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4届天津天津一中高三上期零月考历史试卷与答案(带解析).doc

上传人:吴艺期 文档编号:339783 上传时间:2019-07-09 格式:DOC 页数:14 大小:54.99KB
下载 相关 举报
2014届天津天津一中高三上期零月考历史试卷与答案(带解析).doc_第1页
第1页 / 共14页
2014届天津天津一中高三上期零月考历史试卷与答案(带解析).doc_第2页
第2页 / 共14页
2014届天津天津一中高三上期零月考历史试卷与答案(带解析).doc_第3页
第3页 / 共14页
2014届天津天津一中高三上期零月考历史试卷与答案(带解析).doc_第4页
第4页 / 共14页
2014届天津天津一中高三上期零月考历史试卷与答案(带解析).doc_第5页
第5页 / 共14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1、2014届天津天津一中高三上期零月考历史试卷与答案(带解析) 选择题 下图所示是台湾某教科书对历史上某个时期社会变化的描述,该时期是 A夏商西周 B春秋战国 C秦汉三国 D两晋南北朝 答案: B 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准确解读材料信息的能力。从材料所体现的选官制度由世袭到尚贤,财产的私有化,由分封制到郡县制等可知,这发生在春秋战国时期。所以答案:选 B。 考点: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 商周时期的政治制度 春秋战国时期 柏拉图曾就雅典民主制度指出: “ 只要有谁建议要稍加约束,他们 (指公民 )就会觉得受不了,就要大发雷霆。到最后像你所知道的,他们真的不要任何人管了,连法律也不放在心上 ” 。其

2、意在表明 A民主制的核心精神是自由 B民主制度维护了公民权利 C对雅典民主制度弊端的担忧 D雅典民主制度缺乏法律基础 答案: C 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准确解读材料信息的能力。从材料 “不要任何人管了,连法律也不放在心上 ”可看出雅典民主政治存在弊端,也反映了柏拉图对民主制度弊端的担忧。所以答案:选 C。 考点:古代希腊、罗马的政治制度 雅典民主政治 雅典民主制度的弊端 十二铜表法共 108条,其中 102条用于处理人与人之间的关系。十二铜表法主要保护哪些人的利益: A贵族和平民 B平民 C贵族 D自由民 答案: A 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对教材内容的识记能力。十二铜表法是在平民与贵族

3、斗争的结果。这使贵族对法律的随意受到限制,平民利益得到保护,但是其的实质是维护贵族的统治。所以答案:选 A。 考点:古代希腊、罗马的政治制度 罗马法 十二铜表法 古希腊民主制和罗马法共同的本质特点是: A都主张法律面前人人平等 B都极力维护奴隶制 C都特别保护男子的政治权利 D外邦 人均无政治权力 答案: B 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查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雅典民主只是 “成年男性公民当家作主 ”的政治制度;罗马法并没有特别保护男子的政治权利,在其发展过程中由公民法到万民法,适用的范围不断扩大,由适用罗马境内的公民到适用罗马境内各族人民,包括外邦人。但不管是古希腊民主制还是罗马法本质特点

4、都是极力维护奴隶制。所以答案:选 B。 考点:古代希腊、罗马的政治制度 罗马法 古希腊民主制和罗马法的本质特点 1689年英国议会颁布的权利法案既沿袭了罗马法的精神,又开启了近代民主代议制的先河,其在世界民主化进程中最为深远的影响是: A确立了君主立宪制,为世界各国普遍接受 B以法律条文捍卫了资产阶级的利益 C实现了由 “主权在君 ”到 “主权在民 ”的革命性转折 D解决了革命引起的政局动荡问题,为国家崛起提供了坚实的政权保障 答案: C 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对教材内容的识记能力。权利法案以明确的法律条文,限制国王的权力,保证议会的立法权、财政权等权力。这就发生了由 “主权在君 ”到 “

5、主权在民 ”的革命性转折 ,对世界民主化进程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考点:欧美代议制的确立与发展 英国君主立宪制的确立 权利法案 2008年是美国总统大选年。根据你对 1787年宪法的了解,下列表述正确的是( ) 总统由选民直接选举产生 各州选出选举人组成选举团选举总统 美国的内阁只对总统负责 美国总统享有包括宣战权在内的行政权 A B C D 答案: B 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对教材内容的识记能力。美国总统是国家元首、政府首脑和军队总司令,是由各州选出选举人组成选举团选举总统;美国的内阁只对总统负责。总统拥有行政权,对宪法负责。而宣战权属于国会,所以 说法有误。所以答案:选 B。 考点:欧美

6、代议制的确立与发展 美国共和制的确立 1787年宪法 顾炎武在亭林文集指出 “封建之失,其专在下;郡县之失,其专在上 ”,顾炎武由此提出应当 “寓封建之意于郡县之中 ”。下列制度与顾炎武的主张吻合的是: A分封制 B封建制度 C联邦制 D共和制 答案: C 试题分 析: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准确解读材料信息的能力。材料所讲的是分封制和郡县制存在的弊端,为了解决弊端,可以将两者结合,将分封制置于郡县制之中。所以答案:选 C。 考点:欧美代议制的确立与发展 美国共和制的确立 联邦制 英国革命和法国大革命 “不仅反映了它们本身发生的地区即英法两国的要求,而且在更大得多的程度上反映了当时整个世界的要求 ”。

7、这表明,英法资产阶级革命的成功标志着 A工业生产方式确立 B工业资产阶级胜利 C新社会制度的胜利 D君主制度的衰亡 答案: C 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对教材内容的识记能力。工业生产方式、工业资产阶级的胜利发生在工业革命,所以 A、 B不符合史实,排除。英法资产阶级革命的成功并不意味着君主制的衰亡,所以 D错误。英法资产阶级革命成功后都建立新的社会制度,如英国建立了君主立宪制,法国建立共和制。所以答案:选 C。 考点:欧美代议制的确立与发展 英国君主立宪制的确立 英国资产阶级革命的意义;欧美代议制的确立与发展 法国共和制的确立 法国大革命的意义 有学者认为:欧美等西方国家的民主过程,实际上就

8、是多元的精英采取政党竞争形式,竞取权力的过程。民 主可以被定义为多重少数人的统治,民主过程的价值就在于建立这种多重少数人的统治。英美等西方国家的下列政治制度能够体现这一说法的有: 政党政治 代议制 分权原则 联邦制度 A B C D 答案: C 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准确解读材料信息的能力。由材料 “多元的精英采取政党竞争形式 ”“多重少数人 ”等关键信息可知,英美等国采取政党通过竞选获得执政地位,是属于间接民主也就是代议制,权力掌握在少数的手中。所以答案:选 C。 考点:欧美代议制的确立与发展 美国共和制的确立 西方资产阶级代议制的共同点 之所以出现材料中所谓中国政府 “压迫英商 ”“勒

9、索 ”“控制与烦扰 ”这种现象的根源,最准确的理解是 A清政府奉行 “天朝上国,不须借外夷互能有无 ” B中国奉行闭关锁国政策 C中国的自然经济的影响 D清政府的政治腐败 答案: C 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准确解读材料信息的能力。由材料时间 “1835年 ”可知,这是发生在鸦片战争之前的事情。中国政府对英商的压迫并不能得出清政府奉行 “天朝上国,不须借外夷互能有无 ”,所以排除 A。材料也没涉及到了中国奉行闭关锁国政策也没讲到清政府的政治腐败,所以排除 B、 D。清政府对英商压迫的根源一般从经济角度思考,也就是中国自然经济的影响。所以答案:选 C。 考点:经济结构的变化与资本主义的曲折发展

10、 晚清中国经济结构的变化和民族工业的兴起 鸦片战争前的中国 1858年,中英天津条约规定: “嗣后各式公文,无论京外,内叙大英国官民,自不得提书 夷 字。 ”这表明当时的中国(鸦片战争) A已经形成平等的外交观念 B “天朝上国 ”规制受到冲击 C对西方列强产生崇拜心理 D受到西方文化的广泛影响 答案: B 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对教材内容的识记能力。近代中国与列强所签订的条约都是不平等的条约,所以 A说法有误,排除。条约的规定在一定程度说明 “天朝上国 ”规制受到了冲击,其他国并不是 “夷 ”国。所以答案:选 B。材料并没有体现出中国人对西方列强产生崇拜心理,也没体现出中国受到西方文化的

11、广泛影响,只能说中国受到了西方影响,开始睁眼开世界,所以 C、 D不符合史实,排除。 考点:近代中国的民主革命 18401900 年间列强侵略与中国人民的反抗斗争 鸦片战争 郑观应在公法中指出: “公法者,彼此自视其国为万国之 一,可相维系而不可相统属者也。 ”“各国之权利,无论为君主,为民主,为君民共主,皆其所自有,而他人不得侵夺。 ”依据以上言论判断,郑观应主张: A依法治国 B主权平等 C君主立宪制 D推崇自然法 答案: B 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准确解读材料信息的能力。从材料 “可相维系而不可相统属者 ”“为君民共主 ”可知,郑观应认为每个国家都是独立的主权国家;不管是君主还是民众

12、都拥有主权,即是主权平等。所以答案:选 B。 考点:思想解放的潮流 维新思想 早期维新思想 1894年 7月 11日申报发表战必胜说一文, 从中国传统的战胜之道 天时、地利、人和进行分析,认为日本海口众多,出处可攻,此失地利;党派林立,人各一心,又失人和;而东京地震是天心示警,此天时也。而中国自仿行西方以来, “凡事皆一洗因循之习 ”,军队历练,民众同仇,所以对日本“尚何有惧哉 ”?这表明: A国人对国情分析的透彻 B中国已经做好战争准备 C国人的心态盲目自信 D日本丧失天时地利人和 答案: C 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准确解读材料信息的能力。材料所讲的是甲午战争前中国人对日本、中国情况的分

13、析,这表明中国并没有认清当时的情况,也就是盲目自信。所以答案:选 C。 考点:近代中国的民主革命 18401900 年间列强侵略与中国人民的反抗斗争 中日甲午战争 下图展示了清代某一次重要战役,对此叙述正确的是 A战役结束后清舰队全军覆没 B清朝军民反割台斗争的关键战役 C清军将领邓世昌于此役壮烈殉国 D战役发生于清军运兵朝鲜途中 答案: A 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准确读图的能力。由图中的 “威海卫 ”“刘公岛 ”等地点名词可知,这是甲午中日战争中的威海卫战役,这一战役结束后清舰队全军覆没。所以答案:选 A。邓世昌牺牲于黄海海战。 考点:近代中国的民主革命 18401900 年间列强侵略与

14、中国人民的反抗斗争 中日甲午战争 “我但愿你们天天注视着宏伟的雅典,这会使你们心中逐渐充满对她的热爱。当你们为她那壮丽的景象倾倒时 你们要明白自己的职责并有履行职责的勇敢精神,直至为她慷慨地献出生命。 ”伯利克里这段演讲强调的是 A权力制约 B公民意识 C平民政治 D法律至上 答案: B 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准确解读材料信息的能力。从材料 “热爱 ”“履行职责 ”等关键信息可知,伯利克里强调的是公民意识。所以答案:选 B。 考点:古代希腊、罗马的政治制度 雅典民主政治 雅典的公民意识 修昔底德说: “公民大会最重要的工作就是就某一议案展开辩论。有时重大问题的辩论会持续好几天。 ”这里反映

15、的是雅典民主的哪一特点: A民主的决策方式 B广泛的参与范围 C泛滥的直接民主 D具体的讨论话题 答案: A 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对教材内容的识记能力。材料所讲的是在公民大会上公民对议案的讨论,这反 映了雅典民主的民主决策方式。所以答案:选 A。 考点:古代希腊、罗马的政治制度 雅典民主政治 公民大会 雅典民主制是近现代西方政治制度的源头,它所创立的很多原则对后世影响深远。以下表格中对应关系错误的是: 选项 政治家 主要内容 主要原则 A 梭伦 公民大会成为最高权力机关 人民主权 B 克利斯提尼 实行 “陶片放逐法 ” 司法公正 C 克利斯提尼 设立五百人议事会 轮番而治 D 伯利克里

16、陪审法庭成为最高司法与监督机关 民主监督 答案: B 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对教材内容的识记能力。 “陶片放逐法 ”的原则是人民主权。这一做法对威胁城邦民主的人民有威震作用,成为维护民主政治的有力武器。但也容易导致权力的滥用和误用。所以答案:选 B. 考点:古代希腊、罗马的政治制度 雅典民主政治 雅典民主政治形成过程 中文 “民主 ”一词最早出现于尚书中,该书提到: “天惟时求民主,乃大降显休命于成汤。 ”对这里的 “民主 ”理解最准确的是 A人民主权 B以民为主 C为民之主 D民为邦主 答案: C 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准确解读材料信息的能力。从材料 “求民主 于成汤 ”可知,民主就

17、是为民之主,所以答案:选 C。 考点: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的演变 春秋战国时期的百家争鸣 古代民主 汉代以来,某地出土了数以千计的青铜重器,青铜铭文多涉及诸侯战争、土地交换等内容。学者推断此地应是 A夏人的活动地域 B周朝的重要都城 C秦朝的阿房宫遗址 D汉初同姓王的封国 答案: B 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准确解读材料信息的能力。从材料 “青铜重器 ”“青铜铭文 ”“诸侯战争 ”“土地交换 ”等关键信息可知,这有可能是周朝的重要都城。所以答案:选 B。 考点:古代中国的经济 手工业的发展 冶炼业 毛泽东在七律 读封建论,呈郭老中写道: “祖龙魂死业犹在,孔学名高实秕糠。 熟读唐人封建论,莫

18、从子厚返文王。 ”这表明他认为: A分封制优于郡县制 B郡县制优于分封制 C儒家远比法家高明 D法家才是思想正统 答案: B 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准确解读材料信息的能力。这首诗是毛泽东写给郭沫若的。封建论是柳宗元所写,反映的是反对泥古历史进步而非倒退的思想。 从毛诗表达的意思来看,是要批评郭沫若 “尊儒反法 ”。 “儒 ”即孔子, “法 ”即秦始皇。毛认为秦始皇的胜利代表着历史的进步,而郭沫若的尊儒正是历史的倒退(批林批孔运动)。 从 “熟读唐人封建论,莫从子厚返文王 ”可以理解为:我们要熟读封建论,绝对不能从柳子厚(柳宗元)的时代返回到周文王的时代去。这就说明他认为郡县制优于分封制。所

19、以答案:选 B。 考点: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 秦中央集权制度的形成 分封制与郡县制 汉书 武帝纪记载: “春正月,诏 曰: 梁王、城阳王亲慈同生,愿以邑分弟,其许之,诸侯王与子弟邑者,朕将亲览,使有列位焉。 于是藩国始分,而子弟比侯矣。 ”这在当时的最主要影响是 A郡、国之间的矛盾 B加强中央集权,维护国家统一 C推动儒家思想成为统治思想 D推动小农经济的迅速发展 答案: B 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准确解读材料信息的能力。材料所讲的是推恩令。通过推恩令将王国越分越小,这就有助于加强中央集权,维护国家的统一。所以答案:选 B。 考点: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 汉到元政治制度的演变 推恩令 郑樵在通志

20、 .氏族略 .氏族序中记载: “自隋唐而上,官有簿状,家有谱系。官之选举必由于簿状,家之婚姻必由于谱系。 此近古之制,以绳天下,使贵有常尊,贱有等威也。 ”谱学的兴盛说明: 家族制度受宗法制的影响 门阀士族势力强大 社会等级森严、流动性差 行政管理系统发达: A B C D 答案: B 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准确解读材料信息的能力。氏族讲究的是血缘,这也就说明了家族制度受到了宗法制的影响。从材料 “官之选举必由于簿状 ”可知,门阀氏族势力强大。从材料 “使贵有常尊,贱有等威也 ”可知 社会等级森严、流动性差。而没涉及行政管理系统,排除 。所以答案:选 B。 考点: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 商周时

21、期的政治制度 宗法制 著名学者钱穆认为,唐代 “在三省体制下,决策不再是单纯的皇帝个人行为,皇帝的最后决定权包含在政务运行的程式中 ”。钱穆先生的观点是: A唐朝专制皇权进一步加强 B唐朝三省相互牵制 C唐朝皇帝还未拥有足够的专制权力 D唐朝实行集体决策制 答案: C 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准确解读材料信息的能力。由材料可知,唐朝专制皇权受到了约束,那也就说明了唐朝皇帝还未拥有足够的专制权力。所以答案:选 C。 考点: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 汉到元政治制度的演变 三省六部制 宋朝形成了 “中书主民,枢密院主兵,三司主财,各不相知 ”的局面。这反映出 A宰相职权范围扩大 B专制皇权达到顶峰 C君

22、权对相权的制约 D中央对地方控制加强 答案: C 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对教材内容的识记能力。由材料可知,宋朝实行的是二府三司制度,这反映出了君权对相权的制约。所以答案:选 C。 考点: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 汉到元政治制度的演变 二府三司制度 (宋太祖)因谓(赵)普曰 “五代方镇残虐,民受其祸,朕今选儒臣干事者百余,分治大藩,纵皆贪浊,亦未及武臣一人也。 ”宋太祖据此采取的措施是: A削弱节度使的实权 B收兵权于中央 C中央掌握地方财权 D派遣文官担任知州 答案: D 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准确解读材料信息的能力。由材料 “儒臣 分治 纵皆贪浊 亦未及武臣 ”可知,宋太祖采取了重文轻武的

23、政策,派遣文官担任知州。所以答案:选 D。 考点: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 汉到元政治制度的 演变 宋代 下面关于 “城邦 ”的解释,不正确的是 A城邦一般由城市和周边的农村构成 B城邦是 “城市国家 ”的意思 C城邦的政治制度是实行民主制 D城邦的突出特征是小国寡民 答案: C 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对教材内容的识记能力。城邦一般由城市和周边的农村构成;城邦是 “城市国家 ”的意思;城邦的突出特征是小国寡民。但是城邦的政治制度除了民主制 ,还有君主制、僭主制、寡头制等制度。所以答案:选 C。 考点:古代希腊、罗马的政治制度 雅典民主政治 城邦 历史上大凡激烈变革和动荡的时代,总不免出现两种倾向

24、:一种是要砸烂一切旧传统的革命倾向,一种是要维护旧传统的保守倾向。中国历史上符合这种现象的时期有 公元前 8世纪到公元前 3世纪 7世纪初期 20世纪初期 A B C D 答案: D 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查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材料所讲的是社会变革时期社会的现象。 20世纪初期主要指新文化运动,属于第一种,砸烂一切旧传统的革命倾向。公元前 8世纪到公元前 3世纪相当于春秋战国的社会大变革时期。因此 符合题意。七世纪初期相当于中国的唐朝初年,没有变革和动荡。所以答案:选 D。 考点: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的演变 春秋战国时期的百家争鸣 春秋战国时期的社会现状;思想解放的潮流 新文化运动

25、20世纪初中国社会的变化 历史上经常出现主观动机和客观效果背离的现象,即所谓 “种瓜得豆 ”。中国古代下列政治制度在实施过程中最符合这一现象的是 A秦朝郡县制 B西汉郡国并行制 C元朝行省制 D清朝军机处 答案: B 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对教材内容的识记能力。汉初,鉴于秦朝二世而亡的教训,汉高祖刘邦除了实行郡县制,还实行分封制,以此来巩固汉朝的统治。但分封制的实施,导致了后来的王国问题,威胁了中央集权。所以答案:选 B。 考点: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 汉到元政治制度的演变 郡国并行制 清代内阁处理公务的案例 “积成样本四巨册 ”,官员 “惟揣摹此样本为急 ”,时人称之为: “依样葫芦画不难,

26、葫芦变化有千端。画成依旧葫芦样,要把葫芦仔细看。 ”这反映出当时 A内阁职权下降导致官员无所事事 B政治体制僵化官员拘泥规制 C内阁机 要事务繁忙官员穷于应付 D皇帝个人独裁官员惟命是从 答案: B 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准确解读材料信息的能力。材料讲的是清代内阁的官员按照样本来办事。这反映了当时政治体制僵化,官员拘泥规制。所以答案:选 B。 考点: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 明清君主专制制度的加强 军机处 著名历史学家钱穆曾说: “故中国政制之废宰相,统 政府 于 王室 之下,真不免为独夫专制之黑暗所笼罩者,其事乃起于明而完成于清,则相沿亦已六百年之久。 ”据此,我们作出的合理推断不包括: A在

27、明朝以前政府并不完全统属于王室 B明朝废宰相造成了政治的极度黑暗 C明朝以前的中国社会并非专制集权的社会 D明清两代都是极端专制集权的社会 答案: C 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准确解读材料信息的能力。材料所讲的是废除了宰相制度,导致了政治的黑暗,这源于明朝,完成于清朝。这也就说明了明朝以前的政府并不完全统属于王室,废除宰相造成了政治的极度黑暗,这也说明了明清两代都是极端专制集权的社会。但是并不能说明朝之前的社会不是专制集权的社会,因为从秦朝起中国就确立了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国家,所以 C不符合史实,也不能从材料中得出,因此答案:选 C。 考点: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 明清君主专制制度的加强 明清君主

28、专制制度的加强的影响 简答题 苏格拉底自诩为精神上的助产士,专门帮助别人产生他们自己的思想,他被认为是当时最有智慧的人。但也遭到许多人的忌恨,他们控告他败坏青年和反对民主。公元前 399年,经过抽签的方式,雅典从自愿报名的候选者中随机选出 501人,组成陪审团,负责审判苏格拉底。在规定的时间内,苏格拉底为自己作了辩护。陪审团经过两轮投票,以多数票判其死刑。 1000多年后,一位学者写道: “这是雅典和它所象征的自由的黑色污点。在如此自由的一个社会里,怎么可 能处死这样一个伟大的人呢? ” 通过苏格拉底案,你如何评价雅典的民主制度?( 6分) 答案:程序严格公正,进行了自愿报名、抽签、辨论、两轮

29、投票;但直接民主,并不能产生公正合理的决策。( 6分) 试题分析:由材料 “抽签 自愿 辩护 两轮投票 多数票判其死刑 ”等关键信息可知,雅典民主注重程序,对苏格拉底案,进行了自愿报名、抽签、辨论、两轮投票,最终判处死刑;但是苏格拉底被认为是当时最有智慧的人,这样的人被判处死刑,也说明雅典的直接民主并不能产生公正合理的决策。 考点:古代希腊、罗马的政治制度 雅典民主政治 雅典民主制度的优缺点 综合题 ( 14分)假设你是宋初的决策者,需要做出一项重要的决定 是否大力推行科举制。决策之前,你需要考虑的因素如下: ( 1)请你写出应填在文本框内的 A、 B 两处的文字。 (请写在答题纸上 )( 8

30、 分) ( 2)综合以上因素,你会做出怎样的决策 理由是什么 ( 6分) 答案:( 1) A大力推行科举制可以提拔众多文官担任朝廷官职,形成一个以士大夫为主体的文官政府,防止武将专权。( 4分) B造成冗官、冗员,导致财政困难造成人浮于事,行政效率低下。( 4分) ( 2)赞同: 我赞同大力推行科举制。科举制的推广可以说利弊互见,但是对王朝的稳固来说是利大于弊。它使得政权向士大夫开放,不但能以文官制约武官,更能增强士大夫对政权的认同感,有利于中央集权体制的稳固。虽然由此可能带来人浮于事、行政效率低下等弊端,但这些问题可以通过加强对官员的监督考核加以改善,澄清吏治。( 6分) 或者 反对: 我反

31、对大力推行科举制。大力推行科举制虽则可以选拔大量人才组成一个文官政府,以防范武将专权,但同时也会造成官僚机构膨胀,财政困难等难题,而且通过科举考试选拔的人才可能缺乏行政经验,不善 治理国家,对于中央集权体制的巩固其弊远大于利。限制武将专权可以通过军事制度改革予以解决,不必以扩大文官队伍来解决。过度重文轻武会削弱国家的军事实力。( 6分) 试题分析:( 1)唐代出现了藩镇拥兵自重、武将常篡夺皇位的现象,解决这一问题可以提拔众多文官担任朝廷官职,形成一个以士大夫为主体的文官政府,防止武将专权;唐代科举考试录用的人少,因此宋代增加了科举考试的人数录取,这就造成了造成冗官、冗员,导致财政困难造成人浮于

32、事,行政效率低下。 这是开放性的题,只要言之有理就可以了。本题实际上考查的是科举制的评价,从积极和消极的角度考虑。要是赞同就从积极角度回答;要是不赞同就从消极角度回答。即赞同: 我赞同大力推行科举制。科举制的推广可以说利弊互见,但是对王朝的稳固来说是利大于弊。它使得政权向士大夫开放,不但能以文官制约武官,更能增强士大夫对政权的认同感,有利于中央集权体制的稳固。虽然由此可能带来人浮于事、行政效率低下等弊端,但这些问题可以通过加强对官员的监督考核加以改善,澄清吏治。 或者 反对:我反对大力推行科举制。大力推行科举制虽则可以选拔大量人才 组成一个文官政府,以防范武将专权,但同时也会造成官僚机构膨胀,

33、财政困难等难题,而且通过科举考试选拔的人才可能缺乏行政经验,不善治理国家,对于中央集权体制的巩固其弊远大于利。限制武将专权可以通过军事制度改革予以解决,不必以扩大文官队伍来解决。过度重文轻武会削弱国家的军事实力。 考点: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 汉到元政治制度的演变 科举制 阅读下列材料 :( 20分) 材料一 西方国家实行的代议制度,是一种间接民主的形式,其核心是经选举产生的代表组成的议会,它形式上代表民意行使国家权力。由于各国的政体不同,议会在国家政 权组织体系中的地位和作用也有所不同。 材料二 议会一般分为一院制和两院制。有些国家实行两院制。上院,即参议院,有的是贵族院、联邦院,产生的方式不同

34、。英国上院议员在 1999年改革前根本不经过选举,均由贵族担任。美国参议院由各州选举两名代表组成,法国的参议员由省、市议会的议员组成的选举团选举产生。下院,又称众议院、平民院、国民议会等,通常由选举的代表组成。当代西方,联邦制国家一般都实行两院制。 材料三 西方议会拥有立法权、通过国家预算权和监督权等权力。议会决议事项如法案或其他议案,均由议员共同讨论并经多数通过。 由于议员的职责是具体行使议会的职权,这就要求议员必须具备相应的立法知识和能力,具有参政议政的素质和经验。过去有些西方国家在议会至上的思想支配下,赋予议会很大权力,英国曾有 “议会万能 ”之说,认为议会 “除了不能把女人变成男人和把

35、男人变女人外,在法律上什么都能做到 ”。 请回答: ( 1)指出 19世纪英、法、美政体的不同。( 2分) ( 2)据材料一、二、三,简释概念 “议会 ”。 ( 4分) ( 3)与美国相比,如何认识材料三中英国的 “议会万能之说 ”?( 6分) ( 4)依据上述材料,结合所学知识简要概括资产阶级代议制度有哪些基本 特点?试说明资产阶级代议制在历史发展中的进步性。( 6分) ( 5)导致上述复杂政体局面的因素有哪些?( 2分) 答案:( 1)英国推行君主立宪制,法国、美国推行共和制。( 2分) ( 2)产生:它由政党、公民直接或间接选举组成。职能:其职能主要有立法权、监督权、预算权和财政权等。地

36、位:议会是西方国家的权力机关,是欧美代议制的核心。职能:讨论表决。结构:议会的一般分为一院制或两院制。( 4 分) ( 3)地位:美国三权分立,英国议会居于权力的中心;产生和关系:英国内阁由议会大选产生,对议会负责;美国总统不由国会产生,不对国会 负责(两者之间是制约和平衡的关系);英国议会可以用不信任案使内阁倒台,美国国会没有这种权力。(任意六点给 6分) ( 4)特点: 议会形式上代表民意行使国家权力。 资本主义国家一般都实行三权分立和权力制衡的原则。 都实行资产阶级的政党政治(或两院制)。( 3分) 资产阶级代议制在历史发展中的进步性: 反对封建专制,防止独裁; 各利益集团的权益之争,通

37、过和平的方式得以实现,防止了不必要的暴力冲突。 推动了经济文化的发展。( 3分) ( 5)资本主义政体复杂多样,影响政体的因素包括资本主义生产力发展水平、资产阶级成熟程度 、该国阶级力量对比以及地理条件、历史传统、国际环境等。(任意两点给 2分,答国情不给分) 试题分析: (1) 1688年 “光荣革命 ”标志着英国完成了资产阶级革命, 1689年权利法案确立起了君主立宪制; 1789年法国爆发大革命,经过了曲折的进程,到了 1875年通过了法兰西第三共和国宪法,从而使共和政体在法律上得以确立起来; 1787年美国颁布了 1787年宪法,规定了美国是共和政体。因此 19世纪英国推行君主立宪制,

38、法国、美国推行共和制。 从材料可以得出议会的概念,即产生:它由政党、公民直接或间接选举组成。职 能:其职能主要有立法权、监督权、预算权和财政权等。地位:议会是西方国家的权力机关,是欧美代议制的核心。职能:讨论表决。结构:议会的一般分为一院制或两院制。 本题实际上考查的是美国民主政治制度与英国议会的不同。即地位:美国三权分立,英国议会居于权力的中心;产生和关系:英国内阁由议会大选产生,对议会负责;美国总统不由国会产生,不对国会负责(两者之间是制约和平衡的关系);英国议会可以用不信任案使内阁倒台,美国国会没有这种权力。 资产阶级代议制度的基本特点 议会形式上代表民意行使国家权力。 资本主义国家一般

39、都实行三 权分立和权力制衡的原则。 都实行资产阶级的政党政治(或两院制)。资产阶级代议制在历史发展中的进步性: 反对封建专制,防止独裁; 各利益集团的权益之争,通过和平的方式得以实现,防止了不必要的暴力冲突。 推动了经济文化的发展。 回答这类型的题,要从多个角度来思考。资本主义政体复杂多样,既有共和制也由君主立宪制。而影响政局的因素很多,比如资本主义生产力发展水平、资产阶级成熟程度、该国阶级力量对比以及地理条件、历史传统、国际环境等。 考点:欧美代议制的确立与发展 英国君主立宪制的确立 议会;欧美代议制的确立与发展 美国共和制的确立 美国国会;欧美代议制的确立与发展 法国共和制的确立 影响政局

40、的因素 义和团运动期间,一位团民私自替政府拟了一份对外 “和约 ”。 “和约 ”虽不具法律效力,作为历史材料却真实地反映了作者的思想。内容如下: 一、各国前所索赔款,一概作废。二、各国应偿中国兵费四百兆两。三、各国兵船已在中国口者,不准驶出。四、各国租价照今加倍。五、将总署交还中国。六、康有为回国治罪。七、所有各国教堂一律充公。八、日本将台湾交还中国。九、德国将胶州交还中国。十、俄罗斯将大连交还中国。十一、所有教士各归其国,不准再来。 十二、中国仍有管理高丽安南之权。十三、中国海关仍归华人办理。十四、外国使臣来中国者 ,照乾隆时所定之例 ,不许进京。十五、另赔义和拳兵费四百兆。十六、日本亦须照

41、乾隆时例入贡。十七、华人交通西人 ,及不遵官场约束者 ,归朝廷治罪。十八、所有东西洋人与中国官场相见 ,须行叩头之礼。十九、外人不准在中国游历。二十、俄罗斯西伯利亚及各处铁路 ,均须拆毁。二十一、英国须将新安九龙交还中国。二十二、各国运来中国货物合应加倍收税。二十三、洋商船到口者 ,须先禀明该处守口中国官兵 ,方准入口。二十四、大米不准出口。二十五、凡货物运往外国者 ,亦须加倍收税。 请回答问题:( 10分) ( 1) “和约 ”中第十九项是针对哪个不平等条约而提出来的?( 1分) ( 2)作者在 “和约 ”中提出了哪几类要求?( 3分) ( 3)你是如何看待这份 “和约 ”的?( 6分) 答

42、案:( 1)第十九条 -天津条约。 ( 2)正义的要求:收回国家领土主权、废除赔款、收回关税主权、驱逐外国教会势力。 保守的观念:恢复对越南等国的宗主国地位、引渡所谓民族罪人过度要求:索取巨额赔款、扣押外国兵船、拆毁他国铁路。 (答废除不平等条约给 1分,答恢复天朝上国的地位给 1分,答重新闭关锁国也给 1分。琐碎 作答最多给 2分,不重复给分) ( 3)反映了帝国主义加紧侵略中国、民族危机严重的时代背景;( 1分)体现了中华民族与帝国主义之间的尖锐矛盾;( 1分) 表达了农民阶级朴素的爱国热情;( 1分) 但同时也暴露了农民阶级盲目排外;( 1 分)对清政府缺少正确的认识;( 1 分)还沉浸

43、在天朝上国的迷梦中;反对民主改良的阶级局限性;说明义和团运动缺少先进阶级的领导、和科学纲领的指引;无法摆脱被中外反动势力绞杀的命运;( 1分) 试题分析:( 1) 18561860 年英法两国发动了第二次鸦片战争, 1858年中国被迫签订天津条约。这一 条约里面明文规定,外国人可以在中国游历,传教等活动,可以在长江沿岸自由通航等。使中国的半殖民地半封建化程度加深。 ( 2)从材料可以直接得出正义的要求:收回国家领土主权、废除赔款、收回关税主权、驱逐外国教会势力。保守的观念:恢复对越南等国的宗主国地位、引渡所谓民族罪人过度要求:索取巨额赔款、扣押外国兵船、拆毁他国铁路。 (3)本题实际上考查的是

44、对农民活动的评价。即反映了帝国主义加紧侵略中国、民族危机严重的时代背景;体现了中华民族与帝国主义之间的尖锐矛盾;表达了农民阶级朴素的爱国热情;但同时也暴露了农民阶级盲目排外;对清政府缺少正确的认识;还沉浸在天朝上国的迷梦中;反对民主改良的阶级局限性;说明义和团运动缺少先进阶级的领导、和科学纲领的指引;无法摆脱被中外反动势力绞杀的命运。 考点:近代中国的民主革命 18401900 年间列强侵略与中国人民的反抗斗争 天津条约;近代中国的民主革命 18401900 年间列强侵略与中国人民的反 抗斗争 不平等条约;近代中国的民主革命 18401900 年间列强侵略与中国人民的反抗斗争 中国人民的反抗;

45、代中国的民主革命 18401900 年间列强侵略与中国人民的反抗斗争 义和团运动 研究性学习题目。( 5分) 材料一、历史上有名的 “三顾茅庐 ”,语出自三国志 蜀志 诸葛亮传,作者陈寿,指汉末刘备三次诚访诸葛亮出山辅佐的故事,原文是 “凡三往,乃见 ”。此后传为佳话,渐成典故。现在常用来比喻真心诚意,一再邀请、拜访有专长的贤人。 百度百科 “三顾茅庐 ”解释 材料二、 “先帝不以臣卑鄙,猥自枉屈,三顾臣于草 庐之中 ” 诸葛亮出师表 材料三、三国时魏国人鱼豢著的魏略和西晋司马彪的九州春秋都写到“亮乃北行见备 ”,即是诸葛亮主动去找的刘备。 “三顾茅庐 ”真的存在吗? ( 1)对于三顾茅庐的真

46、实性,历史上一直有争议,根据以上材料你持什么意见?为什么?( 3分) 材料四、史学理论家刘知几称史家有三长:史才、史学、史识,章实斋又加一史德,并称之为史家四长。所谓史学,是指史家所掌握的史料;所谓史才,是指对史料进行分析、研究的方法;所谓史识,则是指对历史事件之间关系以及历史发展方向的认识;所谓史德,则是指 历史学家们的职业道德,简而言之,就是要求能够秉笔直书,不虚美,不隐恶。 ( 2)在对上面第一问的分析中,你使用了 “史学四长 ”中的哪一个?( 2分) 答案: 三顾茅庐确实存在。( 1分)因为诸葛亮出师表是当事人的写的,是直接史料。 史才。 试题分析: (1)回答这类型的题。首先要表明自己的观点,即三顾茅庐确实存在。再说明原因,即由材料二的出处可知,出师表是诸葛亮本人写的,具有真实性,是直接的史料,也是第一手资料。因此可信度还是很高的。 材料所讲的是史家有四长:史才、史学、史识,史德,并进一步阐释了什么是史才 、史学、史识,史德。本题是属于概念判断题。我们必须要了解概念,才能做出判断。第一问是通过材料分析得出 “三顾茅庐 ”是真实的,使用的是 “史才 ”。 考点:史学理论与常识 史观 史家四才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考试资料 > 中学考试

copyright@ 2008-2019 麦多课文库(www.mydoc123.com)网站版权所有
备案/许可证编号:苏ICP备17064731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