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4年高中历史专训:工业革命及资本主义的发展变化(带解析).doc

上传人:feelhesitate105 文档编号:340008 上传时间:2019-07-09 格式:DOC 页数:5 大小:11.27KB
下载 相关 举报
2014年高中历史专训:工业革命及资本主义的发展变化(带解析).doc_第1页
第1页 / 共5页
2014年高中历史专训:工业革命及资本主义的发展变化(带解析).doc_第2页
第2页 / 共5页
2014年高中历史专训:工业革命及资本主义的发展变化(带解析).doc_第3页
第3页 / 共5页
2014年高中历史专训:工业革命及资本主义的发展变化(带解析).doc_第4页
第4页 / 共5页
2014年高中历史专训:工业革命及资本主义的发展变化(带解析).doc_第5页
第5页 / 共5页
亲,该文档总共5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1、2014年高中历史专训:工业革命及资本主义的发展变化(带解析) 选择题 1841年,英国辉格党首相墨尔本在一次内阁会议上就阁员之间的意见分歧表态说: “实际上不在乎哪一个好,我在乎的是,不管我们对外说什么,我们要说同样的话。 ”后因托利党在议会选举中获得多数,墨尔本内阁辞职。这反映出当时英国 ( ) A责任内阁制基本形成 B内部意见一致是内阁制的主要原则 C首相与普通阁员享有相同权力 D政党之间的斗争决定内阁政策 答案: A 从 19世纪 90年代起,德国出现了建立巨型企业的趋势。到 20世纪初,占全国企业总数 0.9%的 3万多家大型企业占有 3/4以上的蒸汽动力和电力,其中586家巨型企业

2、几乎占有蒸汽动力和电力总数的 1/3。上述现象说明 ( ) A军国主义政策推动了生产集中 B能源革新成为生产集中的主要动力 C生产集中有利于新兴工业的发展 D生产集中根本改变了轻重工业比例 答案: C 英国学者尼尔 弗格森认为: “如果没有以对廉价服装弹性需求趋于无限大为特征的动态消费社会的同步发展, 工业革命 就不会在英国发端,更不会延至西方世界的其他地区。 ”其主要观点是 ( ) A市场扩大成为工业革命的推动力 B英国工业革命始于棉纺织业 C人们对廉价商品的追求过于盲目 D工业革命由英国扩展到世界 答案: A 某位经济学家认为:在市场竞争中,人人不但会凭着自己的理性判断,追求个人最大的利益

3、 (效率 ),同时有一只 “看不见的手 ”会使社会资源分配达到最佳状态。下列各项中,最符合该经济学家经济思想的是 ( ) A 1602年荷兰成立东印度公司 B 1849年英国废除航海条例 C 1882年美国洛克菲勒托拉斯成立 D罗斯福颁布全国工业复兴法 答案: B 自马克思主义兴起以来,不仅被各国无产阶级接受和传播,而且资产阶级理论学家也不断对其进行研究。如有人说: “马克思对资本主义的批判是有史以来最彻底的,而且资本主义越发达,马克思主义的理论越适用,一点也没有过时的感觉。 ”这说明马克思主义理论 ( ) A随着资本主义经济发展而发展 B有利于资产阶级政权的巩固和发展 C深刻揭示了资本主义发

4、展的本质规律 D服务于不同阶层 答案: C “西方工人对工业资本主义的反应与殖民地民族对新帝国主义的反应有一个相似之处:两者都对自己的命运不满,而且,两者都支持旨在引 起根本变革的运动。但是,又有一个基本差别:诸殖民地民族并不反对自己民族的雇主,而宁可反对外国统治者。 ”因此,殖民地工人的革命,至少在最初阶段的主要指导理论是 ( ) A民族主义 B民主主义 C自由主义 D社会主义 答案: A “重大发明是为了以煤、蒸汽动力和资本等相对充裕而廉价的资源取代木材、水力和人力等相对短缺而昂贵的资源 只有实现技术上的突破,才能得到充裕的生产要素以满足 18世纪需求量的增长。 ”这一观点旨在说明 ( )

5、 A资源利用与科技革命是相互促进的关系 B市场扩大使英国解决了能源短缺问题 C世界市场扩大催生了英国工业革命 D英国以技术突破代替了能源更新 答案: A “英国的社会结构不像欧洲大陆那样僵硬不变。没有因袭的社会风尚去阻挠拥有土地的士绅经营工业或做买卖;没有法律上的障碍去阻止一个工匠的社会地位上升。 ”此段材料表明工业革命最早从英国开始是因为 ( ) A圈地运动改造了英国的传统农业 B海外扩张、奴隶贸易使其完成了资本积累 C完成了社会革命,建立资产阶级政权 D工场手工业时期技术和经验的积累 答案: C “明确限定的工作时间,较大的劳动强度,都使工作和休闲形成强烈的反差 中产阶级在政治和经济中的地

6、位越来越明显,他们反对各种野蛮或血腥的娱乐方式,试图取消容易引起骚乱的传统节日庆典 19 世纪初的欧洲,兴起了一场理性休闲运动。 ”材料反映的实质问题是 ( ) A工业革命促进了价值观的变革 B工业革命后中产阶级社会地位提高 C工业革命推动传统节日退出历史舞台 D大机器生产带来了人们精神的异化 答案: A 有人认为德意志帝国宪法与美国 1787 年宪法体现了一种共同的 “精神 ”。这种 “精神 ”指的是 ( ) A彰显了资本主义的民主原则 B保留了本国的专制残余 C避免了行政权力过于集中 D加强了中央政府的权力 答案: D 综合题 世界市场的建立是一个漫长的过程,它对世界各个国家与地区产生的影

7、响是不同的。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16世纪中期至 17世纪中期,美洲生产的白银 30 000吨;日本生产的白银 8 000吨;两者合计 38 000吨;最终流入中国的白银在 7 000至 10 000吨之间。因此在那一百年间,中国通过 “丝 银 ”贸易获得了世界白银产量的 1/4至 1/3。 樊树志国史十六讲 1843年与 1858年中国进口棉花及棉纺织品税率比较表 货物 单位 1843年税率 (%) 1858年税率 (%) 棉花 担 6.54 5.72 印花布 匹 14.25 4.98 袈裟布 匹 10.68 4.98 棉布 匹 6.94 4.86 洋货入中国则输半税,土货出外洋,则加重征

8、。资本纵相若,而市价则不相同,洋货可平沽而土货必昂其值,颠倒错紊,华商安得不困,洋商安得不丰。 郑观应盛世危言 材料二 1814 1835年,英国输往印度的棉布增加了 62倍,同期印度输往英国的棉布减少了 3/4。 1840年英国下议院特别委员会询问英国商人麦尔维尔 “英国工业是不是已经取代了印度的手工业 ”时,后者说: “是的,在很大程度上。 ”“从什么时候开始? ”“我想,基本上是从 1814年起。 ”“英国工业排挤了印度工业是不是说印度现在的供应主要依靠英国厂家的商品? ”“我认为是这样 我毫不怀疑,他们的重大灾难主要是由于英国工业打乱了印度的工业。 ” 摘编自汪熙约翰公司 英国东印度公

9、司 材料三 1573年,对后来现代化至关重要的两个观念上的变化已经发生:文艺复兴和宗教改革,此外还有一个技术性的工业革命,现代科学和现 代工业推动了今天以西方为主体的世界体系。 中国这种从传统社会到近代社会的转型,在明末已经开始,这一转型具有划时代的意义。中国市场迅速扩张,在全国市场形成以后,实际上就是发展到世界市场上去,这是一个必然的结果,也就是说中国的白银货币化直接影响了世界市场的建立。 材料四 1842年中英南京条约规定: “英国商民居住通商之广州等五处,应纳进口、出口货税、饷费,均宜秉公议定则例,由部颁发晓示,以便英商按例交纳。 ” 1824年,英普条约规定两国船只在彼此港口中所征关税

10、平等,法国拿破仑三世统治时期,奉行自由贸易原则, 全面地、大幅度地降低商品进口关税,废除第一帝国以来的关税保护政策; 1860年以后,法国与英国、比利时、德国等签订一系列自由贸易条约,将本国的经济完全纳入世界市场。 请回答: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美洲白银大量流入中国的主要原因。材料一反映的现象对中国经济产生了什么影响? (2)根据材料二,指出 19世纪上半期英国棉纺织业 “取代 ”印度棉纺织业的主要原因。 (3)根据材料三指出近代世界市场形成和发展的因素。 (4)根据材料四,概括当时国际经济交流基本准则的完整内涵,并指出其对世界市场的影响。 答案: (1)原因:新航路的开辟和早

11、期的殖民扩张;中国手工业的发展 (丝织业、制瓷业发展 )。 影响:白银流入中国刺激了中国经济的发展;中国的关税无法保护民族工业;自给自足的自然经济逐渐解体;中国的民族资本主义经济发展艰难。 (2)印度棉纺织业仍停留在手工生产阶段;工业革命后,英国棉纺织业使用机器生产,产量剧增,质优价廉。 (3)文艺复兴和宗教改革的推动;工业革命的推动;近代科学的发展;中国白银货币化的影响。 (4)内涵:在主要资本主义国家之间实行关税平等、自由贸易;资本主义国家对亚非拉国家进行侵略、掠夺。 影响:标志 着资本主义世界市场逐渐成熟 (或答促进资本主义世界市场基本形成 )。 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恩格斯曾高度评价

12、文艺复兴运动在历史上的进步作用。他写道: “这是一次人类从来没有经历过的最伟大的、进步的变革,是一个需要巨人而且产生了巨人 在思维能力、热情和性格方面,在多才多艺和学识渊博方面的巨人的时代。 ” 材料二 (启蒙运动 )在经济领域中的主要口号是自由放任 让人民做他们愿意做的事 在政治方面,哲人们也有一个关键性的用语 “ 社会契约 ”。 “ 行政权的受托人不是人民的主人,而是人民的办事员;它 (人民 )能如心所愿 地使他们掌权和把他们拉下台;对受托人来说,不存在契约的问题,只有服从。 ” 这些口号破坏了传统的制度和习俗。 摘编自斯塔夫里阿诺斯全球通史 材料三 受文艺复兴的影响, 16 17世纪欧洲

13、发生科学革命,现代科学诞生。17世纪英国成为世界科学中心。 18世纪下半叶英国发生第一次工业革命,工业现代化启动。继英国以后, 18世纪法国成为世界科学中心,启蒙运动的中心从英国转移到法国,并达到高潮,引发法国大革命, “自由、平等、博爱 ”的民主精神传遍欧洲。 19世纪德国成为世界科学中心,德国是 19世纪末第二次工业革命的中心 之一,她仅用 40 多年时间 (1871 1913 年 )就成为欧洲头号工业强国。 请回答: (1)依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文艺复兴时期的欧洲社会的时代特点。文艺复兴运动的表现形式和实质分别是什么? (2)依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启蒙运动是如何 “破坏了传统的制度和习俗 ”的。 (3)依据材料三,简要概括 17 19世纪世界科学中心的三次转移所产生的主要影响。 答案: (1)时代特点: “人被发现 ”的时代。 表现形式:复兴古希腊、古罗马文化。 实质:宣扬资产阶级的思想文化运动。 (2)主张天赋人权、自由平等;宣扬 “社会契约论 ”和 “人民主权学说 ”;提出 “三权分立 ”的政治构想。 (3)第一次转移:促使英国率先发生工业革命,并迅速成为 “世界工厂 ”。第二次转移:推动启蒙运动迅速发展,引发法国大革命。第三次转移:带动了德国经济的迅猛发展,使德国成为欧洲头号工业强国。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考试资料 > 中学考试

copyright@ 2008-2019 麦多课文库(www.mydoc123.com)网站版权所有
备案/许可证编号:苏ICP备17064731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