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4届天津市南开中学高三上学期第一次月考历史试卷与答案(带解析).doc

上传人:王申宇 文档编号:339789 上传时间:2019-07-09 格式:DOC 页数:16 大小:91.94KB
下载 相关 举报
2014届天津市南开中学高三上学期第一次月考历史试卷与答案(带解析).doc_第1页
第1页 / 共16页
2014届天津市南开中学高三上学期第一次月考历史试卷与答案(带解析).doc_第2页
第2页 / 共16页
2014届天津市南开中学高三上学期第一次月考历史试卷与答案(带解析).doc_第3页
第3页 / 共16页
2014届天津市南开中学高三上学期第一次月考历史试卷与答案(带解析).doc_第4页
第4页 / 共16页
2014届天津市南开中学高三上学期第一次月考历史试卷与答案(带解析).doc_第5页
第5页 / 共16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1、2014届天津市南开中学高三上学期第一次月考历史试卷与答案(带解析) 选择题 据史料记载,秦始皇共有五次大规模巡游,路程超过 2万公里,远远高于尚书记载的 “天子五载一巡守 ”的古制。巡游最重要的目的是( ) A宣扬国威,安定天下 B平定叛乱,安定一方 C奢侈享乐,玩物丧志 D金戈铁马,王道霸业 答案: A 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查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在秦始皇看来统一六国其个人贡献不仅功过 “三皇五帝 ”,更远远超越周天子,材料中 “远远高于尚书记载的 “天子五载一巡守 ”的古制 ”正是秦始皇巡游四方彰显个人功劳的真实体现,当然其中也包含宣扬国威,安定天下的政治目的,所以答案:选 A

2、,B D两项说法错误不符合史实,秦始皇并没有直接亲身参与平叛的军事战争, C项表述显然不符合政治目的的需要。 考点:中外历史人物评说 古代中国的政治家 秦始皇 1985年,邓小平指出, “过去我们的观点一直是战争不可避免,而且迫在眉睫 ”; “这几年我们仔细地观察了形势 ”, “由此得出结论,在较长时问内不发生大规模的世界战争是有可能的 ”。这一判断( ) A缘于美苏关系的全面缓和 B基于世界格局的重大变化 C有利于推进国内经济建设 D有助于确立改革开放方针 答案: C 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查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结合材料中的时间特征 “1985年 ”和所学史实可以判断出 A B D

3、三项说法不符合题意要求, 20世纪 80年代美苏关系依旧是冷战, 1991年苏联解体后两极格局瓦解,世界格局的出现重大变化, 1978年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既已确定改革开放方针, C项说法正确,世界局势的长期和平为中国推行改革开放政策提供了有利的国际环境,所以答案:选 C。 考点: 20世纪以来中国重大思想理论成果 邓小平理论 邓小平理论的内容 “就在 2l世纪的钟声即将敲晌之前,从神州太地上消除了最后一块帝国主义侵略造成的殖民地的残痕,完整丽彻底地完成了民族独立的历史使命。 ”完成这一历史使命的根本保证是 ( ) A “一国两制 ”的提出 B “九二共识 ”的确定 C中国国际威望的提高 D中国

4、综合国力的强大 答案: D 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查学生 准确解读材料信息的能力,材料中 “就在 2l世纪的钟声即将敲晌之前,从神州太地上消除了最后一块帝国主义侵略造成的殖民地的残痕,完整丽彻底地完成了民族独立的历史使命。 ”是指中国成功恢复对澳门行使主权,澳门成功回归从根本保证上将得益于中国综合国力的强大,所以答案:选 D, A C两项是澳门回归的重要原因, B项与此事件无关。 考点:现代中国的政治建设与祖国统一 “一国两制 ”的理论与实践 港澳回归 1981年 9月,全国人大常委会委员长叶剑英在谈话中提出: “国家实现统一后,台湾可作为特别行政区,享有高度的自治权,并可保留军队 。中央政府不

5、干预台湾地方事务。 ”这一主张 ( ) A蕴涵了 “一国两制 ”的精髓 B首次宣布实行和平统一祖国的方针 C提供了港澳回归的法律依据 D直接推动了 “九二共识 ”的达成 答案: A 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准确解读材料信息的能力,材料中文字 “国家实现统一后,台湾可作为特别行政区,享有高度的自治权,并可保留军队。 ”能够体现出 “一国两制 ”的内涵,所以答案:选 A, B C D三项说法不符合史实和题意要求, 1979年中国首次宣布实行和平统一祖国的方针, 1992年两岸达成 “九二共识 ”,这与材料中的时间特征不 符;港澳回归的法律依据分别是中英关于香港问题的联合声明和中葡关于澳门问题的联

6、合声明。 考点:现代中国的政治建设与祖国统一 “一国两制 ”的理论与实践 一国两制 西方政治文化传统评价雅典民主政治: “对平民治国能力的的盲目崇拜以及平民群众权力的无限膨胀,使国家失去了有效的制衡机制。 ”实质上是 ( ) A否定公民民主政治 B批判过度的直接民主 C肯定国家制衡机制 D肯定专制中央集权制 答案: B 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准确解读材料信息的能力,材料中 “对平民治国能力的的盲目崇拜以及平民群众权力的无限膨胀,使国家失去了有效的制衡机制 ”说明作者对古希腊民主政治持批评态度,实质上作者是在批判过度的直接民主危害国家的稳定和统治,所以答案:选 B, A C D三项材料并未直

7、接体现,也与题意主旨不符。 考点:古代希腊、罗马的政治制度 雅典民主政治 古希腊民主政治的局限性 马克思说: “罗马帝国到处都由罗马法官根据罗马法进行判决,从而使地方上的社会秩序都被宣布无效。 ”对这段话的理解准确的是 ( ) A罗马法具备了严格 的法律强制性 B罗马法巩固了帝国的政治和经济基础 C罗马的扩张促进了商业活动的发展 D罗马法官滥用权力导致社会秩序混乱 答案: B 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准确解读材料信息的能力,材料中罗马法 “从而使地方上的社会秩序都被宣布无效。 ”说明了罗马法有助于强化中央集权,有效巩固了罗马帝国的统治基础,所以答案:选 B, A C两项说法正确符合史实但材料

8、并未直接体现, D项说法错误与题意相反。 考点:古代希腊、罗马的政治制度 罗马法 罗马法的作用 李雅书等在古代罗马史中谈到: 15- 16世纪,西欧各国普遍出现 了 “采用罗马法 ”的热潮。到 19世纪初,则更出现了以罗马法为基础的代表资产阶级利益的拿破仑法典。由此可见罗马法 ( ) A为资本主义规范了社会秩序 B推动了工业资本取代商业资本 C为资本主义立法提供了范本 D保障了西欧社会资本原始积累 答案: C 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准确解读材料信息的能力,材料中 “更出现了以罗马法为基础的代表资产阶级利益的拿破仑法典 ”能够说明罗马法对于资本主义立法具有重要影响,即为资本主义立法提供了范本

9、,所以 C项说法正确符合史实和题意要求, A B D三项与材料主旨不符。 考点:古代希腊、罗马的政治制度 罗马法 罗马法的影响 成为资本主义世界的经典,传播到欧洲大陆、美洲、亚洲和非洲等地区的法律文献是 ( ) A万民法 B 1787年宪法 C权利法案 D拿破仑法典 答案: D 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对教材内容的识记能力,难度较低, 19世纪初拿破仑法典颁布,它为资本主义世界立法提供了典范,成为资本主义世界的经典,伴随法国大革命传播到欧洲大陆、美洲、亚洲和非洲等地区,对整个世界立法均产生广泛和深远的影响,所以答案:选 D, A B C三项与上述题意特征不符 。 考点:西方重要法典 近代资产

10、阶级重要法典 拿破仑法典 有学者认为: “(光荣革命)不是一次微不足道的政变,也不是一次以建立平衡宪法,为归宿的政治妥协,而是议会与国王权力关系史上的决定性转折点。 ”这里 “转折点 ”指的是 ( ) A通过权利法案结束了国王的权利 B国家权力的重心由国王转移垒议会 C议会与国王在国家权力上实现了平衡 D英国君主立宪制确立 答案: B 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准确解读材料信息的能力,材料中(光荣革命)“而是议会与国王权力关系史上的决定性转折点。 ”是指革命后英国建立了君主立宪政体,国王权力受到议会的极大约束和限制,国家权力的重心由国王转移到议会,所以答案:选 B, A C两项说法错误不符合英

11、国史实, D项与材料强调英国权力中心的转移不符。 考点:欧美代议制的确立与发展 英国君主立宪制的确立 英国君主立宪制的特点 一名英国学者对环球时报记者称,英国人把议会比作政坛 “大本钟 ” 除了 “还在那里闹出动静外,没有更大用处 ”。这表明 ( ) A代议制 民主政治已丧失其存在基础 B议会不再代表广大选民的利益 C英国人厌倦了资产阶级的民主 D行政权的扩张弱化了议会权力 答案: D 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准确解读材料信息的能力,材料中 “英国人把议会比作政坛 “大本钟 ” 除了 “还在那里闹出动静外,没有更大用处 ”说明当今议会对英国民众的社会生活影响减弱和本身地位下降,这是因为英国首

12、相行政权的扩张弱化了议会权力所致,所以答案:选 D, A B C三项说法错误不符合英国议会具有重大政治作用的史实。 考点:欧美代议制的确立与发展 英国君主立宪制的确立 代议制的发展 翻开美国历史,共有九位总统在众议院遭到提案弹劾。其中 1974年 7月,众议院司法委员会投票通过了弹劾总统尼克松的三条罪状,即阻碍司法工作、滥用总统职权和蔑视国会传调录音带的命令。这表明 ( ) A总统成为政治斗争的牺牲品 B众议院其有普遍的民主性 C国会的权力高于总统的权力 D分权制衡有利于权力监督 答案: D 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查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美国众议院对总统的多次弹劾说明国会对总统行政权具

13、有巨大的约束力,这从本质上反映了美国 “三权分立 ”能够实现对权力的有效监督和制衡,故答案:选 D, A C两项说法错误不符合美国政治特征的史实, B项说法正确但与题意无关。 考点:欧美代议制的确立与发展 美国共和制的确立 1787年宪法 三权分立 根据 1875年宪法的规定,对法国共和政体运行基本原则的表述,不正确的是 ( ) A议会有创议并制定法律之权 B总统由议会选举产生 C内阁成员由总统任命并对其负 责 D总统的命令须经内阁各部部长副署 答案: C 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对教材内容的识记能力,难度较低,结合史实可知法国内阁成员由总统任命但对议会负责,所以 C项说法错误不符合法国政体

14、的史实,法国总统制并不具有完全行政权,因此并不是严格意义上的总统制而是半总统制, A B D三项说法正确符合史实,故答案:选 C。 考点:欧美代议制的确立与发展 法国共和制、德意志帝国君主立宪制的确立 法国政体特点 某中学历史课题组在探究 “社会主义运动 ”课题过程中,列出下列标题,其中错误的是 ( ) A宪章运动:无产阶级独立地 提出普选权要求 B巴黎公社:超越生产力水平的伟大尝试 C十月革命:建立与西欧一切国家截然不同的政治制度 D开国大典:开辟世界无产阶级革命新时代 答案: D 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查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结合史实可知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标志着新民主主义革命的伟

15、大胜利并非是社会主义革命,所以 D项说法不够准确,巴黎公社革命既已开辟了开启了无产阶级革命时代,但最终失败,俄国十月革命真正开辟了世界无产阶级革命新时代, A B C三项说法正确符合史实,故答案:选 D。 考点:科学社会主义理论的诞生和国际工人运动 巴黎公社 巴黎公社的影响 列宁在十月革命后提出一个著名的公式:苏维埃政权 +普鲁士的铁路管理秩序 +美国的技术和托拉斯组织 +美国的国民教育 社会主义。这表明列宁 ( ) A改变了马克思关于社会主义建设的传统理论 B采用军事性非常措施巩固社会主义政权 C认识到计划和市场的本质区别 D主张利用资本主义国家的进步因素建设社会主义 答案: D 试题分析:

16、本题主要考查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材料中 “普鲁士的铁路管理秩序 +美国的技术和托拉斯组织 +美国的国民教 育 ”是资本主义先进生产方式的重要体现,所以列宁的社会主义建设理论即是主张利用资本主义国家的进步因素建设社会主义,所以答案:选 D, A B两项材料中并未直接体现, C项属于邓小平理论的重大贡献之一。 考点:俄国十月革命与苏联社会主义建设 战时共产主义政策和新经济政策 新经济政策 1972年 2月上海公报中明确规定, “任何一方都不应该在亚洲 太平洋地嚣谋求霸权,每方都反对任何其他国家或国家集团建立这种霸权的努力。 ”,对公报解读准确的有 ( ) 对当时世界超级大国之一美国的约

17、束 这是中美建交后取得的第一个重大成果 包含着反对苏联在亚太地区谋求霸权 有助于恢复新中国在联合国合法席位 A B C D 答案: B 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查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结合材料中的时间特征 “1972年 2月 ”和所学史实可以判断出 两项说法错误不符合史实,中美两国 1979年正式建立外交关系,同样中国在 1971年恢复新中国在联合国合法席位, 两项说法正确符合史实和题意要求,故答案:选 B。 考点:现代中国的对外关系 中美关系正常化和中日邦交正常化 中美关系正常化的进程 “那些希望从后门接纳伟大的中国人民的失败了,中国在要求恢复它在联合国的台法席位时,选择了从前门进来

18、”。这表明 ( ) A两大阵营的对峙缓和 B中国挫败了 “两个中国 ”阴谋 C大国与小国平等磋商 D联合国成为发展中国家的舞台 答案: B 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准确解读材料信息的能力,材料中 “那些希望从后门接纳伟大的中国人民的失败了,中国在要求恢复它在联合国的台法席位时,选择了从前门进来 ”含义是指 1971年中国恢复在联合国的台法席位时,美国提出双重代表权提案,即新中国和台湾都加入联合国,这实质是在搞 “两个中国 ”阴谋,中国政府予以坚决反对,即恢复中华人民共和国合法席位的同时驱逐台湾出联合国,所以答案:选 B, A C D三项不符合上述史实。 考点:现代中国的对外关系 中国恢复在联

19、合国合法席位 中国恢复在联合国合法席位的进程 新中国成立之初提出 “一边倒 ”的外交政策,到 50年代中期,又提出了 “和平共处五项原则 ”。这一变化 ( ) A不再坚持对苏联的友好政策 B改变了美国对华敌视态度 C意在推动亚非社会主义革命 D减弱了外交意识形态因素 答案: D 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查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 20世纪 50年代中期中国提出 “和平共处五项原则 ”意在减弱了外交意识形态因素,同一切平等友好对待中国的国家建立正常外交关系,试图打破以美国为首的国家对中国进行封锁和孤立,所以答案:选 D, A B C三项说法错误不符合史实,此时中国对苏依然友好,美国也并未放弃

20、对中敌视态度, 50 年代亚非民族主义革命盛行。 考点:现代中国的对外关系 新中国建立初期的重大外交活动与和平共处五项原则 和平共处五项原则 下图涉及政治制度的进步性主 要表现在 ( ) 中央集权取代了地方分权 精英政治取代了大众政治 直接管理取代了间接管理 官僚政治取代了贵族政治 A B C D 答案: B 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准确解读图片信息的能力,图片信息显示的内容是地方行政管理模式 郡县制,结合所学内容比较郡县制与分封制的差异不难得出 三项说法正确符合史实和题意要求, 项表述符合科举制的特征与郡县制并无直接关系,所以答案:选 B。 考点: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 秦朝中央集权制度的形成

21、 郡县制 费正清在中国:传统与变迁一书中说: “隋及初唐时 制度和文化也取得了突破性进展 ”。下面有关隋唐政治制度 “突破性进展 ”的叙述,正确的是 ( ) A相权三分,独立施政 B中央集权,地方分权 C分工明确,相互牵制 D完善机构,皇权顶峰 答案: C 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准确解读材料信息的能力,材料中 “隋及初唐时 制度和文化也取得了突破性进展 ”显然是在高度评价三省六部制度,结合所学内容可知其特征是三省分工明确但又相互牵制,当然其目的在于弱化相权以强化皇权,所以 C项说法正确符合史实, A项表述不够准确 ,相权三分但却相互制衡, B项地方分权与三省六部制度无关, D项军机处的出现

22、是皇权顶峰的标志。 考点: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 汉到元政治制度的演变 三省六部制 宋代 “ 参知政事宦于宰相分日知印,押正衙班。 遇宰相、使相、亲王得议军国大政,并得升都堂。 ”(续资治通鉴长编卷 37)材料直接反映了 ( ) A宰相权力的分割 B皇帝权力的加强 C中央集权的加强 D宰相权力的加强 答案: A 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准确解读材料信息的能力,材料中 “参知政事宦于宰相分日知印,押正衙班。 遇宰相、使相、亲王得议军国大政,并得升都堂 ”说明宋代参知政事分掌宰相印玺同时也可与宰相共议国家大事,这实际上是分割了宰相的事权,所以材料本质上反映的是宰相权力遭到参知政事的分割,所以答案:选

23、 A, B项是该举措的目的所在, C项与此无关, D项表述与题意相反。 考点: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 汉到元政治制度的演变 强化皇权的举措 1852年英国驻广州代办密切尔惊异地说: “经过和这么一个大国开放贸易10年之久,并且双方都己废除 了一切独立制度。而拥有如此庞大人口的中国,其消费我们的制造品竟不及荷兰的一半 这好象是一个奇怪的结局。 ”在当时的英国人看来,这一现象出现的最主要原因是 ( ) A中国自然经济的阻碍 B中国没能给予最惠国待遇 C中国人消费能力较低 D中国的对外通商口岸太少 答案: D 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查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鸦片战争之后由于中国小农经济的强烈抵制,

24、英国对中国的商品倾销并不顺利,英国人认为是由于中国对外开放的通商口岸过少所致,于是英国强烈要求清政府增加通商口岸,在遭到清政府拒绝后便伙同法 国故意制造事端挑起了第二次鸦片战争,所以答案:选 D, A项是导致上述现象出现的根本原因, B C两项说法错误不符合史实。 考点:近代中国的民主革命 1840至 1900年间列强侵略与中国人民的反抗斗争 鸦片战争与南京条约 英国人费利斯。比托在 19世纪中期随列强侵略中国时曾拍摄了一组照片。下图是侵略者占领大沽炮台后的情景,此外还有一张北京雍和富正门的照片,这组照片反映的战争是( ) A鸦片战争 B第二次鸦片战争 C中日甲午战争 D八国联军侵华战争 答案

25、: B 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对教材内容的识记能力,难度较低,图片描述的是 19世纪中期西方殖民列强入侵中国沽炮台后的情景,并且占领了北京的城门 “ 雍和富正门 ”,结合所学不难得出此次战争应该是第二次鸦片战争,所以答案:选 B, A C D三次侵华战争发生的时间与材料中 19世纪中期不符。 考点:近代中国的民主革命 1840至 1900年间列强侵略与中国人民的反抗斗争 第二次鸦片战争 列强对中国的资本输出 “1894年估计约有 l亿多美元,到 1914年时已增至9.6亿多美元 这些投资有很大部分不是来自于国外的资本流八,而是 由对中国的暴力掠夺转化而成的。例如 “庚子赔款 ”(即辛丑条约

26、的赔款)有一部分就转化为帝国主义在中国的企业投资 ”。依据材料和所学知识判断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 A列强对华资本输出始于八国联军侵华战争 B甲午战争以后列强对华输出资本增长迅速 C资本输出基本来源于列强国内的剩余资本 D资本输出为中国民族经济发展注入了资金 答案: B 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查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材料中文字 “1894年估计约有 l亿多美元,到 1914年时已增至 9.6亿多美元 ”说明甲午战争之后列强对华资本输出快 速增长,尽管其资金来源主要是通过暴力掠夺的方式的实现但这并不影响其对华经济侵略的收益,所以 B项说法正确符合史实和题意, A D 两项说法错误不符合

27、史实,列强进行资本输出的主要方式即是在中国开设外资工厂而非投资中国民族经济, C项表述明显与题意相反。 考点:近代中国的民主革命 1840至 1900年间列强侵略与中国人民的反抗斗争 甲午战争与马关条约 下图是一幅创作于 1909年的时事漫画,它贴切地反映了当时的政局。以下各项比较符合这幅漫画主题的是 ( )。 A “袁世凯 白脸的跳梁小丑 ” B “五四时黑白颠倒的世道 ” C “共产党 要把乾坤扭转来 ” D “清政府 内外的两种面孔 ” 答案: D 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准确解读图片信息的能力,图片内容刻画的是清政府对内和对外两幅不同丑恶的嘴脸,结合所学可知这是时人对晚清腐朽统治深刻

28、批判,所以答案:选 D, A B C三项出现的时间特征与材料时间 “1909年 ”不相符合。 考点:近代中国的民主革命 辛亥革命 辛亥革命的背景 1925年 3月 12日,孙中山逝世,接近 75万人前往当时的公祭地点北京中央公园追悼。当时中国最大的报纸上海申报评论说: “中 国数十年来为主义而奋斗者,中山先生一人而已。中国政界中之人格,不屈不变,始终如一者,中山先生一人而已。 ”对这段话的理解不正确的是 ( ) A孙中山在人民中享有崇高的威信 B孙中山一生为实现民主共和而斗争 C孙中山信仰坚定,不屈不挠 D孙中山与中共的合作开辟了中国革命新局面 答案: D 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查学生运用所学知

29、识解决问题的能力,材料中文字说明孙中山先生为中国民主革命作出了巨大贡献,因而在逝世时受到国人的无比崇敬,结合所学不难判断 A B C三项说法正确符合史实和题意, D项说法错误,中共的成立开辟了中国革命的新局面,即 “只从有了中国共产党,中国的革命面貌就焕然一新了 ”。 考点:中外历史人物评说 “亚洲觉醒 ”的先驱 孙中山 “1980年中美达成协议:由美方提供设备、由中方技术人员操作,在中国新疆的奇台和库尔勒建立监测苏联核武器和导弹试验的监测站,所获情报中美共享。 ”这段材料可以用来佐证 A中美已结成军事同盟 B中美己妥善解决意识形态的分歧 C国家利益决定外交关系 D中国的对外开放政策已初见成效

30、 答案: C 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查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材料中 中美合作监测苏联核武器和导弹试验符合两国的共同利益,对美而言有助于美对苏冷战中占据主导地位;对中国而言,中苏关系恶化此时检测苏联对国防防卫具有重大意义,因此此举符合中美两国的共同利益。外交上中美两国由对峙转向关系正常化不难得出是受国家根本利益的巨大推动,所以答案:选 C, A B两项说法错误不符合史实, D项与材料无关。 考点:现代中国的对外关系 中美关系正常化和中日邦交正常化 中美关系正常化 图为 20世纪 50年代前半期中国对外贸易的状况示意图。该图主要反映出中国 ( ) A对苏联和对西方贸易额出现交替上升状态 B

31、被西方封锁遏制,外交上实行 “一边倒 ” C国民经济建设国际环境恶劣,举步维艰 D同西方国家经济技术交流活动陷于停滞 答案: B 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准确解读图表信息的能力,从柱形图中能明显得出 20世纪 50年代前半期中国对苏贸易显著增加,而对西方资本主义国家贸易额快速下滑,结合此时相关背景不难得出结论,即新中国成立后以美国为首的资本主义国家拒不承认新中国,中国外交方面表现出 “一边倒 ”的态度这对中外贸易有着直接影响,所以答案:选 B, A项说法错误与题意不符 , C项材料并无直接体现, D项说法错误,中国并未完全断绝和西方的经济贸易。 考点:现代中国的对外关系 新中国建立初期的重大

32、外交活动与和平共处五项原则 建国初期的外交方针 “它避免了多党的无序倾轧,也摆脱了一党的专制独裁。它是从中国实际出发、富有中国特色的政党制度。 ”“它 ”是指 ( ) A人民代表大会制度 B中共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 C民族区域自治制度 D基层民主选举制度 答案: B 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查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材料中文字 “它避免了多党的无序倾轧,也摆脱了一党的专制独裁 ”描述了新中国政党制度的特点和作用,既非一党专制又避免了多党竞争的混乱和无序,这种制度具有鲜明的中国特色,即中共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所以答案:选 B, A C D三项与材料主旨强调中国特色政党制度不

33、符。 考点:现代中国的政治建设与祖国统一 民主政治制度的建设 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的多党合作与政治协商制度 下图是 1940- 1947年中国报刊上 “民主 ”出现频率统计图。其中 1946年 “民主 ” 出现频 率较高的最主要原因是 ( ) A抗战胜利后,民众渴望和平民主 B国共重庆谈判,确立了和平民主建国的方针 C重庆政协会议通过了有利于人民的政协决议 D全国规模的内战爆发,和平民主的呼声高涨 答案: C 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查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结合材料中时间特征 “1946年 ”可知 “民主 ” 出现频率较高的主要原因是 1946年重庆政协会议通过了有利于人民的政协决议,组建新

34、的民主联合政府成为各阶级的共同愿望,所以答案:选 C, A B两项发生在 1945年与材料时间特征不符, D项发生在政协召开 之后。 考点:近代中国的民主革命 新民主主义革命 重庆政协会议的召开 “因为强大的帝国主义及其在中国的反动同盟军,总是长期地占据着中国的中心城市, 那就必须把落后的农村造成先进的巩固的根据地。 ”为此,毛泽东提出了 ( ) A工农武装割据理论 B统一战线理论 C新民主主义革命理论 D人民民主专政理论 答案: A 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准确解读材料信息的能力,材料中文字 “因为强大的帝国主义及其在中国的反动同盟军,总是长期地占据着中国的中心城市, 那就必须把落后的农村

35、造成先进的巩固的根据地。 ”说明毛泽东放弃以城市为中心转而确立以农村为革命中心和稳固根据地的斗争策略,即 “工农武装割据理论 ”,所以答案:选 A, B C D三项内涵与上述题意特征不符。 考点: 20世纪以来中国重大思想理论成果 毛泽东思想 “工农武装割据 ”思想 综合题 ( 13分)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论中国政治制度,秦汉是一个大变动。唐之于汉,也是一大变 动。但宋之于唐,却不能说有什么大变动,一切因循承袭。有变动的,只是适于时代,追于外面一切形势,改头换面,添注涂改地在变。纵说它有变动,却不能说它有建立。 ” 材料二 “只因宋初太祖太宗不识大体,立意把相权拿归自己,换言之,这是小兵

36、不放心大臣,这也罢了一 但因宋初承袭五代积弊,社会读书人少,学术中衰,反对的也只晓得唐制不如此而已,并未能通览大局,来为有宋一代定制创法。 ” 以上均摘自钱穆中国历代政治得失 材料三 “倘使我们说,中国传统政治是专制的,政府由一个皇帝来独裁,这一说法,用来讲明清两代是可以的。 ” 黄仁字中国大历史 材料四 其实中国历史上以往一切制度传统,只要已经沿袭刭一百两百年的,也何尝不与当时人事相配合。又何尝是专出于一二人之私心,全可用专制黑暗四字来抹杀? 钱穆中国历代政治得失 序 请回答: (1)结合所学知识,说明材料一中秦汉和唐朝政治制度 “大变动 ”分别指什么 (4 分 ) (2)据材料二分析宋朝在

37、政治体制上未能有 “大变动 ”的原因有哪些 (2分 ) (3)用明清相关史实说明材料三中 “政府由一个皇帝来独裁 ”的观点。 (3分 ) (4)结合明清相关史实说明,君主专制的强化不能简单地用 “专 制黑暗四字来抹杀 ”。 (4分 ) 答案: (1)秦汉:建立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 (皇帝制度的确立、三公九卿制、郡县制 )。唐朝:完善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 (三省六部制 )。 (2)加强专制君权的需要 (削弱相权 );缺乏人才。 (3)明朝废丞相、设内阁;清朝设军机处。 (4)明清君主专制的强化,促进了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发展,为社会经济的繁荣和发展提供了可靠的政治保障。 试题分析:( 1)材料一文字

38、内容可知 “大变动 ”是指政治制度的巨大变革,结合所学可知唐宋政治的巨大变革体现在: )秦汉:建立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唐朝:完善专制主义 中央集权制度 (三省六部制 )。( 2)归纳材料二文字内容可知宋代政治没有创新的重要原因是:加强专制君权的需要 (削弱相权 );缺乏人才。( 3)材料三中 “政府由一个皇帝来独裁 ”是指君主专制强化的表现,即明朝废丞相、设内阁;清朝设军机处。( 4)君主专制的强化不能简单地用 “专制黑暗四字来抹杀 ”是指不能完全否定民主专制的积极作用或影响,即明清君主专制的强化,促进了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发展,为社会经济的繁荣和发展提供了可靠的政治保障。 考点:古代中国的政治

39、制度 秦朝中央集权制度的形成 三公九卿制;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 明清君主专制 制度的加强 明清时期君主专制制度的特点和影响 (14分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英国光荣革命(实际是一次政变)大概是我心目中最完美的一次政治设计。它在一个有长期专制传统的国家找到了一个摆脱革命与专制的循环,能有效地控制 “控制者 ”的办法。 杨小凯中国政治随想录 材料二 材料三 究竟是一个党好,还是几个党好?现在看来,恐怕是几个党好。 共产党可以监督民主党派,民主党派也可以监督共产党。为什么要让民主党派监督共产党呢?这是因为一个党同一个人一样,耳边很需要听到不同的声音。 毛泽东论十 大关系 请回答: (l)

40、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 “光荣革命 ”创造的这种政治设计是如何有效控制 “控制者 ”的?( 4分) (2)根据材料二,分析唐朝政治制度的基本特征是什么?美国联邦政府机构的设置体现了什么原则? (5分 ) (3)材料三体现了新中国的哪项政治制度?上述材料体现的三种政治模式在形式上有何共性?请概括说明这三种政治模式在本质上有什么不同。( 5分) 答案: ( 1)政治设计:君主立宪政体。控制:颁布权利法案,确立法律至上、议会主权的原则;议会和内阁掌握实权,君主变为虚君。 (2)三省互相监督,皇权高度集中 ;三权分立,分权与制衡; (3)政治制度: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的政治制度。(

41、 2分)共性 :权力的制约与监督( 1分); 唐朝的三省六部制体现了封建专制统治的特点;英国与美国三权分立体现了资产阶级民主政治的特点;中国的政治协商制度体现了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特点。( 3分 ) 试题分析:( 1)材料一中如何有效控制 “控制者 ”是指避免君主专制的举措,可以从国王与议会的关系以及国王与内阁的关系两个方面回答。( 2)解读图片内容能明显看出唐代实行三生六部体制,其突出特点是三省互相监督,皇权高 度集中 ;美国政体实行三权分立模式,客观上实现了分权与制衡。( 3)从材料三文字描述中可以判断出政治制度是指新中国的政党制度,即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的政治制度。综合材料二

42、三内容,可以看出三者的共性在于权力的制约与监督;其本质的区别在于阶级属性或本质的差异,即唐朝的三省六部制体现了封建专制统治的特点;英国与美国三权分立体现了资产阶级民主政治的特点;中国的政治协商制度体现了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特点。 考点:现代中国的政治建设与祖国统一 民主政治制度的建设 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的多党合作与政治协商制度;欧美代 议制的确立与发展 美国共和制的确立 1787年宪法 联邦制的权利结构 (14分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一年来,我们的党乘着革命的高潮,有突飞的发展,这自然是一件可喜的现象。但同时投机腐败分子之混入,也恐是一件难免的事 此种分子近来各地均有发现,大会为此决议

43、特别训令各级党部,迅速审查所属同志,如有此类行为者,务须不容情地洗刷出党,不可令留存党中,使党腐化,且败坏党在群众中的威望。 摘自 1926年 8用 4日中央扩大会议通告一 坚决清洗贪污腐化分子 (1)结合材料一和所学知识,分析中共颁布坚 决清洗贪污腐化分子通告的背景。( 3分) 材料二 中共七届二中全会上,毛泽东向全党提出了著名的 “两个务必 ”的思想。“夺取全国胜利,这只是万里长征走完了第一步。 ”他特别提醒全党,在革命取得胜利后,路程更长、工作更伟大、更艰苦。因此他向全党提出了两个 “务必 ”。即 “务必使同志们继续地保持谦虚、谨慎、不骄、不躁的作风,务必使同志们继续地保持艰苦奋斗的作风

44、。 ” 材料三 1956年 9月召开的中共八大上刘少奇指出: “ 在今后,我们还必须经常从思想上和组织上进行反对腐化堕落现象的斗争,经常把不可教药的腐化堕落分子清除出党 。 ”会后选举产生了中央监察委员会。 (2)依据材料二、三并结合所学知识,从党的地位变化说明加强党的建设的必要性。( 4分) 材料四 我国法学家代表在第二十二届世界法律大会 “反腐败的国际合作 ”专题研讨会上表示,为严厉打击腐败现象,中国从立法、司法、国际合作等多个方面作出了不懈的努力:不但修改、完善了有关腐败犯罪及其刑事责任的立法,在中国检察机关专门设立了负责立案侦查、起诉涉嫌腐败犯罪案件的反贪污贿赂局,最高人民法院和最高人

45、民检察院还专门出台了相关司法解释,中国的反腐败斗争已取得明显成效。 节选自襄阳党建网 (2005年 9月 ) (3)依据材料四,分析新时期廉政建设有什么新的特点。( 3分) (4)结合四则材料,概括党在反腐侣廉方面的主要经验。( 4分) 答案: (1)国共合作 ,北伐胜利进军 ,随着党员队伍扩大 ,为纯洁党的队伍树立党的威信 ,发此通告。 (2分 ) (2)1949年 ,新民主主义革命即将胜利 ,党即将成为执政党 ;1956年 ,三大改造基本完成 ,社会主义制度基本确立 ,党的执政地位进一步巩固。 (4分 ) (3)加强国际合作 ;完善法制建设 ;加强机构建设。 (3分 ) (4)始终坚持思想

46、教育和作风建设 ;不断完善法规和制度。 (其他答案:言之成理 ,酌情赋分。 ) 试题分析:( 1)结合材料一中的时间特征 “1926年 8用 4日 ”联系教材内容可以直接得出共产党政党通告的时代背景。( 2)从材料二三的时间特征中能看出新民主主义革命在中国的胜利意味着中共从革命党转变为执政党,因此加强执政党自身建设有利于巩固执政地位,更有利于社会主义经济建设。( 3)归纳材料四文字内容,不难得出新时期廉政建设呈现出新特点:加强国际合作 ;完善法制建设 ;加强机构建设。( 4)综合材料内容能够明显得出中共在在反腐侣廉方面的主要经验是:始终坚持思想教育和作风建设 ;同时强化党内 监督和不断完善法规

47、和制度建设。 考点:中国近代政治民主化进程 政党制度 中共党建 (14分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1950年 2月 l4 日,中苏双方在克里姆林宫签订中苏友好同盟互助条约。条约第一条规定, “一旦缔约国任何一方受到日本或与日本同盟妁国家之侵袭,因而处于战争状态时,缔约国另一方即尽全力给予军事及其他援助。 ”同时也约定苏联在 1952年底以前,无条件地将中国长春铁路移交给中国,从旅顺撤出苏联军队。同时,为中国提供一笔总数为三亿美元的建设贷款。 据(日)中岛岭雄外交关系:从朝鲜战争到万 隆路线 材料二 下表所列为自 1970至 1973年与中国建交的国家 请回答: (l)根据材料一分析中苏友好同盟互助条约签订的背景和作用。( 4分) (2)根据材料二, 20世纪 70年代与中国建交的国家有什么共同特色?与这些国家建交,反映了中国在外交策略上有什么改变?(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考试资料 > 中学考试

copyright@ 2008-2019 麦多课文库(www.mydoc123.com)网站版权所有
备案/许可证编号:苏ICP备17064731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