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4届湖北省襄阳市高三一模文综历史试卷与答案(带解析).doc

上传人:fuellot230 文档编号:339557 上传时间:2019-07-09 格式:DOC 页数:11 大小:70.08KB
下载 相关 举报
2014届湖北省襄阳市高三一模文综历史试卷与答案(带解析).doc_第1页
第1页 / 共11页
2014届湖北省襄阳市高三一模文综历史试卷与答案(带解析).doc_第2页
第2页 / 共11页
2014届湖北省襄阳市高三一模文综历史试卷与答案(带解析).doc_第3页
第3页 / 共11页
2014届湖北省襄阳市高三一模文综历史试卷与答案(带解析).doc_第4页
第4页 / 共11页
2014届湖北省襄阳市高三一模文综历史试卷与答案(带解析).doc_第5页
第5页 / 共11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1、2014届湖北省襄阳市高三一模文综历史试卷与答案(带解析) 选择题 周代的棺椁制度有着明确的规定: “天子棺椁七重,诸侯五重,大夫三重,士再重 ”。考古发掘研究表明,有些大、中型墓,在椁室内置双重棺,可见记载大体上是可信的。随葬数量也是从天子到士依次递减。材料反映出的西周最主要的特点是 A贵族阶层生活腐化奢侈 B西周社会的宗法色彩浓厚 C西周社会阶级等级严格 D西周统治集团内部等级严格 答案: D 试题分析:贵族生活腐化是阶级社会的一般现象,并非材料的主旨,排除 A 项;材料中规定的是棺椁礼制的等级序列,没有直接涉及宗法制,排除 B项;从天子、诸侯到卿大夫、士都属于统治阶级,排除 C;材料反映

2、的是西周统治集团内部实行严格的等级制度。故选 D。 考点: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 商周时期的政治制度 中国古代早期政治制度的特点 杜鲁门曾说: “对日本的占领不能重蹈德国的覆辙,我不想分割管制或分区占领。 ”美国总统奥巴马说: “我们在亚太地区的努力在很大程度上将植根于美日之间历久弥新的同盟关系。 在我们的同盟不断发展并适应未来的过程中,我们始终不遗余力地维护艾森豪威尔总统很久以前阐明的那种精神 ,即一种平等且相互尊重的伙伴关系。 ”这说明 A美国愿意与日本结成伙伴关系 B两国为最大贸易伙伴,经济依赖性强 C美日关系体现了平等与互相尊重 D多极化趋势下,美日关系的新变化 答案: D 试题分析:本题

3、考查美日关系的变化。杜鲁门的话表明在两极格局下,美国企图独占、控制日本;而奥巴马则希望与日本建立 “一种平等且相互尊重的伙伴关系 ”。材料反映了随着世界政治格局向多极化方向发展,美日关系发生了新的变化, D项正确。 考点:第二次世界大战后世界政治格局的演变 两极格局瓦解和多极化趋势的加强 当今国际局势 学者罗志田在复活往昔的历史想象中说: “历史想象是一种有凭借的再创造,却不是创作;它必须从已获得的历史知识那儿下手,也只能在已知历史事实所提示的范围里驰聘 就像杜甫诗句 窗含西岭千秋雪 所表述的那样,雪岭千秋浩浩茫茫,却依然需要一扇窗户以为其范围,否则便不成图景;反过来说,虽尺寸之窗,而千仞之心

4、,四时之雪尽纳其间,可供挥洒的天地,也不可谓不大。 ”其主要观点是 A历史想象必须以历史事实为依据 B历史事实必须以历史想象为前提 C历史事实必须由历史想象展现 D历史想象和历史事实互为因果 答案: A 试题分析:分析材料, “历史想象是一种有凭借的再创造,却不是创作;它必须从已获得的历史知识那儿下手,也只能在已知历史事实所提示的范围里驰聘。 ”说明历史想象必须以已知的历史事实作为依据。故选 A。 考点:史学理论和常识 史学常识 历史和历史的再现 “正是基辛格博士 1971年 7月访华,宣布尼克松总统将于 1972年访问中国这一行动有力地促进了恢复中国联合国代表权斗争的胜利。 ”其主要原因是

5、A中国的经济实力大大提高 B美国承认了新中国的国际地位 C美国承认孤立中国政策失败 D中美两国关系开始正常化 答案: B 试题分析: 1971年 10月 25日联合国大会第 26届会议恢复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在联合国的合法席位。 “基辛格博士 1971年 7月访华,宣布尼克松总统将于 1972年访问中国 ”表明美国已经承认了新中国的国际地位,从而促进了恢复中国联合国代表权斗争的胜利。 B项正确。 考点:现代中国的对外关系 中美关系正常化和中日邦交正常化 中美关系正常化 历史学家陈旭麓指出: “新民主主义思想和理论以反帝反封建的革命目标接续了旧民主主义革命未竞的事业,又以无产阶级的领导取代资产阶级的

6、领导,表现了新旧革命的嬗变,同时,它赋予资产阶级性质的 民主革命以社会主义的未来前途。 ”这表明新民主主义革命 领导阶级是无产阶级 任务与旧民主主义革命相一致 未来前途是社会主义 性质是资产阶级民主革命 A B C D 答案: D 试题分析:根据所学,新民主主义革命与旧民主主义革命所处的社会性质相同,都是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具有同样的革命任务:反帝反封建;革命性质相同:资产阶级民主革命。不同之处是新民主主义革命领导阶级是无产阶级;指导思想是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有广泛的群众基础;革命前途经新民主主义向社会主义过渡。据此本题选 D项。 考点:近代中国的民主革命 新民主主义革命 新民主主义革命的概念

7、 有学者在叙述某段历史时说: “国共两党,一个关注上层,一个关注下层;一个重视军事,一个重视民众;一个重视枪杆,一个重视笔杆;一个擅长武斗,一个擅长文斗。 ”由此推断 A该段历史时期是抗日战争 B促进国民革命运动发展 C国共关系处于对峙状态 D取得了新民主主义的胜利 答案: B 试题分析:国民革命时期,中国共产党与国民党实行党内合作。中国共产党重视组织群众运动,忽视革命领导权和建立武装,造成了大革命的失败。故选 B。 考点:近代中国的 民主革命 新民主主义革命 国民大革命 1924年 1月,李大钊发表声明称: “因为第三国际是一个世界的组织,中国共产主义的团体是第三国际在中国的支部,所以我们只

8、可以一个一个的加入本党(指国民党),不能把一个世界的组织纳入一个国民的组织。中国国民党只能容纳我们这一班的个人,不能容纳我们所曾加入的国际的团体。我们可以加入中国国民党去从事国民革命的运动,但我们不能因为加入中国国民党,便脱离了国际的组织。 ”上述材料主要说明 A中共代表共产国际与国民党合作 B旧三民主义发展为新三民主义 C中共服从共产国际的领导 D国共合作的方式发生变化 答案: C 试题分析: 1924年 1月,国共第一次合作实现。材料指出国共合作的原则是 “我们只可以一个一个的加入本党(指国民党) ”,即共产党员以个人身份加入国民党;同时强调 “中国共产主义的团体是第三国际在中国的支部,我

9、们不能因为加入中国国民党,便脱离了国际的组织。 ”中共应保持在政治上和思想上的独立性,服从共产国际的领导,故选 C。 考点:近代中国的民主革命 新民主主义革命 国民大革命 钱乘旦说:大革命后,法国 “社会持续动荡 工业化进程缓慢。直到 1870年后,法国模式突然发生转折,由对 抗转为妥协。此后没再发生大规模的革命,法国人开始用协商手段逐步建立起民主制度 ”。这说明作者主要 A否定法国工业化的作用 B否定法国大规模的革命 C强调解决问题手段变化的重要性 D强调实行民主政治的重要性 答案: C 试题分析:分析材料, “直到 1870年后,法国模式突然发生转折,由对抗转为妥协。 ”法国工业革命增强了

10、资产阶级的力量,出现用协商手段逐步建立起民主制度的局面。答案:为 C。 考点:欧美代议制的确立与发展 法国共和制、德意志帝国君主立宪制的确立 法兰西共和之路 1517年,为反对教皇借颁发赎罪 券盘剥百姓,路德贴出了九十五条论纲。当时社会各阶层都对论纲表现出浓厚的兴趣。可以说论纲点燃了第一次德国资产阶级革命即宗教改革的火焰。这说明 A神学禁锢了人们的头脑 B罗马教皇是欧洲封建主 C当时社会矛盾相当尖锐 D论纲充分反映了资产阶级的政治经济利益要求 答案: C 试题分析: 1517年,为反对罗马教皇兜售赎罪券,马丁 路德发表 “九十五条论纲 ”,揭开了宗教改革的序幕。 “当时社会各阶层都对论纲表现出

11、浓厚的兴趣 ”说明天主教会和教皇对德意志的压榨遭到了社会各阶层的广泛反对,也反映出当时社会矛盾相当尖锐。故选 C。 考点:西方人文精神的发展 文艺复兴和宗教改革 宗教改革 “(在希腊)流通中发展起来的交换价值过程,不但尊重自由和平等,而且自由和平等是它的产物;它是自由和平等的现实基础。 ”这实质上反映了在古希腊 A商业平等是政治平等的现实基础 B商业贸易尊重自由和平等的原则 C海外贸易活动推动了平等观念形成 D商业上自由平 等影响了政治理念 答案: D 试题分析:本题考查获取和解读信息的能力。材料指出: “(在希腊)流通中发展起来的交换价值过程是自由和平等的现实基础。 ”说明古希腊商业的发展促

12、进了自由和平等的理念,是民主政治制度的经济基础。故选 D。 考点:古代希腊、罗马 古代希腊、罗马的政治制度 雅典民主政治 顾炎武指责李贽 “无忌惮而敢于叛圣人 ”,黄宗羲谴责李贽 “非名教之所能羁络 ”,王夫之以 “循礼 ”“秉礼 ”为 “君子之道 ”,以 “尊其尊、卑其卑、位其位 ”为理想政治局面,并强烈主张严君子、小人之辨。明清时期出现上述现象的主要原因是 A专制主义还未进入崩溃阶段 B商品经济发展,资本主义萌芽 C传统儒家思想在批判中继承 D李贽挑战理学权威 答案: A 试题分析:明清之际出现了反封建的民主思想,但李贽的 “离经叛道 ”遭到顾炎武和黄宗羲的指责;王夫之主张 “循礼 ”“秉

13、礼 ”,遵循等级秩序,这说明明清之际的民主思想还处于萌芽阶段。一定时期的思想文化是一定时期政治、经济的反映,明清时期启蒙思想不成熟主要原因是资本主义萌芽稀疏微弱,封建专制主义还未进入崩溃阶段。故选 A。 考点: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的演变 明清之际的儒学思想 明清批判思潮 某校研究 性学习小组在学习过程中收集了下列材料,据此该小组得出结论最准确的是 南方 北方 朝代 人口(户) 占全国户口数比例 人口(户) 占全国户口数比例 西汉 2470685 19 8% 9985785 80 2% 唐代 3920415 43 2% 5148529 56 8% 北宋 11224760 62 9% 662429

14、6 37 1% A中国古代南北经济趋于平衡 B中国古代经济重心南移完成 C中国古代南方经济逐步发展 D中国古代北方经济发展缓慢 答案: C 试题分析:本题考查解读图表材料信息的能力。从表格数据可以看出,从西汉至北宋时期,南方人口占全国户口数比例呈现大幅上升趋势,而北方人口占全国户口数比例却呈现大幅下降趋势,反映了这一时期南方经济获得较大发展,C项正确; A、 D材料不能体现;中国古代经济重心南移在南宋时期完成, B项错误。 考点:古代中国的经济 经济重心南移 南方经济的发展 综合题 ( 15分) 20世纪的战争与和平 阅读图片,回答下列问题 材料一 材料二 (图片一为诺曼底登陆) (图片二拍摄

15、于 1945年苏联) ( 1)依据图片一并结合所学知识回答:诺曼底登陆为何选择在 1944年?它有何影响?( 6分) ( 2)图片二中的三巨头是哪三人?如何评价这次国际会议?( 9分) 答案: ( 1)原因: 德黑兰会议决定美英盟军开辟欧洲第二战场。 苏联红军在东线的胜利对美英盟军开辟第二战场起了催化作用。( 4分) 影响:诺曼底登陆开辟了欧洲第二战场,加速了法西斯德国的灭亡。( 2分)(答案:言之有理,可酌情给分) ( 2)图片二中的三巨头分别是苏共总书记斯大林,美国总统罗斯福,英国首相丘吉尔。(每点, 3分) 评价: 雅尔塔会议对于缓和盟国之间的 矛盾、加强反法西斯统一战线、协调对德日的作

16、战行动、加速反法西斯战争胜利进程以及战后惩处战争罪犯、消除纳粹主义和军国主义势力影响等起了重要作用。 对战后一些重大国际问题进行了讨论,并作出了一定的安排。对世界格局的形成产生了深远影响,形成二战后的雅尔塔体制。 美苏等大国为了维护自己的国家利益,会议期间背着中国政府作出的有损中国领土和主权的决定,违背了世界各国平等合作,尊重主权完整的原则,是大国沙文主义和强权政治的表现。(每点 2分, 6分)(答案:言之有理,可酌情给分) 试题分析: ( 1)图片一的诺曼底登陆开辟 了欧洲第二战场。 1943年盟国召开的德黑兰会议决定于 1944年开辟欧洲对 宰髡降牡诙 匠。凰樟 炀 诙 呓诮谑 烙 庇诳

17、俚诙 匠 蓝崾 怠 耘德 椎锹窖 裨 944年。诺曼底登陆开辟了欧洲第二战场,使德军处于苏军和美英盟军的夹击之中,加速了法西斯德国的灭亡。 ( 2)图片二是 1945年召开的雅尔塔会议上苏联领导人斯大林、美国总统罗斯福和英国首相丘吉尔的合影。雅尔塔会议决定彻底打败德国,对德国实行军事占领;决定成立联合国;苏联在德国投降后三个月内,参加对日作战。考生可以结合雅尔塔会议对第二次世界大战 战局以及战后国际关系的影响,从积极和消极两个方面对会议作出评价。 考点: 20世纪的战争与和平 第二次世界大战 第二次世界大战的进程 ( 15分)近代社会的畏主思想与实践 材料一: 根据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政权的原则,

18、在人员分配上,应规定为共产党员占三分之一,非党的左派进步分子占三分之一,不左不右的中间派占三分之一。 五、必须保证共产党员在政权中占领导地位,因此,必须使占三分之一的共产党员在质量上具有优越的条件。只要有了这个条件,就可以保证党的领导权,不必有更多的人数。 十一、抗日统一战线政权的选举政策,应 是凡满十八岁的赞成抗日和民主的中国人,不分阶级、民族、男女、信仰、党派、文化程度,均有选举权和被选举权。抗日统一战线政权的产生,应经过人民选举。 毛泽东抗日根据地的政权问题( 1940年 3月) 材料二: 1各方代表由各方自己推选,人数应按各方所代表的实际力量比例规定。 2国事会议应于最近期间召开。 3

19、国事会议根据革命三民主义的原则,必须通过切合时要、挽救危机的施政纲领以彻底改变国民党所执行 的错误政策。 4在共同施政纲领的基础上,成立各党派的联合政府,以代替目前的一党专政的政府。 5联合政府有 权改组统帅部,成立联合统帅部。 6联合政府成立后,立即准备于最短期间内召开真正人民普选的国民大会,以保证宪政的实施。 周恩来如何解决( 1944年 “双十节 ”) ( 1)根据材料一、二,分析在抗日战争期间,中国共产党主张的政权民主保障手段发生了怎样的变化?( 8分) (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简要评述中国共产党对 “政党在政权中的领导地位 ”的认识。( 7分) 答案: ( 1) 1940年:

20、各抗日阶级、阶层互相制衡;保障人民对政权的选举权和被选举权。 1944年:党派制衡;人民普选的国民大会掌握立法权,制约政权 。( 8分) ( 2)代表人民和进步的政党必须掌握政权的领导权,这是革命走向胜利的保障;( 2分)是否掌握政权的领导权取决于政党的质量;( 2分)领导政权不等于一党专政,有效团结其他革命阶级和阶层有利于避免一党专政。( 3分) 试题分析: ( 1)该问考查对材料信息的归纳、概括能力。据材料一可知, 1940年中共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政权实行三三制原则,各阶层相互制衡;保证共产党员在政权中占领导地位;抗日统一战线政权的产生,应经过人民选举。 1944年中共主张召开国事会议,成立

21、各党派的联合政府;召开国民大会,以制约政权,保证宪政 的实施。 ( 2)该问要求对中国共产党关于 “政党在政权中的领导地位 ”的认识作出评价,属于开放性的问题,考生可以就何种性质的政党可以取得领导权、领导政权是否等于一党专政等问题发表自己的看法,言之有理即可得分。 考点:近代社会的民主思想与实践 近代中国的民主思想与反对专制的斗争 抗日战争胜利前后人民群众反对国民党独裁统治的斗争 ( 15分)历史上重大改革回眸 材料:中唐以后,仅靠榜示和里正传达赋役内容难以达到国家和百姓之间的信息通畅。这是因为安史之乱后国家的制税和派役权向基层下移,税制和役法趋向繁杂。在税制方面,租庸调被两税法取代,征税对象

22、由人丁变为资产性的地和户,在人口和土地流转频繁的情况下,基层州县为完成税额不得不对百姓实行摊征,这导致税率经常变化。因此,基层百姓很难搞清楚确切的征收标准。在役法方面,唐前期的力役、杂徭和色役都有国家统一的服役期限,且不役纳资,超限补偿。两税法后,名义上原来的派役都纳入两税,再用役严格 “以两税钱自备 ”,但地方实际还是无偿派役, 并且有役即差。原来的时限标准已经消失,百姓服役的负担更趋加重。以上赋役变化的结果是基层征税派役的无序化 因此,基层百姓迫切需要保持自己赋役负担的稳定,获得具有法律约束力的文书。而中央政府对州县无序征收也试图寻求解决的办法,即使基层州县,对胥吏征税派役的舞弊行为也试图

23、加以限制。在这种情况下,由基层百姓持有,具有法律约束力的户帖便应运而生了。 吴树国古代 “户籍 ”管理:户贴为什么产生在唐代 ( 1)指出两税法后,税制标准有何变化并说明变化的主要原因。( 5分) ( 2)简析户帖产生的原因和意义。( 10分) 答 案: ( 1)变化:征税标准由以人丁为主变为以土地和财产为主。( 2分) 主要原因:随着封建经济的发展,土地兼并越来越严重,为了增加国家税收则而实行两税法。( 3分) ( 2)原因:两税法后,税率变化频繁,地方官员征税派役时舞弊行为严重,百姓服役的负担更趋加重;为了限制地方政府无序征收,维护百姓利益,因而颁发 “户帖 ”。( 4分) 意义:唐代户帖

24、的出现是社会变革在经济领域的反映,它适应了土地与人口等经济要素自发流动的经济秩序;为唐政府与基层农民之间的赋役征收开辟了信息渠道和制度路径;从而保证了国家财政收入,保护了百姓的 利益,稳定了社会秩序。( 6分) 试题分析: ( 1)中唐之后,土地兼并越来越严重,为了增加国家税收,唐朝实行税制改革,租庸调被两税法取代,征税对象由人丁变为资产性的地和户,即征税标准由以人丁为主变为以土地和财产为主。 ( 2)依据材料分析:中唐赋役制度的变化导致基层征税派役的无序化,百姓服役的负担更趋加重,基层百姓迫切需要保持自己赋役负担的稳定;中央政府试图对州县无序征收加以限制。在这种情况下,具有法律约束力的户帖便

25、应运而生了。唐代户帖的出现适应了土地与人口等经济要素自发流动的经济秩序;保证了国家财政收入;保护 了百姓的利益,稳定了社会秩序。 考点:历史上重大改革回眸 两税法 两税法的内容和影响 ( 12分)浏览旧报纸和网络资源是学习历史的有效途径。阅读 1921年申报和 2009年 “凤凰网 ”资讯频道中洋务运动专刊的节选材料,回答问题。 提取申报、 “凤凰资讯 ”网中有关洋务运动的信息,结合材料和所学知识予以说明。 答案: 信息: 李鸿章为中国现代化做出了贡献。( 2分) 说明:他是洋务运动的领导人之一,具有改革思想,受到当时开明知识分子的尊重;创办近代军事工业和民用工业,促进了中国近代化的起步。(

26、2分) 信息: 洋务运动是中国近代化的起步。( 2分) 说明:洋务运动中的近代企业的创办和近代企业制度的引进,推动了中国经济近代化;新式学堂的创办推动了教育近代化;近代海军的建立推动了军事近代化。( 2分) 洋务运动遇到的阻力大,发展艰难。( 2分) 说明:技术水平落后,造成事故;工厂开办与旧风俗习惯相冲突;引进西学教育,引起责难。( 2分) (提取其它信息,说明结合材料和所学知识,言之有理可酌情给分,总分不超过 12分) 试题分析:本题考查从材料中获取和解读信息的能力。根据材料中申报、“凤凰资讯 ”的记载,可以获得以下信息:李 鸿章被称为 “国家柱石 ”,为中国现代化做出了贡献;洋务运动迈出

27、了中国近代化的第一步;洋务运动遇到的阻力大,发展艰难。第二小问结合所学知识对这些信息作出具体解读。 考点:经济结构的变动与资本主义的曲折发展 晚清中国经济结构的变化和民族工业的兴起 洋务运动 ( 25分)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1870年 1913 年世界贸易总额增加了 3 2倍, 1913年,西方各主要国家在世界贸易中的比重为英国 15%,美国 11%,德国 13%,法国 8%,俄国4%。此外,这一时期原料和工业制成品的世界贸易额呈现出均衡发展的趋势,从 18701913 年,这两类商品的贸易额都增加了两倍多一点。 19世纪 90年代的价格一般比 1873年低 40%,其中钢和钢

28、轨的价格下跌最为严重,欧洲的钢轨价格在 1872-1881年间降低了 60%,美国钢轨在 1896年的销售价格仅为 1875年的 1 10稍多一点。 摘自刘宗绪世界近代史 材料二:中国民族资本主义工业发展状况( 18951899 年) 行业 1895年 1899年 发展速度( 1895=100) 棉纺织业 华商纱厂纱锭数(枚) 14653 69564 474 7 机制面粉业 华商厂产量(万包) 2047 6766 330 5 缫丝业 华商厂出口量(担) 3039 4175 137 4 沿海地区丝车数(台) 38569 45278 117 4 内地丝车数(台) 7943 29270 368 5

29、卷烟业 华商厂资本额(万元) 85 154 181 2 火柴业 华商厂资本额(万元) 126 241 191 3 水泥业 华商厂产量(吨) 68 190 279 4 机械采煤业 华商厂产量(吨) 89 145 162 3 摘自许涤新、吴承明主编旧民主主义革命时期的中国资本主义 材料三:世界史不是过去一直存在的;作为世界史的历史是结果 各个相互影响的活动范围在这个发展中越是扩大,各民族的原始封闭状态由于日益完善的生产方式、交往以及因交往而自然形成的不同民族之间的分工消灭得越是彻底,历史也就越是成为世界历史。 摘自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 1卷 ( 1)依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说明 19世纪末 2

30、0世纪初世界经济发展的主要特征。( 8分) ( 2)依据材料二,概括 19 世纪末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经济发展的特征。( 3 分)结合所学知 识分析其特征产生的历史原因。( 6分) ( 3)依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简要评价世界市场形成的影响。( 8分) 答案: ( 1) 世界贸易扩大,世界各国和各地区在经济上的联系更加紧密,英国的贸易垄断地位被打破,世界贸易形成了多中心的新格局; 西方发达国家和殖民地、半殖民地国家之间的国际分工以及世界各国间的相互依赖程度增强; 资本主义经济的发展,工业产品的增长幅度超过了世界市场需求的增长幅度,出现了产品过剩,商品价格和利润下降; 第二次科技革命促进了资本主义经

31、济发展,产生了垄断组织,重工业发展迅速,人类进入电气时代; 资本主义经济发展的同时,环境污染加剧。(每点 2分,任意 4点即可) ( 2)特征: 商办企业数量增加、规模扩大; 企业由沿海开始向内地扩展; 棉纺织、缫丝等轻工业发展迅速,采矿等重工业开始得到发展。( 3分,每点 1分) 原因: “实业救国 ”潮流的推动及清政府经济政策的调整; 马关条约的签订,列强对华侵略深入中国内地; 世界市场形成,列强的资本输出,进一步瓦解了中国的自然经济。( 6分,每点 2分) ( 3)评价: 世界市场的形成,进一步加强了世界各地的联系,加速了世界近代化的进程; 世界市场的形成,促进了西方发达资本主义国家经济

32、的发展、造成了东方从属于西方的局面; 世界市场的形成冲击了落后地区的经济体制,传播了先进的生产方式和观念,推进了落后地区的近代化进程; 世界市场的形成促进了人类由农业文明到工业文明的社会转型。( 8分,每点 2分,其它言之有理可酌情给分。) 试题分析: ( 1)该问考查学生综合分析问题的能力。 19世纪末 20世纪初世界经济发展的主要特征有: “1870年 1913 年世界贸易总额增加了 3 2倍。 ”世界 贸易总额增加; “1913年,西方各主要国家在世界贸易中的比重为 英国 15%,美国 11%,德国 13%,法国 8%,俄国 4%。 ”英国的贸易垄断地位被打破,世界贸易形成了多中心的新格

33、局; “19世纪 90年代的价格一般比 1873年低 40%。 ”产品价格下降;第二次工业革命兴起,垄断组织产生,人类进入电气时代。 ( 2)该问考查解读图表材料信息的能力。 18951899 年,民族资本主义获得初步发展,企业数量和规模扩大;内地丝车数迅速增加说明内地的企业发展较快;民族工业主要集中在轻工业,重工业开始得到发展。联系 19世纪末的时代背景,从国内、国际两个方面分析民族资本主义呈现这些特征的原因。 ( 3)该问考查学生分析评价历史问题的能力。运用辩证唯物主义观点,从积极作用和消极影响两个方面对世界市场的形成作出全面评价。 考点:资本主义世界市场的形成与发展 工业革命 第二次工业

34、革命;资本主义世界市场的形成与发展 工业革命 世界市场的形成与发展;经济结构的变动与资本主义的曲折发展 民族工业的曲折发展 民族工业的初步发展 ( 15分)中外历史人物评说 材料一: “十功者,平准噶尔为二,定回部为一,扫金川为二,靖台湾为一,降缅甸、安南各一,即今之受廓 尔喀降,合为十 乃知守中国者,不可徒言偃武修文以自示弱也。彼偃武修文之不已,必致充其故有而不能守,是亦不可不知耳 幸而五十七年之间,十全武功,岂非天贶(贶:意为赏赐)。然天贶愈深,予惧益切,不敢言感,惟恐难承,兢兢惶惶,以俟天眷,为归政全人,夫复何言! ” 乾隆御制十全记 材料二:中国 “从北方或满洲鞑靼征服以来,至少在过去

35、 150年里,没有改善,没有前进,或者更确切地说反而倒退了;当我们每天都在艺术和科学领域前进时,他们实际上正在变成半野蛮人 ”。 “中华帝国只是一艘破败、疯狂的战船。如果说已在过去的 150年间依旧能够航行,以一种貌似强大的外表威慑邻国,那是因为侥幸出了几位能干的船长。一旦碰到一个无能之辈掌舵。一切将分崩离析,朝不保夕。即使不会马上沉没,也会像残骸一样随流东西,最终在海岸上撞得粉碎,而且永远不可能在旧船体上修复 ”。 马戛尔尼眼中的 “清朝盛世 ” ( 1)材料一中乾隆皇帝自我评价的立足点是什么?你如何看待他的自我评价?( 9分) ( 2)材料二中马戛尔尼是从什么角度评价清朝帝王的?两则材料观

36、点的差异反映了什么问题?( 6分) 答案: ( 1)立足点:乾隆皇帝肯定自己在军事上的成功。( 3分) 看待 :巩固了多民族国家的统一,一定程度上值得肯定;好大喜功,视野狭窄,仅强调军事在国家强盛中的重要性;夜郎自大,没有看到世界潮流。( 6分) ( 2)角度:全球文明发展进程(或文明史、全球史的眼光)。( 3分) 反映的问题:站在不同的角度观察历史事物得出不同的结论。( 3分) 试题分析: ( 1)材料一中乾隆帝认为自己的功绩有: “平准噶尔为二,定回部为一,扫金川为二,靖台湾为一,降缅甸、安南各一,即今之受廓尔喀降,合为十。 ”立足点是肯定自己在军事上的成功。第二小问考生可以从正反两个方面对其自我评价作出评述。 ( 2)材料二 中马戛尔尼认为中国 “从北方或满洲鞑靼征服以来,至少在过去150年里,没有改善,没有前进,或者更确切地说反而倒退了;当我们每天都在艺术和科学领域前进时,他们实际上正在变成半野蛮人 ”。这一评价是站在全球史观的角度作出的。说明站在不同的角度和立场观察历史事物可以得出不同的结论。 考点:中外历史人物传说 古代中国的政治家 乾隆帝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考试资料 > 中学考试

copyright@ 2008-2019 麦多课文库(www.mydoc123.com)网站版权所有
备案/许可证编号:苏ICP备17064731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