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5届广东惠州市高三上期第二次调研文综历史试卷与答案(带解析).doc

上传人:inwarn120 文档编号:340559 上传时间:2019-07-09 格式:DOC 页数:7 大小:14.82KB
下载 相关 举报
2015届广东惠州市高三上期第二次调研文综历史试卷与答案(带解析).doc_第1页
第1页 / 共7页
2015届广东惠州市高三上期第二次调研文综历史试卷与答案(带解析).doc_第2页
第2页 / 共7页
2015届广东惠州市高三上期第二次调研文综历史试卷与答案(带解析).doc_第3页
第3页 / 共7页
2015届广东惠州市高三上期第二次调研文综历史试卷与答案(带解析).doc_第4页
第4页 / 共7页
2015届广东惠州市高三上期第二次调研文综历史试卷与答案(带解析).doc_第5页
第5页 / 共7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1、2015届广东惠州市高三上期第二次调研文综历史试卷与答案(带解析) 选择题 六虱指的是危害国家的六事。商君书 靳令指出,礼乐、诗书、修善孝弟、诚信贞廉、仁义、非兵羞战为 “六虱 ”。这反映了秦国当时( ) A儒家思想没有市场 B法家思想倍受冷落 C道家思想成为主流 D墨家思想渐趋没落 答案: A 试题分析:礼乐、诗书、修善孝弟、诚信贞廉、仁义、非兵羞战为 “六虱 ”说明上述六种不被重视或者说是被冷落的,这些都是儒家比较提倡的,故选 A。 考点: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的演变 春秋战国时期的百家争鸣 儒家思想在秦国的处境 历史学家许倬云认为: “从古至今,一个强国领头的 联盟 ,不过是另外一个形式的

2、霸权而已。 ”可以作为例证的联盟是 A华约 B欧盟 C亚太经合组织 D联合国 答案: A 试题分析: “一个强国领头的 联盟 ”、 “另外一个形式的霸权 ”说明要选择的是一个由大国领导的组织,为了实施霸权政策,据此可以知道应该是指 A, BCD都符合霸权主义的条件,故选 A。 考点:第二次世界大战后世界政治格局的演变 美苏两极对峙格局的形成 华沙条约组织 谈及苏联 1932-1933年饥荒发生的原因时,波兰历史学家伊萨克 多伊彻这样说到, “他们(农民)屠宰的牝牛有 1500多万头,绵羊和山羊约 4000万只,猪 700万只、马 400万匹。全国牲畜减少了一多半。 ”对此解释最为合理的是 A爆

3、发世界性经济危机,为稳定农产品价格 B实行战时共产主义政策,农民消极怠工 C搞社会主义工业化建设,农民利益被忽视 D推行农业集体化运动,农民消极应对 答案: D 试题分析:苏联 1932-1933年 “(农民)屠宰 ”、 “全国牲畜减少了一多半 ”,由以上信息可以知道这时苏联正在实行农业集体化运动,由于违 背了农民自愿的原则,农民消极反抗,故选 D。 考点:俄国十月革命与苏联社会主义建设 “斯大林模式 ” 农业集体化 当年,美国总统罗斯福推行国家干预的政策,一些人就讥笑他抄袭了一本书,另一些人称他以社会主义拯救了资本主义。这 “一本书 ”可能是 A人权宣言 B共产党宣言 C国富论 D社会契约论

4、 答案: B 试题分析:根据 “美国总统罗斯福推行国家干预的政策 ”、 “以社会主义拯救了资本主义 ”等信息可知是指罗斯福新政中有关于保护工人利益的条款和措施,据此有人认为罗斯福是抄袭了共产党宣言,故选 B。 考点:科学社会主义理论的诞生和国际工人运动 共产党宣言 共产党宣言的影响 瑞士牧师慈运理( Ulrich Zwingli)( 14841531)将希伯来文、希腊文或是拉丁文版本的圣经翻译成苏黎世当地语言;后来,苏黎世市议会决定了圣经改革方案,成为官方政策。 1525年苏黎世市议会废止弥撒,改由慈运理的圣餐版本替代。据此推论合理的是 A慈运理是民族英雄 B人文主义逐渐深入人心 C宗教改革取

5、得初步成果 D启蒙运动冲击传统教权 答案: C 试题分析:题目所述是指在瑞士,圣经被翻译成苏黎世当地语言,即使用民族语言来传播和进行宗教活动,故选 C。 考点:西方人文精神的发展 文艺复兴和宗教改革 宗教改革 “他们的公民可以在聚会时提出驱逐某一位影响其制度的官员,也可以罢免当时的政府,立刻更换执政团队。 ”下面的描述与此相符合的是 A罗马的法律制度保障了公民的权利 B真正的民主是公民享有广泛的权利 C直接民主是雅典民主制度的特色 D欧美代议制度确保了公民广泛的权利 答案: C 试题分析: “公民可以在聚会时提出驱逐某一位影响其制度的官员,也可以罢免当时的政府 ”指的是古代雅典公民可以通过公民

6、大会实行陶片放逐法或者建立新政府的权力,故选 C。 考点:古代希腊、罗马的政治制度 雅典民主政治 公民大会 “它还给了大家一个公平竞争的机会,那些在过去丧失了机会的年轻人,可以通过自己的努力接受教育。 ”“它 ”指的是( ) A恢复 “双百 ”方针 B恢复高考制度 C改革开放 D科教兴国战略 答案: B 试题分析: “公平竞争的机会 ”、 “过去丧失了机会的年轻人,可以通过自己的努力接受教育 ”指的是在 “文革 ”失去受教育机会的年轻人可以通过刚刚恢复的高考制度,去圆自己的大学梦,故选 B。 考点:现代中国的科学技术与文化教育事业 教育事业的发展 恢复高考制度 梅州市蕉岭县丘逢甲故居外墙上写有

7、一条标语 “让钢花开遍蕉岭,让铁水全县奔流。 ”这条标语最早可能书写于 A 1953年 B 1956年 C 1958年 D 1979年 答案: C 试题分析: “让钢花开遍蕉岭,让铁水全县奔流 ”指的是大炼钢铁这一事件,结合所学知识可以知 道这是指的 1958年的大跃进运动,故选 C。 考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的道路 20世纪 50年代至 70年代探索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实践 大跃进 1936年,胡适在大公报发表文章称 “五年的忍辱不战,所求的是一个统一的国家 张学良忽然造反了 ”。胡适评论的是( ) A九 一八事变 B西安事变 C抗日战争 D重庆谈判 答案: B 试题分析:根据题目中的 “1

8、936 年 ”、 “张学良忽然造反了 ”等信息可以得出结论,胡适评论的是发生在 1936年 12月的西安事变,故选 B。 考点:近代中国的民主革命 侵华日军的罪行与 中国军民抗日斗争 西安事变 有学者认为:革命党虽然嚷嚷了这么多年的革命,但他们并没有准备好一个周密详尽的计划。到武昌起义之前,所有革命党的起义,没有一次起义有成功的机会。这可用来说明( ) A维新变法的必要性 B辛亥革命的偶然性 C新民主主义革命的紧迫性 D国民革命的仓促性 答案: B 试题分析:题目所述时间为 “到武昌起义之前 ”,主要表达的是革命党人的起义“并没有准备好一个周密详尽的计划 ”,故选 B。 考点:近代中国的民主革

9、命 辛亥革命 辛亥革命的偶然性 明清时期我国城市化出现 “离心现象 ” 在其它国家,城市人口比重愈来愈高,也愈来愈集中,小城市变大,大城市变得更大;但在中国,明清两代的几个大都市,从人口到城区规模都比两宋和元代时缩小许多。出现这种变化的原因最有可能的是( ) A小农经济的发展 B资本主义萌芽的产生 C工商业市镇大量兴起 D新航路开辟 答案: C 试题分析:由于明清时期,一些工商业市镇的兴起,使得这些地方成为工商业的中心,所以导致大城市的经济中心地位被削弱,故选 C。 考点:古代中国的经济 商业的发展 明清时期工商业市镇的兴起 宋史 .职官志一: “左散骑常侍、左谏议大夫、左司谏、左正言,同掌规

10、谏讽谕。凡朝政阙失,大臣至百官任非其人,三省至百司事有违失,皆得谏正。 ”下列结论较为合理的是( ) A谏官保证宋代政治清明 B谏官的设立不利专制皇权 C谏官种类繁多造成冗官 D谏官的谏议减少了行政失误 答案: D 试题分析:材料所述各个谏官主要是做的 “凡朝政阙失,大臣至百官任非其人,三省至百司事有违失,皆得谏正 ”,这对于减少决策或者行政失误,是有好处的,故选 D。 考点: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 汉到元政治制度的演变 宋代监察制度 综合题 ( 25分)外语在近代中国教育过程中占据着重要的地位。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古代中国 从孟子时代开始, “华夏正音 ”之外的语言被贬为 “鹱( h)鸟之音

11、”,意思是并非人类的语言,读书人谁要学它,就是 “下乔木而迁于幽谷 ” 自甘堕落。 近代中国 1862年,京师同文馆成立,陆续设有英文馆、法文馆、俄文馆、德文馆等。同文馆开始只招收 10名学生,后扩大到 100多名。 1904年,政府规定 “中学堂以上必勤学洋文 ”;大学堂 “必深通洋文 ”,译学馆 “以储交涉之才 ”。 现代中国第一阶段 教育部副部长钱俊瑞在 1952年明确指出: “俄文,它是列宁、斯大林的语言,它是社会主义大门上的一把钥匙。我们学会俄文,就能打破语言、文字上的隔阂,搬掉放在我们发展中苏友谊大道上的一座大山。我们学会俄文,就能更加直接地学习苏联的先进经验,可以使我们祖国更加速

12、向社会主义前进。我们学好了俄文,就可以更加促进两大民族的文化的交流,促进两大民族的友谊和合作。 ” 现代中国第二阶段 1978年底,北京日报刊出文章,号召 “努力掌握外国语这个武器,为把我国建设成为伟大的社会主义强国贡献自己的力量。 ”1984年,教育部宣布 “英语成为高考必考科目 ”。 ( 1)据材料,概括古代中国和近代中国对待外国语的态度,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其原因。( 8分) ( 2) 1862年前后清政府开始了一场什么改革?简要说明 1904年后学习外语与新文化运动的历史联系。( 9分) ( 3)材料中现代中国两个不同阶段 “外语热 ”有何不同?这种不同反映了国际政治经济格局怎样的变化趋

13、势?( 8分) 答案:( 1)( 8分)古代态度:认为并非人类语言,不屑于学习( 2分) 原因:古代中国强盛;中华文明先进,领先周边世界;儒家正统思想影响( 2分,每点 1分,其他言之成理也可给分) 近代态度:政府主导(鼓励)学习外语( 2 分)原因:近代中国遭受外国侵略,民族危机深重;西学东渐;西方资本主义文明先进;有识之士的推动;外语是与西方沟通的媒介( 2分,每点 1分,任答 2点即可,其他言之成理也可给分) ( 2)( 9 分)改革:洋务运动( 3 分)原因:明治维新,日本强盛;日俄战争,日本取胜;列强侵略,民族危机深重;清末新政,政府推动;邻近日本,方便留学( 6分,每点 2分,任答

14、三点即可,其他言之成理也可给分) ( 3)( 8分)不同:第一阶段 学习俄语为主,带有强烈的政治色彩;( 2分)第二阶段 学习英语为主( 2分) 趋势:政治格局 从两极对峙向多极化趋势方向发展( 2分)经济格局 经济全球化趋势加快( 2分) 试题分析:( 1)古代态度:根据表格中 “古代 ”一栏中的 “被贬为 鹱( h)鸟之音 ,意思是并非人类的语言,读书人谁要学它,就是 下乔木而迁于幽谷 自甘堕落 ”可知古代中国认为并非人类语言,不屑于学习。原因:可从古代中国的实力即在世界上的地位、古代人们受传统思想文化文化影响角度去考虑。近代态度:根据材料中的 “近代 ”一栏中的 “政府规定 中学堂以上必

15、勤学洋文 ;大学堂 必深通洋文 ,译学馆 以储交涉之才 ”可以得出政府主导 (鼓励)学习外语。原因:需要从近代中国遭受外来侵略以及在此背景之下中外之间交流的增多以及洋务运动的推动等角度去回答即可。 ( 2)改革:根据所学知识结合 “1862年前后 ”就可以知道应该指洋务运动。原因:应该考虑为挽救民族危机和实现国家的富强, 1904年在政府的推动下,出现学习外语和留学生到日本留学,原因主要考虑日本是我们学习榜样的原因,如:明治维新,日本强盛;日俄战争,日本取胜;列强侵略,民族危机深重;清末新政,政府推动;邻近日本,方便留学;等等。 (注:这一题属于原创题,但是这一问是 “简要说明 1904年后学

16、 习外语与新文化运动的历史联系 ”,答案:给的是原因,明显与答案:不符,所以根据答案:可以理解为原题想问 “简要说明 1904年后政府推动学习外语和留学日本的历史联系 ”,所给答案:才更合理,为尊重原题,作此说明 ) ( 3)不同:由表格中 “现代 ”第一阶段中的 “学会俄文,就能打破语言、文字上的隔阂,搬掉放在我们发展中苏友谊大道上的一座大山 ”、 “学会俄文,就能更加直接地学习苏联的先进经验,可以使我们祖国更加速向社会主义前进 ”、 “学好了俄文,就可以更加促进两大民族的文化的交流,促进两大民族的友谊和合作 ”等信息可以看出当时以学 习俄语为主,带有强烈的政治色彩;由第二阶段中的 “英语成

17、为高考必考科目 ”可知这时以学习英语为主。趋势:题目要求回答现代中国两个不同阶段外语热反映的国际格局变化趋势,从政治角度来说,应该反映的是从五十年代的两极对峙向 1978年之后多极化趋势方向发展,经济格局应该是经济全球化趋势加快。 考点: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的演变 汉代儒学成为正统思想 儒家正统思想影响;经济结构的变动与资本主义的曲折发展 晚清中国经济结构的变化和民族工业的兴起 洋务运动;近代中国的民主革命 1840至 1900年间西方列强侵略与中国人民的反抗 斗争 近代中国民族危机的加深;近代中国的民主革命 辛亥革命 清末新政;历史上重大改革 明治维新 明治维新的影响;现代中国的对外关系 新

18、中国建立初期的重大外交活动与和平共处五项原则 一边倒;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的道路 对外开放格局的初步形成 中西方交流的加强;第二次世界大战后世界政治格局的演变 两极格局瓦解和多极化趋势的加强 两极格局到多极化趋势;第二次世界大战后世界经济的全球化趋势 世界经济区域集团化 世界经济的全球化趋势 ( 27分)择业观的变化反映时代的变迁。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明末清初理学家张履祥在训子语中说: “士为四民之首,从师受学,便有上达之路 ”, “治生以稼穑)为先,舍稼穑无可为生者。 ” “商贾近利,易坏心术;工技役于人,近贱。 ” 材料二:英国经济学家托马斯 孟 ( 1571- 1641年 )认

19、为一个 “国家可以致富 ”,“只有靠着商人们所掌握的秘诀才行的。 ”因此,我们应该把商人 “列为这样一种受人尊重的地位;因为商人肩负与其他各国往来的商务而被称为国家财产的管理者,实在是受之无愧的。 ” 英国得自对外贸易的财富 材料三: 1952年出版的苏联小说茹尔宾一家是一部 描写工人生活的优秀作品。该作品以近乎理想化的正面人物形象来表达工人阶级的劳动、生活、道德和优秀传统,成功地塑造了 “新世界的主人 ”的艺术形象。作品中有一情节:主人公茹尔宾全家庆祝孙子的诞生,他们为一个新工人的诞生而骄傲。 材料四: 2005年,上海市质量协会用户评价中心发布了上海市中小学生成长质量公益调查的报告。通过对

20、义务教育阶段的上海学生家长进行拦截调查,共搜集总样本数为 1324份。在回答 “今后希望孩子做什么 ”的单项选择题时,30.9%的家长选择公务员,仅有 1.1%的家长希望孩子成为工人。人才就业意向根据 频率高低依次为政府机关、事业单位、垄断性企业、金融保险等。 ( 1) 17世纪欧洲对外贸易最发达的是哪一个国家?材料一和材料二所反映的择业观有什么不同?( 6分) ( 2)结合材料一、二和所学知识,分析 16-17世纪中国与英国形成不同择业观的原因。( 10分) ( 3)材料三和材料四对工人这一职业的认识有何不同?这两则材料对于探究工人社会地位的变迁分别有何局限?( 8分) ( 4)通过对以上问

21、题的探究,你认为影响择业观的因素有哪些?( 3分) 答案:( 1)( 6分)国家:荷兰( 2分)不同:中国 耕读为正途的传统择业观(做官务农 ),歧视商人( 2分)英国 商人地位高,商人职业受重视( 2分) ( 2)( 10分)中国:自然经济占主导、重农抑商政策的实施、儒家 “学而优则仕 ”观念、科举制的影响等因素,传统择业观仍占主流( 4分,每点 2分,任答2点即可)英国:新航路开辟、殖民扩张,促进资本主义经济的发展;对外贸易的发展,商人社会地位提高;文艺复兴、宗教改革促进了思想解放;重商主义思想的流行等( 6分,每点 2分,任答 3点即可) ( 3)( 8分)不同:材料三 推崇工人这一职业

22、,认为工人是新世界的主人;( 2分);材料四 工人这一职业的社会认同感低,仅有少量 人愿意当工人( 2分)局限:材料三 来源于小说,带有明显的主观夸大的色彩;( 2分);材料四 只反映局部。( 2分) ( 4)( 3分)因素:时代环境(背景)、立场、地域、传统思想、主流价值观等( 3分,每点 1分,任答 3点即可,其他言之成理也可给分) 试题分析:( 1)国家:根据所学知识可以知道 17世纪欧洲对外贸易最发达的是荷兰。不同:中国的择业观可以根据材料一中的 “士为四民之首,从师受学,便有上达之路 ”、 “治生以稼穑)为先,舍稼穑无可为生者 ”可以推知耕读为正途的传统择业观(做官务农),由 “商贾

23、近利,易坏心术;工技役于人 ,近贱 ”可知歧视工商业者。英国:由材料二中的只有靠着商人们所掌握的秘诀才行的 ”、“受人尊重的地位;因为商人肩负与其他各国往来的商务而被称为国家财产的管理者,实在是受之无愧的 ”等信息可知商人地位高,商人职业受重视。 ( 2)材料一、二提供的是中英两国的不同择业观,所以分析原因应该结合所学知识,根据 16-17世纪中国与英国两个国家政治、经济、思想文化等方面的相关史实可以得出答案:。即中国:自然经济占主导、重农抑商政策的实施、儒家 “学而优则仕 ”观念、科举制的影响等因素,传统择业观仍占主流;英国:新航路开辟、殖民扩张 ,促进资本主义经济的发展;对外贸易的发展,商

24、人社会地位提高;文艺复兴、宗教改革促进了思想解放;重商主义思想的流行等。 ( 3)不同:由材料三中的 “以近乎理想化的正面人物形象来表达工人阶级的劳动、生活、道德和优秀传统 ”、 “新世界的主人 ”等信息可知是推崇工人这一职业,认为工人是新世界的主人;由材料四中的 “仅有 1.1%的家长希望孩子成为工人 ”可知工人这一职业的社会认同感低,仅有少量人愿意当工人。局限:属于史学研究的方法问题,由于材料三来源于小说,小说属于文学作品,可以作为研究历史的材料,但属于不能提供直接证据的材料 ,所以距现在于带有明显的主观夸大的色彩;材料四是通过对义务教育阶段的上海学生家长进行拦截调查,不能具有广泛的代表性,所以局限在于只反映局部。 ( 4)因素:通过上述材料可以看出,时代环境(背景)、立场、地域、传统思想、主流价值观等都是影响择业观的因素。 考点:新航路的开辟、殖民扩张与资本主义世界市场的形成和发展 荷兰、英国等国的殖民扩张 荷兰的殖民扩张;古代中国的经济 资本主义萌芽与 “重农抑商 ”和 “海禁 ”政策 “重农抑商 ”;古代中国的经济 农业的主要耕作方式和土地制度 自然经济;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 汉到元政治 制度的演变 科举制;新航路的开辟、殖民扩张与资本主义世界市场的形成和发展 新航路的开辟 重商主义;西方人文精神的发展 文艺复兴和宗教改革 文艺复兴和宗教改革的影响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考试资料 > 中学考试

copyright@ 2008-2019 麦多课文库(www.mydoc123.com)网站版权所有
备案/许可证编号:苏ICP备17064731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