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015学年江西上高二中高一上期第一次月考历史试卷与答案(带解析) 选择题 三字经写到: “周武王,始诛纣,八百载,最长久。 ”周朝最长久的制度保障是: 禅让制 分封制 宗法制 中央集权制度 A B C D 答案: B 试题分析:本题考查学生阅读信息和根据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禅让制是原始社会后期推选部落联盟首领的制度,夏朝建立后已经被世袭制取代;中央集权制度秦代正式建立,之后不断完善,西周还没有此制。因此排除 。西周通过分封制和宗法制扩大了疆域、协调了统治集团内部的权力分配,巩固了统治。 B符合题意。 考点: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 中国早期政治制度的特点 西周的政治制度(分封制和宗法制) “凡
2、百司奏抄,侍中审定,则先读而署之,以驳正违失。凡制敕宣行,大事则称扬德泽,褒美功业,覆奏而请施行,小事则署而颁之。 ”具有此种行政审 核功能的机构是( ) A汉朝的中朝 B唐朝中书省 C唐朝门下省 D明朝的内阁 答案: C 试题分析:本题考查学生阅读信息和根据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根据所学可知汉代的中朝主要是参与国家政治中枢的决策,不负责审核,排除 A;唐代中书省负责草拟颁发诏令,排除 B;明朝的内阁是皇帝的侍从机构而不是正式的中央行政机构,阁员也只是以票拟的方式提供建议,不具备行政审核功能,排除 D。根据所学可知三省六部中的门下省负责审核, C符合题意 考点: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 君主专制政
3、体的演进与强化 三省六部 从秦朝开始就有专门负责监察的官员,从秦至明清,监察官员和监察机构并不代表社会履行职责,因此出现监察官员乃至监察机构贪赃枉法的情形,这种现象无法逆转的根本原因是( ) A监察体制的效能有限 B专制制度的本质决定的 C监察官员和监察机构只是帝王的耳目 D监察官员和监察机构权力有限 答案: B 试题分析:本题考查学生阅读信息和根据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根据所学可知监察体制的建立在一定程度上有利于监督官员规范执政,防止官员贪污腐败。但是在君主专制条件下设立监察机构的目的是为了维护君主专制。监察官员和监察 机构的权力来源于皇帝,服务于皇帝,因此决定了其权力有限、效能有限。因为
4、有皇权为依靠,甚至贪赃枉法。这一切都归因于专制制度的本质,B符合题意。 考点: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 君主专制政体的演进与强化 监察制度 2014年 1月 31日是农历春节,春节就是农历一月初一。一月古时本又叫“政月 ”,到了秦朝为了避皇帝嬴政的讳,就把 “政月 ”改为 “正月 ”, “正 ”字的读音也为 “征 ”了。这说明皇帝制度的主要特征是( ) A中央集权 B神权与王权相结合 C独断性和随意性 D皇权至上,皇帝独尊 答案: D 试题分析:本题考查学生阅读信息和根据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中央集权主要体现在中对地方的管理、控制不断强化,材料未体现,排除 A;材料中没有强调君权神授、皇帝的决策来
5、源于神的意志,排除 B;材料也没有关于皇帝的决策不听取别人的意见的信息,排除 C。材料 “秦朝为了避皇帝嬴政的讳,就把政月改为正月,正字的读音也为征了 ”主要体现了避讳制度,避讳制度反映的是皇权至高无上,皇帝独尊的特点。 D符合题意。 考点: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 走向 “大一统 ”的秦汉政治 皇帝制度 “汉朝早期,统治者试图在周朝松散的政治联盟和秦朝严格的中央专 制间走一条中间路线。 ”材料中的 “中间路线 ”是指( ) A郡国并行制度 B中朝制度 C刺史制度 D察举制度 答案: A 试题分析:本题考查学生阅读信息和根据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根据所学可知,所谓的 “周朝松散的政治联盟 ”指的是
6、实行了分封制,没有形成中央集权;“秦朝严格的中央专制 ”则是指推行郡县制加强了中央集权。汉朝早期 “走一条中间路线 ”指的是刘邦错误的吸取了秦朝灭亡的教训,实行郡国并行制。 A符合题意。 BCD都不是关于国家结构方面的制度。 考点: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 君主专制政体的演进与强化 郡国并行制度 阅读下列根据中国古代职官编制的表格,这一表格反映了科举制度 时期 两宋 明清 比例 51%以上的进士 43%的进士 任官前出身 平民 贫寒家庭 A实质是地主阶级的选官制度 B促使部分社会阶层的变动 C扭转了传统等级和门第的观念 D完全实现了官员选拨的公平、公正 答案: C 试题分析:本题考查学生阅读信息和根
7、据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从进士的出身比例来看,有相当一部分是来自平民甚至是贫寒家庭,因此实质是地主阶级的选官制度的说法不准确,排除 A; BC古代选官制度受社会条件的限制,不可能完全实现公平、公正,排除 D。 考点: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 君主专制政体的演进与强化 科举制 “缙绅虽位极人臣,不由进士者,终不为美。 ”(唐摭言 散序进士)这主要是因为( ) A只有进士才能为官 B进士考试难,录取率低 C进士在官场的同僚多 D社会普遍认同进士的能力 答案: B 试题分析:本 题考查学生阅读信息和根据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 “缙绅虽位极人臣,不由进士者 ”表明进士之外做官另有其他途径,科举不是唯一的
8、选官做官途径,排除 A;隋唐是科举制度初创时期,进士科考试难,录取率低,因此考中进士的人就备受尊重、推崇, B符合题意。材料没有关于进士在官场的同僚多的信息,排除 C;考中进士主要体现了知识分子的学识,做官以后才能体现出其能力,材料并无关于其能力的表述,排除 D。 考点: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 君主专制政体的演进与强化 科举制 “范仲淹于公元 1015年中进士,曾先后做过河中府通判、饶州知州、延州知州 等地方官,于 1043年回朝任枢密副使、参知政事,继而推行新政。以下对范仲淹仕途中职位的描述,错误的是 ( ) A通判负责监督 B知州管理地方行政 C枢密使的设置有利于加强君权 D参知政事行使地方监
9、察权 答案: D 试题分析:本题考查学生阅读信息和根据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根据所学可知河中府通判、饶州知州、延州知州为地方官;枢密副使、参知政事为中央官职。宋朝为了加强专制主义中央集权,派文臣到地方做知州,管理地方行政。设置通判以监督知州,行使地方监察权。在中央设置参知政事分割宰相的行政权,设置枢密使分割宰相的军事权。因此 ABC符合事实。参知政事不负责地方事务,通判行使地方监察权, D符合题意。 考点: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 君主专制政体的演进与强化 监察制度(通判) 唐太宗时期,假设国家要在关中一带修建一项大型水利工程,这项 工程的实施涉及众多机构,按制度规定其运作程序是:( ) A尚书省
10、 -中书省 -门下省 -工部 B门下省 -尚书省 -中书省 -工部 C中书省 -门下省 -尚书省 -工部 D尚书省 -门下省 -中书省 -工部 答案: C 试题分析:本题考查学生阅读信息和根据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根据材料提到的事情是发生于唐太宗时期,因此是在考查学生对三省六部运行机制的认知。中书省负责草拟颁发诏令,交由门下省审批封驳,通过后交由尚书执行。因为涉及大型水利工程,因此由六部中的工部来负责。因此 C项符合题意。 考点: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 君主专制政体的演进与强化 三省六部运行机制 宋朝有一条规矩, “官员不入酒肆 ”,一旦发现官员在酒店吃喝,不管公款私款,即刻遭到御史弹劾,重则罢
11、官免职,轻则纪律处分。另一条规矩是:王公贵族 “不得取食味于四方 ”,即不得向各地索要特产和美味佳肴。这些规矩产生的积极作用是( ) A遏止了官吏横征暴敛 B君主有效控制了臣属 C便于约束权力的滥用 D形成严密的反腐机制 答案: C 试题分析:本题考查学生阅读信息和根据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题目中的“官员在酒店吃喝重则罢官 免职,轻则纪律处分 ”“王公贵族不得向各地索要特产和美味佳肴 ”等信息表明:宋朝采取种种措施来防止权力的滥用。故本题应选 C项; A项中 “遏止 ”、 B项中 “有效 ”、 D项中的 “严密 ”说法过于绝对化,故排除。 考点: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 君主专制政体的演进与强化
12、监察制度 宋代职官大辞典之地方行政管理机构称: “乾德三年 (965)三月,朝廷遣官立转运使,总一道之财赋,此为道一级之设官。 ”这一举措把地方的财权收归中央 ,在政治方面产生的主要影响是 ( ) A完全实现了中央集权 B剥夺了节度使的权力 C结束了藩镇割据局面 D消除了地方割据势力的物质基础 答案: D 试题分析:本题考查学生阅读信息和根据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根据材料中 “这一举措把地方的财权收归中央 ”而并未设计地方的行政、军事、司法等权力,因此不能说完全实现了中央集权;剥夺了节度使的权力,派文臣到地方做知州,而不是通过转运使;结束藩镇割据局面是政治、军事、经济等综合手段的结果。因此排
13、除 ABC三项。由于把财政收入的大部分转归中央,因此地方财力不足,难以对抗中央,因而从经济的角度上消除了地方割据势力的物质基础,故 D符合题意。 考点:古代中国 的政治制度 君主专制政体的演进与强化 转运使 有位学者指出: “中国传统政治中,君权和相权的关系,是一部不断磨擦,不断调整的历史。 ”下列有关历代宰相制度演变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 A秦代宰相作为百官之首,帮助皇帝处理政事 B唐代三省的长官都是宰相 C宋代设置参知政事为副相,分割宰相的财权 D明代初年,明太祖废宰相,皇权、相权矛盾终结,君主专制进一步强化 答案: C 试题分析:本题考查学生阅读信息和根据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根据所
14、学可知,秦代宰相作为百官之首,帮助皇帝处理政事, A正确;唐代实行三省六部制,三省的长官都是宰相, B正确;宋代设置参知政事为副相,分割宰相的行政权,分割财权的是三司, C符合题意;明代初年,明太祖废宰相,皇权、相权矛盾终结,君主专制进一步强化, D正确。 考点: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 专制时代晚期的政治形态 君权与相权 如图为中国古代某朝代疆域图,图中 在管理方式上有明显差异的是 ( ) A B C D 答案: D 试题分析:本题考查学生阅读信息和根据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根据所学可知,图中 为辽阳行省, 为岭北行省; 为甘肃行省; 为中央 宣政院辖地。因此 属于同类管理方式,排除 ABC。
15、D项符合题意。 考点: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 君主专制政体的演进与强化 元朝地方管理体制(行省和宣政院辖地) 中国古代长期存在着 “皇权 ”与 “相权 ”的矛盾和冲突。以下各个朝代采取的措施中,不能起到有利于这一矛盾解决的是( ) A汉武帝重用身边的侍从、秘书任尚书令、侍中等 B元代设置中书省,其长官行使宰相职权 C宋代设置参知政事、枢密使、三司使 D隋唐时期实行三省六部制,三省长官都是宰相 答案: B 试题分析:本题考查学生阅读信息和根据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汉武帝重用身边的侍从、秘书任尚书令、侍中等组成内朝,重大事务先由内朝决策,削弱了相权;宋代设置参知政事、枢密使、三司使,这一措施分散了相
16、权;隋唐时期实行三省六部制,三省长官都是宰相,同样也分散了相权。因此排除 ACD。元朝设置中书省,长官任宰相等于扩大了宰相的权力,容易形成宰相专权。鉴于此明朝废除宰相,裁撤中书省。因此 B符合题意。 考点: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 专制时代晚期的政治形态 君权与相权 我国奴隶社会的 “天子 ”制度与封建社会的皇帝制度的最根本区别 是( ) A对最高统治者的称谓不同 B对最高统治者的身份和地位的规定不同 C最高统治者代表的阶级利益不同 D最高统治者拥有的权力不同 答案: C 试题分析:本题考查学生阅读信息和根据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无论是称为天子还是称为皇帝,都是对最高统治者的代称,只是称谓不同而已
17、,不是根本区别; BD虽然都体现了两个时期最高统治者的权力和地位不同,但是也不能被看做是二者的肯本区别。因为二者的根本不同是性质不同:一个是奴隶社会的,一个是封建社会的。一个代表奴隶主阶级,一个代表封建地主阶级。 D符合题意。 考点: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 走向 “大一统 ”的秦汉政治 皇帝制度 “春风得意马蹄疾,一日看尽长安花 ”是诗人金榜题名后在京城写下的诗句。该诗人是生活在( ) A秦汉时期 B隋唐时期 C两宋时期 D明清时期 答案: B 试题分析:本题考查学生阅读信息和根据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根据所学可知两宋的都城分别是东京(今开封)、临安(今杭州),排除 C;明清都城是南京、北京,排
18、除 D; “金榜题名 ”反映了科举制度,始于隋唐时期,且京城是长安。 B项符合题意。 考点: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 君主专制政体的演进与强化 科举制 皇 帝和大臣讨论如何选拔人才。大臣主张应该只问他们个人能力的高低 ,不要计较他们的家世背景。皇帝反对大臣的说法 ,强调历时久长的世家才是培养人才的沃土 ,这件事最可能发生在哪一时期 ( ) A秦汉 B魏晋南北朝 C宋元 D明清 答案: B 试题分析:本题考查学生阅读信息和根据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材料强调皇帝主张按出身门第作为选官标准。根据所学可知,秦朝废除了分封制,实行郡县制和三公制。长官由皇帝按才能标准任免而不是门第出身,排除 A; B隋唐时期
19、实行科举制度,打破了世家大族对仕途的垄断,选官标准是考试成绩和品行,宋元明清延续科举制,排除 CD。魏晋南北朝时,一些朝代依靠世家大族建立,九品中正制下形成了世族掌权的局面,一方面世族的腐朽推动了庶族的发展参与政权。因此 B项符合题意。 考点: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 君主专制政体的演进与强化 选官制度 九是中国古代最高统治者的专属数字。西周时期只有天子可用九鼎,后世只有皇帝的龙袍可绣九条金龙,明清时期只有皇宫屋檐可有九只吻兽。与此直接相关的制度是 A分封制 B宗法制 C礼乐制 D九品中正制 答案: C 试题分析:本题考查学生阅读信息和根据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周公之礼作乐,使得贵贱有差、尊卑有别
20、、长幼有序,确定了统治阶级内部的等级规范。材料中天子用 “九 ”,体现了礼乐制度下周天子的权威,由此可知礼乐制度是维护天子权威的统治工具。 C符合题意。 考点: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 中国早期政治制度的特点 礼乐制度 史学家斯塔夫里阿诺斯在全球通史中说 “中国人的姓总是位于个人的名字之前而不像西方那样位于个人的名字之后。 ”从上述中国人重视姓氏这一现象中可以看出 A男尊女卑思想严重 B家族宗法观念浓厚 C个人名利色彩鲜明 D聚族而居根深蒂固 答案: B 试题分析:本题考查学生阅读信息和根据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材料没有强调孩子的姓随父而不随母,因此体现不出男尊女卑思想严重;材料并没有关于同宗家庭
21、布局对姓氏的影响,因此排除 D。姓总是位于个人的名字之前反映了注重家族关系,忽视个人名利。 B项符合题意。 考点: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 中国早期政治制度的特点 宗法制度的影响 左传记载 “昔武王克商,光有天下,其兄弟之国者十有五人,姬姓之国者四十人,皆举亲也。 ” 符合材料所述现象的是 A材料反映西周政治是皇权政治 B此制度让西周统治者实现了权力的集中 C材料体现了家国一体的特点 D嫡庶之别是此制度的核心内容 答案: C 试题分析:本题考查学生阅读信息和根据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根据所学可知,皇权制度始于秦朝,因此排除 A项;由于实行分封制,地方诸侯有较强的独立性,最高执政集团尚未实现权力的高
22、度集中,排除 B; 材料反应的内容是分封制,而嫡庶之别是宗法制的核心内容,排除 D。以血缘关系为基础,封邦建国,体现了家国一体的特点, C符合题意。 考点: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 中国早期政治制度的特点 分封制 相传周成王和弟弟叔 虞玩耍时手拿梧桐叶对弟弟说: “我把它封给你吧 !”一旁的周公马上上前表示祝贺。成王说: “我是开玩笑的。 ”周公说: “天子无戏言 ”。后成王把唐封给了弟弟叔虞。这则故事讲的是 A世袭制 B分封制 C君主专制 D禅让制 答案: B 试题分析:本题考查学生阅读信息和根据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所谓世袭制指的是君主权力的传承,成王并没有把自己的权力转移给弟弟,排除 A;
23、君主专制制度形成于秦朝,排除 C;禅让制是原始社会后期按照贤能标准民主推选部落联盟首领的制度,夏朝建立后已经被世袭制取代,排除 D。 “后成王把唐封给了弟弟叔虞 ”表明 B项符合题意。 考点: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 中国早期政治制度的特点 分封制 商代统治者凡事都要通过占卜予以决定。这一现象说明我国古代早期政治制度的一大特点是 A以血缘关系为纽带 B神权与王权的密切结合 C权力高度集中于商王手中 D决策体现原始民主色彩 答案: B 试题分析:本题考查学生阅读信息和根据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占卜是古代在生产力水平较低、自然科学不发达的情况下,人们对自然无知、敬畏鬼神的一种表现。材料中未涉及分封制、
24、宗法制,因此排除血缘关系为纽带的 A 项;早期政治制度的特点之一是最高执政集团尚未实现权力的高度集中,排除 C;材料没有关于商王把事务交给某个民主机构进行民主决议,排除 D。商代统治者凡事都要通过占卜予以决定,表明商王的决策是依据神的意志,体现神权与王权的密切结合 B项符合题意。 考点: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 中国早期政治制度的特点 商朝政治的特点 先秦经典尚书多次提到 “民主 ”: “天惟时求民主,乃大降显休命于成汤 ”,意即 “上天为民求主,天降大任于成汤,使为民主。 ”材料中 “民主 ”的正确理解是 A “民主 ”是指最高统治者 B中国的民主政治早于西方 C成汤是民主的领导者 D商朝的最高权
25、力属于人民 答案: A 试题分析:本题考查学生阅读信息和根据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依据 “上天为民求主,天降大任于成汤,使为民主。 ”可知上汤代表天意成为了人民的 “主 ”即最高统治者。 A项符合题意。古希腊城邦制度下实行民主制度,早于中国,排除 B;中国古代并没有确立民主政治,排除 C;商王不是由民众推举产生的,排除 D。 考点: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 中国早期政治制度的特点 商汤为王 西周时期出现了我国第一次城市建设高潮,并确立了天子都城十二里 (边长4.3公里 )、公国都城九里 (边长 3.2公里 )、侯伯国都城七里 (边长 2.5公里 )、子男都城五里 (边长 1.7公里 )的都城建制。
26、以下理解正确的是 A都城规模的差异体现出各国经济实力的不平衡 B周王室建立了从中央到地方的一整套集权机制 C城市建制的确立反映出了西周等级分封的特征 D确定了以宫殿、庙坛为中心的传统建域制度 答案: C 试题分析:本题考查学生阅读信息和根据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材料中确立了天子之城规模最大,以后依次递减,表明了分封制下的等级尊卑关系, C符合题意。材料未显示城的建制差别受到经济实力的影响。而是依据天子、公、侯、伯、子、男的等级关系,排除 A;秦朝开始确立中央集权制度,排除 B;材料未提及成世界按住的内容、布局,排除 D。 考点: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 中国早期政治制度的特点 分封制和礼乐制度 某
27、同学在研究下列两幅图片后,对该阶段中国古代社会的变化特征得出一些感悟,你认为正确的是( ) 从贵族体制到官僚体制 从世袭到任命 从地方分治到中央集权 从分裂到统一 A B C D 答案: D 试题分析:本题考查学生阅读信息和根据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根据所学可知分封制是以血缘关系为纽带,周天子主要把同姓子弟分封到各地做诸侯,诸侯在领地内享有世袭的统治权,独立性较强。后随着血缘关系的疏远,出现了强国兼并弱国的现象,分封制遭到破坏,诸侯割据混战。伴随着秦统一,为了管理辽阔的疆域实行郡县制,形成了中央垂直管理地方的局面。郡县制的形成是中央集权形成的重要环节,郡县的长官由皇帝直接任免不得世袭,奴隶社
28、会时期的贵族政治被官僚政治代替。因此从西周分封制到春秋战国时期分封制的瓦解再到秦统一后推行郡县制,体现了 从贵族体制到官僚体制 、从世袭到任命、从地方分治到中央集权、从分裂到统一的历史发展趋势。 D项符合题意。 考点: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 走向 “大一统 ”的秦汉政治 郡县制 公元前 214年,秦始皇统一岭南后,设置了南海郡、桂林郡和象郡。南海郡辖番禺、四会、龙川、博罗 4县,郡所设在番禺 (今广州 )。任嚣任郡尉(因南海郡属下县少,是小郡,故称尉不称守),是为广州建置之始。以下有关任嚣的说法,错误的是 A他的职位由中央任命,不可以世袭 B他事实上是南海郡的最高行政长官 C他无权任免辖区内的四个
29、县令 D他可以在郡县内 自由任免官吏 答案: D 试题分析:本题考查学生阅读信息和根据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根据 “秦始皇统一岭南后,设置了南海郡 ”“ 任嚣任郡尉 ”可知他是秦统一后郡一级的地方长官,根据所学可知秦朝郡县长官由皇帝直接任免不得世袭,因此 AC正确; “ 因南海郡属下县少,是小郡,故称尉不称守 ”也就是说他其实相当于郡守,他事实上是南海郡的最高行政长官 B正确;郡县内的官吏任命权掌握在皇帝手中, D不正确,符合题意。 考点: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 走向 “大一统 ”的秦汉政治 郡县制 秦朝 “九卿 ”中的治粟内史,主管 A国家财政 B礼仪教育 C皇室财政 D宫廷修建 答案: A
30、试题分析:本题考查学生阅读信息和根据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根据所学可知主管礼仪教育的是奉常;主管皇室财政的是少府;主管宫廷修建的是将作少府;排除 BCD.主管国家财政的是治粟内史,因此 A项符合题意。 考点: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 走向 “大一统 ”的秦汉政治 三公九卿制 2011年 7月在建党 90周年庆典上,国家领导人反复强调深化改革,勇于创新。体制、制度创新是推动社会进步的动力之一。秦始皇在这一方面的贡献不包括 A皇帝制度 B三公九卿制度 C统一度量衡标 准 D首创郡县制度 答案: D 试题分析:本题考查学生阅读信息和根据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秦始皇统一六国后,采取了一系列加强中央集权、
31、巩固统一的措施。 A、 B、 C都是他首创的制度;郡县制在战国时期已经开始实行,并非秦始皇首创,故选 D。 考点: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 走向 “大一统 ”的秦汉政治 郡县制 梁启超在战国载记中说: “始皇宁为中国之雄,求诸世界,见亦罕矣。其武功 j耀众所共知不必论,其政治所设施,多有皋牢百代之概。 ”其中 “皋牢百代 ”的政治举措是 A创立皇帝、丞相和郡县制度 B “使黔首自实田 ” C “书同文 ”,以小篆为标准字体 D北击匈奴,修筑长城 答案: A 试题分析:本题考查学生阅读信息和根据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 “使黔首自实田 ”属于经济方面的举措,排除 B; “书同文 ”,以小篆为标准字体属
32、于文化方面,排除 C;北击匈奴,修筑长城属于军事举措排除 D。题干要求从政治方面考虑,因此 A符合题意。 考点: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 走向 “大一统 ”的秦汉政治 秦始皇的政绩 秦统一全国后, “将广阔的国土划分为若干行政区,每一行政区都配一批由中央政府任命,并向中央政府负责的官员 ”。这些官员 A定期朝觐皇帝 B监督监察百官 C负责地方行政 D拥有世袭权 答案: C 试题分析:本题考查学生阅读信息和根据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秦统一全国后实行郡县制,定期朝觐是分封制下诸侯的义务,排除 A;监督监察百官是中央御史大夫的职责,排除 B; “每一行政区都配一批由中央政府任命,并向中央政府负责的官员
33、”因此排除 D 。 C项符合题意。 考点: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 走向 “大一统 ”的秦汉政治 郡县制 综合题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20分) 材料一 唐初,每事先经由中书省,中书做定将上,得者再下中书,中书付门下。或有未当,则门下缴驳,又上中书,中书又将上,得者再下中书,中书又下门下。若事可行,门下即下尚书省。尚书省但主书填 “奉行 ”而已。 朱子语类 材料二 (唐太宗)说: “中书所出诏敕,颇有意见不同,或兼错失而相正以否。原置中书、门下,本拟相防过误。人之意见,每或不同,有所是非,本为公事。 卿等须灭私循公,坚守直道,庶事相启沃,勿上下雷同也。 ” 贞观政要 材料三 唐太宗发现有一人诈
34、伪做官,便下令处死。但负责审理此案的官员戴胄说: “法者, 国家所以布大信于天下;言者,当时喜怒之所发耳。陛下发一朝之忿而许杀之,既知不可置之于法,此乃忍小忿而存大信也。 ”唐太宗被迫收回成命,对戴胄说: “法有所失,公能正之,朕何忧也! ” 请回答: ( 1)根据材料一,指出唐代初年,皇帝的一道圣旨中包含了哪些人的意见?尚书省填写 “奉行 ”后,具体交给哪些部门去执行?( 6分) ( 2)根据材料二和材料三,指出唐初君主的权力受到哪些方面的制约?结合上述材料和所学知识,谈谈唐代中央政治制度的主要特点是什么?( 8分) ( 3)唐代中央政治制度的这些特点对国家政治文明的发展有什么积极作 用?(
35、 6分) 答案:( 1)包含了中书省、门下省大臣和皇帝的意见。交给六部中相关部门去执行。( 6分) ( 2)唐代初年君主的权力受到大臣和法律的制约。( 2分) 特点:三省长官都是宰相,相权一分为三;三省分工明确,相互监督和牵制,保证了君权独揽;君主专制权力在一定程度上受到三省的制约。( 6分) ( 3)分工明确,有利于提高行政效率;相互牵制和制约,有利于防止权臣专权,有利于保证政治清明,减少政治腐败。( 6) 试题分析:( 1)本题考查学生阅读信息和根据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根据“每事先经由中书省 ”、 “中书做定将上 ”、 “或有未当,则门下缴驳 ”、 “若事可行,门下即下尚书省 ”“ 尚
36、书省但主书填奉行而已 ”等信息可知,皇帝的一道圣旨中包含了中书省、门下省大臣和皇帝的意见。尚书省负责执行,下辖吏、户、礼、兵、刑、工六部,负责具体事务的执行。 ( 2)根据所学可知中书、门下的长官皆为宰相,材料二中 “卿等须灭私循公,坚守直道,庶事相启沃,勿上下雷同也 ”表明唐初皇权受到三省长官等大臣的约束;材料三唐太宗在戴胄的劝阻下被迫收回成命,而戴胄强调的正是秉公执法的重要性,因此可以得出唐初皇权还受到法律的制约。根据材料一中三省分工和运行机制,以及 材料二中 “原置中书、门下,本拟相防过误 ”可以总结出唐代中央政治制度的主要特点是:三省长官都是宰相,相权一分为三;三省分工明确,相互监督和
37、牵制,保证了君权独大;君主专制权力在一定程度上受到三省的制约。 ( 3)本题考查三省六部制的积极作用。根据三省六部制的特点可知,三省分权同为宰相,相互牵制和制约,有利于防止权臣专权;三省分工明确,但又相互合作,有利于提高行政效率;集体议政有利于减少决策的失误,从而有利于保证政治清明,减少政治腐败。 考点: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 君主专制政体的演进与强化 三省六部制的运行机制、特点 和作用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20分) 材料一 以西方的一个小国代商而有天下,苦于兵力单薄,不足以统治东方各族人民,于是大封同姓、异姓及古帝王之后于东方,以为周室的 “藩屏 ”。 赵光贤周代社会辨析 材料二 之初,海内
38、新定,同姓寡少,惩戒亡秦孤立之败,于是剖裂疆土,立二等之爵。功臣侯者,百有余邑;尊王子弟,大启九国藩国大者,夸州兼郡,连城数十,然诸侯原本以大,末流滥以致溢,小者淫荒越法,大者睽孤横逆,以害身丧国。 材料三 (主父偃 )偃说上曰: “今诸侯或连城数十,地方千里 以法割削,则逆节萌起,前日晁错 是也 愿陛下令诸侯得推恩分弟子,以地侯之。彼人人喜得所愿,上以德施,实分其国,必稍自销弱矣。 ” 汉书 主父偃传 材料四 行省是元代开始的一级行政区划。它的确立是我国行政制度的一次重大变革。 元朝的行省实际上是封建中央集权分寄于地方,故它的权力相当大。它负责处理境内政治、军事、经济等各类事务。此外行省还有
39、一个重要职能是聚集境内财富,以供中央需要。行省的治所往往就是完成这种职能的 “中转站 ”。 元史 地理志 请回答: ( 1)材料一反映西周实行分封制度的原因是什么?( 2分) ( 2)根据材料二指出 汉初又分封王侯的原因及影响。( 5分) ( 3)材料三中的 “上 ”指哪位皇帝?主父偃建议怎么解决地方诸侯问题,摘抄材料回答。 ( 5分) ( 4)联系所学知识并结合材料四归纳行省的主要特点。( 8分) 答案:( 1)原因:西周疆域广大,兵力单薄(或不足以统治东方各族)。( 2分) ( 2)原因:惩戒亡秦孤立之败(或吸取秦朝灭亡的教训)。( 2)影响:地方割据、叛乱,影响中央集权。( 3分) (
40、3)汉武帝。( 2 分) 推恩分弟子,以地侯之或分其国,必稍自销弱矣( 3 分) ( 4)、特点:行省是元朝地方常设行政机构;权力受中央节制:负责处理境内政治、军事、经济等各类事务;行省聚集境内财富供中央需要。( 8分) 试题分析:( 1)本题考查学生阅读信息和根据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根据“以西方的一个小国代商而有天下,苦于兵力单薄,不足以统治东方各族人民 ”等信息可以得出西周实行分封制度的原因是:西周疆域扩大,领土辽阔,而兵力单薄。目的是 “以藩屏周 ”。 ( 2)根据 “同姓寡少,惩戒亡秦孤立之败,于是剖裂疆土 ”可以得出汉初部分恢复分封制的原因是错误的吸取了秦朝灭亡的教训; “诸侯原
41、本以大,末流滥以致溢,小者淫荒越法,大者睽孤横逆 ”,则说明了分封制下诸侯王势力膨胀,目无法纪,造成了严重的王国问题:地方割据、叛乱,影响中央集权。 ( 3)根据材料中的 “愿陛下令诸侯得推恩分弟子,以地侯之 ”可知所采取的措施是推恩令,而颁布的推恩令的皇帝是西汉武帝。他听取了主父偃的建议,通过推恩令 “诸侯得推恩分弟子,以地侯之。实分其国,必稍自销弱矣。 ” ( 4)根据材料中 “行省是元代开始的一级行政区划,实际上是封建中央集权分寄于地方 ”可以得出特点之一:行省是元朝地方常设行政机构;权力受中央节制。“它负责处理境内政治、军事、经济等各 类事务 ” 可以得出特点之一:负责处理境内政治、军事、经济等各类事务,权力相当大。 “还有一个重要职能是聚集境内财富,以供中央需要 ”可以得出特点之一是:行省聚集境内财富供中央需要。 考点: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 君主专制政体的演进与强化 地方行政区划的演变(西周封国、汉初郡国并行、推恩令、元朝行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