 4)你认为宫崎市定是采用何种史学范式立论的?试说明理由。(

16、 5分) 答案: ( 1)史实论证:政治:三省六部制、二府三司三衙,体现了权力的制约与平衡。( 2分,任一个史实 1分,论证 1分)经济:土地买卖、商品经济的发展、广告的出现、货币经济的普及、货币的虑拟化(纸币的出现),促使市场经济的发达。( 2分,任 1个史实 1分,论证 1分。焦炭冶铁技术的突破和迅猛发展、造船与瓷器生产技术的突破,标志着第一次现代能源和制造业革命,陶瓷之路开辟一个由中国带动的世界市场和世界经济开始形成。若此答同样赋分。)文化:科 举制度消灭了贵族制度开放了社会等级,( 2分,史实 1分,论证 1分。儒家思想更专注于个人化思想性、民间文化发达、文艺复兴全面昌盛,三大发明定型

17、和外传推动欧洲社会的转型。若此答同样赋分。)(此问满分为 6分。) ( 2)原因:经济:新航路开辟、工业革命、推动资本主义的发展,为西方崛起提供了坚实的物质基础。 (2分,史实 1分,分析 1分 )政治:资产阶级革命或改革,民主制度的逐步建立,为西方崛起提供了坚实的政治前提。 (2分,史实 1分,分析 1分 )思想:文艺复兴、宗教改革、启蒙运动,思想的不断解放,为西方崛起扫除了思想障碍。 (2分,史实 1分,分析 1分 )科技:近代自然科学的兴起和发展,推动了西方的崛起。 (2分,史实 1分,分析 1分 )(以上任答 3点皆可,此问满分为 6分。 ) ( 3)实践结果:俄国爆发了十月革命,建立

18、了人类历史上第一个社会主义国家,推动了国家的现代化,因斯大林模式僵化长期得不到改变,最后失败。( 4 分,采点和采意给分)中国进行了新民主主义革命,建立了社会主义制度,改革开放,走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道路,现代化建设取得举世瞩目的成就。( 4分,采点和采意给分) ( 4)史学范式:文明史观。( 2分)理由:从唐宋的政治制度、经济发展、文化 成就等文明成果得出结论。现代化史观。( 2 分)理由:从唐宋政治、经济、文化的今古变化(或现代化的特征)得出结论。全球史观。( 2分)理由:从唐宋政治、经济、文化对世界的影响得出结论。 试题分析:( 1)该问题中唐宋的 “现代 ”大转型是指唐宋时期的出现了现代

19、社会因素,结合史实从政治,经济,文化等方面归纳总结即可。( 2)紧扣该问题中的时间因素 “15至 18世纪 ”结合所学内容找出推动资本主义快速发展主要因素,即经济:新航路开辟、工业革命、推动资本主义的发展,为西方崛起提供了坚实的物质基础;政治:资产阶级革命或改革,民主制度 的逐步建立,为西方崛起提供了坚实的政治前提;思想:文艺复兴、宗教改革、启蒙运动,思想的不断解放,为西方崛起扫除了思想障碍;科技:近代自然科学的兴起和发展,推动了西方的崛起。( 3)关于社会主义实践在俄国和中国的表现可以直接回答,即俄国的十月革命和中国在进行新民主主义革命之后又进行了三大改造运动。( 4)从材料四 “中国的 “

20、唐宋之变 ”,是人类由古代社会向现代社会转变的最为重要的标志,也揭开了现代人类社会的第一次大转变和大转型的序幕 ”说明该学者研究历史的角度是文明史观和全球史观。 考点:西方人文精神的发展 文艺复兴和 宗教改革 文艺复兴;资本主义世界市场的形成与发展 新航路的开辟 新航路开辟的影响;古代中国的经济 商业的发展 唐代商品经济的发展 ( 12分)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提取材料中的信息,结合所学知识,从建筑和政治关系的角度进行中英比较。 答案: ( 1)提取信息准确,中英比较符合史实。( 2分)示例:太和殿高达雄伟,象征皇权至上。白金汉宫工正威严,显示君主立宪制下国王享有尊贵地位。唐宁街 1

21、0号平实素朴,却是英国行政中枢,体现民主政冶风格。 ( 2)概括综合。( 4分)示例:历史上的一些建筑可视为物化的政治制 度、直观的权力结构和有形的政治文化,考生从相关建筑的历史传承、历史归宿、历史影响等方面进行拓展性作答,可加 2分,但本题总分不得超过 6分,巍峨的太和殿被列入被人参观的古迹,反映出中国已告别君主专制,走上民主道路。 试题分析:本题属于开放型试题,准确提炼材料中的信息时解答此种类型问题的前提条件,本题的有效图片信息是:太和殿高达雄伟,象征皇权至上。白金汉宫工正威严,显示君主立宪制下国王享有尊贵地位。唐宁街 10号平实素朴,却是英国行政中枢,体现民主政冶风格。然后在此基础上进行

22、合理的比较即可,但应注意题目要求,即从政 治角度进行。 考点: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 明清君主专制制度的加强 中国古代政治制度的特点;欧美代议制的确立与发展 英国君主立宪制的确立 代议制 ( 15分)【历史上重大改革回眸】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凡君主专制、立宪、民主三法,必当一一循序行之,若紊其序,则必大乱。 然则必欲予民权自由,何必定出于革命乎?革命未成,而国大涂炭,则民权自由,且不可得也。是故真有救国之心,爱民之诚,但言民权自由可矣,不必谈革命也。然则革命者之言民权自立,不过因人心之所乐而因以饵之,以鼓动大众,树立徒党耳!假令革命果 成,则其魁长且自为君主,而改行压制之术矣。 康有

23、为答南北美洲诸华商论中国只可行立宪不可行革命书 1902年 材料二 康有为的维新思想, “对思想界的变化是一种强有力的刺激 ”。 “维新运动决不能算作完全的失败。 这一思想变化开创了中国文化的新阶段,即新的思想意识时代。 ” 美费正清剑桥中国晚清史(下卷) ( 1)材料一中康有为认为中国 “只可行立宪 ”的理由有哪些?( 8分) ( 2)你怎么理解材料二中 “这一思想变化开创了中国文化的新阶段 ”?( 7分) 答案: ( 1)立宪是循序渐进的;立宪会使国家安定;立宪会得到民权自由;立宪不会被野心家所利用。 (8分 ) ( 2)激发人民爱国思想和民族意识;形成近代中国第一次思想解放的潮流;唤起中

24、国人民的觉醒。 (7分 ) 试题分析:( 1)从材料一中可直接归纳出康有为反对革命的理由,即立宪是循序渐进的;立宪会使国家安定;立宪会得到民权自由;立宪不会被野心家所利用。( 2)结合材料二中文字 “维新运动决不能算作完全的失败。 这一思想变化开创了中国文化的新阶段,即新的思想意识时代。 ”说明作者认为维新变法运动并未完全失败,尤其是指思想启蒙方面起到了 积极作用,结合所学可知其对后世的思想启蒙作用表现在:激发人民爱国思想和民族意识;形成近代中国第一次思想解放的潮流;唤起中国人民的觉醒。 考点:思想解放的潮流 维新思想 维新思想的影响 ( 15分)【近代社会的民主思想与实践】 20世纪初,中国

25、社会发生了深刻变化,旧的习俗被打破,新的观念逐渐形成,社会风气也在悄然改变。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今有南清志士某君,北来游学,此君尚未娶妇,意欲访求天下有志女子,聘定为室。其主义如下:一要天足,二要通晓中西学术门径,三聘娶仪节悉照文明通例,尽除中国旧有之陋俗,如有能合 以上诸格及自愿出嫁,又有完全自主权者,毋论满汉新旧、贫富贵贱、长幼妍媸均可。 大公报 1902年 6月 26日 请回答: ( 1)上述材料反映了当时新妇女观的哪些内容?( 8分) ( 2)这种新妇女观受到了哪种思想影响?( 2分)列举近代中国在这种思想影响下发生的思想解放运动和反封建革命。( 5分) 答案: ( 1)破除缠足陋习,提倡女子学文化,摒弃旧式结婚礼俗,婚姻自主。 (8分 ) ( 2)资产阶级民主思想。 (2分 )维新变法,新文化运动,辛亥革命。 (5分 ) 试题分析:( 1)从材料中直接归纳出新式婚姻观念的内容即可,即破除缠足陋习,提倡女子学文化,摒弃旧式结婚礼俗,婚姻自主。( 2)结合所学内容可知中国近代妇女的解放思想和运动主要受西方资产阶级启蒙思想的影响,尤其是民主自由和人权思想的影响;而中国近代思想启蒙与一些重要的政治运动紧密相连,如维新变法,新文化运动,辛亥革命。 考点:中国近现代社会生活的变迁 物质生活和社会习俗的变化 婚姻观念的变化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考试资料 > 中学考试

copyright@ 2008-2019 麦多课文库(www.mydoc123.com)网站版权所有
备案/许可证编号:苏ICP备17064731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