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苏省2011届高三化学一轮过关测试(3).doc

上传人:syndromehi216 文档编号:341261 上传时间:2019-07-09 格式:DOC 页数:5 大小:33.42KB
下载 相关 举报
江苏省2011届高三化学一轮过关测试(3).doc_第1页
第1页 / 共5页
江苏省2011届高三化学一轮过关测试(3).doc_第2页
第2页 / 共5页
江苏省2011届高三化学一轮过关测试(3).doc_第3页
第3页 / 共5页
江苏省2011届高三化学一轮过关测试(3).doc_第4页
第4页 / 共5页
江苏省2011届高三化学一轮过关测试(3).doc_第5页
第5页 / 共5页
亲,该文档总共5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1、江苏省 2011届高三化学一轮过关测试( 3) 选择题 氮的固定是指( ) A植物从土壤中吸收含氮养料 B豆科植物根瘤菌将含氮化合物转变为植物蛋白质 C将氨转变成硝酸及其它氮的化合物 D将空气中的氮气转变为含氮化合物 答案: D 现有等体积混合而成的四组气体: NO2+NO; NO2+O2; HCl+N2; NO+N2,将其分别通入体积相同的试管,并立即倒立于水槽中,试管内水面上升的高度分别为 H1, H2, H3, H4,其中高度关系是( ) A H2H3H1H4; B H3H2H1H4 C H1=H2=H3=H4 D H1H2H3H4 答案: A 设法把 NO2和 O2按 4: 1体积比充

2、满一干燥的真空烧瓶中,然后把烧瓶置于水中,瓶内液面会逐渐上升,则最终烧瓶中所得溶液的物质的量浓度为( 气体体积为标准状况下测定 烧瓶中溶液不向外扩散)( ) A 1/14mol /L B 1/22.4mol/L C 1/28mol/L D 1/42mol/L 答案: C 绿色化学的最大特点在于它是在始端就采用实现污染预防的科学手段,因而过程和终端均为零排放或零污染。绿色化学主张在通过化学转换获取新物质的过程中充分利用每个原子,具有 “原子经济性 ”,因此它既能够充分利用资源,又能够防止污染。下列化学反应,不符合绿色化学概念的是 ( ) A消除硫酸厂尾气排放 SO2 NH3 H2O=(NH4)2

3、SO3 B消除制硝酸工业尾气的氮氧化物污染 NO2 NO NaOH=2NaNO2 H2O C制 CuSO4Cu 2H2SO4(浓) =CuSO4 SO2 2H2O D制 CuSO4 2Cu O2=2CuO, CuO H2SO4(稀) =CuSO4 H2O 答案: C 盛有氯化钡稀溶液甲乙两试管分别通入 SO2至饱和,若向甲试管中加入足量硝酸,乙试管中加入足量氢氧化钠溶液,则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甲、乙两试管都有白色沉淀生成 B甲、乙两试管都没有白色沉淀生成 C甲试管没有白色沉淀生成而乙试管有 D甲试管有白色沉淀生成而乙试管没有 答案: A 用接触法制 5t98%的浓硫酸,在理论上需要含 F

4、eS2 70%(杂质不含硫元素)的硫铁矿为( ) A 86t B 8.6t C 4.3t D 43t 答案: C 相同质量的四份铜片,分别置于足量的下列酸中,所得到的气体的物质的量最多的是( ) A浓硫酸 B稀硫酸 C浓硝酸 D稀硝酸 答案: C CuS和 Cu2S都能溶于硝酸,它们高温灼烧的产物相同,以下鉴别 CuS和Cu2S两种黑色粉末的方法合理的是 ( ) A将两种样品分别溶于硝酸,区别所产生的气体 B将两种样品分别溶于硝酸,区别溶液的颜色 C取两种同质量的样品分别在高温灼烧,区别残留固体的质量 D取两种同质量的样品分别在高温灼烧,区别残留固体的颜色 答案: C 下列物质均有漂白作用,其

5、漂白原理相同的是 ( ) 过氧化钠 次氯酸 二氧化硫 活性炭 臭氧 A B C D 答案: A 吸进人体内的 O2有 2转化为氧化性极强的活性氧副产物,如 等,这些活性氧能加速人体衰老,被称为 “夺命杀手 ”。我国科学家尝试用含硒化合物 Na2SeO3消除人体内的活性氧,在消除活性氧时, Na2SeO3的作用是( ) A还原剂 B氧化剂 C既是氧化剂,又是还原剂 D以上均不是 答案: A 氨与重水( D2O)形成的碱与盐酸反应,这一反应生成的盐中阳离子的化学式是 A NH3D+ B NH2D2+ C ND3H+ D NH4+ 答案: A 实验题 (14分 )欲用浓硝酸法 (测定反应后生成气体的

6、量 )测定某铜银合金中铜的质量分数。资料表明: 反应中除生成 NO2气体外还有少量的 NO生成; 常温下N02与 N2O4混合存在,在低于 0 时几乎只有无色 N2O4液体或晶体存在。为完成测定并验证有 NO生成,有人设计下图实验装置。 (1)实验开始前要先打开 A部分的活塞 K1,持续通一段时间的氮气再关闭 K1,这样做的目的是_。 (2)装置 B 瓶的作用是 _。 (3)A中反应停止后,打开 D中的活塞 K2并通人氧气,若反应中确有 NO产生,则 D中应出现的现象是 _;实验发现,通人氧气温度的高低对实验现象有较大影响,则为了便于观察应通人 _(填 “冷 ”或 “热 ”)的氧气。 (4)为

7、了减少测量误差,在 A中反应完成和 D中出现现象后,还应继续进行的操作是 _。 (5)实验测得下列数据:所用铜银合金质量为 15 0 g,浓硝酸的体积为 40 mL,浓度为 13 5mol L-1。实验后: A 中溶液体积为 40mL, H+浓度为 1.0mol L-1。若设反应中硝酸既无挥发也无分解,则: 参加反应的硝酸的物质的量为 _; 若已测出反应后 E装置的生成物含氮元素的质量 ,则为确定合金中铜的质量分数,还需要测定的数据是 _。 (6)实验中只测定铜的质量分数,不验证 NO的产生,则在铜银合金与硝酸反应后,只需简单的实验操作就可以达到目的,请简述实验过程_。 答案: (1)排尽装置

8、中的空气 (2)干燥生成的气体 (3)出现红棕色 热 (4)打开 K1、 K2,持续一段时间的 N2和 O2 (5) 0.50mol C中圆底烧瓶在实验前后增加的质量 (6)向反应后的混合液中加入过量的 NaCl溶液,过滤,并称量所得的 AgCl的质量,再进行计算 填空题 ( 8分)已知甲、乙、丙是三种常见的单质,且组成它们的元素核电荷数之和为 35; A-G是七种常见化合物:上述各物质间的相互转化关系如下图所示 (反应条件和其它生成物略 )。 试回答: (1)B的化学式是: _, D的名称是 _; (2) 写出 、 两步变化的化学方程式: 答案: (1) Na2O , D 亚硫酸钠; (2)

9、 2SO2+O2=2SO3, 2Na2O2+2H2O=4NaOH+O2 ( 6分)有一瓶澄清的溶液,其中可能含 NH4 、 K 、 Na 、 Mg2 、 Ba2 、 Al3 、 Fe3 、 SO42-、 CO32-、 NO3-、 Cl-、 I-,取该溶液进行如下实验: 用 pH试纸检验,表明溶液呈强酸性; 取部分溶液,加入少量 CCl4及数滴新制的氯水,经振荡后静置 CCl4层呈紫红色; 取部分溶液,逐滴加入稀 NaOH溶液,使溶液从酸性逐渐转变为碱性,在滴加过程中及滴加完毕后,溶液中均无沉淀生成; 取部分上述呈碱性的溶液,加 Na2CO3溶液,有白色沉淀生成; 将 得到的碱性溶液加热,有气体

10、放出,该气体能使湿润的红色石蕊试纸变蓝。 根据上述实验事实确定并回答:在溶液中肯定存在的上述离子有 ,肯定不存在的上述离子有 ,还不能确定是否存在的上述离子有 。 答案: I-、 NH4 、 Ba2 ; SO42-、 CO32-、 NO3-、 Mg2 、 Al3 、 Fe3 ; K 、 Na 、Cl- ( 7 分)汽车尾气 (含有烃类、 CO、 SO2 与 NO 等物质 )是城市空气的污染源。冶理的方法之一是在汽车的排气管上装一个 “催化转换器 ”(用铂、钯合金作催化剂 )。它的特点是使 CO 与 NO 反应,生成可参与大气生态环境循环的无毒气体,并促使烃类充分燃烧及 SO2的转化。 (1)

11、写出一氧化碳与一氧化氮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 (2) “催化转化器 ”的缺点是在一定程度上提高空气的酸度,其原因是 。 (3) 控制城市污染源的方法可以有 (多选扣分 ) A开发氢能源 B使用电动车 C植树造林 D戴上呼吸面具 答案: (1) 2CO 2NO 2CO2 N2 (2) SO2转化为 SO3,产生了硫酸酸雾 (3) A、 B ( 6分)某次采集酸雨样品,每隔一段时间测定一次 pH,得到数据如下 时间 开始 8小时 16小时 24小时 32小时 40小时 48小时 pH 5.0 4.8 4.5 4.3 4.2 4.0 4.0 (1)放置时,雨水样品 pH变化的主要原因 。 (2)pH

12、变化的离子方程式: 答案: (1)雨水样品里弱酸 H2SO3和 SO2不断被空气中氧气氧化生成强酸H2SO4,所以 H随时间延长而 H 浓度增大, H下降,至全部氧化后,溶液中形成 H2SO4不会氧化和挥发, H不再发生变化。 (2)2SO2 2H2O O2=4H 2SO42-或 2H2SO3 O2=4H 2SO42- 计算题 ( 11分)工业上利用氨催化氧化法可制取硝酸,加入脱水剂后制得较高浓度的硝酸。现以 17吨氨作为原料,假设 NH3全部转化为 HNO3。 (1)写出 NH3完全转化为 HNO3的总化学反应方程式 (2)生产过程中需加水吸收,如果加入脱水剂后脱去水的量相等,则所得硝酸溶液的质量分数为多少? (3)如果生产中同时制得 50%的硝酸 m1吨和 90%的硝酸 m2吨(脱去的水可循环使用,制得教低浓度的稀硝酸),若共加入 27吨水,则 m1与 m2的质量比为多少? 答案:( 1) NH3+2O2=HNO3+H2O ( 2) 77.8% ( 3) 19/5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考试资料 > 中学考试

copyright@ 2008-2019 麦多课文库(www.mydoc123.com)网站版权所有
备案/许可证编号:苏ICP备17064731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