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5届甘肃肃南县第一中学高三10月月考文综历史试卷与答案(带解析).doc

上传人:sofeeling205 文档编号:340715 上传时间:2019-07-09 格式:DOC 页数:9 大小:20.94KB
下载 相关 举报
2015届甘肃肃南县第一中学高三10月月考文综历史试卷与答案(带解析).doc_第1页
第1页 / 共9页
2015届甘肃肃南县第一中学高三10月月考文综历史试卷与答案(带解析).doc_第2页
第2页 / 共9页
2015届甘肃肃南县第一中学高三10月月考文综历史试卷与答案(带解析).doc_第3页
第3页 / 共9页
2015届甘肃肃南县第一中学高三10月月考文综历史试卷与答案(带解析).doc_第4页
第4页 / 共9页
2015届甘肃肃南县第一中学高三10月月考文综历史试卷与答案(带解析).doc_第5页
第5页 / 共9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1、2015届甘肃肃南县第一中学高三 10月月考文综历史试卷与答案(带解析) 选择题 世界文明史中说: “(公元前 6世纪至公元前 3世纪)当希腊人正在探讨物质世界的性质、印度思想家正在思考灵魂和神的关系时,中国的圣人正试图去发现人类社会的基础和贤明政治的根本原则。 ”导致中国思想家关注这一主题的主要原因是( ) A社会的剧烈变动 B自然经济占统治地位 C统治者政策的引导 D百家争鸣局面的出现 答案: A 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对 “百家争鸣 ”的掌握。依据所学可知,题干所说的 “人类社会的基础和贤明政治的根本原则 ”是指中国春秋战国时期的百家争鸣中诸子百家所进行的探索。春秋战国时期,我国社会

2、处于大变革时代,诸子百家就社会改革的现实问题提出了不同的见解 ,形成了思想领域的百家争鸣。所以应选 A。 考点: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的演变 “百家争鸣 ”和儒家思想的形成 “百家争鸣 ” 英国首相卡梅伦在北大演讲时说: “我在英国当首相,没有专门的厨师为我做饭,只能去内阁蹭饭。不仅如此,每年收入全部公开。每周二、周四还要去下院接受质询 抱着老百姓哭,第二天泰晤士报的标题是英国首相以无耻的眼泪换取选票 。而太阳报的标题则会是英国首相和私生子相认。 ”卡梅伦的上述言辞体现了英国首相( ) A社会地位较低 B权力受内阁制约 C受多方面监督 D不掌握国家实权 答案: C 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查英国的政

3、治体制。从材料 “ 每年收入全部公开。每周二、周四还要去下院接受质询 ”“ 泰晤士报 太阳报 ” 说明英国首相受多方面监督。所以应选 C。 考点:近代西方资本主义政治制度的确立与发展 英国君主立宪制的确立 责任内阁制 一位欧洲著名学者指出: “我们已经很难从传统的观点来看欧洲是否算是统一。从形式上来看是没有,如果从实质内容来看,他们已经有了共同的认同。统一的国家要做的事,他们不已经在做了吗 而且做得比主权国家还好 ”。此学者的核心主张是 ( ) A建立政治、军事一体化的欧洲 B欧盟是超越主权国家的区域实体 C建立经济全球化对欧洲更重要 D区域集团化是当今世界正确潮流 答案: B 试题分析:本题

4、主要考查欧洲一体化进程。题干材料反映的是欧洲一体化的进程及效果。从材料 “从实质内容来看,他们已经有了共同的认同 ”、 “ 做得比 主权国家还好 ”说明欧洲一体化进程效果显著。分析选项, A、 D明显错误, C与题意无关。所以应选 B。 考点:世界经济的全球化趋势 世界经济的区域集团化 欧洲一体化 1976年诺贝尔经济学奖获得者弗里德曼说: “正如没有一个社会能够完全以命令原则来经营,一个社会也不可能完全靠自愿的协同合作来推动。相反地,以自愿交易为主的经济制度,却有足够的潜力同时促进繁荣与人类自由。 ”这一经济理论主张( ) A自由放任 B强化国家干预经济 C放松国家干预经济 D仿效计划经济鲁

5、滨逊漂流记描写了 答案: C 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查战后经济的发展与调整。有材料 “以自愿交易为主的经济制度,却有足够的潜力同时促进繁荣与人类自由 ”可知,弗里德曼反对国家对经济的过多干预。分析选项, C项符合题意,故应选 C。 考点:罗斯福新政和当代资本主义的新变化 战后资本主义的新变化 战后经济的调整 一些历史学家认为,美国和巴西在 19世纪经济发展中产生的巨大差异,是由两个国家并入全球经济的不同方式造成的。下列与此研究视角相同的是( ) A英国代议制的确立为工业革命提供了政治前提 B斯大林模式是在资本主义包围下进行经济建设的选择 C巴黎公社是无产阶级夺取政权的第一次伟大尝试 D工业革命后

6、,物质享受至上成为许多人的生活目标 答案: B 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查苏联的经济建设模式。材料认为美国和巴西不同的经济模式导致两国经济发展中产生了巨大差异;苏联由于帝国主义的包围和封锁,采取了高度集中的计划经济发展模式。即发展模式的不同导致发展程度的差异。故应选 B。 考点:俄国十月革命与苏联社会主义建设 “斯大林模式 ” “斯大林模式 ”的评价 下表反映了英国部分年份经济主要部门的收入变化(单位:万英镑),这一变化带来的影响是 ( ) A工业革命完成,阶级矛盾趋于缓和 B地主阶级消亡,王权开始受到削弱 C资产阶级壮大,责任内阁制度出现 D社会结构变动,议会改革势在必行 答案: D 试题分析:

7、本题主要考查英国的君主立宪制。从材料中的数据可知,工矿建筑业发展迅速,这使工业资产阶级实力上升,地位日益重要,社会阶级结构发生了明显变化,要求更多的民主权利。在这种形势下,出现了 1832年议会改革。故应选 D。 考点:资本主义世界市场的形成与发展 工业革命 工业革命的影响;欧美代议制的确立与发展 英国君主立宪制的确立 1832年议会改革 苏格拉底提出 “美德即知识 ”,认为德性的根据在于知识,有知识就有德性。王阳明提出 “致良知 ”,认为德性的根据在于 “良知 ”,良知是是非善恶的标准。以下评述准确的是( ) A都强调知识在美德形成中的主导性 B都坚持德性在政治活动中的关键性 C都遵循逻辑在

8、理论体系中的建构性 D都重视道德在个人修养中的重要性 答案: D 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对道德作用的认识。由材料可知,王阳明和苏格拉底两人在都注意到道德、美德在个人修养中的作用及重要性。分析选项, D项符合题意,故应选 D。 考点: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的演 变 宋明理学 王阳明的主张;西方人文精神的起源与发展 西方人文精神的起源 苏格拉底的思想 史学家傅斯年认为,历史研究应坚持有一分材料说一分话 ”。表中摘编自明清相关史志资料,显示了明清时期江南经济的主要变化。根据傅斯年的观点,此表可以证明( ) 松江府 “壤地广袤不过百里而遥,农亩之入非能有加于他郡邑也。所由供百万之赋 全赖此(棉织)一

9、机一杼 ”。 苏州府 “郡城之东,皆习机业。 计日受值 ”;盛泽镇 “供以蚕桑为业 ”。 嘉兴府 王江泾镇 “多织绸,收丝缟之利,居者可七千余家 ” 湖州府 “俗皆织绢 ”; “惟湖以蚕 官赋私负咸取足焉 ”;南浔镇 “烟火万家 ”。 商品经济比较发达 纺织业在经济中占主导地位 市镇经济繁荣 资本主义萌芽发展迅速 A B C D 答案: C 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查古代商业的发展。傅斯年认为,历史研究要从历史史实出发,即论从史出。从表格中的内容可知,这一时期商品经济比较发达; “郡城之东、盛泽镇、王江泾镇、南浔镇 ”的发展,体现了市镇的繁荣。故 、 符合题意; 、 与材料不符。所以应选 C。 考

10、点:古代中国经济的基本结构与特点 商业的发展 江南经济的发展 19世纪末法兰西第三共和国宪法修正条文宣布:过去统治家族的成员不得当选共和国总统,参议员任职一旦期满,即丧失其不受罢免的参议员职务。该规定( ) 有利于消除贵族政治 有利于共和派掌握总统等关键职位 有利于保障立法权的独立性 有利于法国共和政体的巩固与发展 A B C D 答案: D 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查法国的政治体制。法国自 1789年大革命后,政体更迭频繁,直到 1875年,共和派以微弱多数通过了 1875年宪法,使法国共和体制最终得以确立。为防止复辟,巩固共和成果,故对统治过法国的家族进行了种种限制。分析选项, 均符合题意,所

11、以应选 D。 考点:近代西方资本主义政治制度的确立与发展 资本主义政治制度在欧洲大陆的扩展 法国的共和制 有学着研究材料发现:宋代的商税率大致为 3%,国家权力对商业的征税力度,比农业要低得多;清代商人出现亏损时,统治者常常要 “优商 ”“恤商 ”。与之相比,统治者很少在农家收成下降时优恤农民。这表明( ) A古代统治者改变了重农抑商政策 B商人地位逐渐超过其他社会阶层 C宋以后国家商业税收超过农业税 D古代对商业采取的政策较为灵活 答案: D 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查古代的经济政策。依据所学可知,从战国时期开始,我国历代统治者都推行重农抑商政策,商人地位较低下,故 A、 B表述错误; C项从材

12、料中看不出;材料 “国家权力对商业的征税力度,比农业要低得多;清代商人出现亏损时,统治者常常要 优商 恤商 ”体现了统治者对商业采取了较为灵活的政策,故 D项正确。 考点:古代中国的经济 资本主义萌芽与 “重农抑商 ”和 “海禁 ”政策 重农抑商 “盖朝廷纪纲之地,为帝王耳目之司,必在得人,方为称职 ,自非端劲特立之士,不当轻授。 ”由此可见此人主张( ) A制定行之有效的法规建立完整的监察体系 B要侧重监察吏治腐败现象 C提高监察机关官员的自身素养 D把监察工作的重心放在打击经济犯罪上 答案: C 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查古代的监察制度。题干材料 “自非端劲特立之士,不当轻授 ”是指要选拔品行

13、端正之人任监察官,这些人应是 “帝王耳目之司 ”,有效监察各级官吏。由此可见,此人非常重视对检察官的的选拔与培养,以提高其素质。故应选 C。 考点: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 汉到元政治制度的演变 古代监察制度 据古碑记载: “汉建成二十年设沛国于相(今淮北市),颁布 酒榷 ,在濉溪口、柳孜专设税官,征收盐酒税。 ”材料表明汉代( ) 推行重农抑商政策 实行了分封制 实行盐铁专卖政策 对市场进行严格管理 A B C D 答案: D 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对汉代商业发展的掌握。从材料 “专设税官,征收盐酒税 ”可以看出政府已对市场交易进行了严格的管理;材料 “设沛国于相 ”说明汉时还实行了分封制。分

14、析选项, 符合题意;而 从材料中体现不出来。所以应选 D。 考点:古代中国的经济 商业的发展 汉代市的发展特点 综合题 【历史 20 世纪的战争与和平】( 15分) 1938年 7月,国民政府军事委员会参事室对中国抗战将面临的国际形势做过预测。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苏俄不会单独出兵; 英国将在远东进行妥协外交; 美国不会单独干涉远东问题; 国联无力干涉。 据鹿锡俊国民政府对欧战及结盟问题的应对 ( 1)试分别说明国民政府军事委员会参事室做出上述预测的依据。( 12分) ( 2)概括指出当时苏、英、美三国的政策对远东局势产生了怎样的影响。( 3分) 答案:( 1) 的依据:苏联担心德国东侵,将战

15、略重心放 在欧洲。( 3 分) 的依据:英国为维护自身利益,对法西斯国家推行绥靖政策。( 3分) 的依据:美国为避免卷入国际争端,实行 “中立政策 ”。 ( 3分) 的依据:从 “国联制度设计缺陷 ”、 “英法控制国联,实行绥靖政策 ”、 “国联不能制止战争的具体事例 ”任一角度作答,言之有理均可得分。( 3分) ( 2)纵容了日本在中国的侵略,恶化了远东局势。( 3分) 试题分析:第( 1)问,主要考查学生对抗战初期的国际形势的分析与认识。回答时要注意时间 “1938年 7月 ”。依据所学可知,当时苏联担心德国东侵,将战略重心放在欧洲;英国为维护自身利益,对法西斯国家推行绥靖政策;美国为避免

16、卷入国际争端,实行 “中立政策 ”;再就是国联的本身结构缺陷及其所为,故得出上述预测。 第( 2)问,本题主要考查二战时期苏、英、美三国的政策的影响。结合英法美等国的具体政策及中国抗战的形势分析可知,英法美等国的政策对日本的侵略实际上起到了纵容的作用,日本侵华更加有恃无恐,加大了中国人民抗战的压力。 考点:选修 二 20世纪的战争与和平 抗战爆发后中国面临的国际形势 【历史 近代社会的民主思想与实 践】( 15分) 辛亥革命爆发后,山东巡抚孙宝琦曾致电清内阁,阐述对时局的看法。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顷者,宪法信条,业经颁布,君权削尽,仅存皇位,而各省不知信从,反多独立。 重以土匪峰起,列强环伺

17、,瓦解瓜分,危在旦夕。 今日各省民情,如决江河。然察其所为,决非种族相仇,实渴望共和政体。 依臣愚见,莫如毅然改计,俯顺舆情,实行公天下,宣布共和。 孙宝琦致内阁电( 1911年 11月 11日) ( 1)概括指出孙宝琦的电文反映了哪些史实。( 9分) ( 2)结合史实,说明清政府是如何应对 “各省民情 ”的。( 6分) 答案:( 1)清政府颁布钦定宪法大纲,实行预备立宪;武昌起义爆发后,各省纷纷宣布独立;帝国主义伺机扩大对华侵略;实行共和成为大势所趋。(答出三个要点即可)( 9分) ( 2)起初,清政府拒绝实行共和,派兵镇压革命军;后来,迫于革命形势发展,清帝不得不宣告退位。( 6分) 试题

18、分析:第( 1)问,解答此题要结合材料,从材料 “宪法信条,业经颁布,君权削尽,仅存皇位 ”可知,宪法即钦定宪法大纲已经颁布,清政府已经实行预备立宪;从材料 “而各省不知信从,反多独立 ”可知,武昌起义爆发后,各省纷纷宣布独立;从材料 “然察其所为 ,决非种族相仇,实渴望共和政体 ”可知,共和已是人心所向,大势所趋。 第( 2)问,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对共和的态度的变化。联系所学可知,起初清政府派兵镇压革命运动,反对共和;随着革命形势的发展和内部的分化,清帝不得不宣布退位,承认共和。 考点:选修二 近代社会的民主思想与实践 清政府预备立宪与辛亥革命 ( 15分)历史上重大改革回眸 宋人话本中很多故

19、事涉及王安石变法。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王安石微服赴江宁,遇一老妪喂鸡豕,唤 “醢彩 矗 奔 咕憷淳褪场势涔剩 襄 唬鹤酝醢彩 喙 路琶瘛 拙佣 辏 惨 雒庖邸 鄣惹 瘸龆 钜廴绻省 疽陨槲 担 裆槭 坏眯钪硌群蚶赳憷锉凑饕矍 蜃加胨 蚺肜纯畲 约也辉 豢槿狻蚀嗣窦湓购扌路 胗诠撬琛 br 据京本通俗小说 拗相公 ( 1)据材料,概括说明王安石变法过程中出现了哪些问题。( 9分) ( 2)研究王安石变法时,你如何看待宋人话本的史料价值。( 6分) 答案:( 1)免疫法等新法加重了人民负担;用人不当,出现了官吏扰民现象;新法引起了民间不满。( 9分) ( 2)话本在一定程度上能反映当时的社会状况

20、,具有一定史料价值 ;话本属于文学作品,有艺术加工成分,须用其他史料印证。( 6分) 试题分析:第( 1)问,主要考查学生对王安石变法的认识与理解。首先要仔细审题,明确要求,然后结合材料 “ 自王安石为相公,立新法扰民 钱既出而差役如故。妾本以桑麻为业, 今桑麻失利,只得蓄猪养鸡,等候吏胥里保来征役钱,或准与他,或烹来款待他,自家不曾尝一块肉 ” 从人民负担、用人等角度归纳概括。 第( 2)问,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对王安石变法评价的认识。依据所学可知,宋人的话本属于文学作品,既是是一种艺术,也从艺术的角度对社会进行反映。故不可轻信文艺作品,要坚持全面的观点,从正反两个角度分析评价。 考点:历史上重

21、大改革回眸 王安石变法 认识与评价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12分) 材料一 资产阶级,由于开拓了世界市场,使一切国家的生产和消费都成为世界性的了。 过去那种地方的和民族的自给自足和闭关自守状态,被各民族的各方面的互相往来和各方面的互相依赖所代替了。物质的生产是如此,精神的生产也是如此。 材料二 (到 20世纪初) “资本主义已成为极少数 先进 国对世界上绝大多数居民实行殖民压迫和金融扼杀的世界体系。 ”“人类的整个经济、政治和精神生活在资本主义制度下就已经愈来愈国际化了。 ” 列宁选集 材料三 二战后,全球化逐步发展到新的阶段,资本主义生产方式覆盖到全球大部分国家和地区。 “全球化 ”观念在

22、 20世纪八九十年代被人们普遍关注, 以计算机和网络技术为核心的信息产业飞速发展,使人们之间的联系和交往越来越便捷和密切,时间和空间对人们的阻隔越来越小。西方国家放松对经济的管制,市场机制在经济和社会生活中发挥着越来越大 的作用。各种关税壁垒明显削弱,资本主义国家经济的开放度不断扩大,商品、服务、资本和技术的国际流动更加通畅。 材料四 18世纪下半叶,以蒸汽机的发明和应用为主要标志的第一次工业革命,就把人类从农业社会带到工业社会。到 19世纪下半叶,以电力和内燃机的发明为主要标志的第二次科技革命,把人类社会带入了电气化时代。战后五六十年代的新科技革命,把人类带入了原子和电子时代。到 20世纪

23、80年代后半期,西方国家再次掀起科技革命的新高潮,以计算机和网络技术为核心的信息产业飞速发展,把人类带入信息化和全球化时代。 现代科学技术 的研究和开发,需要大量资金,也需要多种专业人才的分工协作,进而要求超出个别企业甚至个别国家的限制,寻求广泛的国际交流与合作,实现科技研究与开发的全球化。 以上材料引自罗文东论经济全球化进程中资本主义和社会主义的关系 请回答: ( 1)上述材料中依次出现 “世界性 ”“国际化 ”和 “全球化 ”。促使 “世界性 ”和 “国际化 ”形成的最主要的原因分别是什么?依据材料指出推动 “世界性 ”、 “国际化 ”和“全球化 ”发展的共同因素。( 3分) ( 2)材料

24、一、二中 “世界性 ”、 “国际化 ”与材料三中的 “全球化 ”之间有何联系?依据材料三归 纳 “全球化 ”的特点。( 4分) ( 3)依据材料四,分别指出科学技术为 “世界性 ”、 “国际化 ”、 “全球化 ”发展所提供的条件。并说明科学技术与全球化之间的关系。( 5分) 答案:( 1)原因:第一次工业革命的开展;第二次工业革命的开展。( 2分) 因素:资本主义的发展。( 1分) ( 2)联系:全球化是从世界性和国际化发展而来的。( 1分) 特点:信息化;市场化;自由化(或开放扩大)。( 3分) ( 3)条件:世界性:蒸汽机的发明应用; 国际化:电力和内燃机的发明; 全球化:信息技术的发展。

25、( 3分) 关系:全球化为科学技术的发展提供条件;科学技术的发展推动全球化。( 2分) 试题分析:第( 1)问,主要考查学生对资本主义发展尤其是两次工业革命的进行所产生的影响的分析与认识。回答时要注意 “世界性 ”和 “国际化 ”出现的时代及时代特征,特别是工业革命的进行,促进了资本主义的迅速发展,使世界日益成为一个整体,联系越来越紧密。 第( 2)问,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对全球化进程的分析与认识。依据所学可知,全球化实际上是由世界性和国际化发展而来的,是一个逐渐发展而来的漫长过程。回答特点要结合材料 “ 以计算机和网络技术为核心的信息 产业飞速发展 市场机制在经济和社会生活中发挥着越来越大的作用

26、。各种关税壁垒明显削弱,资本主义国家经济的开放度不断扩大,商品、服务、资本和技术的国际流动更加通畅。 ”归纳总结。 第( 3)问,本题主要考查学生科学技术在全球化过程中的作用。回答时要联系所学,尤其是三次科技革命的成果及其对世界经济发展所产生的作用归纳总结。 考点:资本主义世界市场的形成与发展 三次科技革命 科技革命的作用;世界经济的全球化趋势 世界经济的全球化趋势 过程 ( 25分)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人性之恶,其善者伪也。可学而能、可 事而成之在人者,谓之伪。 人生而有欲,欲而不得,则不能无求,求而无度量分界,则不能不争。(人群)争则乱,乱则穷。先王恶其乱也,故制礼义以分之,

27、使欲必不穷于物,物必不屈于欲,两者相持而长,是礼之所起也。 隆礼贵义者其国治,简礼贱义者其国乱。礼义生而制法度。法者,治之端也。隆礼至法则国有常。君者,国之隆也;父者,家之隆也。隆一而治,二而乱。 天行有常,不为尧存,不为桀亡。从天而颂之,孰与制天命而用之。天有其时,地有其财,人有其治,夫是之谓能参。 摘编自荀子 材料二 汉兴,江都相董仲舒亦大儒,作书美孙卿( 即指荀子)。 (西汉)刘向叙录 “荀卿全是申、韩 ”, “只一句 性恶 ,大本已失。 ” (南宋)朱熹朱子语类 材料三 荀子认为,礼在社会理想层面上的价值是建立社会等差秩序。礼的本意和功能是对人之放任的约束,是对等差秩序的遵守。这种价值

28、取向将会在社会分化的态势下,发挥其社会整合的功能。荀子的礼法价值观虽然有以道德裹胁法律的倾向,但他明确指出了道德与法律的互动关系,充分认识到了道德在社会政治生活中的作用。另外,荀子还强调为政者的品德对于社会政治的决定性影响,要求处于政治实践中的从政者首先要具备良好的 道德品性。 一高春花荀子礼学思想及其现代价值 材料四 一个成功的自由社会,在很大程度上将永远是一个与传统紧密相连并受传统制约的社会。 历经数代人的实验和尝试而达致的成就,包含着超过了任何个人所能拥有的丰富经验。 英 冯 哈耶克自由秩序原理 ( 1)概括材料一中荀子的主要观点,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其观点形成的主要背景。( 10分)

29、( 2)根据材料二,指出荀子思想在西汉和南宋学术界的不同境遇。根据材料一、二和所学知识,简析出现不同境遇的主要原因。( 9分) ( 3)根据材料二、四,简述荀子思想的现代价 值。( 6分) 答案:( 1)主要观点:人性本恶;礼法并用;认识并利用规律。主要背景:春秋战国时期处于社会转型时期;荀子广泛吸收各思想的精华。 ( 2)不同的境遇:西汉推崇;南宋冷遇。主要原因:西汉吸收秦亡教训;大统一的需要。南宋理学兴起和发展。 ( 3)在社会转型时期,荀子主张建立良好秩序的思想有借鉴意义。荀子道德对官僚政治的作用,对现在民主法治有借鉴意义。 试题分析:第( 1)问,主要考查学生对荀子主要思想观点及其发展

30、概况的掌握。回答第一小问时要所学知识及材料 “人性之恶 ”“先王恶其乱也,故制礼义以分之 ”“隆礼贵义 者其国治 ”“天行有常 ”等关键语句归纳总结答案:。回答背景时要联系 “百家争鸣 ”的背景回答。 第( 2)问,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对荀子思想地位变化的认识与理解。回答时要结合楚材料 “汉兴,江都相董仲舒亦大儒,作书美孙卿(即指荀子) ”可知,二董仲舒是在推崇荀子;而材料 “荀卿全是申、韩 ”, “只一句 性恶 ,大本已失。 ”说明朱熹是在否定荀子。联系西汉董仲舒改造儒学的背景及南宋由于复兴孔孟之道的理学兴起的背景回答原因。 第( 3)问,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对荀子思想的作用的分析与认识。回答时首先

31、要结合材料二和材料四的内容回答。材料二 与材料四强调通过历史检验,借鉴荀子的某些观点我们今天构建和谐社会、法制社会等服务。 考点: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的演变 儒家思想 荀子的思想;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的演变 儒家思想 董仲舒的思想;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的演变 宋明理学 程朱理学 【中外历史人物评说】( 15分)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17世纪末,中国康熙皇帝和俄国彼得大帝都善于吸收新鲜知识,康熙还向洋教士请教证明几何题;两个皇帝都锐意改革。康熙兴修水利、发展农业、改革税制,力度不可谓不大,也开创了 “康熙盛世 ”,取得了不少成绩,然而,俄国改革的效 果却远远超过了中国。 ( 1) “康熙盛

32、世 ”的繁荣是建立在什么经济基础上的 中国封建政府对萌芽状态中的资本主义采取什么政策 其影响如何 ( 10分) ( 2)与康熙帝改革相比,彼得一世改革的突出特点是什么 ( 5分) 答案: (1)小农业与家庭手工业相结合的自然经济基础上。清政府实行闭关政策和重农抑商政策,在国内设置关卡,对商品征收重税,严格控制手工业生产规模,限制开设手工工场,加之封建行会对手工业发展的束缚,严重阻碍了中国资本主义萌芽的发展,阻碍了中国社会进步。( 10分) (2)鼓励发展工商业,把农奴制引人手工工场, 允许工场主购买农奴到工场做工,促进了俄国资本主义发展。( 5分) 试题分析:第( 1)问,主要考查学生对 “康熙盛世 ”的认识及所采取的政策对资本主义萌芽的发展所产生的影响。结合所学可知, “康熙盛世 ”只不过是封建经济的回光返照,其基础依然是传统的自然经济,这与西方正在蓬勃兴起的资本主义背道而驰,逆历史发展至潮流。所采取的经济政策也严重地阻碍了资本主义萌芽的进一步发展。 第( 2)问,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对 “康熙盛世 ”和彼得一世改革的认识与理解。回答时要结合第一问及所学的知识归纳总结。尤其要注意结合彼得一世改革的内容及其对 俄国历史发展所产生的影响即对俄国资本主义发展的影响。 考点:中外历史人物评说 中西著名的政治家 康熙帝与彼得大帝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考试资料 > 中学考试

copyright@ 2008-2019 麦多课文库(www.mydoc123.com)网站版权所有
备案/许可证编号:苏ICP备17064731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