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西省九江一中2010届高三适应性考试文综历史.doc

上传人:Iclinic170 文档编号:341281 上传时间:2019-07-09 格式:DOC 页数:6 大小:62.26KB
下载 相关 举报
江西省九江一中2010届高三适应性考试文综历史.doc_第1页
第1页 / 共6页
江西省九江一中2010届高三适应性考试文综历史.doc_第2页
第2页 / 共6页
江西省九江一中2010届高三适应性考试文综历史.doc_第3页
第3页 / 共6页
江西省九江一中2010届高三适应性考试文综历史.doc_第4页
第4页 / 共6页
江西省九江一中2010届高三适应性考试文综历史.doc_第5页
第5页 / 共6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1、江西省九江一中 2010届高三适应性考试文综历史 选择题 下列制度中,对我国社会人际关系影响最为深远的是 A礼乐制 B分封制 C宗法制 D三公九卿制 答案: C 20世纪 90年代美国经济发展的特点应是 进入了 “滞胀 ”阶段,通货膨胀严重 经济发展速度明显放慢 以信息产业为代表的高科技产业成为经济的主导产业 财政赤字逐年递减,呈现出经济繁荣景象 A B C D 答案: D 结合图 7信息和相关知识,下列关于 “三巨头 ”及其活动的评述,正确的是 都讨论了处置德国的办法 都损害了中国的国家主权 都加快了世界大战的结束 都作出了建立国际联合组织的决定 A B C D 答案: D “在一个小生产者

2、占人口大多数的国家里,实行社会主义革命必须通过一系列特殊的过渡办法。 ”从 1921年开始,苏俄在工业生产中尝试的 “特殊办法 ”是 A把大中企业全部收归国有 B优先发展重工业 C允许私人和外国资本经营 D扩大企业自主权 答案: C 启蒙思想家洛克和孟德斯鸠都是分权学说的倡导者。他们主张 “行政权 ”由 A总统掌握 B君主享有 C议会控制 D人民共有 答案: B 1988年 4月,第七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一次会议通过设立海南省、建立海南经济特区的议案。这一重大决策 表明我国五大经济特区布局完成 发生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理论提出后 使海南成为继上海浦东后的又一对外开放区 标志着新时期我国全方位对外

3、开放新格局的形成 A B C D 答案: A “林公崛起宰边区,民主维新众口誉;选政三三行伟制,名扬何让古唐虞。 ”诗中提及的 “边区 ”诞生于 A国民革命时期 B土地革命时期 C抗日战争时期 D解放战争时期 答案: C 1925 年,诗人闻一多在七子之歌 旅顺大连中写道: “我们是旅顺大连,孪生的兄弟,我们的命运应该如何的比拟?两个强邻将我们来回的蹴蹋,我们是暴徒脚下的两团烂泥。 ”结合所学知识判断 “两个强邻 ”是指 A英国和俄国 B俄国和日本 C日本和美国 D英 国和美国 答案: B 阅读近代西方科技在上海、重庆出现的时间简表,从中能够得到的正确信息应是 技术类别 西方发明 上海出现 重

4、庆出现 铁路 1825年 1876年 1934年 电话 1876年 1882年 1912年 电灯 1881年 1882年 1906年 汽车 1883年 1901年 1928年 无线电 1896年 1909年 1928年 中国侧重于引进西方实用技术 中国充分吸收了两次工业革命成果 中国近代化从沿海向内地扩散 中国逐渐形成独立完整的工业体系 A B C D 答案: A 清朝道光皇帝统治期间 (1820-1850年 ),国际国内形势发生的重大变化不包括 A英国成为世界上第一个工业国家 B中国开始遭受西方殖民势力的侵扰 C欧洲无产阶级开始登上政治舞台 D中国的闭关锁国体制开始走向瓦解 答案: B 12

5、64年(至元元年),忽必烈设总制院,以国师八思巴领之, “掌释教僧徒及吐蕃之境而隶治之,遇有吐番有事则为分院往镇,亦别有印。 ”对上述材料正确的解释是 八思巴是首任驻藏大臣 总制院是统领宗教事务和西藏地区的中央机构 总制院是宣政院的前身 西藏地区在元朝正式成为中央管辖之下的行省 A B C D 答案: B 唐太宗曾对大臣说 “朕常欲赐天下之人,皆使富贵,今省徭赋,不夺其时,使比屋之人恣 其耕稼,此则富矣。 ”“不夺其时 ”是唐太宗富民措施之一,其具体办法是实行 A更赋制度 B均田制 C纳绢或布代役 D两税法 答案: C 材料三:日本学者井上清在日本历史中写道: “公元 702年到 777年,(

6、日本)曾派使节到唐朝达 6次之多。使节的船队大体为四艘。每次都有大批留学生随行,大使以下留学生和水手多达四五百人。 ”中国史学家周一良在中日文化关系史论集中说: “奈良的贵族 举凡学术、技术、文艺、音乐以及佛教和佛教庙宇的建筑、雕刻、绘画、以及有关服饰、器皿、生活方式都在学唐朝。他们的头脑一刻也不忘记 “在唐国 ”。只要是唐朝的东西,无论什么都要尽快地引进来 这是企图让人们看到,日本也是不亚于唐朝的国家。 ” 材料四:在中国近代,赴日留学生数以万计,其盛况不仅在中国留学史上是空前的,也 是 “世界史上最大规模的学生出洋运动。 ”在时间上, 中国人留学日本比留学欧美晚了 数十年,但在人数上,中国

7、留日人数超过了留学欧美各国人数的总和。 19世纪末 20世纪初中国留日学生情况大事年表 1895年 御史杨深秀上奏:日本明治维新功在留学生,请派人赴日学习。 1896年 清朝驻日公使带赴日本学习的 13名使馆学生为中国学生留日之始。 1898年 各省受甲午中日战争失败的刺激开始派遣留日学生。 1900年 留日学生达 140余人,成立励志会,创办译书汇编翻译欧美启蒙思想家名著。又改建 “以民族主义为宗旨 ”的中国青年会。 1901年 清末新政开始,官费、私费留学的高潮掀起。当时的留学地域,英美德法俄各国皆有,但东渡日本者占 90以上。留学生秦力山在孙中山支持下创办国民报,宣扬革命救亡。这年,陈独

8、秀因宣传反清被迫逃亡日本留学。 l903年 留日学生达到 1300余人。留学生黄兴、陈天华组织军国民教育会,提倡 “鼓吹、起义、暗杀 ” 以 “实行民族主义 ”。此后,留学生在日本东京创办游学译编、浙江潮等与国内以上海为中心的革命宣传相呼应。 1905年 留日学生激增,一年后达到 12000余人,以江浙、两湖、广东和四川为最多。这年,孙中山在日本东京成立中国同盟会。 ( 3)根据材料三结合所学知识,日本多次向中国派遣大规模使节船队的目的是什么 推动中日交往频繁的重要因素有哪些 ( 8分) ( 4)近代中国留学教育随着民族危机日益加深和民族资本主义发展而演进。根据材料 四结合所学知识,指出 18

9、95 1906十年间促使中国青少年留日活动兴起和发展的 重大历史事件,并概括说明这一现象对中国社会产生的积极作用。( 10分) ( 5)根据材料三、四,说明中日两国间留学教育兴起的共同原因。( 2分) 答案:( 3)目的:加强与唐朝的政治联系,学习唐朝先进文化。( 2分)因素:唐朝统一强盛,文化处于世界领先地位;唐朝对外采取较为开放的政策;日本当时落后、政府民间都重视向先进国家学习;中日之间海上交通便利。( 6分,回答其中 3个要点即可。) ( 4)事件:日本明治维新的成功;中国甲午战争的失败;洋务运动的破产;清末 “新政 ”的推 动;日俄战争日本的胜利。( 4分。回答其中 4个要点即可。)

10、作用:壮大知识分子队伍,为辛亥革命和新文化运动预备了大量人才; 传播了资产阶级民主革命思想;促进了民主革命运动的发展。( 6分) ( 5)对方文化 先进;两国距离较近;有长期交往的基础;国内面临严重社会危机。 ( 2分,回答其中 2个要点即可,若有其它言之成理的回答,可酌情给分。) 简答题 (32分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印度与我国都是世界文明古国,两国的交往渊远流长。早在秦汉时期中印两 国就有往来,隋唐时期交往就更为频繁。孟加拉、印度半岛东西两岸,经常有中 国商 船泊港;印度的商船也经常到广州、泉州来贸易。唐朝输往印度的商品有麝香、丝织 品、瓷器及铜钱等。从印度输入的物品有宝石、珍

11、珠、棉布、胡椒等。在唐代中印文 化交流史上,两国的佛教徒做出了 卓越的贡献。其中最著名的是中国的两位高僧 。 材料二:马克思针对英国侵略印度的结果断言: “英国在印度要完成双重的使命:一个 是破坏的使命,即消灭旧的亚洲式的社会;另一个是重建的使命,即在亚洲为西方式 的社会奠定物质基础。 ” 不列颠在印度统治的未来结果 材料三: 从 1949年,印度成为第一个 承认中华人民共和国的非社会主义国家开始, 两国进入 “蜜月期 ”。 1954年 10月,尼赫鲁 总理对中国进行正式访问,临别之际,毛泽 东以离骚中的词句 “悲莫悲兮生别离, 乐莫乐兮心相知 ”相赠,被传为中印友谊 的一段佳话。 南方周末评

12、论:龙象相邻 -中印关系历史 与现实 材料四:独立后的印度政府为把印度建设成为一个现代化工业强国,实行了具有本国特 色的发展模式:公私并存的混合经济体制,计划与市场相结合的宏观管理机制,现代工 业与农业结合的经济模式,现代产业与传统产业结合的发展战略,利用国外资源与自力 更生结合的发展方 针等。经过了几十年的实践,印度经济模式虽然存在着问题,但获得 了一定的成功。从 20世纪 90年代开始,印度开始以自由化、市场化、全球化为导向的经济改革,经济增长速度明显加快,这再一次证明了具 有印度特色的经济发展模式大大 促进了印度经济实力的增长。 李大薇印度经济发展模式研究 ( 1)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

13、,指出我国唐朝时印度称谓叫什么? (2分 )材料中所说的 “两 位高僧 ”是指哪两个人?分别说明他们对中印文化交流的突出贡献。 (6分 ) ( 2)据材料二,说明英国在印度要完成的 “双重使命 ”的涵义是什么? (4分 )结合所学知 识说明这一历史进程产生了哪些重大影响。 (10分 ) ( 3)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 1954年中印关系史上取得的最重大成果是什么?有 何重大意义? (4分 ) ( 4)据材料四,改革 后的印度经济体制与我国现在的经济体制比较,有什么相同点?形成 这一相同点的根本原因何在? (4分 )从中,我们得到了什么重要启迪? (2分 ) 答案: (32分 ) ( 1)

14、称谓:天竺。 (2分 ) 两人及贡献:玄奘 (1分 ) 到印度探究佛学,回国后翻译了大量佛经;又将道德经译为梵文介绍到印度。 (2分 ) 义净 (1分 ) 到印度研究佛学,撰写大唐西域求法 高僧传等书,记载了印度等地社会文化状况。 (2分 ) ( 2)涵义:消灭旧的亚洲式的社会即要消灭封建制度;为西方式的社会奠定物质基础,即 发展资本主义经济。 ( 或答:废除封建制 度,发展资本主义 ) (4分 ) 重大影响:对印度 印度沦为英国殖民地。印度社会经济遭到严重破坏,成为资本主义国家经济附庸; 客观上为印度带来新的生产方式、生产技术和思想观念; 促使印度民族资本主义发展,促使民族解放运动高涨。 (6分 ) 对英国 促使工业革命蓬勃开展,英国成为世界首屈一指的强国。 (2分 ) 对世界 加快了东方从属于西方的进程,促使资本主义世界体系的形成。 (2分 ) ( 3)成果:双方一致同意以和平共处五项原则作为处理中印关系的基本原则。(2分 ) 重大意义:它成为解决国与国之间问题的基本准则,在 国际上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2分 ) ( 4)相同:公私并存的混合经济体制。 (2分 ) 原因:两国都是发展中国家,国情基本相同。 (2分 )启迪:发展经济要从国情出发,采用适合本国国情的发展模式。 (2分,若答出其它答案:,符合题意可同等给分 )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考试资料 > 中学考试

copyright@ 2008-2019 麦多课文库(www.mydoc123.com)网站版权所有
备案/许可证编号:苏ICP备17064731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