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015年湖北咸宁市鄂南高中高二起点考试历史试卷与答案(带解析) 选择题 说文解字载: “宗,尊祖庙也。 ”这说明宗法制得以维系的重要因素是( ) A血缘 B地域 C信仰 D出身 答案: A 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准确解读历史相关素材,并准确认知的能力。根据材料关键词 “祖庙 ”, 祖庙是祭祀祖先的居所,结合所学知识,考查的是中国古代宗法制,宗法制完善于西周时期,它按照血缘关系分配政治权力。故,A血缘,符合题意; BCD三项均不正确。 考点: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 商周时期的政治制度 宗法制 英国首相丘吉尔在战后说到: “我的一边坐着一只把一条腿搭在另一条腿上的巨大的俄国熊,另一边是巨大的北美
2、野牛。中间坐着的是一头可怜的英国小毛驴。 ”这段讲话反映的实质问题是( ) A英国地位下降 B美苏平起平坐 C英国装可怜想乘虚而入 D美苏两极格局初现雏形 答案: D 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查学生理解材料,并最大限度地获取有效信息的能力。根据题干表述,可知,这是第二次世界大战后,丘吉尔的讲话。根据讲话内容判断出 :这是对二战后国际形势的一个准确而幽默的概括,是雅尔塔体制的体现,故 D美苏两极格局初现雏形,符合题意 “反映的实质问题 ”,因此,正确答案:选 D。 ABC 三项均不正确。 考点:第二次世界大战后世界政治格局的演变 美苏两极对峙格局的形成 美苏冷战 张旭小组正在讨论研究性学习课题的结题
3、报告,他们提到 “亚非会议 ”“不结盟运动 ”“中国恢复在联合国合法席位 ”等关键词。据此判断,他们的研究课题应该是( ) A亚非拉国家的联盟 B “第三世界 ”的崛起 C多极化格局的形成 D两极格局的瓦解 答案: B 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查学生认识历史事物的本质和规律,并作出准确判断的能力。结合所学知识 ,分析选项:综合题干中的三项内容 “亚非会议 ”“不结盟运动 ”“中国恢复在联合国合法席位 ”可知,它们共同的主题是第三世界的崛起, B符合题意。 A项,亚非拉国家并没有结成联盟,故,排除 A; C多极化格局的形成 ,此表述本身就是错误的,多极化格局是一个动态的过程,多极化趋势再不断加强,不
4、能说多极化格局已经形成,排除 C;两极格局的瓦解是在苏联解体之后,即 1991年之后,故排除 D;所以,正确答案:选 B。 考点:现代中国的对外关系 “中国恢复在联合国合法席位 ”;第二次世界大战后世界政治格局的演变 多极化趋势在曲折中发展 多 极化趋势;第二次世界大战后世界政治格局的演变 两极格局的瓦解和多极化趋势的加强 读欧盟旗帜图,分析旗帜图中 12颗星围成一个圆形是什么寓意( ) A共同生活在同一个地球上 B成员国之间的团结和统一 C共同合围美苏两个超级大国 D欧盟要霸占整个世界 答案: B 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查学生认识历史事物本质和规律,并作出正确阐释的能力。根据所学知识可知,这题
5、考查的是欧洲一体化进程。从经济领域开始,欧洲朝着经济政治一体化目标迈进。从欧共体到欧盟,从经济联合走向政治统一。B成员国之间的团结和统一,符合题意。 ACD三项错误,所以,正确答案:选 B。 考点:第二次世界大战后世界政治格局的演变 多极化趋势在曲折中发展 欧洲一体化进程 有美国学者认为,世界政治格局 “现在是,在将来很长一段时间里仍将是一个 1 X的世界,也就是一个超级大国加若干个大国的世界 ”。对 “1 十 X”中 “X”的分析理解错误的是( ) A是一个常数 B目前尚不能确定 X的值 C是一个动态的数值 D数值不会很大,有一个大致范围 答案: A 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查学生理解材料,并最
6、大限度地获取有效信息的能力。此题考查的是当今国际政治格局,即政治多极化。根据所学知识,国际政治格局暂时形成 “一超多强 ”即 “1 十 X”的格局,但多极化趋势没有停止,政治格局还没有定格。究竟这个 “多 ”是多少呢?即 “X”的值目前尚无法确定。逐一分析四个选项,可知 A与 BCD是矛盾的。故,正确答案:选 A。 考点:第二次世界大战后世界政治格局的演变 两极格局的瓦解和多极化趋势的加强 当今国际局势 中英南京条约规定中国开放的通商口岸,由南往北的顺序是( ) 广州 福州 厦门 上海 南京 宁波 A B C D 答案: B 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回忆、再现所学相关历史基础知识的能力。本题
7、考查的是南京条约的内容,南京条约中开放的通商口岸,回忆可知,由北向南的顺序分别是:广州、厦门、福州、宁波、上海,即 ;故,正确答案:选 B。 ACD三项均不正确。 李大钊说: “太平天国禁止了鸦片,却采用了宗教,不建设民国,而建设天国,这是他们失败的一个重要原因。 ”这段话的意思是指太平天国( ) A没有实行宗教改革 B缺乏科学理论指导 C不能充分依靠人民 D没有彻底革命精神 答案: B 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查学生认识历史事物本质和规律的能力。根据材料信息“却采用了宗教,不建设民国,而建设天国 ”,可以看出,太平天国运动利用宗教作为自己的指导思想,并且没有科学的奋斗目标。李大钊认为太平天国运动
8、失败的原因在于没有科学的理论的指导。故, B缺乏科学理论指导,符合题意; A项错误,是对材料信息的曲解; B缺乏科学理论指导 C不能充分依靠人民 ,材料并未涉及到。故,正确答案:选 B。 . 考点:近代中国 的民主革命 1840至 1900年间列强侵略与中国人民的反抗斗争 太平天国运动 有学者认为: “鸦片战争的军事失败还不是民族致命伤。失败后还不明了失败的理由,那才是民族的致命伤。 ”鸦片战争后初期,知识界对清政府战败的原因进行的探讨,主要集中在( ) A认为中国的军事技术落后 B认为中国的社会制度落后 C认为中国的清朝统治腐朽 D认为中国的思想观念陈旧 答案: A 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查学
9、生理解材料,并作出准确归纳和认知的能力。结合所学知识,本题涉及中国人学习西方的三个阶段, 器物阶段; 制度阶段; 思想阶段。材料信息 “鸦片战争后初期 ”,可知,这是第一阶段,即学习器物(技术)层次。林则徐,魏源等人提出 “师夷长技以制夷 ”等主张,认为鸦片战争中国之所以战败是因为中国的军事技术落后,即器物(技术)层次不如西方国家; BC 属第二阶段,学习制度层次; D属于第三阶段,学习思想层次。所以,本题正确答案:选 A。 考点:近代中国思想解放的潮流 鸦片战争后初期 “师夷长技以制夷 ”等主张 “大革命失败了,现实给年轻的中国共产党上了残酷的一课。 ”(大型电视记录片复兴之路解说词)中国共
10、产党从 “残酷的一课 ”中学习到( ) A掌 握革命和武装领导权的重要性 B进行土地革命的必要性 C把反帝斗争作为革命的首要任务 D注重加强党内民主建设 答案: A 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回忆、再现所学相关历史基础知识的能力。结合所学知识,不难得出,国民大革命失败的经验教训主要体现在两大方面: 中共要领导人民取得革命的胜利,就必须坚持无产阶级对革命的领导权。 中共要领导人民取得革命的胜利,还必须建立革命的武装,坚持武装斗争,妥协退让只会断送革命。即 A掌握革命和武装领导权的重要性。正确答案:选 A,BCD三项不正确。 考点:近代中国的民主革 命 新民主主义革命 国民大革命 毛泽东曾说: “
11、国民党好比大水缸,我们红军好比小石头,总有一天我们这小石头能够打破大水缸,打破大水缸。 ”在前四次反 “围剿 ”斗争中,红军能够取得胜利主要是采用了( ) A集中优势兵力,各个击破的策略 B主动出击,攻打敌人重兵堡垒 C步步为营,稳扎稳打的碉堡战术 D以 “短促突击 ”跟敌人拼消耗 答案: A 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查学生理解材料,并最大限度地获取有效信息的能力。本题考查的是土地革命时期,中国共产党 “工农武装割据 ”理论的实践。结合所学知识,在前四次反 “围剿 ”斗争中,红军能够取得胜利,主要是因为采取了正确、科学的军事指挥方针。根据当时中共的自身实际,结合选项分析: A集中优势兵力,各个击破
12、的策略,符合当时中共的自身实际,符合题意,这是中共所擅长的游击战术的打法。 B主动出击,攻打敌人重兵堡垒 C步步为营,稳扎稳打的碉堡战术 D以 “短促突击 ”跟敌人拼消耗 , BCD三项表述不符合当时中共的自身实际, 当时中共的革命力量是相当弱小的,那样的打法只会失败,第五次反 “围剿 ”就是明显的例子。所以,正确答案:选 A。 考点:近代中国的民主革命 新民主主义革命 “工农武装割据 ”理论的实践 1824年英国空想社会主义者欧文在美国印第安纳州创立 “新和谐公社 ”,试图把公社建成为一个没有剥削、没有压迫、人人劳动、财产公有的社会。但公社四年以后就宣告失败,根本原因是( ) A欧文经营管理
13、不善 B生产关系不适合生产力 C资产阶级无情剥削 D缺乏科学理论的指导 答案: B 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查学生认识历史事物本质和规律,并作出正确阐释的能力。结合所学知识, 19世纪 20年代世界历史潮流是发展资本主义,欧文是空想社会主义者,希望用建立公社的办法实现社会主义,欧文的设想超越了历史发展阶段,这是最为根本的。即 B生产关系不适合生产力,符合题意 “根本原因 ”。 ACD三项均不符合题意。 考点:科学社会主义理论的诞生和国际工人运动 空想社会主义 欧文的 “新和谐公社 ” 列宁在二月革命以后回到俄国,并发表了重要演说。一位支持者在整理他这一演说的内容时共列举了四条,其中错误的是( )
14、A要坚决 以革命的方式推翻沙皇统治 B要实现社会主义革命 C无产阶级需要夺取政权,然后去实行土地改革 D提出退出第一次世界大战 答案: A 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回忆、再现所学相关历史基础知识的能力。根据题干关键信息 “二月革命以后 ”,结合所学知识,可知,二月革命已经推翻了沙皇封建专制统治,因此,在二月革命后,列宁就没有必要在已经推翻了沙皇封建专制统治后再号召 “坚决以革命的方式推翻沙皇统治 ”, A表述不对,符合题干要求 “其中错误的是 ”; BCD三项表述正确。故,正确答案:就选 A。 考点:俄国十月革命与苏联社会主义建设 二月革命;俄国十月革命与苏联社会主义建设 四月提纲 对照德意
15、志帝国宪法,下列关于德国皇帝和宰相权力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 A皇帝任命宰相 B宰相对议会负责 C皇帝可决定宰相的任期时间 D宰相担任联邦议会的议长 答案: B 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回忆、再现相关历史基础知识的能力。根据所学知识,可知,德意志帝国宪法规定,帝国政府首脑为首相,由皇帝任命,主持帝国政府工作,对皇帝负责。 ACD三项的表述符合德意志帝国宪法 ,不符合题意,故排除 ACD;因此,正确答案:选 B。 考点:欧美资产阶级代议制的确立与发展 法德意志君主立宪制的确立 德意志帝国宪法 民主政治建设过程中,经历了资产阶级与封建复辟势力、共和派与保皇派多次斗争的国家是( ) A英国 B
16、法国 C美国 D德国 答案: B 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回忆、再现相关历史基础知识的能力。根据材料信息 “经历了资产阶级与封建复辟势力、共和派与保皇派多次斗争 ”,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在资产阶级民主政治建立进程中曾经经历过数次反复的是法国,从 1792年法兰西第一共和国建立开始一直到 1875年的 “一票 共和 ”才最终建立起民主共和制,经历了 83年。故,正确答案:选 B; ACD错误。 考点:欧美资产阶级代议制的确立与发展 法国共和制的确立 法兰西第三共和国宪法 1785年宪法的颁布 三字经写道: “周武王,始诛纣。八百载,最长久。 ”周朝 “最长久 ”的制度保障是( ) 分封制 宗法
17、制 礼乐制度 中央集权制度 A B C D 答案: A 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查学生理解材料,并最大限度地获取有效信息的能力。根据材料信息,结合所学知识,逐一分析选项:西周时期采用的政治制度主要是分封制和宗法制和礼乐制度, B符合题意; 中央集权制度兴起于战国,秦朝时确立,故可排除 。综上,正确答案:选 B。 考点: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 商周时期的政治制度 宗法制 秦朝开始使用的 “皇帝 ”称号和夏、商、周的 “王 ”称号相比,本质的不同是( ) A具有神化君权的特点 B代表至高无上的权力 C是古代政治发展的产物 D是封建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建立的表现 答案: D 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查学生认识历
18、史事物本质和规律,并作出正确阐释的能力。根据所学知识,逐一分析选项: A、 B、 C三项的表述是 “皇帝 ”和 “王 ”二者的共同之处,不符合题意。 “皇帝 ”和 “王 ”虽然都代表了至高无上的权力,但这不是二者的本质区别。结合所学知识,可知,由 “王 ”到 “皇帝 ”的转变,反映的是政治体制的变化,即, D封建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建立的表现。故,正确答案:选 D。 考点: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 秦朝中央集权制度的形成 皇帝制度 有人说, “从秦国开始的我国历史上第一次社会政治大转型,发自商鞅,极盛于始皇,而完成于 汉武 ”。这次 “转型 ”的主要表现是( ) A世袭制代替禅让制 B内阁制代替三省
19、制 C行省制代替郡国制 D郡县制代替分封制 答案: D 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查学生理解材料,并准确解读和认知的能力。结合所学知识,分析选项: A,王位世袭制代替禅让制是在夏朝; B,内阁制代替三省制,表述本身有误; C,行省制代替郡国制,不符合史实。故,排除 ABC三项,正确答案:选 D。 考点: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 秦汉政治制度 “汉承秦制 ” 太宗在贞观年间常以品位较低的官员同三省长官共议国政,加以 “参知政事 ”、 “参预朝政 ”等名号, 执行相职。以后又出现 “同中书门下三品 ”、 “同中书门下平章事 ”等宰相名号。从唐太宗开始的这些做法表明( ) A皇帝任用宰相的范围缩小了 B皇帝任用
20、宰相的范围仅限于三省长官 C宰相成员增多导致皇权旁落 D便于集思广议,又使之互相牵制 答案: D 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查学生理解材料,并最大限度地获取有效信息的能力。根据材料信息 “常以品位较低的官员同三省长官共议国政 ”, “宰相名号 ”等,结合所学知识,可知,这是唐太宗为达到加强君主专制的目的,即加强君权,而不断地分割相权。结合材料与所学知识, ABC三项不符合 题意;而 D便于集思广议,又使之互相牵制,符合题意,并与史实相符。故,正确答案:选 D。 考点: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 汉到元政治制度的演变 唐朝三省六部制 据说清代乾隆年间,有个翰林,把 “翁仲 ”误写成 “仲翁 ”,乾隆批以诗 “
21、翁仲如何作仲翁?十年窗下少夫功。如今不许为林翰,罚去江南作判通 ”进行挖苦。诗中 “判通 ”是 “通判 ”的故意颠倒, “通判 ”这一官职设置的时间和目的是( ) A宋朝 监察、控制地方官 B明朝 巡查地方、检查政令贯彻情况 C汉朝 巡行郡国、监督诸侯国 D唐朝 代天子出巡、检查地方法纪 答案: A 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回忆、再现历史相关史实,并做出正确判断的能力。 结合所学知识,北宋初年,统治者吸取了唐末五代以来藩镇割据的教训,加强专制主义中央集权,采取了相关措施,主要体现在: 在军事方面:把地方的兵权收归中央,充实中央禁军; 行政上:由中央派文官担任地方长官,同时设通判负责监督; 财
22、政上:地方赋税大部分由中央掌控。故,正确答案:选 A。BCD三项不符合题意。 考点: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 汉到元政治制度的演变 北宋初年的政治制度 下图所反映的制度,从本质上反映了( ) A统治者维护统治的需 要 B统治者注重选拔人才 C封建制度日趋衰落 D选拔人才标准日趋完善 答案: A 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查学生识别历史图片,并作出正确认知的能力。隋唐时期,随着庶族地主经济的发展,庶族地主力量壮大,他们要求参与政权;同时,自隋朝开创的科举制,作为一种重要选官制度,科举制的实行也正顺应了庶族地主的这一要求 ,结合题干信息 “本质上 ”,可知,科举制是统治者维护统治的一种重要手段,即 A从本质上
23、反映了统治者维护统治的需要。故,正确答案:选A。 BCD三项不符合题意。 考点: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 汉到元政治制度的演变 选官制度 科举制 下列图片所示的哪位皇帝在位时,丞相的权力受到中朝的严重制约( )答案: B 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查学生识别历史图片,并作出正确认知的能力。结合所学知识,可知,题干四个选项所涉及的四位皇帝是 A.秦始皇 B.汉武帝 C.宋太祖D.明太祖。根据材料关键信息 “受到中朝的严重制 ”,特别是 “中朝 ”,可知,这涉及的是西汉汉武帝时期为加强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而设置的 “中朝 ”(又称 “瘸 保 汀巴獬 薄剩 反鸢福貉 。 ACD三项均不正确。 考点:古代中国的
24、政治制度 汉到元政治制度的演变 西汉 “中朝 ” 自秦始皇建立君主专制制度后,历代王朝一方面设置宰相作为皇帝的助手参与国家大事的决策,另一方面又想方设法削弱宰相的权力。与之相关的措施有( ) 西汉设置中朝 唐朝实行三省制 明朝设立内阁 清朝设立军机处 A B C D 答案: B 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回忆、再现历史相关史实,并做出正确判断的能力。根据所学知识,逐一分析选项: 西汉设置中朝 , 唐朝实行三省制 ,二者都起到了分散相权的作用,符合史实; 明朝设立内阁、 清朝设立军机处,都是在明太祖废除丞相制度后设立的, 它们只是为皇帝的专制统治服务,不是中央一级正式官职,即二者不是丞相,不符合
25、题意 “另一方面又想方设法削弱宰相的权力 ”,因此,排除含 或 的选项;故,正确答案:选 B。 考点: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 汉到元政治制度的演变 西汉 “中朝 ”;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 汉到元政治制度的演变 唐朝三省六部制 权利法案在英国政治史上影响深远,它最深远的影响是( ) A巩固了资产阶级革命成果 B逐渐在英国确立起君主立宪制资产阶级专政 C以法律条文限制了国王的权利 D维护了资产阶级和新贵族的利益 答案: B 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查学生认识历史事物的本质和规律,并作出正确阐释的能力。根据所学知识,分析选项: B逐渐在英国确立起君主立宪制资产阶级专政,包含了 A、 D两项; C. 以法律条文
26、限制了国王的权利,这是直接影响,即,限制国王权力,建立了君主立宪制政体。注意题干 “最深远的影响 ”,英国是资产阶级革命,限制王权,其目的就是建立君主立宪制政体,实现资产阶级专政。故,正确答案:选 B。 考点:欧美资产阶级代议制的确立与发展 英国君主立宪制的确立 权利法案的影响 二战期间国首相丘吉尔对美国总统罗斯福说: “总统先生,人们 关心的是你在何种程度上不经国会批准而采取行动,而你不必为内阁所困扰。而另一方面,我从不为议会所困扰但我事事都得与我的内阁商量并获得内阁的支持。 ”这说明英国的责任内阁制 ( ) A首相对内阁负责而不必对国会负责 B内阁成员对政府事务集体负责,并与首相在政治上共
27、进退 C内阁拥有行政与立法大权,对首相进行限制与制约 D首相和内阁成员中的多数可能来自不同的政党,因而相互牵制 答案: B 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查学生理解材料,并最大限度地获取有效信息的能力。根据所学知识,题干材料主要讨论的是: 针对拥有行 政权力的总统和首相与拥有立法权的议会之间的关系; 针对总统和首相与政府组成机构内阁之间的关系。而就英国近代资产阶级政体而言,结合所学知识,最符合史实的 B项,内阁成员对政府事务集体负责,并与首相在政治上共进退。在政治上,内阁与首相共进退。故,正确答案:选 B;而 ACD三项均不符合史实,不正确。 考点:欧美资产阶级代议制的确立与发展 英国君主立宪制的确立
28、英国君主立宪制的特点 美国总统尼克松和克林顿都曾遭到过弹劾,根据 1787年美国宪法的规定,拥有对包括总统在内的文官提出弹劾权力的是( ) A选民 B国会 C联邦法院 D内阁 答案: B 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再现相关历史基础知识的能力。根据材料信息,本题考查的是美国中央行政机构设置,根据所学知识,可知,这涉及到美国中央的 “三权分立 ”,即最高行政权 总统;最高立法权 国会;最高司法权 联邦法院。故,拥有对包括总统在内的文官提出弹劾权力的是国会,故,正确答案:选 B ; ACD三项均不正确。 考点:欧美资产阶级代议制的确立与发展 美国共和制的确立 联邦制的权力结构 简答题 ( 17分)阅
29、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战后欧洲合作与发展,是一个让人心动的选项。合作是从这两个欧洲中西部面积最大的国家开始的,这两国是宿怨深厚的邻居,在二战前的 1100多年中,它们一共打了 200多场战争,平均 5年就开战一次。历史给这两个持续对抗了几个世纪的国家两败俱伤的惨痛教训,也启迪了它们相逢一笑泯恩仇的政治智慧。 大国崛起 材料二 二战临近结束时,这种共同的危险促成的合作开始动摇。合作者们为了各自心目中的国家利益宁愿牺牲团结。因此,随着和平的到来,同盟内部不和而分裂了,两、三年内 “热战 ”被 “冷战 ”所取代。 全球通史 “一道 铁幕已经在整个欧洲大陆降下 ”。和平鸽无法穿越这道铁幕,世界被划分为
30、东方和西方。 大国崛起 请回答: (1)材料一中 “相逢一笑泯恩仇 ”指的是哪两个国家?两国关系发生了怎样的变化?举出反映两国关系新变化的两个事例。( 6分) (2)材料二中 “东方和西方 ”的核心国家各是谁?两国关系发生了怎样的变化?举出反映两国关系新变化的两个事例。( 6分) (3)结合材料说明导致大国关系发生变化的根本原因。以上大国关系的变化对当时世界格局产生了怎样的影响?( 5分) 答案:( 1)法、德。两国关系发生的新变化:法德和解,两国关 系朝着良性发展。具体体现在:煤钢共同体成立、欧洲原子能共同体和欧洲经济共同体成立 (巴黎条约、罗马条约签订,欧共体形成等。 (2)美、苏。美苏由
31、战时的盟友变为战后的对手。北约组织、华约组织成立,柏林墙修建,古巴导弹危机。 (3)国家利益。法、德和解与欧共体的形成是对美国霸权的挑战,也对美苏两极格局产生了冲击;美苏 “冷战 ”使战后两极对峙格局形成。 试题分析: (1)根据材料一,结合所学知识,可知, “相逢一笑泯恩仇 ”指的是法国和德国。二战结束后,法德两国关关系朝着良性发展,体现了新变化,具体体现在:两国开启 欧洲一体化进程的步伐加快,先从经济领域合作开始,再到政治领域,即煤钢共同体成立、欧洲原子能共同体和欧洲经济共同体成立 (巴黎条约、罗马条约签订,欧共体形成等。 (2)根据材料二,结合所学知识,可知, “东方和西方 ”的核心国家
32、分别是美国、苏联。美苏由二战时的盟友变为二战结束后的对手(敌人),两国关系开始恶化,雅尔塔体制的阴影笼罩着这两大国,冷战开始了。这种新变化,即美苏冷战的对峙,体现在:北约组织、华约组织成立;柏林墙修建;古巴导弹危机等。 (3)根据材料,结合所学知识,不难得出,导致大国关系发生变化的根 本原因是国家利益和意识形态。在美苏两极冷战格局之下,避免了新的世界大战的爆发,同时,随着欧洲一体化进程的加快、第三世界的崛起等,世界出现了多极化趋势,而且在不断冲击美苏这两极格局,构建起 “全面冷战,局部热战 ”的微妙国际格局。 考点:第二次世界大战后世界政治格局的演变 美苏两极冷战格对峙格局的形成 美苏冷战;第
33、二次世界大战后世界政治格局的演变 多极化趋势在曲折中发展 多极化趋势 欧洲一体化进程 综合题 ( 21分)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夏、商、周 )三代治理国家的统治者是贵族,与后代那种职业官吏有着很大不同。 从诸侯到士,根据出身的高低贵贱来兼任政府职务,世代为官。 材料二 战国时期,很多诸侯国都实行了军功爵制。其中秦国的二十等爵制度较为完善。规定没有军功的国君亲属不再拥有世袭的爵位。立有军功的平民,按其功劳大小授予官爵。按照爵位的高低,可以享受各种政治、经济特权,爵位高的还可以 “税邑三百家 ”,也可以用爵抵罪或赎罪。 材料三 南朝时有民谚云: “上车不落则著作, 体中何如 则秘书。 ”是指士
34、族子弟只要能坐到车上不掉下来就可以当著作郎,只要能写两句书信中问候的话就可以当秘书郎 (著作郎、秘书郎是官职名称 )。 材料四 唐摭言载:唐太宗见新科进士自端门鱼贯而出,高兴地说: “天下英雄入吾彀中矣。 ” 请回答: ( 1)据材料一、二,指出战国与三代相比,选官依据发生了什么变化?变化的阶级基础是什么?( 6分) ( 2)汉武帝是怎样发展选官制度的?东汉有了怎样的变化?( 6分) ( 3)结合所学知识和材料三、四信息,指出隋唐与魏晋时期相比,选官依据发生的变化及其变化的阶级基础是什么?从材料四可以看出科举制的哪一方面的历史影响?( 9分) 答案: )变化:由世袭官爵 (或世卿世禄 )到按军
35、功授官爵。 阶级基础:贵族衰落,新兴地主阶级兴起。 (2)汉武帝:实行察举制和皇帝征召。东汉变化:人才选举被官僚家族所支配,门第族望成为选举的主要依据。 (3)变化:由以门第为主要标准到考试选官。 阶级基础:士族地主衰落,庶族地主兴起。 影响:为封建国家笼络了大批人才。 试题分析: (1)根据材料一、二,概括出,到战国时选官依据发生了变化,即由世袭官爵 (或世卿世禄 )到按军功授官爵。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战国时选官依据发生变化,其根本原因是,随着生产力的发展,世袭贵族逐渐衰落,而新兴地主阶级兴起。 (2)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汉武帝发展了战国以来的按军功授官爵制,即实行察举 制和皇帝征召等制度。到
36、东汉时,察举制内容又发生了微妙变化,又开始重视门第,即门阀制度(九品中正制),人才选举被官僚家族所支配,门第族望成为选举的主要依据。 (3)合所学知识和材料三、四信息,可知,到隋唐时,选官制度制度发生了革命性的变化,即由以门第为主要标准到考试选官,即科举制。其根本原因是,随着生产力的发展,士族地主逐渐衰落,而庶族地主兴起。科举制作为封建统治者维护统治,加强专制主义中央集权的一大选官制度,在当时的确为国家笼络了大批人才,同时,在全社会形成了习读儒家经典的读书风气,这又有利于儒家思想自西汉 汉武帝时确立的正统地位的巩固和加强。 考点: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 汉到元政治制度的演变 三大选官制度 ( 12
37、分)阅读以下材料,回答问题。 根据以上图片: (1)概括新中国成立之初外交的重点是什么?并分别列举其主要成果。( 6分) (2)新中国成立之初,除了外交上,其他领域也取得了许多成绩,请补充说明( 6分) 答案:新中国成立之初外交的重点: 第一,发展与苏联等社会主义国家的关系,如毛泽东、周恩来访苏和中苏友好同盟互助条约签订。 第二,积极同邻国和新兴民族国家发展友好关系,如访问印度、缅甸,提出和平共处五项原则等。 第三,参加重大国际会议 (或步入世界外交舞台 ),如参加日内瓦会议,促进印度支那问题的解决;参加万隆会议,提出 “求同存异 ”方针,推动会议取得圆满成功。 ( 2)其他领域的成就:经济上
38、,国民经济得到恢复和发展,如一五计划提前超额完成。 民主政治领域,建立了政治协商制度、人民代表大会制度、民族区域自治制度。 试题分析: (1)根据图片信息,结合所学知识,不难得出,新中国成立初期,在外交领域的成就主要集中在以下三个方面:第一,发展与苏联等社会主义国家的关系,如毛泽东、周恩来访苏和中苏友好同盟互助条约签订。 第二,积极同邻国和新兴民族国家发展友好关系,如访问印度、缅甸,提出和平共处五项原则,标志着新中国外交的成熟等。 第三,参加重大国际会议 (或步入世界外交舞台 ),如参加日内瓦会议,促进印度支那问题的解决;参加万隆会议,提出 “求同存异 ”方针,推动会议取得圆满成功等。 (2)
39、结合所学知识,新中国初期除了在外交领域取得了比较丰硕的成就 外,在国内经济建设和政治民主化建设领域也取得了比较可喜得成就,具体体现在: 经济领域,国民经济得到恢复和发展,一五计划提前超额完成,生产资料私有制改造为公有制的社会主义三大改造完成,我国完成由新民主主义社会向社会主义社会的过渡等。 民主政治领域,建立起了三大基本政治制度,即中共领导下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人民代表大会制度、民族区域自治制度。其中,作为根本政治制度的人民代表大会制度,在推新中国政治民主化进程方面发挥了巨大作用,影响深远。 考点:现代中国的对外关系 新中国初期的外交成就与和平共处五项原则 新中国初期的外交成就;现代中国的对外关系 新中国初期的外交成就与和平共处五项原则 和平共处五项原则;现代中国的政治建设与祖国统一 民主政治制度的建设 三大基本政治制度;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的道路 20世纪 50至 70年代社会主义建设的道路的实践 一五计划;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的道路 20世纪 50至 70年代社会主义建设的道路的实践 三大改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