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4届湖北省荆州市高三质检文综历史试卷与答案(带解析).doc

上传人:inwarn120 文档编号:339548 上传时间:2019-07-09 格式:DOC 页数:12 大小:282.54KB
下载 相关 举报
2014届湖北省荆州市高三质检文综历史试卷与答案(带解析).doc_第1页
第1页 / 共12页
2014届湖北省荆州市高三质检文综历史试卷与答案(带解析).doc_第2页
第2页 / 共12页
2014届湖北省荆州市高三质检文综历史试卷与答案(带解析).doc_第3页
第3页 / 共12页
2014届湖北省荆州市高三质检文综历史试卷与答案(带解析).doc_第4页
第4页 / 共12页
2014届湖北省荆州市高三质检文综历史试卷与答案(带解析).doc_第5页
第5页 / 共12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1、2014届湖北省荆州市高三质检文综历史试卷与答案(带解析) 选择题 清代史学家赵翼说: “自古皆封建诸侯,各君其国,卿大夫亦世其官 其后积弊日甚,其势不得不变。于是先从在下者起 开后世布衣将相之例 秦皇尽灭六国以开一统之局 下虽无世禄之臣,而上犹是继体之主也。 ”材料表明秦朝政治体制建构的本质含义是 A由神权政治转向君权政治 B由血缘政治转向地缘政治 C由城邦国家转向领土国家 D由贵族政治转向官僚政治 答案: D 试题分析:本题考查学生材料阅读及史实再现的能力。依据材料中 “卿大夫亦世其官 其后积弊日甚 ”“下虽无世禄之臣 ”可见秦废除了世卿世禄制,打破官员任用上的血缘标准,这从本质上说是由贵

2、族政治向官僚政治转变,故选 D。 考点: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 秦中央集权制度的形成 郡县制 俄共(苏共)领导人布哈林说: “我们起先打开了一半,我们说:实行地方性的商品流转。但是地方流转根本没有守住自己的地方性的范围之内,它冲出去了。于是我们再打开一半,打开军事共产主义时期所堵塞的东西。于是就有了新经济政策。 ”材料中 “打开 ”的本质含义是 A用粮食税代替余粮收集制 B通过租让制吸纳外国资本 C允许农民进行农产品交换 D承认和运用市场经济关系 答案: D 试题分析:本题考查新经济政策。新经济政策从本质上说是利用资本主义的商品货币关系来发展经济最后过渡到社会主义,故选 D。 考点:俄国十月革命与

3、苏联社会主义建设 战时共产主义政策和新经济政策 新经济政策 1936年的选举被称为美国历史上少有的一次 “关键性 ”选举,选举中投票的格局发生了深刻和持久的变化, “少数民族、城市居民、天主教徒、小企业主、农民、黑人与新政民主党,打成一片。 ”导致这一现象出现的主要原因是 A新政通过国家干预提高了政府威权 B工会法促进了劳工阶层选民的参政意识 C新政整合了美国社会政治力量 D新政促进了南部地区选民的政治转向 答案: C 试题分析:本题考查罗斯福新政。分析题干 ,依据 “少数民族、城市居民、天主教徒、小企业主、农民、黑人与新政民主党,打成一片。 ”可知 C符合题意。 考点:罗斯福新 政和当代资本

4、主义的新变化 罗斯福新政 影响 据统计, 1997年,在我国社会农副产品收购总额中,国家定价的比重由1978年的 94 4%下降到 15%以下,在社会商品零售总额中,国家定价的比重由 1978年的 97%下降至 5%,在工业品出厂价中,国家定价的比重仅占 4%。材料表明我国经济改革的特点是 A推行物价 “双轨制 ”以抑制通货膨胀 B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作用得到加强 C更多开放农副产品收购价格 D缩小工农产品价格之间的 “剪刀差 ” 答案: B 试题分析:本题考查学生对经济体制改革的认识与理解。分析题干材料 1997年在 “农副产品收购总额 ”“社会商品零售 ”“工业品出厂价 ”三个领域国家定价比

5、重较 1978年有大幅度的下降,可见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作用得到了加强,故选 B。 考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的道路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 经济体制改革 1953年,毛泽东说: “个体所有制的生产关系与大量供应是完全冲突的。 ”1955 年又说: “我们的商品粮食和工业原料的生产水平,现在还是很低的,而国家对于这些物质的需要却是一年一年的增大,这是一个尖锐的矛盾。 ”为解决这一矛盾,当时党和政府在农村实行了 A “一大二公 ”政策(大:规模大;公:公有化) B “三级所有,队为基础 ”核算政策(三级:公社、大队、小队) C “一平二调 ”政策(平:平均主义;调:劳力和财力无偿调拨) D统购

6、统销政策(计划收购和计划供应) 答案: D 试题分析:本题考查学生对建国初期经济政策的了解与认识。 A、 B、 C三项错误, “一大二公 ”“三级所有,队为基础 ” “一平二调 ”都是描述 1958年的人民公社化的,故选 D。 考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的道路 20世纪 50年代至 70年代探索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实践 一五计划 1935年 12月 1日,毛泽东在给中共中央领导人张闻天的信中说: “富农可与贫农中农分得同等土地,过去分坏田的原则是不对的;但富农土地完全不动的原则,在苏区尤其是南方苏区也是不对的。对富农策略同对中农应该有一点区别。 ”中共对富农政策作出调整的目的是 A坚持 “农村包

7、围城市 ”的革命道路 B纠正苏区土地改革中的 “左 ”倾错误 C扩大全民族抗日的社会经济基础 D巩固和发展苏维埃根据地的经济 答案: C 试题分析:本题考查中共土地政策的调整。 1935年日本制造华北事变,中日民族矛盾上升为主要矛盾,为了调动地主阶级的抗战积极性,中共的土地政策做了相应的调整,故选 C。 考点:近代中国的民主革命 新民主主义革命 抗战时期中共土地政策的调整 1891年和 1898年,康有为新学伪经考和孔子改制考分别刊出,康有为 “既不尽依公羊典范,更不秉承今文家法。惟取能合用其说者,合己说者则取之,不合者则伪之。 ”材料说明康有为两部著作的特点是 A借用传统文化,以达经世之目的

8、 B注重考据考证,以恢复儒学权威 C借今古文之争,以重塑孔子形象 D注重材料取舍,以西学 论证中学 答案: A 试题分析:本题考查学生对康有为维新思想的理解与认识。 “既不尽依公羊典范,更不秉承今文家法。惟取能合用其说者,合己说者则取之,不合者则伪之。 ”依据其中的 “既不尽 更不秉承 惟取 ” 可见康有为在对待传统文化上的态度是借用传统文化,宣传自己的变法思想。故选 A。 考点:思想解放的潮流 维新思想 康有为维新思想的特点 1912年 2月 12日,清廷颁布宣统帝退位诏书,有言: “予亦何忍因一姓之尊荣,拂兆民之好恶。是用外观大势,内审舆情,特率皇帝将统治权公诸全国,定为共和立宪国体。 ”

9、据此,有学 者认为这是中国版的 “光荣革命 ”。这一认识的依据是两者都 A体面地保留了封建王室及其待遇 B资产阶级以和平手段获得统治权 C演绎了一场不流血的宫廷政变 D通过法律手段有效限制了君主权力 答案: B 试题分析:本题比较了中国的辛亥革命和英国的资产阶级革命。 1912年清帝退位的背景是资产阶级革命派和北洋军阀相互妥协的结果,是以一种和平的手段结束了君主专制。据此比较英国的 “光荣革命 ”,可知 B项符合题意。 考点:近代中国的民主革命 辛亥革命 宣统帝退位 剑桥中国晚清史叙述道: “1861年以后,在中国的对外关系中出现了一个新时代。 中国也像所有其他国家一样,学会了在一个根据社会达

10、尔文主义行事的世界中搞生存竞争,从形式上看,儒家的 天下 已经演变成 国家 。 ”最能佐证材料中观点的史实是 A清政府向外国派驻外交使团 B翻译并出版万国公法 C主动撤销对越南和朝鲜的藩属制度 D涉外公文改 “夷务 ”为 “洋务 ” 答案: A 试题分析:本题考查学生灵活与运用知识的能力。分析题干材料,依据 “1861年以后,在中国的对外关系中 ”“儒家的 天下 已经演变成 国家 ”可知清政府改变开始以自我为中心 的 “天下观 ”,以一个国家的心态走向世界,故 A 符合题意。 考点:近代中国的民主革命 1840至 1900年间西方列强侵略与中国人民的反抗斗争 列强侵略背景下清政府外交观的变化(

11、课标外) 1948年 4月 3日,有人在世纪评论撰文说: “现在的民主政治( Democracy)一词,就是希腊字 Demo和 Cracy拼合拢来的, 德谟 是人民的意思, 克拉西 是统治的意思,合拢来为 人民统治 的意思。 ”材料认为古代希腊民主政治的特征是 A以民为本的仁政意识 B个性唯上的开放意识 C众人管理的契约意识 D直接选举的 平等意识 答案: C 试题分析:本题考查学生对希腊民主政治特征的认识与理解。古代希腊民主是一种直接的民主,全体公民均有机会参与政治, 德谟 是人民的意思, 克拉西 是统治的意思,合拢来为 人民统治 的意思。即是这种意思的体现,故选 C。 考点:古代希腊、罗马

12、的政治制度 雅典民主政治 雅典民主政治的特征 明代心学学者多有通过静坐的方式获得内心体验,以求达到自我与宇宙合一的境界,有人主张 “须从静中养出个端倪来 ”,王阳明龙场悟道通过静坐后 “忽大悟 ”。这一现象反映出 A心学强调主体意识的自觉 B静坐是心学致良知的根本途径 C心学具有神秘主义的特征 D心学突破了理学方法论的藩篱 答案: A 试题分析:本题考查学生对心学的理解与认识。分析题干材料,依据 “通过静坐的方式获得内心体验 ”可知 A符合题意,故选 A。 考点: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的演变 宋明理学 陆王心学 有学者认为,隋唐时期的科举制度是脱胎于汉魏以来察举制度的母体之中的。二者的渊源关系表

13、现在 A体现才能惟上的原则 B体现择优选拔的原则 C体现程序公平的原则 D体现平等竞争的原则 答案: B 试题分析:本题考查学生分析比较问题的能 力,比较了科举制和察举制。察举制是依据孝和廉进行自下而上的推荐,而科举制是通过考试来进行人才选拔,都体现择优选拔的原则。故选 B。 考点: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 汉到元政治制度的演变 选官用官制度 综合题 ( 15分)【 20世纪的战争与和平】 材料 第一次世界大战期间,英国失去了其对外投资的四分之一,法国失去了三分之一,而德国则失去了全部对外投资。 欧洲许多工业区已遭破坏,而美国的工广却在战时极大需求的推动下,犹如雨后春笋惊人地发展起来。 欧洲已不再像

14、在 19世纪时那样,是世界的银行家和世界的工场,这两方面的领导权已转到大西洋彼岸。 战争的浩劫使欧洲人士气沮丧,失去信心。在欧洲大陆的各个地方,古老的秩序正受到怀疑和挑战。英国首相劳合 乔治在 1919年 3月的一份秘密备忘录中写道: “在反对战前形势的工人中间,存在着一种不仅是不满,而且是忿怒和反抗的强烈意识,所有现存的政治、社会和经济方面的秩序都受到了欧洲各地广大人民的怀疑。 ” 在这一革命的紧要关头,许多欧洲人都期待美国的威尔逊和苏俄的列宁这两位非欧洲人的指导。威尔逊的十四点和平纲领引起了一场民主愿望和期望的骚动。 1918年 12月,当威尔逊踏上欧洲血染的土地时,户大 民众以发狂的热情

15、把他当作 “人类的国王 ”、 “救世主 ”、 “和平王子 ”来欢迎,他们贪婪地聆听着他的有关和平与安全的远景规划。 (美)斯塔夫里阿洛斯全球通史 (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归纳 “这一革命的紧要关头 ”出现的历史背景。( 8分) (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威尔逊的远景规划及其受到欧洲民众欢迎的主要原因。( 7分) 答案: ( 1)经济方面:欧洲的工业遭到严重破环,海外投资及其金融地位下降;美国攫取了金融领导权,对世界经济的控制加强。( 4分,回答其中 2点即可)政治方面:人们对西欧代议制民主和自由的怀疑和不满;欧洲各国无产阶级运动的高涨;和平主义思潮的出现;美国加入英法等协约国

16、作战并取得对德奥同盟国作战的胜利;巴黎和会即将召开。( 4分,回答其中 2点即可) ( 2)规划:十四点和平纲领。( 2分)原因:一战给人类带来巨大的物质损失和精神创伤,人们认识到了战争的可怕、非人道,反战和平思潮兴起;十四点和平纲领在某些方面反映了时代的要求和民众的愿望,同世界人民的正义呼声具有某种一致性。( 5分,回答其中 2点即可) 试题分析: ( 1)分析材料,依据 “欧洲许多工业区 已遭破坏,而美国的工广却在战时极大需求的推动下 ”“在欧洲大陆的各个地方,古老的秩序正受到怀疑和挑战 ” “在反对战前形势的工人中间,存在着一种不仅是不满,而且是忿怒和反抗的强烈意识,所有现存的政治、社会

17、和经济方面的秩序都受到了欧洲各地广大人民的怀疑。 ”可归纳 “这一革命的紧要关头 ”出现的历史背景是经济方面:欧洲的工业遭到严重破环,海外投资及其金融地位下降;美国攫取了金融领导权,对世界经济的控制加强。政治方面:人们对西欧代议制民主和自由的怀疑和不满;欧洲各国无产阶级运动的高涨;和平主义思潮的出现;美国加入英法等协 约国作战并取得对德奥同盟国作战的胜利;巴黎和会即将召开。 ( 2)依据材料威尔逊的远景规划是十四点和平纲领。依据所学知其主要原因是一战给人类带来巨大的物质损失和精神创伤,人们认识到了战争的可怕、非人道,反战和平思潮兴起;十四点和平纲领在某些方面反映了时代的要求和民众的愿望,同世界

18、人民的正义呼声具有某种一致性。 考点: 20世纪的战争与和平 第一次世界大战 十四点和平纲领 ( 15分)【近代社会的民主思想与实践】 材料一 我梦想有一天,这个国家会站立起来,真正实现其信条的真谛: “我们认为这些真理是不言而 喻的;人人生而平等。 ”我梦想有一天,在佐治亚的红山上,昔日奴隶的儿子将能够和昔日奴隶主的儿子坐在一起,共叙兄弟情谊。我梦想有一天,甚至连密西西比州这个正义匿迹,压迫成风,如同沙漠般的地方,也将变成自由和正义的绿洲。我梦想有一天,我的四个孩子将在一个不是以他们的肤色,而是以他们的品格优劣来评判他们的国度里生活。 我梦想有一天,阿拉巴马州能够有所转变,尽管该州州长现在仍

19、然满口异议,反对联邦法令,但有着一日,那里的黑人男孩和女孩将能够与白人男孩和女孩情同骨肉,携手并进。 (美)马丁 路德 金我有一个梦想 材料二 在我获得释放的今天,我要向千百万同胞,向全球各地为我的获释作出过不懈斗争的同胞,致以亲切的和最热烈的感谢。 我们在 1960年诉诸武装斗争,建立了非洲人民国民大会的战斗组织 “ 民族之矛 ”,纯属采取的自卫行动。过去那些要求我们必须进行武装斗争的种种因素在今天依然存在,我们别无选择。我们希望尽快出现利于通过谈判解决问题的氛围,这样就可以刀枪入库马放南山了。 我为反对白人统治而斗争,也为反对黑人统治而斗争。我珍视有一个民主和自由社会的理想,在这个社会里,

20、人人和睦相处,机会均等,我为这个理想而活着,并 希望实现这个理想,但是如果需要,我也准备为这个理想而死。 南非黑人民权运动领导人曼德拉的出狱演讲 ( 1)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比较马丁 路德 金与曼德拉领导民权运动时在目标、方式方面的不同点。( 8分) ( 2)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两位民权运动领袖坚持反对种族歧视、争取民主权利的共同原因。( 7分) 答案: ( 1)目标:前者是坚持在原政府的统治下,争取实现黑人与白人同等的民主权利;后者是要求推翻南非白人政府,建立一个黑人与白人共治的新政府,实现种族和解。( 4分)方式:前者是通过和平演说等 方式;后者有从武装斗争到和平方

21、式的转变。( 4分) ( 2)对民主和自由的不懈追求;爱国心的驱使;领袖个人经历和特殊环境;世界民族主义潮流的推动等。(回答其中 1点可得 2分) 试题分析: ( 1)考查学生运用史料解决历史问题的能力。分析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在目标上:前者是坚持在原政府的统治下,争取实现黑人与白人同等的民主权利;后者是要求推翻南非白人政府,建立一个黑人与白人共治的新政府,实现种族和解。在方式上:前者是通过和平演说等方式;后者有从武装斗争到和平方式的转变。 ( 2)考查学生史料分析的能力。分析上述两段材料可知他们的共同原因是对民主和自由的不懈追求;爱国心的驱使;领袖个人经历和特殊环境;世界民族主义潮流的推动

22、等。 考点:近代社会的民主思想与实践 民权运动 马丁 路德 金与曼德拉领导民权运动比较(课标外) ( 15分)【历史上重大改革回眸】 材料 1928年 6月,南京国民政府发表对外宣言称: “今当统一告成之际,应进一步而遵正当手续,实行重订新约,以副完成平等及相互尊重主权之宗旨。 ”7月,外交部提出重订新约三原则:(一)届满期者废除,另订新约;(二)未满期者以正当手续解 除而重订之;(三)旧约已满期新约未定者,另订临时办法处理一切。同时宣布了改订新约的方法、步骤,此后,改订新约运动便大张旗鼓地开展起来。 1928年 7月,首先订立整理中美两国关税关系之条约,接着签订了中德条约,与挪威、荷兰、瑞典

23、、英国、法国订立关税条约,与比利时、意大利、丹麦、葡萄牙、西班牙订立友好通商条约, 1930年,与日本订立新的关税条约,改订新约运动结束。改订新约运动中的主要问题是关税和领事裁判权,订立新约的国家都承认了中国的关税自主权。在与比、意、丹、葡、西等国订立的友好通商条约中均 有这样的条款:“此缔约国人民,在彼缔约国领土内,应受彼缔约国法律及法院之管辖 ”,说明这些国家已同意取消领事裁判权。 1929年 4月,南京国民政府外交部就撤废领事裁判权问题照会英、法、美、荷、挪等国驻华公使,上述各国均未明确反对。1931年 5月,南京国民政府公布管辖在华外国人实施条例,但实施日期一再后延。一直到抗日战争期间

24、,不平等条约才得以废除。 张岂之主编中国历史:晚清民国卷 (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南京国民政府发起改订新约运动的背景和目的。( 8分) (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简要评 价南京国民政府的改订新约运动。( 7分) 答案: ( 1)背景:南京国民政府形式上完成统一;中国仍处于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亟需摆脱西方列强的控制。( 4分)目的:缓和中国人民的反帝斗争,制造对外 “自主 ”形象;同时也为扩大税源,解决内战军费。( 4分) ( 2)评价:从当时的社会历史条件看,具有积极作用,虽不能从根本上摆脱帝国主义的控制但减少了他们在中国的特权,在一定程度上争取到了作为主权国家的地位,是中国

25、近代外交史上的进步;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人民群众的要求和愿望,强化了民族意识;关税收入大大增加,成为南京国民政府财政 收入的主要来源;改订新约运动并没有从根本上取消帝国主义在华特权,更未从根本上改变中国半殖民地的处境。( 7分,回答其中 1点可得 2分) 试题分析: ( 1)考查学生史料分析能力。依据 “今当统一告成之际,应进一步而遵正当手续,实行重订新约,以副完成平等及相互尊重主权之宗旨。 ”并结合所学知南京国民政府发起改订新约运动的背景是南京国民政府形式上完成统一;中国仍处于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亟需摆脱西方列强的控制。其目的是缓和中国人民的反帝斗争,制造对外 “自主 ”形象;同时也为扩大税源

26、,解决内战军费。 ( 2)依据材料结合当时的时 代背景来看改订新约运动具有积极作用,虽不能从根本上摆脱帝国主义的控制但减少了他们在中国的特权,在一定程度上争取到了作为主权国家的地位,是中国近代外交史上的进步;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人民群众的要求和愿望,强化了民族意识;关税收入大大增加,成为南京国民政府财政收入的主要来源;改订新约运动并没有从根本上取消帝国主义在华特权,更未从根本上改变中国半殖民地的处境。 考点:历史上重大改革 改定新约运动 背景、目的及评价 ( 12分)阅读材料,回答下列要求。 图一 明代北京城平面图 图二 德国诺林根城市平面图 说明:该城 建于 9世纪,约 1217年成为德意志自

27、由城市。图中 1处为教堂及教堂广场; 2处为市政厅; 7处为制革作坊; 24处为盐、酒仓及粮仓; 29处为玉米贸易点。 提取以上两幅城市平面图的主要信息,比较北京和诺林根城市布局的不同特点,并结合所学知识,从政治、经济或思想文化的角度对产生不同特点的原因予以说明。( 12分) 答案: 不同一:北京城布局方正规则,主要建筑以中轴线左右对称,城防规格严整,街道呈棋盘式分布;诺林根城平面形态呈椭圆形,轮廓自由,道路系统不规则,弯弯曲曲,多为蛛网状的放射环状系统。( 4分)前者与中国古代儒家 “天人合一 ”的自然哲学观、 “天圆地方 ”的朴素人地观有关,后者则体现的是城市随地形变化有机形成。( 2分)

28、 不同二:北京城紫禁城(富城)居中,处在皇城、内外城的层层拱卫之中,多坛相围;诺林根城则以神庙、教堂、市政厅和具有市民公共活动中心意义的广场为中心。( 4分)前者体现的是中国古代的皇权专制和森严的等级制度,后者则是西方的民主政治和以神学为中心的世界观的体现。( 2分) 不同三:北京城政治色彩浓厚,建筑以宫殿、官署为主,仅有粮仓、灯市等极少的经济场所;诺林根城经济功能突出,表现为手工作坊和贸易点遍布全城,沿街都是居 民点和工商业铺面。( 4分)前者体现的是以农立国、重农抑商的经济政策,经济活动受到很大限制;后者体现的是重商主义,以工商业者为主的市民是城市的主人,封建政治的力量比较薄弱。( 2分)

29、(考生回答出其中两个方面即可,其他言之有理的答案:可酌情给分) 试题分析: 本题考查学生读图识图及灵活运用所学知识的能力。分析比较两幅图并依据所学可知在城市布局上:北京城布局方正规则,主要建筑以中轴线左右对称,城防规格严整,街道呈棋盘式分布;诺林根城平面形态呈椭圆形,轮廓自由,道路系统不规则,弯弯曲曲,多为蛛网状的放射环状系统。在建 城理念上前者与中国古代儒家 “天人合一 ”的自然哲学观、 “天圆地方 ”的朴素人地观有关,后者则体现的是城市随地形变化有机形成。在城市的功能分区上:北京城紫禁城(富城)居中,处在皇城、内外城的层层拱卫之中,多坛相围;诺林根城则以神庙、教堂、市政厅和具有市民公共活动

30、中心意义的广场为中心。在建城的理念上前者体现的是中国古代的皇权专制和森严的等级制度,后者则是西方的民主政治和以神学为中心的世界观的体现。在城市的功能上:北京城政治色彩浓厚,建筑以宫殿、官署为主,仅有粮仓、灯市等极少的经济场所;诺林根城经济功能突出,表现为手 工作坊和贸易点遍布全城,沿街都是居民点和工商业铺面。 考点:世界经济发展 城市化 中西城市比较(课标外) ( 25分)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宋代)救荒之法不一,而大致有五:常平以赈粜(卖出);义仓以赈济;不足,则劝分于有力之家;又遏籴(买入)有禁,抑价有禁。 董 !毒然娜 椤 br材料二 平时在社会福利上,宋代所贯彻的,是超过

31、现代所谓的 “由摇篮到坟墓 ”,而是 “由胎养到祭祀 ”。所谓 “由胎养 ”,主要是指慈幼,在这方面,首为仁宗于嘉佑二年( 1057年)修胎养令,规定凡下户怀妊而不能自存者,以粟颁 赐之 宝 四年( 1257年),始令 “天下诸州建慈幼局 ” 事实上,除上前述慈幼局外,养老之居养院或养济院亦肩负育幼任务,且养至十五岁并免费入学 除官养孤贫小儿得以入学外,两宋州县普置学田以助学 对于有病贫民,宋代亦提供福利,仁宗在位时,哀痛者乏良药,为颁庆历善救方,知云安军王端请官为给钱和药予民,逆行于天下 关于贫民之收养,设有专门机构,唐代有悲田院,宋因其旧于京师置东西福田院,以禀老疾孤穷丐者 至于漏泽园,是

32、由政府提供公地, “埋瘗无主死人 每年三元春冬醮记 ”。南渡后仍维持此制。这种由 “胎养到祭 祀 ”的福利,虽比当代福利国家所提供的涵益较广,但却主要是选择性,局限于贫而无告者之特殊对象。不过,在两宋,社会互助观念业已产生。社会互助始于宗族,这是以范仲淹的义庄为滥觞 这些义庄义田,是利用其田租以赡族人 南宋时,这种互助由宗族扩及乡党,这可从朱熹所提倡的社仓看出。 侯家驹中国经济史 材料三 英国走到 “福利国家 ”这一步经历了漫长的路。 16世纪,在伊丽莎白一世时期,英国建立 “济贫制度 ”。济贫制度以教区为单位实行救济,每个人都要交纳济贫税,结果是穷人交钱养活穷人,其实质是 “劫穷济穷 ”。但

33、济贫制度为 社会提供了最低限度的社会保障,由不幸和灾难造成的困境不致导致最糟的后果。工业革命以后,自由放任思想甚嚣尘上,济贫制度受到动摇,劳动者暴露在严重的生存危机之下,随时面临着生老病死的威胁。由此造成的社会后果是十分明显的,工业革命时期,英国的阶级矛盾十分尖锐,社会孕育着深刻的危机。1911年,自由党制定国民保险法,目的就在于缓解这种危机。但这时采取的做法是互助式的,尽管国家出面组织了社会保障,具体操作者却是各种社会团体,包括工会、合作社、互助会等等,而且社会保障的覆盖面很小,只包括若干行业中的工资劳动者。 1946年的国民保险法才把覆盖面扩大到全体国民,并且由国家具体操作,承担社会保障的

34、一切责任。正因为如此,这样一个国家被称为 “福利国家 ”。 钱乘旦、徐洁明英国通史 ( 1)根据材料一、二,分析宋代社会福利制度的内容和特点。( 8分) ( 2)根据材料一、二、三,比较中国宋代和英国福利制度的相同点和不同点( 10分),并指出导致不同的主要原因。 ( 4分) ( 3)根据材料和所学知识,谈谈中国宋代和英国福利制度建设留给你的主要启示。( 3分) 答案: ( 1)内容:赈灾和救助。( 2分)特点: 赈济对象具有选择性,主要针 对灾荒和社会底层贫民、流民以及老幼人群进行救助; 采用市场调节的手段,遇到饥荒,禁止外地粮商来本地采购粮食和限制粮价,不至于商人,垄断形成黑市,稳定粮价;

35、 国家重视,形成制度体系。通过颁布法令、设置机构、发放补贴、减免学费等措施,涵盖生老病死各个方面,保证赈济工作的落实; 社会互助成为国家福利制度的有力补充。通过宗族的义庄发展到乡党的社仓,富民参与灾荒赈济。( 6分,回答其中 3点即可,其他言之有理的答案:可酌情给分) ( 2)相同点:政府制定相关法令和制度;国家救济与社会互助相结合;经历了不断发展完善的过程。( 4分,回答其中 2点即可) 不同点: 英国福利制度仅限于救济,而宋代还包括赈灾救荒; 英国福利制度最初救济时对象相对狭窄,后覆盖到全社会,而宋代始终具有选择性; 英国福利制度通过政府立法和建立保险制度逐渐完善福利制度,而宋代福利制度的

36、局限性始终难以克服和解决。 英国福利制度体现的是资本主义政治经济的不断进步,近代化特征明显,而宋代则是中国传统儒家文化影响的体现,是封建统治者维护专制和统一的需要。( 6分,回答其中 3点即可) 导致不同的原因:社会财富积累程度不同;人们对政府职能认识不同;人们对福利制度认识不同。( 4分,回答其中 1点可得 2分,其他答案:言之有理也可酌情给分) ( 3)认识: 完善的福利制度有赖于政府的高度重视,采用立法等手段形成完整的制度体系,并保证各种制度的有效实施; 完善的福利制度需要借助社会力量和市场机制,通过民间的自觉参与和支持,才能得到普遍发展; 完善的福利制度应合理分配受助对象和环节,既注重

37、基本的社会保障,又充分调动劳动者的积极性; 完善的福利制度有赖于强有力的社会经济基础,并将是一个长期的、渐进的过程。( 3分,回答其中 1点可得 3分,其他答案:言之有理也可酌情给分) 试题分析: ( 1)分析材 料一、二,依据 “(宋代)救荒之法不一 ”“平时在社会福利上,宋代所贯彻的,是超过现代所谓的 由摇篮到坟墓 ,而是 由胎养到祭祀 ”。可知宋代社会福利制度的内容主要是赈灾和救助。特点可依据材料二从 “赈济对象 ”“赈济手段 ”“国家重视,形成制度体系 ”“社会互助成为国家福利制度的有力补充 ”等几个方面概括归纳即可。 ( 2)考查学生的材料解读能力。分析比较材料一、二、三可得出中国宋

38、代和英国福利制度的相同点是政府制定相关法令和制度;国家救济与社会互助相结合;经历了不断发展完善的过程。不同点是:英国福利制度仅限于救济,而宋代 还包括赈灾救荒;英国福利制度最初救济时对象相对狭窄,后覆盖到全社会,而宋代始终具有选择性;英国福利制度通过政府立法和建立保险制度逐渐完善福利制度,而宋代福利制度的局限性始终难以克服和解决。英国福利制度体现的是资本主义政治经济的不断进步,近代化特征明显,而宋代则是中国传统儒家文化影响的体现,是封建统治者维护专制和统一的需要。依据所学知导致不同的原因:社会财富积累程度不同;人们对政府职能认识不同;人们对福利制度认识不同。 ( 3)本题考查学生综合分析问题的

39、能力。综合比较上述三段材料及上述问题的回答可得出的认识是: 完善的福利制度有赖于政府的高度重视,采用立法等手段形成完整的制度体系,并保证各种制度的有效实施;完善的福利制度需要借助社会力量和市场机制,通过民间的自觉参与和支持,才能得到普遍发展;完善的福利制度应合理分配受助对象和环节,既注重基本的社会保障,又充分调动劳动者的积极性;完善的福利制度有赖于强有力的社会经济基础,并将是一个长期的、渐进的过程。 考点:罗斯福新政和当代资本主义的新变化 第二次世界大战后美国等国本主义的新变化 福利国家;古代中国的经济 中国古代社会救济 宋代的社会救济(课标外) ( 15分)【中外历 史人物评说】 材料 新思

40、潮的根本意义只是一种新态度。这种新态度可叫做 “评判的态度 ”。 “ 重新估定一切价值 ”八个字便是评判的态度的最好解释。从前的人说妇女的脚越小越美,现在我们不但不认小脚是 “美 ”,简直说这是 “惨无人道 ”了。 这种评判的态度,在实际上表现时,有两种趋势。一方面是讨论社会上,政治上,宗教上,文学上种种问题。一方面是介绍西洋的新思想,学术,新文学,新信仰。前者是 “研究问题 ”,后者是 “输入学理 ”,这两项是新思潮的手段。 我们对于旧有的学术思想有三种态度。第一,反对盲从;第二,反对调和;第三,主张 整理国故。盲从是评判的反面,我们既主张 “重新估定一切价值 ”,自然要反对盲从。 现在有许

41、多人自己不懂得国粹是什么东西,却偏要高谈 “保存国粹 ”。 若要知道什么是国粹,什么是国渣,先须要用评判的态度,科学的精神,去做一番整理国故的工夫。 文明不是笼统造成的,是一点一滴的造成的。进化不是一晚上笼统进化的,是一点一滴进化的。 再造文明的下手功夫,是这个那个问题的研究。再造文明的进化,是这个那个文明的解决。 胡适新思潮的意义( 1919年) ( 1)根据材料,从精神、方法、目的三个方面概括胡适有关新思潮的观 点。( 8分) ( 2)根据材料,简要评述胡适对于东西方文明的态度。( 7分) 答案: ( 1)精神:评判的态度(理性精神, 2分) 方法:研究具体问题;输入西方文化;对文明采取渐

42、进改造的方法。( 4分,回答其中 2点即可) 目的:再造文明(重新估定一切价值或文化救国, 2分) ( 2)胡适对中国传统文明并没有采取完全肯定或完全否定的态度,而是主张采取科学的、评判的态度,从理清传统文明的线索入手开展具体问题的研究;胡适主张输入西方的文明,用西方现代文明来评判中国传统文明,促进东西方文明的融合,强调了西方文明的参照价值;胡适希 望通过中西文明的研究与融合,从而再造中华文明,以求彻底解决 “救国 ”问题,历史证明,这种文化救国方案是缺乏现实可行性的,这反映了胡适思想的局限性。( 7分,回答其中 1点可得 3分) 试题分析: ( 1)考查学生史料分析能力。依据 “新思潮的根本

43、意义只是一种新态度。这种新态度可叫做 评判的态度 ”“我们对于旧有的学术思想有三种态度。第一,反对盲从;第二,反对调和;第三,主张整理国故。 ”“再造文明的下手功夫,是这个那个问题的研究。再造文明的进化,是这个那个文明的解决 ”概括归纳精神:评判的态度。方法:研究具体问题;输入西方 文化;对文明采取渐进改造的方法。目的:再造文明 ( 2)分析材料可知胡适对中国传统文明并没有采取完全肯定或完全否定的态度,而是主张采取科学的、评判的态度,从理清传统文明的线索入手开展具体问题的研究;胡适主张输入西方的文明,用西方现代文明来评判中国传统文明,促进东西方文明的融合,强调了西方文明的参照价值;胡适希望通过中西文明的研究与融合,从而再造中华文明,以求彻底解决 “救国 ”问题,历史证明,这种文化救国方案是缺乏现实可行性的,这反映了胡适思想的局限性。 考点:中外历史人物评说 胡适 胡适对于东西方文明的态度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考试资料 > 中学考试

copyright@ 2008-2019 麦多课文库(www.mydoc123.com)网站版权所有
备案/许可证编号:苏ICP备17064731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