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5届广东汕头市金山中学高三上期期中文综历史试卷与答案(带解析).doc

上传人:Iclinic170 文档编号:340566 上传时间:2019-07-09 格式:DOC 页数:9 大小:236.93KB
下载 相关 举报
2015届广东汕头市金山中学高三上期期中文综历史试卷与答案(带解析).doc_第1页
第1页 / 共9页
2015届广东汕头市金山中学高三上期期中文综历史试卷与答案(带解析).doc_第2页
第2页 / 共9页
2015届广东汕头市金山中学高三上期期中文综历史试卷与答案(带解析).doc_第3页
第3页 / 共9页
2015届广东汕头市金山中学高三上期期中文综历史试卷与答案(带解析).doc_第4页
第4页 / 共9页
2015届广东汕头市金山中学高三上期期中文综历史试卷与答案(带解析).doc_第5页
第5页 / 共9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1、2015届广东汕头市金山中学高三上期期中文综历史试卷与答案(带解析) 选择题 唐代否定了按门第选官的九品中正制及等额推荐的察举制,实行分科考试、差额录取的科举制,这反映出唐代 A官员特权受到否定 B君主集权得到强化 C选才注重知识水平 D选官重视思想品德 答案: C 试题分析:本题考查调用所学知识分析历史问题的能力,唐代科举制实行 “分科考试、差额录取 ”,选官主要依据是考试成绩,说明科举制注重才学,故项正确;科举制限制了官员特权,而不是否定,故项错误;科举制主要把选官权力集中到中央,加强了中央集权,对君主集权效果不明显,故项错误; D是察举制选官标准,排除。 考点: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 汉到元

2、政治制度的演变 科举制 钱乘旦认为: “西方现代化经过几百年的发展,其优势与弊端都已经十分清楚。二战后人们企图修补这个社会,修补在两个方向上进行,一是修补资本主义,二是修正民族国家。 修正的方向是企图 超越 民族国家,但并不是消灭民族国家。 ”下列符合这 “两个方向 ”的是 A推行自由放任政策和建立欧洲共同体 B实行国家垄断资本主义和建立欧洲煤钢联营 C实行指令性计划模式和建立北美自由贸易区 D推行国家干预经济政策和建立亚太经济合作组织 答案: B 试题分析:本题考查获取材料信息、调动所学知识分析历史问题的能力,自由放任政策是工业革命时期的经济政策,实行指令性计划模式是斯大林模式的特点,二战后

3、对资本主义的修补主要体现在大力发展国家垄断资本主义,故 AC项错误;欧洲煤钢联营,把煤钢战略资源有六国共管, 超越 了民族国家,故 B项正确,亚太经济合作组织合作程度较低,没有 超越 民族国家,故 D 项错误。 考点:罗斯福新政和当代资本主义的新变化 第二次世界大战后美国等国本主义的新变化 国家垄断资本主义 “总之(画家关注的)不是建筑物本身,而是光线所演绎出的 “悲喜剧 ”“ 画出了生命在光线变幻的时时刻刻所呈现出的永恒美 ”。与上述评价最符合的绘画风格是 A浪漫主义 B现实主义 C印象画派 D现代主义 答案: C 试题分析:本题考查获取材料信息、调动所学知识的能力 ,从题干中 “画家关注的

4、不是建筑物本身,而是光线所演绎出的悲喜剧 ”和 “光线变幻的时时刻刻所呈现出的永恒美 ”的信息可以看出其绘画风格强调光与色的结合,这符合印象主义的特点,故 C项正确; ABD项与题意不符,故排除。 考点: 19世纪以来的世界文学艺术 有代表性的美术作品 印象画派 美国史学家 R 帕尔默在世界现代史中描述道, “在 的指导下,国家仍控制着经济的 最高指挥权 ,保持基本生产企业的国有制,与此同时,也允许大量的为谋取个人利益的私人贸易存在。 ”材料中 所省略的文字应该是 A公私合营 B新经济政策 C罗斯福新政 D斯大林模式 答案: B 试题分析:本题考查获取材料信息、调动所学知识的能力,从题干中 “

5、国家仍控制着经济的最高指挥权 ”和 “允许大量的为谋取个人利益的私人贸易存在 ”的信息可以看出这符合苏联新经济政策的特点,故 B项正确;公私合营是三大改造,建立公有制,不符合题意,故 A项错误; C项与 “保持基本生产企业的国有制 ”不符;项与 “允许大量的为谋取个人利益的私人贸易存在 ”不符,故项排除。 考点:俄国十月革命与苏联社会主义建设 战时共产主义政策和新经济政策 新经济政策 美国学者托马斯 班德认为: “在 1776年美国革命乃至巴黎和约签订前的美国历史都是地方史或者单个州的历史,不是现代意义上的美国史 ”。真正开始改变这个局面的是 A新航路开辟 B人权宣言发表 C邦联条例 D 17

6、87年宪法 答案: D 试题分析:本题考查获取材料信息、调动所学知识的能力, “美国历史都是地方史或者单个州的历史 ”的信息可以看出独立之后的美国是一个松散的邦联体制,改变这个局面的是制定 1787年宪法,加强中央集权,实行联邦制,故 D项正确, ABC项错误。 考点:欧美代议制的确立与发展 美国共和制的确立 1787年宪法 某思想家认为:人不是完全自由的,但也不完全是一个奴隶。就一个人所具有的自由来说,他需要一种个体道德来指导自己的行为。这一观点体现了 A人是万物的尺度 B信仰得救 C理性主义 D天赋人权 答案: C 试题分析:本题考查获取材料信息的能力,从题干中 “就一个人所具有的自由来说

7、,他需要一种个体道德来指导自己的行为 ”的信息可以看出作者强调了人的理性,故 C项正确; ABD三项与题干信息不符,故排除。 考点:西方人文精神的发展 启蒙运动 理性主义 公元前 123年的罗马索贿罪法规定,主持审理贪污受贿案件的裁判官应按照法定程序,从拥有一定财产的居民中挑选 50名陪审员,组成审判团参与审判。由此建立起来的陪审制 A照搬了希腊的司法制度 B标志着罗马法律的日趋完备 C反映了罗马政体的改变 D体现了罗马司法程序的进步 答案: D 试题分析:本题考查获取材料信息、调用所学知识的能力,雅典的司法法庭是直接民主,从公民中抽签选举产生,故 A项错误;材料仅仅涉及到了索贿罪法这个方面,

8、无法得出罗马法律的日趋完备,故 B项错误;此时的罗马仍是共和国时期,故 C项错误;从 “按照法 定程序建立陪审制度 ”的信息可得出罗马司法程序的进步,因此答案:为 D项。 考点:古代希腊、罗马的政治制度 罗马法 罗马发的演变 下图是 20世纪 5070 年代大国关系图。阅读下图( “” 表示合作关系,“” 表示对抗关系) ,甲乙丙分别指 A英法美 B英美苏 C中苏美 D美中苏 答案: D 试题分析:本题考查调用所学知识分析图片材料信息的能力,英法美同属以美国为首的资本主义阵营,故 A项错误; 50年代,中苏友好,中美敌对,美苏冷战; 60年代中苏关系恶化,中美持续敌对,美苏持续冷战; 70年代

9、中苏敌对,中美关系走向正常化,美苏冷战,因此图片反映的大国关系为美中苏,故 D项正确, BC项错误。 考点:现代中国的对外关系 5070 年代的中国外交 中苏、中美关系的演变 “为使中国革命 越出资产阶级民主的界限 , 共产党人应该参加广州政府,以便支持革命左翼反对右翼软弱和动摇政策的斗争 以及废除不平等条约、撤除外国租界等革命化措施的实施 ”。符合材料中 “革命 ”的实践活动是 A开展国民革命运动,打倒列强除军阀 B发动南昌起义,建立工农红军 C开辟井冈山根据地,打土豪、分田地 D开辟抗日根据地,巩 固革命统一战线 答案: A 试题分析:本题考查调用所学知识分析材料信息的能力, “共产党人应

10、该参加广州政府 ”指的是第一次国共合作时期,这一时期,国共两党领导了国民革命运动,故 A 项正确; BC 项是国共十年对峙时期,国共关系紧张,与题意不符,排除;D项与广州政府的信息不符,排除。 考点:近代中国的民主革命 新民主主义革命 国民大革命 19世纪 60年代,江浙地区出现了 “蚕事乍毕丝事起,乡农卖丝争赴市 番舶来银百万计, 中国商人皆若狂 遂使家家置纺车,无复有心种菽粟 ”的现象。它反映出 A资本输出成为列强侵华的主要手段 B中国对外贸易由入超变为出超 C市场扩大刺激了江浙地区丝织业发展 D开埠通商促进了江浙地区民族工业的发展 答案: C 试题分析:本题考查调用所学知识分析材料信息的

11、能力,资本输出成为列强侵华的主要手段是在第二次工业革命兴起之后,题干现象没有体现资本输出,故A项错误;这一时期中国对外贸易大量入超,故 B项错误;题干反映的是中国逐步卷入世界市场,受国际市场的需要,江浙地区 “乡农卖丝争赴市 ”“家家置纺车 ”,故项正确; “置纺车 ”说明仍是手工生产,不是机器生产,故 D项错误。 考点:经济结构的变动与资本主义的曲折发展 晚清中国经济结构的变化 卷入世界市场 “皇帝向皇太后下跪,曰以孝治国;皇后向皇帝下跪,曰夫为妻纲 ”的现象反映了 A井田制的瓦解 B中央集权受到冲击 C百家争鸣的出现 D儒家成为主流思想 答案: D 试题分析:本题考查获取材料信息、调用所学

12、知识的能力,从题干中 “以孝治国 ”“夫为妻纲 ”的信息可以看出儒家思想在政治上影响很大,说明儒家成为主流思想,故 D 项正确; ABC 三项与题干信息 “以孝治国 ”“夫为妻纲 ”无关,故排除。 考点: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的演变 汉代儒学成为正统思想 儒学成为正统 据估计,宋明清的耕地面积分别为 5.6亿亩、 8.5亿亩、 11-12亿亩。在明清新增加的耕地中,不少是 “瘠卤沙冈 ”“陡绝之地。 ”这些土地被称为 “边际之地 ”。“边际之地 ”的增加 A根源于古代人口的持续增长 B反映出农业的科技水平低下 C体现了传统农业的主要特点 D导致水土流失经济发展停滞 答案: B 试题分析:本题考查

13、调用所学知识分析材料信息的能力,古代人口总体呈增长趋势,但战争、自然灾害会使人口大量减少,持续增长表述不准确,故 A项错误;从 “瘠卤沙冈 ”陡绝之地均被开垦,可以看出农业增长方式是粗放型,故 B项正确;传统农业的特点在材料中没有体现,故 C项错误;这种土地开垦导致水土流失,经济发展停滞与这种现象没有必然联系,故 D项错误。 考点:古代中国经济 农业的主要耕作方式和土地制度 农业的主要耕作方式 综合题 ( 26分)有学者在研究中产阶级时提出了以下论点。 论点一:在中国古代的农民和皇权官宦之间,长期存在一个起缓冲作用的乡村士绅阶层(准中产阶级)。 论点二:现代意义上的中国中产阶级产生于 19世纪

14、末 20世纪初,其成员主要有:近代工业中的管理者 和文职雇员 政府官员 文学教授、律师、作家和艺术家等自由职业者。 论点三:二战后,专业技术人员、经理阶层、学校教师、办公室工作人员等 “新中产阶级 ”在西方日益增多,逐渐取代小企业主、小农场主等 “老式中产阶级 ”而居主导地位,这与制造业转向服务业经济,科学的日益科层化 密切相关。 请回答: ( 1)指出中国古代 “乡村士绅阶层 ”长期存在的经济、政治背景。( 4分) ( 2)结合 19世纪末至 20世纪初中国相关史实,分析中产阶级对近代化的积极影响。( 8分) ( 3)有学者认为, 20世纪五六十年代中国己不存在中产阶级。你是 否同意此观点并

15、说明理由。( 5分) ( 4)根据论点三,指出西方新、旧中产阶级的划分标准有何不同?并分析二战后新中产阶级 “居主导地位 ”的原因。( 9分) 答案:( 1)背景:小农经济(自然经济)主体地位;君主专制中央集权确立和发展(郡县制下对乡村管理的需要);宗法制的影响;农耕经济发达;科举制的促进;( 4分,每点 2分,政治与经济不能重复打分。每个知识点,表述不成句只给 1分) ( 2)影响:维新派宣传兴民权、设议院、立宪法和君民共治等思想,进行戊戌变法;革命派提倡三民主义,领导辛亥革命,建立民国,推翻帝制,颁布临时约 法;实业家创办民族工业,实业救国;立宪派参与、推动清末新政,鼓励工商、废除科举、预

16、备立宪;激进的民主主义者掀起新文化运动,宣传民主、科学,文学革命;创办报刊、引领衣食住行等社会生活近代化。( 8分,每点 2分,要求史论结合,答出 4点即可。如从政治、经济、思想、社会习俗 4个方面分析,亦可酌情给分;只简单罗列如 “戊戌变法 ”等史实,没有说明,得 1 分,最多 4分;只写派别不给分) ( 3) 不存在。各种政治运动,如反右扩大化、 “文革 ”、阶级斗争、意识形态的打压;经济改造,包括土地在内的生产资料公有化,包括房屋在内的私有财产不能得到有效保护;受苏联模式影响,确立计划经济体制,实行平均主义;国民经济结构严重不协调,偏重国防重工业,与国民消费生活有关的轻工业、服务业严重滞

17、后,农副产品严重短缺;经济总量增长较慢,人均收入没有实质增长。 存在。比广大农民和集体企业更有保障的国营企业职工;计划经济体制强化了权力的普通干部;为工农兵和经济建设服务的部分科技和文艺知识分子( 4分)。 ( 5分,判断 1分,要求史论结合,每点 2分,答出 2点即可,只有判断,无分析,不得分;只简单罗列史实,最多给 2分) ( 4)标准:从财产到职业(行业)。( 3分,答 “注重财产到注重知识的专业人员或技术人员 ”也可给 3分。答出 1点给 1分,答出 2点给 3分。只罗列现象的变化,最多给 2分) 原因:第三次科技革命兴起和发展;经营者革命;人民资本主义(股票分散化);第三产业的兴起(

18、制造业转向服务业)、新经济的产生;现代教育的发展;资本主义进入黄金发展时期;( 6分,每点 2分,答出 3点即可,答 “国家垄断资本主义 ”不给分。其他表述,言之成理,可酌情给分) 试题分析:( 1)政治、经济背景结合古代中国的政治、经济特征进行思考分析,可归纳出政治方面:君主专制中央集权确立和发展、宗法制的影响、科 举制的促进;经济方面:小农经济占主体地位、农耕经济发达。 ( 2)首先结合所学知识推导出 19世纪末 20世纪初,中国的中产阶级包括资产阶级维新派、革命派、激进派和实业家,从这些阶层参与中国近代化的史实中分析其思想主张、实践活动以及产生的积极作用来进行说明即可。如维新派宣传兴民权

19、、设议院、立宪法和君民共治等思想,进行戊戌变法;革命派提倡三民主义,领导辛亥革命,建立民国,推翻帝制,颁布临时约法;实业家创办民族工业,实业救国;立宪派参与、推动清末新政,鼓励工商、废除科举、预备立宪;激进的民主主义者掀起新文化运动, 宣传民主、科学,文学革命;创办报刊、引领衣食住行等社会生活近代化。 ( 3)本题属于开放性设问,言之有理,理由充分即可,建议选择不存在更合适,更符合学生的知识储备,依据结合所学知识可以结合 20世纪 50、 60年代的史实进行说明,如政治方面:反右扩大化、 “文革 ”、阶级斗争、意识形态的打压;经济方面:实行生产资料公有制,确立计划经济体制,实行平均主义;国民经

20、济结构严重不协调,偏重国防重工业,与国民消费生活有关的轻工业、服务业严重滞后,农副产品严重短缺;经济总量增长较慢,人均收入没有实质增长等。如果选择存在,结合材料 二中 “工业中的管理者 ”“政府官员 ”“ 文学教授、律师、作家和艺术家等自由职业者 ”等信息,可从国营企业职工、计划经济体制强化了普通干部的权力、部分科技和文艺知识分子等方面来说明。 ( 4)第一小问结合材料三种 “小企业主、小农场主 ”“专业技术人员、经理阶层 ”可归纳出划分标准由注重财产到注重知识的专业人员或技术人员;第二小问原因结合所学知识战后资本主义的新变化,可归纳出第三次科技革命兴起和发展、经营者革命、人民资本主义的出现、

21、第三产业的兴起、新经济的产生、现代教育的发展等。 考点: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 商周时期的政治制度 宗法制;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 秦中央集权制度的形成 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古代中国的经济 农业的主要耕作方式和土地制度 小农经济;思想解放的潮流 维新思想 戊戌变法;思想解放的潮流 新文化运动 新文化运动的历史意义;罗斯福新政和当代资本主义的新变化 第二次世界大战后美国等国本主义的新变化 第三产业的兴起、新经济的产生;现代科学技术 现代信息技术 第三次科技革命 ( 26 分)历史叙述、历史解释和历史评价是历史学习能力的重要组成部分。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问:( 1)经济全球化呈现出 “从无序向

22、有序 ”发展的趋势。参照图 3,结合所学知识叙述这一趋势。( 10分) 材料二 材料三 将零散而混乱的过去信息整理成有条理的历史知识是历史解释的基本任务;探讨因果是历史解释的重要形式。 据李剑鸣历史学家的修养和技艺 问:( 2)根据材料三对历史解释的认识,结合所学知识解释图 4所示近代中国新事物的出现。( 8分) 材料四 “中体西用 ”后来久被指为包庇封建,其实,那个时候的中国,天下滔滔,多的是泥古而顽梗的士人,在封建主义充斥的天地里,欲破启锢闭,引入若干资本主义文化,除了 “中体西用 ”还不可能提出另一种更好的宗旨。如果没有 “中体 ”作为前提, “西用 ”无所依托,它在中国是进不了门,落不

23、了户的。 陈旭麓近代中国社会的新陈代谢 表 3 事件 观点 戊戌变法 康有为的托古改制思想反映了资产阶级的软弱性,不仅没有减轻变法的压力,反而加速了变法的失败。 辛亥革命 如果不是武昌起义爆发,新政将按计划进行,中国最终将成为一个君主立宪的资本主义国家。 新文化运动 新文化运动是 “情绪主义 ”的产物,导致了各种思想混乱。 问:( 3)概括材料四陈旭麓是如何评价 “中体西用 ”的,指出这一评价遵循的原则是什么?( 5分)按照这一原则,任选表 3中的一种观点进行评价( 3分) 答案:( 1)( 10分)新航路开辟后的早期殖民扩张,显示出全球化开始时的无序状态。 18世纪后期开始的工业革命,促进了

24、资本主义世界市场的扩大,确立了国际经济交流的基本准则。 19世纪后期开始的第二次工业革命,促进了世界经济的整体化趋势,第一次在世界范围内形成了劳动分工的基本格局。 20世纪中叶,世界银行等世界性经济组织的建立,促进了世界经济的体系化、制度化。 20世纪末世界贸易组织的建 立,标志着全球有序的自由贸易新时期的开始。 ( 2)( 8分) 整理:图 2所示新事物具体表现在物质生活与社会习俗的变迁、交通和通信工具的变迁、大众传播媒介的更新等几个方面,集中体现了近代中国社会生活的变化。( 2分) 因果:鸦片战争后,中国被卷入资本主义世界市场,先进的西方工业文明对传统中华文明的冲击;部分先进的中国人倡导向

25、西方学习和社会变革运动的影响。这些新事物的出现,促进了人们行为方式、思想观念等方面的变化。( 6分) ( 3)( 8分) 评价:当时中国封建顽固势力异常强大, “中体西用 ”为西学的传人创造了条件。( 3分) 原则:历史评价应把评价对象放在当时的历史条件下进行。( 2分) 戊戌变法:该观点忽视了当时封建顽固势力强大,维新派实力相对弱小的特定历史条件。 辛亥革命:该观点忽视了当时中华民族危机空前严重,清政府的 “新政 ”步入困境,民主革命势力迅速发展的历史现实。 新文化运动:该观点忽视了当时的专制统治和复古逆流的社会现实,以及新文化运动知识精英试图把中国引入民主政治轨道的追求。 (任选表 3中的

26、一种观点进行评价作评价即可,得 3分) 试题分析:( 1)趋势的叙述围绕经济全球化(资本主义世界市场)形成、发展过程中的重大事件 新航路的开辟、殖民扩张、两次工业革命、世界贸易组织的建立等来展开,如新航路开辟后的早期殖民扩张,显示出全球化开始时的无序状态。 18世纪后期开始的工业革命,促进了资本主义世界市场的扩大,确立了国际经济交流的基本准则。 19世纪后期开始的第二次工业革命,促进了世界经济的整体化趋势,第一次在世界范围内形成了劳动分工的基本格局。 20世纪中叶,世界银行等世界性经济组织的建立,促进了世界经济的体系化、制度化。20世纪末世界贸易组织的建立,标志着全球有序的自由贸易新时期的开始

27、。 ( 2)第一小问整理抓住图片中的信息,联系所学 归纳出知识点即可,图片中的信息体现的是近代中国社会生活的变化,表现在物质生活与社会习俗的变迁、交通和通信工具的变迁、大众传播媒介的更新等几个方面。第二小问可从原因和影响两个角度来解释,原因联系所学知识可从西方工业文明的冲击、近代中国的社会变革运动的角度来分析,影响可从思想观念、生活方式的变化等角度来归纳。 ( 3)第一小问评价依据材料四的信息来归纳即可,从 “那个时候的中国,天下滔滔,多的是泥古而顽梗的士人 ”和 “如果没有 中体 作为前提, 西用 无所依托,它在中国是进不了门,落不了户的 ”的信息可归纳出当时中国封 建顽固势力异常强大, “

28、中体西用 ”为西学的传人创造了条件。第二小问原则依据材料四中的信息,联系所学可判断出是历史的评价原则,即把评价对象放在当时的历史条件下进行评价。第三小问任选一个观点即可,重点阐述出当时特定的历史条件即可,如关于戊戌变法的观点忽视了当时封建顽固势力强大,维新派实力相对弱小的特定历史条件。关于辛亥革命的观点忽视了当时中华民族危机空前严重,清政府的 “新政 ”步入困境,民主革命势力迅速发展的历史现实。关于新文化运动的观点忽视了当时的专制统治和复古逆流的社会现实,以及新文化运动知识精英试图把中国引入 民主政治轨道的追求。 考点:新航路的开辟、殖民扩张与资本主义世界市场的形成和发展 资本主义世界市场的形成和发展 资本主义世界市场的形成过程;中国近现代社会生活的变迁 物质生活和社会习俗的变化、交通、通讯工具的进步 衣食住行的变化;思想解放的潮流 维新思想 戊戌变法;近代中国的民主革命 辛亥革命 中华民国;思想解放的潮流 向西方学习 维新变法、辛亥革命、新文化运动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考试资料 > 中学考试

copyright@ 2008-2019 麦多课文库(www.mydoc123.com)网站版权所有
备案/许可证编号:苏ICP备17064731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