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014届浙江省宁波北仑区柴桥中学高三 10月月考历史试卷与答案(带解析) 选择题 “一夫不耕,或受之饥;一女不织,或受之寒。 ”这句话反映了 A手工业经济的生产方式 B小农经济的生产方式 C古代妇女的地位较高 D商品经济的发达 答案: B 试题分析:本题考查小农经济的生产方式。我国古代小农经济的特点:单位是一家一户,生产方式是男耕女织,农产品用途是自给自足。从材料中可以明显看出男耕女织的特点,小农经济下的农产品以自给自足为主,显然不是商品经济。故本题选 B。 考点:古代中国的经济 农业的主要耕作方式和土地制度 小农经济的特征 一位著名的美国史实家说: “19世纪欧洲对世界的支配与其说是以其他
2、任何一种手段或力量为基础,不如说是以蒸汽机为基础。 ”这句话说明的实质问题是 A使用蒸汽机的交通工具,便利了世界各地的联系 B以蒸汽机为标志的工业革命,使欧洲征服了世界 C蒸汽机的使用,促进了工业城市的形成 D蒸汽机的使用,推动了机器的发明和使用 答案: B 试题分析:本题考查学生的对蒸汽机、工业革命的分析理解能力。材料中的 19世纪欧洲资产阶级确立对世界的统治支配地位,它的确立是工业革命的结果,而工业革命开展是以蒸汽机的推广使用为基础的。故资产阶级对世界支配地位的确立是以蒸汽机为标志的工业革命的结果。故本题选 B。 考点:新航路的开辟、殖民扩张与资本主义世界市场的形成和发展 工业革命 蒸汽机
3、的影响 下表反映了英国农业人口的变化,导致这一变化的主要原因是 年份 1840 1870 1900 1920 农业人口占总人口的百分比 22 14.8 8.4 7.1 A.工业化 B.殖民战争 C.资产阶级革命 D.第一次世界大战 答案: A 试题分析:如材料中图表所示,英国农业人口占总人口的百分比逐年下滑,这说明了英国农业比重下降,工业比重上升。这种社会结构的变化是由于 1840年前后,英国率先完成了工业革命造成的。故本题正确答案:应选 A。 考点:新航路的开辟、殖民扩张与资本主义世界市场的形成和发展 工业革命 工业革命对英国社会结构的影响 19世纪下半叶,不断扩大产品销路的需要,驱使资产阶
4、级奔走于全球各地。 这些工业所加工的,已经不是本地的原料,而是来自极其遥远地方的原料,它的产品不仅供本国消费,而且同时供世界各地消费。上述状况反映了 A环球 航行的探索 B世界市场的形成 C殖民扩张的开始 D资产阶级的形成 答案: B 试题分析:材料中所述的 19世纪下半叶的产品销路不断扩大,产品的原料产地也在不断扩大,这种现象出现即是世界市场形成的表现。经过两次工业革命,世界市场逐步形成,它的主要表现就是产品原料产地、产品销售地的世界化,以及分工的日益细化等。故本题选 B。 考点:新航路的开辟、殖民扩张与资本主义世界市场的形成和发展 工业革命 世界市场形成的表现 罗斯福在就职宣言中说: “我
5、们最大、最基本的任务是让人民投入工作。 ”为此他在 “新政 ”中采取的措施是 A推行以工代赈 B整顿金融系统 C保护劳工权利 D建立保障机制 答案: A 试题分析:本题考查罗斯福新政的措施。四项均为罗斯福新政的措施,但是结合材料中的这句话, “让人民投入工作 ”,可见这是强调的让人民通过工作,来缓解失业的压力。这就是 “以工代赈 ”的措施,故本题选 A。 考点:罗斯福新政和当代资本主义的新变化 罗斯福新政 以工代赈 自由放任主义认为,社会经济中有一只 “看不见的手 ”。 “看不见的手 ”是指 A市场的自我调节 B国家对经济进行干预 C政府刺激消费的措施 D政府大量增发纸币 答案: A 试题分析
6、:自由放任主义又叫无干涉主义,它主张让政府放手让商人自由进行贸易。认为市场应该由 “看不见的手 ”进行调节。市场经济的自发调节是社会经济中 “看不见的手 ”,而国家的调控是市场经济中 “看得见的手 ”。故本题正确选项应该为 A。 考点:罗斯福新政和当代资本主义的新变化 1929 1933年资本主义世界经济的危机 自由放任主义 阿诺德 汤因比曾这样说过: “1931年,世界各地所有的人都在认真地思考并坦率地议论着西 方的社会制度也许会失败和不再起作用的可能性。 ”他说这句话的背景是 A “冷战 ”局面开始形成 B苏联建立了社会主义制度 C殖民体系开始瓦解 D经济危机破坏严重 答案: D 试题分析
7、: D材料中的时间是 1931年, 1929年开始的资本主义世界经济危机给西方国家带来巨大的灾难,西方各国政府很长一段时间并没有制定比较得力的措施来进行解决。因此这些国家的人民对自己的国家制度也逐渐产生了怀疑,这就是该题材料中现象出现的社会背景。故本题选 D。 考点:罗斯福新政和当代资本主义的新变化 1929 1933年资本主义世界 经济的危机 经济危机的危害 二战后主要资本主义国家经济发展模式一览表 国家 经济发展模式 英国 混合市场经济 法国 计划指导型经济 联邦德国 社会市场经济 日本 政府主导型经济 这些经济发展模式的共同特点是 A.发展高新技术产业 B.加强国家对经济的干预 C.自由
8、放任主义 D.大规模国有化运动 答案: B 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查二战后资本主义国家的经济变化。从题中所给出的二战后主要资本主义国家的经济发展模式来看,并结合所学知识,二战后资本主义各国政府纷纷加强对经济的宏观指导,积极发展国家垄断资本主义。故本题正确答案:应该选 B。 考点:罗斯福新政和当代资本主义的新变化 第二次世界大战后美国等国本主义的新变化 国家垄断资本主义 下列有关苏联 “斯大林模式 ”的表述不正确的是 A在实行工业化建设和农业集体化的过程中逐渐形成 B极大地调动了苏联农民生产的积极性 C使苏联迅速实现了工业化 D为苏联赢得反法西斯 战争的胜利提供了强有力的保障 答案: B 试题分析
9、:本题考查对 “斯大林模式 ”的评价, “斯大林模式 ”是在工业化和农业集体化的过程中形成的,具有积极的作用,这主要包括促进苏联经济发展,为反法西斯战争提供保障等,但是却忽视农业生产,损害了苏联农民的积极性,故本题表述不正确的是 B。 考点:俄国十月革命与苏联社会主义建设 “斯大林模式 ” 对 “斯大林模式 ”的评价 新航路开辟后,世界各民族的历史逐渐融合为一部统一的人类历史。在当时,这种 “融合 ”和 “统一 ”实现的主要方式是( ) A西方的殖民扩张 B东西方的借鉴学习 C正常的文化交流 D宗教思想传播 答案: A 试题分析:本题考查殖民扩张对世界的影响以及学生调动、运用知识的能力。新航路
10、开辟后,殖民扩张和掠夺在欧洲、亚洲、非洲、美洲之间建立了直接的商业联系,将世界融为一体,使资本主义世界市场逐步形成,这也就是人类历史融为一体的过程。故本题正确答案:应该选 A。 考点:新航路的开辟、殖民扩张与资本主义世界市场的形成和发展 荷兰、英国等国的殖民扩张 殖民扩张的影响 推动下列交通工具出现的重大发明分别是( ) 史蒂芬孙制造的火车 汽车 A蒸汽机和内燃机 B发电机和蒸汽机 C电动机和内燃机 D蒸汽机和电动机 答案: A 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查两次工业革命对交通运输领域的影响。火车和汽车分别是第一次工业革命和第二次工业革命下的交通领域的产物,即蒸汽机和内燃机的发明促进了交通领域火车、汽
11、车的发明。故本题应该选 A。 考点:新航路的开辟、殖民扩张与资本主义世界市场的形成和发展 工业革命 蒸汽机和内燃机 1929-1933年,首先发生在美国的经济危机迅速席卷了整个资本主义世界,各国工业生产迅速大幅度下降,如下图所示。出现这一现象的关键因素是( ) 1929 1933年美、德、英、法、日等国的工业生产下降情况 美 国 德 国 英 国 法 国 日 本 46.2 40.6 28.4 16.5 8.4 A美国是资本主义世界的经济霸主 B资本主义的基本矛盾激化 C殖民地人民的抵制 D资本主义世界市场已经最终形成 答案: D 试题分析:本题考查资本主义世界性经济危机的影响。美国经济霸主地位二
12、战后才确立,排除 A;资本主义的基本矛盾是经济危机爆发的根本原因,并非扩展原因,排除 B; C显然不符合题意;故本题选 D。 1929-1933年经济危机从美国开始席卷整个资本主义世界,说明美国经济与其余资本主义经济的联系紧密。 考点:罗斯福新政和当代资本主义的新变化 1929 1933年资本主义世界经济的危机 经济危机的影响 下图所示这个图案曾经是美国人民心目中的爱国象征,当时如果某家企业的产品上标有这一图案则说明该家企业( ) A产品质优,价格童叟无欺 B开展了大规模的社会救济工作 C能执行最低工资、最高工时等标准 D能奉公守法、自觉纳税 答案: C 试题分析:经济危机时期,罗斯福政府采取
13、了蓝鹰计划,标志的图案上面是一个蓝色的鹰,下面是 “WE DO OUR PART”意为我们尽一份力。蓝鹰计划以全国工业复兴法为新政的核心和基础,规定了最低工资、最高工时等企业标准。故本题选 C。 考点:罗斯福新政和当代资本主义的新变化 罗斯福新政 罗斯福新政的措施 罗斯福新政对于资本主义政治而言,其最大的贡献是( ) A挽救了危机,促进生产的恢复和发展 B促使美国向国家垄断资本主义过渡 C影响战后西方国家的社会改革 D维护了美国的资本主义民主制度,避免了美 国走上工农夺权或法西斯道路 答案: D 试题分析:本题考查罗斯福新政的影响。 AC是它的影响,但不是对于资本主义政治的影响,垄断资本主义是
14、在第二次工业革命后逐步形成的,排除 B。故本题选 D。美国罗斯福新政对资本主义政治的影响就是维护了美国的资本主义民主制度,从而避免了美国走上其他社会道路。 考点:罗斯福新政和当代资本主义的新变化 罗斯福新政 罗斯福新政对资本主义政治的贡献 17世纪下半叶,英、法之间争夺殖民霸权的矛盾渐趋尖锐,主要集中在 A北欧和东亚 B印度与中国 C北美和印度 D非洲和美洲 答案: C 试题分析:本题考查早期殖民扩张过程中各国之间的相互争夺。其中英法两国的争夺主要集中在北美和印度。 AB 对东亚和中国的争夺是在 19 世纪早期以后,D对非洲的瓜分在 19世纪末。故本题排除 ABD,正确答案:应选 C。 考点:
15、新航路的开辟、殖民扩张与资本主义世界市场的形成和发展 荷兰、英国等国的殖民扩张 英、法的殖民活动 新航路开辟的后果之一是引起 “商业革命 ”。下列现象能支持这一观点的有 欧洲与亚非美洲之间的贸易得到发展 美洲的烟草、可可和中国的茶叶等出现在欧洲市场 非洲所产的咖啡成为欧美人们的日常饮料 西欧 封建制度加速了解体 大西洋沿岸取代地中海区域成为欧洲商路和贸易的枢纽 A B C D 答案: B 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对新航路开辟的影响之一 “商业革命 ”的理解和认识。新航路开辟带来了 “商业革命 ”和 “价格革命 ”。 是 “价格革命 ”的影响,故应排除。 均为 “商业革命 ”的具体的影响。故本
16、题正确答案:应该选 B。 考点:新航路的开辟、殖民扩张与资本主义世界市场的形成和发展 新航路的开辟 商业革命的表现 新航路的开辟使世界市场开始形成,最能够说明这一结论的是 A地区性的贸易开始向世界性的贸易扩展 B世界各民族分散孤立的状态逐渐结束 C西欧商业经营的方式发生了重大变化 D从此开始了跨越大西洋的黑奴贸易 答案: A 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查的是新航路开辟对世界市场的形成的影响。根据题目提供的信息和所学知识进行分析,世界市场雏形的形成指的是新航路的开辟使世界贸易中心由地中海转移到了大西洋沿岸,所以此题应该选择 A。 考点:新航路的开辟、殖民扩张与资本主义世界市场的形成和发展 新航路的开辟
17、 新航路开辟的影响 我国古代某位君主亲身示范农耕以示重视农业技术推广的态度 ,使用下图所示工具最早的君主是 A汉高祖 B元世祖 C唐太宗 D乾隆帝 答案: C 试题分析:本题考查中国古代的耕作工具。材料中的君主亲身示范农耕以示重视农业技术推广的态度,从材料中右图所示可以看出,这种工具是曲辕犁。曲辕犁出现于唐朝时期,所以最早使用该工具的应该是 C唐太宗。 考点:古代中国的经济 农业的主要耕作方式和土地制度 曲辕犁、重农抑商 吕氏春秋 上农载: “舍本而事末则不令,不令则不可以守,不可以战。 ”此段话表明实施重农抑商政策是为了 A发展农业经济 B限制商业和手工业的发展 C取得战争胜利 D维护专制主
18、义国家政权 答案: D 试题分析:材料中的舍本事末, “本 ”是根本,即农业; “末 ”是次要,即商业。我国古代历来采取重农抑商的政策,从材料中的 “不令则不可以守,不可以战。 ”可以看出作者认为如果舍去农业而专事商业,则最终要损害专制主义的统治,故本题选 D。 考点:古代中国的经济 农业的主要耕作方式和土地制度 重农抑商的影响 中国读书人历来 “耻于言商,耻于言利 ”,而清末 “状元实业家 ”张謇却放弃仕途,投身于近代工商业。这里反映出的观念意识是 A实业救国 B工商皆本 C重利轻义 D重商轻农 答案: A 试题分析:本题考查张謇开办实业的背景。甲午中日战争之后,列强加紧对中国资本输出和商品
19、输出,中国的民族危机严重。在这种形势下,许多国人呼吁“实业救国 ”,张謇便是其中的最突出的代表之一。故本题选 A。 考点:经济结构的变动与资本主义的曲折发展 晚清中国经济结构的变化和民族工业的兴起 实业救国 史书记载: 1872年,广东南海商人陈启源自海外归来,次年在南海创办继昌隆缫丝厂,采用蒸汽机和传动装置,雇工数百,产品行销欧美,获利颇丰。这说明继昌隆缫丝厂 A属于近代意义的民族工业 B是外国资本在 华创办的企业 C产品主要面向国内市场 D使用中国传统工业生产方式 答案: A 试题分析:本题考查继昌隆缫丝厂的性质。从题目中的材料,结合所学知识,陈启源创办的继昌隆缫丝厂中存在雇佣关系,采用机
20、器生产,这属于资本主义性质的民族工业。因此继昌隆缫丝厂属于近代意义的民族工业。故本题正确答案:应该选 A。 考点:经济结构的变动与资本主义的曲折发展 晚清中国经济结构的变化和民族工业的兴起 继昌隆缫丝厂的性质 “嗣后所有公共机关日用消耗各品,除特种无国货可代用者外,务请专购国货以示提倡。 ”该文告发布的时间最可能是在 A清朝晚期 B民国初年 C抗战前夕 D新中国成立初期 答案: B 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再认、再现历史史实能力。民国政府倡导使用国货。民国初,农工商部多次发出训令,要求所有公共机关的日用消耗品一律专购国货。故该文告发布的时间最可能是在民国初年。本题选 B。 考点:经济结构的变
21、动与资本主义的曲折发展 民国时期民族工业的曲折发展 国货运动 下列有关 20世纪初中国民族工业的表述不正确的是 A纺织业是当时最大的新式工业 B主要分布在沿海地区 C在一些主要工业部门,民族资本已经超过外国资本 D并没有形成独立完整的工业体系 答案: C 试题分析: 20世纪初的中国民族工业只是处于初步发展的阶段,其表现是在工业领域方面主要是纺织业等部门;在地区分布上主要集中在沿海地区。而且没有形成独立完整的工业体系。当时的民族资本还是无法摆脱 “先天不足,后天畸形 ”的命运,不可能超过国外资本。故本题选 C。 考点:经济结构的变动与资本主义的曲折发展 晚清中国经济结构的变化和民族工业的兴起
22、中国民族资本主义发展的特点 标志着新中国工业化建设开端的是 A对手工业社会主义改造的胜利完成 B在没收官僚资本基础上建立了国营 企业 C第一个五年计划的执行 D中共八大提出 “把中国尽快地从落后的农业国变为先进的工业国 ”的任务 答案: C 试题分析:一五计划以实现社会主义工业化为中心,集中主要力量发展重工业,建立国家工业化和国防现代化的初步基础,逐步实现一化三改。 “一化 ”指的就是工业化。所以新中国工业化建设的开端应该是第一个五年计划的执行。 考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的道路 20世纪 50年代至 70年代探索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实践 一五计划、工业化建设 “在高度集中的经济体制中,广大农民
23、的生产积极性受到压抑,农业生产发展缓慢,农民 的收入和生活水平徘徊不前。到 1977年,农民人均口粮还没有达到 1957年的水平。 ”出现这种现象是由于当时中国实行了 A大跃进运动 B人民公社运动 C对农业的社会主义改造 D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 答案: B 试题分析:中国在 20世纪 50年代后期开展的人民公社化运动,采取平均主义分配的方法,所以造成了农民生产积极性的严重缺乏,最终导致农民收入和生活水平的徘徊不前。故本题材料中所指的现象的原因是人民公社运动。 考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的道路 20世纪 50年代至 70年代探索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实践 人民公社运动的影响 农村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极大
24、地调动了农民的生产积极性。这主要是在于它 A克服了分配中的平均主义 B成为农业生产责任制的唯一形式 C实现了农村土地的私有化 D取代了人民公社的政权组织形式 答案: A 试题分析:本题考查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的影响。在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实施之前,农村以生产队为基本生产经营单位,农民评工记分年终分配,对每个人的劳动数量、质量很难准确统计,因而必然是平均主义的 “大锅饭 ”,而以家庭为经济单位可克服干多干少一个样的平均主义,因此提 高了农民的生产积极性。故本题选 A。 考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的道路 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和国有企业改革 农村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的影响 邓小平在南方谈话中指出 “社会主义
25、要赢得与资本主义相比较的优势,就必须大胆吸收和借鉴人类社会创造的一切文明成果 ”。在这一思想指导下,我国进行的探索是 A实行对外开放 B引进西方先进技术 C进行城市经济体制改革 D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 答案: D 试题分析:材料中邓小平这段南方谈话的思想主旨是要学习资本主义一些先进的东西,而这一谈话是在 1992年提出的,分析选项, ABC在 1978年十一届三中全会后就已出现,故应排除。所以这一伟大探索应该是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本题选 D。 考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的道路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 邓小平南方谈话 元旦,这一节日可能出现在 A辛亥革命后 B戊戌变法前 C戊戌变法
26、后 D辛亥革命前 答案: A 试题分析:辛亥革命后,辛亥革命开始启用公历作为中国的历史纪年。元旦,也被称为 “公历新年 ”,是指现行公历的 1月 1日。在 1911年之前, “元旦 ”即是今天的 “春节 ”,也就是农历新年。故元旦可能出现在辛亥革命后。 考点:中国 近现代社会生活的变迁 物质生活和社会习俗的变化 元旦 对图中的住宅认识不正确的是 A是北方地区的典型民居 B是乡村中普通居民的主要住房类型 C是城市中普通居民的主要住房类型 D中西合璧是其典型特征 答案: D 试题分析:本题考查中国的民居。从本题给出的住宅图片可以看出此为我国北方地区的典型民居,在城市和乡村均较为普遍。四合院的建筑结
27、构是典型的中国式建筑,没有西方建筑的气息。故 D项中西合璧的特征是错误的。 考点:中国近现代社会生活的变迁 物质生活和社会习俗的变化 中国民居的特点 中国近代初期的物质生活与社会习俗呈现出中西合璧、土洋并存的突出特征。这主要是由于 外来文化的传入 崇洋习气的熏染 新中国成立的影响 信息化浪潮的冲击 A B C D 答案: C 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查中国近代初期物质生活与社会习俗的中西合璧的特征,出现这一现象的原因主要是中国近代外来文化的传入和崇洋习气的熏染。新中国的当时尚未成立,排除 ,信息化当时并没有出现,排除 。故本题选 C。 考点:中国近现代社会生活的变迁 物质生活和社会习俗的变化 中国
28、近代初期物质生活与社会习俗的中西合璧的特征 综合题 ( 20 分)近几年全国各地历史高考主观题中,表格型材料题发展尤为迅速。这类试题特点是:外观简明,隐含信息量大,它能够以表格形式呈现历史事件、历史现象,从不同角度较直观的折射出历史的本质。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恩格斯说: “科学是一种在历史上起推动作用的、革命的力量。 ”下图显示了社会生产力发展与工业发展之间的关系。 ( 1)指出 A、 B两点对应的历史时期科技革命的名称、主要标志和新工业部门的变 化。 (6分 ) 材料二 1913-1937年俄国苏联工业产值及重要工业产品在欧洲和世界的排名表 年份 项目 1913 1928 1932
29、 1937 世界 世界 世界 欧洲 世界 欧洲 工业生产总产值 5 5 3 2 2 1 机器制造业 4 4 2 1 2 1 电力 15 10 7 4 3 2 (摘自人民版必修二教材) ( 2)从材料二的表格中你可以直接获取的历史信息是什么? (2分 )结合所学知识,你认为在排名表的背后反映了苏联经济存在什么结构性的问题 (2分 ) 材料三 1949 1956年,我国工业中各种经济成分的变化情况 (不包括手工业 ) 材料四 1996年我国工业总产值中各种经济成分的比例 集体经济 国有经济 混合经济中的公有成分 非公有制经济 40 29 7 24 ( 3)材料三中的三个图表反映了这一时期我国在所有
30、制结构方面发生了什么重大变化 结合新中国的经济政策,分析造成这些重大变化的原因。( 6分) ( 4)材料三与材料二中 1956年的图示相比,发生了什么变化 请指出原因。(提示:从公有制经济成分及其它所有制经济形式的比重上归纳。)( 4分) 答案: ( 1) A点对应的是第一次工业革命;( 1分)主要标志:蒸汽机的改良和应用。( 1分)新工业部门:交通运输业等;( 1分) B点对应的是第二次工业革命;( 1分)主要标志:电能的利用。( 1分)新工业部门:近代汽车工业、电信产业、石化工业、电力工业等。 (1分举一例即可 ) ( 2)直接信息: 1913年 1937 年苏联工业产值及重要工业产品在欧
31、洲和世界的排名逐步上升,到 1937年苏联已是世界工业强国。 (2分 ) 问题:形成了重工业过重、轻工业过轻、农业落后的不合理的经济结构。 (2分 ) (3)变化:我国社会主义经济和国家资本主义经济所占比 重迅速增加;民族资本主义经济所占比重逐渐缩小,直到最后消失。( 4分)原因:建国初期,人民政府没收官僚资本,建设社会主义国营经济; 1953 1956年,通过社会主义三大改造,确立了社会主义公有制。( 4分) (4)变化:单一的公有制经济发展成为以公有制经济为主体的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 2分)原因:十一届三中全会后,我国进行了经济体制改革,使多种经济成分得到发展。( 2分) 试题分析:
32、( 1)主要考查两次工业革命的信息。从 A点和 B点所表示的时间段可以很快地判断 A点对应的是第一次工业革命。第一次工业革命的主要标志是:蒸汽机的改良和应用。第一次工业革命的新工业部门是:交通运输业等,第一次工业革命使人类进入蒸汽时代; B点对应的是第二次工业革命;它的主要标志是:电能、内燃机等的利用。新工业部门是:近代汽车工业、电信产业、石化工业、电力工业等。第二次工业革命使人类进入电气时代。( 2)主要通过图表数据等信息考查苏联的工业建设的成就。从图表可以得出的直接信息是:1913年 1937 年苏联工业产值及重要工业产品在欧洲和世界的排名逐步上升,到 1937年苏联已是世界工业强国。但是
33、苏联 的工业化建设过程中也存在着很多的问题问题,如:形成了重工业过重、轻工业过轻、农业落后的不合理的经济结构。 (3)主要考查新中国成立后经过三大改造之后我国经济成分的变化情况。这种变化主要体现在:我国社会主义经济和国家资本主义经济所占比重迅速增加;民族资本主义经济所占比重逐渐缩小,直到最后消失。出现这种变化的原因是原因主要包括:建国初期,人民政府没收官僚资本,建设社会主义国营经济; 1953 1956年,通过社会主义三大改造,确立了社会主义公有制。 (4)本小题主要考查经济体制改革之后我国经济结构的变化。由图中的主要 数据信息可以可以看出,我国已经由单一的公有制经济发展成为以公有制经济为主体
34、的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出现这种变化的主要原因是: 1978年底十一届三中全会召开之后,我国进行了经济体制的改革,这样就使多种经济成分得到了发展。 考点:新航路的开辟、殖民扩张与资本主义世界市场的形成和发展 工业革命 两次工业革命主要标志和新兴部门;俄国十月革命与苏联社会主义建设 “斯大林模式 ” 苏联工业化建设的发展及其评价;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的道路 20世纪 50年代至 70年代探索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实践 建国初我国经济成分的变化、三 大改造;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的道路 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和国有企业改革 经济体制改革后我国经济结构的变化 ( 20分)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西方史学界在
35、 20世纪 7080 年代掀起了打破 “西欧中心论 ”的世界历史编纂潮流,使世界历史的编纂学在总体上进入了全球文明史。 “全球史观 ”的基本特征是:将人类社会的历史作为一个整体来看待 “ 各个相互影响的活动范围在这个发展进程中愈来愈扩大,各民族的原始闭关自守状态则由于日益完善的生产方式、交往以及因此自发地发展起来的各民族之间的分工而消灭得愈来愈彻底,历史也就在愈来愈大的程 度上成为全世界的历史。 ” 材料二 20世纪 80年以来,我国有些学者提出 “现代化史观 ”。主张 “从宏观历史学的角度,把现代化作为一个全球性大转变的过程,从传统农业社会向现代化工业社会转变的大过程,进行整体性研究,涉及到
36、政治、经济、思想文化等方面。 ” 根据材料与所学知识回答下列问题: (1)按照材料一的研究角度来看世界近代史,可能会对 l8 世纪 l9 世纪末 20世纪初的哪些重大事件评价较高? (6分 ) (2)按照材料一的研究角度,评价新航路开辟。 (4分 ) (3)综合上述材料的观点,分析第一次工业革命对 19世纪 4060 年代中国社会发展的影响。 (10分 ) 答案: (1)殖民扩张;工业革命;第二次工业革命。 (6分 ) (2)人类由此从各民族分散孤立开始走向整体世界;世界市场的雏形开始出现。(2分 ) (3)经济:中国传统的自然经济开始解体;洋务企业的兴办标志着中国近代企业的诞生;民族工业开始
37、出现。 (以上三点任答出其中的两点给 2分 )政治: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程度逐渐加深;产生了无产阶级和民族资产阶级; “闭关锁国 ”状态被打破,国门被迫打开。 (3分 )思想文化:出现了向西方学习的新思想和 “中体西用 ”的思想。 (2分 ) 试题分析:本题主要 考查各种历史观指导下对于世界事件的评价。 (1) 材料一中的 “全球史观 ”打破了 “西欧中心论 ”, 将人类社会的历史作为一个整体来看待,历史也就在愈来愈大的程度上成为全世界的历史。在这种 “全球史观 ”的指导之下,可能对 l8 世纪 l9 世纪末 20世纪初的重大历史事件评价较高的应该是殖民扩张;工业革命;第二次工业革命,它们使
38、世界市场逐步形成。 (2)本小题主要考查在 “全球史观 ”的指导下对新航路的开辟进行评价。也就是说从整个世界和人类社会的角度来评价新航路开辟的影响。新航路的开辟使人类由此从各民族分散孤立开始走向整体世界;同 时新航路的开辟,使欧洲贸易范围空前扩大,西欧与世界各地区各民族之间的联系加强了,世界市场开始形成,世界市场的雏形由此开始出现。 (3)第一次工业革命对 19世纪 4060 年代中国社会发展的影响应该从经济、政治、外交、思想文化等各个方面多角度地去解答。中国近代中国经济结构的变动主要包括传统的自然经济开始解体;洋务企业的兴办;民族工业的开始出现。政治方面,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程度逐渐加深;阶级方面,产生了无产阶级和民族资产阶级;外交上, “闭关锁国 ”状态被打破,国门被迫打开。思想文化方面,出现了向西方学习的新思想和 “中体西用 ”的思想。 考点:新航路的开辟、殖民扩张与资本主义世界市场的形成和发展 新航路的开辟 新航路开辟对世界的影响;新航路的开辟、殖民扩张与资本主义世界市场的形成和发展 荷兰、英国等国的殖民扩张 对殖民扩张的评价;新航路的开辟、殖民扩张与资本主义世界市场的形成和发展 工业革命 第一次工业革命对中国的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