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5届福建福州八中高三上期第二次质检文综历史试卷与答案(带解析).doc

上传人:postpastor181 文档编号:340736 上传时间:2019-07-09 格式:DOC 页数:9 大小:69.32KB
下载 相关 举报
2015届福建福州八中高三上期第二次质检文综历史试卷与答案(带解析).doc_第1页
第1页 / 共9页
2015届福建福州八中高三上期第二次质检文综历史试卷与答案(带解析).doc_第2页
第2页 / 共9页
2015届福建福州八中高三上期第二次质检文综历史试卷与答案(带解析).doc_第3页
第3页 / 共9页
2015届福建福州八中高三上期第二次质检文综历史试卷与答案(带解析).doc_第4页
第4页 / 共9页
2015届福建福州八中高三上期第二次质检文综历史试卷与答案(带解析).doc_第5页
第5页 / 共9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1、2015届福建福州八中高三上期第二次质检文综历史试卷与答案(带解析) 选择题 美国学者 L S 斯塔夫里阿诺斯在全球通史里写道: “这是一个生气勃勃、富有创造性的时代;在这一时代里,人们写下伟大的文学、哲学和社会理论著作,这也是中国古代文明形成的时代。 ”下列思想主张不属于 “这一时代 ”的的是 A “君者舟也,庶人者水也。水则载舟,水则覆舟 ” B “仁者,爱人 ” C “民为贵,社稷次之,君为轻 ” D “罢黜百家,独尊儒术 ” 答案: D 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查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尊重材料是做对历史题目的唯一秘籍。而通过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不难发现, “这一时代 ”指的是春秋战

2、国时期,而 “D “罢黜百家,独尊儒术 ”则属于汉朝时期的汉武帝时期,所以思想主张不属于 “这一时代 ”的只能是 D。 考点: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的演变 春秋战国时期的百家争鸣 中国古代文明形成的时代 美国学者 L.S.斯塔夫里阿诺斯在全球通史中指出: “西方由于自己的技术成就、经济活力以及社会和政治的多元化,正在发生着变化。而所有这一切,形成一种最终导致西方主宰全球的推动 力。结果,极为稳定而又保守的中国社会,被西方势不可挡的扩张主义弄得四分五裂 ”。材料不能够体现的史观是 A文明史观 B全球史观 C近代化史观 D社会史观 答案: D 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查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尊

3、重材料是做对历史题目的唯一秘籍。而通过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不难发现,西方由于自己的“技术 ”成就所体现的历史史观是文明史观,最终导致西方主宰 “全球 ”的推动力所体现的历史史观是全球史观,保守的中国社会,被西方势不可挡的扩张主义弄得 “四分五裂 ”所体现的历史史观是近代化史观。 考点:史学研究 史学观点 社会史观 下面是 1988年和 1993年美国纽约时报公布的 “自由世界 ”(资本主义国家)和 “西方 ”(英、法、美等发达资本主义国家)两个词语使用的次数变化示意图。该变化反映了 A美国报界经常变换用语 B世界政治格局的变化 C美苏两国矛盾得到缓和 D第三世界力量的兴起 答案: B 试题分析:

4、本题主要考查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尊重材料是做对历史题目的唯一秘籍。而通过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不难发现,美国纽约时报公布的 “自由世界 ”和 “西方 ”(英、法、美等发达资本主义国家)两个词语使用的次数变化示意图所反映的本质问题是世界政治格局是在发展变化的。 考点:第二次世界大战后世界政治格局的演变 两极格局瓦解和多极化趋势的加强 世界政治格局的变化 “比较 ”是历史学习和研究的一种重要方法。穿越时空,轻拂史尘,我们不难发现我国历史上三大宪法或宪法性文件的巨大差异。下列选项中,对应正确的是 宪法或 宪法性文件 产生的背景 主要内容 历史地位或评价 共同纲领 人民解放战争胜利发展 具有临

5、时宪法性质 1954年宪法 确立人民代表大会为最高权力机关 我国第一部社会主义类型的宪法 1982年宪法 改革开放,加强民主和法制建设 规定了我国根本制度和根本任务,确定了四项基本原则和改革开放的基本方针 A 三大改造胜利完成 确立全国政治协商会议为最高权力机关 社会主义法律框架体系形成 B 我国向社会主义过渡全面展开 确立我国为新民主主义的国家性质 社会主义法律框架体系形成 C 我国向社会主义过渡全面展开 确立了中国历史上一个新型国家的架构 新时期治国安邦的总章程 D 三大改造胜利完成 确立我国为新民主主义的国家性质 新时期治国安邦的总章程 答案: C 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查学生运用所学知

6、识解决问题的能力。尊重材料是做对历史题目的唯一秘籍。而通过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不难发现, 1954年宪法产生的背景是我国向社会主义过渡全面展开,共同纲领的主要内容是确立了中国历史上一个新型国家的架构,而 1982年宪法的历史地位或评价则是新时期治国安邦的总章程,所以本题答案:就是 C。 考点:现代中国的政治建设与祖国统一 民主政治制度的建设 三大宪法 下列各项史实与结论之间推论关系正确的是 史实 结论 A 美国实行罗斯福新政 国家垄断资本主义普遍推行 B 1641年英国 “大抗议书 ”以微弱多数通过 英国王权得到了有效控制 C 马丁 路德提出 “因信称义 ”、 “信仰得救 ” 天主教会的精神控制

7、受到冲击 D “杜鲁门主义 ”出台 两极格局正式形成 答案: C 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查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尊重材料是做对历史题目的唯一秘籍。而通过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不难发现,马丁 路德提出“因信称义 ”、 “信仰得救 ”所以也就使天主教会的精神控制受到冲击,而其他几个选项的史实与结论之间推论关系都是不正确的,所以本题答案:就是 C。 考点:西方人文精神的发展 文艺复兴和宗教改革 马丁 路德提出 “因信称义 ”、“信仰得救 ” 下表是 19世纪末 20世纪初中国出口商品分类比重( %),分析造成表中数据变化的原因,下列选项中表述最完整的是 A中国进一步沦为列强的原料产地 B中国的自

8、然经济逐渐解体 C中国不断被卷入资本主义世界市场 D列强的经济侵略有破坏性和建设性的双重影响 答案: D 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查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尊重材料是做对历史题目的唯一秘籍。而通过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不难发现,出口的原料比重在增加,而出口的机器产品比重也在不断的增加,出口的原料比重在增加是在说明列强的经济侵略有破坏性,而出口的机器产品比重也在不断的增加是在说明列强的经济侵略又有建设性,所以本题答案:就是 D。 考点:经济结构的变动与资本主义的曲折发展 晚清中国经济结构的变化和民族工业的兴起 列强的经济侵略的双重影响 陈旭麓先生指出: “爱国主义永远是一种打动人心的力量。但从爱

9、国主义出发走向近代化和 从爱国主义出发回到中世纪,确乎并不同义。 ”材料中所说的后一种 “爱国主义 ”的典型是 A太平天国运动 B清末新政 C义和团运动 D辛亥革命 答案: C 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查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尊重材料是做对历史题目的唯一秘籍。而通过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不难发现,材料中所说的后一种 “爱国主义 ”的典型是指从爱国主义出发回到中世纪,义和团运动某些做法的确是在抵制西方的工业文明,是在回到中世纪所以本题答案:就是 C。 考点:近代中国的民主革命 1840至 1900年间西方列强侵略与中国人民的反抗斗争 义和团运动 关于美国国会参众两院议员的任职特点与影响的说法正

10、确的是 众议员流动性大,可以让更多的人参政议政 参议员相对稳定,利于保持政策稳定性 参议员任期较长、人数较少、且(多数情况下)较众议员代表更多的选民 国家的创建者希望拥有一个贴近且跟随民意公论的 “人民议院 ”;以及与一个较为慎重且具贵族气派的参议院,以防护集体情绪的狂乱 A B C D 答案: A 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查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尊重材料是做对历史题目的唯一秘籍。而通过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不 难发现,关于美国国会参众两院议员的任职特点与影响的说法均是正确的,根据美国 1787年宪法的规定,美国既设立了参议院又设立了众议院,众议员的确流动性大,而参议员的确相对稳定。其他的说

11、法也都是正确的。 考点:欧美代议制的确立与发展 美国共和制的确立 美国国会参众两院议员的任职特点与影响 “佛罗伦萨人文主义派甚至采取更惊人的步骤 ,他们反对对财富的谴责 ,并且创立这样一种学说 :在上帝眼中 ,贫穷并不是显示品德的惟一方法。 ”由此可见 ,人文主义者 A鄙视贫穷 B认为财富即道德 C揶揄上帝 D反对安于清贫的说教 答案: D 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查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尊重材料是做对历史题目的唯一秘籍。而通过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不难发现,他们 “反对 ”对财富的谴责、 “贫穷 ”并不是显示品德的惟一方法都足以证明人文主义者是在反对安于清贫的说教,而是鼓励人们去创造财富。

12、 考点:西方人文精神的发展 文艺复兴和宗教改革 人文主义者反对安于清贫的说教 “市民法亦称公民法 ,是罗马国家早期的法律 罗马法采用属人主义而非属地主义 ,就是说凡是罗马公民均受法律的保护 ,而不论其居住地区如何。 ”据此判断 ,建国之初 (公元前 5世纪早期以前 )的罗马 A公民在外邦活动时受公民法保护 B公民在外邦活动时受万民法保护 C公民在本邦活动时受成文法保护 D居民在本邦活动都受公民法保护 答案: A 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查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尊重材料是做对历史题目的唯一秘籍。而通过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不难发现,因为罗马法采用属 “人主义 ”而非 “属地主义 ,”就是说凡是

13、罗马公民均受法律的保护 ,而不论其居住地区如何 ”,所以据此就可以判断出建国之初的罗马公民在外邦活动时受公民法保护。 考点:古代希腊、罗马的政治制度 罗马法 罗马法的特点 下表是清 朝乾隆时期常年粮价 地区 价格 江苏 米谷每石中价 1.5 1.6两白银 湖广 米每石 1.4 2两白银 江西 米每石 1. 5 2.3两白银 山西(部分地区) 米麦每石 1.5 2两白银 山东(兖州、泰安) 粟米每石 1.4 1.8两白银 对上述经济现象解释正确的是 A. 太湖流域成为最重要产粮区 B. 南北各地之间商业联系加强 C. 粮食开始进入市场成为商品 D. 南北方经济地位趋向平衡 答案: B 试题分析:

14、本题主要考查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尊重材料是做对历史题目的唯一秘籍。而通过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不难发现,在疆域如此辽阔的中国清朝乾隆时期常年粮价居然没有明显的差别,只能说明南北各地之间商业联系不断地加强和商业信息的畅通,所以对上述经济现象解释正确的就是 B。 考点:古代中国的经济 商业的发展 南北各地之间商业联系加强 下图是有关中国古代农业生产方式示意图,推断空缺方框中最可能填写的是 A分封制 B个体农耕 C集体劳作 D自然经济 答案: C 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查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尊重材料是做对历史题目的唯一秘籍。而通过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不难发现,早期农业生产出现的时期,

15、是刀耕火种和石器锄耕,生产力极其底下,所以只可能进行集体劳作,本题答案:就是 C。 考点:古代中国的经济 农业的主要耕作方式和土地制度 集体劳作 综合题 ( 37分)政治制度的多样性是人类社会发展的客观现实,不同的历史因素造就了各具特色的政治制度。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 1)根据材料一,概括古代中国中央集权制度的发展呈现的主要特点。 (8分 ) 材料二 1775年北美爆发独立战争, 1789年法国爆发大革命,西方民主政治开始在欧美大国确立。法国学者托克维尔进行研究,先后写成论美国的民主和旧制度与大革命,提出了许多发人深省的见解。 ( 2)这一阶段前,西方已开始变革。试列举 1416

16、世纪意大利、 16世纪德国和 17世纪后期英国出现的变革事件,并分别概括其历史意义。( 9分) 材料三 英法两国代议制发展简要进程 英国 1688年光荣革命,通过妥协不流血的和平手段,推翻君主专制制度 1689年权利法案限制王权,明确了议会至上原则 1701年王位继承法进一步限制王权 18世纪中叶责任内阁制形成,英王统而不治 1832年议会改革,以妥协方式扩大民主 1867和 1884年英国两次议会改革,民主制日趋完善 法国 1789年巴黎人民武装起义,法国大革命爆发,人权宣言颁布 1791年宪法,宣布法国为君主立宪制国家 1792年巴黎人民第二次武装起义,建立法兰西第一共和国 1804年拿破

17、仑建立法兰西第一帝国,制订拿破仑宪法 1815年波旁王朝复辟,颁布钦定宪法 1848年二月革命,建立法兰西第二共和国 1852年建立法兰西第二帝国 1870年建立法兰西第三共和国 1875年法国议会通过了宪法的全部条文,确立了共和制 摘编自欧洲近现代历史上宪政民主政制的生成、建构与演进 ( 3)根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英、法两国代议制民主在发展进程中体现的不同特点并简析其原因。( 10分) 材料四 我国宪法规定,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和地方各级人民代表大会都由民主选举产生,对人民负责,受人民监督。国家行政机关、审判机关、检察机关都由人民代表大会产生,对它负责,受它监督。人大监督是代表国家和人民

18、进行的具有法律效力的监督,是不可替代的。 ( 4)根据材料四并结合所学知识,理解 “社会主义中国的政治制度也隐隐约约地打着英国影响的印记 ”这句话( 6分),并谈谈你对政治民主建设的认识。( 4分) 答案:( 1)特点:皇权至高无上;中央对地方进行直接管理;中央集权不断加强,分散中央官员权力,地方权力不断削弱;中央集权制度不断完善 。( 8分) ( 2)变革事件及历史意义:文艺复兴,把人性从宗教的束缚中解放出来;宗教改革,将人们从神权的统治中解放出来;光荣革命,英国向君主立宪制转变。( 9分) ( 3)特点:英国:体现出和平渐进的特色;贵族(或议会)在革命中起主导作用; 法国:伴随着不断革命的

19、历程,表现出浓厚的激进色彩;较多受到民众力量的推动。( 4分) 原因:英法两国历史传统有所不同,英国有限制君权的传统,而法国君权相对强势;法国受启蒙思想的影响较大,尤其是卢梭的激进民主思想;外部因素对两国革命的影响不同。( 6分) ( 4)理解:中国政治民主建 设借鉴了英国代议制、内阁制、政党制度的一些合理因素,如:我国各级人民代表大会均由人民民主选举产生; 全国人大是国家的最高权力机关和立法机关; 国家政府机关向人大负责,受人大监督;实行政党制等。( 6分) 认识:应大胆地借鉴人类政治文明的优秀成果但是不可照搬西方政治模式;一个国家选择何种民主制度是由本国国情决定的。( 4分) 试题分析:本

20、题主要考查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尊重材料是做对历史题目的唯一秘籍。 ( 1)古代中国中央集权制度的发展呈现的主要特点包括皇权至高无上,只有皇帝才有决策权,不断的削弱相权, 不断地加强皇权,郡县制的确立使中央对地方进行直接管理,郡守县令有皇帝直接任命而不再世袭,中央集权不断加强,分散中央官员权力,例如,三省六部制和内外朝制度等等。地方权力不断削弱,中央集权制度不断完善。 ( 2) 1416 世纪意大利出现的变革事件是指文艺复兴,其历史意义猛烈冲击封建神学,解放人们的思想,为资产阶级革命准备了思想文化条件。 16世纪德国出现的变革事件是指宗教改革,其历史意义是宗教改革,将人们从神权的统治

21、中解放出来。 17世纪后期英国出现的变革事件是指光荣革命或者英国资产阶级革命,其历史意义是英国向君主立 宪制转变,英国走上了资本主义道路。 ( 3)英、法两国代议制民主在发展进程中体现的不同特点主要是指英国的革命道路体现出和平渐进的特色,资产阶级和新贵族在革命中起着主导作用。而法国则是伴随着不断革命的历程,表现出浓厚的激进色彩,另外法国大革命也较多受到民众力量的推动。至于原因要从英法两国历史传统有所不同,英国有限制君权的传统,而法国君权相对强势。还可以从法国受启蒙思想的影响较大,尤其是卢梭的激进民主思想,所以才呈现了不同的特点。 ( 4)社会主义中国的政治制度也隐隐约约地打着英国影响的印记主要

22、体现在中国政治民主建 设借鉴了英国的很多政治制度。代议制、政党制度的一些合理因素,例如:我国各级人民代表大会均由人民民主选举产生其实就是代议制,全国人大是国家的最高权力机关和立法机关,国家政府机关向人大负责,受人大监督,实行政党制等。 考点: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 明清君主专制制度的加强 古代中国中央集权制度的发展呈现的主要特点;欧美代议制的确立与发展 法国共和制、德意志帝国君主立宪制的确立 英、法两国代议制民主在发展进程中体现的不同特点及原因 ( 15分)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到 1958年 10月底,全国 74万多个农业生产 合作社改组成 2.6万多个人民公社。参加公社的农户有 1

23、.2亿户,占全国总农户的 99%以上,全国农村基本上实现了人民公社化。由于在合作化运动的后期已出现了过急过猛的问题,所以人民公社化运动也出现了急于向共产主义过渡的情况,刮起了 一平二调三收款 的 共产风 。 材料二 在圈地运动开始的最初时期,失地进城农民被简单地看成流浪汉和 懒汉 ,英国统治阶级通过 血腥立法 ,加以严惩。 李世安英国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问题的历史考察 材料三 二战以后,为安置转移出来的农村劳动力,日本政府主要采取了以下措施:调整农业产 业结构,发展农村合作事业,拉长产业链,就地转移农村劳动力。日本政府采取措施促进非农产业向农村地区扩散;鼓励劳动力由农业向农村非农产业就地转移。

24、日本经验与我国农村劳动力的转移途径 ( 1)依据材料一分析人民公社化运动的特点。结合所学知识分析人民公社化运动产生的后果。( 5分) ( 2)依据材料二、三,比较英、日两国农业劳动力转移的不同特点。( 8分) ( 3)结合上述材料谈谈你对我国进一步解决 三农 问题的启示。( 2分) 答案:( 1)特点:由许多农业合作社联合组成;全国农户普遍参加;急于向共产主义过渡(刮起共 产风)( 3分) 后果:严重挫伤了农民的生产积极性,国民经济遭受严重破坏。( 2分) ( 2)特点:英国主要通过暴力和强制方式,日本采取温和的政策引导;( 4 分) 英国农村劳动力主要流向城市,日本则注重农村劳动力的就地转移

25、。( 4分) ( 3)启示:从实际出发,农村生产关系调整要适应生产力的发展;维护农民的切身利益;科学调整农村产业结构;安置劳动力。( 2分) 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查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尊重材料是做对历史题目的唯一秘籍。( 1)人民公社化运动的特点是由许多农业合作社联合组成,全国农户普遍参加,急 于向共产主义过渡,一大二公, 一平二调三收款 的 共产风 。人民公社化运动产生的后果主要包括人民公社化运动严重挫伤了农民的生产积极性,人民公社化运动大炼钢铁造成了国民经济比例失调,国民经济遭受严重破坏。 ( 2)英、日两国农业劳动力转移的不同特点主要包括方式不同、农村劳动力主要流向不同。英国

26、主要通过暴力和强制方式,例如,英国统治阶级通过 血腥立法 ,加以严惩。日本采取温和的政策引导,英国农村劳动力主要流向城市,日本则注重农村劳动力的就地转移,例如,鼓励劳动力由农业向农村非农产业就地转移。 ( 3)不论是英国的暴 力方式还是日本的和平方式,不论是英国的流向城市还是日本的在农村就地转移劳动力问题,都是两个国家从本国国情出发,所以对我国进一步解决 三农 问题的启示主要包括解决 三农 问题一定要从实际出发,一定要实事求是,农村生产关系调整要适应生产力的发展,维护农民的切身利益,科学调整农村产业结构,合理安置劳动力。 考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的道路 20世纪 50年代至 70年代探索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实践 人民公社化运动产生的后果;罗斯福新政和当代资本主义的新变化 第二次世界大战后美国等国资本主义的新变化 英、日两国农业劳动力 转移的不同特点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考试资料 > 中学考试

copyright@ 2008-2019 麦多课文库(www.mydoc123.com)网站版权所有
备案/许可证编号:苏ICP备17064731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