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5学年河南中原名校高二上学期第一次联考政治试卷与答案(带解析).doc

上传人:orderah291 文档编号:340916 上传时间:2019-07-09 格式:DOC 页数:16 大小:62.18KB
下载 相关 举报
2015学年河南中原名校高二上学期第一次联考政治试卷与答案(带解析).doc_第1页
第1页 / 共16页
2015学年河南中原名校高二上学期第一次联考政治试卷与答案(带解析).doc_第2页
第2页 / 共16页
2015学年河南中原名校高二上学期第一次联考政治试卷与答案(带解析).doc_第3页
第3页 / 共16页
2015学年河南中原名校高二上学期第一次联考政治试卷与答案(带解析).doc_第4页
第4页 / 共16页
2015学年河南中原名校高二上学期第一次联考政治试卷与答案(带解析).doc_第5页
第5页 / 共16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1、2015学年河南中原名校高二上学期第一次联考政治试卷与答案(带解析) 单选题 “比 ”“从 ”“北 ”“化 ”四个字由 “人 ”字以不同结构构成(如图为甲骨文),高度概括了人生的成长历程,体现了中同古代哲学的内在逻辑体系。我们可以体会到,与人 “比 ”后,总会模仿学习他人的优点,即 “从 ”;之后会产生叛逆,即“北 ”;最后,能从正反两个方面思考,一切为我所用,进入 “化 ”的阶段。上述材料说明( ) 哲学智慧概括了人们的生活与实践,与我们的生活密切联系 哲学是系统化、理论化的世界观,是世界观与方法论的统一 哲学的根本任务就在于指导人们正确地认识世界、改造世界 从意识的内容看,意识是客观存在于

2、人脑中的主观映象 A B C D 答案: C 试题分析: 选项观点正确且符合题意,题中事例表明哲学智慧概括了人们的生活与实践,与我们的生活密切俩系,同时从意识的内容看,意识是客观存在于人脑中的主观映像,故入选。 选项观点与题意不符,题中事例强调哲学与生活的关系,而没有强调哲学与世界观、方法论的关系,题中事例是人们正确的认识世界,而并没有改在世界,故排除。 考点:本题考查哲学的内容、意识的内容 我国地质地貌复杂,气候类型多样,自然灾害频发。因此,科学防灾减灾对经济社会发展极为重要。从中我们可以得出的合理结论是( ) 正确发挥主观能动性就能防止灾害发生 地理环境是社会物质生活条件的基本要素 地理气

3、候变化虽然复杂但一定有内在规律 突破地质地貌的复杂条件是科学防灾减灾的关键 A B C D 答案: C 试题分析: 选项观点正确且符合题意,题中我国自然灾害频发,科学防灾减灾对经济社会发展极为重要,说明地理环境是社会物质生活条件的基本要素,同时说明地理气候变化虽然复杂但一定有内在规律,故入选。 选项观点错误,正确发挥主观能动性有利于防止灾害发生,但不是就能防止灾害发生,地质地貌的复杂条件并不能突破,也不是科学防灾减灾的关键,故排除。 考点:本题考查人类社会的物质性、规律的客观性 黑格尔认为,世界的发展是 “绝对精神 ”的自我运动。法国哲学家柏格森认为,事物和状态不过是我们的心灵所采取的种观点。

4、黑格尔和柏格森的 观点属于( ) A离开物质谈运动的唯心主义观点 B离开运动谈物质的形而上学的观点 C把物质和运动结合起来的观点 D神创论观点 答案: A 试题分析: A选项观点正确且符合题意,题中黑格尔的绝对精神是客观唯心主义,柏格森的心外无物是主观唯心主义,但都是离开物质谈运动的唯心主义观点,故排除。 B选项观点与题意不符,题中观点并没有离开运动谈物质,故排除。 C选项观点与题意不符,题中强调物质与意识的关系,并没有强调物质和运动的关系,故排除。 D选项观点与题意不符,题中二者的观点都不是神创论观点,故排除。 考点 :本题考查唯心主义 苏东坡在赤壁赋中写道: “盏将自其变者而观之,则天地曾

5、不能以一瞬;自其不变者向观之,则物与我皆无尽也。 ”下列说法中与苏东坡观点相近的是( ) A日方中方睨,物方生方死 B人一次也不能踏进同一条河流 C静即含动,动不舍静 D知屋漏者在宇下,知政失者在草野 答案: C 试题分析: A选项观点与题意不符,日方中方睨,物方生方死,是否认静止,只承认绝对运动的相对主义诡辩论,而苏东坡的观点是绝对运动与相对静止的统一,故排除。 B选项观点与题意不符,人一次也不能踏进同一条河流,是相对主义诡辩论,故排除。 C选项观点正确且符合题意,静即含动,动不舍静,强调物质世界是绝对运动与相对静止的统一,故入选。 D 选项观点与题意不符,知屋漏者在宇下,知政失者在草野,强

6、调实践的重要性。 考点:本题考查物质世界是绝对运动与相对静止的统一 人与自然的关系是是千百年人类无法回避和不断探讨的问题。下面漫画所蕴涵的哲学寓意是( ) 要尊重自然的客观性,做到人与自然和谐相处 做切事情都必须遵循规律,按规律办事 在改造世界的过程中要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 规 律是客观的,人在规律面前无能为力 A B C D 答案: C 试题分析: 选项观点正确且符合题意,题中漫画强调要尊重自然的客观性,做到人与自然和谐相处,同时强调在改造世界的过程中要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故入选。 选项观点与题意不符,题中事例强调自然界和规律的客观性,而并没有强调要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故排除。 选项观点错误,

7、规律是客观的,但人在客观规律面前并不是无能为力,故排除。 考点:本题考查自然界的客观性、规律的客观性 处于青春期的少年需要特别的关怀。有研究表明,许多处于青春期的少 年往往会做出无所畏惧的人胆举动,是由于大脑产生一种恐惧记忆抑制效应,使孩子们对恐惧感 “暂时性失忆 ”。这种人脑效应,会随着年龄增长及人脑进步发育逐渐消失。这表明( ) A意识是人脑的分泌物 B人脑是意识产生的源泉 C意识活动具有目的性和计划性 D人脑是意识活动的物质器官 答案: D 试题分析: A选项观点错误,意识并不是人脑的分泌物,意识是物质世界长期发展的产物,故排除。 B选项观点错误,人脑并不是意识产生的源泉,意识产生的源泉

8、是客观存在,故排除。 C选项观点与题意不符,题中强调人脑效应随着年龄增长逐渐消失,说明人脑对意识的重要性,而不是强调意识自身的特点,故排除。 D选项观点正确且符合题意,题中强调人脑效应随着年龄增长消失,说明人脑是意识活动的物质器官,故入选。 考点:本题考查意识的生理基础 作家的文学创作往往体现 “三分文学,七分生活 ”“源于生活,高于生活 ”的原则。下列对此的理解不正确的是( ) A意识具有主动性和创造性 B意识具有能动性 C意识是客观存在的主观映象 D意识和物质相互作用、相互依赖 答案: D 试题分析: A选项观点与题意不符 ,题中强调源于生活,高于生活,说明意识具有主动性和创造性,故排除。

9、 B 选项观点与题意不符,题中文学创作的原则,说明意识具有能动性,故排除。 C选项观点与题意不符,题中源于生活,说明意识是客观存在的主观映像,故排除。 D选项观点正确且符合题意,物质决定意识,物质并不依赖于意识,而不是二者相互作用、相互依赖,故入选。 考点:本题考查物质与意识的关系 根据国内外经济运行的新形势新情况,我国每年召开的中央经济工作会议,都适时调整下年度宏观经济政策的总基调。如下表所示 上述材料体现的哲理是( ) 意识能够正确的反映客观事物 不同事物的矛盾具有不同的特点 事物是绝对运动与相对静止的统一 物质决定意识 A B C D 答案: D 试题分析: 选项观点正确且符合题意,题中

10、强调根据国内外经济运行的新形势新情况,我国每年召开的中央经济工作会议,都适时调整下年度宏观经济政策,说明意识能够正确的反映客观事物,同时说明事物是绝对运动与相对静止的统一,同时说明物质决定意识,故入选。 选项观点与题意不符,题中是同一事物不同阶段各有不同的特点,而不是不同事物的矛盾具有不同的特点,故排除。 考点:本题考查意识的能动作用、物质世界是绝对运动与相对静止的统一、物质决定意识 “月落灯前闭北堂,神魂交人杳冥乡,文通毫管醒异,武帝衡芜觉后香。 ”这是徐寅梦 中的诗句。我们每个人都做过梦,而且梦中的景象变化万千,有时犹如现实生活。对梦境的正确认识是( ) A梦境是虚构的,与客观世界无关 B

11、梦境可能是神的启示 C梦境是人脑对客观世界的主观反映 D梦境并不是无端的,它是对未来生活的预兆 答案: C 试题分析: A选项观点错误,意识是对客观存在的反映,而不是与客观世界无关,故排除。 B选项观点错误,意识并不是神的启示,故排除。 C选项观点正确且符合题意,梦境是人脑对客观世界的主观反映,故入选。 D 选项观点错误,梦境是对客观存在的反映,而不是对未来生活的预兆,故排除。解答本题,可运用排除法,梦境是对客观存在的主观反映。 考点:本题考查意识的内容 2014年南京青奥会会徽以青奥会英文名称及其视觉标志为基础,以年份数字 2014为构图过渡,突出将世界闻名的南京明城墙城门和江南民居轮廓进行

12、艺术组合,勾勒出英文 “NANJING”字样,寓意欢迎、交流的青春之门,象征欢聚、健康的青奥之家,受到高度评价和广泛赞誉。南京青奥会会徽的设计蕴涵的唯物论道理是( ) A意识活动具有自主选择性与主动创造性 B社会存在决定 社会意识 C创新是辩证否定观的要求 D社会实践是文化创新的源泉 答案: A 试题分析: A选项观点正确且符合题意,题中南京青奥会会徽的设计突出南京城墙和江南民居进行艺术组合,说明意识活动具有自主选择性与主动创造性,故入选。 B选项观点与题意不符,题中设问要求唯物论,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是历史唯物主义,而不是唯物论,故排除。 C选项观点与题意不符,辩证否定观是辩证法,而不是唯物

13、论,故排除。 D选项观点与题意不符,社会实践是文化创新的源泉,并不是唯物论,故排除。 考点:本题考查意识的特点 当前我国天气环境形势依 然严峻,以 PM 2.5为特征污染物的区域性大气环境问题日益突出。为此, 2013 年 6 月,国务院出台十项措施坚决遏制大气污染,切实解决人民群众生存环境问题。这体现的哲理是( ) 物质决定意识,意识是对物质的反映 意识是对物质的正确反映 一切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 意识对物质具有能动的反作用 A B C D 答案: C 试题分析: 选项观点正确且符合题意,题中强调针对当前我国天气环境形势严峻,国务院采取相应的措施,说明物质决定意识,意识是对物质的反映,应该坚

14、持一切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故入选。 选项观点错误,意识有正确与错误之分,正确的意识是对物质的正确反映,错误的意识是对物质的错误反映,故排除。 选项观点与题意不符,题中事例强调物质决定意识,而不是强调意识对物质的能动作用,故排除。 考点:本题考查物质与意识的关系 诺贝尔经济学奖得主奥利弗 威廉姆森接受采访时说: “当我回顾所研究过的课题时,重视实践,我感到十分重要。 ”以 下对实践认识正确的是( ) 实践是人类所特有的活动 人的所有活动都是实践活动 实践是人们改造世界的一切活动 实践是人们改造客观世界的一切活动 A B C D 答案: C 试题分析: 选项观点正确且符合题意,实践是人类特有的活

15、动,其他动物的活动并不是实践,实践是人们改造客观世界的一切活动,而不是改造世界的一切活动,故排除。 选项观点错误,并不是人的所有活动都是实践活动,实践并不是人们改造世界的一切活动,故排除。解答本题,可运用排除法,实践并不是人的所有活动,也不是改造世界的一切活动。 考点:本题考查实践的含义 “近一点,才能力求美点。 ”这是每一个艺术工作者都应该明白的一个并不深奥的道理。 “美点 ”是世界观, “近点 ”是方法论; “美了点 ”是创作追求, “近一点 ”是现实路径。这一创 作原则的哲学依据是( ) 学好哲学是做好各项工作的基础 世界观和方法论是统一的 实践出真知,实践是艺术创作的发源地 意识活动具

16、有主动创造性 A B C D 答案: B 试题分析: 选项观点正确且符合题意,题中美点是世界观,近点是方法论,说明世界观和方法论是统一的,近一点是现实路径,说明实践出真知,实践是艺术创作的发源地,故入选。 选项观点错误,学好哲学并不是做好各项工作的基础,故排除。 选项观点与题意不符,题中的创作原则并不是强调意识活动的主动创造性,故排除。 考点:本题考 查世界观和方法论的统一、实践与认识的关系 十八届三中全会强调指出,全面深化改革,必须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以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 “三个代表 ”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为指导,坚定信心,凝聚共识,统筹谋划,协同推进。从哲学

17、上看,这是因为( ) 科学理论是推动实践发展的根本动力 科学理论对全面深化改革起积极的推动作用 科学理论的利用程度决定了全面深化改革的成败 科学理论可以正确预见和引领改革的方向 A B C D 答案: A 试题分析: 选项观点正确且符合题意,科学理论是正确的意识,对全面深化改革起积极的推动作用,同时科学理论可以正确遇见和引领改革的方向,故入选。 选项观点错误,科学理论并不是推动实践发展的根本动力,实践是认识发展的动力,科学理论的利用程度并不决定全面深化改革的成败,故排除。解答本题,可运用排除法。 考点:本题考查意识的能动作用 下图漫画中 “当说到连自己都深信不疑时,假话就是真话 ”的说法( )

18、 A是正确的,看到了量的积累的重要性 B是正确的,看到了认识具有反复性 C是错误的,否认了真理的条件性 D是错误的,否认了真理的客观性 答案: D 试题分析: A选项观点错误,题中漫画中的说法是错误的,假话是谬误,不是真理,怎么积累也是假话,故排除。 B选项观点错误,题中漫画中的说法是错误的,认识具有反复性,但假话如何也不是正确的认识,故排除。 C选项观点与题意不符,题中观点否认了真理的客观性,而不是否认真理的条件性,故排除。 D选项观点正确且符合题意,题中观点错误,假话就是真话,否认了真理的客观性,故入选。 考点:本题考查真理的客观性 “希格斯玻色子 ”理论是物理学家彼得希格斯在 1964年

19、提出的。这理论刚刚问世时,没有获得太多支持,直到后来,越来越多的科学家认同这理论并使之不断完善, 48年后, “希格斯玻色子 ”终被证实,英国人彼得希格斯和比利时人弗朗索瓦 恩格勒特两位科学家也因此荣获 2013年诺贝尔物理奖。该理论的发展历程充分说明( ) 人类追求真理的过程是曲折的 认识是一种封闭式的循环运动 意识具有预见性和主动创造性 意识的反作用具有直接现实性 A B C D 答案: A 试题分析: 选项观点正确且符合题意,题中强调理论刚刚问世时,没有获得太多支持,说明人类追求真理的过程是曲折的,而 48年后理论终被证实,说明人的意识具有预见性和主动创造性,故入选。 选项观点错误,认识

20、并不是封闭式的循环运动,而是波浪式的前进和螺旋式的上升,意识不具有直接现实性,而是实践具有直接现实性,故排除。 考点:本题考查认识的反复性、意识的特点 2013 年 4 月 3 日,诺贝尔物理奖获得者丁肇中教授在日内瓦欧洲核子中心,首次公布其领导的阿尔法磁谱仪 (AMS)项目 18年之后的第一个实验结果 已发现的 40万个 正电子可能自一个共同之,即脉冲星或人们直寻找的暗物质。回答以下问题。 【小题 1】丁肇中团队发现宇宙中 “暗物质 ”存在新线索进一步佐证了( ) 暗物质具有客观实在性、可知性 人类可以有意识地改造自然 新事物总是层出不穷的 世界的本质是物质的 A B C D 【小题 2】暗

21、物质不发光;也就是不发出电磁波,所以看不见,但与通常物质一样,暗物质有引力作用。由此可见( ) 暗物质同 “物质 ”是种特殊与普遍的关系 人的意识能反映暗物质的属性和运动规律 暗物质同 “物质 ”是种部分与整体的关系 暗物质颠覆了辩证唯物主义的物质概念 A B C D 答案:【小题 1】 C 【小题 2】 A 【小题 1】试题分析: 选项观点正确且符合题意,题中暗物质也是物质,具有客观实在性和可知性,同时说明世界的本质是物质的,故入选。 选项观点与题意不符,题中发现宇宙暗物质,并不是人类改造自然,而是认识自然,暗物质并不是新事物,故排除。解答本题,可运用排除法,发现暗物质是认识自然,而不是改造

22、自然。 【小题 2】试题分析: 选项观点正确且符合题意,题中暗物质与 物质是特殊与普遍的关系,同时题中事例说明人的意识能反映暗物质的属性和运动规律,故入选。 选项观点错误,暗物质和物质并不是部分与整体的关系,而是个性与共性,个别与一般的关系,暗物质并没有颠覆辩证唯物主义的物质观念,故排除。 考点:本题考查物质的客观实在性、可知性、世界的本质、物质与具体物质形态的关系、物质与意识的关系 2013年 7月 8日,中国民政部发布的全国灾情显示,上半年各类自然灾害共造成全国 15247.4万人次受灾, 782人死亡, 67人失踪, 245.1万人紧急转移安置: 17.7万间房屋倒塌, 330.6万 间

23、不同程度损坏;农作物受灾面积 14199.7千公顷,其中绝收 871千公顷;直接经济损失 1730.2亿元。自然灾害的发生及造成的严重后果说明( ) 人类只能认识自然,不能改造自然 自然界的存在和发展是客观的,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 自然界是客观的,人无力抵御自然灾害 人类社会和自然界有着密切的联系 A B C D 答案: D 试题分析: 选项观点正确且符合题意,题中自然灾害的发生及造成的严重后果说明,自然界的存在和发展是客观的,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同时说明人类社会和自然界有着密切的联系,故入选。 选项观点错误,人类不但能认识自然,还能改造自然,自然界是客观的,但人在自然面前并不是无能为力的,故排

24、除。 考点:本题考查自然界的物质性、联系 马克思主义哲学的产生实现了哲学史上的伟大变革。它第一次实现了( ) 唯物主义与辩证法的统一 唯物辩证的自然观与唯物辩证的历史观的有机统一 世界观和方法论的统一 实践基础上的科学性和革命性的统一 A B C D 答案: B 试题分析: 选项观点正确且符合题意,马克思主义哲学第一次实现了唯物辩证的自然观与唯物辩证的历史观的有机统一,同时是实现了实践基础上的科学性和革命性的统一,故入选。 选项观点错误,马克思主义哲学第一次在科学的基础上实现唯物主义与辩证法的有机结合,故排除。 选项观点与题意不符,任何哲学都是世界观和方法论的统一,故排除。 考点:本题考查马克

25、思主义哲学的特征 人类在创造和享受现代文明的同时,也饱尝了高增长带的苦果,这促使几们重 新思考人与自然的关系和人类行为的准则。生态文明是上业文明发展到定阶段,在对工业文明带严重生态安全进行深刻反思的基础上,逐步形成和正在积极推进的种文明形态。生态文明观的提出过程告诉我们( ) 哲学源于对实践的追问和对世界的思考 人与自然的关系问题贯穿哲学发展始终 真理超出适用的条件和范围会变为谬误 新事物在批判继承旧事物的基础上产生 A B C D 答案: B 试题分析: 选项观点正确且符合题意,题中生态文明观的提出过程告诉我们哲学源于对实践的追问和对世界的思考,新事物在批判 继承旧事物的基础上产生,故入选。

26、 选项观点错误,哲学的基本问题贯穿哲学发展始终,哲学的基本问题是思维与存在的关系,而不是人与自然的关系,题中强调经过实践的检验,认识不断完善和发展,而不是真理超出适用的条件和范围会变为谬误,故排除。 考点:本题考查哲学的来源、发展的实质 心理学上有种 “自我实现的预言 ”的说法:当你为未知的下了个预言,因为你相信事情会如同预料的情况发展,所以你采取了加强的措施,更加强了这个预言的实现,最后的结果会如同你自己的预言一样,呈现在你眼前,这种观点体现了( ) A世界观决定实践的结果 B方法论指导世界观 C哲学是系统化理论化的世界观 D世界观决定方法论 答案: D 试题分析: A选项观点错误,世界观并

27、不决定实践,故排除。 B选项观点与题意不符,题中强调世界观决定方法论,而不是强调方法论指导世界观,故排除。C选项观点与题意不符,题中强调世界观与方法论的关系,而不是哲学与世界观的关系,故排除。 D选项观点正确且符合题意,题中事例的说法是世界观,所以采取加强的措施,说明世界观决定方法论,故入选。 考点:本题考查哲学与世界观的关系 哲学总揽一切,综括一般,仰观字宙之无穷,仰究万物之运动, “观占今于须臾,扶四海于一瞬 ”。这段话表明( ) A哲学的研究对象是自然界和人类社会 B哲学的研究对象是整个世界 C哲学是一门包罗万象的综合性科学 D哲学是神秘的 “科学之科学 ” 答案: B 试题分析: A

28、选项观点错误,哲学的研究对象并不仅仅包括自然界和人类社会,哲学的研究对象是整个世界,故排除。 B选项观点正确且符合题意,题中强调哲学纵览一切,综括一般,说明哲学的研究对象是整个世界,故入选。 C选项观点错误,哲学并不是科学,而且并不是包罗万象, 故排除。 D 选项观点错误,哲学不是科学,更不是科学之科学,故排除。 考点:本题考查哲学的研究对象 曾有位哲人形象地用 “圆 ”描述了哲学与科学的关系:科学好比圆内的部分,哲学则是圆圈本身。这一比喻在定程度上反映了( ) 哲学与科学研究对象不同 科学研究世界的个体,哲学则关注世界的全部 科学研究世界各领域具体的规律,哲学则关注世界最一般的规律 科学的有

29、机组合就是哲学 A B C D 答案: D 试题分析: 选项观点正确且符合题意,题中描述的哲学与具体科学的关系,说明哲学与科学研究对象不同,同时说明具体科学研究世界各领域具体的规律,哲学则关注世界最一般的规律,故入选。 选项观点错误,具体科学研究某一领域,哲学研究最一般的本质和最普遍的规律,而不是关注世界的全部,哲学并不是科学的有机组合,故排除。 考点:本题考查哲学与具体科学的关系 中国古代哲学家主要探讨 “形与神 ”“心与物 ”“理与气 ”谁依赖谁、谁在先的问题。他们是在思考( ) A.主观与客观的辩证关系问题 B.物质与意识的辩证关系问题 C思维和存 在的同一性问题 D.思维和存在何者为本

30、原问题 答案: D 试题分析: A选项观点与题意不符,题中 “形与神 ”“心与物 ”“理与气 ”就是强调思维与存在的关系问题,而不是主观与客观的辩证关系问题,故排除。 B选项观点与题意不符,题中事例强调思维与存在的关系问题,而不是物质与意识的辩证关系问题,故排除。 C选项观点与题意不符,题中事例强调思维与存在何者为本原,而不是二者有无同一性,故排除。 D选项观点正确且符合题意,题中谁依赖谁、谁在先,强调思维和存在何者为本原,故入选。 考点:本题考查唯物主义与唯心主义的关系 2013年 4月 15日中国之声新闻纵横报道, 2010年以干旱不断,云南连续 4年发生干早,四川连续 3年出现干旱,西南

31、地区干旱范国逐步从云南扩展到网川、贵州、广西,耕地受旱面积 1.01亿亩,占全国的 8.4%.2088万人因旱饮水困难。对此,有人就认为,这是上天在惩罚西南;而专家则称,二氧化碳排放导致气候变暖使降雨减少、水利工程欠账过多、过快发展让需水量大增才是西南干旱的罪魁祸首。这两种根本对立的观点体现了( ) 辩证法与形向上学的对立 思维与存在何者为本原的问题 唯物主义与唯心主义的对立 思维与存在有没有同一性的问 题 A B C D 答案: D 试题分析: 选项观点正确且符合题意,题中上天惩罚西南和气候变暖等因素导致西南干旱,强调思维与存在何者为本原的问题,同时说明唯物主义与唯心主义的对立,故入选。 选

32、项观点与题意不符,题中上天惩罚西南和二氧化碳、水利工程欠账过多等原因,是唯心主义和唯物主义的对立,而不是辩证法与形而上学的对立,也不是思维与存在有无同一性的问题,故排除。 考点:本题考查唯物主义与唯心主义的关系 2013年 4月 20日 8时 2分,四川省雅安市芦山县(北纬 30.3度,东经103.0度)发生 7.0级地震,震深度 13千米,成都震感强烈。由成都高新减灾研究所建设的地震预警系统对该次地震成功预警,为雅安市区及成都市区分别提了 5秒和 28秒的避险时间。人类能够对地震成功预警说明( ) 世界上没有不可认识之物,只有尚未认识之物 思维能够创造存在 思维与存在具有同一性 思维对存在具

33、有反作用 A B C D 答案: B 试题分析: 选项观点正确且符合题意,人类能够对地震成功预警说明世界上没有不可认识之物,只有尚未认识之物,同时说明思维与存在具有同一性,故入选。 选项观 点错误,思维不能创造存在,故排除。 选项观点与题意不符,题中强调人类能够对地震成功预警,并不能说明思维对存在具有反作用,故排除。解答本题,可运用排除法。 考点:本题考查可知论、思维与存在的同一性 英国哲学家休谟认为,世界上存在的只有心理的知觉、感觉,此外是否有真实的存在,那是不可能知道的。体现的观点( ) 否认了客观实体在物质上的存在,是种唯心主义观点 肯定了客观实体在精神上的存在,是种不可知论观点 认识到

34、了思维与存在的同一性 以为存在决定思维,思维是对存在的反映 A B C D 答案: A 试题分析: 选项观点正确且符合题意,题中英国哲学家的观点心外无物,是唯心主义观点,否认了客观实体在物质上的存在,同时肯定了客观实体在精神上的存在,是不可知论,故入选。 选项观点与题意不符,题中英国哲学家的观点是唯心主义,而不是思维与存在的同一性,唯心主义认识思维决定存在,而不是存在决定思维,故排除。 考点:本题考查唯心主义、不可知论 当前我国大气环境形势依然严峻,以 PM2.5为特征污染物的区域性大气环境问题同益突出。针对此严峻形势, 2013年 6月 14日,国务院召开常务会议出台了大气污 染防治十条措施

35、以坚决遏制大气污染,切实解决人民群众生存环境问题。国务院出台大气污染防治措施是( ) A否认意识能够反作用于物质的形而上学唯物主义观点 B肯宅物质决定意识的唯物主义观点 C肯定意识决定物质的唯心主义观点 D否认意识能够反映物质的错误观点 答案: B 试题分析: A选项观点与题意不符,题中国务院出台大气污染防治措施是唯物主义观点,但并没有否认意识对物质的反作用,故排除。 B选项观点正确且符合题意,题中国务院出台大气污染防治措施,是肯定物质决定意识的唯物主义观点,故入选。 C选项观点与题意不符,题中观点是唯物主义,而不是唯心主义,故排除。 D 选项观点与题意不符,题中观点并没有否认意识能够反映物质

36、,故排除。 考点:本题考查唯物主义 今天,我们面对的是个变革的时代,每个人都在思考。有学者这样写道:如果你们走在时代观念之前,这些观念就会紧随并支持你们。如果你们走在时代观念之后,它们便会拉着你们向前。如果你们逆着时代观念而行,它们就将推翻你们。对此,正确的理解是( ) 正确反映时代精神的哲学是社会变革的先导 反映时代客观要求的观念可以支配社会的发展 社会存在的变化发展决定时代观念的 变化发展 时代观念的反作用体现社会意识的相对独立性 A B C D 答案: D 试题分析: 选项观点正确且符合题意,题中事例表明真正的哲学是社会变革的先导,同时说明时代观念的反作用体现社会意识的相对独立性,故入选

37、。 选项观点错误,反映时代客观要求的观念并不能支配社会的发展,故排除。 选项观点与题意不符,题中强调社会意识的相对独立性,而并没有强调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故排除。 考点:本题考查真正哲学的作用、社会意识的相对独立性 党的十八大将科学发展观列为党必须长期坚持的指导思想,这是因为科学发展观是( )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实践的产物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理论基础 我们时代的任务和要求的正确反映 反映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规律的科学理论 A B C D 答案: D 试题分析: 选项观点正确且符合题意,将科学发展观列为党长期坚持的指导思想,是因为科学发展观是我们时代的任务和要求的正确反映,同时是反映中国特色社会主义

38、规律的科学理论,故入选。 选项观点与题意不符,题中设问要求把科学发展观作为长期坚持的指导思想的原因,而是科学发展观如何产生,故排除。 选项观点错误,科学发展观并不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理论基础,故排除。 考点:本题考查真正哲学与时代的关系 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必须结合我国实际和时代特点,建设具有中同特色、中同风格、中国气派的哲学社会科学,使之更好地发挥认识世 界、传承文明、创新理论、咨政育人、服务社会的重要功能。这表明真正的哲学( ) A正确反映了时代的特点和要求,是认识和改造世界的有力工具 B是对社会生活的总结和升华,可以预见和指明社会的前进方向 C牢牢地把握住了时代的脉搏,为社会变革提供巨

39、大的物质力量 D是 “科学之科学 ”,可以为具体科学提供世界观和方法论的指导 答案: A 试题分析: A选项观点正确且符合题意,题中强调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必须结合我国实际和时代特点,说明正确反映时代特点和要求,是认识和改造世界的有力工具,故入选。 B选项观点与题意不符,题中信息并没有涉及真正哲学对社会生活的总结和升华,也并没有预见和指明社会的前进方向,故排除。C选项观点错误,哲学是意识,并不能提供物质力量,故排除。 D选项观点错误,真正的哲学并不是科学之科学,故排除。 考点:本题考查真正哲学的作用 从哲学的角度看,下列说法与漫面噩梦再现寓意一致的是( ) 事物是感觉的集合 心外无物,天下无

40、物非吾度内者 “生死由命,富贵在天 ” 若在理看,则虽未有物,而已有物之理 A B C D 答案: B 试题分析: 选项观点正确 且符合题意,生死有命富贵在天是客观唯心主义,漫画事例也是客观唯心主义,未有此物先有此理,是客观唯心主义,故入选。 选项观点与题意不符,题中漫画寓意是客观唯心主义,物是感觉的集合,是主观唯心主义,心外无物,是主观唯心主义,故排除。解答本题,可运用排除法。 考点:本题考查客观唯心主义 下列观点与 “你若不听,便没有闲言 ”所坚持的哲学基本立场相同的是( ) A天地合而万物生 B未有此气,先有此理 C眼开则花明,眼闭则花寂 D凡事预则立,不预则废 答案: C 试题分析:

41、A选项观点与题意不符,天地合而万物生是唯物主义,故排除。 B选项观点与题意不符,未有此气,先有此理,是客观唯心主义,而 “你若不听,便没有闲言 ”是主观唯心主义,故排除。 C选项观点正确且符合题意,眼开则花明,眼闭则花寂,是主观唯心主义, “你若不听,便没有闲言 ”,是主观唯心主义,故入选。 D选项观点与题意不符,凡事预则立,不预则废,强调意识的能动作用,故排除。 考点:本题考查主观唯心主义 占希腊恩培多克勒 “流溢说 ”认为,认识是从物体流溢出的物质经过感官通道引起的。德谟克利特 “影像说 ”认为,感觉和思想是物体的影像到达于感 官引起的。近代唯物主义者培根认为,知识就是存在的映象。上述观点

42、( ) 都承认意识能够正确反映认识的对象 都符合物质第一性、意识第二性这一唯物主义基本原则 都认为认识是个充满矛盾的辩证过程 都带有明显的狭隘性和形而上学的特点 A B C D 答案: C 试题分析: 选项观点正确且符合题意,题中的诸多观点都符合物质第一性、意识第二性这一唯物主义基本原则,同时都带有明显的狭隘性和形而上学的特点,故入选。 选项观点与题意不符,题中观点强调物质决定意识,意识对物质的反映,但并没有强调意识能正确反映物质,同时题中信息也并没有强调认识充满矛盾,故排除。 考点:本题考查唯物主义 综合题 历史上,陕西省吴起县是个林草十美的地方。近半个世纪以米,由十人口和牲畜数量的快速增加

43、以及 “以粮为纲 ”的政策导向,加之当地群众长期沿袋广种薄收的传统农业生,方式,人面积开荒种地和漫山放 牧,掠夺式经营土地资,致使当地农业和农村经济陷入了 “越垦越穷、越穷越垦 ”和 “越荒越牧、越牧越荒 ”的恶性循环,生态环境持续悲化,水土流失日益严重,干旱等自然灾害频繁发生。近几年,当地把加快生态环境建设作为促进经济、社会发展的根本措施走出在经济建设中恢复生态、在生态恢复中发展经济的良性循环之路,实现了生态日标与农民脱贫致富的和谐统。 结台上述材料,运用相关知识分析如何才能正确处理人与自然的关系。( 10 分) 答案:( 1)自然界的存在和发展是客观的,是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的,所以承认和尊

44、重自然的客观性是正确处理人与自 然关系的基本前提。 ( 2)自然规律是客观的。要尊重自然规律,大面积开荒种地和漫山放牧违背了客观规律,自然灾害频繁发生就是自然对人的惩罚。 ( 3)面对客观自然规律,人并非是无能为力的。人们可以认识和利用自然规律。人们认真总结过去盲目毁林开荒、漫山放牧的教训,把握森林与保持水土之间、农林牧之间、经济发展与生态环境之间的联系的规律性,走上了在经济建设中恢复生态、在生态恢复中发展经济的良性循环之路,实现了生态目标与农民脱贫致富的辩证统一。 试题分析:本题知识限定不明确,题目类型措施类,问题指向如何才能正确处理人与自 然的关系。解读设问和材料,本题可以从自然界的客观性

45、、规律的客观性、人的主观能动性三个层面进行知识切入,关于上述三点教材都有明确的理论表述,然后对应相应理论,回扣设问处理人与自然的关系,组织语言,进行分析。 考点:本题考查自然界的客观性、规律的客观性与人的主观能动性 为继续保持中国经济发展, 2013年 3月 27日至 29日,新任国务院总理李克强前往江苏、上海考察。针对苏沪等地取得的新成绩及存在的新问题,李克强突出强调,实践已经证明,成绩取得与问题的解决都要求: “我们要用开放促进改革,要以勇气和智慧打造中国经济升级 版 ”。这就为经济领域工作进步指明了方向。 结合材料,说明认识对实践的依赖关系。( 8分) 答案:( 1)实践是认识的基础,实

46、践是认识的来源,通过调研了解了苏沪等地取得的成绩与存在的问题; ( 2)实践是认识发展的动力,通过调研进一步明晰了经济领域工作思路; ( 3)实践是检验认识的真理性的唯一标准。 “打造中国经济升级版 ”在实践中被证明是正确的; ( 4)实践是认识的目的和归宿,本次调研是为了保持中国经济发展。 试题分析:本题知识限定明确,实践决定认识,题目类型体现类。关于实践是认识的基础,教材有明确理论表述,即实践是 认识的来源,实践是认识发展的动力,实践是检验认识真理性的唯一标准,实践是认识的目的和归宿,对应上述理论,找到材料中的实践和认识,组织语言,进行分析,具体即实践是认识的来源,通过调研了解了苏沪等地取得的成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考试资料 > 中学考试

copyright@ 2008-2019 麦多课文库(www.mydoc123.com)网站版权所有
备案/许可证编号:苏ICP备17064731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