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4届湖北省黄冈市黄梅一中高三上学期适应训练文综历史试卷与答案3(带解析).doc

上传人:bonesoil321 文档编号:339577 上传时间:2019-07-09 格式:DOC 页数:10 大小:20.76KB
下载 相关 举报
2014届湖北省黄冈市黄梅一中高三上学期适应训练文综历史试卷与答案3(带解析).doc_第1页
第1页 / 共10页
2014届湖北省黄冈市黄梅一中高三上学期适应训练文综历史试卷与答案3(带解析).doc_第2页
第2页 / 共10页
2014届湖北省黄冈市黄梅一中高三上学期适应训练文综历史试卷与答案3(带解析).doc_第3页
第3页 / 共10页
2014届湖北省黄冈市黄梅一中高三上学期适应训练文综历史试卷与答案3(带解析).doc_第4页
第4页 / 共10页
2014届湖北省黄冈市黄梅一中高三上学期适应训练文综历史试卷与答案3(带解析).doc_第5页
第5页 / 共10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1、2014届湖北省黄冈市黄梅一中高三上学期适应训练文综历史试卷与答案 3(带解析) 选择题 “在理论上,继承者首先是嫡长子,其次是嫡次子;如果没有嫡子,再考虑由庶子来继承。然而在实际运作中,一国之君或权臣之族可以根据其喜好,来挑选他们认为合适的庶子做继承人。这使得各王子及其各自的母亲诡计百出,以求恩宠。 ”这一观点实质上( ) A否认了嫡长子继承制的合法性 B论证了商周时期宗法制的混乱 C反映了宗法制下对王权的争夺 D抨击了一夫多妻制产生的弊端 答案: C 试题分析:从材料可以看出根据宗法制的运行原则,嫡长子继承大位,但是如果没有嫡长子的情况下是嫡次子。但是在运作过程中,这一原则时常会遭到破坏,

2、 “一国之君或权臣之族可以根据其喜好,来挑选他们认为合适的庶子做继承人 ”,这说明宗法制之下也有王位的争夺,故选 C。 A项错误,材料并未否定宗法制的合法性; B项错误,材料并未说明宗法制作为一种制度是混乱的状态,混乱的是对宗法制的破坏; D下个错误,材料并未体现。 考点: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 商周时期的政治制度 宗法制。 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公报中指出: “现在我国经济管理体制的一 个严重缺点是权力过于集中,应该有领导地大胆下放,让地方和工农业企业在国家统一计划的指导下有更多的经营管理自主权 应该在党的一元化领导之下,认真解决党政企不分,以党代政,以政代企的现象。 ”对该内容的理解,错误的是(

3、) A提出了进行经济体制改革的重要任务 B肯定了在经济体制中权力下放的原则 C明确了增强企业活力和发展市场经济的中心任务 D反映了领导人对计划经济体制的严重弊端的认识 答案: C 试题分析:从所学知识可知,十一届三中全会提出了经济体制改革的目标,因此 A项符合题意; B项正确,从材料 “应该有领导地大胆下放,让地方和工农业企业在国家统一计划的指导下有更多的经营管理自主权 ”可以看出来; D 项正确,从材料 “认真解决党政企不分,以党代政,以政代企的现象 ”可以看得出来。故选 C,增强企业活力和发展市场经济的中心任务是在 20世纪 80年代以后提出来的。 考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的道路 十一届

4、三中全会关于改革开放的决策 经济体制改革。 1923 年,某英文报纸开展了一项民意调查,评选 “当今中国十二个大人物 ”,调查结果如下:从评选结果来看, “当今中国十二个大人物 ”中国民党有 4人当选,其中孙中山 雄居第一;军阀出身的有 4人当选,其中冯玉祥位居第二。陈独秀以文化名流的身份高票人选 “大人物 ”之列。值得注意的是,职业外交家和实业家人选人数相当之多,其中在巴黎和会和华盛顿会议上代表中国据理力争的顾维钧在 “十二个大人物 ”中位居第三,张謇位居第八。下列对这个调查结果的分析,表述正确的是( ) A国民党的新三民主义主张得到国人拥戴,因而当选人物居多 B军阀当选反映了当时的北洋军阀

5、统治得到国人普遍支持 C职业外交家和实业家的入选反映了中国人民谋求独立、发展的愿望 D陈独秀以高票入选反映了中国共产党当时 影响巨大,不容忽视 答案: C 试题分析:本题 A 项新三民主义主张得到拥戴说法错误, 1924 年国民党一大孙中山发展三民主义为新三民主义,与材料 1923 年的时间不符; B 项军阀统治得到国人普遍支持说法错误; D项陈独秀入选是以文化名流的身份,不能反映中共在当时已有巨大影响; C 项外交家顾维钧、实业家张謇等入选,反映了中国人民谋求独立、发展的愿望。本题选 C 项。 考点:近代中国的民主革命 1840至 1900年间西方列强侵略与中国人民的反抗斗争 近代中国人民谋

6、求独立、发展的努力。 梁启超说: “盖当购此图( 世界地图)时,曾在京师费一二月之久,遍求而不得。后辗转托人,始从上海购来。图(世界地图)至之后,会中人视同拱璧,日出求人来观。偶得一个来观,即欣喜无量。 ”这反映了( ) A维新派看到 “开民智 ”的重要性 B西学在中国得到广泛传播 C维新变法重视与群众运动相结合 D国人清醒认识到世界潮流 答案: A 试题分析:从材料 “图(世界地图)至之后,会中人视同拱璧,日出求人来观。偶得一个来观,即欣喜无量 ”可以看出维新人士已经认识到开民智的重要性,故选 A。 B项错误,材料只是说明偶得一两人来观,并不能说明西学思想在中国广泛的传播。 C项错误,维新变

7、法并未与群众运动相结合; D项错误,材料并未体现。 考点:思想解放的潮流 维新思想 维新派人士开民智的努力。 英国自主之邦与中国平等,大英钦差大臣至在京师租赁地基或房屋,作为大臣等员公馆,大清官员亦宣协同襄办。待大英钦差公馆眷属、随员人等或有越礼欺藐等情弊,该犯由地方官从严惩办。 咸丰八年五月十六日( 1858年)天津上述材料表明 A华夷秩序的传统外交体制解体 B列强控制北京,设立使馆区 C停止了外国领事的司法裁判权 D于北京设租界,由各国共管 答案: A 试题分析:注意题中的时间 1858年,材料应属天津条约内容。结合材料“英国自主之邦与中国平等 ”,改变了过去 “贵华夏,贱夷狄 ”传统观念

8、。故选 A。B项是在辛丑条约签订后; CD说法不符合史实。 考点:近代中国的民主革命 1840至 1900年间西方列强侵略与中国人民的反抗斗争 近代中国外交体制的发展。 顾炎武倡导分权众治的思想, “所谓天子者,执天下之大权者也。 自公卿大夫,至于百里之宰,一命之官,莫不分天子之权以各治其事,而天子之权乃 益尊。 ”这一思想在清朝社会中的实际作用是( ) A纠正了君主专制弊端 B废除了君主制 C宣传了民主革命思想 D强化了君权 答案: D 试题分析:从材料 “一命之官,莫不分天子之权以各治其事,而天子之权乃益尊 ”可以看出顾炎武还是认可君主专制体制,只是通过分权以各治其事,故选 D。A项错误,

9、与材料中心思想相反; B项明显错误; C项错误,早期民主思潮实际上还是封建正统思潮。 考点: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的演变 明清之际的儒学思想 顾炎武的思想。 理学又称为 “道学 ”、 “新儒学 ”。这反映了理学主要继承和发展了儒学的( ) A研究方法 B行为准则和是非标准 C “仁 ”的思想 D性善论 答案: B 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查学生运用所学历史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理学是在吸收佛道思想的基础上对传统儒学的一种创新,理学为传统儒学道德伦理和是非标准赋予了思辨化的哲学色彩,使儒学理论思辨化和系统化,所以 B项表述符合史实和题意, A项理学提出的研究方法 “格物致知 ”属于认识论范畴,是对传

10、统儒学的创新而非继承, C项是理学继承的内容但未进一步发展, D项在儒家思想 内部都并未统一,孟子强调 “性善 ”而荀子强调 “性恶 ”。 考点: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的演变 宋明理学 程朱理学。 根据 1871年开始生效的德意志帝国宪法文本,这个新的民族国家称为 “德意志联邦 ”,其最高首脑为 “联邦主席 ”。直到威廉一世加冕时,人们才从发布的皇帝宣言中得知, “联邦主席 ”改成了 “德意志皇帝 ”。原来,威廉一世希望自己被称为 “德国皇帝 ”,这一要求遭到巴伐利亚国王和符滕堡国王的反对,最后威廉一世接受了 “德意志皇帝 ”。上述材料表明( ) A德意志帝国不适合建立联邦制 B德意志帝国仍是封

11、建专制政体 C德 意志帝国分裂割据局面仍没有消除 D德意志帝国存在集权与分权主义之争 答案: D 试题分析:威廉一世从 “联邦主席 ”到 “德国皇帝 ”再到 “德意志皇帝 ”称谓的变化,反映了企图建立中央高度集权的愿望,但遭到巴伐利亚国王和符滕堡国王的反对,反映了中央集权与地方分权的争夺,故 D项符合题意。 ABC 明显不符合史实。 考点:欧美代议制的确立与发展 法国共和制、德意志帝国君主立宪制的确立 德意志帝国君主立宪制的特点。 1811年,英国政府准备对美战争,派人拿着议会批准的 100万英镑军费的批文前往英格兰银行要求预付,银行审计长发现上面未盖国王印章,拒绝支付。此事反映出当时英国(

12、) A议会不能支配政府财政 B国王掌控实权 C银行担心政府违约失信 D宪政制度确立 答案: D 试题分析:本题考查学生对君主立宪制的理解,在君主立宪制下,虽然国王是统而不治的虚君,但国王仍然是国家的象征,按照宪法规定,没有国王的印章的文件是不合法的,因此,才会出现银行审计长发现未盖章国王印信,拒绝支付的事,这体现了英国宪法至上的施政理念,故选 D。 AB表述错误, C项曲解了题意。 考点:欧美代议制的 确立与发展 英国君主立宪制的确立 英国君主立宪制的特点。 恩格斯说: “随着商业和工业的发展,发生了财富积累和集中于少数人手中以及大批自由公民贫困化的现象。摆在自由公民面前的只有两条道路:或者从

13、事手工业去跟奴隶劳动竞争,而这被认为是可耻的、卑贱的职业,并且不会有什么成功;或者变为穷光蛋。他们在当时条件下不可避免地走上了后一条道路;由于他们数量很大,于是就把整个雅典国家引向了灭亡。所以,使雅典灭亡的并不是民主制,而是排斥自由公民劳动的奴隶制。 ”对这段话理解正确的是( ) A雅典的直接民主制度容易导致民主泛滥和 社会动荡,导致雅典灭亡 B雅典的小国寡民体制不能容纳雅典社会的发展从而导致雅典亡国 C雅典亡于社会发展的停滞和公民权利与责任意识的逐渐淡化 D雅典亡于数量庞大的穷困自由民的革命与造反 答案: B 试题分析: “使雅典灭亡的并不是民主制,而是排斥自由公民劳动的奴隶制 ”说明雅典民

14、主制下公民民主、奴隶制已经不再适应社会经济发展的需要,正确答案:是项。项原因理 解错误,不是 “民主泛滥和社会动荡 ”导致雅典灭亡。项 “社会发展的停滞 ”表述不正确, 材料中也没有提到公民权利与责任意识的淡化。项无法从材料中体现。 考点:古代希腊、罗马的政治制度 雅典民主政治 雅典民主政治的弊端。 陶片放逐法于公元前 487年左右付诸实施,第一次遭受放逐的人士即为前雅典僭主庇希特拉图的亲戚希帕克斯。据考古资料统计, 40余年间(公元前487年 前 443年),雅典共有 11人遭到放逐,他们绝大多数是贵族或名人,其中有阿里斯蒂底斯、狄密斯托克利以及被选为十将军之一的希罗多德等。这说明陶片放逐法

15、( ) A成为一些政客打击政敌的工具 B体现了雅典法律具有 “法不阿贵 ”的精神 C成为雅典平民反对贵族统治的武器 D保证了多数公民掌权之下政治决策的科学性 答案: B 试题分析:从材料 “雅典共有 11人遭到放逐,他们绝大多数是贵族或名人 ”可以看出雅典的陶片放逐法具有法不阿贵的精神,故选 B。 AC 项错误,陶片放逐法是保障民主的措施; D 项错误,陶片放逐法具有很大的弊端,并非科学的措施。 考点:古代希腊、罗马的政治制度 雅典民主政治 陶片放逐法。 明成祖时, “特简(选拔)解缙、胡广、杨荣等直文渊阁,参预机务。阁臣之预机务自此始。然其时,入内阁者皆编、检、讲读之官,不置官属,不得专制诸

16、司。 嘉靖以后,朝位班次,俱列六部之上。 ”据此,对明代内阁的说法正确的是( ) A开辟了入仕做官的新途径 B自设立起即为法定决策机构 C六部逐渐成为内阁下属机构 D地位虽有变化但职能基本未变 答案: D 试题分析:本题考点涉及的是明朝的内阁。根据所学知识,明成祖时期,皇帝事务繁忙,因此设立内阁,但它并不是我国选官制度的演变,故排除 A 项。同时,明朝内阁不是法定 的中央一级行政机构或决策机构,只是为皇帝提供顾问的内侍机构,故排除 B 项。另外,材料强调内阁 “俱列六部之上 ”,说明内阁的地位在六部之上,但并不是其下属机构,两者之间不是隶属关系,它只对皇帝负责,故本题排除 C 项。综上所述,只

17、有 D 项符合 考点: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 明清君主专制制度的加强 明朝内阁。 综合题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各题。 材料一 英法两国代议制发展简要进程 1688年光荣革命,通过妥协不流血的和平手段,推翻君主专制制度 1_689年权利法案限制王权,明确了议会至上原则 1701年王位继承法进一步限制王权 英国 18世纪中叶责任内阁制形成,英王统而不治 1832年议会改革,以妥协方式扩大民主 1867和 1884年英国两次议会改革,民主制日趋完善 法国 1789年巴黎人民武装起义,法国大革命爆发,人权宣言颁布 1791年宪法,宣布法国为君主立宪制国家 1792年巴黎人民第二次武装起义,建立法兰西第一共和

18、国 1804年拿破仑建立法兰西第一帝国,制订拿破仑宪法 1815年波旁王朝复辟,颁布钦定宪法 1848年二月革命,建立法兰西第二共和国 1852年建立法兰西第二帝国 1870年建立法兰西第三共和国 1875年法国议会通过了宪法的全部条文,确立了共和制 摘编自欧洲近现代历史上宪政民主政制的生成、建构与演进 材料二 从世界史的观点看,美国的革命之所以重要,并不是因为它创造了二个独立的国家,而是因为它创造了一个新的、不同类型的国家。独立宣言已宣布: “我们认为这些真理是不言而喻的:人人生而平等。 ”于是,美国人民在革命期间和革命之后,通过了旨在使这一宣言不仅在纸面上而且在生活中得到实现的种种法律。他

19、们没收并分配了亲英分子的大地产,将公民权扩大,所有成年男子(但不包括妇女)都拥有了选举权。许多州政府通过了禁止输入奴隶的法律。已建的教会被废除,宗教信仰自由成为国家的法律。十三个州都正式通过了包括人权在内的宪法,这一宪法保证公 民天赋的权利。 一个独立的共和国在美洲的建立,在欧洲被广泛地解释为:它意味着启蒙运动的思想是切实可行的 一个民族有可能建立一个国家,有可能制定一种建立在个人权利基础上的切实可行的政体。于是,美国成为自由和机会的一个象征,作为一块新的、没有历史负担和枷锁的大陆而受人羡慕。 斯塔夫里阿诺斯全球通史 材料三 共和国总统,由参议院与众议院联合而成的国民议会,依绝对多数票选出二总

20、统任期七年,连选连任。 凡曾统治过法国的家族成员不得当选为共和国总统 共和国总统与参众两院议员共有创议法律之权。总统公布两院所通过之法律,监督并保证其施行。 参议院得组成最高法院,以审判共和国总统和部长及审理危害国家安全案。 摘编自法兰西第三共和国宪法 请回答: (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英、法两国代议制民主在发展进程中体现的不同特点并简析其原因。( 8分) ( 2)结合所学知识,简要评述材料二中关于美国革命的认识。 ( 4分) ( 3)根据材料三,分析 1875年宪法对法国政治文明发展的影响。( 2分) ( 4)从政治文明的角度,指出 1720 世纪初人类社会的发展趋势。( 2分

21、) 答案: ( 1)特点:英国:体现出和平渐进的特色;贵族在革命中起主导作用(或者议会在变革中起主导作用)。 ( 2分) 法国:伴随着不断革命的历程,表现出浓厚的激进色彩;较多受到民众力量的推动( 2分) 原因:英国和法国的历史传统有所不同,英国有限制君权的传统,而法国的君主权力相对强势;法国受启蒙思想的影响较大,尤其是卢梭的激进民主思想 ;外部因素对两国革命的影 响不同。( 4分) ( 2)评述:创造出新的共和制政体;实践了启蒙思想的基本原则;实现了政教分离;用宪法和法律保障了公民的天赋权利。体现了美国资产阶级的首创精神;为美国的资本主义发展奠定了制度基础;对人类的政治民主化进程产生了深远影

22、响。( 4分) ( 3)影响:从法律上确立了共和制,阻断了保皇派复辟的道路;总统和参议院的权力和任期之规定,说明宪法是保皇派和共和派妥协的产物,为巩固法国的共和制,仍需长期斗争 。( 2分) ( 4)发展趋势:从君主专制向民主政治转变,从封建社会向资本主义社会过渡。( 2分) 试题分析:第( 1)问分析材料中英法民主政治确立的历程,归纳两国代议制民主发展演变的不同特点;英国呈现出的是渐进的制度创新,法国则是通过革命的方式,呈现出激进的特点。从两国政治传统、思想影响、内外环境等方面分析不同特点的原因。( 2)依据材料 “美国的革命之所以重要,并不是因为它创造了二个独立的国家,而是因为它创造了一个

23、新的、不同类型的国家 ”、 “它意味着启蒙运动的思想是切实可行的 ”“已建的教会被废除,宗教信仰自由成为国家的法律 ”提炼观点,结合 1787年宪法确立的过程及影响谈认识( 3)实则要求回答 1875 年宪法对法国政治文明发展 的影响,可以从政治和经济两个方面进行分析,政治上,保障了社会的稳定,是共和制确立的标志,学生也要知道在经济上推动了资本主义经济的发展。( 4)根据所学知识可知, 1720 世纪初人类社会的发展趋势是从君主专制向民主政治转变,从封建社会向资本主义社会过渡,人治向法治的方向转变,总的来看,近代欧洲发展程度明显高于东方。 考点:欧美代议制的确立与发展 英国君主立宪制的确立 英

24、国制度创新的特点;欧美代议制的确立与发展 法国共和制、德意志帝国君主立宪制的确立 法国制度创新的特点;欧美代议制的确立与发展 美国共和制的确立 美国革命的意义。 阅读下列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 材料一 (北魏洛阳) “自延骷(里)以西 望宗所居也。民间号为王子坊。 ” 伊洛之间,夹御道,东有四夷馆 道西有四夷里;一曰归正,二曰归德,三曰慕化,四日慕义。 市东有 商、达货二里。里内之人,尽皆工巧屠贩为生,资财巨万 市南有调音、乐律二里。里内之人,丝竹退歌,天下妙伎出焉 市西有延酤、治觞二里。里内之人,多酒为业 市北有慈孝、奉终二里。星内之人,以卖棺椁为业,赁车为事 。 ” (北魏)杨衙之洛

25、阳伽蓝记 材料二 里坊,或称里、坊,是 我国古代城市的基层居住单位。 (唐初长安城) “千百家似围棋局,十二街如种菜畦。 ”“ 昏而闭,五更而启 ”。 “ 诸侵巷街、阡陌者,杖七十。 ”“ 中使郭里曼酒醉犯夜,杖杀之。 ” 材料三 (北宋东京)御街一直南去,过州桥,两边皆居民。 余皆羹店、分茶、酒店、香药铺、居民。 南通一巷 并是金银彩帛交易之所,屋宇雄壮,门面广阔,望之森然,每一交易,动即千万,骇人闻见。 街南桑家瓦子 其中大小勾栏五十余座。内中瓦子 可容数千人。 茶坊每五更点灯,博易买卖衣服图画花环领抹之类,至晓即散,谓之 “鬼市子 ”。 乃马行街也,人烟浩闹。 大抵诸酒肆瓦市,不以风雨寒

26、暑,白昼通夜,骈阗如此。 夜市直至三更尽,才五更又复开张。如要闹去处,通晓不绝。 (宋)孟元老东京梦华录 材料四 1840年起至 1930年间,中国共开放 77个城市作为通商口岸。就通商口岸与中国近代史关系,不同的观察视角会有不同的评价。毛泽东认为,帝国主义利用通商口岸为基地,造成 “买办的和高利贷的剥削网 ”,培养出为帝国主义服务的 “买办阶级和商业高利贷阶级 ”,便利其剥削广大中国农民。 材料五 英国开始工业革命后,就业机会较多。在 “向外吸引劳动力 ”的政策支持下,英国外来移民也逐渐增多,大量涌向城市,促进了英国城市化。 到了1860年,城市化程度提高,来自全世界的人才涌入英国的城市,有

27、德国人、瑞士人、法国人、希腊人和犹太人等,他们一般前往城市,特别是伦敦等大城市。这些人带来了先进的科学技术和熟练的工作经验,带动了英国的城市化。 ( 1)根据材料一,指出北魏洛阳城市里、坊命名的原则。( 4分)结合所学知识,谈谈你对此的看法。( 4分) ( 2)根据材料二、三,指出与唐代长安相比,北宋东京城市有哪些新发展?( 4分)以东京为例,简述中国古代城市的发展趋势。( 2分 ) ( 3)据材料四,指出毛泽东是运用什么史观来观察近代通商口岸的影响的,并运用全球史观来评价通商口岸。( 3分) ( 4)依据材料四、五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 19世纪上半期影响中英两国城市化的主要因素有什么不同?(

28、 2分)这种不同因素对我国现阶段的城市化有何启示?( 2分) 答案: ( 1)原则:以儒家道德准则(或:以反映濡家文化所倡导的道德淮则的宇词或含有褒义的有关字 词)和以居住者的职业特征命名看法:濡家思想成为社会主流思想;渗透到人们的日常生活(或:体现了儒家的夷夏观及以德政吸引感化蕃夷的思想);工商业的发展; 社会等级的体现。 ( 2)发展:工商业繁荣;突破了时间和空间限制(或:打破了里坊界线);根据经营的形成不同的商业区;城市的经济文化功能大大增强(或:出现了市民随层的娱乐场所)。趋势:传统的政治性城市逐渐向商业城市发展;农村人口不断走向城市,城市人口逐渐增多,城市规模逐渐扩大;随着城市商品经

29、济的发展,市民的生活和观念逐渐发生变化。 ( 3)革命史观。通商口岸加强了中国和世界的联系,中国逐步被纳入资本主义世界体系。 ( 4)不同:中国受外国资本主义侵略的影响较大;英国则主要受工业革命(资本主义经济的发展)的影响。启示 :城市化进程受政治、经济活动的影响,我国现阶段的城市化建设需要有一个稳定的政治、经济环境作保障。 试题分析:本题考查学生获取、解读材料信息的能力。( 1)从材料中 “正、德、化、义 ”等词可分析受到儒家思想的影响。看法需要从经济、思想、政治等方面分析。经济上工商业的发展,政治上专制集权的不断发展,思想上儒家思想已经成为社会的主流思潮。( 2)仔细解读材料二、三,找出关

30、键信息 “御街一直南去,过州桥,两边皆居民。 余皆羹店、分茶、酒店、香药铺、居民。 ”、“茶坊每五更点灯,博易买卖衣服图画花环领抹之类,至晓即散,谓之 “鬼市子 ”等信息再结合所学知识加以概括即可。( 3)从材料 “帝国主义利用通商口岸为基地,造成 “买办的和高利贷的剥削网 ”,培养出为帝国主义服务的 “买办阶级和商业高利贷阶级 ”很容易看出毛泽东是用革命史观来分析通商口岸的开放的,运用全球史观分析主要是从中国通过开放通商口岸与世界的联系这个角度进行分析。( 4)从材料四可以看出影响中国近代城市发展的主要因素是列强对中国的侵略,从材料五可以看出西方城市化主要是受到工业革命的影响发展起来的。启示

31、可以结合自己的理解进行回答。 考点:古代中国的经济 商业的发展 北魏与北宋商品 经济的发展;史学理论与常识 史观 革命史观与全球史观;经济结构的变动与资本主义的曲折发展晚清中国经济结构的变化和民族工业的兴起 近代中国城市发展;新航路的开辟、殖民扩张与资本主义世界市场的形成和发展 工业革命 近代英国城市的发展。 ( 15分)【历史上重大改革回眸】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康有为曾指出: “握枢密之任者,惟军机处数人。此外,则诸部只见纸册,千官皆同闲人。 “中央实行 官缺制 、地方各级官员搞 捐纳制 ,致使大批德才皆无之人 私相授受 、 世代在任 ”。 材料二 1901年 3月,西班牙特

32、 使葛罗干照会清政府,明确提出 “将总理各国事务衙门改为外务部,冠于六部之首。 7月 24日,清廷发布上谕, “总理衙门改为外务部,班列六部之首 ”。 1905年 9月 2日,光绪皇帝诏准袁世凯、张之洞奏请停止科举,兴办学堂的折子,下令 “立停科举以广学校 ”。 1906年规定,中央立法权由议会行使,在议会成立以前,先设立资政院作为过渡性机构。并规定内阁行使行政权,法部行使司法权。 1907年 9月 20日,清廷下谕先设资政院。 10月 11 日,又令各省筹设咨议局,府州县筹设议事会。设立资政院的上谕颂布后,直到 1910年 10月 3日,才在国会 请愿的声浪中举行开院典礼。迫于形势急速变化,

33、责任内阁于 1911年成立,主要以皇族任责任内阁阁员,被时人称为 “皇族内阁 ”。 请回答: ( 1)据材料一,概括指出清朝官制存在的弊端。( 4分) ( 2)据材料二和所学知识,评价清政府采取的改革措施。( 11分) 答案: ( 1)官僚机构臃肿庞大,人员冗繁。( 2分) 选用官员的方式落后,官员的素质低下。( 2分) ( 2)进步之处: 使延续了 1300多年的科举制度被最终废除。( 2分) 国家机构的设置,在一定程度上体现了资本主义国家分权的原则,是国家体制近代化的体现。( 3分)局限性:外务部的设立是为满足外国列强的需要;( 2分) 改革步伐缓慢且呈现出被动性;( 2分)未能触动最根本

34、的皇权专制问题,导致了人心的丧失。( 2分) 试题分析:( 1)材料一中文字 “千官皆同闲人 致使大批德才皆无之人 私相授受 、 世代在任 ”说明了官制的弊端是官僚机构臃肿庞大,人员冗繁;选用官员的方式落后,官员的素质低。( 2)材料二中文字说明了晚清新政改革的各种举措,结合所学可知晚清新政改革一方面具有极强的欺骗性,另一方面新政改革的确有推动中国近代化前进的功能,即:进步之处:使延续了 1300多年的科举制 度被最终废除;国家机构的设置,在一定程度上体现了资本主义国家分权的原则,是国家体制近代化的体现;局限性:外务部的设立是为满足外国列强的需要;改革步伐缓慢且呈现出被动性;未能触动最根本的皇

35、权专制问题,导致人心丧失,加速了清朝灭亡。 考点:历史上重大改革 清朝官制改革 清朝官制的弊端与改革措施。 ( 15分)【 20世纪的战争与和平】 材料一 各缔约国同意对于欧洲或北美之一个或数个缔约国之武装攻击,应视为对缔约国全体之攻击。因此,缔约国同意如此种武装攻击发生,每一缔约国按照联合国宪章第五十一条所承认之单独或集体自卫 权利之行使,应单独并会同其他缔约国采取视为必要之行动,包括武力之使用,协助被攻击之一国或数国以恢复并维持北大西洋区域之安全。此等武装攻击及因此而采取之一切措施,均应立即呈报联合国安全理事会,在安全理事会采取恢复并维持国际和平及安全之必要措施时,此项措施应即终止。 摘自

36、北大西洋公约 材料二 1999年 4月 4日,北约在对南联盟的狂轰滥炸中迎来了它成立 50周年的纪念日。 4月 24日,北约 19个成员国在华盛顿举行纪念庆典,并讨论通过了北约 21世纪的战略新构想,即北约的联盟战略概念。其核心内容是:把北约的 “集体防御 ”改为 “捍卫共同利益和共同价值观 ”,北约可以在其成员国以外地区乃至欧洲以外地区采取军事干预行动,其中包括对付大规模杀伤性武器的扩散、恐怖活动、民族矛盾的爆发和地区冲突等一切被认为是可能危及北约安全的威胁;北约的军事行动无需取得联合国安理会的授权。 摘自方永刚、唐复全大国逐鹿:新地缘政治 (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指出北大西洋

37、公约的实质。( 5 分) ( 2)根据材料一、二分析指出联盟战略概念和北大西洋公约在内容上的主要不同点以及对国际关系的影响。( 10分) 答案: ( 1)北 大西洋公约是一个以美国为主导,联合西欧国家对抗苏联的军事政治同盟协定。( 5分) ( 2)不同点:北约由 “集体防御 ”组织变为 “进攻型 ”组织,由区域性防御组织转向地区性甚至全球性 “危机干预 ”组织;北约的军事行动无需取得联合国安理会的授权。( 4分)影响:北约走向全球化,为北约干涉、插手世界其他地区事务制造借口;成为美国进一步推行其全球战略、维护其世界霸权的工具;冲击了联合国的地位和作用。( 6分) 试题分析:( 1)从材料 “各缔约国同意对于欧洲或北美之一个或数个缔约国之武装攻击,应视为对缔约国全体之攻击。 ”、 “应单独并会同其他缔约国采取视为必要之行动,包括武力之使用,协助被攻击之一国或数国以恢复并维持北大西洋区域之安全 ”可以看出该文件的实质,是对抗苏联的军事同盟。( 2)从材料 “把北约的 “集体防御 ”改为 “捍卫共同利益和共同价值观 ”,北约可以在其成员国以外地区乃至欧洲以外地区采取军事干预行动 ”、 “北约的军事行动无需取得联合国安理会的授权 ”可以看出北约由防御性的组织变成了进攻性的组织,并且其行动可以绕过联合国。 考点: 20世纪的战争与和平 雅尔塔体制下的冷战与和平 北约的演变历程。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考试资料 > 中学考试

copyright@ 2008-2019 麦多课文库(www.mydoc123.com)网站版权所有
备案/许可证编号:苏ICP备17064731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