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4年高中历史课时精练:太平天国运动和辛亥革命(带解析).doc

上传人:twoload295 文档编号:340160 上传时间:2019-07-09 格式:DOC 页数:4 大小:10.65KB
下载 相关 举报
2014年高中历史课时精练:太平天国运动和辛亥革命(带解析).doc_第1页
第1页 / 共4页
2014年高中历史课时精练:太平天国运动和辛亥革命(带解析).doc_第2页
第2页 / 共4页
2014年高中历史课时精练:太平天国运动和辛亥革命(带解析).doc_第3页
第3页 / 共4页
2014年高中历史课时精练:太平天国运动和辛亥革命(带解析).doc_第4页
第4页 / 共4页
亲,该文档总共4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1、2014年高中历史课时精练:太平天国运动和辛亥革命(带解析) 选择题 “ 士不能诵孔子之经,而别有所谓耶稣之说、新约之书,举中国数千年礼义人伦诗书典则,一旦扫地荡尽。此岂独我大清之奇变,乃开辟以来名教之变 ” 曾国藩的上述檄文针对的是 ( ) A第二次鸦片战争 B太平天国运动 C戊戌变法 D新文化运动 答案: B 除革命党、咨议局、普通民众之外,清廷军队,甚至是袁世凯的北洋部队,也有暗中支持共和的举动。 1911年 12月 10日,清朝驻荷兰国代办章申在给内阁的电报中说, “和 (荷 )报称 美法愿共和 (支持中国建立共和国 )”(电报档 )。这表明 ( ) A中国全体国民都反对清朝君主专制制

2、度 B西方列强放弃清朝政府转而支持孙中山 C清驻外大臣和袁世凯都赞成民主共和制 D民主共和制已成为当时中国的大势所趋 答案: D 公元 1912年 1月 1日 (辛亥年十一月十三日 ),孙中山宣誓就任中华民国第一任临时大总统,并宣读誓词如下: “巩固中华民国,图谋民生幸福,此国民之公意,文实遵之,以忠于国,为众服务。至专制政府既倒,国内无变乱,民国卓立于世界,为列邦公认,斯时文当解临时大总统之职,谨以此誓于国民。中华民国元年元旦。 ”对此理解正确的是 ( ) A当时封建专制的清政府已经被推翻 B此后中国开始以中华帝国纪年 C孙中山认为三民主义已基本实现 D孙中山正面临袁世凯的有力挑战 答案:

3、D 1912年 5月 20日, 23岁的上海民权报记者戴天仇,在报上发表了一篇只有 24个字的时评短论杀, “熊希龄 (财政总长 )卖国,杀!唐绍仪 (内阁总理 )愚民,杀!袁世凯专横,杀!章太炎阿权,杀! ” 这篇杀气腾腾的短评得以发表的原因是 ( ) A北洋军阀独裁卖国,激起民愤 B上海外国租界集中,自由民主气氛较浓 C南方控制在革命党手中 D中华民国临时约法规定 “言论自由 ” 答案: D 1912年 4月孙中山访察武汉后说: “以南皮 (注:南皮即张之洞 )造成楚材,颠覆满祚,可谓为不言革命之大革命家。 ”这表明当时孙中山已经认识到 ( ) A湖北新军是辛亥革命的第一推手 B辛亥革命是

4、一次成功的全民革命 C长时段社会变革推动了武昌首义 D部分洋务派官员转向了反清革命 答案: C 近代前期某文件写道: “各科教科书,务合乎共和民国宗旨,凡民间通行之教科书,其中如有尊崇清廷及旧时管制、军制等课,并避讳抬头字样,应由各该书局自行修改。 小学读经课一律废止。 ”该规定的目的是 ( ) A为推翻清王朝做舆论准备 B建立近代教育制度 C塑造民国民主精神 D彻底废除科举制度 答案: C 徐中约在中国近代史: 16002000 ,中国的奋斗一书中指出: “革命与民国并未带来预期的和平与秩序,民国时期较以前经历更多的痛苦与失序,它重现了传统上紧随王朝衰亡而来的失序与混乱。 ”这表明 ( )

5、A革命比建立政权更重要 B相对于推翻旧制而言,建立新制更难 C辛亥革命没有带来社会进步 D民国时期的社会重建没有任何成效 答案: B 史学界对太平天国运动的评价褒贬不一,如有人认为 “这场由千百万群众参加的伟大战争,由于领导集团政治上过早的封建化,组织上不能始终保持领导核心的团结,军事上战略决策一再失误,以及外交上缺乏经验,最终陷于失败 ”。下列各项对此解读不正确的是 ( ) A它否定了太平天国运动 B它指出了农民阶级的局限性 C它涉及天京变乱 D它分析了太平天国运动失败的原因 答案: A 范文澜的太平天国革命运动在概括太平天国革命失败的根本原因时说:“宗派、等级、享乐主义三种思想,总根源在农

6、民阶级消极方面的狭隘性、保守性、私有性 正是这些特性的反映,也决定了太平天国的必然崩溃。 ”最能体现 “这些特性 ”的是 ( ) A金田起义 B定都天京 C天京变乱 D提出资政新篇 答案: C 有学者认为: “向西方学习 ,必须适应和结合实际才有作用,洪秀全在中国近代史上开创了这样的范例。 ”洪秀全所开创的 “范例 ”应该是指 ( ) A发展资本主义与反封建相结合 B社会改革与平均主义相结合 C基督教与中国民间宗教相结合 D军事斗争与政权建设相结合 答案: C 综合题 在几千年的文明史上,人类通过政治制度的确立、改革和不断完善,推动了社会的进步。同时,由于自然环境、生产方式、民族和文化传统的不

7、同,人类的政治文明体现出复杂多样的特点。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我想中国历史上有意义的革命,只有三回:第一回是周朝的革命,打破黄帝、尧、舜以来部落政治的局面;第二回是汉朝的革命,打破三代以来贵族政治的局面;第三回就是我们今天所纪念的辛亥革命了。 梁启超辛亥 革命之意义与十年双十节之乐观 材料二 英国通过 “光荣革命 ”克服了专制王权,议会成为最高权威。在君主立宪制的政治框架内,英国又用和平、渐进方式实现政治权力的转移,从而完成了政治民主化历程。 材料三 人类千万年的历史,最为珍贵的不是令人炫目的科技,不是浩瀚的大师们的经典之作,不是政客们天花乱坠的演讲,而是实现了对统治者的驯服,实现

8、了把他们关在笼子里的梦想。因为只有驯服了他们,把他们关在笼子里,才不会害人。我现在就是站在笼子里向你们讲话。 美国 (时任 )总统布什在国庆日演说 (2004年 7月 4日 ) 材料四 现 在有一些观点,对辛亥革命全盘予以否定,其理由大致有两点:第一、关于革命爆发的原因。把革命的爆发归咎于革命者非理性的主观意志。第二,关于革命的后果。指责革命造成对社会生产的巨大破坏,直接导致军阀割据的局面,中断了国家的现代化进程。 邱涛辛亥百年论革命 (1)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周朝革命是如何打破部落政治局面的?汉朝革命又是如何打破贵族政治局面的? (2)据材料二概述 “光荣革命 ”后至 19世纪中期,

9、英国是怎样用和平、渐进的方式实现政治权力转移,推动政治民主化进程的? (3)依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 ,说明 “笼子 ”指什么?美国是怎样实现把总统 “关在笼子里的梦想 ”的?根据材料二、三和所学知识,指出近现代西方国家政治发展总的趋向是什么? (4)材料四中的观点对辛亥革命全盘予以否定,显然是违背历史唯物主义观点的,试根据所学知识予以批驳。 答案: (1)周朝:实行分封制。汉朝:察举制和征辟制。 (2)通过权利法案确立君主立宪制,限制君主权力;形成责任内阁制, “国王统而不治 ”; 1832年议会改革,工业资产阶级分享政治权力。 (3)“笼子 ”指的是实行三权分立。制定了 1787年宪法;总

10、统是美国政府的首脑,经公民投票 选举产生 (有任期限制 );总统必须执行国会通过的各项法案,并接受国会和司法部门的监督。趋向:政治民主化。 (4)批驳:对辛亥革命全盘予以否定是错误的,其理由是不成立的。 由于列强侵略加剧,社会矛盾激化,引起中国各阶层人民的反抗;随着中国民族资本主义发展,资产阶级力量壮大,他们成立革命团体,提出革命纲领三民主义,领导了一系列武装斗争,为辛亥革命爆发奠定了坚实基础,因而辛亥革命是中国近代历史发展的必然结果。 辛亥革命推翻了帝制,建立了共和政体,使民主共和观念深入人心,促进了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推动了中国近代政治民 主化、经济近代化和社会生活多样化的进程;军阀割据局

11、面的出现,是由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国情所决定的,其根源是封建经济的分散性。 这种观点的根本错误在于片面扩大了历史发展偶然性的作用,否定了历史发展的必然性,没有全面、客观地认识历史事件。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起而革命者,代不乏人,然不过一朝一姓之变革而已。孙中山之革命,则为国体之改革,与一朝一姓之变革迥然不同。 ” 张謇张季子九录 文录 材料二 今全国人民心理,多倾向共和 是用外观大势,内审舆情,特率皇帝将统治权公诸全国,定为共和立宪国体 即由袁世凯以全权组织临时共和政府,与军民协商统一办法。总期人民安堵,海宇义安,仍合满、汉、蒙、回、藏五族完全领土,为一大中华民国。 清帝逊

12、位诏书 材料三 法学教授高全喜谈道: “清帝不是逊位给一家一姓的王朝,而是逊位给了一个未来的立宪共和政体,这是它与中国传统禅让的不同之处。 ” 立宪时刻 (1)结合史实说明 “孙中山之革命 ”与中国古代封建王朝更替的根本区别,并分析造成 “孙中山之革命 ”与 “一 朝一姓之变革迥然不同 ”的主要原因。 (2)根据材料二、三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清帝逊位诏书颁布的意义。 (3)有人将清帝逊位诏书看成是中国版的 “光荣革命 ”。你是如何看待这一论断的? 答案: (1)根本区别:辛亥革命是资产阶级民主革命;建立了三权分立的共和政体;制定临时约法,规定主权在民。 原因:资本主义的兴起与发展;民族资产阶级的成长;西方民主思想的传播;立宪派和革命派的发展壮大。 (2)结束了清王朝统治,逊位给了一个未来的立宪共和政体;为民国全面继承清朝统治权和疆域提供了重要法理依据;有助于民国中央政 府尽快获得国际承认。 (3)答出下列一种答案:即可。 答案: 1:同意。清帝和平逊位,南方革命党人和北方政府达成妥协合作,中华民国建立。 答案: 2:不同意。清帝逊位诏书是形势所迫的结果,作出的政权安排和南北合作没有为民国奠定坚实基础。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考试资料 > 中学考试

copyright@ 2008-2019 麦多课文库(www.mydoc123.com)网站版权所有
备案/许可证编号:苏ICP备17064731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