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0年高考真题分类汇编十—文化传承与创新.doc

上传人:terrorscript155 文档编号:342374 上传时间:2019-07-09 格式:DOC 页数:7 大小:190KB
下载 相关 举报
2010年高考真题分类汇编十—文化传承与创新.doc_第1页
第1页 / 共7页
2010年高考真题分类汇编十—文化传承与创新.doc_第2页
第2页 / 共7页
2010年高考真题分类汇编十—文化传承与创新.doc_第3页
第3页 / 共7页
2010年高考真题分类汇编十—文化传承与创新.doc_第4页
第4页 / 共7页
2010年高考真题分类汇编十—文化传承与创新.doc_第5页
第5页 / 共7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1、2010年高考真题分类汇编十 文化传承与创新 单选题 近年来,中国民乐在欧洲的主流音乐厅多次上演,为欧洲听众带去了充满中国韵味的音乐享受,受到了较高的评价。这表明 A不同国家的文化各具特色 B文化既是民族的又是世界的 C世界各国的文化具有一致性 D文化既是通俗的又是高雅的 答案: B 中央电视台开播百家讲坛以后,一些艰涩高深的传统经典经过现代诠释变得通俗易懂,富有时代气息,为大众所接受。这说明 A传统文化的具体内涵能够因时而变 B传统文化对人的发展具有积极作用 C各族人民对中华文化具有认同感 D中华传统文化具有鲜明的民族性 答案: A 高铁时代的到来,人们可以 “在广州喝早茶,到长沙听笑话,再

2、到武汉赏樱花 ”; “上午在西安吃泡馍,下午到嵩山看少林 ”。这说明科学技术的进步能够 改变文化的存在形式 方便人们的文化交流 更新文化的传播方式 扩展人们的文化视野 A B C D 答案: D 世博会是展示人类文明成果的盛会,也是世界各国欢聚、沟通与合作的舞台。认识世博会是认识人类进步的捷径之一。回答 2728 题。 27 150多年来,一些重大发明,如照明、通信、汽车等技术,都是在世博会上面世后才逐渐转化为主流产业的。从文化生活角度看,这是因为 A各具特色的民族文化使世界文化多姿多彩 B文化的传播与交融是历史发展的必然趋势 C文化的交流与借鉴是人类文明进步的重要动力 D现代大众传媒超越时空

3、的强大功能加速了文化传播 28 “城市,让生活更美好 ”2010 年上海世博会主题,反映了当今世界各国对城市化进程中遇到的共同问题的关切,引领人们更多地去思考 “什么是美好城市和美好生活 ”。上海世博会以 “城市,让生活更美好 ”为主题表明 意识 活动具有自觉选择性 社会意识具有相对独立性 社会意识总是与时俱进的 社会意识变化推动社会发展 A B C D 答案: .C 28.A 福建省惠安女服饰以其 “花头巾,短上衣、银腰带、大筒裤 ”的特色,在中华民族的服饰文化中独树一帜。它适应了当地劳动的需要,汲取了闺越文化、中原文化和海洋文化的精华,在漫长的发展过程中不断完善。这体现了 A传统服饰文化对

4、人们的物质和精神生活产生影响 B继承传统文化必须辩证地认识它们在生活中的作用 C服饰文化使中华文化呈现出多民族文化的丰富色 彩 D坚持文化的包客性是形成和保持文化特色的重要因素 答案: D 截至 2009年 10月,我国已有昆曲、端午节等 29个项目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列入 “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名录 ”,跃居世界第一。重视文化遗产的保护是因为 文化遗产是维系人类 生存和发展的基础 文化遗产是人类历史文化成就的重要标志 保护文化遗产有利于研究人类文明的演进 保护文化遗产有利于实现人类文明的趋同 A B C D 答案: B 综合题 ( 35分)我国西南地区自古就与内地联系密切。如今,这一地区经

5、济发展迅速,为祖国的繁荣富强做出了重要贡献。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材料二 滇缅公路是滇西各族人民用血汗和生命筑成的抗战生命线,由汗、彝、白、傣、回等十个民族共同修筑而成,当时,许多青少年学生也自愿奔赴工地筑路。各族人民为滇缅公路付出了巨大牺牲,每公里就有 4-6 名工人献出生命。 ( 1)据图 10回答,秦朝在西南地区采取了哪些管理措施?这些措施具有怎样的历史意义?( 5分) ( 2)据图 11和材料二,说明抗战全面爆发后我国公路分布的变化及新建公路在抗战 中的主要作用,在滇缅公路修建中,各族人民表现出怎样的精神?( 6分) 材料三 在举国欢庆新中国成立 60 周年之际,当人们回眸那段

6、不平凡的历史时,爱国热情得到了再一次激发,民族精神获得了又一次振奋。 ( 3)从文化传承的角度,说明中华民族精神为什么能永不泯灭。( 6分) 材料四 青年学生素有光荣的爱国传统,历来以爱国报国为己任。而在爱国情感的表达上,当代青年具有新的时代热点,他们正用新的方式表达对祖国的无限爱意。 ( 4)结合材料四,运用 “认识社会与价值选择 ”的相关知识,分析当代青年在爱国情感的表达上具有新的时代特点的 哲学依据。( 7分) 材料五 西南地区能源资源丰富,区域内的重庆市近年来经济发展迅速。图 12为重庆市 1999-2008年主要能源消费变化和单位 GDP能耗变化图,读图回答( 5) -( 6)题。

7、( 5)判断重庆市能源消费总量变化和单位 GDP能耗变化的趋势,并分析单位GDP能耗变化的主要原因。( 6分) ( 6)指出重庆市能源消费结构特点;结合西南地区能源资源优势,说明该市今后能源消费结构调整的方向。( 5分) 答案:( 35分) ( 1)措施;设郡县;修驰道。 意义:加强了对西南地区的管理;巩固了国家统一 (应从 “加强对地方的管理 ”“和促进国家统一 ”两个角度回答,言之有理即可得分。) ( 2)变化:抗战前集中在东部地区,抗战爆发后新修公路主要集中在西南(西部)地区。 主要作用:保证了抗战时期物资的运输。 爱国主义精神;民族团结。 (若有不同表述,言之有理即可得分。) ( 3)

8、 中华民族精神深深植根于优秀传统文化之中,具有继承性、稳定性。 中华民族精神富有创新性,实现了民族精神与时代精神的统一。 中华民族精神具有中华文化特有的包容性,能够做到求同存异和兼收并蓄。 ( 4) 神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社会存在的变化发展 决定着社会意识的变化发展。随着社会历史条件的变化发展,当代青年在爱国情感的表达上具有新的时代特点。 价值选择具有社会历史性,随着时间、地点和条件的变化而变化。作为一种价值选择,当代青年的爱国情感表达也体现了社会历史性的特点。( 分) ( 5)能源消费总量呈上升趋势;单位 CDP能耗呈下降趋势。 ( 6)以煤为主,石油、天然和水电的比重较低。 增加水电、天然

9、气的比重,降低煤的比重。 (25分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世博会自诞生以来,一直讲述并预言着世界的改变,推动人类文明不断走向成熟。世博会是展示台:上海世博会吸引了 246个国家和国际组织参展,集中展示了最新的科技成果、多元的世界文化以及悠久灿烂的中华文明。世博会是大课堂:上海世博会拓展了人们的知识视野,激励了全社会的创新热情,眺望了世界文明的未来。世博会是助推器: 1933年荧加哥世博会使美国汽车业大放异彩 ;1933年大田世博会推动了韩国从出口加工型经济向自言创新型经济的转变 ;2010年上海世博会以 “城市,让生活更美好 ”为主题,深化了人类对人与环境关系的思考和探索,成 为人类文明发展

10、的新驿站。 (1)结合材料,运用文化生活知识,分析为什么说上海世博会 “成为人类文明发展的新驿站 ”。 (10分 ) (2)结合材料,用哲学中有关认识的观点,说明世博会为什么能 “讲述并预言着世界的改变。 ”(10分 ) (3)某中学组织开展 “参与,让世博更美好 志愿者服装样式设计 ”活动。在设计过程中,有些同学认为应突出美观,有些同学则强调实用。如果由你设计,你会突出美观还是强调实用 请说明理论依据。 (5分 ) 答案: (25分 ) (1) 尊重文化多样性,有利于促进世界文化的交流和繁荣。 有利于中华文化 在世界的传播,扩大中华文明的影响力。 有利于文化成果转化为物质力量,对经济社会发展

11、产生积极的影响。 有利于激发人们的创新意识,进一步促进人类文明发展。 (2) 实践是认识的基础 ;实践是认识的来源、动力、标准、目的。 “展示台 ”、“大课堂 ”、 “助推器 ”等材料分别体现了上述原理。 追求真理是一个过程,认识具有无限性。 “新驿站 ”等材料体现了上述原理。 (3) 突出美观或强调实用,坚持重点论。 主张美观和实用的统一,坚持两点论和重点论的统一。 2010年上海世界博览会的举办引起了校园世博热,同学们纷 纷上网 “逛 ”世世博。一个世博专题网页引发了某同学的兴趣和思考,他发帖提出了自己的问题。以下是该网页的部分内容。 【世博之梦】 ( 1) 请你用经济生活的有关知识帮助他

12、解答疑问。 【世博之魅】 (2)请运用文化生活的有关知识,评析跟帖中的观点,并针对发帖中的问题提出你的看法。 【世博之愿】 “城市,让生活更美好 ” 是 2010年上海世博会的主题, 246个国家和国际组织以其特有的方式生动地展现了该主题。中国江苏馆则以 “园林 +园区 =家园 ”的特色,构建了对世博主题的独特诠释。 发帖:本届世博会倡导 的理念有哪些? 跟帖:绿色低碳环保理念 ( 3)请你再列举两个理念,并依据唯物辩证法原理,结合自身实际谈谈如何践行。 答案: (26分 )阅读下列材料 ,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 材料一:扫墓、踏青、折柳、洙浴、吟咪等,体现了清明节缅怀、感恩和亲近自然的文化传

13、统。近年来,网上祭奠、家庭追思、献花遥祭等,为清明祭扫添增了新的表现形式 ;人文纪念、公祭先烈、文化展览等,为清明文化注入了新的时代内涵。 材料二:在中西文化交流中, “咖啡 ”、 “芭蕾 ”、 “沙发 ”等一些外来语已被汉语成功吸纳。近些年来, “OK拜拜 ”、 “雷人 ”、 “粉丝 ”、 “介素虾米东东 ”等用语渐趋流行。对于外来语、网络语、中英文混用语,有人认为这是使用者个人的自由,不会对社会造成危害,无须干涉 ;有人则认为这是语言使用的游戏化、粗鄙化 .是对汉语规范性、纯洁性的侵蚀和亵渎 .必须取缔 ;也有人认为需要具体分析它们是否符合汉语发展的内在规律,再决定取舍。 (1)结合材料一

14、,运用文化生活的有关知识,分析文化创新的途径。 (10分 ) (2)结合材料二,阐述唯物辩证法的发展观。 (16分 ) 答案: (26分 ) (1) 立足社会实践。社会实践是清明文化创新的根本途径。 继承传统,推陈出 新。发扬传统清明文化中健康有益的内容,去除封建落后的成分 ;采用节约环保的绿色过节方式,注入体现时代要求的新内容。 博采众长,以我为主。既吸取外来有益文化,又保持我国清明文化的民族特色。 坚持正确方向。克服“守旧主义 ”和 “封闭主义 ”、 “民族虚无主义 ”和 “历史虚无主义 ”等错误倾向。 (10分 ) (2) 发展具有普遍性。汉语也是不断发展的。 发展的实质是事物的前进和上升。新陈代谢是汉语发展不可抗拒的客观规律。 事物发展的前途是光明的。符合汉语自身发展规律的新的语言要素,具有强大生命力。 事物发展的道路是曲折的。汉语 在其发展中总要经历一个由不完善到比较完善的过程,不可避免地存在着弱点和不完善的地方,人们的争议也表明对新生事物也有一个认识过程。 做好量变准备,促进事物的质变。要积极积累、吸收符合语言发展内在规律的新元素,为促进汉语进一步的发展做好准备。 (16分 )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考试资料 > 中学考试

copyright@ 2008-2019 麦多课文库(www.mydoc123.com)网站版权所有
备案/许可证编号:苏ICP备17064731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