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015届陕西实验中学高三第一次月考历史试卷与答案(带解析) 选择题 2014年春节期间,中央电视台新闻联播节目推出了 “家风是什么 ”的专题采访,受访者的回答中 “孝顺父母,维护家族名誉 ”最为常见,这是受下列哪种制度的影响 ( ) A分封制 B宗法制 C郡县制 D科举制 答案: B 试题:本题主要考察学生准确获取信息的能力。子女与父母和家族关系,都是血缘为纽带的,宗法制是以家庭为本位的,家风体现的是家庭的传统美德,因此选择 B。 考点: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 夏商周时期的政治制度 宗法制 如果没有一种制度上的保证,那么原本期望是为人民效力的联邦政府,轻而易举地就可以做到金蝉脱壳,变成一个凌驾于
2、人民之上的怪物。这种制度保证指的是 ( ) A实行联邦制,加强中央政府权力 B实行总统制,赋予行政、军事大权 C实行分权制,通过制衡约束政府权力 D实行选举制,用人民的选举权制约政府 答案: C 试题分析:美国 1787年宪法体现了联邦制原则、三权分立或分权制衡原则、人民民主原则。为制约联邦政府权力,规定实行三权分立,通过总统、法院和国会之间的制衡约束政府权力。 考点:美国共和制的确立 1787年宪法 三权分立。 马克 认为 “英国革命和美国革命对现代民主政治的创新具有重大意义 ”。这里的 “创新 ”主要指 ( ) A确立了资本主义国家现代化的政体典范 B促进了资本主义经济的快速发展 C第一次
3、完成了民族民主革命的双重任务 D建立起中央集权制的民主共和国 答案: A 试题分析: A属于经济方面的影响,与题干 “对现代民主政治的创新具有重大意义 ”不符; CD适合于美国革命即北美独立战争,而不适用于英国革命,英国革命不是民族革命,而且最终确立的是君主立宪制。 考点:近代西方资本主义政治制度的确立 资产阶级 革命 近代代议制 “兼容统一、秩序与自由的价值,非平衡地利用君主制、贵族制和民主制的优点,营造出一个国家利益与个人利益共同发展 ”的政体形式。确立这种 “政体形式 ”的法律文件最有可能是 ( ) A英国权利法案 B德意志帝国宪法 C法国 1875年宪法 D美国 1787年宪法 答案:
4、 B 试题分析:从材料 “兼容统一、秩序与自由的价值,非平衡地利用君主制、贵族制和民主制的优点,营造出一个国家利益与个人利益共同发展 ”可以看出这是德意志帝国宪法。德意志帝国宪法有效地维护了德国的统一,同时建立了代议制的民主形式,在一定程度上体现了民主与自由;非平衡的利用君主制、贵族制和民主制的优点说的是专制色彩比较浓厚。故选 B。 A项国王统而不治,无实权,体现了较多的民主性; CD项都是建立的共和制。 考点:近代西方民主政治的确立和发展 德意志 1871年宪法 评价 “某国靠一点一点的改革改造了一个传统的政治体系 ,使传统的外壳装进了全新的政治内容。民主政治可以在完全古老的形式中产生,而且
5、成为整个西方民主制的母体,这可以说是某国最令人吃惊的创造,也是对世界巨大的贡献。 ”依据所学知识判断,这里的 “某国 ”应该是指 ( ) A英国 B美国 C法国 D德国 答案: A 试题分析:依据所学知识,英国君主立宪制的确立和发展经过了漫长的、渐进式的过程,没有像其他国家那样采取疾风暴雨式的革命方式,最终建立了资产阶级代议制。结合材料中 “靠一点一点的改革 ”、 “使传统的外壳装进了全新的政治内容 ”,可以判断选 A项。 考点:近代西方民主政治的确立和发展 英国君主立宪制 权利法案 1853年,马克思说: “英国的大炮破坏了中国皇帝的威权,迫使天朝帝国与地上的世界接触。 ”上述观点主要说明鸦
6、片战争 ( ) A冲击了君主专制制度 B打破了闭关锁国政策 C破坏了中国领土主权 D改变了中国历史进程 答案: B 试题:从时间上分析,马克思评论的第一次鸦片战争产生的影响,鸦片战争没有改变中国的君主专制制度,排除 A.南京条约规定开放五个通商口岸, “迫使天朝帝国与地上的世界接触 ,”可见冲击了天朝上国的观念,打破了闭关锁国的政策。 考点:近代中国反侵略求民主的潮流 鸦片战争 南京条约 武宣是太平天国运动的发祥地之一,民间流传着 “洪秀全智惩清兵 ”等七个短篇故事,歌谣有 “妹莫忧,卷起包袱上柳州,跟随天军去打仗,太平天下乐悠悠 ”等 10多首。这些资料的研究价值在于 ( ) A太平天国运动
7、具有一定的群众基础 B太平天国运动实现了土地的平均分配 C清政府军队不堪一击 D太平天国运动顺应了当时的历史潮流 答案: A 试题分析:本题考查学生的分析、理解能力。根据题意可知,武宣人以各种形式纪念太平天国运动,包括民间故事和歌谣等,表明武宣 当地对太平天国运动的拥护和纪念。这说明太平天国运动具有一定的群众基础,其余三项在资料中无法体现。故选 A。 考点:近代中国反侵略求民主的潮流 太平天国运动 评价 2014 重庆卷 从 1876年中英协商烟台条约的具体条款开始,英国就要求重庆立即对外通商,力图打开中国西部腹地的市场。中方谈判首脑李鸿章转弯抹角地回应: “轮船未抵重庆以前,英国商民不得在彼
8、居住,开设行栈。 ”李鸿章此话的主要意图是 ( ) A利用英国开通川江航运 B变相地接受英国商民到重庆居住通商 C借助英国开发西部市场 D以轮船通航为条件拖延重庆对外通商 答案: D 试题:本题以烟台条约为切入点,旨在考查生提取材料信息和运用知识的能力。从题干李鸿章转弯抹角回应的信息可知,李鸿章以轮船未通航重庆为由拒绝英国要重庆立即对外通商的要求, A项 “利用 ”、 B项 “接受 ”、 C项 “借助 ”的表述与此信息不符。根据以上分析,答案:为 D项。 考点:近代中国反侵略求民主的潮流 第二次鸦片战争 近代中国的外交 南京条约是中国近代被迫签订的第一个不平等条约;巴黎和会上,中国代表团拒绝在
9、和约上签字; 1943年 1月,中国分别与美英两国签署新约,取消 美、英在华治外法权及辛丑条约所给予它们的一切权利。从这些变化可以看出 ( ) A中国近代主权丧失 B中国逐步成为世界强国 C中国外交逐渐自强 D中国摆脱帝国主义压迫 答案: C 试题:从 “第一个不平等条约 ”,到 “拒绝在合约上签字 ”,再到 “取消美、英在华治外法权及辛丑条约所给予它们的一切权利 ”,反映出中国在挽回主权,故A项错误;此时的中国仍然是半殖民地半封建国家,故 B项错误;中国在不断挽回主权,外交上逐渐自强,故 C项正确;此时的中国仍然处在帝国主义压迫下,故 D项错误。 考点:近代中国反侵略、求民主的潮流 鸦片战争
10、 南京条约;近代中国反侵略、求民主的潮流 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崛起 五四运动;近代中国反侵略、求民主的潮流 抗日战争 取消美英在华治外法权等特权 “合议既成,举国争言洋务:请开铁路者有之,请练洋操者有之,请设陆军学堂、水师学堂者亦有之。其兴利之治,则或言银行,或言邮政,或请设商局,或请设商务大臣 ”“ 合议既成 ”是指签订了 ( ) A南京条约 B天津条约 C北京条约 D马关条约 答案: D 试题:本题以马关条约的影响为切入点,旨在考 查学生解读信息和运用知识的能力。 A项南京条约签订以后,很多中国人仍没有清醒过来; B项和C项是在第二次鸦片战争中签订的不平等条约,此后掀起洋务运动,但是当时顽固派
11、势力仍然很强大,很多人仍然认为中国是 “天朝上国 ”,不用向西方学习。注意题干材料中 “举国争言洋务 ”,马关条约签订之后,民族危机日益严重,中国知识界思想观念开始转变,积极向西方学习。故正确答案:为 D项。 考点:近代中国反侵略求民主的潮流 甲午中日战争 马关条约 ( 2013 上海单科 17)对于鸦片战争,有人称为中英战争,有人称为通商战争,也有人称为 夷匪犯境。其中淡化了历史认识中价值判断的表述是( ) A中英战争 B鸦片战争 C通商战争 D夷匪犯境 答案: A 试题:】本题考查学生分析理解能力。从不同的立场看待历史问题,有不同的观点,鸦片战争是英国为蓄意打开中国大门,以走私鸦片被禁止为
12、借口发动的侵略战争,当时清政府认为是 “夷匪犯境 ”,英国人则认为是 “通商战争 ”,故只有 A项淡化了历史认识中价值标准。 考点:鸦片战争 南京条约 史观 各使馆境界以为专与住用之处,并独由使馆管理,中国人民概不准在界内居住。 大皇帝恩准大英国人民带同所属家眷,寄居大清沿海之上海等五处港口。 大清大皇帝允以天津郡城海口作为通商之埠。 (朝鲜国)向中国所修贡献典礼,嗣后全行废绝。 以上条款引自中国近代四个不平等条约,按签订时间先后排序为 ( ) A B C D 答案: C 试题:本题考查学生阅读分析能力。 出自 1901年的辛丑条约; 出自1842年的南京条约; 出自 1860年的北京条约;
13、出自 1895年的马关条约,故选 C。 考点:近代中国反侵略求民主的潮流 近代中国的外交 条约体系对中国的影响 古代罗马法规定: “除犯有罪行等待交付罚款者外,不得拘留任何人或施以镣铐枷锁,债务人应以物品而不以人身作为借款之抵押品。 ”这一规定的根本目的是 ( ) A废除债务奴隶制度 B调节个人财产关系 C保障国家长治久安 D提高公民政治地位 答案: C 试题: “不得拘留任何人或施以镣铐枷锁,债务人应以物品而不以人身作为借款之抵押品 ”。这一规定充分保障了公民的政治权利不受侵害,其根本目的是保障国家的长治久安。 考点:罗马法的起源与发展 罗马法 作用 古希腊民主政体是一种最简陋也最粗糙的结构
14、:它实际上是由 发言权 组成,灾难性地缺少过滤器和安全阀。 ”该观点认为 ( ) A雅典民主缺少人文精神 B雅典民主没有法律保障 C直接民主存在制度缺陷 D雅典民主导致文明淹没 答案: C 试题分析: “灾难性地缺少过滤器和安全阀 ”,联系所学知识可知,这说明雅典的民主不能保证参政人员的素质,这是由直接民主导致的,故此题应选 C项。 考点:古代希腊的政治制度 雅典的民主制度 直接民主的弊端 “治国初期的中央王国有资格但无手段控 制或管理自身直辖领土之外的任何一片较大地区,于是与各地方首领签署封建契约式协定,以求至少在名义上扩大中央王国的权威。 ”这段材料反映了西周时期实行的政治制度是:( )
15、A宗法制 B分封制 C皇帝制 D三省六部制 答案: B 试题:根据材料可知,治国初期的国王不能直接控制管理较大的地区,使用的手段是国王和诸侯建立契约关系,扩大国家的疆域,符合题意的是分封制。因此选择 B. 考点: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 夏商周时期的政治制度 分封制 西周时期宫廷的舞乐队,按制度是天子八佾,诸侯六佾,卿、大夫四佾,季氏只能用四佾,却用了八佾。孔子谓季氏: “八佾舞于庭,是可忍,孰不可忍也! ”材料反映的本质问题是 ( ) A诸侯势力强大 B周王室势力衰微 C分封制趋于崩溃 D诸侯与周天子具有同等的政治地位 答案: 试题:按制度是天子八佾,诸侯六佾,卿、大夫四佾,季氏只能用四佾,却用了
16、八佾。说明礼乐制度遭到破坏,礼乐制度维护的是分封制形成的等级秩序,因此,本质上反映了分封制逐渐崩溃。 考点: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 夏商周时期的政治制度 分封制 阅读下面 材料,从中反映出的主要问题是 ( ) 秦朝 以郡统县,地方行政为两级制 两汉 汉武帝把全国分为十三个监察区,东汉形成 “州 郡 县 ”三级制 隋朝 废郡,地方行政回到两级制 唐末 形成道、州、县三级制 A.从秦朝到唐末中央集权不断得到强化 B.古代王朝执政能力和效率不断提高 C.古代中国政治的诡秘多变,反复无常 D.对地方分层的决策存在矛盾与困局 答案: 试题:图表反映的是从秦朝到唐末地方行政建制的变化, BC 在材料中不能体现
17、,排除。唐朝末年出现藩镇割据的局面,中央集权受到削弱, A错误。地方分层反映了中央和地方的矛盾,因此选择 D. 考点: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 从汉至元政治制度的演变 中央集权的加强 公元前 4 世纪中叶,秦国颁行 “分异令 ”,规定 “民有二男以上不分异 (即分家 )者,倍其赋 ”。也就是说, “禁止父子兄弟同家共财 ”,实行 “诸子有份 ”。此规定: ( ) A是分封制影响的产物 B推动了郡县制的建立 C冲击了传统的宗法制 D有利于加强君主专制 答案: 试题: “禁止父子兄弟同家共财 ”和 “诸子有份 ”等信息说明, “分异 ”不仅要分家而且还要分割家产,这与传统宗法制下由嫡长子继承家庭中的 政
18、治地位 (贵族家庭 )和主要财产相悖,冲击了传统的宗法制; A项与题干无关,分封制是地方制度,而材料体现的是家庭问题; B项不符合史实; D项错误,君主专制是秦统一后,确立了皇帝制后出现的。 考点:古代中国的政治改革 商鞅变法 社会风俗 “唐太宗在未登极前,曾做过尚书令,及太宗即位,朝臣无敢再当尚书令之职,因此尚书省长官尚书令常虚悬其缺。 ”这反映出唐代 : ( ) A宰相有职无权 B皇权至高无上 C三省六部制不成熟 D尚书省地位下降 答案: B 试题:从材料信息看,因为唐太宗在未登极前曾经做过尚书令,因此,唐太宗即位后, “尚书令 ”一职无人敢当,导致 “常虚悬其缺 ”,体现了对皇权的 “避
19、讳 ”,说明皇权至高无上,选 B项。 ACD三项与材料信息不符。 考点: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 从汉至元政治制度的演变 君主专制的演变 贞观元年,唐太宗说: “国家本置中书、门下以相检察,中书诏敕或有差失,则门下当行驳正。 比来护已之短,遂成冤隙,或苟避私冤,知非不正,顺一人之颜情,为兆民之深患,此乃亡国之政也。 ”唐太宗认为 ( ) A三省六部提高了行政效率 B制度实行的效 果与初衷不符 C中书省门下省不应互相牵制 D三省六部制导致亡国危机 答案: 试题:国家本置中书、门下以相检察,中书诏敕或有差失,则门下当行驳正 ,唐太宗没有对门下省不满 ,A项错误;为兆民之利益,希望门下省发挥重要作用,B正
20、确;材料只论及中书、门下相互关系以相检察,没有涉及尚书省, C项错误;中书、门下相互制衡,使决策有利于老百姓,加强皇权,分散相权,并没有涉及民主政治, D项错误。 考点: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 汉到元政治制度的演变 三省六部 杨家将的故事是根据宋太宗时期西路军副帅杨业的故事改编的。杨业是前方作战的将军,本应该具有较大的自由权,但却受到皇帝、正帅和监军等多方面的制约,只能绝对服从不得应变,最后战死沙场。除了以上的制约,他还受到谁的制约 ( ) A丞相 B知州 C枢密使 D通判 答案: C 试题:宋朝时三省长官基本上不参与政事,军政归枢密院掌管,宋太祖利用枢密院分割宰相的兵权。因此排除 A,选择 C。
21、知州是地方的行政长官,通判的职责是监督知州,排除 BD. 考点: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 汉到元政治制度的演变 中央集权的加强 历代封建王朝的统治者不断完善和强化专制主义中央集权,按其相同职能分组不正确的是 ( ) A御使大夫、刺史 B丞相、参知政事 C郡县、行省 D太尉、军机处 答案: D 试题: A御史大夫、刺史,都是负责监察的; B宰相、参知政事,都是负责行政的; C太尉、军机处,前者负责军事,后者为皇帝的办事机构,军机大臣每日跪受笔录,军国大事由皇帝裁决; D郡县、行省,都是地方机构。故此题应选 D项。 考点:中国古代的政治制度 钱穆在国史大纲中写道: “中国政治之长进,即在政府渐渐脱离王室
22、而独立化,王室代表贵族特 权之世袭,政府代表平民合理之进退,而宰相为政府领袖,君权、相权,为节制。 ”若此观点成立,则与之相背离的朝代是 : ( ) A秦、汉 B隋、唐 C宋、元 D明、清 答案: D 试题:秦汉时期实行三公九卿制;隋唐时期实行三省六部制;宋代设中书门下作为最高行政机构最高长官行使宰相职权;设枢密院分割宰相军事权,设参知政事分割宰相行政权,设三司使分割宰相财政权;元代设中书省是最高行政机构,统领六部,长官行使宰相职权;设枢密院分割宰相军事权;明朝废丞相设内阁、清朝设军机处,君权战胜相权,君主专制达到顶峰。故答案:选择 D 项。 考点:本题考查明清时期君主专制的加强。 有学者认为
23、: “甲午战争是中国历史上第一次在形式和内容两个方面带有近代意义的对外战争 ”。其主要依据应是: ( ) A日本是亚洲第 一个近代化国家 B北洋海军的参战 C战争由朝鲜引发 D马关条约允许外国在华投资设厂 答案: B 试题: “带有近代意义的对外战争 ”是指近代化的战争,从形式上看应该是热兵器战争,而且军队应该是近代化训练和装备的,所以应该选择 B,因为北洋海军是洋务运动时期中国建立的近代化海军。其装备也是近代化的舰艇和武器。 考点:近代中国的民主革命 1840至 1900年间西方列强侵略与中国人民的反抗斗争 甲午中日战争。 “在传统中国,政治关系以及其他一切社会关系主要是由宗法因素决定的,而
24、在传统欧洲,政治关系以 及其他一切社会关系主要是由契约规定的。 ”能够得出与此观点史论一致的是 : ( ) A古雅典的民主政治 B古希腊的人文主义 C古罗马的法律原则 D卢梭的政治学说 答案: B 试题分析: A不对,民主是为了保障契约的有效运行,而不是契约精神本身;古希腊的人文主义强调个人自由, B不对; D不对,反映的是近代欧洲代议制的发展,与题干时间不符;因此选 C,古罗马的法律原则有利于协调社会关系。 考点:古代希腊、罗马 古代希腊、罗马的政治制度 罗马法。 综合题 ( 28分)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早期国家的官制是建立在亲贵合一的基础上的,血缘亲族是任官的先决条件,世袭罔
25、替,代代相承。在那种贵族参政、议政、辅政的情况下,官的权力界限也不分明。如西周主管政务的卿事寮可以辅政,也可以将兵作战,也可以主持重要的祭祀大典;而太史寮也可以辅政、将兵。官有一定的分工,但不够清晰严格,这是贵族政治的必然现象。 韦庆远中国官制史 ( 1)结合材料一和所学知识,说明秦朝的中央官制与西周相比发生了怎样的变化?( 4分) 材料二 朱元璋说, “自古三公论道,六卿分职,并不曾设立丞相。自秦始置丞相,不旋踵而亡。汉唐宋因之, 虽有贤相,然其间所用者多有小人 ”。(皇明祖训)他进一步说,丞相 “病及于国君者,其故在擅专威福而致是欤?抑君怠政而有此欤? ”(敕问文学之士)而黄宗羲则认为,明
26、朝 “无善治,自高皇帝(明太祖)罢丞相始也 ”。 ( 2)结合材料二和所学知识,分析朱元璋和黄宗羲对丞相制度的看法( 4分) 材料三 19世纪 60年代,地方督抚以平乱起家,较早接触到西方文明,对内外局势有更深刻的感悟,有更强烈的危机意识与变局思想。认识到自强求富及引进西器、设局制造的必要性,地方督抚开始实现思想行为观念上的现代化转变。当传统体制需要变通而 中央体制不愿变通之际,改革先从地方做起。晚清督抚势力的兴起,打破了清政府的传统政局,政治权力由中央向地方转移,在当时具有积极意义。 摘编自李绮晚清督抚势力与中国早期现代化进程 ( 3)结合材料三和所学知识,说明晚清地方督抚势力崛起的影响。(
27、 6分) 材料四 (法国大革命)废除了那样多自由所赖以存在的其他东西,这时,我便倾向于认为,如果当初由专制君主来完成革命,革命可能使我们有朝一日发展成一个自由民族,而以人民主权的名义并由人民进行的革命,不可能使我们成为自由民族。 中央集权制 “是旧制度在大革命后仍保存 下来的政治体制的唯一部分,因为只有这个部分能够适应大革命所创建的新社会 ”。 摘编自托克维尔旧制度与大革命 ( 4)依据材料二归纳作者观点。( 4分)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法国大革命后至19世纪中后期政体演变的主要趋势及根本原因。( 4分) 材料五 政治制度,必然得自根自生。纵然有些可以从国外移来,也必然先与其本国传统有一番融合铸造
28、,方能真实发生相当的作用。否则无生命的政治,无配合的制度,决然无法长成。换言之,制度必须与人事相配合。 钱穆中国历代政治得失 序 ( 5)根据材料五,概括钱穆先生的观点。( 2分 )在 20世纪初期和 50年代中国曾从国外移来制度,但最终都没有成功,请用史实说明。( 4分) 答案: )变化:由西周的按血缘关系世袭贵族担任中央官职,变为秦朝时中央官僚由皇帝任命,职业官僚制度产生 ;(4分 )由西周时中央官员的职权分工不明确,变为秦朝时中央的三公分工职权分明。 (4分 ) (2)朱元璋认为:丞相制度导致政治混乱,因为他认为容易出现丞相专权,威胁君主专制权力。 (2分 ) 黄宗羲认为:明朝废除丞相导
29、致政治的黑暗,因为黄宗羲反对君主专制,废除丞相不利于制约君主权力。 (2分 ) (3)影响:促进洋务运动和近代工业的 兴起 ;(2分 )削弱专制集权统治 ;( 2分)促进了政治和社会变革。( 2分) (4)观点:反对人民自行起来革命,主张由君主来完成革命;中央集权制适应了大革命后的新社会。( 4分) 趋势:走向共和,最终确立共和政体(共和制逐步取代了君主制及帝制)。( 2分) 根本原因:工业资本主义发展,工业资产阶级力量壮大,封建保守势力日趋削弱;( 2分) (5)观点:制度必须与国情想适应或者制度需要尊重历史传统;( 2分) 说明: 20世纪初期,资产阶级革命派学习西方资产阶级民主共和制度,
30、但没有实现真正的民主政治。( 2分)(只答辛亥革命不 给分); 20世纪 50年代,中国共产党学习苏联斯大林体制,初期起了一定作用,但最终不适合我国国情。( 2分) 试题: (1)这道题第一步是从材料中提取信息,材料中说早期的官制依靠血缘而且分工不明确。第二步结合所学的知识,秦朝通过军功授爵和郡县制建立起官僚政治,不再依靠血缘。而且秦朝设立三公九卿制度,分工明确。 (2)从材料中看,朱元璋是反对宰相制度,列举了古代宰相专权的危害,分析原因因为朱元璋是皇帝,作为统治者要加强君主的权利维护统治。黄宗羲赞同宰相的存在,他认为宰相可以制约皇帝的权利,分析原因这个时期君主专制加 强但是君主专制的弊端同时
31、也暴露出来,所以他开始反对君主专制。 (3)从材料中给出的时间 19世纪 60年代中可得出这个时期正是洋务运动兴起的时间,结合所学的知识,正是在这个时期李鸿章、张之洞等地方督抚开始兴办近代工业。而随着太平天国运动,清朝中央军队逐渐退出历史舞台,取而代之的是地方督抚的武装,比如 “湘军 ”、 “淮军 ”等,地方的权利逐渐扩大,比较典型的是八国联军侵华期间地方督抚与西方列之间的 “东南五省互保 ”,地方督抚公然违背中央政府与西方开战的命令。而洋务运动的开始也促进了中国社会的进步。 ( 4)第一问抓住关键句 “由人民进行的革命不可能使我们成为自由民族 ”、 “中央集权削适应大革命所创建的新社会 ”,
32、从两方面概括作者观点。第二问政体演变趋势结合书本知识回答即可,原因可以从政治、经济、思想三方面进行回答。 ( 5)抓住关键句子,有些制度可以从国外移来, “也必然先与其本国传统有一番融合铸造,方能真实发生相当的作用 ”,因此可以概括借鉴国外的政治制度必须与本国的历史相结合。第二问要注意题干限制的时间, 20世纪初期,资产阶级革命派学习西方资产阶级民主共和制度,但没有实现真正的民主政治。 20世纪 50年代,中国共产党学习苏联斯大林体制 ,初期起了一定作用,但最终不适合我国国情。 考点: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 明清君主专制的加强 废除宰相制度;近代中国反侵略、求民主的潮流 洋务运动 影响;近代西方资
33、本主义政治制度的确立 法国大革命 评价;近代中国反侵略、求民主的潮流 辛亥革命 影响 阅读下列材料:( 22分) 材料一 19 世纪中叶,日本经过明治维新,建立起中央集权的近代天皇制国家。明治政府大力推进现代化,兴办工业企业, 19 世纪 80 年代中期开始工业革命。在各种因素作用下,日本走上军国主义道路,建立了装备精良的近代军队,确立了对外侵略扩张的 “大陆政策 ”,企图吞并中国、朝鲜等周边大陆国家。 1887年,参谋本部制定了清国征讨方略。日本一面扩军,一面派出大批间谍到中、朝活动,在甲午战争前绘成了包括朝鲜和中国辽东半岛、山东半岛和渤海沿岸的每一座小丘、每一条道路和河流的详图。 沈予日本
34、大陆政策史 材料二 甲午前夕英国的阿摩士庄厂 ( 将 )世界最快、时速二十三海里的四千吨巡洋舰,奉献给这位中国 “宰相 ”。 英人知道李鸿章是内行,非买不可;鸿章也自知非买不可 举朝只有一个行家,余子碌碌,众口铄金,他就买不成了。结果这条船被日本买去,就变成后来日 本的 “吉野 ”号。 其后把我北洋舰队冲得落花流水者,即此姝也。 快舰买不成了,至少快炮也该多买几尊吧?朝鲜局势吃紧,李鸿章循部下之请,要海军衙门拨款 60万,购快炮二十尊,以替代各主要舰艇上之慢炮,而户、海两处,竟一毛不拔。李氏不得已,乃自海军日常粮饷给养之中,挤出 20 万两,聊购次等快炮 12 尊,以平舰上官兵之积愤。 唐德刚
35、晚清七十年 根据上述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回答下列问题: (1)梁启超说: “盖 19 世纪下半世纪以来,各国之战争,其胜负皆可于未战前决之。 ”此观点适用于对中日甲午战争的分析,请具体说明理由。 (2)面对中日甲午战争中国败于日本的残酷现实,梁启超批判说中国是 “以一人而敌一国 ”。谈谈你对此观点的理解。 (3)指出中日甲午战争对近代中国社会和东北亚国际格局的影响。 答案: )理由:当时双方实力差距不大,但中国存在着根本性的弱点。( 2分)日本通过明治维新,建立君主立宪制度;中国仍为君主专制,且政治腐败。( 2分)日本由国家推动工业化,国力迅速增强;中国近代工业发展缓慢,国力增长迟缓。( 2分
36、)日本已建成 近代化军队,制订了详细的侵略计划,战争准备充分;中国军队近代化进程缓慢,武器未能及时更新,军队素质低下,仓促应战。( 2分) (2)在战前及战争期间,日本上下团结,一致对外;清政府腐败无能,内部矛盾重重;全国民众力量也未被动员起来抗击日本侵略者。( 4分) (3)近代中国社会:中日甲午战争的战败使中国损失巨大,民族危机加深,各阶层以不同方式展开救亡图存的斗争。国际格局:中国国际地位急剧下降;日本迅速成为东方的帝国主义强国;朝鲜为日本所控制;俄国抵制日本向中国东北扩张,与法、德共同要求日本归还辽东半岛给中国;日本 取代中国成为东北亚格局的中心,资本主义列强在远东地区的争夺更加激烈。
37、( 10分) 试题: (1) 两则材料都是从战争的角度入手,要求学生从战争的结局去反推其形成的背景、根源。结合材料分析梁启超的话,可从影响到战争胜败的政治、经济、军事等方面来组织答案:,而且一定要体现出尽管中日实力差距不大,但发展的趋势却是大相径庭,这对答题方向很重要。 (2) 日本确立了对外侵略扩张的 “大陆政策 ”, “一面扩军,一面派出大批间谍到中、朝活动 ”,购买 “世界最快、时速二十三海里的四千吨巡洋舰 ”,从材料中可以看出,日本明治维新后走上 军国主义道路,为发动战争做了精心的准备。相比之下,当时的清政府政治腐败,内部矛盾重重,难以全国一致抗日。 (3)甲午战争的战败,马关条约的签定,刺激了列强侵略中国的欲望,帝国主义掀起了瓜分中国的狂潮,民族危机加深,各个阶级、阶层开始挽救民族危机,维新运动就是最直接的代表。甲午战争中国的失败,表明远东的国际关系格局开始调整,新的国际秩序开始重建;传统的以中国为中心的体系瓦解,日本的大国地位开始确立。 考点:近代中国反侵略求民主的潮流 从八国联军侵华到甲午战争 甲午战争;近代中国思想解放的潮流 从师夷长技到 维新变法 维新变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