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5届河北保定市高阳中学高三上期第七次周练历史试卷与答案(带解析).doc

上传人:周芸 文档编号:340631 上传时间:2019-07-09 格式:DOC 页数:12 大小:66.33KB
下载 相关 举报
2015届河北保定市高阳中学高三上期第七次周练历史试卷与答案(带解析).doc_第1页
第1页 / 共12页
2015届河北保定市高阳中学高三上期第七次周练历史试卷与答案(带解析).doc_第2页
第2页 / 共12页
2015届河北保定市高阳中学高三上期第七次周练历史试卷与答案(带解析).doc_第3页
第3页 / 共12页
2015届河北保定市高阳中学高三上期第七次周练历史试卷与答案(带解析).doc_第4页
第4页 / 共12页
2015届河北保定市高阳中学高三上期第七次周练历史试卷与答案(带解析).doc_第5页
第5页 / 共12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1、2015届河北保定市高阳中学高三上期第七次周练历史试卷与答案(带解析) 选择题 战国时期,最能体现封建性改革所带来的社会变化的是 A效仿秦国,变法风潮起 B社稷无常奉,君臣无常位 C逃亡者 “耕豪民田,见税什伍 ” D封建城市的兴起 答案: B 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对历史现象的准确理解与分析,解题关键理解战国时期改革的本质特点是确立封建制度,新兴地主夺取统治权,其在政治上的具体表现形式就是君臣位置的更替,据此分析可知 B符合题意,故选 B。 考点: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 商周时期的政治制度 战国时期的改革 新中国成立初期,为恢复国民经济,振兴民族工业,中国共产党和人民政府采取的措施不包括(

2、) A建立社会主义性质的国营经济 B接管私人资本主义的企业 C合理调整工商业 D稳定物价,统一财经 答案: B 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对历史知识的准确理解与认识,解题时紧扣关键词 “不包括 ”,依据已学知识可知建国初期党和政府对私人资本主义企业并没有没收,对它们先是合理调整,后来是通过赎买方式进行社会主义改造, B不合史实,故选 B。 考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的道路 20世纪 50年代至 70年代探索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实践 三大改造 下图邓小平的这幅题词,直接针对的是 A人民公社化运动 B “二月逆流 ” C “反击右倾翻案风 ” D “两个凡是 ”的方针 答案: D 试题分析:本题以图

3、片的形式旨在考查学生知识迁移的能力,依据已学知识可知文革结束后,中央领导人继续坚持 “左 ”的思想路线,提出了 “两个凡是 ”的方针,关于真理标准问题的讨论,确立了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提出了时间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据此分析可知 D符合题意,故选 D。 考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的道路 十一届三中全会关于改革开放的决策 关 于真理标准问题的讨论 新航路开辟加速了欧洲资本主义的发展,集中体现在 A资产阶级人数增加 B雇佣劳动力增加 C资本原始积累速度加快 D资本主义世界市场初步形成 答案: C 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准确理解与分析的能力,依据已学知识可知新航路开辟后,早期殖民扩张随之开展。此

4、时资本主义发展水平相对不高,殖民扩张主要是直接掠夺财富、种族奴役、黑奴贸易等手段,为资本主义发展提供资本原始积累,故选 C。 考点:新航路的开辟、殖民扩张与资本主义世界市场的形成和发展 新航路的开辟 新航路开辟的影响 1946年,美国前总统发表声明: “目前,只有我们能够把自己的政策强加给世界。 ”1972年,美国总统尼克松发明声明: “美国决心用一种新的彬彬有礼的态度来很好地倾听北约伙伴的意见。 ”美国态度变化的主要原因是 A美国实力衰弱,寻求欧洲支持 B古巴导弹危机爆发,美国寻求欧洲帮助 C美欧关系恶化,美国力图缓和 D欧洲共同体建立,美国重视欧洲地位 答案: D 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查学

5、生阅读史料, 提炼有效信息的能力,依据已学知识可知 “北约伙伴 ”指西欧国家,伴随着欧共体经济的迅速发展,一体化进程加快,在很多领域同美国竞争,美国经济的霸主地位发生动摇,才会有这一态度的转变。据此分析可知 D符合题意,故选 D。 考点:第二次世界大战后世界经济的全球化趋势 世界经济区域集团化 欧共体的成立与影响 法国大革命期间,大资产阶级当政时完成的历史任务是 A推翻君主制,成立共和国 B废除封建君主专制和等级制度 C废除封建土地所有制和封建义务 D确立资本主义社会的立法规范 答案: B 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查学生理 解分析问题的能力。解题时紧扣题干中关键信息 “法国大革命期间 ”,依据已学

6、知识可知制宪议会发布的人权宣言否定了封建等级制度,并体现了摧毁君主专制的要求,据此分析可知 B符合题意,故选 B。 考点:欧美代议制的确立与发展 法国共和制、德意志帝国君主立宪制的确立 法国大革命 有人说,真正意义上的世界近代化应该从 18世纪中期以后开始,主要理由是( ) A此时资本主义开始萌芽 B资产阶级启蒙思想开始形成 C世界资本主义体系确立 D英国工业革命,大机器生产出现 答案: D 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准确理解与分析的能力,依据已学知识可知经济上的工业化是近代化最根本的表现,题干中的 “真正意义上的世界近代化应该从18世纪中期以后开始 ”实际是指 18世纪中期从英国开始的工业革

7、命是世界近代化的开端,故选 D。 考点:新航路的开辟、殖民扩张与资本主义世界市场的形成和发展 工业革命 工业革命的影响 一战后,美、英、日三国在远东和太平洋地区激烈争夺霸权,掀起海军军备竞赛,下列具有暂时缓和这一矛盾作用的国际条约是 A凡尔赛和约 B四国条约 C五国海军条约 D九国公约 答案: C 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准确理解与分析的能力,解题时紧扣关键信息 “暂时缓和 ”,依据已学知识可知 A 暂时缓解了帝国主义在欧洲和中东地区的矛盾,B以体面的方式埋葬了英日同盟,又促进了英美关系,使英国在太平洋上的巨大权益暂时得到保障;日本的扩张野心受到美、英、法大国的制约,与军备竞赛没有直接关系,

8、 C使英国的海上优势丧失,日本扩充海军的计划受到限制,是美国外交上的胜利,缓解了海军军备竞赛所产生的矛盾; D项美国长期追求的 “门户开放 ”在中国终于成为现实;打破了日本对中国的独占,为美国进一步对华扩张和争夺亚太地 区的霸权提供了条件,与军备竞赛没有直接关系。故选 C。 考点: 20世纪的战争与和平 第二次世界大战 五国海军条约 在 1942年 1月于华盛顿由美、英、苏、中四国领衔,其余 22国按国名的英文字母依次排列签署了联合国家宣言。这 表明中国抗战功绩得到了国际上的承认 说明反法西斯力量的内部矛盾消除了 反映了中国的国际地位的提高 标志世界反法西斯同盟正式形成 A B C D 答案:

9、 C 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查学生知识迁移的能力,依据已学知识可知反法西斯国家内部矛盾复杂,大国的利益争夺,大国对小国、弱国的侵略和控制,这些矛盾是依然存在,只是当时集中应对法西斯侵略这一主要矛盾,因此 项被排除。故选 C。 考点: 20世纪的战争与和平 第二次世界大战 联合国家宣言 “二战 ”后初期,西欧各国经济政策的相似之处不包括 ( ) A实行国民经济非军事化 B充分利用美国经济援助 C加强政府对经济宏观的指导 D发展高科技和新兴产业 答案: A 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查学生比较分析与归纳的能力,解题时紧扣 “不包括 ”,依据已学知识可知联邦德国在经济发展过程中采取的政策为实行国民经济非军事

10、化, A符合题意,而二战后初期,西欧各国在发展经济的过程中都充分利用了美国的经济援助,加强政府对经济的宏观指导,发展高科技和新兴产业等,故选 B。 考点:第二次世界大战后世界经济的全球化趋势 西欧资本主义的发展 原因 东欧剧变前,导致其严重政治危机的根本原因是 A党内出现了反对派 B执政党放弃了社会主义原则 C自身严重的经济困难 D西方国家的 “和平演变 ” 答案: C 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准确理解与分析的能力,解题时紧扣 “根本原 ”,其含义是指导致事物变化的决定性因素。结合经济决定政治的观点不难选出正确答案:,据此分析可知自身严重的经济困难是导致其严重政治危机的根本原因,故选 C。

11、考点:第二次世界大战后世界政治格局的演变 两极格局瓦解和多极化趋势的加强 东欧剧变 中国共产党与中国国民党于 1936年和 1945年分别在西安与重庆进行了谈判,对于这两次国共谈判叙述正确的是 A两次谈判国共两党的目的一致,但谈判的结果不同 B两次谈判的结果说明了国共两党合则两利,分 则两伤 C两次谈判中美国对国共两党谈判的态度与政策相同 D两次谈判国民党都是为了赢得内战的准备时间 答案: B 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查学生比较分析与归纳的能力,依据已学知识可知可知中国共产党与中国国民党于 1936年和 1945年分别在西安与重庆进行的两次谈判,是在不同背景下进行的,第一次是发生在民族危机严重的情

12、况下,两党合作取得了抗日战争的胜利,第二次是在抗战胜利后,国民党为发动内战做准备而提出谈判,据此分析可知 B符合题意,故选 B。 考点:近代中国的民主革命 新民主主义革命 重庆谈判 20世纪 30年代面对日本侵略,蒋介石提出和取消 “攘外必先安内 ”政策均源于 A “一二九运动 ”促进民族觉醒 B日本发动和扩大对华侵略 C “八一宣言 ”要求合作抗日 D中共制定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方针 答案: B 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分析与理解的能力,依据已学知识可知提出这一政策是源于日本侵略东北,东北沦亡激起全国人民反对;取消这一政策是在华北事变后民族危机加剧,抗日救亡运动高涨,西安事变爆发后,蒋介石被迫

13、接受停止内战,一致抗日,因此二者都源于日本对华侵略。故选 B。 考点:近代中国的民主革命 华日军的罪行与中国军民 抗日斗争 日本发动和扩大对华侵略 有人反对王安石变法中的某项法令,认为它 “将笼诸路杂货,买贱卖贵,渔夺商人毫末之利 ”,该法令是 A青苗法 B均输法 C免役法 D市易法 答案: D 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查准确解读史料的能力,解答本题的关键是理解材料 “将笼诸路杂货,买贱卖贵,渔夺商人毫末之利 ”的含义:法令使政府与商人夺利,损害商人利益的法令, A限制了高利贷的盘剥, B均输法教材没有讲到, C损害了官僚地主的利益, D 打破了大商人垄断市场的局面,增加了政府财政收入,并不能保障

14、农业生产时间,符合题意,故选 D。 考点:历史上重大改革 王安石变法 市易法 为了改变宰相 “事无不统 ”的局面,北宋设置了 参知政事 三司使 通判 枢密使 A B C D 答案: C 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准确理解与知识运用的能力,依据已学知识可知通判是地方官员,是为了监督担任地方长官的哪些文官的,无法限制相权,据此可以排除 ,而 分别分割宰相的行政权、财权和军权, C符合题意。故选 C 考点: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 汉到元政治制度的演变 宋朝加强君主专制的措施 明清时期,江浙地区城镇如雨后春笋蓬勃兴起。这些城镇的主要特点有 多为工商业城市 有些出现了新的生产方式 呈现专业化特色 具有浓厚的

15、政治色彩 A B C D 答案: A 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对明清城镇发展的准确认识,依据已学知识可知江浙城镇的主要功能在经济方面,因此可知这些城镇就是以工商业著称的,时间是在明清时期,有可能出现新的生产方式和专业化特色,但是这些城镇没有政治功能,可排除 ,故选 A。 考点:古代中国的经济 商业的发展 明清工商业市镇 齐民要术 序中说到: “舍本逐末,贤者所非。日富岁贫,饥寒之渐,故商贾之事,阙而不录。 ”此段话表明 A目的是为发展商品经济 B反映出作者重农抑商思想 C告诫统治者应舍本逐末 D齐民要术是我国现存最早最完整的农书 答案: B 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查学生阅读史料,提炼有效信息的

16、能力,解题时需要抓住材料中 “舍本逐末,贤者所非 ”“商贾之事,阙而不录 ”这一信息,据此可以得出其实质指的是作者对重农抑商政策的肯定和认可, B符合题意,故选 B。 考点:古代中国的经济 资本主义萌芽与 “重农抑商 ”和 “海禁 ”政策 “重农抑商 ” 太平天国运动对中国近代化产生了一定影响,这主要表现在它 A否定了封建土地所有制 B动摇了清朝的统治基础 C打击了外国侵略势力 D实施了发展资本主义的方案 答案: B 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对历史现象的准确理解与认识,依据已学知识可知在半殖民地半封建的中国阻碍近代化的是腐朽的清政府的统治,而太平天国运动动摇了清朝的统治基础,所以有利于中国的

17、近代化进程, B符合题意,CDA不符合题意。故选 B。 考点:近代中国的民主革命 1840至 1900年间西方列强侵略与中国人民的反抗斗争 太平天国运 动 有人说洋务运动是 “有心栽花花不开,无心插柳柳成荫 ”,这里的 “柳 ”是指 A增强封建统治的力量 B出现新的经济因素和阶级力量 C抵制外国经济势力的扩张 D引进近代科学技术 答案: B 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查学生解读史料获取信息的能力。材料中 “有心栽花花不开,无心插柳柳成荫 ”的意思是说洋务运动的开展诱导了民族资本主义经济的产生并促进快速发展, B符合题意, A不符合史实; C和 D均属于 “栽花 ”内涵。故选 B。 考点:晚清中国经济

18、变动与资本主义发展 晚清中国经济变动 洋务运动 如图,在甲午中日战争中,北洋舰队全军覆灭的战役是 A B C D 答案: D 试题分析:本题以地图的形式旨在考查的是威海卫战役。回顾已学知识可知甲午中日战争期间的威海卫战役中,日军陆海两路围攻威海卫军港,导致北洋舰队全军覆没,分析地图可知 是平壤战役, 是大东沟, 是旅顺, 是威海卫,故选 D。 考点:近代中国的民主革命 1840至 1900年间西方列强侵略与中国人民的反抗斗争 甲午中日战争 我们之所以说鲁迅在新文化运动的文学革命中做出了突出贡献,主要是因为他 ( ) A把反封建的内容和白话文的形式结合起来 B对封建礼教的攻击最为猛烈 C主张建立

19、新鲜、平易、通俗的新文学 D首先提倡白话文 答案: A 试题分析:本题以鲁迅在文学革命中贡献为背景旨在考查学生对教教主干知识的准确理解与认识。 B、 D两项分别是陈独秀和胡适的主张, C“最猛烈 ”的表述不合史实,因为对封建礼教的攻击是新文化运动中知识分子的一致态度。故选A。 考点:思想解放的潮流 新文化运动 鲁迅 中国共产党成立后,首先致力于 A建立革命统一战线 B组织发动工运高潮 C制定中共民主革命的纲领 D独立领导武装起义 答案: B 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查学生运用已学知识解决历史问题的能力,依据已学知识可知 1921年 7月 23日 31 日,在上海召开了中国共产党的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

20、,大会决定今后党的中心工作是组织工人阶级,领导工人运动,宣告了中国共产党的正式成立,故选 B。 考点:近代中国的民主革命 五四运动和中国共产党成立 中国共产党成立 大革命失败后,中国共产党对民主革命道路进行了新的探索,这条新道路指的是 A领导工人阶级进行武装斗争 B建立根据地形成 “工农武装割据 ”局面 C联合各革命阶级建立统一战 线 D纠正 “左 ”倾错误促进革命形势发展 答案: B 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查学生运用已学知识解决历史问题的能力,解题时紧扣关键信息 “大革命失败后 ”,依据已学知识可知大革命失败后,中国共产党对民主革命道路进行了新的探索,找到了 “工农武装割据 ”的道路,故选 B

21、。 考点:近代中国的民主革命 新民主主义革命 “工农武装割据 ”道路 简答题 20世纪四五十年代开始的第三次科技革命对发展中国家来说,既是机遇,又是挑战。结合史实简要分析改革开放前的中国错失良机、经济发展相对滞后的原因,并据此谈谈你的认识。 (16分 ) 答案:原 因:( l)国内缺乏安定的政治局面:(建国前战争的严重破坏;建国后文革十年动乱)( 2)国际缺乏宽松的外部环境:(建国前帝国主义的掠夺,建国后帝国主义的封锁;五十年代后期中苏关系恶化) (3)缺乏经济建设的经验:(长期采用苏联经济体制模式;忽视客观经济发展规律,发动 “大跃进 ”和农村人民公社化运动)( 4)对社会主要矛盾认识偏差:

22、(修改八大正确认识;“左 ”的错误不断发展)以上每点 3分,共 12分,如只罗列史实不作概括酌情扣分)。 认识:( 1)政治局面的稳定,是振兴科技,发展经济的必要前提。( 2)认清国情,实事求是,坚 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是发展科技的保证。( 3)必须坚持改革开放、科教兴国的方针。( 4)要抓住机遇,迎接挑战,必须制定适合本国国情的经济发展战略并适时调整。(每点 1分,共 4分) 对社会主要矛盾认识偏差:(修改八大正确认识; “左 ”的错误不断发展)以上每点 3分,共 12分,如只罗列史实不作概括酌情扣分)。 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查学生理解与分析的能力,第一小问原因的分析需要结合 “改革开放前

23、”的社会背景,依据已学知识可以从国内、国际、缺乏社会经验以及对社会主要矛盾认识偏差等方面分析归纳;第二小问 “认识 ”属于开放性试题,旨在考查学生综合分析的能力,可以从政治稳定、实事求是、改革开放、抓住机遇等方面分析归纳。 考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的道路 20世纪 50年代至 70年代探索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实践 改革开放前经济发展状况 在封建社会中,个体农民面临哪些有利和不利用的生存环境?( 5 分)唐朝、明清政府为减轻农民负担,在政策 上作出了怎样的调整?( 3分)说明封建国家关注农民生存环境的原因。( 3分) 答案:有利:封建王朝初期的政策扶持;一些王朝抑制兼并的措施。不利:封建国家的沉

24、重赋税徭役负担;自然灾害;封建地主的土地兼并。( 5分) 唐朝前期实行租庸调制,唐后期实行两税法。明朝中期在全国推行一条鞭法。( 3分) 自耕农是封建国家长治久安的基础;是赋税和徭役的保证;自耕农具有较强的生产积极性,有利于社会经济的恢复和发展。( 3分) 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查学生知识迁移的能力,第一小问主要考查学生准确理解与分析的能力,解题时紧扣 “有利和不利用 ”,分别从国家政策、抑制兼并的措施,沉重赋税徭役、自然灾害以及封建地主兼并等方面分析归纳;第二小问的解答需要依据 “唐朝、明清政府 ”的社会状况分析归纳,可以从唐朝的租庸调制,唐后期实行两税法,明朝中期在全国推行一条鞭法;第三小问

25、的解答需要从国家的长治久安、国家税收、社会经济的发展等方面分析与归纳即可。 考点:古代中国的经济 农业的主要耕作方式和土地制度 封建土地制度 有人说早期资产阶级革命时代也是一个 “吃人 ”的时代。结合史实,说明早期资产阶级革命时期的欧洲是如何 “吃人 ”的 (6分 )到 19世纪下半期,这种 “吃人 ”的现象在俄国和美国有何改变 (4分 )你如何看待这种 “吃人 ”现象 (2分 ) 答案:吃人:殖民扩张中种族屠杀和掠夺;黑奴贸易;圈地运动;农奴制度:波旁王朝和斯图亚特王朝的封建专制统治等(每点 2分,共 8分,答出其中 4 点即可得 8 分)改变:俄国废除农奴制;美国颁布解放黑人奴隶宣言,废除

26、叛乱诸州奴隶制(每点 2分共 4分)评价: “吃人 ”带有残酷性:但促进了欧洲资本主义发展 (3分 ) 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准确 理解及运用已学知识解决历史问题的能力,第一小问的解答需要结合 “早期资产阶级革命 ”,据此分析可知欧洲的 “吃人 ”指的是殖民扩张中种族屠杀和掠夺;黑奴贸易;圈地运动;农奴制度:波旁王朝和斯图亚特王朝的封建专制统治等;第二小问的解答结合 “19世纪下半期 ”可以得出 “俄国和美国有何改变 ”指的是俄国废除农奴制;美国颁布解放黑人奴隶宣言,废除叛乱诸州奴隶制;第三小问主要考查学生的分析与理解的能力,对 “吃人 ”现象可以从两个方面分析,既要看到 “吃人 ”带有残

27、酷性:但促进了欧洲资本主义发展。 考点:新航路的开辟、殖民扩张与资本 主义世界市场的形成和发展 荷兰、英国等国的殖民扩张 殖民扩张的影响 综合题 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19世纪 80年代,德国的卡尔 本茨等人成功地制造出内燃机驱动的汽车。其实,在此以前六七十年,就已经出现汽车了。那时,英国伦敦的街道上就行驶着蒸汽公共汽车。但是,当时正处在工业革命后期,火车机车已发明出来并引发起兴办铁路的热潮。正兴致勃勃地投资筑路的英国资本家把汽车的出现视为威胁,他们千方百计想把尚处于摇篮时期的汽车消灭掉。因此他们不是使用暴力毁坏、劫掠汽车,就是派人举旗子在汽车经过的地方,向过路人叫喊: “可怕 的机器来了!

28、 ” 选自高中历史教学辅导书教师教学用书 材料二 主要发明 从发明到应用的时间 蒸汽机 84年 发动机 65年 原子能 6年 根据教材中的小字部分归纳而来 材料三 2005年 12月 28日,朝韩两国在朝鲜境内的开城工业园区举行 “通信连通 ”仪式,庆祝开城工业园与韩国之间的直通电话正式开通。从明年起,南北除了在信息技术领域开展学术交流等民间项目以外,还有望从政府角度全面推进信息技术合作。 人民网 请回答: ( 1)除材料一中所提到的交通工具外,同一时期在交通运输方面的成就还有哪些?这些交通工具的发明给人类带来怎样的影响?从材料中你得到什么启示?( 6分) ( 2)材料二说明了什么?试分析其中

29、的原因。( 3分) ( 3)材料三所提电话、通信技术是何时发明?材料三所反映的历史现象说明了什么?( 3分) ( 4)通过上述分析,你得出什么结论?( 2分) 答案: 交通运输方面的成就: 19世纪 80年代,德国人卡尔 本茨等人成功地制造出由内燃机驱动的汽车; 内燃机车、远洋轮船、飞机等也得到迅速发展。 莱特兄弟 1903年飞机试飞成功。 1896年福特制成第一辆四轮汽车。(举出两例即可得 2 分)影响: 方便了人们的出行,旅游,为人口流动、制成品和原材料的流通提供了相对快捷、安全的交通工具。 客观上推动了市场的扩大、城市化的发展。 同时也为列强对外侵略扩张提供了重要条件。(答出两点给 2分

30、)启示:从材料可知英国汽车出现比卡尔 本茨发明汽车早六七十年时间,但由于人为地扼杀,汽车业并未在英国发展起来,说明任何一个国家必须有开拓进取和创新的精神,任何不思进取的做法只能阻碍科技的进步与社会的发展,所以我们必须与时俱进,掌握前沿科学技术并应用与经济建设,这样我 们的国家才能立于世界强国之林。( 2分,答出一点给 2分) 说明了科技转化为直接生产力的速度加快。原因,科学知识具有继承性;生产加快发展成为科技加快发展的强大动力;科学试验手段日益发展。( 3分) 电话、信息技术分别是第二次、第三次科技革命的成就。材料三说明了世界形势的总趋势是走向缓和的。( 3分) 科学技术的每一次重大发明和革新

31、,都促进了社会经济的飞跃发展。( 2 分) 试题分析:第( 1)问,主要考查学生准确理解与分析及知识运用的能力,第一小问主要结合工业革命成就的相关史实去分析归纳,第二小问影响可以从便于交通 、世界市场的扩大以及便于对外侵略扩张等;第三小问 “启示 ”需要围绕 “科技 ”分析归纳。 第( 2)问,主要考查学生阅读史料,提炼有效信息的能力,解答时需要紧扣“从发明到应用的时间 ”说明了科技转化为直接生产力的速度加快,结合已学知识可知其原因可以从科学知识具有继承性;生产加快发展成为科技加快发展的强大动力;科学试验手段日益发展等方面分析归纳。 第( 3)问,主要考查学生知识迁移的能力,依据已学知识可知电

32、话、信息技术分别是第二次、第三次科技革命的成就。第二小问的回答需要结合材料三分析归纳,材料三主要阐述了朝韩的合作,以 此可以得出材料三说明了世界形势的总趋势是走向缓和的。 第( 4)问,属于开放性试题,旨在考查学生综合分析材料,分析归纳的能力,解答本题首先要综合分析上述材料,归纳出主题,即围绕科技革命,其次需要结合科技革命的影响分析归纳,如科学技术的每一次重大发明和革新,都促进了社会经济的飞跃发展。 考点:新航路的开辟、殖民扩张与资本主义世界市场的形成和发展 工业革命 工业革命的成就及影响 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观大地诸国,皆以变法而强,守旧而亡。然则守旧开新之效,已断可睹矣。以皇上之明

33、,观万国之势,能变则全,不变则亡, 全变则强,小变仍亡。 ”“臣故请皇上以俄大彼得之心为心法,以日本明治之政为政法也。 ” 一康有为应诏统筹全局折 材料二: “中国数千年来都是君主专制政体,这种政体,不是平等自由的国民所堪受的,要去这一政体,不是专靠民族革命可以成功。 ”“我们推倒清政府,从驱除满人那一面说是民族革命,从颠覆君主政体那一面说是政治革命, 那政治革命的结果,是建立民主立宪政体,照现在这样的政治说起来,就算汉人为君主,也不能不革命、 ” 孙中山在东京民报创刊周年庆祝大会上的演说 材料三: 西洋人因为拥护德、赛两先生,闹了许多事,流了多少血,德、赛两先生才渐渐从黑暗中把他们救出来,引

34、到光明世界:我们现在认定,只有这两位先生可以救治中国政治上、道德上、学术上、思想上一切的黑暗。 ” 陈独秀本志罪案之答辫书 材料四:毛泽东也曾对英国泰晤士报的记者福尔曼说过: “我们信仰与实行民主政治 限制任何一党专政的可能性。 ” 一一引自笑蜀编历史的先声 半个世纪前的庄严承诺 请回答: 根据材料联系所学知识简要说明以上几位历史人物所代表的政治派别对实现中国近代政治民主化所作的主要努力。 (8分 )井据此概括指出中国代政治民主化的主要特点 (4分 )。 答案:努力:康有为等维新派为实行君主立宪掀起戊戌变法运动;( 2分)孙中山等资产阶级革命派为建立民主共和制度进行了辛亥革命;( 2分)陈独秀

35、等具有民主思想的知识分子 (激进民主派)为提倡民主与科学发起了新文化运动; (2分 )以毛泽东为首的中国共产党人为实现民主政治推翻了蒋介石独裁统治建立了人民共和国:( 2 分)(每个派别如果只举出主张或只举出事件名称,只可得 1分) 特点:各派都主张向西方学习;都与挽救民族危亡相结合;对民主制度的理解不断深化 (或:从追求资产 阶级民主到追求人民民主专政)。(每点 2分,以上 3点只要任答 2点即 得满分 4分) 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查学生阅读史料,提炼有效信息及分析与理解的能力,第一小问主要考查学生知识运用的能力,解答时需要结合 “康有为 ”“孙中山 ”“陈独秀 ”“毛泽东 ”等历史贡献等方

36、面分析归纳,第二小问考查学生分析归纳的能力,可以从学习西方、挽救民族危亡以及对民主制度理解不断深化等方面分析与归纳。 考点:近代中国的民主革命 辛亥革命 孙中山 观察下图,并运用所学知识回答问题: (1)根据图一说明唐朝对外交流的主要特征。 (2分 )归纳上述 特征产生的主要影响。(2分 ) (2)图二反映了清朝面临怎样的周边形势 (1分 )分析导致这种形势形成的主要原因。 (3分 )清朝政府应对这种形势采取的 “闭关锁国 ”政策是否有效 为什么 (3分 ) (3)从图一到图二,反映了中国历史发展的哪些趋势 (2分 ) 答案:( 1)特征:海陆交通并举;以亚洲为主,远及欧非 (2分 )影响:促

37、进了唐朝经济文化的繁荣;扩大了唐文化的世界影响。 (2分 ): (2)形势;西方列强殖民扩张的威胁。 (1分 )原因:新航路开辟;欧洲资本主义发展:欧洲各国对外殖民扩张。 (3分 )无效。 (1分 )导致中国逐渐 落后于世界;最终被列强打开大门,沦为半殖民地 (2分 );如答有效可以按以下给分:有效;(1分 )闭关锁国政策一定程度抵制了列强的侵略;在一定时期内巩固了统治。 (2分 ) (3)趋势:中国逐渐落后于世界;由对外开放逐渐走向闭关锁国:抗击外国侵略逐渐成为中国历史的重要内容之一 (2分,答出其中二点即可得满分 ) 试题分析:第( 1)问,以图片形式旨在考查学生知识迁移的能力,分析图片可

38、以得出唐朝对外交流的特点是海陆交通并举;以亚洲为主,远及欧非,第二小问的影响可以促进了唐朝经济文化的繁荣;扩大了唐文化的世界影响等方面分析归纳。 第( 2)问,主要考查学生观察图片获取信息的能力,第一小问的原因可以结合西方列强等方面分析归纳,第二小问需要从新航路的开辟、欧洲资本主义的发展以及殖民扩张等方面分析归纳,第三小问结合中国清朝的社会背景可以从无效或者有效方面分析与归纳即可。 第( 3)问,主要考查学生分析与归纳的能力,图一是中国唐朝时期的对外交往,反 映了当时中国的强盛,图二清朝中国的闭关锁国,反映了中国的落后,据此分析可以得出趋势为中国逐渐落后于世界;由对外开放逐渐走向闭关锁国:抗击外国侵略逐渐成为中国历史的重要内容之一。 考点:古代中国的经济 资本主义萌芽与 “重农抑商 ”和 “海禁 ”政策 闭关锁国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考试资料 > 中学考试

copyright@ 2008-2019 麦多课文库(www.mydoc123.com)网站版权所有
备案/许可证编号:苏ICP备17064731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