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5届江西白鹭洲中学高三第一次月考历史试卷与答案(带解析).doc

上传人:李朗 文档编号:340618 上传时间:2019-07-09 格式:DOC 页数:12 大小:90.64KB
下载 相关 举报
2015届江西白鹭洲中学高三第一次月考历史试卷与答案(带解析).doc_第1页
第1页 / 共12页
2015届江西白鹭洲中学高三第一次月考历史试卷与答案(带解析).doc_第2页
第2页 / 共12页
2015届江西白鹭洲中学高三第一次月考历史试卷与答案(带解析).doc_第3页
第3页 / 共12页
2015届江西白鹭洲中学高三第一次月考历史试卷与答案(带解析).doc_第4页
第4页 / 共12页
2015届江西白鹭洲中学高三第一次月考历史试卷与答案(带解析).doc_第5页
第5页 / 共12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1、2015届江西白鹭洲中学高三第一次月考历史试卷与答案(带解析) 选择题 在制度的规定层面上,君主被赋予无限的权力,并且随着中国历史的延续,这种 “制度化 ”的权力似有不断加强之势;而在制度的运行层面上,则往往由于君主事实上的 “无能 ”而使君主的专制权力流于 “象征化 ”的状态。材料反映了 A嫡长子继承制的弊端 B中央集权制的危害 C专制主义制度的影响 D九品中正制的残余 答案: A 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准确解读材料信息的能力。材料讲的是制度在制定层面与运行层面不同,权力的加强与君主的无能。这考查的是嫡长子继承制的影响。因为在嫡长子继承制下,经常把无能者推上皇位,这与专制政体要求的圣贤明

2、君就相距甚远,这就出现了材料中 “制度化 ”与 “象征化 ”的矛盾。所以答案:选 A。 考点: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 商周时期的政治制度 嫡长子继承制 “天文学产生于迷信;雄辩产生于抱负、仇恨、虚假和奉承:几何学产生于贪婪;物理学产生于无聊时的好奇;道德哲学产生于人的自尊。所以,艺术与科学的诞生归功于我们的邪恶。 如果他们来自我们的美德的话,我们就不那么怀疑他们的好处了。 ”卢梭上述分析是为了说明 A以科学反对迷信 B主权在民 C美德即知识 D人应该回归自然 答案: D 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准确解读材料信息的能力。由材料 “如果他们来自我们的美德的话 ”可知,卢梭是为了说明各种知识来源于美德

3、,回归大自然。所以答案: D。材料并没涉及 A、 B、 C,排除。 考点:西方人文精神的发展 启蒙运动 卢梭 维多利亚女王 (1837 1901年在位 )继承王位时只有 18岁,辉格党领袖墨尔本几乎是手把手地教她如何做一个立宪君主 (女王 )尽量自我克制,尽管她不喜欢辉格党领袖罗素,也不喜欢自由党首相格拉斯顿,但是她仍旧尊重政府领导者的决策。维多利亚女王 “仍旧尊重政府领导者的决策 ”的主要原因是 A受政治体制的约束 B政府决策的合理有效 C女王有较高的素养 D英国政治传统的影响 答案: A 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准确解读材料信息的能力。由材料时间 “18371901年 ”可知,英国已经形

4、成了责任内阁制,国王处于统而不治的地位,因此维多利亚女王 “仍旧尊重政府领导者的决策 ”的主要原因是受政治体制的约束。所以答案:选 A。 考点 :欧美代议制的确立与发展 英国君主立宪制的确立 责任内阁制 1970年 10月日,尼克松表示 “如果说在我去世之前,有什么事情要做的话,那就是到中国去,如果我不能去,我希望我的孩子能去。 ” 尼克松的话已说到这个程度了,豪爽的毛泽东也立即向他伸出了橄榄枝,欢迎他来华访问。毛泽东清醒地认识到尼克松此时的心境。下列选项中最符合尼克松 “心境 ”的是 A美国经济危机,以致失去了大国地位 B越南战争已结束,美国军事受到重创 C历经多年斗争,总算明白了敌友关系

5、D苏联强势,美国考虑中国的战略作用 答案: D 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准确解读材料信息的能力和对教材的识记能力。20世纪 70年代,美国爆发了经济危机,布雷顿森林体系崩溃,霸主地位遭到动摇,但并没有失去大国地位,排除 A;越南战争在 1975年才结束,排除 B;材料并没有涉及尼克松对中美关系的看法,排除 C; 20世纪 70年代,美国由于经济危机,越南战争等因素,在与苏联冷战中处于守势,而苏联比较强势,美国需考虑中国的战略作用,所以答案:选 D。 考点:现代中国的对外关系 中美关系正常化和中日邦交正常化 中美建交的原因 20 世纪 30 年代以来 “生铁、煤炭、钢、石油总是 优先于饮食、住

6、房、医院、学校和服务行业。 工业化加上类似封建的管理所付出的代价是灾难性的。 对人的漠不关心到了无以复加的地步 ”。对材料理解最为准确的是,“斯大林模式 ”下 A高度集中的管理体制不利生产发展 B工业化加速是以牺牲农业为代价的 C单一的公有制体制阻碍了生产发展 D工业化加速的同时忽视了改善民生 答案: D 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准确解读材料信息的能力。由材料可知,在斯大林模式下,牺牲了农业来发展工业,在工业化加速的同时忽视了改善民生。所以答案:选 D。 考点:俄国十月革命与苏联社会主义建设 “斯大林模式 ” 工业化 俾斯麦说: “一个期待养老金的人是最守本分的人,也是最容易统治的人。社会保

7、险是一种消除革命的投资。只要给健康工人以劳动权,保证他病有所医,老有所养,那些先生们(社会主义者)就会成为鸟的空鸣。 ”这反映了当时德国 A “先生们 ”利用联邦议会进行斗争 B摆脱了普鲁士专制主义传统 C用非暴力手段加强社会控制 D保障了人民生活,实现了社会公平 答案: C 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准确解读材料信息的能力。由材料 “社会保险是一种消除革命的投资 ”可知,当 时德国用非暴力手段加强社会控制。所以答案:选C。 考点:欧美代议制的确立与发展 德意志帝国君主立宪制的确立 俾斯麦 清人说: “天下之民尽其智力以罔一切之利,不耻为厮养而耻于力田;其安于南亩者,皆柔而至愚之人,其于民盖不

8、及什之一 商贾利厚,田亩利薄,弃薄取厚,人之常情。民未有不欲利者也,失之本则求之末,失之己则争之人 ” 材料反映了 A商品经济的发展,使社会价值体系发生一定的变化 B当时商贾为第一等生业,科第反在次等 C当时社会已经出现了 “贾而好儒 ”的现象 D “贱农而贵商 ”的观念已成为社会各阶层的风尚 答案: A 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准确解读材料信息的能力。由材料 “商贾利厚,田亩利薄,弃薄取厚,人之常情 ”可知,商品经济的发展,使社会价值体系发生一定的变化。所以答案:选 A。 考点:古代中国的经济 商业的发展 商业的发展的影响 1768年,英国人安东尼 培根开始从事黑人奴隶贸易。 8年后,他已

9、经赚了7.6万英镑,他用这笔钱在英国开了一家铁厂。几年以后,这家铁厂成为英国最大的铁厂之一,他本人也成为著名的工业家。这一事例说明 A当时英国已经建立世界殖民霸权 B殖民掠夺为西欧资本主义发展提供了资本原始积累 C殖民扩张推动了世界市场的迅速拓展 D工业革命推动了世界市场的基本形成 答案: B 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准确解读材料信息的能力。材料讲的是英国人通过从事奴隶贸易获得的资金来发展资本主义,这说明了殖民掠夺为西欧资本主义发展提供了资本原始积累。所以答案:选 B。 考点:新航路的开辟、殖民扩张与资本主义世界市场的形成和发展 荷兰、英国等国的殖民扩张 奴隶贸易 “传统的中国是被全球化击败

10、的,却也是从全球化里开始崛起的。大英帝国是从全球化中崛起的,也是在全球化中衰落的。眼下的美国,虽然一直是全球化最大的获益国,却呈现出冷淡全球化的倾向,因为美国开始感受到代价。 ”这段话不能说明全球化 A对各国的损益在不同时期有差异 B给现代中国带来巨大机遇和挑战 C是大英帝国衰落的重要原因之一 D对当今美国来说是利大于弊 答案: C 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准确解读材料信息的能力。材料讲的是经济全球化对中国、英国、美国的影响,这也说明了经济全球化对各国的损益在不同时期有差 异,给现代中国带来巨大机遇和挑战,对当今美国来说是利大于弊,但是英国衰落的重要原因并不是经济全球化,而是英国自身的发展。

11、所以答案:选 C。 考点:第二次世界大战后世界经济的全球化趋势 世界贸易组织和中国的加入 经济全球化的利弊 下图反映了 1948年以来世界贸易组织(前身为关税和贸易总协定)成员国数量变化的趋势。下列分析和评论正确的是 A发达国家在世贸组织中数量越来越多 B发达国家掌握了世界经济主导权 C这与 70年代中国重返联合国有关 D这种趋势反映了世界经济全球化的要求 答案: D 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准确解读图片信息的能力。由图曲线可知, 1948年以来世界贸易组织(前身为关税和贸易总协定)成员国中,发达国家基本没什么变化,而发展中国家越来越多,这反映了世界经济全球化的要求,排除 A,答案:选 D;

12、材料并没有涉及到发达国家掌握了世界经济主导权和中国重返联合国,排除 B、 C。 考点:第二次世界大战后世界经济的全球化趋势 世界贸易组织和中国的加入 经济全球化的趋势 北京大学教授王东在中国共产党怎样破解了历史与现实难题一文中指出: “改革开放 20多年同新中国建立初期头八年相比,同是新中国经济社会发展的高峰时期、黄金时代。 ”这两个时期的经济发展都 A一定程度上受 “左 ”倾思想影响 B完成了对所有制性质的根本变革 C大力引进和运用国外的先进经验 D对市场经济的运行机制进行探索 答案: C 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准确解读材料信息的能力。本题考查的是中国经济发展的原因。这两个时期的经济发展

13、都大力引进和运用国外的先进经验。所以答案:选 C。这两个时期并没有受到 “左 ”倾思想影响,排除 A;新中国初期已经完成了所有制性质的根本变革,但改革开放并没有改变所 有制的性质,依然是公有制,排除 B;改革开放之后对市场经济的运行机制进行探索,到了1992年,才确立中国经济体制改革的目标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排除 D。 考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的道路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 新中国建立以来的经济建设 布罗代尔在文明史纲中指出: “我们所说的 工业文明 正处于合成一个能够容纳世界整体的共同文明的过程之中。所有文明已经正在或将要受到它的冲击。然而,即使假定世界上所有文明或早或晚终将采纳相

14、同的技术 我们在长时期内仍然将面对事实上非常不同的各种文明。 ”布罗代尔强调的是 A不同文明在发展中不断相互吸收融合 B工业文明正在以其独特优势席卷世界 C不同文明在发展中仍保留其原有特征 D文明在走向统一的过程中呈多元状态 答案: D 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准确解读材料信息的能力。由材料 “我们在长时期内仍然将面对事实上非常不同的各种文明 ”可知,文明在走向统一的过程中呈多元状态。所以答案:选 D。 考点:第二次世界大战后世界经济的全球化趋势 世界贸易组织和中国的加入 文明多样化 西方学者比较中世纪的中西城市认为:中国城市处于朝廷行政官僚的控制之下,城市在司法审判上表现出随意性 。而欧洲

15、的城市则更为自治和独立。大多数城市都有宪章和民法法典保护公民的法律权利。欧洲城市中的商业影响也要强大得多。而中国城市工商业中,国家起了主导作用(如盐铁官营)。以下作为上述材料的研究主题合适的是 A中国封建主义专制集权体制和西方资本主义民主体制的比较 B中世纪西方的城市化进程快于中国之现象分析 C中国官营手工商业和西方城市商业发展的对比 D西方人治和中国法制观念下的中西城市面貌 答案: C 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准确解读材料信息的能力。材料所讲的是中世纪的中国和欧洲城市上的不同,所以排除 B;材料并没涉及体制问题,所以排除A;西方是法治,中国是人治,所以 D错误,排除。由此可知材料研究主题合

16、适的是中国官营手工商业和西方城市商业发展的对比。所以答案:选 C。 考点:古代中国的经济 商业的发展 中西方城市的比较 奥古斯都允许外出当兵的儿子,对他在服役期间取得的财物享有合法权利,如果该儿子在未立遗嘱的情况下死亡,其财产将转归其父。后来,这一原则也适用于在其他各种公务部门服务时获取的财物。此外,对不是来 源于父亲的财产,同样也允许儿子享有一定程度的利益。材料说明在罗马帝国时期 A积极鼓励儿子离家外出当兵 B父亲的利益是执法的唯一标准 C父子关系是法律关注的核心 D用法律来协调财产权的矛盾 答案: D 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准确解读材料信息的能力。材料所讲的是罗马帝国时期通过法律来协调

17、财产权的矛盾。所以答案:选 D。 考点:古代希腊、罗马的政治制度 罗马法 保护私有财产 “硕鼠硕鼠,无食我麦。三岁贯女,莫我肯德。逝将去女,适彼乐国。乐国乐国,爰得我直 ”反映了 A奴隶主阶级和奴隶阶级矛盾 B地主阶级和农民阶级关系矛盾 C资产阶级和无产阶级矛盾 D民族关系 答案: A 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对教材内容的识记能力。材料出自于诗经的风。诗经记载了从西周到春秋时期的作品,而这段时间相当于中国的奴隶社会,因此材料反映的是奴隶主阶级和奴隶阶级矛盾。所以答案:选 A。 考点:古代中国的科学技术与文学艺术 文学成就 诗经 宋朝有一条规矩, “官员不入酒肆 ”,一旦发现官员在酒店吃喝,不

18、管公款私款,即刻遭到御史弹劾,重则罢官免职,轻则纪律处分。另一条规矩是:王公贵族 “不得取食味于四方 ”,即不得向各地索要特产和美味佳肴。这些规矩产生的积极作用是 A遏止了官吏横征暴敛 B君主有效控制了臣属 C便于约束权力的滥用 D形成严密的反腐机制 答案: C 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准确解读材料信息的能力。材料讲的是宋代对官员和王公贵族的规定,这便于约束权力的滥用。所以答案:选 C。 考点: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 汉到元政治制度的演变 宋代 葛兆光在中国思想史中曾说: “朱熹最重要也是在后世影响最广泛的著作是家礼。 ” “朱熹对于自己提倡理学原则如何进入生活世界是相当注意的,他反复强调这种原

19、则在生活中的实现。 ”对于朱熹的作用,作者认为 A实现了儒学的哲学化和思辩化 B实现了儒学的政治化和主流化 C实现了儒学的道德化和宗教化 D实现了儒学的世俗化和普及化 答案: D 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准确解读材料信息的能力。由材料 “朱熹对于自己提倡理学原则如何进入生活世界是相当注意的 ”可知,作者认为朱熹实现了儒学的世俗化和普及化。所以答案: 选 D。 考点: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的演变 宋明理学 朱熹 从下面两幅图片可以看出 A马嘎尔尼拜见方式折中了东西方外交礼仪 B乾隆帝完全放弃了传统华夷观 C中国传统的华夷观是清朝衰落的主要原因 D鸦片战争后中国外交近代化 答案: A 试题分析:本

20、题主要考查学生准确解读图片信息的能力。由图片可知,乾隆帝不可能放弃传统华夷观,排除 B;从图片也不能得出中国传统的华夷观是清朝衰落的主要原因,排除 C;由图片给出的时间 “1793年 ”可知,中国这时还没发生鸦片战争,排除 D。而在 1793年乾隆帝接见英国使节马嘎尔尼时,马嘎尔尼拜见方式折中了东西方外交礼仪。所以答案:选 A。 考点:中国近现代社会生活的变迁 物质生活和社会习俗的变化 外交礼仪 1943年蒋介石在中国之命运中写道: “这些国耻 (二十一条 )违背我国民的希望,有损我国民的自信,激起我国民强烈的革命要求。五四运动就是这种要求的最鲜明的表现,在国民强烈的革命要求之下,军阀官僚的政

21、治,只有没落的一途。 ”上述材料 A肯定了五四运动的爱国主义和民族主义 B全面揭示了五四运动发生的历史原因 C准确分析了抗日战争后中国的政局形势 D体 现了国民党实现国共合作的政治愿望 答案: A 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准确解读材料信息的能力。由材料可知,蒋介石肯定了五四运动的爱国主义和民族主义 ,所以答案:选 A。 考点:近代中国的民主革命 五四运动和中国共产党的成立 五四运动 近代先进的中国人,把西方的政治制度引入中国的同时,都不尽照抄照搬,而是有所损益变通。其中孙中山领导建立的民主政体,对美国政体最为显著的变通是 A责任内阁的权力重心 B三权分立的权力分配 C民主共和的政治体制 D主

22、权在民的民权原则 答案: A 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准确解读材料信息的能力和对教材的识记能力。1912年,中华民国成立,颁布了中华民国临时约法,实行责任内阁制。所以答案:选 A。 考点:近代中国的民主革命 辛亥革命 责任内阁制 18 世纪下半叶兴起的美国是 “择其善者而从之 ”的能手,利用既有的政治智慧,依靠全新阐释的社会契约平地建国,遂达成了政治、经济、社会的三翼齐飞。美国 “择其善者而从之 ”在政治上的主要体现是 A行政、立法、司法相互制约的原则 B总统和议员由民选产生的原则 C中央和地方实行分权的原则 D政治体制上贯穿 “分权制衡 ”的原则 答案: D 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准确

23、解读材料信息的能力和对教材的识记能力。美国政治制度的核心原则是 “分权与制衡 ”,即中央与地方之间、联邦各机构之间、统治者与被统治者之间都体现为分权与制衡的关系。而 A、 C、 B三项是“分权制衡 ”原则的具体体现。所以答案:选 D。 考点:欧美代议制的确立与发展 美国共和制的确立 分权与制衡原则 1978年至 1992年全国人大及其常委会制定重要法律 230多部。其中主要包括 1982年宪法、刑法、民法通则、刑事诉讼法、民事诉讼法等 。这一立法高峰的出现 ( ) A保障了从新民主主义向社会主义的过渡 B为社会主义民主和法制奠定了基础 C确立了依法治国的方针 D建立了比较完备的法律体系 答案:

24、 D 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准确解读材料信息的能力和对教材的识记能力。材料讲的是 1978年到 1992年中国制定了多部法案,这一高峰的出现反映了中国建立了比较完备的法律体系。所以答案:选 D。 考点:现代中国的政治建设与祖国统一 改革开放以来民主与法制的建设 建立了比较完备的法律体系 1956年,党和政府提出了 “百花齐放、百家争鸣 ”和 “长期共存、互相监督 ”两个 “八字方针 ”。它们的相同点是 A调动一切积极因素进行社会主义建设 B直接促进我国科技与文艺领域的繁荣 C促进和完善了社会主义民主法制建设 D推动了国民经济调整任务的顺利完成 答案: A 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对教材的

25、识记能力。 “百花齐放、百家争鸣 ”运用在文学艺术上和学术上, “长期共存、互相监督 ”是处理中共和各民主党派关系的方针,他们共同点是调动一切积极因素进行社会主义建设。所以答案:选 A。 考点:现代中国的政治建设与祖国统 一 民主政治制度的建设 “百花齐放、百家争鸣 ”和 “长期共存、互相监督 ” 经济学家张维迎认为,中国过去 30多年的经济奇迹源于市场的逻辑,即生产力的提高来自技术进步和创新,技术进步和创新来自劳动分工。劳动分工受市场规模的限制。市场的规模越大,参与交易的人越多,市场的分工就会越细,技术进步就会越快。下列经济现象最能印证上述观点的是 A开放浦东,打造活力上海 B包产到户,提高

26、农民收入 C简政放权,增强企业活力 D加入世贸,融入全球经济 答案: D 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准确解读材料信息的能力。材料讲的是经 济的发展与市场的关系,能印证这种经济现象是中国 2001年加入世贸。所以答案:选D。 A 是中国改革开放进入新阶段的标志,排除; B选项所形成的小农经济形态,并没广阔的市场,排除; C是对国有企业的改革,材料并没有涉及,排除。 考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的道路 对外开放格局的初步形成 加入世贸 美国著名汉学家费正清在观察中国中指出: “20世纪 50年代,中美两国内部都很团结,因为它们害怕外国 共产主义 和外国 帝国主义 的威胁。它们是一对类似的魔鬼,各自都

27、把对方当成一种巨大的威胁,必须以新的严正态度来对待。 ”主要原 因是 A国际关系格局的影响 B领导集团政策的不同 C中美综合国力的差异 D中美对外政策的差异 答案: A 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准确解读材料信息的能力和对教材的识记能力。由材料时间 “20世纪 50年代 ”可知,当时美苏冷战,形成两极格局。材料所讲的中美的态度正是这种国际关系格局的影响。所以答案:选 A。 考点:第二次世界大战后世界政治格局的演变 美苏两极对峙格局的形成 两极格局 综合题 ( 20分)近代西方政治文明的演进是社会历史发展多种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18世纪 80年代的美国在政治上是特别得天独

28、厚的:那里既有继承自英国的自由主义传统,又有从法国启蒙运动中吸收了许多英国所没有的有关现代民主政治的重要理念 在后一方面,美国人在殖民地时代和宗主国之间的矛盾显然起过重大作用,它为美国在现代民主创制试验方面实现对英国的重大超越提供了可能。 马克 主编世界文明史 材料二 1832年英国议会改革中选区调整和各选区议员名额重新分配简表 选 区 议席分配 56个不到 2000人口的选区 取消 111个议席 31个有 20004000 人口的选区 取消 32个议席 新兴工业城市选区 获得 65个议席 北方郡选区 获得 65个议席 苏格兰和爱尔兰选区 获得 13个议席 (注:表中取消的 143个议席分配给

29、了新兴工业城市、北方郡及苏格兰和爱尔兰) 摘编自刘宗绪世界近代史 材料三 长期的分裂局面使得德意志民族无法作为整体来追求国家现代化, 因此远远落在英、法等国后面。 1870年后,旧的容克地主贵族通过对外战争实现国家统一,并掌握了现代化领导权,在随后短短 30年间,德国完成了经济起飞,在工业生产方面甚至超过英、法。不过,现代化领导力量的 “错位 ”给德意志民族带来无穷灾难。 刘金源从历史学视角透视世界现代化进程 南京大学历史系钱乘旦教授访谈录 请回答: ( 1)据材料一,分析美国在现代民主创制试验方面能够超越英国的原因。结合所学知识,举例说明材料一中的 “重要理念 ”。( 6分) ( 2)据材料

30、二,结合所学知识,概括 1832年英国议会改革的主要政治影响。( 5分) ( 3)运用上述材料,结合所学知识,以近代欧美资产阶级代议制为例,多角度论述 “现代化进程中的政治变革 ”这一主题。( 9分)(要求:论述角度多重,层次分明;注重史论结合,行文流畅。) 答案:( 1)原因:对英法民主政治文化兼 收并蓄。( 2分)理念:三权分立;民主共和。( 4分) ( 2)主要政治影响:北方政治势力得到增强;大大加强了工业资产阶级在议会中的作用;进一步完善了君主立宪制。( 5分) ( 3)附:评分表( 9分) 水平与评分 论述的视角 史实的举例 答题的总体表现 水平 1 ( 89 分) 政治变革离不开对

31、思想现代化成果的吸收( 1分) 如:美国吸收法国启蒙运动的重要理念;美国传承英国的自由主义传统。( 1分) 充分、有效地提取材料信息和调动所学知识,立论角度多重,层次分明,观点与史实相统一,行文流畅,论述结构严谨。( 1分) 政治变革往往受经济现代化的推动( 1分) 如:工业革命的发展推动 1832年英国议会改革。( 1分) 政治变革可以推动现代化的进程( 1分) 如:英国议会改革推动君主立宪制完善;德意志君主立宪制的确立促进德国资本主义发展。( 1分) 政治变革的领导力量会影响到现代化的持续发展( 1分) 如:旧势力掌握现代化领导权导致德国发动两次世界大战。( 1分) 说明 其他言之有理的,

32、可酌情判分。 水平 2 ( 67 分) 能从水平 1中的任意 3个角度论述,能有效提取材料信息和调动所学知识,观点、史实较一致,层次较分明,论述结构较严谨。 水平 3 ( 35 分) 能从水平 1 中的任意 1-2个角度论述,观点、史实相对一致,层次不分明,论述结构不严谨。 水平 4 ( 02 分) 没有科学的论述视角,仅列举个别史实 试题分析:( 1)由材料 “那里既有继承自英国的自由主义传统,又有从法国启蒙运动中吸收了许多英国所没有的有关现代民主政治的重要理念 ”可知,美国在现代民主创制试验方面能够超越英国的原因是对英法民主政治文化兼收并蓄。理念:三权分立;民主共和。 由表格可知, 183

33、2年英国议会改革中选区调整和各选区议员名额进行了重新分配,增加了新型工业区的名额,而传统选区的名额减少。这主要的是工业资产阶级力量的壮大,在政治方面的影响加强,即是北方政治势力得到增强;大大加强了工业资产阶级在议会中的作用;进一步完善了君主立宪制。 这是开放性的题。回答本题要注意理解现代化的概念,围绕这一概念来展开论述。现代化即是政治上的民主化,法制化;经济上的工业化,机械化;思想上的民主化等。例如:政治变革离不开对思想现代化成果的吸收,美国吸收法国启蒙运动的重要理念;美国传承英国的自由主 义传统。 考点:欧美代议制的确立与发展 美国共和制的确立 美国共和制确立的原因;欧美代议制的确立与发展

34、英国君主立宪制的确立 1832年议会改革;欧美代议制的确立与发展 英国君主立宪制的确立 资产阶级代议制的评价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下图是由厉以宁主编、 1991年出版的走向繁荣的战略选择的部分目录,该书的主题探讨中国经济体制改革的发展方向。 目录 第一章 经济改革战略探讨 -孟晓苏 第二章 企业改革 经济改革的主线 -厉以 宁 第三章 从企业承包制向股份制的转变 -厉以宁 第四章 国有资产的管理 -厉以宁 第五章 企业集团发展途 -李源朝 第六章 以增加科技投入的方式促进市场繁荣 -厉以宁 第七章 -李克强 第八章 -厉以宁 结束语: -厉以宁 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对该目录续

35、写一条建议目录,并说明理由。( 12 分)(所提建议及理由需观点正确,符合历史事实。) 答案:可对目录进行增、删,合并或结构调整;结合目录,紧扣主题。答案:示例:( 12分)建议:计划与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结合一目。或改革是不可阻挡的趋势一目。理由:经济体制改革从农村到城市, 1991年发展到关键时期,摆在中国改革者面前,要探讨中国经济体制改革的 发展方向,继续深化改革,取得更大的成绩,就必须思考计划和市场关系问题,只有突破了传统思想的束缚,才能找准方向。 试题分析:本题考查的是中国经济体制改革的情况,即建议:计划与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结合一目。或改革是不可阻挡的趋势一目。理由:经济体制改革从农村

36、到城市, 1991年发展到关键时期,摆在中国改革者面前,要探讨中国经济体制改革的发展方向,继续深化改革,取得更大的成绩,就必须思考计划和市场关系问题,只有突破了传统思想的束缚,才能找准方向。 考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的道路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 中国经济 体制改革 ( 18分)史学界认为, 15 18世纪是世界历史的转型时期,这一时期的欧洲与中国在思想领域都发生了一系列变革。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16、 17世纪的中国,时当明中叶以后,封建主义专制主义社会经历一千多年的发展,正在经受前所未有的变动,它不仅表现在经济上产生有别于封建生产关系的资本主义萌芽,还表现在文化上涌现出与正

37、统思想相叛离的因素。 刘志琴:明清之际文化近代化的萌动与夭折 材料二 在 17世纪取得胜利的科学革命与英国革命一起被称为 17世纪的 “双元革命 ”。科学是关于自然现象的系统知识,科 学革命一般是指通行的科学理论体系的急剧转变 启蒙运动随之而起。 杨宁一:历史学习新视野新知识 材料三 “我们从两个角度来审视启蒙运动。一方面,启蒙运动的开创者和追随者对他们所继承的那个世界提出了广泛的批判 另一方面,启蒙运动的倡导者试图为更为清晰可靠的理解这些问题奠定充分基础。总之,启蒙运动乃是在批判与创新的大破大立之中展开。 ” 启蒙运动百科全书 ( 1)结合材料一和所学知识,判断材料一中的 “与正统思想相叛离

38、的因素 ”指的是什么,( 2分)并谈谈你对这股新思想的认识。( 3分) ( 2)根据材料二 和所学知识,科学革命产生的思想条件是什么?( 2分)科学革命如何促进了启蒙运动的兴起?( 4分) ( 3)根据材料三和所学知识,概括说明启蒙运动是如何 “大破大立 ”的。( 4 分)启蒙运动的 “创新 ”对中国近代民主政治的发展产生了哪些影响?( 3分) 答案:( 1)因素:明清之际反对封建专制统治的进步思想。( 2 分)认识:一定程度上反映了资本主义萌芽时期的要求,带有民主色彩,对近代反专制斗争有积极推动作用;吸取了儒学的积极因素,批判其不合理的成分,使传统儒学在新时期焕发了生机;未提出新的社会方案,

39、未突破封建专制主义思想体系( 3分) ( 2)文艺复兴(人文主义)解放了思想,面向世界、重视实践的风气形成,促进了科学革命。( 2分)科学革命彰显了理性的价值,破除了迷信和盲从;自然规律的重大发现激起了人们探索社会规律的热情,提供了研究社会的办法。( 4分) ( 3)破:批判专制主义和教权主义,号召消灭专制王权、贵族特权和等级制度。立:追求政治民主、权利平等和个人自由,为未来资本主义社会勾画了制度蓝图。( 4分)影响:维新派提倡君主立宪,开展戊戌变法运动;革命派以天赋人权、自由平等学说为指导,发动辛亥革命,建立资产阶级共和国;新文化运动时期,激进民 主主义者大力宣传民主和科学思想,反对专制独裁

40、( 3分) 试题分析:( 1)由材料可直接得出材料一中的 “与正统思想相叛离的因素 ”指的是明清之际反对封建专制统治的进步思想。认识:一定程度上反映了资本主义萌芽时期的要求,带有民主色彩,对近代反专制斗争有积极推动作用;吸取了儒学的积极因素,批判其不合理的成分,使传统儒学在新时期焕发了生机;未提出新的社会方案,未突破封建专制主义思想体系。 ( 2)本题实际上考查的是科学革命的背景和影响,即是文艺复兴(人文主义)解放了思想,面向世界、重视实践的风气形成,促进了科学革命。科学革命彰显了理性的价值,破除了迷信和盲从;自然规律的重大发现激起了人们探索社会规律的热情,提供了研究社会的办法。 ( 3)本题实际上考查的是启蒙运动的主张和对中国的影响,即是破:批判专制主义和教权主义,号召消灭专制王权、贵族特权和等级制度。立:追求政治民主、权利平等和个人自由,为未来资本主义社会勾画了制度蓝图。影响:维新派提倡君主立宪,开展戊戌变法运动;革命派以天赋人权、自由平等学说为 指导,发动辛亥革命,建立资产阶级共和国;新文化运动时期,激进民主主义者大力宣传民主和科学思想,反对专制独裁。 考点: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的演变 明清之际的儒学思想 明清之际的儒学思想的影响;西方人文精神的发展 文艺复兴和宗教改革 文艺复兴;西方人文精神的发展 启蒙运动 启蒙运动的主张及影响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考试资料 > 中学考试

copyright@ 2008-2019 麦多课文库(www.mydoc123.com)网站版权所有
备案/许可证编号:苏ICP备17064731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