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014届湖北荆门龙泉中学高三 8月月考历史试卷与答案(带解析) 选择题 在周代分封制下,墓葬有严格的等级规定。考古显示,战国时期,秦国地区君王墓葬规模宏大,其余墓葬无明显等级差别;在经济发达的东方六国地区,君王、卿大夫、士的墓葬等级差别明显。这表明 A经济发展是分封制度得以维系的关键 B秦国率先消除分封体制走向集权统治 C分封制中的等级规定凸显了君主集权 D东方六国仍严格遵行西周的分封制度 答案: B 试题分析:本题存在三个关键要素:分封制下墓葬分等级,秦国除君王墓葬规模宏大外其余墓葬等级差别不明显,但东方六国级差明显。东方六国墓葬等级明显,是符合分封制规定的(分封制下的金字塔结构);秦国除
2、君王墓葬规模宏大,其余无明显差别,显然集中彰显了 “君王 ”的地位(水平面上的一枝独秀)。 A项,东方六国严格执行分封制并非因为经济发达,而是因为这样做符合分封制的规定;秦国君王之下级差不明显,说明秦国没有严格执行分封制。知识面宽的同学应该知道,秦国地处西戎,对中原文化 “学习 ”的不好(类似的还有南蛮楚国),较早实行 “县 ”制。 B项分封制凸显了君主集权,与史实及材料本意不符(秦国与六国不一样); D项东方六国遵循分封制度是不是 “严格 ”姑且不论,从解题的角度看,本项以偏概全,没有从宏观上把握材料核心意思,忽略了秦国,不是材料的核心意思。 考点: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 秦朝中央集权制度的形成
3、 . 列宁在某次演讲时说: “这个革命的意义首先在于我们将拥有一个苏维埃政府, 被压迫的群众将亲自建立政权,旧的国家机构将被彻底打碎,而新的管理机构即苏维埃组织将建立起来。 ”这里所说的 “革命 ”是指 A二月革命推翻沙皇专制 B公开发表四月提纲 C执行战时共产主义政策 D彼得格勒武装起义 答案: D 试题分析:考查对材料信息的阐释和所学知识的迁移运用能力。根据题干要求,首先排除 BD,不符合题干通过暴力革命建立苏维埃政权的要求。 A不对,二月革命后建立的政府是资产阶级临时政府,不是由被压迫的群众建立的苏维埃组织。因此符合题意的只有彼得格勒起义,即十月革命。因此正确答案:选 C 考点:俄国十月
4、革命与苏联社会主义建设 俄国十月革命。 图是中华人民共和国某时期政权组织结构示意图。中央人民政府委员会 接受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全体会议的领导 具有新民主主 义政权性质 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履行职权 领导完成了社会主义改造 B C D 答案: C 试题分析:从 1949年 9月的政协会议到 1954年 9月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召开之前,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代行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的职能,一届人大召开之后,政协变成了人民民主统一战线组织。 不对,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全国人民代表大会为国家最高权力机关; 不对,完成了社会主义改造是在1956年,此时的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已经不是国家最高权力机关。 考
5、点:现代中国的政治建设与祖国统一 民主政治制 度的建设。 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第一届全体会议召开前,周恩来等中共领导人要求接送在港民主人士,进入解放区,参加筹备新政协。据统计,从 1948年 8月到1949年 8月,共安排秘密北上的民主人士 20批,其中有 119人参加了政协会议。中共的这一举动主要是为了 A恢复民主党派的各级组织 B团结民主人士共同筹建新中国 C贯彻 “长期共存,互相监督 ”方针 D协商制定第一个五年计划 答案: B 试题分析:紧扣这一举动的时间,排除 CD,因为 C 是 1956 年提出 “长期共存,互相监督 ”方针, D是 1953年制定并实施第一个五 年计划,而 A与材
6、料无关;1949年 9月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第一届全体会议召开,筹备建立新中国,因此选 B. 考点:现代中国的政治建设与祖国统一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 1972年 2月,美国总统尼克松发表关于中美关系的演说: “我们必须做的事情是寻求某种办法 我们能够有分歧而不至于成为战争中的敌人。 ”据此判断 A中美关系出现重大转机 B中美两国仍然互相敌视 C中美已经建立外交关系 D中美两国成为战略同盟 答案: A 试题分析: “我们能够有分歧而不至于成为战争中的敌人 ”可见中美关系有缓和的倾向, B 排除; C 不对, 1979 年中美正式建立外交关系; D 与历史事实不符,联系 1972年尼克松访华,中
7、美关系改善,因此选 A. 考点:现代中国的对外关系 中美关系正常化。 图示材料说明当时 A中美关系已经实现正常化 B中国奉行 “一边倒 ”外交政策 C中国积极参与不结盟运动 D中国已有反霸统一战线构想 答案: D 试题分析: “这两部分都反对美国的控制。在东欧各国则发生反对苏联控制的问题。 ”。结合所学知识,这应是指 60年代中国反对美苏两个大国的霸权主义,毛泽东提出 “”三个世界 ”的构想,欲联合世界其他国家共同反对霸权主义 A 不对,是在 1972年; B是在建国初期,且与苏联结盟; C不对,毛泽东所谈及的还有西欧、东欧国家,而且中国没有参与不结盟运动, D符合题意。 考点:现代中国的对外
8、关系 中美关系正常化。 据新华社对 1972年 1 9月外交情况的统计,中国接待外国官员和政府代表团三十多起,访问中国的有来自世界五大洲的政府代表团和各界人士。到1972年底和中国建立外交关系的国家达 88个,和 1969年底相比,三年内翻了一番。材料表明中国 A重点建立与亚非的外交关系 B开始独立自主地步入国际舞台 C打破美国孤立遏制的外交僵局 D切实推进新型区域外交合作 答案: C 试题分析: A在题干中无从体现,题干信息是 “来自世界五大洲的政府代表团和各界人士 ”; B 不对,新中国建国初期就开始独立自主地步入国际舞台; D 不对,这是在改革开放的新时期; 考点:现代中国的对外关系 中
9、美关系正常化和中日邦交正常化。 冷战期间,美国政府的一份秘密报告认为,(美国)实力上的优势,正处于最严重的危险之中 冷战事实上是一场维系着世界的生死存亡的真正战争。该报告认为 A全面 “热战 ”不可避免 B冷战是一场没有硝烟的战争 C冷战实际上是一场 “热战 ” D要用 “热战 ”代替冷战 答案: B 试题分析:冷战期间美苏虽然剑拔弩张,但是毕竟势均力敌,不敢轻易动武,避免了新的世界大战的爆发,因此是全面冷战下的局部 “热战 ”,冷战的含义即是采取除直接进攻外的对抗手段 ,B符合题意。 考点:美苏两极对峙格局的形成 冷战。 1950年,法国提出欧洲应该超越国家的藩篱联合起来。这一建议得到联邦德
10、国等国家的支持,但英国等一些国家反对成立超国家的机构,只有法、德、意等六国实现了联合。六国率先实现联合的直接原因是这些国家 A发展水平相近 B社会制度相同 C屡遭战争重创 D历史上关系紧密 答案: C 试题分析:解答此题的关键在于理解分析欧共体成立的背景。在二战后西欧国家在经济发展中联系日益紧密,西欧国家加强经济联合的要求产生,但影响西欧经济联合的首要因素是历史上的多次战争导致宿怨较深尤其是法德两国,因此法国首倡舒曼计划意图在于以经济合 作化解政治矛盾与宿怨,实现地区永久和平以有利于经济发展,故直接原因为 A屡遭战争重创的影响。 B项只有一个有利条件, C项表述错误,西欧六国中法德发展水平要高
11、于其他几国, D项表述与历史不符。 考点:多极化趋势在曲折中发展 多极化趋势。 1960 年,联合国正式通过了反殖民主义宣言,尽管没有国家投票反对,但是还是有法国、葡萄牙、西班牙等国投了弃权票。这些国家弃权的主要原因在于 不愿意放弃过去的殖民利益 已感受到非殖民化趋势 希望建立新的国际政治体制 更专注于同苏联的冷战 A B C D 答案: A 试题分析:考查学生知识理解和运用能力。任何国家外交政策的根本出发点是维护国家利益。因此法国、葡萄牙、西班牙做为旧的殖民国家不愿放弃即得的殖民利益,建立新的国际政治体制,但在世界非殖民化趋势下的不得不投了弃权票,因此 正确, 不正确。同苏联冷战的国家主要是
12、美国, 也不正确。排除含有 、 的选项。 考点:多极化趋势在曲折中发展 多极化趋势。 某中学历史兴趣小组试图对 “世界史 中国梦 ”这一主题进行探究,经过查阅资料、分析比较和讨论总结,大家认识到: “中国梦 ”的本质内涵是实现国家富强、民族复兴 、人民幸福和社会和谐,它符合当今世界的时代主题,与人类的进步紧密相连。因此, “中国梦 ” 有别于近代主要西方国家的大国之梦 同冷战时期苏联的大国之梦基本一致 有助于推动世界格局多极化趋势发展 意味着中国对人类的贡献将越来越大 A B C D 答案: D 试题分析:本题属于组合式选择题,从选项结构看, 中要排除一个, 不对,冷战时期苏联的大国之梦是与美
13、国争夺世界霸权,这显然不符合中国的追求,因此排除 即可。 考点:现代中国的对外关系 新时期的外交。 抗日战争期间,湖 北省政府曾发布湖北省减租实施办法,在农村推行以 “减租 ”为内容的土地改革并取得一定成效,但未得到国民党中央的肯定。这表明当时国民党中央 A无意改变农村的生产关系 B阻止地方政府进行土地政策的调整 C无力控制地方政府的行为 D放弃了对农村原有土地制度的保护 答案: A 试题分析: “未得到国民党中央的肯定 ”, 从材料中可以看出,国民党还是有意保护农村原有土地制度的。排除 D; “未得肯定 ”与 “阻止 ”含义不同,排除 B; C项与材料及史实无关;因此选 A。 考点:新民主主
14、义革命 抗日战争。 图是抗日战争时期的一副漫画。符合其主题的是 日本企图从海上封锁中国 抗日战争开始进入相持阶段 中国抗战牵制了日军主要兵力 侵略扩张使日本陷入战争泥潭 A B C D 答案: B 试题分析:图片是 1941年珍珠港事件之后, 日本企图从海上封锁中国,日本在 1937年就已经是在海上封锁中国,时间错误,因此排除; 抗日战争开始进入相持续阶段,是在 1938年,时间错误,排除。 中国抗战牵制了日军主要兵力,结合史实我们知道,抗日战争时期,中国大陆牵制了 60%的日军,因此正确。 侵略扩张使日本陷入战争泥潭,这个从图片中日军迈不开腿,可以看出,而且也符合史实。因此选 D 考点:新民
15、主主义革命 抗日战争。 1928年中共六大通过的政治议决案指出:各省自发的农民游击战争,只有和 “无产阶级的城市的新的革命高潮相联结起来 ”,才可能变成 “全国胜利的民众暴动的出发点 ”。这反映了当时中共中央 A主张走农村包围城市的革命道路 B重视农民战争与城市暴动的结合 C坚持以城市为中心的革命模式 D认为农民阶级是取得革命胜利的主导 答案: C 试题分析:注意题干信息 “各省自发的 农民游击战争 ”,只有和 “无产阶级的城市的新的革命高潮相联结起来 ”,说明仍然坚持城市为中心的革命道路。联系1927年 “八七会议。由于受到共产国际 左 倾思想和党内 左 倾情绪的影响,会议在纠正了右倾错误的
16、同时,助长了冒险主义和命令主义的倾向。最初以夺取城市为目标,以后针对城市地区敌强我弱的现实,逐步转变方针。 考点:新民主主义革命 工农武装割据的理论。 读图,判断下列各项表述正确的是 A汉武帝在 颁布推恩令 B北魏孝文帝从 迁都到 C明太祖在 废除了丞相制度 D 和 先后是两宋的都城 答案: D 试题分析:历史常识。 西安, 开封, 北京, 杭州。汉武帝在都城长安(今西安)颁布推恩令;北魏孝文帝从平城(山西北部)迁都到洛阳;明太祖定都南京,废除了丞相制度;北宋定都东京(今开封), 南宋定都临安(今杭州)。 考点: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 秦朝中央集权制度的形成、汉到元政治制度的演变、明清君主专制制度
17、的加强。 某学者评唐朝三省制时指出: “凡未加盖 中书门下之印 ,未经政事堂议决副署,而由皇帝直接发出的命令,在当时是被认为违制的,不能为下属机关所承认。 ”这里所谓 “违制 ”的论断,主要指皇帝背离了 A 中书省监察地方政务的惯例 B门下省执掌诏令草拟的职能 C诏令须由政事堂议决的制度 D尚书省负责执行诏令的定制 答案: C 试题分析:结合唐朝三省的职能,中书省、门下省、尚书省分别执掌诏令草拟、审核和执行的职能, ABD说法有误;根据题干信息 “凡未加盖 中书门下之印 ,未经政事堂议决副署 ”可知 C正确。 考点:汉到元政治制度的演变 三省六部制。 清末传教士明恩溥记述: “促使中国学子年复
18、一年地坚持科举考试,有的直到九十高龄终于拿到文凭方可罢休,有的则死于这一过程中。功名利禄一类是无法说清楚的 九十高龄之后,即便考中又怎么样?唯一的解释是他天生具有忍耐的禀赋。 ”该材料 A折射出学子的价值取向 B表明科举制下学子的愚昧无知 C批判学子追求功名利禄 D反映出科举制失去人才选拔功能 答案: A 试题分析:由 “功名利禄一类的解释是无法说清楚的 ”可知, A项不正确; B、 D在材料中无法体现;坚持参加科举考试以获取文凭,反映了学子的价值取向,C项正确。 考 点:中国古代的选官制度 科举制。 公元前 340年,雅典一下层女子因亵渎神灵被控犯罪,按法律当处死。辩护人用动情的言辞质问:
19、“难道你们忍心让这位阿芙罗狄特(古希腊美丽女神)的弟子香消玉殒吗? ”这打动了陪审团。经投票,陪审法庭判其无罪。这反映出在古代雅典 A法律注重保护平民权益 B妇女享有广泛政治权利 C民主原则贯穿司法过程 D司法审判缺乏严格程序 答案: C 试题分析:辩护人打动陪审团,说明辩护人得到了多数票支持。雅典民主政治下设立陪审法庭,陪审团投票,以多数原则决定罪责及惩罚,该女子获无罪符合民主、法律程序,因此选 C,其他三项都无从体现。 考点:古代希腊、罗马的政治制度 雅典民主政治。 “尽管罗马法律在妇女继承财产上做了严格限制,但一些聪明人往往能找到法律的漏洞 随着罗马在地中海地区的扩张,妇女们也开始占有大
20、宗财产。 许多妇女管理着家庭的财政事务和大地产。 ”这段话表明 A妇女在家庭中的地位逐渐与男子平等 B妇女的财产占有体现公民法的灵活性 C妇女的财产继承权富有自然法的精神 D罗马法关于财产关系的规范不够严密 答案: D 试题分析:注意题干信息 “尽管罗马法律在妇女继承财产上做了严格限制,但一些聪明人往往能找到法律的漏洞 ”说明 D正确; A不对,仅从许多妇女管理着家庭的财政事务和大地产不足以说明妇女在家庭中的地位逐渐与男子平等; BC 在题干中也无从体现。 考点:古代希腊、罗马的政治制度 罗马法。 1788年 7月 10日,纽约某报纸以船讯 号外为题发布通告:万世联合船主的幸福船,已载着十三包
21、 “联合、和平和友谊 ”进港, 愚蠢船主的船已载着地方偏见 、不和的种子等出港。它赞美的是 A分权制衡原则 B联邦体制 C共和制度 D主权在民原则 答案: B 试题分析:注意从材料中有效提取信息时间 1788年纽约某报纸,美国联邦宪法已经颁布,联邦政府已经建立,材料中幸福船载着十三包 “联合、和平和友谊 ”进港,可以判断材料强调和赞美的是联邦体制,有利于巩固国家统一,主权在民、分权制衡原则和共和制度都是联邦宪法的内容但不是本材料强调的内容,故选 A。 考点:近代西方代议制 美国 1787年宪法。 有人在 1877年号召民众为当前政体的形式和宪法的完整性而战,并指出这是 1789年革命的继承者同
22、旧制度特权等级的残余及罗马神权政治代理人之间的斗争。 “当前政体 ”是 A共和制 B君主立宪制 C君主专制 D无产阶级专政 答案: A 试题分析: 1789 年革命是指法国大革命,此后法国历经共和派与君主派的斗争,1875年第三共和国宪法颁布,最终确立了共和政体,根据材料时间判断,正是号召民众捍卫共和政体,抵制君主派,因此选 A。 考点:近代西方代议制 法兰西第三共和国宪法。 19世纪晚期德国的现代化进程中,经济突飞猛进与政治民主发展滞后形成巨大反差。出现这种现象的原因在于 A国家分 裂阻碍政治民主化 B皇权与贵族结盟掌握政权 C经济发展消解政治改革诉求 D对外战争影响国内民主进程 答案: B
23、 试题分析:本题考查德意志帝国的政治体制。伴随着第二次工业革命的进行,德国经济迅速发展。而 1871年德意志帝国宪法的颁布,带有浓厚的专制色彩,使德意志帝国成为容克贵族和资产阶级联合专政的君主立宪制国家。 1871年德意志通过三次王朝战争,实现了德意志的统一,排除 B项; C项不符合历史唯物主义 “经济决定政治 “的基本原理; D项表述有误。故本题应选 A 项。 考点:近代西方代议制 德意志帝国君主立宪制的确立。 近代一有识之士曾说: “一国所得,诸国安然而享之;一国所求,诸国群起而助之,是不啻驱西洋诸国,使之协以谋我。 ”上述言论针对的是 A领事裁判权 B “门户开放 ”政策 C居住及租地权
24、 D片面最惠国待遇 答案: D 试题分析:一国在通商、航海、税收或公民法律地位等方面给予另一国享受现时或将来所给予任何第三国同样的一切优惠、特权或豁免等待遇称为 “最惠国待遇 ”。最惠国待遇一般是相互的,缔约双方在平等互利原则的基础上相互享受最惠国待遇。但清朝与外国签订的条约,往 往只片面规定该缔约外国得享受最惠国待遇,而中国则无对等权利,是片面的。也就是说近代中国政府给予某个西方国家一项特权,其他国家都可以根据片面最惠国待遇享有,因此选 D。 考点:近代列强侵华 鸦片战争与南京条约。 1877 年,清政府采纳驻英公使郭嵩焘的建议,在新加坡设立领事馆。此后,又在美国旧金山,日本横滨、神户、大阪
25、及南洋华侨聚居的商埠设立了领事馆。这反映了清政府 A力图摆脱不平等条约的约束 B逐步向近代外交转变 C外交上开始出现制度性变化 D国际地位得到提高 答案: B 试题分析:清政府在国外设立领事馆,说明清朝抛弃 “天朝外交 ”体制(我是全天下主宰, “天下观 ”),转向近代外交(国与国外交, “国家观 ”)。 A在题干中无从体现; C中 “制度性变化 ”说法有误; D与历史事实不符,晚清时期国际地位低下。 考点:近代中国的民主革命 1840至 1900年间列强侵略与中国人民的反抗斗争。 综合题 ( 12分)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图 太和殿,清朝皇帝治国理政的场所 图 白金汉宫(左)和唐宁
26、街 10号(右), 自 18世纪中期至今分别为英国王宫和首相官邸 提取材料中的信息,结合所学知 识,从建筑和政治关系的角度进行中英比较。 答案: ( 1)提取信息准确,中英比较符合史实。( 8分)示例:太和殿高大雄伟,象征皇权至上。白金汉宫工整威严,显示君主立宪制下的国王享有尊贵地位;唐宁街 10号平实素朴,却是英国行政中枢,体现民主政治风格。 ( 2)概括综合。( 4分)示例:历史上的一些建筑可视为物化的政治制度、直观的权力结构和有形的政治文化。考生从相关建筑的历史传承、历史归宿、现实影响等角度进行拓展性做答,可加 2分,但本题总分不得超过 12分。如太和殿现为供人参观的古迹,反映出中国已经
27、告别君主专制、走上民主 道路。 试题分析:本题考查学生读图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和理解问题的能力。图片反映了清朝清朝皇帝治国理政的太和殿和英国王宫和首相官邸,从图片可以看出,太和殿高大雄伟,白金汉宫工整威严,唐宁街 10号平实素朴。然后再结合中国明清君主专制制度的加强的相关史实以及英国君主立宪制的相关内容予以解读,进一步提取出建筑背后所蕴含的政治特点,例如中国的皇权至上,英国国王的统而不治、地位尊贵以及首相的民主政治。中英比较可从中英建筑的历史传承、历史归宿、现实影响等角度进行拓展性做答。 考点: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 明清君主专制制度的加 强;欧美代议制的确立与发展 英国君主立宪制的确立。 ( 20
28、分)阅读材料,完成下列各题。 材料一: 1649 年 1月,英国国王查理一世在审批中被控诉为 “对本届议会及其所代表的人民发动了叛逆和邪恶的战争 ”。查理一世拒绝答复这些指控,并在法庭上辩护道: “我是你们的国王,你们法定的国王! .我拥有上帝对我的委托,这是出自古老的合法血缘,我绝对不会背叛我的出身,绝不回答一个非法的新权威的提问!相对于这里担任我的所谓的审判者的人来说,我才是真正地更能代表我的子民的自由。 ” 摘编自 英 布伦达 拉尔夫 刘易斯 君主制的历史 材料二:近代民主制度的建立和完善,不论在单个国家,还是在全世界,都经历了一个长期的、动荡的而反复的过程。西方近代民主制度的重要目标之
29、一在于废除政治强制,遵守政治生活和公共生活中共同的规则,以宪法的方式获取政治资源,一开始表现为思想家的构想,然后,政治局借助群众的力量将其细化为若干改造现行政治生活的要求。这种要求起初可能是温和的、建设性的、改良性的,以后却可能变得撤退。再者,胜者或暂时胜者一方将其形式化、法律化,固定为一种永久性的、历史行的进步。 摘编自应克复西方民生史 ( 1)依据材料 一,概括查理一世所宣扬的观点,指出当时英国政治面临的焦点问题。( 8分) ( 2)运用所学知识,结合材料二,论述西方近代民主制度的建立和完善是一个“长期的、动荡的面又反复的过程 ”。( 12分) 答案: ( 1)君权神授、君权至上,国王与议
30、会的关系,国王与法律的关系。( 8分) ( 2)要求结合所学知识和材料,言之成理( 12分) 等次 论述 第一等 认识全面,思路清晰。史实准确,史论结合密切。表达通顺。 第二等 认识不够全面,有基本思路。史实基本准确,史论结合不够密切。表达较通顺。 第三等 认识模糊,缺乏条理性。未能结合史实。表达欠通顺。 试题分析: ( 1)根据材料一中 “我拥有上帝对我的委托 “这是出自古老的合法血缘 我绝对不会背叛我的出身 绝不回答一个非法的新权威的提问 “我才是真正更能代表我的子民的自由。 ”可以看出其观点是君权神授 皇位世袭和皇权至上的观点 根据材料 “对本届议会及其所代表的人民劳动发动了叛逆和邪恶的
31、战争 ”可看出焦点问题 ( 2)根据材料二的提示从 “长期和 “动荡反复 ”两个角度并结合所学知识回答。 考点:欧美代议制的确立与发展 英国君主立宪制的确立。 ( 20分)新疆是中国领土不可分割的一部分。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到了 19世纪,沙俄逐渐形成了夺取南疆喀什噶尔的基本构想:在经济上,替俄国资产阶级在这一亚洲心脏地区开辟其他列强不易进入的销售市场;在政治上,把它变成俄国控制下同英国角逐中亚的前哨阵地,进可以经帕米尔、克什米尔威胁英属印度,退足以阻遏英国向北的扩张。 19世纪 60年代,俄国正经历着巨大的社会变动。 60年代中叶,沙俄还计划对伊犁和乌鲁木齐实行军事占领。 摘编自中
32、国社会科学院近代史研究所沙俄侵华史 材料二 1877 1882年,左宗棠连续五次 上书清政府请求新疆建省。 1877年 7月,当西征军一举规复吐鲁番之际,他向清政府提出 “设行省、置郡县 ”,指出: “伊古以来,中国边患西北恒剧于东南 ”, “重新疆者所以保蒙古,保蒙古者所以卫京师。西北臂指相连,形势完整,自无隙可乘 ”。 1844年 11月 17日,清政府正式发布新疆建省上谕: “新疆底定有年,绥(安定)边辑(和睦)民,事关重大,允宜统筹全局,厘定新章。 添设甘肃新疆巡抚、布政使各一员。 ” 摘编自沈传经、刘泱泱左宗棠传论 ( 1)根据材料一指出南疆喀什噶尔对俄罗斯的战略价值,( 4分)以及
33、俄国对新疆侵略 计划的变化,( 2 分)并结合所学知识,从俄国方面分析引起这一变化的原因。( 4 分) ( 2)根据材料二,概括左宗棠提出的新疆建省的理由。( 4 分) ( 3)综合以上材料简析清政府在新疆建省的历史意义( 6 分) 答案: ( 1)在亚洲心脏地区的销售市场;同英国角逐中亚的前哨阵地。从南疆喀什噶尔扩大到伊犁和乌鲁木齐。农奴制度被废除,资本主义迅速发展;拓展市场、领土扩张的愿望更加迫切。 ( 2)西北边患严重;新疆战略地位重要。 ( 3)有利于国家统一和民族团结;有利于抵御外来侵略;有利于加强对新疆的管辖。 试题分析: ( 1)第一小问注意材料信息 “在经济上,替俄国资产阶级在
34、这一亚洲心脏地区开辟其他列强不易进入的销售市场;在政治上,把它变成俄国控制下同英国角逐中亚的前哨阵地 ”;第二小问注意材料信息 “60年代中叶,沙俄还计划对伊犁和乌鲁木齐实行军事占领 ”;第三小问结合所学知识, 19世纪 60年代,俄国进行农奴制改革,走上资本主义道路,拓展市场、领土扩张的愿望更加迫切。 ( 2)注意材料信息 “伊古以来,中国边患西北恒剧于东南 ”, “重新疆者所以保蒙古,保蒙古者所以卫京师。西北臂指相连,形势完整,自无隙可乘 ”。 ( 3)注意从国家统一、民 族关系、抵御侵略等角度分析。 考点:近代中国的民主革命 1840至 1900年间列强侵略与中国人民的反抗斗争;历史上重大改革 俄国农奴制改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