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010年四川成都市 2011届高中毕业班摸底考试政治卷 单选题 “丰则责取,饥则贱与 ”。在中国古代,丰年谷贱,政府拿一笔钱出来,平价收购粮食。储存于官方粮库,等到灾年谷贵时,再平价卖给百姓,做到 “物价常平,公私两利。 ”在今天看来,这种 “常平法 ”蕴含的经济学道理是 供求变化直接影响商品的价格 政府恰当的干预有利于经济稳定 价格变动对生产具有调节作用 价格涨跌是通过行政手段实现的 A B C D 答案: A 中国画的艺术创造既具有中国独有的意象建构与表达方式,又蕴含独有的中国智慧与哲理。右图是齐白石的一幅画,画面是两只鸡雏的 “今日相争 ”,看似乎平淡无奇,但却题为 “他日相呼 ”,让
2、观者在错愕之际,恍然有所悟。对该画意象的认识准确的是 美妙的意象源于大师的丰富联想和主观想象 矛盾双方依据一定条件相互排斥、相互斗争 事物是变化发展的,要用发展的观点看问题 矛盾双方在一定条件下相互贯通、相互转化 A B C D 答案: D 亚洲有一种毛竹,最初 5年里在地下生根长达几千米,人们几乎看不到它的生长。在 6年雨季到来时,它钻出地面,以每天 60厘米的速度迅速长到 30米高。这种现象反映了 A静止是相对的,运动是绝对的 B事物发展是前进性与曲折性的统一 C事物的量变必然引起质的变化 D认识事物要坚持整体与部分的统一 答案: A 史记载:田忌欲引兵之赵,孙子曰: “今梁赵相攻,轻兵锐
3、卒必竭于外,老弱罢于内。君不若引兵疾走大梁,据其街路,冲其方虚,彼必释赵而自救。是我一举解越之围而收毙魏也。 ”田忌从之,魏果去邯郸,与齐战于桂陵,大破梁军。这一兵法启示 我们 人们的准确预见是实践成功的关键 要学会在事物联系中寻求最优目标 只有符合客观实际的认识才起作用 一切要以时间、地点、条件为转移 A B C D 答案: C “竹竿效应 ”源于对果农收摘果实的观察。果农常用竹竿收取有刺大树上的果实,只有竹竿最长的才能收得最多。 “竹竿效应 ”蕴含了应将关键因素作为 “竹竿 ”, “竹 竿 ”有多长,水平就有多高的道理。这给我们的哲学启示是 主要矛盾对事物的发展起决定作用,要集中力量解决主
4、要矛盾 矛盾双方是相互依赖相互联结的,要善于全面分析和处理矛盾 全局和部分是相互制约的,要恰当处理好关系全局的决定因素 量变和质变是辩证统一的,要抓住时机促进事物从量变到质变 A B C D 答案: A 低碳经济是以低能耗、低污染、低排放为基础的经济模式。走进低碳经济时代,是人类社会继农业文明、工业文明之后的又一次重大进步,地球的未来取决于人们生产与消费行为选择。这表明 地球和人类社会的未来取决于人们的共同意志 把握事物因果联系可以提高人们行为的自觉性 承认事物客观联系是人们选择正确行为的前提 人类生产实践的内容日益广泛,形式更加多 样 A B C D 答案: B 每年 3月最后一个周六的 2
5、0时 30分至 21时 30分,统一熄灯一小时,已成为一项倡导环保生活的标志性仪式。 “地球一小时 ”活动倡导每个公民都为低碳环保尽自己的一份力。从哲学角度看,公民应该 树立生态价值观。积极参与节约资源和保护环境的活动 坚持集体主义价值取向,自觉牺牲个人利益维护整体利益 正确处理个人活动与社会发展的关系,践行低碳生活方式 学会用量变引起质变的道理看问题,从自己身边小事做起 A B C D 答案: C 子曰: “学而进习之,不亦说乎? ”但 “独学而无友,则孤陋而寡闻 ”,因此,“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 ”上述引文包含的认识论道理有 要把学习与实践统一起来,在实践中运用知识 学习旨在通过实践把
6、感性认识上升到理性认识 不断汲取他人的经验和智慧是认识的重要来源 虚 心学习他人间接 经验能不断丰富自己的知识 A B C D 答案: C 墨子认为,衡量人们的言论与认识的是非必须有客观的标准,为此他提出了 “三表 ”(三条标准),即 “有事之者,有原之者,有用之者 ”,强调以历史事件为判断言论是非 ,以人们的直接感性经验为非依据,以言论和认识的实际效果检验认识的真理性。墨子的这一思想 A反映出唯物主义认识论倾向 B具有明显的客观唯心主义倾向 C全面否定了推理论证的作用 D强调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 答案: A 右图中的幸福指数,是用来衡量人们对自身生存的发展状况的感受和体验的,即人们的幸福
7、感。回答 2324题。 【小题 1】不同的人对幸福感的诠释不同。某市民说,幸福就是工资再高一点,晚上少加班;某职业经理人认为,最幸福的事情就是我要把公司做成一个世界品牌;某学者认为,幸福感可以理解为满意感、快乐感和价值感的有机统一,这说明 A正确的价值判断更遵循社会发展规律 B价值判断因时而异,具有社会历史性 C人们的需要和利益不同,价值判断也不同 D幸福感是一种主观体验,不具有客观依据 【小题 2】除了幸福指数,我国还将推出人的全面发展指数、地区创新指数以及社会和谐指数等新的统计内容,以适应现阶段各方面对我国经济、社会协调发 展、人的全面发展以及民生方面的需求,这蕴含的哲理是 同一事物的矛盾
8、在不同发展阶段各有其特点 遵循客观条件,人们可以创造亲的具体联系 想问题、办事情要立足整体,坚持统筹兼顾 社会意识会随着社会存在的不断变化而变化 A B C D 答案: 【小题 1】 C 【小题 2】 D 美国著名作家海明威的作品深遂隽永,耐人寻味。他曾提出文学创作的 “冰山原则 ”,并努力实践这一原则。他的作品很少使用形容词、副词以及修饰性从句,避免代替读者作判断、下结论,而只是用准确生动的名词与动词描绘场景和讲述故事,将 “水面上的八分之一 ”传达给读者,剩下的 “八分之七 ”则需要读者再思考。对 “冰山原则 ”下列见解正确的是 文学创作应尊重读者意识活动的主动性和创造性,让其理解和丰富作
9、品 文学作品应避免传达自己的价值信念和用作家自己的创作意图影响读者 读者阅读过程就是在自己的脑海中真实还原作品中的场景与故事的过 程 读者阅读过程应是积极调动自身主观因素与作品形成个性化契合的过程 A B C D 答案: B 2010 年 5 月 1 日开幕的上海世博会,围绕 “城市,让生活更美好 ”这一主题,共同展望城市美好的未来。回答 1213题。 【小题 1】上海世博会确立了 “城市,让生活更美好 ”的主题,并提出了三大和谐的中心理念,即 “人与人的和谐,人与自然的和谐,历史与未来的和谐 ”,提倡 “人、城、自然 ”三者共存。这些理念反映了人类活动是 在实践中不断思考人与外部世界的关系,
10、追求自身的完善和发展 以研究万事万物的共 同本质和规律,形成正确价值观为根本目的 在认识和改造世界的过程中实现个人与社会、主观与客观的统一 发挥人的本质能力,有意识地利用和改造自然规律为人类谋福利 A B C D 【小题 2】上海世博会将成为人类文明进程中的一次精彩对话,成为全人类相互之间理解、沟通、欢聚、合作的大舞台,不同文明要在多样中求同一,在差异中求和谐。在交流中求发展。这体现了 看问题要坚持两点论与重点论的统一 矛盾的普遍性与特殊性是辩证统一的 矛盾双方的对立和统一始终不可分割 联系构成了事物的运动、变化和发展 A B C D 答案: 【小题 1】 B 【小题 2】 D 2010年 1
11、月 13日召开的国务院常务会议决定,加快推进电信网、广播电视网和互联网 “三网融合 ”,实现三网互联互通、资源共享,国家促进信息和文化产业发展的根本目的是 A进一步提高国民经济和社会信息化水平 B创新产业形态,促进现代服务业的发展 C满足人们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生活需要 D拉动国内消费需求,培育新的经济增长点 答案: C 某国 2009年生产 M商品 20亿件,价格总额 600亿元, 2010年生产 M商品的社会劳动生产率提高 50%,且当年该国通货膨胀率 20%,其他条件不变,则2010年 M商品的价格总额为 A 480亿元 B 600亿元 C 720亿元 D 900亿元 答案: C 目前,活
12、跃在城乡的小型企业、微型企业、城乡个体工商户、创业者和农户为主的 “草根经济 ”群体,是我国社会经济中最具活力的部分。 “草根经济 ”的存在与发展 有利于方便人民生活,扩大就业 可以消除收入差距,实现社会公平 对城乡共同发展起到了推动作用 有利于巩固公有制经济的主体地位 A B C D 答案: A 国务院关于鼓励和引导民间投资健康发展的若干意见提出,要规范设置投资准入门槛,鼓励和引导民间资本进入市政公用事业、金融服务、石油产业等领域,不得单独对民间资本投资设置附加条件。对此,认识不正确的是 A体现了市场经济平等性、竞争性和开放性的要求 B其目的在于取消不同所有制企业的投资准入门槛 C有利于为各
13、类型企业的竞争创造公平的市场环境 D可以进一步发挥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基础性作用 答案: B “居者有其屋 ”,房价关乎民生。下列政府采取的措施中,可能有效抑制房价增长过快的经济手 实施积极的财政政策 扩大财政支出 增加保障性住房 抑制房价增长过快 提高存贷款利率 流通领域货币量增加 投机性购房减少 抑制房价增长过快 查处囤地炒地 增加住房用地有效供给 扩大住房供应量 抑制房价增长过快 调整房产税收政策 减少房产保有和交易成本 投机性购房减少 抑制房价增长过快 A B C D 答案: D 面对近年来原材料、劳动力等价格上升的压力,我国沿海某服装出口企业,把生产环节转移到劳动力、土地等生产要素具有
14、优势的内陆地区,并致力于产品研发、品牌设计和营销推广,从而大大提高了产品出口竞争力。该企业竞争力提高得益于 依靠技术创新,维持低价竞争 调整经营战略,利用资源优势 扩大生产规模,保证供应充分 加强品牌建设,拓展销售渠道 A B C D 答案: D 一般来说,经济效益( Q)与产值( P)、能源消耗( T)、成本( E)、得润( I)的变化有着密切联系。在其它条件不变的情况下,下列曲线图中正确反映其变动关系的是 A B C D 答案: B 从 2008年起,山西省政府开始推进煤矿企业的兼并重组整合,到 2009年底,通过重组整合,山西矿井数量由以往的 2600座减少到 1053座。下列对企业的兼
15、并重组认识正确的是 A企业兼并重组完全是价值规律自发作用的结果 B企业兼并重组的主要目的是扩大企业生产规模 C有利于实现 生产的集中和优化,提高总体效益 D企业兼并重组的直接结果是导致资源高度集中 答案: C 2009年 10月,备受关注的创业板城市正式开市交易。创业板即第二股票交易 市场,是指专为暂时无法在主板(在我国主要是指沪、深股票市场)上市的中小企业和新兴公司提供融资途径和成长空间的证券易市场。我国推出创业板市场有利于 完善多层次的资本市场体系,拓宽企业融资渠道 支持中小企业创新,促进科技成果转化和产业化 扩大公有资本的支配范围,壮大国有经济的力量 引导经济资源不断向新兴 行业和创新型
16、企业集聚 A B C D 答案: B 在推进城乡一体化进程中,成都市锦江区三圣乡红砂 村积极探索土地承包经营权流转新机制,建立起 “股份 +合作 ”的土地流转路子和 “底金 +分红 +劳务收入 ”的土地流转分配方式,即由农民自愿将土地承包权集中起来,请有实力的种植公司来盘活土地,农民则以土地 “入股分红 ”并进入种植公司务工,实行土地股份合作有利于 实现规模化、集约化经营,发展现代农业 优化土地资源配置,提高农业的综合效益 实现农民收入来源多元化,增加农民收入 充分保障农民的土地所有权和经营权收益 A B C D 答案: A 综合题 ( 26分)医疗卫生事业关乎千家万户,是重大民生问题。坚持医
17、疗卫生的公益性,是医疗卫生改革的基本方向。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表 1:三十年我国医疗卫生事业变化 注:人均寿命是反映医疗水平的重要指标。人均医院床位数反映医疗供给。人均诊疗次数反映医疗需求。 表 2:三址年医疗卫生改革探索 材料二 新医改最终目的 就是要解决群众反映强烈的 “看病难、看病贵 ”的问题,为群众提供安全、有效、方便、价廉的医疗卫生服务。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的意见要求:以人人享有基本医疗卫生服务为根本出发点和落 脚点,从改革方案设计、卫生制度建立到服务体系建设都要遵循公益性的原则, “把基本医疗卫生制度作为公共产品向全民提供。 ” ( 1)根据材料一中
18、表 1反映的主要经济信息。( 4分) ( 2)结合材料,运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有关知识,说明当前我国政府进行新医疗改革的必要性。( 8分) ( 3)结合材料,运用实践与认识的关系,分析我国三十年医疗改革探索过程。( 6分) ( 4)结合材料,从历史唯物主义角度,分析说明国家深化医疗卫生体制改革的哲学依据。( 8分) 答案: ( 1)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医疗卫生水平不断提高,但医疗供给仍不能满足人 们医疗需求,医疗公益性不足,急需发展公共医疗服务。( 4分) ( 2) 市场在资源配置中起基础性作用,但市场不是万能的,具息发性等缺陷,需要国家进行宏观调控,以市场为方向的医疗改革,不能解决公平问题,要坚
19、持医疗改革的公益性方向就需要国家运用公共财政解决公民基本医疗问题。( 3分)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是与社会主义基本制度结合在一起的,以实现共同富裕为根本目标。在经济发展的基础上,适 时推出医疗的公益性改革,有利于为群众提供安全、有效、方便、价廉的医疗卫生服务,不断提高人们健康水平, 让人们共享经济社会发展成果。( 3分) 完美的社会保障制度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重要支柱,推进医疗卫生改革是完善社会保障的需要,有利于维护社会稳定,促进社会和谐。( 2分) ( 3) 实践是认识的 基础,实践是认识的来源和动力,是检验认识正确与否的唯一标准。医疗改革源于人民就医需求,在医改过程中,人们逐渐认识到单一市场手
20、段不能解决医疗的公平问题,医疗公益性得到大家共识。新医改是否能正确处理公平与效率问题,需要在实践中检验。( 3分) 认识对实践具有反作用,正确的认识对实践具有指导作用。随着对医疗改革认识深入,必将推动新医疗改革。( 3分) ( 4) 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社会意识是社会存在的反映。 “看病难 ”“看病贵 ”等问题群众反映强烈,这一现状要求必须为深化医疗卫生体制改革制定相应的举措。( 2分) 处理社会关系的实践推动着社会历史的变迁,改革是社会主义的自我完善和发展,推动医疗卫生体制改革就是调整社会关系,从而为断推动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建设。( 2分) 正确的价值观必须遵循事物发展规律,符合人类的根本利
21、益,我国推进医疗卫生体制改革,实现人人享有基本医疗卫生服务,是以维护人民利益为最高价值追求的正确价值判断和价值选择。( 2分) 人民群众是实践的主体 ,是历史的创造者。党和国家树立群众观点,坚持群众路线,从群众反映强烈的 “看病难 ”“看病贵 ”等问题入手,实现、维护和发展好最广大人民群众的利益。( 2分) ( 12分)推进城镇化和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是保持我国经济平稳较快发展的持久动力。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城镇化率通常指一个地区常住 于城镇的人口占该地区总人口的比例。2009年,我国城镇化率达到 45.6%,而欧美发达国家则达到或超过 80%。据测算,在我国城镇化率每增加 1个百分点
22、,就意味着均有 2000万农村人口进入城镇居住、生活、就学、就业;而第增加 1个城 镇人口,可以带动至少 10万元城镇固定资产投资,包括城镇基础设施、公共服务设施和房地产开发等。预计到2030年,我国城镇化率将达到 65%左右,城镇人口将新增 3亿多,这意味着超过 30亿元的内需驱动力,将极大解决我国内需不振特别是农村消费乏力的问题。 ( 1)结合材料一,简要说明推进城镇化对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积极作用。( 6分) 材料二 2010年 3月 5日,温家宝总理在十一届全国人大三次会议上作政府工作报告时指出,统筹推进城镇化和新农村建设,坚持走中国特色城镇化道路。要在城镇化进程中统筹城乡发展,切实保障
23、粮食安全,增 强以工补农、以城带乡能力,做到城镇化和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相互促进。 ( 2)结合材料三,运用对立统一观点,分析说明我国推进城镇化和新农村建设二者的关系。( 6分) 答案: ( 1) 推进城镇化,能够推动城镇基础设施等方面的建设,带动投资增长;( 2分) 有利于转移农村剩余劳动力,增加农民收入,引人注目城乡差距,促进城乡经济社会协调发展;( 2分) 有利于开拓市场,扩大消费需求,提振内需,拉动经济发展。( 2分) (注:如果从 “城镇化推动资源化配置 ”角度分析 ,可酌情给分) ( 2) 矛盾就是事物自身包含的既对立又统一的关系。( 1分) 矛盾双方是对立的,推进新农村建设和城镇化
24、建设, 是统筹城乡发展的两个不同方面。( 2分) 矛盾双方是统一 的。新农村建设能为城镇化提供大量的劳动力和广阔的市场,为城镇化和工业化带来巨大的发展动力。城镇化建设可以 推动 “工业反哺农业,城市支持农村 ”,增强城镇对农村的辐射带动作用,从而实现城乡良性互动、共同繁荣。( 3分) ( 14分)发展新光产业成为世界各国经济社会发展和走出金融危机的共同选择。阅读材料,回答 问题。 材料一 历史经验表明,全球每一次大的危 机都会伴随着科技的新突破,进而推动产业革命、催生新兴产业,同时也成就了某些大国的崛起。当前,面对新的机遇和挑战,世界各国都把发展新能源等战略性新兴产业作为支撑新一轮经济增长的引
25、导,力求抢占经济科技发展的制高点。比如,美国把发展新能源作为摆脱经济衰退,创造就业机会、抢占未来竞争制高点的重要产业;欧盟的经济复苏计划,提出要实现实施 “绿色汽车伙伴行动 ”“能效建筑伙伴行动 ”和 “未来工厂伙伴行动 ”等。 ( 1)运用唯物辩证法的知识,谈谈上述经验和措施对推动我国经济振兴有何启示。( 6分) 材料二 面对全球新一轮科技革命的 挑战,我国要把科技创新作为重要支撑,更加注重扶持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一方面要突破制的产业转型升级的关键技术,促进战略性新兴产业加快发展,重点支持新能源、新材料、生物医药、第三代移动通信、三国融合等产业的技术研发和产业化,加快发展低碳经济、绿色经济,
26、努力占领国际产业竞争的制高点。另一方面,要加快运用高新技术和先进适合技术改造传统产业,大幅提升农业、制造业和传统服务业的现代化水平。 ( 2)结合材料二,从经济常识角度说明我国在三大产业结构调整中如何发挥科技的作用。( 8分) 答案: ( 1) 矛盾双方在一定条件下相互 转化。大力发展科技,为实现我国经济振兴积极创造条件。( 2分) 要善于抓重点,集中力量解决主要矛盾。把抢占经济科技制高点作为战略重点,促进经济腾飞。( 2分) 要不失时机地促成飞跃。我国应抓住新一轮经济科技革命的机遇,加快科技创新,早日实现现代化。( 2分) 要树立创新意 识,通过创新推动科技进步和生产力的发展。( 2分) (注:回答出以上任意三点,本题给满分) ( 2) 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必须充分发挥科技在产业结构调整和优化升级中的先导和支撑作用,大力发展现代产业体系。( 2分) 坚持走新型工业化道路,大 力推进信息化与工业化融合,促进工 业由大变强,加快运用高新技术和选 进适合技术改造传统产业,提高传统产业的现代化水平( 2分) 发展农业科学技术,是中国特色农业现代化道路,发展高产、优质、高效、生态、安全农业,提高农业综合生产能力。( 2分) 以科技引领现代服务业的发展,大力发展新兴产业,加速发展第三产业。( 2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