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4届浙江省台州市高三起始考历史试卷与答案(带解析).doc

上传人:confusegate185 文档编号:339846 上传时间:2019-07-09 格式:DOC 页数:11 大小:22.10KB
下载 相关 举报
2014届浙江省台州市高三起始考历史试卷与答案(带解析).doc_第1页
第1页 / 共11页
2014届浙江省台州市高三起始考历史试卷与答案(带解析).doc_第2页
第2页 / 共11页
2014届浙江省台州市高三起始考历史试卷与答案(带解析).doc_第3页
第3页 / 共11页
2014届浙江省台州市高三起始考历史试卷与答案(带解析).doc_第4页
第4页 / 共11页
2014届浙江省台州市高三起始考历史试卷与答案(带解析).doc_第5页
第5页 / 共11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1、2014届浙江省台州市高三起始考历史试卷与答案(带解析) 选择题 在周代分封制下,墓葬有严格的等级规定。考古显示,战国时期,秦国地区君王墓葬规模宏 大,其余墓葬无明显等级差别;在经济发达的东方六国地区,君王、卿大夫、士的墓葬等级差别明显。这表明 A经济发展是分封制度得以维系的关键 B分封制中的等级规定凸显了君主集权 C秦国率先消除分封体制走向集权统治 D东方六国仍严格遵行西周的分封制度 答案: C 试题分析:春秋战国时期,分封制走向崩溃,故 A项中 “得以维系 ”、 D项中 “严格遵行 ”的表述与史实不符;君主集权下的国家在地方上以郡县制取代分封制,故排除 B项;由题目中的信息 “战国时期,秦

2、国 墓葬无明显等级差别 ”可知C项的表述与题意相符。故本题应选 C。 考点: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 商周时期的政治制度 分封制 “我们亚非国家所需要的是和平和独立,我们并无意于使亚非国家同其他地区的国家对立,我们同样需要同其他地区的国家建立和平合作的关系。 ”这段话出自 A周恩来在万隆会议上的发言 B乔冠华在中国恢复联合国席位后的讲话 C邓小平出席中美建交招待会时的谈话 D江泽民在亚太经合组织会议上的讲话 答案: A 试题分析:由题目中的信息 “亚非国家 需要的是和平和独立 无意于 对立 ”可知这应为 1955年,周恩来在亚非会议上提出的 “求同存异 ”的原则。故本题应选 A项。 考点:现代中国的

3、对外关系 新中国建立初期的重大外交活动与和平共处五项原则 亚非会议 中华人民共和国史在解释 “打扫干净屋子再请客 ”时引述了毛泽东的一段话: “关于帝国主义对我国的承认问题,不但现在不应急于去解决,就是在全国胜利以后的相当长时期内,也不应急于去解决。因为虽然我们愿意按照平等原则同一切国家建 立外交关系,但帝国主义是绝不能很快地就以平等态度对待我们的 ”。下列选项对材料的解读不正确的是 其思想核心是不承认国民党的旧外交 它反映了新中国取缔列强在华特权的强烈愿望 它体现了新中国要在新的基础上同各国建立外交关系 它体现了在 “一边倒 ”方针指导下,反对与帝国主义国家建交的立场 A B C D 答案:

4、 C 试题分析:第 项应为 “另起炉灶 ”,与题目中的信息 “打扫干净屋子再请客 ”不符,故排除;第 项的表述与题目中的信息 “愿意按照平等原则同一切国家建立外交关系 ”不符,故排除;第 项的表述应为 “打扫干净屋子再请客 ”的思想核心,由题目中的信息 “愿意按照平等原则同一切国家建立外交关系 ”可知第 项的表述与题意相符。故本题应选 C项。 考点:现代中国的对外关系 新中国建立初期的重大外交活动与和平共处五项原则 新中国建立初期的外交政策 1917年 7月,俄国临时政府下令向德军发起进攻,结果俄军损失惨重。同年 9月,俄军最高总司令科尔尼洛夫发动反政府叛乱,派兵进逼彼得格勒;在布尔什维克党的

5、组织下,首都几万名工人武装起来保卫首都并最终瓦解了叛乱军队。这些历史事件产生的共同结果是 A催生了工兵代表苏维埃 B临时政府日益陷入困境 C为第一届人民政府成立创造条件 D推动民主革命转入社会主义革命 答案: B 试题分析: A、 C、 D三项分别发生于二月革命后、十月革命后和七月流血后,均与题目中的时间 “9月 ”不符;由题目中的信息 “临时政府下令向德军发起进攻 损失惨重 ”“反政府叛乱 进逼彼得格勒 ”可知 B项的表述与题意相符。故本题应选 B。 考点:俄国十月革命与苏联社会主义建设 俄国十月革命 俄国十月革命的背景 下表是依据龚关主编中华人民共和国经济史中的有关数据编制的。该表反映出

6、表 19791984 年我国城乡居民收入与消费水平年均增长率 收入 农村(家庭收入) 17 6% 城镇(职工货币工资) 8 0% 消费水平 农村 8 9% 城镇 4 5% A社会主义商品市场体系已建立 B农村经济体制改革成效显著 C城市经济体制改革还没有启动 D城镇居民消费水平低于农村 答案: B 试题分析: 1978年,中国的农村开始实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 1983年普及全国,这极大地推动了农村经济的发展,导致此阶段的农村家庭收入及消费水平的增长率高于同时期的城市。故本题应选 B项; A项开始于 21世纪初,与题目中的时间 “19791984 年 ”不符;城市经济体制改革开始于 1984年

7、,故 C项的表述错误;农村消费水平的增长率高于城市,并不代表其消费水平一定高于城市,故排除 D项。 考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的道路 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和国有企业改革 农村经济体制改革的影响 20世纪 50年代中期,经济学家顾准和孙冶方提出 “我们必须研究社会主义下面的商品生产问题 ”、 “社会主义的生产也可以由市场规律自发调节 ”的观点,这反映出 A人们对社会主义改造不理解 B社会主义经济理论得到完善 C经济上出现了 “左 ”倾错误理论 D中国萌发了对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理论的探索 答案: D 试题分析:题目中的 “社会主义下面的商品生产 市场规律自发调节 ”属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理论。故本题应选

8、 D项;该理论符合当时中国发展的需要,故C项的表述错误;题目中未涉及人们对社会主义改造的态度,故排除 A项;至今,社会主义经济理论仍处于不断完善的过程之中,故 B项的表述错误。 考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的道路 20世纪 50年代至 70年代探索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实践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理论的萌发 有人把我国建国后农村土地政策归纳为四个步骤:给农民土地 土地收归公有 给农民土地经营权 种地给农民补贴。这种变化反映的本质问题是 A调动农民生产积极性,以增加农民收入 B满足农民土地要求,推动农村经济发展 C调整农村生产关系,以促进生产力发展 D农业是关乎社会和谐和经济发展的基础 答案: C 试题分析

9、:建国后,党和政府不断调整土地政策的根本目的是调整与完善农村生产关系,促进农业的发展。故本题应选 C项; A、 B两项的表述与土地收归国有时期的人民公社化运动不符,故排除;题目中未涉及农业的地位问题,故排除 D项。 考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的道路 20世纪 50年代至 70年代探索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实践 土地改革、农业的社会主义改造;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的道路 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和国有企业改革 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 罗斯福说: “民主政府就其本质来讲能够帮助人民抵御过去认为是不可避免的灾害,能够解决过去被认为是解决不了的问题,这是一条真理。 ”“民主政府 ”在新政中发挥的最主要职能是 A加强对

10、经济的干预和管理 B初步建立社会保障体系 C急剧扩大总统的权力 D全面建立国家垄断资本主义 答案: A 试题分析:由题目中的信息 “罗斯福 ”“民主政府 ”“抵御 灾 难 ”可知这应为罗斯福新政。罗斯福新政时期,国家一改自由放任的政策,加强了对经济的全面干预。故本题应选 A项; B、 C、 D三项均包含在 A项中,故与题目中的设问要求 “最主要 ”不符。 考点:罗斯福新政和当代资本主义的新变化 罗斯福新政 罗斯福新政的特点 据材料统计: 18201875 年之间,里尔(资产阶级)上层阶级的人数占总人口的 7%增加到 9%,而其遗嘱上所载明的财富则从 58%增加到 90%。 “大众阶级 ”从总人

11、口的 62%增加到 68%,而遗嘱写明的财富只占 0 23%, 1821年时他们的财产尚占 1 4%。这一材料表明 A工业革命使社会分化为两大对立阶级 B工业革命使大众绝对贫困化 C工业革命使到社会贫富分化更严重 D资产阶级对无产阶级残酷剥削 答案: C 试题分析:由题目中资产阶级占有财富量的增加和 “大众阶级 ”即无产阶级占有财富量的下降的信息即可选出 C项;资产阶级与无产阶级的对立早于工业革命的发生,故排除 A项; B项中 “绝对贫困化 ”的说法过于绝对,故排除;题目中未涉及资产阶级对无产阶级的剥削,故排除 D项。 考点:新航路的开辟、殖民扩张与资本主义世界市场的形成和发展 工业革命 工业

12、革命的影响 下列重大国际关系事件按时间先后排序正确的是 欧洲共同体正式成立 中美正式建交 不结盟运动开始兴起 中日邦交正常化 A B C D 答案: B 试题分析:欧共体成立于 1967年; 1979年,中美正式建立外交关系;不结盟运动兴起于 1961年; 1972年,日本首相田中角荣访华后,中日邦交实现正常化。故本题应选 B项。 考点:第二次世界大战后世界政治格局的演变 多极化趋势在曲折中发展 西欧的联合、不结盟运动;现代中国的对外关系 中美关系正常化和中日邦交正常化 中美建立、 中日邦交正常化 “英国的社会结构不像欧洲大陆那样僵硬不变。没有因袭的社会风尚去阻挠拥有土地的士绅经营工业或做买卖

13、;没有法律上的障碍会阻止一个工匠的社会地位上升。 ”此段材料表明工业革命最早从英国开始是因为 A圈地运动改造了英国的传统农业 B海外扩张奴隶贸易完成了资本积累 C完成社会革命,建立资产阶级政权 D手工场手工业时期技术和经验的积累 答案: C 试题分析:由题目中的信息 “英国的社会结构 没有因袭的社会风尚 没有法律上的障碍 ”可知英国完成了资产阶级革命,为资本主义工商业的发展扫除了障碍,并确立了法律至上的原则。故本题应选 C项;其他三项的表述均与题意无关,故排除。 考点:新航路的开辟、殖民扩张与资本主义世界市场的形成和发展 工业革命 工业革命的背景 奥巴马上台后首次海外活动是参加 G20国峰会。

14、他表示不是来 “发号施令 ”的,此行是他的 “倾听之旅、学习之旅 ”。与奥巴马的 “谦虚 ”有关的是 次贷危机对美国的沉重打击,美国需要各国尤其是欧洲的帮助 世界多极 化趋势的进一步加强 欧盟开始实行独立自主的外交政策 奥巴马个人的政治素养 A B C D 答案: D 试题分析:第 项开始于 20世纪 70年代,早于奥巴马开始担任美国总统的时间 “2008 年 ”,故排除;其他三项的表述均与史实或题意相符。故本题应选 D 项。 考点:第二次世界大战后世界政治格局的演变 两极格局瓦解和多极化趋势的加强 当今世界政治格局的多极化趋势及加强的表现 2010年 8月,台湾领导人马英九认为: “(解决两

15、岸关系)我觉得最好的办法,就是争取足够长的历史阶段,让双方进 行深度的交流,双方真正找出求同存异、共创双赢之路。 ”马英九这一主张的实质应该是 A在维持两岸现状的前提下,谋求两岸和平发展 B积极开展两岸对话,谋求国家统一 C拒绝两岸统一,坚持 “台独 ”立场 D反对台湾独立,促进国家统一 答案: A 试题分析:由题目中的信息 “争取足够长的历史阶段 ”可知马英九主张维持两岸现状,故 B项中 “积极开展 ”、 D项中 “促进国家统一 ”的说法错误;由题目中的信息 “双方 深度交流 求同存异 ”可知马英九主张谋求两岸和平发展,故C项中 “坚持 台独 立场 ”的表述错误。所以,本题应选 A项。 考点

16、:现代中国的政治建设与祖国统一 “一国两制 ”的理论与实践 两岸关系的进展 近代史学家陈旭麓先生在近代中国社会的新陈代谢一书中说:革命过后的社会民众心理 “呼唤一个能迅速结束动乱、稳定政局的人物 。 ”他还说:“袁世凯是选举出来的,于法有据。 ”陈旭麓的论证旨在说明 A袁世凯上台符合法律程序 B袁世凯上台具有必然性 C辛亥革命引发社会动荡 D改良更有利于社会稳定 答案: B 试题分析:由题目中的信息 “社会民众 呼唤 稳定政局的人物 ”可知袁世凯的上台是时代发展的需要。故本题应选 B项;题目中未涉及袁世凯上台的程序,也未涉及革命和改良的比较及辛亥革命的局限性,故排除 A、 C、 D三项。 考点

17、:近代社会的民主思想与实践 近代中国的民主思想与反对专制的斗争 辛亥革命前后反对专制的斗争 柳宗元在(封建论中评价秦始皇废封建、行郡县说: “其为制,公之大者也 公天下之端自秦始。 ”郡县制为 “公天下 ”之开端,主要体现在 A百姓不再是封君的属民 B更有利于皇帝集权 C制度法令的统一 D依据才干政绩任免官吏 答案: D 试题分析:秦统一六国后,在地方上取消了官位和封土世袭的分封制,推行依据才干政 绩来任免官吏的郡县制,使得官僚政治取代了贵族政治。故本题应选D项。 考点: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 秦中央集权制度的形成 郡县制 “凡百司奏抄,侍中审定,则先读而署之,以驳正违失。凡制敕宣行,大事则称扬德

18、泽,褒美功业、覆奏而请施行,小事则署而颁之。 ”该材料所述的中国古代机构是 A唐朝门下省 B宋朝中书门下 C元朝中书省 D明朝内阁 答案: A 试题分析:唐朝在中央推行三省六部制,三省中的中书省、门下省和尚书省分别执掌诏令的草拟、审核和执行。故由题目中的信息 “审定 ”即可选出 A项。 考点: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 汉到元政治制度的演变 三省六部制 “文化牌 ”、 “文明牌 ”、 “遗产牌 ”成为当前我国城市经济的名片,恢复历史建筑风貌成为城市建设的热点。开封要展示原汁原味的皇城风貌,下列现象不适合的是 A街道两边遍布商铺 B进行 “坊 ”、 “市 ”严格区分的规划 C在城内四方建立游乐场所 “

19、瓦子 ” D建立一座活字印刷坊 答案: B 试题分析: B项中的 “市 ”具有严格的空间限制,这与宋朝的 “市 ”打破了空间限制的史实不符。 A、 C、 D三项均与宋朝的史实相符。故本题应选 B项。 考点:古代中国的经济 商业的发 展 宋朝的 “市 ” 十二五规划决策时坚持把民生利益放在前头,显示了沉甸甸的百姓分量。下列主张不能有效体现上述理念的是 A仁政 B为政以德 C兼爱、节用 D克己复礼 答案: D 试题分析: “克己复礼 ”的大意为约束自己,使自己的行为符合周礼的要求。这与题目中的信息 “把民生利益放在前头 ”不符。故本题应选 D项。 考点: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的演变 春秋战国时期的百

20、家争鸣 儒家、墨家学派的思想观点 “梭伦寻求普世的真理。他相信:违背公正必然要扰乱公众的生活。个人对自己的行为负责。于是,权威的根基就被摧毁了。 ”如何理解 “权威的根基被摧毁了 ” A有利于雅典工商业的发展 B以财产多寡取代血缘关系分配权利 C扩大了民主权利的范围 D否定了奴隶主贵族专政 答案: B 试题分析:由题目中的信息 “违背公正必然要扰乱公众的生活 ”“权威的根基被摧毁 ”可知这应为梭伦改革期间推行的以财产等级制取代贵族对国家权力垄断的举措。故本题应选 B项。 考点:古代希腊、罗马的政治制度 雅典民主政治 梭伦改革 有史学家认为,新航路开辟以来,以西方为主导的世界体系,造成了 “全球

21、分裂 ”。这里 “全球分裂 ”主要指 A政治纷争加剧 B军事对抗升级 C文化差异加大 D贫富差距拉大 答案: D 试题分析:新航路开辟后,西方国家走上了对外殖民扩张的道路,一方面加快了西欧资本原始积累,促进了西欧资本主义经济的发展,另一方面造成亚非拉地区的长期贫穷和落后。故题目中 “全球分裂 ”的含义应为 D项。 考点:新航路的开辟、殖民扩张与资本主义世界市场的形成和发展 荷兰、英国等国的殖民扩张 早期殖民扩张的影响 据资料统计:在明后期至清前期 200余年间,世界白银产量的一半流入中国,拥有一流城市和最为密集、完善的市场网络的中国,成为当时世界经济和贸易的中心区域。然而当时它却没有形成强大的

22、扫荡旧经济基础的革命性变化。其中内在的原因在于 A “重农抑商 ”和 “闭关禁海 ”政策的压制 B大河流域的农耕文明不适于工商业发展 C鸦片大量流入导致白银的大量外流 D英国工业革命后对中国进行的商品输出 答案: A 试题分析:明清时期,由于 “重农抑商 ”和 “闭关锁国 ”政策的压制,中国商品经济虽有所发展,但并未转化为资本主义经济。故本题应选 A项; B项中 “不适于 ”的说法过于绝对,故排除; C、 D两项均发生于清朝中期,与题目中的时间 “明后期至清前期 ”不符。 考点:古代中国的经济 资本主义萌芽与重农抑商和 “海禁 ”政策 重农抑商和 “海禁 ”政策的影响 托克维尔论美国的民主指出

23、, “联邦政府被授予媾和、宣战、缔结商约、征集军队和筹建舰队的专权。 加入联邦的各州虽然有权修改或改订自己的立法,但不准制定追究既往的法律,不得在本州内组织贵族集团。 ”对这段话理解准确的有 联邦政府权力不受制约 中央政府与地方分权而治 中央政府权威得到保障 各州政府有较大的自主权 A B C D 答案: D 试题分析:根据美国 1787年宪法的规定,美国联邦政府与国会和最高法院之间相互制约,排除第 项;第 、 、 项的表述均与美国的联邦制相符,故本题应选 D项。 考点:欧美代议制的确立与发展 美国共和制的确立 联邦制 中日双方对 l894年 7月 25日发生的丰岛海战记述各异。中方济远航海日

24、志记载: “7点 45分,倭三舰同放真弹子,轰击我船,我船即刻还炮 ”。日方出版的二十七八年海战史称: “ 7点 52分,彼我相距约 3 000米之距离。济远首先向我发炮。 旗舰吉野立即迎战,以左舷炮向济远轰击。 ”这说明 A研究者的立场会影响其对历史的解释 B历史真相因年代久远而变得模糊不清 C通过文献记录最终能够还原历史真相 D原始记录比研究文献更接近历史真相 答案: A 试题分析:中日双方之所以对丰岛海战的记述各异,是由研究者的立场决定的。故本题应选 A项; B项中 “模糊不清 ”的表述过于绝对,故排除;日方的记录很明显与史实不符,故 C、 D两项的表述错误。 考点:近代中国的民主革命

25、1840至 1900年间西方列强侵略与中国人民的反抗斗争 中日甲午战争 一位五四运动的参与者回忆说:被捕的学生初由各地警察送到各警察分局分所,而那些学生就在各分局分所对警察演讲起来,学生 “垂泪而道 ”,警察亦大都 “掩面而泣 ”。这说明五四运动 A是一次彻底的反帝反封建的革命运动 B青年学生在运动中起了主导作用 C启导了广大人民的觉悟 D促进了马克思主义的传播 答案: C 试题分析:由题目中的信息 “警察 掩面而泣 ”可知警察们被青年学生的爱国行为深深感动。故本题应选 C 项; A、 B、 D三项的表述均与题意无关,故排除。 考点:近代中国的民主革命 五四运动和中国共产党成立 五四运动的影响

26、 从 19世纪 90年代起,德国出现了建立巨型企业的趋势。到 20世纪初,占全国企业总数 0 9%的 3万多家大型企业占有 3/4以上的蒸汽动力和电力,其中 586家巨型企业几乎占有蒸汽动力和电力总数的 1/3。上述现象说明 A军国主义政策推动了生产集中 B能源革新成为生产集中的主要动力 C生产集中有利于新兴工业的发展 D生产集中根本改变了轻重工业比例 答案: C 试题分析:由题目中的信息 “从 19世纪 90年代起,德国出现了建立巨型企业的趋势 ”可知这应为生产与资本的高度集中。导致该现象的根本原因应为第 二次工业革命促进了生产力的发展,故 A、 B两项的表述错误;题目中并未涉及轻重工业比例

27、的变化,故排除 D项;题目中的 “电力 ”为新兴工业,故 C项的表述与题意相符,本题应选 C项。 考点:新航路的开辟、殖民扩张与资本主义世界市场的形成和发展 工业革命 垄断组织的影响 综合题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10分): 材料一 年, 年, 2009年。将新中国 60年的历程,放在这样的历史坐标中,或许更能清晰地判断,我们从什么样的位置出发,又走到了什么样的地方。 这三个节点,涵盖了五千年中华由 “天朝上国 ”变为 “劣等民族 ”的迷茫和愤 慨,凝聚了一个古老国度从 “东亚病夫 ”到 “少年中国 ”的奋进和努力,标志着社会主义新中国从 “站起来 ”到 “强起来 ”的飞跃和巨变。它们串起

28、了中国跌宕起伏的近现代史,呈现了中国波澜壮阔的三个世纪 材料二 提出 “软实力 ”概念的著名学者约瑟夫 奈这样评价: “中国的经济增长不仅使发展中国家获益巨大,中国的特殊发展模式包括特殊的民主方式也被一些发达国家称为可效仿的榜样 有学者也感慨: “中国改革开放的成功,恰恰是没有采用西方民主模式才取得的。 ” 以上材料均摘自人民日报 请回答: ( 1)据材料一,两个 “年 ”分别 是哪年?试列举发生在第二个节点的重大政治事件。( 4分) ( 2)据材料二说明中国 “特殊的民主方式 ”框架是什么?中国曾效仿过哪些 “西方民主模式 ”?据其结果可得到什么启示?( 6分) 答案: ( 1) 1840年

29、, 1949年。( 2分)评说: 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第一次全体会议召开并通过共同纲领; 举行开国大典宣告新中国成立; 中苏正式建立了外交关系。( 2分) ( 2)框架:人民代表大会制度、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与政治协商制度、民族区域自治制度、基层民主选举制度等。( 2分)效仿:君主立宪制、总统共和制。( 2分)启示 :资本主义道路在中国行不通;没有共产党就没有新中国;自从有了共产党,中国的面貌焕然一新;一个国家选择什么样的政治制度,必须与其基本国情相适应,与国家发展阶段相适合。( 2分) 试题分析:本题考查了近代中国向西方学习的历程、新中国的民主政治制度等知识点,旨在考查学生从材料中获取有

30、效信息并结合所学知识答题的能力。第( 1)题的第一小问根据材料一中的信息 “由 天朝上国 变为 劣等民族 ”“社会主义新中国从 站起来 ”可知这分别为 1840年鸦片战争和 1949年新中国成立的影响;第二小问在第一小问的基础上结合所学知识回答 即可。第( 2)题的第一小问即回答新中国的民主政治制度;第二小问即维新变法和辛亥革命;第三小问为开放性的探究题,言之有理即可。 考点:近代中国的民主革命 1840至 1900年间西方列强侵略与中国人民的反抗斗争 鸦片战争的影响;现代中国的政治建设与祖国统一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 新中国成立的影响;现代中国的政治建设与祖国统一 民主政治制度的建设 中国特色

31、的社会主义民主政治;近代社会的民主思想与实践 近代中国的民主思想与反对专制的斗争 康有为、梁启超和孙中山的民主思想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18分) 材料一 “父母 之命,媒妁之言 ”一直是我国古代封建社会不可违逆的定格,谁违反了这一社会 化了的定格,便被视为叛逆的行为,便会为社会所不耻。 材料二 英吉利之俗,男女婚配,皆自择定,然后告父母,至婚姻之日,耶稣教师诫以善言,为之祈福,男以戒指约于女指,亲宾送之入房,欢宴而散。其俗男女皆分父母之财,男不得娶妾,犯着流之七年。 材料三 1913年章太炎在报刊上登征婚广告:以湖北籍女子为限,须文理清顺,大家闺秀,要不沾染学堂中平等自由之恶习,有从夫之美

32、德。 请回答 : 运用所学知识,简要分析我国封建社会强调 “父母之命,媒妁之言 ”婚姻 习俗的原因( 4分) 据材料二,概括英国的婚姻观念,并简要分析其形成的主要因素。( 8分) 据材料三分析,章太炎的征婚广告有什么特征?反映了怎样的时代特点?( 6分) 答案: ( 1)原因:小农经济;宗法思想。 ( 2)观念:自由、平等、法治。因素:资本主义经济的发展;文艺复兴和启蒙运动;资本主义民主政治的确立。 ( 3)特征:开始冲破封建婚姻思想的束缚;仍深受传统思想影响。特点:中西文化交汇。 试题分析:本题以中西方的婚姻习俗入手,考查了近代以来中国婚姻习俗的变迁和近代西方的婚姻习俗等知识点。旨在考查学生

33、从材料中寻找有效信息并结合所学知识答题的能力。第( 1)题可从封建社会的经济基础和宗法观念的角度答题;第( 2)题的第一小问可根据材料二中的信息 “男女婚配,皆自择定 ”“男女皆分父母之 ”“男不得娶妾,犯者流之七年 ”作答;第二小问可从当时的经济、政治和思想等方面的发展概况作答。第( 3)题的第一小问可根据材料三中的信息 “在报刊上登征婚广告 ”“不沾染 平等自由之恶习,有从夫之美德 ”作答;第二小问可在第一小问 的答案:的基础上归纳。 考点:中国近现代社会生活的变迁 物质生活和社会习俗的变化 婚姻习俗的变迁;西方人文精神的发展 文艺复兴和宗教改革 文艺复兴的影响;西方人文精神的发展 启蒙运

34、动革 启蒙运动的影响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22分) 材料一 亚东开化中国早,揖美追欧,旧邦新造,飘扬五色旗,民国荣光,锦秀山河普照,我同胞鼓舞文明,世界和平永保。 -中华民国国歌( 1912年) 材料二 “辛亥革命时期的人文思潮 虽然有对人的价值的发现,但它的灵魂不是对个人理性的高扬,而是将个人价值的实现与国家民族的独立解放紧密结合在一起。 ” -张岂之中国历史十五讲 ( 1)结合材料一和所学知识,指出中华民国 “揖美追欧,旧邦新造 ”主要体现在哪些方面?孙中山在捍卫 “民国荣光 ”的过程中有何重大理论创新?( 6分) ( 2)根据材料二指出 “辛亥革命时期的人文思潮 ”有什么特点?形成这种

35、特点的原因是什么?( 4分) 材料三 民国建立至 1937年抗日战争爆发前,中国进入民族工业发展的 “黄金时期 ”。其中,仅 1927年到 1936年,中国的工业增长率达 8以上; GDP飞速增长, 9的增长速度是同期日本的三倍。当局在农田水利、电力、矿业资源开发、化学工业、重工业的振兴等等,几乎每项对国家进步有关的事都在马不停蹄地齐头并进中。在 19261937 年,政府从扫除文盲的识字运动做起,到 1928年中央研究院成立,教育体制终于搭成了一个完整的建构。 摘自星岛环球网 ( 3)根据材料三结合所学知识分析 1927年到 1936年经济迅速增长的原因有哪些?( 6分) 材料四 辛亥革命除

36、了在长江流域几个大城市轰轰烈烈的开展外,在其它地区的城市要 缓慢得多。 可以这样认为,辛亥革命走向没有从南方推进到北方,没有从长江流域推进到全国。再者,没有从城市推进到农村。形成革命运动沿海、沿江城市先进,内地和边疆城市落后,南方城市先进,北方城市落后,先进的城市成为革命的舞台,落后的城市成为反革命的基地。 田玄中国城市现代化动向的不平衡与辛亥革命的走向 材料五 浙江很多城市与中国其他城市的路名相同,如椒江与厦门的中山路,杭州与上海的民生路等。 ( 4)根据材料四五,如何看待辛亥革命?( 6分) 答案: ( 1)体现:倡导民主共和(或倡导三民主义);( 1分)推翻 中国君主专制政体,建立中华民

37、国(或:成立南京临时政府);( 1分)颁布中华民国临时约法;( 1 分)鼓励民族工业发展( 1 分)理论贡献:提出新三民主义和联俄、联共、扶助农工的 “三大政策 ”。( 2分) ( 2)特点:将个人价值的实现与国家和民族独立解放紧密结合。( 2 分)原因:中国民族危机和社会危机深重。( 2分) ( 3)政府的支持;教育的进步;国家的基本统一;货币统一、关税自主(或反帝爱国运动的高涨)等。(三点即可, 6分) ( 4)从当时来看,辛亥革命的发展范围有限,地域、城乡严重不平衡性;对随后国内发展和社会进步带来不 同的影响;从长期来看,在民生、文化、观念等各方面产生深远影响。( 6分) 试题分析:本题

38、考查了辛亥革命后的民主政治、民族工业的发展及其局限性等知识点,旨在考查学生分析材料并从材料中寻找有效信息答题的能力。第( 1)题的第一小问可从辛亥革命后南京临时政府在政治和经济等方面的举措作答;第二小问注意设问的要求 “民国 ”“理论创新 ”,很显然这应为新三民主义的内容。第( 2)题的第一小问可根据材料二中的信息 “将个人价值的实现与国家民族的独立解放紧密结合 ”作答;第二小问可从当时中国的社会背景角度作答。第( 3)题注意设问中的时间 “1927年到 1936年 ”,结合所学可知这应为民族工业的第三次发展,根据所学知识回答其原因即可。第( 4)题可根据材料四中的信息 “辛亥革命除了 外,在其他地区 缓慢 ”“形成 基地 ”和材料五中的信息“中山路 ”“民生路 ”作答。 考点:近代中国的民主革命 辛亥革命 民主共和制的建立、临时约法的颁布、辛亥革命的局限性;经济结构的变动与资本主义的曲折发展 民国时期民族工业的曲折发展 南京国民政府统治前期民族工业的短暂发展;近代社会的民主思想与实践 近代中国的民主思想与反对专制的斗争 康有为、梁启超和孙中山的民主思 想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考试资料 > 中学考试

copyright@ 2008-2019 麦多课文库(www.mydoc123.com)网站版权所有
备案/许可证编号:苏ICP备17064731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