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5学年四川雅安中学高二10月月考文综历史试卷与答案(带解析).doc

上传人:bowdiet140 文档编号:340799 上传时间:2019-07-09 格式:DOC 页数:8 大小:195.54KB
下载 相关 举报
2015学年四川雅安中学高二10月月考文综历史试卷与答案(带解析).doc_第1页
第1页 / 共8页
2015学年四川雅安中学高二10月月考文综历史试卷与答案(带解析).doc_第2页
第2页 / 共8页
2015学年四川雅安中学高二10月月考文综历史试卷与答案(带解析).doc_第3页
第3页 / 共8页
2015学年四川雅安中学高二10月月考文综历史试卷与答案(带解析).doc_第4页
第4页 / 共8页
2015学年四川雅安中学高二10月月考文综历史试卷与答案(带解析).doc_第5页
第5页 / 共8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1、2015学年四川雅安中学高二 10月月考文综历史试卷与答案(带解析) 选择题 四川省内历史遗存丰富,人文景观众多。下图中,可以体现儒家伦理纲常思想的是( ) A B C D 答案: A 试题分析:本题考查学生根据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根据所学可知乐山大佛属于佛教人文景观,排除 ;真武山属于道教人文景观,排除 。儒家思想主张主要是仁和礼,注重血缘,强调宗族关系和忠孝节义等伦理道德。因此武侯祠和贞节牌坊群体现了儒家伦理纲常思想,因此 A项符合题意,其他几项均不正确。 考点: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的演变 宋明理学 程朱理学 下图所示为 1917年山西某县教育会副会长的一则日记。该日记为例证,可用于说

2、明 A维新变法的必要性 B辛亥革命的局限性 C新文化运动的进步性 D国民革命的不彻底性 答案: B 试题分析:本题考查学生根据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根据日记中 1917年可知日记是在新文化运动时期对社会现象的描述。维新变法运动已经发生于 20世纪末,因此谈不上维新变法的必要性,排除 A项; “新县长 ”上任后 “诣各庙拈香行跪拜礼 ”“仍是旧官僚之行为 ”表明辛亥革命虽然推翻封建帝制,但是人们的思想观念仍然受到传统文化的束缚,体现了辛亥革命的局限性。 B项符合题意。从内容上看并未反映 “民主 ”“科学 ”“新道德 ”对人们思想观念的转变,因此排除 C;国民革命的时间是 1924年 1927

3、年,排除 D。 考点:近代中国思想解放的潮流 新文化运动 新文化运动的背景 如图宽容展示北大各具特色的风流人物。其中辜鸿铭主张:忠于中国之政教;刘师培主张:君政复古;陈独秀主张:民主科学等。由此可知,该画主要体现的实质是 ( ) A文化的全面革新 B教育的重要意义 C大学的教育地位 D开放的办学思想 答案: D 试题分析:本题考查学生根据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从题干中辜鸿铭主张忠于中国之政教;刘师培主张君政复古;陈独秀主张民主科学等信息,结合图片名称宽容以及图片中持不同观点的学者站在一起,可知这与蔡元培校长的 “兼容并包 ”办学思想有关。从题干中的辜鸿铭主张忠于中国之政教可知文化全面革新不准

4、确;教育的意义在于传播知识、解放思想、提高国民素质,图片无法反映这些内容;材料也没有通过政府对大学教育的重视以提高其地位。 因此排除 ABC三项。因此 D项符合题意。 考点:近代中国思想解放的潮流 新文化运动 兼容并包的办学方针 有学者认为: “宋元以后,中华文明开始呈现出复杂的二元性:一是商品经济发展所带的文化世俗化倾向;二是理学和文化专制强化以后表现出的高雅文化倾向。他最可能选择的依据分别是 ( ) A风俗画和文人画 B话本和小说 C汉赋和唐诗 D元曲和京戏 答案: A 试题分析:本题考查学生根据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根据题干时间限制可直接排除 C项汉赋和唐诗;宋元以后,商品经济发展,市

5、民阶层壮大,文化的世俗化日趋明显,话本、宋词、风俗画、元曲、小说、京剧都是文化世俗化的体现,排除 BD;而高雅文化的代表是文人画,风俗画则体现了商品经济的发展和文化世俗化,因此 A项符合题意。 考点:古代中国的科学技术与文化 中国古典文学艺术的 绘画艺术 公元 751年,唐朝军队在中亚败于阿拉伯军队,被俘往阿拉伯的士兵中有不少技术工匠,这次战役客观上促成了中阿之间一次技术转移。这时中国传入阿拉伯的技术应该是( ) A造纸术 B活字印刷术 C指南针 D火药与火器 答案: A 试题分析:本题考查学生根据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需要学生掌握我国古代四大发明的时间:造纸术是东汉蔡伦改进的,活字印刷术是

6、北宋毕 N发明的,指南针发明在北宋时期,唐朝末年火药开始运用军事,北宋时期制造出火器。中国古代四大发明都经阿拉伯人传到欧洲,在题干中时间为 “公元 751 年 ”、“唐朝 ”,这一时期 中国传入阿拉伯的技术只能是造纸术。因此 A项符合题意,其他几项均不正确。 考点:古代中国的科学技术与文化 中国古代的科学技术成就 古代科技外传 有学者认为: “明清之际 .一些思想家以前所未有的犀利笔 锋对以往正统宋明理学作出了总结性批判,从儒学内部逐渐发展出一个脱离程朱理学藩篱的、异质的新思想系统。 ”材料所说的 “异质 ” A没有突破先秦儒家思想的范畴 B体现新兴市民阶层的诉求 C是明朝晚期 “西学东渐 ”

7、的产物 D对中国社会转型影响巨大 答案: B 试题分析:本题考查学生根据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结合 “明清之际一些思想家对宋明理学作出了总结性批判 ”可知是明末清初思想活跃局面,代表人有李贽、黄宗羲、顾炎武和王夫之等。因为材料强调 “从儒学内部逐渐发展出一个脱离程朱理学藩篱的、异质的新思想系统 ”,就表明此时的思想已经是一种新的思想,因此排除 A项;明清之际反封建民主启蒙思想出现的背景是商品经济发展和资本主义萌芽的出现,体现新兴市民阶层的诉求,故选 B项。明末 “西学东渐 ”的内容主要是与科技有关的天文历法、算学、水利等,并无启蒙思想传入,因此排除 C项;在封建政府的 思想文化专制的压制下,

8、思想界出现了 “万马齐喑 ”的现象,思想活跃局面没有形成大规模的思想解放潮流,更谈不上对中国社会转型影响巨大,排除 D项。考点: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的演变 明末清初的思想活跃局面 思想活跃局面背景 有位古代思想家认为:通过读书等外在手段来明理自然是好,但 “不识一个字,亦须还我堂堂地做个人 ”,重要的是先确立仁义这一根本。这位思想家可能是 ( ) A孔子 B董仲舒 C朱熹 D陆九渊 答案: D 试题分析:本题考查学生根据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根据材料中 “通过读书等外在手段来明理 ”可知和理 学有关。孔子是儒学创始人,董仲舒是汉代儒学代表,此时理学尚未形成,排除 AB.“通过读书等外在手段来

9、明理 ”指的是程朱理学提倡的博学笃行、格物致知; “自然是好 ”“ 但 ”这些词语表明该思想家看到了程朱理学的弊端。 “不识一个字,亦须还我堂堂地做个人 ”, “ 先确立仁义这一根本 ”,根据所学可知理学的最高修养境界即是仁,所以该思想家认为心即理也,心外无物。由此推断出是心学的创始人陆九渊。 考点: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的演变 宋明理学 陆王心学 朱熹被康熙皇帝称为: “集大成而绪千百年绝传之学,开愚蒙而立亿万世一定之归 ” 下列 思想属于这位思想家是 ( ) A先义后利、舍生取义 B天人感应、君权神授 C经世致用、明道救世 D格物致知、存理灭欲 答案: D 试题分析:本题考查学生根据所学知识

10、解决问题的能力。根据所学可知 “先义后利、舍生取义 ”是先秦儒家的代表孟子的主张,排除 A项; “天人感应、君权神授 ”是汉代儒学代表董仲舒的思想,排除 B项; “经世致用、明道救世 ”是明末清初思想家顾炎武的主张,排除 C项。根据所学可知朱熹是理学的集大成者,主张 “格物致知、存理灭欲 ”,因此 D项符合题意。 考点: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的演变 宋明理学 朱熹理学成就 下列各项所倡导的道德观不能反映近代中国发展潮流的是 A “中国言义,虚文而已。西洋言利,却自有义在。 鹜其实则两全。 ”(郭嵩焘日记) B “君臣父子,上下尊卑,秩然如冠履之不可倒置。 ”(曾国藩讨粤匪檄) C “损人利己非也

11、,损己利人亦非;损下益上非也,损上益下亦非。 ”(严复天演论) D “道德之为物,应随社会为变迁,随时代为新旧。 ”(陈独秀答淮山逸民) 答案: B 试题分析:本题考查学生根据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 A项体现了郭嵩焘对中国儒家思想所倡导的 “义 ”进行了批判,认为是 “虚文而已 ”,而西方虽倡导“利 ”,却 “自有义在 ”; B项 “君臣父子,上下尊卑,不可倒置 ”体现了维护封建秩序的传统伦理道德观,不符合近代潮流; C项是严复的维新思想; D项是新文化运动提倡的新道德。 ACD都强调传统的伦理道德已不适应近代发展的潮流,所以答案:选 B。 考点:近代中国思想解放的潮流 “顺乎世界之潮流 ”

12、 近代思想解放的潮流 学者冯友兰认为: “二千年来华夏民族所受儒家学说之影响,最深钜者,实在制度法律公私生活之方面,而关于学说思想之方面,或转有不 如佛道二教者。 ”冯友兰在此否定 ( ) 儒学对中国政治制度的深远影响 B儒学对国人行为习惯的重要影响 C儒学是中国传统思想文化的中心 D佛道思想对中国学术思想的重要影响 答案: C 试题分析:本题考查学生根据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儒学是中国传统文化的主流,对此,史学家有不同的看法,儒、佛、道三者都是中国的传统思想,只是在不同的领域各自的影响有所不同。作者认为在制度法律公私生活方面,儒学影响较大,因此 AB排除;而在思想方面,佛、道影响较大,因此

13、 D项排除。因为佛道思想在学术、思想文化领域影响深远,作者并不认同儒家思想是中国传统思想文化的中心,故选 C。 考点: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的演变 中国传统思想文化 儒、佛、道的影响 在对天、君、民关系的认识上,原始儒学以孟子为例,主张民贵君轻,董仲舒主张 “屈民以伸君,屈君以伸天 ”。材料表明,董仲舒( ) A继承了原始儒学的全部宗旨 B背离了原始儒学的民本思想 C背离了原始儒学的仁爱思想 D摒弃了原始儒学的德治主张 答案: B 试题分析:本题考查学生根据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材料中原始儒学中孟子的 “民贵 君轻 ”体现了以民为本的思想,而董仲舒的 “屈民以伸君,屈君以伸天 ”显然是主张牺牲

14、民来满足君主,违背了原始儒家的民本思想,因此不是继承了 “全部 ”宗旨, A项错;故本题选 B项; C项中 “仁爱 ”与 D项中 “德治 ”材料中均没有体现。 考点: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的演变 汉代儒学 董仲舒大一统思想 孔子的思想核心是 “仁 ”,强调以德治民,爱惜民力,做人要 “恭、宽、信、敏、惠 ”;孟子主张实行 “仁政 ”,认为人人皆有 “羞恶之心 ”、 “恭敬之心 ”;荀子也主张 “仁义 ”,要 “以德服人 ”, “人要向善 ”。始终贯穿上述思想的一条主线是 ( ) A主张从个人的道德修养入手建设一个礼乐文明的理想社会 B人不分贫富、贵贱、智愚、善恶,都有入学受教育的资格 C人皆有

15、“恻隐之心 ”“羞恶之心 ”“恭敬之心 ”“是非之心 ” D通过学习和实施法制,可以使小人变君子,普通人变圣人 答案: A 试题分析:本题考查学生根据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根据所学可知 “人不分贫富、贵贱、智愚、善恶,都有入学受教育的资格 ”体现了孔子 “有教无类 ”的教育思想;人皆有 “恻隐之心 ”“羞恶之心 ”“恭敬之心 ”“是非之心 ”体现了孟子的四心说和性善论; “通过学习和实施法制,可以使小人变君 子,普通人变圣人 ”体现了荀子礼法并用的主张。依据材料中可知,从孔子的 “仁 ”到孟子的 “仁政 ”再到荀子的 “仁义 ”,这个过程中的共同点都是强调 “仁 ”,人的修养,以此来和谐社会

16、人际关系进而建立礼乐文明的社会。因此 A 项符合题意,其他几项均不正确。 考点: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的演变 百家争鸣 孔子和早期儒学 综合题 ( 25分)历史认识是人们对历史事物的描述、看法和评价。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对于洋务运动,当时的人颇有批评,以下看法较具代表性: 刘锡鸿 中国空虚不在无船无炮 ,而在无人无财 ,此皆政教之过也;西洋技巧 文字,似不可纷纷讲求,致群骛于末,而忘治道之本;不思整饬纲纪(纲常伦理),而惟骛心于凶器之末则何欤? 刘光禄遗稿 郭嵩焘 西洋立国以政教为主;日本仿行西法,大小取法泰西,月异而岁不同;(中国专注于造船、制器、练兵)考求洋人末务而忘其本,自以为安

17、。 伦敦与巴黎日记 材料二: 20世纪 70年代,洋务运动被全面否定,曾经提出洋务运动具有一定积极意义的学者被扣上 “崇洋媚外 ”的帽子,受到批判。 80年代初出现了一股研究洋务运动的热潮,尽管在一些问题上争论较大,但洋务派引进西方技术符合时代潮流、有利于中国近代化的观点为越来越多的人所接受。 据洋务运动研究的回顾等 ( 1)洋务运动的指导思想是什么?它是对鸦片战争前后出现哪一思想的发展?( 4分) ( 2)刘锡鸿和郭嵩焘都批评洋务运动舍本逐末,但他们的主张并不相同。根据材料对此加以分析。( 10分) ( 3)根据材料二和所学知识,从时代背景分析 20世纪七八十年代对洋务运动评价发生变化的原因

18、?( 8分) ( 4)通过对以上问题的回答,你认为历史认识受到哪些因素的影 响?( 3分) 答案:( 1)中体西用。( 2分) “师夷长技以制夷 ”。( 2分) ( 2)刘锡鸿认为西方技艺是 “末 ”;中国的纲常伦理是 “本 ”;主张整饬纲常伦理,反对洋务派专注于学习西方技术的做法;( 5分)郭嵩焘认为西方技术是 “末 ”;西方政教是 “本 ”;日本明治维新全面学习西方,国力增强;反对洋务派只学习西方科技,主张不仅学习西方技术还要学习西方制度。( 5分) ( 3) “文化大革命 ”时期,以阶级斗争为纲;实行改革开放,以经济建设为中心。( 8分) ( 4)认识者的立场、思想观念、所处时代环境等。

19、( 3分) 评分说明 考生答案:如 超出要点但言之有理,可在每问总分范围内酌情给分。 试题分析:( 1)本题考查学生根据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关于洋务运动的指导思想,学生往往误答成 “师夷长技以自强 ”,这是其口号;洋务运动的指导思想是 “中学为体,西学为用 ”,简称中体西用的思想;该思想是对鸦片战争时期地主阶级抵抗派提出的 “师夷长技以制夷 ”思想的发展。 ( 2)根据 “中国空虚皆政教之过也 ”认为西学是 “而忘治道之本 ”而追求 “凶器之末 ”。由此得出刘锡鸿认为西方技艺是 “末 ”;中国的纲常伦理是 “本 ”;主张整饬纲常伦理,反对洋务派专注于学习西方技术的做法。 “西洋立国以政教为

20、主 ”而中国 “专注于造船、制器、练兵 ”是在 “求洋人末务而忘其本 ”亦即郭嵩焘认为西方技术是 “末 ”;西方政教是 “本 ”;日本明治维新全面学习西方,国力增强;反对洋务派只学习西方科技,主张不仅学习西方技术,更要学习西方制度。 ( 3)本题考查中国现代史的时代特征,结合 20世纪 70、 80年代中国的政治经济特征组织答案:即可。之所以在 70年代给洋务运动扣上 “崇洋媚外 ”的帽子就是因为洋务运动主张学习西方,而当时正值 “文化大革命 ”时期,以阶级斗争为纲,反对西方资本主义文明; 80年代后,随着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 的展开,需要对外开放,引进外资等西方文明再加上文化上双百方针的恢复

21、,因此对洋务运动做了重新评价。 ( 4)本题考查史学理论,不同的阶级立场,不同的角度,不同历史时期,不同的文化背景,不同的政治局势,不同研究方面都会影响到对历史的认识。 考点:近代中国思想解放的潮流 “顺乎世界之潮流 ” 洋务运动中体西用;现代中国的文化与科技 文化事业的曲折发展 十年动乱与文化凋零;现代中国的文化与科技 文化事业的曲折发展 双百方针和二为方针;中国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探索 伟大的历史性转折 对外开放 ( 27 分) 以儒家思想为核心的 中国传统文化对东西方世界产生了深远影响。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臣愚以为诸不在六艺之科孔子之术者,皆绝其道,勿使并进。邪辟之说灭息,然

22、后统纪可一而法度可明,民知所从矣。 董仲舒 材料二 北宋开始,门第已不存在,和尚寺也衰落了,搜罗不到人才。禅宗的新宗教,不啻叫人回头,由真返俗,而进士轻薄,终于担当不了天下大事。在这情形下,须待北宋知识分子再来打开新风气,寻觅新生命。书院讲学,由此酝酿。他们要把和尚寺里的宗教精神,正式转移到现实社会。要把清净寂灭究竟涅 的最高出世观念,正式转变成修身、齐家、治 国、平天下的中国传统人文中心的旧理想。 钱穆国史新论 材料三 仲尼虽圣,效之则颦,学之则为步,丑妇之贱态。 李贽 材料四 如图是清朝皇帝乾隆之女立的纪念牌坊 于氏坊。传乾隆女儿脸上有黑痣,算命先生说: “主一生有灾,须嫁有福之人才可免去

23、灾祸。 ”朝中议论,只有圣人后代最妥,由于满汉不准通婚,乾隆让女儿认协办大学士兼户部尚书于敏中为义父,改姓于后下嫁孔家。此坊为纪念于氏而立。 (1)依据上述材料,归纳儒家思想在中国古代演变的过程。 (12分 ) (2)根据材料二,指出理学家的理想。根据材料结合所学知 识,分析理学产生的原因、同时说明他们为打开 “新风气 ”借鉴的理论。 (12分 ) (3)你如何看待材料三、四反映的现象? (3分 ) 答案: (1)经董仲舒改造的儒家思想在西汉成为官方正统思想;北宋时儒学发展到 “理学 ”阶段;明末李贽对儒学思想进行了大胆否定和批判;清朝对儒家思想推崇备至。 (12分 ) (2)理想:治国、平天

24、下。( 3分)原因:佛教、道教的冲击;科举考试选拔的人才不能担当大任;培养具有高尚的道德情操,强烈的社会责任感的有用人才。(任答两点 6分 )理论:佛教和道教的理论。 (3分 ) (3)现象:明清时期排儒与尊儒 并行。 (3分 ) 试题分析:( 1)本题考查学生阅读材料提取信息和根据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材料一是董仲舒 “罢黜百家独尊儒术 ”的主张,根据所学可知由于适应了加强中央集权的需要,儒家思想在西汉成为官方正统思想;材料二 “他们要把和尚寺里的宗教精神,正式转移到现实社会 ”转变成 “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的中国传统人文中心的旧理想 ”亦即吸收佛教思想,与主张社会责任感的儒家思想结合

25、,他根据所学可知儒学发展为宋代的理学;材料三李贽认为 “仲尼虽圣,效之则颦,学之则为步,丑妇之贱态 ”表明其对正统思想的挑战;材料四 “朝中议论,只 有圣人后代最妥,乾隆让女儿改姓于后下嫁孔家 ”表明清朝对儒家思想推崇备至。 ( 2)材料二 “他们要把和尚寺里的宗教精神,正式转移到现实社会 ”转变成 “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的中国传统人文中心的旧理想 ”由此可知理学家的理想是治国、平天下;关于理学出现的原因可根据材料概括: “禅宗的新宗教 ”、 “ 把和尚寺里的宗教精神 ”、 “ 清净寂灭究竟涅 的最高出世观念 ”可以看出受到佛教的影响; “进士轻薄,终于担当不了天下大事 ”可以看出科举考试

26、选拔的人才不能担当大任; “书院讲学,由此酝酿 ”“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的中国传统人文中 心的旧理想 ”可只是出于培养具有高尚的道德情操,强烈的社会责任感的有用人才的需要。根据所学可知理学是以儒家的纲常名教为基础,吸收了佛教和道教的思想观点,以探讨心性义理为范畴的哲学化的新儒学。因此其借鉴的应该是佛教和道教。 ( 3)根据材料三李贽认为 “仲尼虽圣,效之则颦,学之则为步,丑妇之贱态 ”表明其对正统思想的挑战;材料四 “朝中议论,只有圣人后代最妥,乾隆让女儿改姓于后下嫁孔家 ”表明清朝对儒家思想推崇备至。 由此说明在明清时期,一方面对儒家正统地位提出质疑,一方面士大夫又在极力提倡儒学,排儒与尊儒并行。 考点: 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的演变 汉代儒学 罢黜百家独尊儒术;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的演变 宋明理学 程朱理学;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的演变 明末清初的思想活跃局面 李贽反正统;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的演变 明末清初的思想活跃局面 思想活跃局面背景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考试资料 > 中学考试

copyright@ 2008-2019 麦多课文库(www.mydoc123.com)网站版权所有
备案/许可证编号:苏ICP备17064731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