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4届湖北省黄梅一中高三上学期周末训练07文综历史试卷与答案(带解析).doc

上传人:amazingpat195 文档编号:339581 上传时间:2019-07-09 格式:DOC 页数:8 大小:15.75KB
下载 相关 举报
2014届湖北省黄梅一中高三上学期周末训练07文综历史试卷与答案(带解析).doc_第1页
第1页 / 共8页
2014届湖北省黄梅一中高三上学期周末训练07文综历史试卷与答案(带解析).doc_第2页
第2页 / 共8页
2014届湖北省黄梅一中高三上学期周末训练07文综历史试卷与答案(带解析).doc_第3页
第3页 / 共8页
2014届湖北省黄梅一中高三上学期周末训练07文综历史试卷与答案(带解析).doc_第4页
第4页 / 共8页
2014届湖北省黄梅一中高三上学期周末训练07文综历史试卷与答案(带解析).doc_第5页
第5页 / 共8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1、2014届湖北省黄梅一中高三上学期周末训练 07文综历史试卷与答案(带解析) 选择题 “春秋时犹宗周王,而七国则绝不言王矣;春秋时犹严祭祀、重聘享,而七国则无其事矣;春秋时犹论宗姓氏族,而七国则无一言及之矣;春秋时犹宴会赋诗,而七国则不闻矣;春秋时犹有赴告、策书,而七国则无有矣。邦无定交,士无定主,此皆变于一百三十三年之间,史之胭文,而后人可以意推者也,不待始皇之并天下,而文、武之道尽矣 ”。该材料说明( ) A春秋时期周王对地方具有绝对控制权 B春秋时七霸仍不敢称王 C秦朝以前的历史记载是不可信的 D战国时宗法制、分封制、礼乐制被破坏 答案: D 试题分析:材料 “春秋时犹宗周王,而七国则绝

2、不言王矣 ”说的是分封制遭到破坏;材料 “春秋时犹严祭祀、重聘享,而七国则无其事矣 ”说的是礼乐制度遭到破坏;材料 “春秋时犹论宗姓氏族,而七国则无一言及之矣 ”说的是宗法制遭到破坏,因此 D项正确。 A项与史实不符; B项错误,战国时期各诸侯国纷纷称王; C项错误,材料并未体现。 考点: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 商周时期的政治制度 分封制与宗法制。 新全球通史一文明的传承与交流一书中认为 “虽然直到 1917年俄国革命,社会主义者没有赢 得任何政府的控制权,但是他们的批评,连同保守者和自由主义者一起,在说服政府革除早期工业化的弊端,为工人阶级提供保障方面起了巨大作用。 ”这说明( ) A资本主义生

3、产关系的调整消除了资本主义制度的弊端 B社会主义者、保守者和自由主义者具有共同的阶级立场 C资产阶级成为社会主义运动的最大受益者 D工人运动客观上推动了资本主义制度的自我完善 答案: D 试题分析:本题考查工人运动的影响。根据题干中 “社会主义者 的批评 在说服政府革除早期工业化的弊端,为工人阶级提供保障方面起了巨大作用 ”可得出 D 项正确。资本主义生产关系的调整只能缓和而不能消除资本主义制度的弊端,排除 A 项; B、 C 两项与史实不符。 考点:科学社会主义理论的诞生和国际工人运动 国际工人运动 国际工人运动的影响。 在谈到俄国十月革命的历史必然性时,俄罗斯著名思想家别尔加耶夫说:“在俄

4、国, 要求法制的自由主义资产阶级的革命是一种空想,它不符合俄罗斯的传统以及在俄国占统治地位的革命思想。在俄国,革命只能是社会主义的。自由主义运动与国家杜马和立宪党联系在一起。但是,它在人民群众中没有基础,并且没有能鼓舞人的思想,按照俄罗斯人的精神气质,革 命只能是极权主义的。俄罗斯人是极端主义者,也恰恰是那种使人觉得像乌托邦的东西在俄罗斯则最现实。 ”下列各项表述中,最符合别尔加耶夫这种观点的是( ) A自由主义的资产阶级民主制在俄国拥有牢固的社会基础 B社会主义是极权主义,是俄罗斯民族文化的精神象征 C社会主义革命符合俄罗斯历史和文化的传统 D社会主义是乌托邦式的幻想,没有牢固的社会基础 答

5、案: C 试题分析:由作者的论述 “在俄国,要求法制的自由主义资产阶级的革命是一种空想,它不符合俄罗斯的传统以及在俄国占统治地位的革命思想。可知作者要说明的是 传统的重要性。 A项与材料中 “自由主义运动与国家杜马和立宪党联系在一起。但是,它在人民群众中没有基础 ”矛盾; B项中 “社会主义是极权主义 ”材料中并未体现出,故错误;材料中 “社会主义像乌托邦式的幻想 ”而不是 “社会主义是乌托邦式的幻想 ”D项错误,故应选 C项 考点:俄国十月革命与苏联社会主义建设 俄国十月革命 俄国十月革命爆发的原因。 法国思想家托克维尔在旧制度与大革命中指出, “有件事看起来使人惊讶:大革命的特殊目的是要到

6、处消灭中世纪残余的制度,但是革命并不是在那些中世纪制度保留得最多、人民受其苛政折磨最深的地方 爆发,恰恰相反,革命是在那些人民对此感受最轻的地方爆发的 ”。托克维尔的这一看法( ) A反映封建统治垮台的必然性 B不符合史实,观点错误。 C说明了法国大革命的特殊性 D反映了法国资本主义发展 答案: D 试题分析:主要考查学生对历史材料的分析理解能力。文中的 “大革命 ”指的是发生于 1789年的法国大革命,从材料 “中世纪制度保留得最多、人民受其苛政折磨最深的地方 ”没有最先发生革命,而是在 “那些人民对此感受最轻的地方爆发的 ”说的是资本主义发展较好的地方率先进行的,从中可以看出,革命爆发的原

7、因并不是封建势力的剥削,而是资本主义发展的推动。故选 D。根据以上分析, ABC项均错误。 考点:欧美代议制的确立与发展 法国共和制、德意志帝国君主立宪制的确立 法国大革命的原因。 “用法律保护个人权利,明确所有权归属这些正是自由交易和市场形成的前提 .也许正基于此,很多学者才把发明公司的荣耀归于罗马人,真正公司时代 的到来是在人被进一步解放之后。 ”这段材料主要说明( ) A罗马法具有一定的经济功能 B罗马法的进步性和时代的局限性 C罗马法导致了自由市场的形成 D罗马法维护了私有财产的不可侵犯性 答案: B 试题分析:本题考查了罗马法的影响,从材料 “把发明公司的荣耀归于罗马人 ”可以看到罗

8、马法的进步性,从材料 “真正公司时代的到来,还要在人被进一步解放之后 ”可以看到罗马法的时代局限性,故选 B。 ABD项都是片面的对材料进行的分析,只说了其中的一部分内容。 考点:古代希腊、罗马的政治制度 罗马法 罗马法的影响。 文艺复兴时期的人文主义者是矛盾的。彼得拉克曾这样讲过说: “当这颗心灵思考或谈到宗教时,即在思考和谈到最高真理、真正幸福和永恒的灵魂的拯救时,我肯定不是西塞罗主义者或柏拉图主义者,而是基督徒。 ”通过这则材料能说明( ) A文艺复兴时期的人文主义者仍然坚持自己宗教信仰 B文艺复兴时期的人文主义者仍主张听命于天主教教士宣教 C文艺复兴时期的人文主义者主张顺从人性追求现实

9、幸福 D文艺复兴时期的人文主义主张追求自然赋予的各项权利 答案: A 试题分析:文艺复兴的人文主义者,一方面把以 “神 ”为中心变成以 “人 ”为中心,另一方面仍然坚持宗教信仰,是基督徒。故选 A项。 B项错误,文艺复兴时期的人文主义者信仰宗教,但是反对天主教的腐朽统治; C项本身说法正确,但是没有体现材料中信奉基督教的内容; D项说的是启蒙运动的内容。 考点:西方人文精神的发展 文艺复兴和宗教改革 文艺复兴时期的人文主义。 修昔底德认为正确的政策是由好的领袖制定的,而极容易被煽动起来的民众情绪只会将国家引向灾难。亚里斯多德主张应使一少部分贤人从事军事、政治和宗教事业,而其它人则去种田和进行

10、别的生产活动,这些人有公民投票权,但并不担当任何国家公职。他们的政治主张主要是针对( ) A雅典特权民主而非自然民主的事实 B雅典城邦直接民主制所产生的弊端 C苏格拉底 “美德即知识 ”的哲学思想 D智者学派极端相对主义的消极影响 答案: B 试题分析:雅典城邦直接民主制使不同素养的人参与国家管理,容易导致国家权力的滥用和误用,修昔底德和亚里斯多德的政治主张主要是针对这种弊端的,由此选择 B项。 A项错误,材料并非强调雅典民主制的范围的问题,而是说的是雅典民主制形式的弊端; CD项材料并未体现。 考点:古代希腊、罗马的政治制度 雅典民主政治 雅典民主政治的弊端。 1943年蒋介石在中国之命运中

11、写道: “这些国耻(二十一条)违背我国民的希望,有损我国民的自信,激起我国民强烈的革命要求。五四运动就是这种要求的最鲜明的表现。在国民强烈的革命要求之下,军阀官僚的政治,只有没落的一途。 ”上述材料:( ) A肯定了五四运动所体现的爱国主义和民族主义 B全面揭示了五四运动发生的历史原因 C准确分析了抗日战争后中国的政局形势 D体现了国民党实现国共合作的政治愿望 答案: A 试题分析:分析题干材料, 其主旨是在阐述二十一条对中国的残酷宰割引发了轰轰烈烈的五四爱国运动,题干没有涉及抗日战争后中国的政局形势及国民党实现国共合作的政治愿望等内容,排除 C和 D。题干只是阐述了五四运动爆发的其中一个原因

12、,所以 B项表述不准确,爱国主义和民族主义是五四运动的重要原因。答案:为 A。 考点:近代中国的民主革命 五四运动和中国共产党成立 五四运动。 日本选择月刊发表文章声称: “雷曼兄弟公司破产引发了世界经济危机,中国成为世界经济复苏的火车头,对中国的需求,对中国资金的依存使日、美、欧的反共论调失声。对中国来说,通过政 府投资来加快经济增长,是由于经济目的之上的政治目的的需要。 ”对这一观点最准确的解读是( ) A确认了中国在当前经济危机中的领导地位 B日、美、欧等国在当前经济危机面前束手无策 C文章延续了二战后的 “冷战 ”思维 D西方资本主义国家放弃了对中国的敌视 答案: C 试题分析:考查材

13、料信息获取与分析理解并提炼观点为。题型为最佳型选择题。题干强调经济危机使中国的地位突现,国际对对中国的依存,经济影响政治,使日美和欧的反共论调失声,因此 AB项可从材料中体现,然材料强调的不是这些方面,关键信息:强求、是由于经济目的之上的政治目的需要。说明日本认为中国这是出于政治目的是主要的,反映与对中国的不友好态度,因此 C项最准确。 D项说法错误。 考点:第二次世界大战后世界政治格局的演变 两极格局瓦解和多极化趋势的加强 冷战思维的影响。 “上有所措置,不能喻之民,下有所苦患,不能告之君,则有喉舌而无喉舌。 ”而 “去塞求通 ”的好办法是办报刊,基于这一认识,知识分子创办的是( ) A时务

14、报 B民报 C新青年 D新华日报 答案: A 试题分析: 根据引文 “不能告之君 ”可知,创办报刊的目的是加强君民联系,体现了资产阶级维新派的思想主张。 A由资产阶级维新派,符合题意要求。 B由资产阶级革命派创办, C由资产阶级激进派创办, D由中国共产党创办。 考点:思想解放的潮流 维新思想 时务报。 顾炎武说: “士而不先言耻,则为无本之人;非好古而多闻,则为空虚之学。以无本之人而讲空虚之学,吾见其日是从事于圣人而去之弥远也。 ”顾炎武上述言论的主旨是( ) A批判宋明理学空谈义理 B倡导经世致用的学术取向 C提倡无研不信的为学方法 D强调学术与道德的结合 答案: D 试题分析:从材料 “

15、士而不先言耻,则为无本之人 ”可以看出顾炎武特别强调人的道德的作用,认为以无德之人讲学,与圣人相去深远。故选 D。 A项错误,材料主要说的是有学问的人应该有道德; B C项错误,材料并非说的是治学问的方法问题。 考点: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的演变 明清之际的儒学思想 顾炎武的思想。 司马光资治通鉴: “初,(晋)智宣子将以瑶为后(继承人),智果曰:不如宵 (人名 )也。瑶之贤于人者五,其不迭(及)者一也。美髯长大则贤,射御足力则贤, 夫以其五贤陵人,而以不仁行之,其谁能待之?若果立瑶也,智宗必灭。 弗听。 ”材料表明( ) A战国争霸冲击宗法制 B智果受到儒家思想影响 C智宣子主张立君以仁 D统

16、治者极力维护分封制 答案: B 试题分析:智宵虽比智瑶有五项长处,只有一项短处不仁厚,如果他以五项长处来制服别人,而做不仁不义的事,别人无法与他相处,如果立智宵为继承人,智氏要亡族,由此可见,智果主张立君以仁。故选 B。 A项并非材料说的中心意思; C项错误,智宣子主张以贤能的人为继承人; D项错误,分封制在春秋时期遭到破坏。 考点: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的演变 春秋战国时期的百家争鸣 春秋战国时期的 儒家思想。 综合题 阅读下列材料:( 25分) 材料一 明末清初,以西方传教士为媒介,还进行了具有深远意义的东西方之间的文化交流。天主教耶稣会士的来华传教,是以西方资本主义的殖民扩张为背景的。 来

17、华较早并影响较大的是意大利人利玛窦( 15521610年)。德意志人汤若望( 15911666年)、比利时人南怀仁( 16231688年)等,也较著名。 耶稣会士在传教的同时,除了向中国朝廷和士大夫进献一些新奇工艺品外,也介绍了某些科学知识。利玛窦带来的万国舆图,第一次向中国人展示了世界五大洲的面目。 世界史 近代史(上卷) 材料二 200多年前,欧洲兴起中国文化热。在宗教的欧洲,人的心灵是神的奴隶,人们以为心中如果没有上帝,便有罪恶感。然而,中国儒家文化中的无神论和理性主义,让欧洲人看到了一个不信仰上帝的国度,人民有着积极向上和快乐的心灵。这促进了理性主义哲学的思考。儒家文化中君为轻,民为重

18、,民心决定政权的思想,成为民主思想的源头。当时的欧洲,国家主要由皇权和贵族统治,平民没有受教育的权利,更没有参与政治的权利,欧洲人对中国通过公开考试在平民中选拔官员的科举制度,极为推崇。 材料三 一般来说, “五四 ”以前中国知识分子的 “格义 ”方式主要是运用中国传统文化的观点分析、吸取西方文化,用中国传统文化的模式去套用西方近世文化;“五四 ”以后,人们的主要倾向则是借用西方文化的观点评析、批判中国传统文化,用西方文化的模式去解释中国传统文化。前者实质上从旧文化的立场批评或赞赏新文化,后者则用新文化批评或赞赏旧文化。 欧阳哲生严复评传 ( 1)材料一反映了当时中国兴起的什么潮流?结合所学知

19、识,分析这股潮流兴起的国际背景。( 8分) ( 2)依据材料二,概括指出中国文化中可供欧洲人借鉴的元素。并进一步分析200年前欧洲中国 文化热的意义。( 8分) ( 3)请各举一例分别评述材料三提到的 “五四 ”以前和 “五四 ”以后出现的文化倾向。( 6分) ( 4)综合上述材料,反映了中国社会怎样的变迁趋势?( 3分) 答案: ( 1)潮流: “西学东渐 ”。(或西方近代科技文化开始传播到中国)( 1分) 背景:文艺复兴和宗教改革;新航路开辟;西方资本主义殖民扩张;欧洲近代自然科学的兴起。( 3分,每点 1分,不超过 3分) ( 2)元素:儒家文化中的无神论和理性主义;儒家文化中 “民贵君

20、轻 ”思想;公平选拔官员的科举制度。( 2分,每点 1分,不超过 2分) 意义:促进了中西文 化之间的交流; 中国文化成为欧洲启蒙思想运动的一个重要思想动力,成为欧洲知识界反封建和反宗教的利器。( 2分) ( 3) “五四 ”以前:康有为以 “托古改制 ”的方式宣传其变法政治理论,以中国国有文化的眼光去赞赏西方文化。( 2分) “五四 ”以后:新文化运动全盘否定中国的传统文化,前期倡导民主和科学,后期宣传马克思主义,是在用新文化批评旧文化。( 2分) ( 4)变迁趋势:由领先世界到落后于世界潮流;由独立主权的封建国家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由 “中学西传 ”到 “西学东渐 ”。( 2分) 试题

21、分析:( 1)从材料可以看你出,在明末 清初的时期,西方的科学技术已经随着传教士进入到中国,出现了西学东渐的思潮。这种思潮出现的原因和新航路的开辟已经近代西方自然科学的兴起有很大的关系。( 2)根据材料二概括指出中国文化中可供欧洲人借鉴的元素,主要有儒家文化中的无神论和理性主义;儒家文化中 “民贵君轻 ”思想;公平选拔官员的科举制度等。分析 200年前欧洲中国文化热的意义,可从促进了中西文化之间的交流;中国文化成为欧洲启蒙四项运动的一个重要思想动力,成为欧洲知识界反封建和反宗教的利器等角度来说明。( 3)近代以来的西学东渐的思潮主要经历了一个由学习西方的科 技到学习西方的制度和文化的过程。康有

22、为尚未完全摆脱传统文化的固守,以 “托古改制 ”的方式宣传新法,而新文化运动已经跳出了这一范畴。( 4)中国的文化由原来领先于世界到后来被西方所超越,由东学西渐到西学东渐,中国的社会性质在这一过程中也发生了很大的变化。 考点:思想解放的潮流 维新思想 西学东渐与维新变法;西方人文精神的发展 启蒙运动 启蒙运动中的中国文化与西方文化的交流;思想解放的潮流 新文化运动 新文化运动的特点。 ( 12分)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自由民在 “法律面前人人平等 ”,依法享有国家全面保护的公权和私权。 万民法 材料二 罗马法片段一:因为人民通过颁布关于治权的王权法,把自己的一切治权和权力授予给他。罗马

23、法片段二:行使治权的君主承认服从法律,这是与他的尊严相吻合的一种说法。 摘编自罗马公法与现代欧洲宪政 材料三 如果把欧盟国家包括债法在内的现代私法与罗马法作出影像重叠式的观察,我们可以看到现代私法与罗马法至少在两个方面的不可分割的联系,即法律文化和法律制度的框架。 论欧洲一体化进程中欧洲债法趋同之罗马法基础 材料四 法律上的平等原则,来源于商品经济条件,因为商品交换必须根据商品的价值来进行,而价值则体现了一切人类劳动的 “平等和同等效用 ” 它在本质上就是对商品经济一般条件的完满反映。 罗马法原论 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评价罗马法的影响。( 12分) (要求:围绕材料中的信息展开评论;观点明确

24、,史实准确,运用恰当,史论结合。) 答案:略。 试题分析:本题以历史小论文的形式考查学生阐释和论证历史观点的能力,该题型的特点是难度较大,但开放性强,只要言之成理即可。历史小论文 (观点类 )要把握三个步骤:明确材料作者的观点,亮 明自己的观点;要能够史论结合、逻辑清晰地对观点进行精要论证,在这个方面注意论据全面、详实;最后可以总结一下经验教训,得出自己的结论。就本题而言,需要细细的分析材料,概括每段材料的中心意思,材料一主要说的是罗马法的原则;材料二体现了早期的法治的思想,法治高于人治;材料三强调的是罗马法的影响;材料四说的是罗马法在经济领域里的表现。对材料的中心意思进行评价。 考点:古代希

25、腊、罗马的政治制度 罗马法 罗马法的影响。 ( 15分)材料一 非战公约是在 20世纪 20年代后期欧美盛行 “和平主义 ”的形势下,欧洲政治和美国政 治交错发展到一定阶段的产物。它既没有杜绝秘密外交,也没有解决裁军问题。但是从国际法的角度来看,它还是一个重要文件,因为它强调了不侵犯的原则。然而,当真正的危险来临时,它只能成为纸上的 “非战 ” 袁明国际关系史 材料二 日内瓦公约是 1864年至 1949年间在日内瓦缔结的关于战时保护平民和战争受难者的一系列国际公约的总称。包括:战地公约、海上保护、战俘待遇、保护平民等。其中 1949年日内瓦第 4公约,有 159条正文和 3个附件,主要内容是

26、:处于冲突一方权力下的敌方平民应受到保护和人道待遇,包括准予安全离境 ,保障未被遣返的平民的基本权利等;禁止破坏不设防的城镇、乡村;禁止杀害、胁迫、虐待和驱逐和平居民;禁止体罚和酷刑;和平居民的人身、家庭、荣誉、财产、宗教信仰和风俗习惯,应受到尊重;禁止集体惩罚和扣押人质等。 (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简要评价非战公约。( 8分) (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指出日内瓦公约体现的主要原则以及与非战公约内容的主要区别。( 7分) 答案: ( 1)非战公约有利于巩固一战后欧洲的和平秩序;强调的互不侵犯和限制战争的原则,体现了历史进步;但非战公约并没有有 效的约束力。( 5 分)

27、( 2)原则:人道主义和保护人权。( 3分) 区别:非战公约旨在限制战争,日内瓦公约强调战时对人权的保护。( 4分) 试题分析:( 1)非战公约强调了互不侵犯的原则,有利于维护一战后的和平的秩序,但是该公约并非强制性的文件,当危险来临时 “只能成为纸上的 “非战 ”。此外,它既没有杜绝秘密外交,也没有解决裁军问题。( 2)从材料 “处于冲突一方权力下的敌方平民应受到保护和人道待遇 ”、 “和平居民的人身、家庭、荣誉、财产、宗教信仰和风俗习惯,应受到尊重;禁止集体惩罚和扣押人质等 ”等信息可以看出 日内瓦公约的主要原则在于人道主义和保护人权。日内瓦公约主要强调战争状态下保护平民的利益,而非战公约主要强调的是限制战争的内容。 考点: 20世纪的战争与和平 凡尔赛 华盛顿体系下的和平 非战公约与日内瓦公约。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考试资料 > 中学考试

copyright@ 2008-2019 麦多课文库(www.mydoc123.com)网站版权所有
备案/许可证编号:苏ICP备17064731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