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4届云南省昆明市高三复习质检文综历史试卷与答案(带解析).doc

上传人:赵齐羽 文档编号:339770 上传时间:2019-07-09 格式:DOC 页数:10 大小:19.75KB
下载 相关 举报
2014届云南省昆明市高三复习质检文综历史试卷与答案(带解析).doc_第1页
第1页 / 共10页
2014届云南省昆明市高三复习质检文综历史试卷与答案(带解析).doc_第2页
第2页 / 共10页
2014届云南省昆明市高三复习质检文综历史试卷与答案(带解析).doc_第3页
第3页 / 共10页
2014届云南省昆明市高三复习质检文综历史试卷与答案(带解析).doc_第4页
第4页 / 共10页
2014届云南省昆明市高三复习质检文综历史试卷与答案(带解析).doc_第5页
第5页 / 共10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1、2014届云南省昆明市高三复习质检文综历史试卷与答案(带解析) 选择题 秦王朝经济生活的史料有限,后人回顾秦制,多持全面否定的态度。 1975年,湖北云梦秦墓出土简书 10种,其中多有可以补充史料记载的珍贵资料,使史学界对当时社会经济生活的若干具体情形得到了一些新的认识。材料说明 A人们对历史的认识只能是相对的 B历史实践是检验历史认识的途径 C文字史料必须与实物史料相印证 D多重史料印证可以还原历史真实 答案: A 试题分析:准确解读材料是解答本题的关键,材料中主要阐述了由于秦王朝的史料有限,人们的认识也有限,但是在 1975年,湖北云梦秦墓就出土了很多对进一步了解秦王朝经济生活有帮助的珍贵

2、资料,由此可以看出人们对历史的认识随着考古发掘不断地变化与充实,因此 A的表述符合题意,故选 A。 考点:史学理论与方法 历史方法论 历史认识 “以非理性的原则反叛旧的文学传统,提倡进行大胆的思想探索的文学实验。它们不屑于表面的客观真实的表现,志在表现意识以下的真实情感,以冷静严肃的笔调达到心灵深处的客观真实。 ”该文学流派盛行于 A 18世纪 B 19世纪初期 C 19世纪中后期 D 20世纪 答案: D 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查学生阅读史料,获取有效信息的能力,材料中 “以非理性的原则反叛旧的文学传统 ”“志在表现意识以下的真实情感 ”“心灵深处的客观真实 ”等信息可知是后现代主义文学流派,

3、依据已学知识可知其盛行于 20 世纪,故选 D。 考点: 19世纪以来的世界文学艺术 文学的主要成就 后现代主义文学 某国经济政策规定: “大部分私人商业机构已被取缔,国家也不再通过商业渠道组织流通和分配, 企业之间取消货币结算,职工工资的 90%以上以实物形式支付,公共服务和教育实行免费制。 ”该政策的实施有利于 A动员人力物力保证战争需要 B顺利过渡到社会主义 C刺激消费应对经济危机 D推进福利国家形成 答案: A 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查学生阅读史料,获取有效信息的能力,材料中 “国家也不再通过商业渠道组织流通和分配 ”“取消货币结算 ”“实物形式支付 ”取代私商,排斥商品货币关系,撇开市

4、场,而且实行配给制,符合战时共产主义政策,回顾已学知识可知战时共产主义政策,集中国际爱的人力物力用于战胜敌人,故选 A。 考点:俄国十月革命与苏联社会主义建设 战 时共产主义政策和新经济政策 战时共产主义政策 1883年,恩格斯曾高度评价一项技术革命,并预见其深远意义,认为这一技术将 “使工业几乎彻底摆脱地方条件所规定的一切界限,不仅使生产力得到极大发展,而且最终成为消除城乡对立的最强有力的杠杆。 ”该项技术革命是 A蒸汽机的改良 B电力技术革命 C内燃机的发明 D通信技术发明 答案: B 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查学生运用已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 “使工业几乎彻底摆脱地方条件所规定的一切界限,不

5、仅使生产力得到极大发展,而且最终成为消除城乡对立的最强有力的杠杆。 ”是解题的关键,特别是 “消除城乡对立 ”,即城市化进程的加快,联系已学知识可知第二次工业革命将打破发展工业的地区限制,使生产力得到极大的发展,成为消除城乡对立的最强有力的杠杆,故选B。 考点:新航路的开辟、殖民扩张与资本主义世界市场的形成和发展 工业革命 第二次工业革命 美国积极参加独立战争的农民不仅没有改善生活,反而更处于困境。 1786年,退 伍军官谢斯在马萨诸塞州领导起义。起义发生后,马萨诸塞州曾向中央政府请求援助,但无兵无权的中央政府却一筹莫展,起义震动了整个统治集团。有鉴于此,美国统治集团最终 A确立联邦制的国家结

6、构 B把最高行政权赋予总统 C使用紧缩财政政策 D签署宅地法解决土地问题 答案: A 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全面解读材料及知识的运用能力,解题时注意题干中 “起义发生后,马萨诸塞州曾向中央政府请求援助,但无兵无权的中央政府却一筹莫展,起义震动了整个统治集团 ”,强调了中央政府的无权,依据已学知识可知在独立战争后,美国确立的是邦联制,国家无权,各州权力很大,阻碍了美国经济的发展,鉴于此,为了建立强有力的中央政府,在 1787年宪法中规定美国是一个联邦制国家,故选 A。 考点:欧美代议制的确立与发展 美国共和制的确立 1787年宪法 希罗多德借美伽比佐斯之口说道: “没有比不好对付的群众更愚蠢

7、和横暴无礼的了。把我们自己从一个暴君的横暴无礼的统治之下拯救出来,却又用它来换取那肆无忌惮的人民大众的专擅,那是不能容忍的事情。 ”希罗多德意在批评雅典的 A君主专制 B贵族政治 C血缘政治 D民主政治 答案: D 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查学生阅读史料,提炼信息的能力,材料中 “把我们自己从一个暴君的横暴无礼的统治之下拯救出来,却又用它来换取那肆无忌惮的人民大众的专擅 ”强调了群众的无知和专擅,据此可以得出希罗多德意在批评雅典的民主政治,故选 D。 考点:古代希腊、罗马的政治制度 雅典民主政治 雅典民主政治不足 我国制定一五计划时,确定经济建设速度工业生产平均年增长为 14 7%,农业为 4 3

8、%的发展指标,这同世界许多国家的经济发展速度相比,是比较高的。一五计划完成时,工业生产平均年增长为 18%,农业为 4 5%。材料说明一五计划 A得到全国人大的批准 B优先发展重工业的战略 C基本遵循实事求是原则 D改变了工业落后的面貌 答案: C 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准确提炼信息的能力,材料中阐述了一五计划确定的的建设速度为 “工业生产平均年增长为 14 7%,农业为 4 3%”,高于世界许多国家的经济发展速度,但在实际 发展过程中为 “工业生产平均年增长为 18%,农业为 4 5%”说明了一五计划制定的指标是符合我国国情的,因此 C的表述符合题意;材料主要是论述一五计划制定的经济发展

9、指标, AB D均偏离了题干主旨,故选 C。 考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的道路 20世纪 50年代至 70年代探索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实践 一五计划 1942 年,英美主动提出废除两国与中国的不平等条约。 1943 年,中美新约、中英新约正式签字,英美两国放弃了诸多在华特权。此后 4年中,中国又与多国签订类似条约。 100年来,作为中国对外关系基础的不平等条约体系终于宣告结束。材料说明中国 A收同了所有主权 B实现了民族独立 C改变了弱国地位 D国际地位有所提高 答案: D 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查学生理解分析及知识的迁移能力,联系已学知识可知在抗日战争中中国人民全民抗战,沉重打击了日本帝国主义,

10、不屈反抗精神震撼了世界人民,中国抗日战争有力地支援了世界反法西斯战争,中国的国际地位有所提高,以及为了抗击法西斯的需要,才出现在 20世纪 40年代作为中国对外关系基础的不平等条约体系终于宣告结束,故选 D。 考点:近代中国的民主革 命 侵华日军的罪行与中国军民抗日斗争 中国在抗日战争的地位 京师大学堂专业设置如下表,其专业设置 京师大学堂专业设置简表 科目 专业 备注 经学科 周易、论语、春秋、理学等 各科预科阶段均须开设的课程: 经学大义 人伦道德 中国文学 外国语 体操 政法科 政治、法律 文学科 中外史学、地理、文学等 商科 银行及保险、关税等 格致科 算学、化学、物理等 农科 农学、

11、林学等 工科 机器、造船、电气等 医科 医学、药学 据 1904年奏定大学堂章程 A标志中国教育近代化起步 B体现维新派的政治诉求 C以中体西用为办学思想 D有利于巩固清朝统治 答案: C 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对京师大学堂办学思想的准确理解,通过材料中科目内容、专业知识及已学知识可以得出京师大学堂在继承中国古代文明的基础上引进西方资本主义文明和近代科学文化,其办学方针遵循 “中学为体,西学为用 ”原则,故选 C。 考点:思想解放的潮流 维新思想 京师大学堂的办学思想 成化二十一年( 1458年),明朝允许班匠以银代役。到嘉靖四十一年( 1562年),明朝轮班匠由力差全部改为银差。此政策变

12、化 A标志白银成为主要 货币 B减轻了政府对班匠的剥削 C推动手工业技术整体进步 D促进官营手工业走向民营化 答案: C 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准确解读材料信息的能力,题干中 “明朝允许班匠以银代役 ”“明朝轮班匠由力差全部改为银差 ”反映的是班匠改征白银,使明代官营手工业者的人身依附关系发生了更大变化,虽然没有改变政府对工匠的剥削,但它使工匠与政府的人身依附关系趋于松懈,各地的工匠可以自由地从事某种手工职业,有利于推动手工业技术的整体进步,故选 C。 考点:古代中国的经济 手工业的发展 古代手工业技术的进步 黄宗羲明夷待访录 “宋之所以得行者,每造一界,备本钱三十六万缗(一缗等于一千文钱

13、) 盖民间欲得钞,则以钱入库;欲得钱,则以钞入库 故钞之在手,与见钱无异。 ”材料反映了宋朝 A实现货币统一 B已经发行纸币 C出现货币买卖 D商品经济发达 答案: B 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查学生阅读史料,提炼有效信息的能力,材料中 “宋之所以得行者 ”“盖民间欲得钞,则以钱入库;欲得钱,则以钞入库 ”反映的是黄宗羲心目中纸币管理的理想模式,说明了宋朝的时候已经发行了纸币, B 符合题意,而材料主要阐述的是纸币的管理,与 ACD所述无关,故选 B。 考点:古代中国的经济 商业的发展 宋朝的纸币 据郭宝钧中国青铜器时代统计,甲骨文字数分类如下表: 分类 人类人身人伦人的活动 动物狩猎畜牧 植物农

14、事耕作 天象气侯时间 山川河流方位 战争兵器 服装居住 交通 文化娱乐 宗教 数量物性 比值( %) 20 17 15 9 7 8 7 7 3 6 3 1 3 6 3 6 材料说明,殷商时代 A王权与神权紧密结合 B人类的自我认识已较深刻 C甲骨文是比较成熟的文字 D小农经济是主要生产方式 答案: B 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查学生通过表格数据的分析获取有效信息的能力,通过表格数据可知殷商时期的甲骨文记载的内容涉及到人们生活的各个方面,说明了人类对自己的认识更为广泛与深刻, B符合题意,而 ACD的表述与表格数据所反映的内容无关,故选 B。 考点:史学理论与方法 历史方法论 认识论 综合题 ( 1

15、5分) 20世纪的战争与和平 材料一 20世纪 20年代美国航空母舰 “兰利号 ”诞生, “莱克星顿号 ”和 “萨拉托加号 ”也随之而来。同时美国制造出了性能更加优良的飞机弹射器、制动器和用于飞机外壳的金属合金。一批更轻型的飞机、鱼雷和俯冲 轰炸机被制造出来,并加入了航空母舰的方队之中。早在第一次世界大战期间,作为海军副部长的罗斯福已经表现出了他对海军的热爱,并展现出了丰富的海军知识。为提供更多工作岗位,美国国家工业复兴总署在 1933年 6月提供了 2 38亿美元的拨款,用于 32艘战舰的制造。到了 30年代,美国海军终于迎来了复兴。 摘编自詹姆斯 M 莫里斯美国海军史 材料二 1942年

16、8月 7日,美国海军在瓜达卡纳尔岛登陆,迈出了通往东京的漫长道路上的第一步。到 1944年时,美国占领了马里亚纳群岛的塞班岛和关岛,使日本本土诸岛处于新型 B29 轰炸机的射程之内。 1945年 8月 14日,美国海军 也是整个美国 在太平洋海域的战争终于结束了。耐人寻味的是,日本的正式投降书是在一艘停泊在东京湾的美军战列舰一 “密苏里号 ”的甲板上签署的。 摘编自斯塔夫里阿诺斯全球通史 (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 20 世纪三十年代美国海军发展的背景。( 8分) (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二战期间美国海军的作用,并谈谈你对发展现代海军重要性的认识。( 7分) 答案:

17、( 1)背景:科学技术的进步;罗斯福对海军的重视:为增加就业,摆脱经济危机的需要;国际局 势的紧张。( 8分) ( 2)作用:美国海军在太平洋战场上,为美国的战略反攻和战胜日本法西斯发挥了主力军的作用;为第二次世界大战的胜利作出了巨大贡献。( 3分) 认识:建设强大的现代海军有利于维护国家海洋权益,有利于开发和利用海洋资源,建设海洋强国;有利于维护海洋航道的自由航行、海上安全和世界和平。( 4分) 试题分析:第( 1)问,主要考查学生全面解读材料及知识的迁移能力,解答本题需要紧扣 “20世纪三十年代美国 ”的时代背景分析归纳,回顾已学知识可知 20世纪三十年代美国科学技术的进步、罗斯福的重视、

18、解决经济危机的需要 以及国际局势的紧张等。 第( 2)问,主要考查知识迁移及分析理解与认识的能力,第一小问需要结合二战分析归纳,依据已学知识可知美国海军的发展为二战的胜利做出了巨大的贡献,第二小问属于开放性试题,结合现代海军重要性分析归纳,可以从海洋权益、海上自由与世界的和平等角度归纳即可。 考点: 20世纪的战争与和平 第二次世界大战 美国海军的发展与影响 ( 15分)近代社会的民主思想与实践 材料一 1938年 3月 4 月间,召开了中国国民党临时全国代表大会,对民族主义作了阐释: “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宣言中,关于民族主义有两方面的意 义:一则中国民族自求解放,二则中国境内各民族一律平等。

19、 ”民族主义于抗日战争期间能充分发挥其精神力量,则此精神与力量,为今日捍御外侮之要素,亦即他日复兴民族之基础也。 荣宁略论国共两党抗战时期的民族政策 材料二 1938年 4月 1日,通过的抗战建国纲领更明确规定:一、 “本独立自主之精神,联合世界上同情于我之国家及民族,为世界和平与正义,共同奋斗 ”; 三、 “联合一切反对日本帝国主义侵略之势力制止日本侵略,树立并保障东亚之永久和平 ” 1943年,蒋介石在中国之命运中,进一步强调指出: “就民族成长的历史来说,我们中华民族是多数宗族融合而成的。融合于中华民族的宗族,历代都有增加,但融合的动力是文化而不是武力,融合的方法是同化而不是征服。 ”“

20、 中国五千年的历史,即为各宗族共同的命运的记录。此共同之记录,构成了各宗族融合为中华民族,更由中华民族,为共御外侮以保障其生存而造成中国国家悠久的历史。 ” 邹丽慧抗日战争时期国民党的民族主义研究 ( 1)根据材料一、二,概括抗战时期蒋介石民族政策的内涵。( 9分) ( 2)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分 析抗战时期蒋介石民族政策的影响。( 6分) 答案: ( 1)内涵:在民族自由解放和各民族一律平等的原则下团结各族人民;联合世界上一切反对日本侵略的国家、民族共同抗日;同族同源论,强调中华民族的同一性。( 9分) ( 2)影响:有利于国共两党的团结合作:增强了中华民族的凝聚力,团结全民族力量

21、抗战;有利于世界反法两斯力量的团结。( 6分) 试题分析:第( 1)问,主要考查学生阅读史料,获取有效信息归纳的能力,依据材料 “:一则中国民族自求解放,二则中国境内各民族一律平等 ”“联合一切反对日本帝国主义侵略之势力制止日本侵略,树立 并保障东亚之永久和平 ”“中国五千年的历史,即为各宗族共同的命运的记录。此共同之记录,构成了各宗族融合为中华民族,更由中华民族 ”等信息可以看出蒋介石的民族政策内涵有三个方面,即民族团结、世界上一切日本侵略的民族以及同族同源等。 第( 2)问,主要考查学生知识迁移及分析理解的能力,解答本题需要结合抗日战争这个时代背景分析,在民族危机日益严重的情况下,蒋介石的

22、民族政策利于国共两党的团结,增强了抗日的力量,利益世界反法西斯力量的团结等。 考点:近代社会的民主思想与实践 民族政策 蒋介石的民族政策 ( 15分)历史上重大 改革回眸 材料 蒙古国原设的札鲁忽赤(断事官),有元一代始终存在。至元二年( 1265年)置大宗正府, “凡诸王驸马投下蒙古、色目人等,应犯一切公事,及汉人奸盗诈伪、蛊毒厌魅、诱掠逃驱、轻重罪囚, 悉掌之 ”,后来才将汉人的刑名事务析出。致和元年( 1328年),进一步确定 “以上都、大都所属蒙古人并怯薛军站色目与汉人相犯者,归宗正府处断,其余路府州县汉人、蒙古、色目词讼,悉归有司刑部掌管 ”。 忽必烈继位后推行汉法,从中统元年( 1

23、260年)四月起建中书省,设置六部。起先兵、刑、工为右三部,至元三年( 1266年)刑部 单设。 实际上,在致和元年以前,刑部所掌,只是汉人以及后来南人的刑名事务。在司法方面,刑部所拟的刑事案件,最后呈中书省断决。在地方上,元朝在行省以下置路、府、州、县四级政府机构。司法裁判事务是各级政府的职责之一,由各级政府的长官和正官聚会合议,连署决定。在元代官方文书中,这样的办事方式称作圆议(或圆坐)和圆签(或圆押)。御史台纠察百官善恶,政治得失,当然也包括司法和裁判的是否公正确当。 摘自白寿彝总主编中国通史 ( 1)根据材料概括元朝司法制度的特点。( 8分) (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评价元朝

24、的司法制度。( 7分) 答案: ( 1)特点:蒙古 “国俗 ”与 “汉法 ”并存;司法权比较分散,各领其事,不相统摄;地方上创设合议制度;重视监察。( 8分) ( 2)评价:蒙古 “国俗 ”与 “汉法 ”并存一定程度上适应了元朝疆域辽阔、民族众多的局面;司法权的分散助长了审判的随意性和擅断性:合议制度的设立一定程度上防止和减少了冤假错案;重视监察一定程度有利于司法公正。(答出 3点得 7分) 试题分析:第( 1)问,主要考查学生阅读史料,提炼信息及比较分析归纳的能力,依据材料中 “蒙古国原设的札鲁忽赤(断事官) ”“忽必烈继位后推行汉法 ”可 以看出蒙古与汉法相结合; “由各级政府的长官和正官

25、聚会合议,连署决定 ”可知在地方上创设合议制度; “御史台纠察百官善恶,政治得失,当然也包括司法和裁判的是否公正确当 ”体现了重视监察; “以上都、大都所属蒙古人并怯薛军站色目与汉人相犯者,归宗正府处断,其余路府州县汉人、蒙古、色目词讼,悉归有司刑部掌管 ”反映了司法权的分散等。 第( 2)问,主要考查学生的评价分析的能力,解答本题需要结合第( 1)问相关答案:逐条分析归纳,如适应了元朝统治的需要、司法权分散的弊端以及合议制度与监察制的弊端等。 考点:历史上重大改革回眸 元 朝司法制度 元朝司法制度的内容特点 ( 12分)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1924年,孙中山在日本神户发表了一次演说,用

26、 “王道 ”和 “霸道 ”来概括东西方的国际观念。孙中山指出,西方国家 “只见物质文明,只有飞机炸弹,只有洋枪大炮,专是一种武力的文化 ”, “用我们中国的话说就是 行霸道 ,所以欧洲的文化就是霸道的文化 ”。这种霸道文化是东方人 “向来轻视 ”的,因为在东方, “还有一种文化,好过霸道的文化,这种文化的本质,是仁义道德。用这种仁义道德的文化,是感化人,不是压迫人,是要人怀德,不是要人畏威。这种要人怀德的文化中国的古话就是 行王道 。所以亚洲的文化,就是王道的文化。 ” 吴义雄传统文化与 孙中山的国际观念 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评析西方的 “霸道 ”文化和东方的 “王道 ”文化。( 12分)

27、 答案: 含义:西方的 “霸道 ”文化是指重视物质文明,用武力和强权推进文明发展的文化;东方的 “王道 ”文化则重视道德精神力量,强调用仁义道德教化来推进文明发展。( 4分) 不同文化形成的原因:西方资本主义经济追逐利润,开放、扩张的本质特征,以及科技进步使西方形成了 “霸道 ”文化;中国自然经济封闭、落后、保守,传统儒家思想的深刻影响使中国形成 “王道 ”文化。( 4分) 不向文化的影响:西方 “霸道 ”文化推动西方用武力和强 权征服世界,促进西方快速发展; “霸道 ”文化不利于构建和平和谐的国际关系;东方的 “王道 ”文化有利于和谐社会以及国际关系的构建,但导致近代中国保守落后,物质文明和

28、科技进步缓慢,进一步拉大了与两方的差距。( 4分) 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查学生阅读史料,提炼信息及比较评价分析的能力,解答本题首先对两种文化进行必要的解释,依据材料 “只见物质文明,只有飞机炸弹,只有洋枪大炮,专是一种武力的文化 ”可知西方的 “霸道 ”文化侧重于物质文明,采用武力与强权的手段;由 “还有一种文化,好过霸道的文化,这种文化的本质,是仁义道德。用这种 仁义道德的文化,是感化人,不是压迫人,是要人怀德,不是要人畏威 ”可知东方的 “王道 ”文化侧重于思想道德,强调用仁义道德教化来推进文明发展;其次结合中西方的时代背景分析原因,西方追逐利润的本质,东方自然经济的封闭、落后、保守等;最

29、后对两种文化从正反两个方面进行评述即可。 考点: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的演变 春秋战国时期的百家争鸣 中国传统儒家思想文化 ( 25分)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20世纪 30年代,中国面临十分复杂严峻的国际国内形势,为挽救日益严重的经济社会危机,蒋介石 1935年 4月在贵阳督剿红军时 举行的一次记者招待会上,首次提出开展 “国民经济建设运动, ”并作了简要解释。 1935年 12月,国民党五届一中全会通过了确立国民经济建设实施大纲案,对于国民经济建设,做了更为具体的规定。 1936年 3月,国民政府资源委员会拟定了重工业五年建设计划,计划投资 267, 100万元,发展汽油、钢铁、发

30、电机、铝、电器等生产,以满足国内需要。当年,就按计划筹办茶陵铁矿、高坑煤矿、大冶、阳新、彭县铜矿、中央钢铁厂、江西钨铁厂、中央无线电机制造厂、中央电瓷制造厂。 1937年又筹备开发云南锡矿、四川金矿、湘潭天河煤矿、灵乡 铁矿、四川油矿、水口山铅锌矿等。 摘编自中华民国史 材料二 1933年 6月,美国国会通过全国工业复兴法,成立全国工业复兴署来执行该法。该法建立了公平竞争和关于产量、价格、销售等方面的规则,给工人集体谈判的权利,规定了最高工时和最低工资。该法以恢复工业生产为目标,将生产的各个环节置于国家监督之下,以减少盲目生产;并由国家干预、调节企业关系和劳资关系,为企业复兴创造良好的条件。

31、1933年,国会通过联邦紧急救济法,规定政府拨款进行大规模社会救济,并成立联邦紧急救济署负责该项工作。同时,政府大力举办 公共工程以解决就业问题。 摘编自人民版历史必修二 (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国民政府开展 “国民经济建设运动 ”的背景。( 8分) ( 2)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评析国民政府 “国民经济建设运动 ”和罗斯福新政工业建设的差异。( 17分) 答案: ( 1)背景 国内:经济发展基础薄弱;国共对峙政局动荡。( 4分) 国际:资本主义世界经济危机的冲击:日本侵华使民族危机深重。( 4分) ( 2)评析 差异: 国民经济建设运动: 目的:发展经济,增强国家实力,

32、应对内外局势。( 2分) 侧重点:发展重工业、国防工业,注重东西部平衡:未涉及工人权力的问题。( 2分) 结果:中国经济发展取得明显成效,重工业、国防工业实力增强,民族资本主义有所发展,奠定了抗战胜利的物质基础。( 2分) 罗斯福新政: 目的:减少生产盲目性,解决就业问题,缓和经济危机,巩固资本主义制度。( 2分) 侧重点:限制工业生产规模,兴办公共工程解决失业问题:关注劳资矛盾,维护工人的基本人权。( 2分) 结果:美国工业逐步恢复,社会危机得到缓和,巩固了资本主义制度,开创了国家干预经济的新模式。( 2分) 形成差异的原因:两国国情不同 ,中国经济政治落后,美国经济发展和政治民主化程度较高

33、; 30年代的面临的现实问题不同,中国需要发展经济、稳定政局、抵抗外敌入侵,美国需要应对经济大危机以及政治危机。( 5分) 试题分析:第( 1)问,主要考查学生阅读史料,获取信息及知识迁移的能力,解答本问需要结合 20世纪 30年代的时代背景,从国内与国外两个方面分析归纳,从国内分析可以结合经济基础的薄弱以及国内局势的动荡,国外从世界经济危机及日本的侵华等。 第( 2)问,主要考查学生比较分析归纳的能力,结合材料及已学对国民政府“国民经济建设运动 ”和罗斯福新政工业建设 的差异可以从目的、侧重点及结果比较,然后从两国的国情等方面分析两者差异形成的原因。 考点:经济结构的变动与资本主义的曲折发展

34、 民国时期民族工业的曲折发展 国民政府 “国民经济建设运动 ”;罗斯福新政和当代资本主义的新变化 罗斯福新政 罗斯福新政的内容 ( 15分)中外历史人物评说 材料一 李大钊早期社会主义思想存在空想的色彩,他曾经把人的理性和博爱、自由、平等看作创造新生活的基础,认为协和与友谊是人类社会生活的普遍法则,是社会主义者共同认定的基础;他号召青年们投入村落中,对农民进行精神改造,建设新村落,并以村落为 基础,建立小组织,以世界为家庭扩充大联合,新村落的大联合,就是我们的少年中国。 摘编自韩一德、李帆从空想到科学的转变 略论李大钊早期社会主义思想 材料二 从 1920年开始,李大钊的思想出现了重大飞跃,发

35、生了新的变化。他从创办长辛店劳动补习学校开始的北方铁路工人运动的开展中,认识到改造社会必须采取激进的方法,必须到劳动者集中的地方去。李大钊逐渐认识到要从中国的特殊条件找到实现社会主义的方法,对于中国革命要分两步走,第一步是实行民主主义,打倒官僚、军阀、封建统治阶级,第二步才是实行无产阶级专政。 摘编自李大钊史事综录 ( 1)根据材料一,概括李大钊早期空想社会主义思想的特点。( 6分) ( 2)根据以上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李大钊思想发生的变化及变化原因。( 9分) 答案: ( 1)特点:回避阶级斗争和暴力革命,主张用改良的手段实现社会主义;在小农经济的基础上建设社会主义。( 6分) ( 2)

36、变化:接受马克思的科学社会主义理论;强调暴力革命的方式改造中国;革命的最终目标是实现无产阶级专政,改造整个中国社会。( 6分) 原因:十月革命的胜利;一战的影响;新文化运动的发展;五四运动的影响;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工人 阶级队伍的壮大;李大钊个人实践等。( 3分,任答 3点得 3分) 试题分析:第( 1)问,主要考查学生阅读史料,提炼信息的能力,依据材料中“认为协和与友谊是人类社会生活的普遍法则 ”“对农民进行精神改造,建设新村落,并以村落为基础 ”可以看出李大钊一方面希望用改良的手段实现社会主义,另一方面在小农经济的基础上建设社会主义。 第( 2)问,主要考查学生全面解读材料及知识迁移能力,依据 “从 1920 年开始 ”结合其背景,可以得出变化的原因有:接受马克思主义、强调暴力革命的方式改造中国、革命的最终目标是实现无产阶级专政,改造整个中 国社会,第二小问原因可以从内外因两个方面归纳,外因可以结合十月革命的胜利、一战的影响;内因可以从新文化运动、五四运动等。 考点:中外历史人物评说 李大钊 思想的转变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考试资料 > 中学考试

copyright@ 2008-2019 麦多课文库(www.mydoc123.com)网站版权所有
备案/许可证编号:苏ICP备17064731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