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4年高中政治限时集训:中华文化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建设(带解析).doc

上传人:proposalcash356 文档编号:340456 上传时间:2019-07-09 格式:DOC 页数:5 大小:14.16KB
下载 相关 举报
2014年高中政治限时集训:中华文化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建设(带解析).doc_第1页
第1页 / 共5页
2014年高中政治限时集训:中华文化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建设(带解析).doc_第2页
第2页 / 共5页
2014年高中政治限时集训:中华文化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建设(带解析).doc_第3页
第3页 / 共5页
2014年高中政治限时集训:中华文化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建设(带解析).doc_第4页
第4页 / 共5页
2014年高中政治限时集训:中华文化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建设(带解析).doc_第5页
第5页 / 共5页
亲,该文档总共5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1、2014年高中政治限时集训:中华文化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建设(带解析) 单选题 从 2013年春季学期开始,书法教育正式纳入中小学教学体系中,学生将分年龄、分阶段修习硬笔和毛笔书法。如果请你撰文谈谈书写汉字的重要性,文章的标题可以是 ( ) A立足实践,创新汉字 B书写汉字,批判继承 C书写汉字,传承文化 D普及书法,古为今用 答案: C 中国已经进入从国家战略层面尚美、求美,从社会层面发现美、呼唤美、弘扬美,从个体内心认同美、追随美的时代。用美丽心灵建设美丽中国,需要我们 ( ) 大力弘扬中华传统文化 不断加强思想道德修养 推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 把科学文化建设作为文化发展的

2、中心环节 A B C D 答案: C 当前,一些影视作品基本道德界限模糊,到了混淆视听的地步:电视相亲一窝蜂,舞台选秀扎堆,影视翻拍改编,恶搞风气盛行。针对这种现象,在文化消费时我们应当 ( ) 提高辨别不同性质文化的眼力 选择个性新潮的文化价值取向 发展喜闻乐见的大众文化 提升自身的文化审美品位 A B C D 答案: D 2012年,网友提出 “中国式过马路 ”一词,即 “凑够一撮人就可以走了,和红绿灯无关 ”,于戏谑中表达了对目前我国交通秩序和交通文明现状的自嘲与质疑。提升国民交通文明素养应 ( ) 发挥教育在传播文明中的作用 优先提高公民的科学文化修养 开展多种形式的精神文明创建活动

3、用社会主义荣辱观引领文明风尚 A B C D 答案: D 鲁迅先生说: “外国用火药制造子弹御敌,中国却用它做爆竹敬神;外国用罗盘针航海,中国却用它看风水。 ”鲁迅先生的话对贯彻科教兴国战略的启示有( ) 推进科技创新,重视科技发明 充分发挥科技进步对社会发展的作用 弘扬科学精神,破除封建迷信 加大科技投入,推动科技进步 A B C D 答案: C 河北农业大学一群毕业生默默帮助病逝同学李宝元父母的事迹被广为传颂。15 年前毕业之际,有人提议 “宝元的父母咱们得管 ”,一个算不上约定的 “约定 ”,让两位老人 15年收到了 15张汇款单和 56封信。同学们用实际行动使扶危济困、重情信诺的传统美

4、德在当代得到完美绽放。这一事迹表明 ( ) A传统道德准则完全适应现代生活 B中华文化的具体内涵是亘古不变的 C传统道德对今天人们的价值选择有深刻影响 D传统文化是维系民族生存和发展的精神纽带 答案: C 2012年,泉城济南文化活动多姿多彩,文化事业蓬勃发展。这一年,基层公共文化基础设施建设加快步伐,文化惠民工程让市民尽享 “文化甘泉 ” 文化事业的发展,让天下泉城有了更广阔的胸襟,让名士济南有了更大的魅力。文化事业的发展有利于 ( ) 打造良好的文化环境,促进和谐文化建设 根除腐朽、落后文化,弘扬优秀民族传统文化 满足人民群众物质文化生活的需要 泉城文化引领中华文化潮流 A B C D 答

5、案: B 目前,我国影视文化市场面临精品短缺问题的同时,还存在着相同题材、相同形式影视作品同质化竞争导致产能严重过剩、文化消费意愿下降的现象。这一现象 ( ) 反映了当代文化消费的同质化特点 凸显了文化市场的自发性和盲目性 表明文化的发展需要改变消费观念 要求文化生产面向群众多样化需求 A B C D 答案: C 党的十八大报告提出: “倡导富强、民主、文明、和谐,倡导自由、平等、公正、法治,倡导爱国、 敬业、诚信、友善,积极培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积极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 ) A要大力弘扬民族精神和时代精神 B是建设社会主义精神文明的根本任务 C要增强社会意识形态的吸引力和凝

6、聚力 D对现代化建设具有基础性、全局性和先导性作用 答案: A 漫画留学归国反映了无数海外学子学成归国,报效国家。这体现了中华民族精神的核心是 ( ) A团结统一 B爱好和平 C爱国主义 D勤劳勇敢 答案: C 在澳门,道教、佛教、天主教、基督教、伊斯兰教等宗教几百年来和睦相处,中式建筑与西式建筑比肩而立,中式婚礼与西式婚礼、中餐与西餐相映成趣。这表明 ( ) 澳门文化的内容和形式具有多样性 澳门文化的性质是由其地理环境决定的 澳门文化以中华文化为主,以西方文化为辅 澳门文化具有包容性、开放性 A B C D 答案: B 2012年日本评选的年度汉字是 “金 ”,马来西亚评选的年度汉字是 “改

7、 ”,它们通过评选汉字来表达一年来多变的世界。汉字凝聚着中华民族的智慧,蕴藏着丰富的艺术内涵。 汉字的艺术内涵大致包括形美、音美、义美、意美和情美几个方面,其无穷的生命力主要体现在汉语的词根、词构、读音、方言的独特性等方面。汉字的上述特点从一个侧面说明 ( ) A中华文化源远流长 B中华文化兼收并蓄 C中华文化博大精深 D中华文化与时俱进 答案: C 综合题 随着美食纪录片舌尖上的中国在央视热播, “舌尖上 ”成为 2012年度流行词。 材料一 纪录片舌尖上的中国的播出,获得了超乎预期的社会关注和收视效果,许多国家和地区争相购买其播映权。该片借鉴了欧美纪录片的成熟表现形式,以精美的画面和温情的

8、语调,通过一个个普通人物的故事,在表现大江南北各色原生态美食及其制作工艺过程的同时,着力展示食物给中国人生活带来的仪式、伦理、趣味等方面的文化特质,让观众了解到中华饮食文化的精致和源远流长。 (1)运用文化生活知识,谈谈该片的成功对于展现中华文化的魅力有何启示。 材料二 “谁知盘中餐,粒粒皆辛苦。 ”在体味中国饮食文化魅力的同时, “舌尖上的浪费 ”令人 触目惊心。我国还有 1 亿多农村扶贫对象、几千万城市低保人口,而受讲面子、比阔气的消费陋习等影响,每年在餐桌上浪费的粮食价值高达2000亿元,倒掉的食物相当于 2亿多人一年的口粮。中央号召大力弘扬中华民族勤俭节约的优秀传统,努力使厉行节约、反

9、对浪费在全社会蔚然成风。 (2)从经济生活角度,分析坚持厉行节约、反对浪费的必要性。 答案: (1) 文化是一种社会精神力量,精神产品离不开物质载体。要通过一定的载体和表现形式,着力展现中华文化的魅力,满足人民群众的精神文化需求。 中华文化源远流长、博大精深,要继承和弘扬优秀传 统文化,展现中华文化的特色。 文化发展的实质在于创新,要不断推进文化内容、形式和传播手段的创新,以更好地展现中华文化的魅力。 要面向世界、博采众长,积极推动中华文化走向世界。 (2) 体现了量入为出、适度消费,避免盲从、理性消费,勤俭节约、艰苦奋斗等正确消费原则的要求,有利于形成健康文明的消费方式。 勤俭节约、艰苦奋斗

10、不仅是一种消费观念和消费原则,更是一种精神财富和优良传统,任何时候都应该发扬光大。现阶段尤其需要发扬这种精神。 有利于形成尊重劳动、合理消费的社会风尚,节约资源,建设节约型社会。 材料一 最近 , “最美人物 ”频繁出现在公众视野,无私救助溺水者的 “最美女护士 ”、用双臂撑起坠楼男孩生命的四位 “最美农民工 ”、为孩子教育奉献青春的 “最美乡村教师 ”、尽职尽孝的 “最美母亲 ” 这些 “最美人物 ”都是平凡的人,因为在生命的某个时刻显示出来的勇敢和大爱折射出人性的光辉,让人们深受感动与震撼,他们的行为体现了对传统美德的继承,激发了社会向善的力量,推动了社会进步发展,也让生活变得温暖明亮。

11、材料二 善良为 “美 ”,助人为 “美 ”,奉献为 “美 ”,尽孝为 “美 ” 这些都是中华传统美德的应有内涵。在我国社会经济结构日趋多样化以 及各种思潮相互激荡的新形势下,人们对 “美 ”又有了更深更新的理解。 (1)结合材料一,运用文化生活知识,谈谈当前应该怎样提升全社会的道德水平。 (2)结合材料二,运用认识社会与价值选择的相关知识,分析人们对美有更新理解的哲学依据。 答案: (1) 把思想道德建设作为文化发展的重要内容和中心环节抓紧抓好,用社会主义荣辱观引领社会风尚,大力加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建设。 发挥道德模范的榜样引领作用,引导人们学习道德模范的优秀品德和先进事迹,净化社会风气。 采用群众喜闻乐见的方式弘扬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传承中华优秀文 化。 公民应主动提高自身的科学文化修养和思想道德修养,自觉遵守公民基本道德规范,不断追求更高的思想道德目标。 (2) 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社会存在的变化发展决定着社会意识的变化发展。随着社会历史条件的变化发展,人们对 “美 ”的认识和理解具有了新的时代特点。 价值判断与价值选择具有社会历史性,随着时间、地点和条件的变化而变化。作为一种价值判断与价值选择,人们对美的认识与理解也体现出社会历史性的特点。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考试资料 > 中学考试

copyright@ 2008-2019 麦多课文库(www.mydoc123.com)网站版权所有
备案/许可证编号:苏ICP备17064731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