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1-2012学年福建省四地六校高一下学期第二次联考地理卷(带解析).doc

上传人:ideacase155 文档编号:343258 上传时间:2019-07-09 格式:DOC 页数:12 大小:249.73KB
下载 相关 举报
2011-2012学年福建省四地六校高一下学期第二次联考地理卷(带解析).doc_第1页
第1页 / 共12页
2011-2012学年福建省四地六校高一下学期第二次联考地理卷(带解析).doc_第2页
第2页 / 共12页
2011-2012学年福建省四地六校高一下学期第二次联考地理卷(带解析).doc_第3页
第3页 / 共12页
2011-2012学年福建省四地六校高一下学期第二次联考地理卷(带解析).doc_第4页
第4页 / 共12页
2011-2012学年福建省四地六校高一下学期第二次联考地理卷(带解析).doc_第5页
第5页 / 共12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1、2011-2012学年福建省四地六校高一下学期第二次联考地理卷(带解析) 选择题 人口迁移对迁入地区和迁出地区的环境产生深刻的影响,根据相关知识回答 1 3题。 【小题 1】近几年我国派往海外的留学生学成不回国的现象比较突出,这种现象对我国而言 A造成人才流失 B可减轻人口压力 C可缓解就业压力 D有利于学习国外先进经验 【小题 2】铁路部门为减轻春运的压力,采取上浮票价的方式。造成春运压力的主要原因是 A铁路运输慢 B年货运量大 C民工人数多 D为了安全减少了车次 【小题 3】二战后,德国和沙特阿拉伯都吸引了大量移民,关于两者的叙述正确的是 A都因老龄化吸收移民 B都因资源的大量开采吸收移民

2、 C都因经济发展吸引移民 D都因气候优越吸引移民 答案:【小题 1】 A 【小题 2】 C 【小题 3】 C “橘生淮南为橘,生于淮北则为枳,叶徒相似,其实味不同。 ”造成这种区位差异的最主要原因是( ) A淮南、淮北气候不同 B淮南、淮北土壤不同 C淮南、淮北地形不同 D淮南、淮北生产技术不同 答案: A 洞庭湖平原鲜活的肉类蛋禽鱼虾可供给港澳市场,主要依赖于( ) A政策优势 B交通运输条件的改善 C接近消费市场 D商品周转环节的减少 答案: B 1999年夏天,荔枝在京津地区售价较低,其原因主要是( ) A北方居民普遍不喜食荔枝 B京津地区荔枝丰收 C逢荔枝挂果 “大年 ”,京津荔枝供应

3、量偏多 D海运直达,运费较低 答案: C 近年来,我国 “温室无土栽培生产 ”在华北地区得以迅速推广,农业生产效率显著提高。据此回答 29-30题。 【小题 1】该事实说明 A没有土地也能进行农业生产 B温室生产是提高农业生产效率的惟一手段 C科技创新是发展农业的核心 D “温室无土栽培生产 ”是解决华北地区农业缺水的重要途径 【小题 2】当前,我国华北的县、乡形成了专门生产蔬菜的农业基地,其产品供应范围相当广泛,这种基地形成的主要原因是 A自然条件的改造和改良 B作物生长季节的调整 C国家政策、政府干预手段的影响 D交通运输条件的改善和保鲜冷藏技术的发展 答案:【小题 1】 C 【小题 2】

4、 D 该图是我国某地区土地利用图。读图回答 31-33题。 【小题 1】该地区农业地域类型是 ( ) A混合农业 B乳畜业 C种植园农业 D水稻种植业 【小题 2】该种农业主要分布在 ( ) A黄河三角洲 B长江三角洲 C珠江三角洲 D太湖平原 【小题 3】影响该地农业生产的主要自然区位因素是 A地形和土壤 B水源和土壤 C水源和气候 D地形和气候 答案:【小题 1】 A 【小题 2】 C 【小题 3】 D 2010年 10月 16日第 30个世界粮食日主题是:团结起来,战胜饥饿。结合世界粮农组织发布的世界各品种谷物产量图,回答 34-35题。 【小题 1】右图中显示 2009年世界小麦产量下

5、降,下列不属于小麦主要出口国的是 ( ) A美国 B加拿大 C中国 D澳大利亚 【小题 2】在解决世界饥饿人口方面,惠及人口最多的农业地域类型是 A季风水田农业 B商品谷物农业 C混合农业 D乳畜业 答案:【小题 1】 C 【小题 2】 A 下列对自然因素的利用和改造措施中,合理的是 A在较陡的山坡上修筑梯田 B在我国西北地区大力发展粮食种植 C在我国南方丘陵红壤区投放适量熟石灰 D围湖造田,扩大耕地面积 答案: C 澳大利亚的混合农业与我国珠江三角洲的基塘农业相比,其相似之处是 A都是将种植作物与其他农业生产类型相结合的农业地域类型 B都是将甘蔗、果树、桑蚕的生产与养鱼有机结合起来 C普遍采

6、用种植小麦和牧羊的混合经营方式 D饲养牲畜都主要采用家畜、家禽的小规模饲养方式 答案: A 法国地中海沿岸和我国新疆都以出产葡萄著名,下列因素与此关系最密切的是 A灌溉水源不足 B夏季炎热干燥 C河谷地形 D传统的种植经验 答案: B 2010年 11月 10日,农业部发展计划局组织召开了新农村建设示范行动专察咨询组第一次全体会议。这标志着农业部新农村建设示范行动专察考查组在大量前期工作基础上正式全面展开,各地都根据各自的特点积极发展新农村,如山东省阳信县水蓐坡乡农民从优化产业结构入手,大力发展特色农业,眼睛盯着城里人的餐桌找市场,变 “咱种啥他吃啥 ”为 “他让种啥咱种啥 ”,既丰富了城里人

7、的莱篮子,又大大提高了农民的收入。结合材料完成 39-40题。 【小题 1】该地农民决定农业生产的类型和规模的依据是 A国家政策和措施 B城市发展和工业建设 C市场需求 D气候、地形、土壤的特殊性 【小题 2】按照投入多少分类此地农业属于 A密集型农业 B粗放型农业 C商品农业 D种植业 答案:【小题 1】 C 【小题 2】 A 农业的区位选择,其实质是( ) A农作物的合理分布 B对气候资源的合理作用 C对农产品市场的正确选择 D对土地的合理利用 答案: D 读某地区城市规划图,回答 23-24题。 【小题 1】从城镇规划来看,该地区的地形最有可能是 A平原 B山区 C高原 D丘陵 【小题

8、2】图中信息显示,城市的服务功能 A沿铁路线较强 B沿干道较强 C沿环路较强 D区域内一样强 答案:【小题 1】 A 【小题 2】 B 清代华北大旱,赤地千里,河北及山东的饥民,大批出山海关,移民于东北。回答第 4题。 【小题 1】地理学中最适于用来解释华北人口迁移的概念是( ) A交通易达性 B人口增长模式的转变 C经济区域专业化 D环境人口容量变化 答案: D 读山东省 2003年与 2030年人口年龄结构比较图,完成 5 7题。 【小题 1】 2030年与 2003年相比,下列说法最可能的是( ) A出生率上升 B死亡率上升 C人口总数下降 D自然增长率上升 【小题 2】人口增长的快慢,

9、归根结底取决于( ) A女性人口比重 B男性人口比重 C生产力发展水平 D自然资源的多少 【小题 3】今后,山东省人力资源可能出现的问题有( ) 就业压力大 养老负担重 老龄化速度加快 数量短缺 A B C D 答案:【小题 1】 B 【小题 2】 C 【小题 3】 A 高级住宅区一般位于城市外缘的主要原因是 ( ) A那里地价比较便宜 B那里环境条件比较优越 C城市中心不可以建住宅区 D那里更靠近工厂等工业区 答案: B 读左下面 “六边形服务网络图 ”,据图判断城市等级由高到低排列顺序应是 A甲乙丙 B甲丙乙 C乙丙甲 D丙乙甲 答案: C 读图,其中 X、 Y、 Z为某城市的局部区域,若

10、 X、 Y、 Z为某平原上的三个区域,人口密度 XYZ,则三个区域内级别相同的某商业职能部门的服务范围可能是( ) A X地最大 B Y地最大 C Z地最大 D不确定 答案: C 该图是 “我国某城市 1990年和 2008年的功能区分布简图 ”,读图完成 11-12题。 【小题 1】图中直接表现出来的城市化的主要标志是 ( ) A城市人口规模扩大 B城市用地规模扩大 C城市人口在总人口中的比重上升 D形成城市带 【小题 2】从 1990年到 2008年该城市的工业部门大部分由城区迁移到郊区,主要原因不可能是 A城市用地紧张,地价上涨 B城市交通网的不断完善 C为了缓解市区日益严重的环境污染

11、D郊区劳动力素质高 答案:【小题 1】 B 【小题 2】 D 文化设施的服务半径是指各项设施所服务的空间距离或时间距离。文化设施的分级与服务半径的确定应考虑两方面的因素:一是居民的使用频率,二是设施的规模效益。以学校为例,中学属于城市级和居住区级项目,其服务半径可控制在 1 000米以内。小学属于综合小区级项目,相邻社区的学生以不跨越城市干道为宜,服务半径控制在 500米以内。据此回答 13-14题。 【小题 1】图中 1 4分别代表不同级别的文化设施,下列排序合理的是 ( ) A 1 幼儿园, 2 中学, 3 小学, 4 医院 B 1 幼儿园, 2 小学, 3 中学, 4 医院 C 1 幼儿

12、园, 2 小学, 3 医院, 4 中学 D 1 医院, 2 幼儿园, 3 小学, 4 中学 【小题 2】文化设施的布局不受服务半径影响的是 ( ) A博物馆 B影院 C网上学校 D体育馆 答案:【小题 1】 B 【小题 2】 C 该图为某特大城市中心商务区白天人口与夜间人口密度比变化图。白天人口主要指工作人口,夜间人口主要指居住人口。完成问题。 【小题 1】中心商务区白天人口与夜间人口密度的变化直接反映 A中心商务区地价高于工业区 B中心商务区工业用地减少 C住宅区与中心商务区分离 D工业区与中心商务区分离 【小题 2】中心商务区白天人口与夜间人口密度变化的必备条件是 A城市服务等级提高 B城

13、市交通条件改善 C城市流动人口增加 D城市生态环境优化 答案: 【小题 1】 B 【小题 2】 B 【小题 1】中心商务区 高度发达的商业服务中心往往布局于寸土寸金、交通便捷的城市中心;因此用地类型以商业用地占主导。由此可知中心商务区的特点如昼夜人口密度差异大、昼夜车流方向相反、建筑物高大密集等。读图可知 1970年该城市中心商务区白天人口和夜间人口密度相同说明其住宅区与商务区无明显分区。 1970 年以后该城市中心商务区夜间人口密度比白天人口密度小了很多说明其住宅区与商务区明显分离。 【小题 2】第 16 题,中心商业区和住宅区的分离导致人们上下班的距离将变长,故需要交通条件的改善。 读某城

14、市地租分布等值线示意图,据此完成 19-20题。 【小题 1】图中等值线的数据 (单位:元 /m2)有 1000、 1500、 2 000、 2500。其中数据为 2 000元 /m2的等值线是 ( ) A 线 B 线 C 线 D 线 【小题 2】图中阴影部分应为 ( ) A商业中心用地 B外围商业用地 C工业用地 D住宅用地 答案:【小题 1】 C 【小题 2】 B 国际上有两类城市化扩容模式,一类是以美国、加拿大、澳大利亚为代表的 “外延式 ”,该模式建筑密度较低,主要在两维空间内扩大城市空间容量;另一类是以日本、新加坡和中国香港为代表的 “内含式 ”,该模式既保持城区较高的建筑密度,又充

15、分开发利用地下空间。据此判断 21-22题。 【小题 1】相对于 “内含式 ”而言,美国、加拿大、澳大利亚之所以采用 “外延式 ”的城市扩容模式,其直接原因是 A城市化水平高 B人口数量多 C人口密度小 D经济发展水平快 【小题 2】若在我国的城市发展中也采用 “外延式 ”的城市扩容模式,则 A城市中心区萎缩加剧 B就业困难,失业人数增多 C土地资源利用率降低 D交通拥挤、居住条件差 答案:【小题 1】 C 【小题 2】 C 综合题 ( 8分)该图是人口增长与土地资源之间的动态关系图,请按事物的因果关系将字母代表的选项填入图中的方框内。 A粮食需求量加大 B建设用地增加 C工矿规模扩大 D土壤

16、污染加剧 E、土地荒漠化 F、植被破坏 G、土壤肥力下降 H、粮食产量下降 答案: 如图: 本题考查因人口增长带来的生态坏境问题。根据人口增长可能带来的影响进行进一步的填空,填空需要注意各要素的因果关系。 人口增长导致人均耕地减少进而导致粮食需求量增大,然后农药、化肥用量增加导致土壤污染加剧,导致耕地面积减少,导致粮食产量下降。 人口增长导致建设用地增加,导致工矿规模扩大,导致耕地面积减少,导致粮食产量下降。 人口增长导致开垦新耕地,导致植被破坏,导致水土流失,导致土地荒漠化和水土流失,水土流失导致土壤肥力下降,导致粮食产量降低。 点评:本题的填空关键是各要素的因果关系。 ( 15分)图 1是

17、 “我国某 特大城市示意图 ” 和图 2是 “我国城市化发展阶段示意图 ”。据此回答下列问题。 (1)早期该城市选址的有利条件是 _ _, _ _。 2分 (2)目前该城市的空间形态属于 _ _。 M、 P、 Q 中 _处是高级住宅区。影响住宅区分化的最主要原因是 ( 3)关于中心商务区的说法,正确的是 ( ) A是城市的生产中心 B常住居民最多 C商业活动繁忙 D环境质量最差 (4)拟在甲、乙两处规划建设高新技术工业城和石油化工城两座卫星城市。石油化工城应建在 _处,理由是 _ _。 4分 ( 5)据图二可知,阶段 中,我国城市化进程正处于 A初期阶段 B郊区城市化阶段 zxxk C逆城市化

18、阶段 D再城市化阶段 ( 6)阶段 中,城市中心人口密度下降的主要原因有 交通通达性差 地价昂贵 污染严重 远离商业中心 A B C D 答案: (1)水运便利,取水方便 2分 (2)集中式或团块式; P 收入(或经济因素) 3分 ( 3) C( 2分) (4)甲 位于河流下游;位于与盛行风向垂直方向的郊外;水陆交通便利 4分 (5)A ( 2分) (6)B ( 2分) ( 17分)该图是珠江三角洲某国营农场位置和农业生产结构调整示意图,回答下列问题。 (1)2003年该农场的农业地域类型是 _, 2008年该农场的农业地域类型是_。 2分 ( 2)分析回答形成下列各地农业类型的最主要区位因素

19、。 横断山区的 “立体农业 ”: _ _;东北平原农作物大都是一年一熟、华北平原农作物大都是两年三熟: _;我国南方红壤地区种植茶树:_。 (3)分析该农场在花卉和蔬菜生产上的优势区位条件。 4分 ( 4) 2003年至 2010年,珠三角地区的弃耕地比重大幅上升的原因可能有( )2分 城市不断发展,土地买卖日益兴旺 政府限制农业的发展 全球变暖,不利于香港农业发展 农民进入市区寻找高收入工作 A B C D 该图表示该地某种农产品生产和销售的一般模式。据此回答( 5) -( 7)题。 ( 5)阶段 I鲜花和蔬菜产区形成的主要区位因素是 ( )2分 A地形平坦 B气候优越 C距城区近 D水源充足 ( 6)阶段 II鲜花和蔬菜产区的区位变化主要是因为 ( )2分 A城市用 地规模的扩大 B城市人口的增加 C交通运输的便捷 D城市居民收入的增加 ( 7)若甲城市在河北省、乙城市在广东省,则阶段 II运输量最大的季节是( )2分 A春季 B夏季 C秋季 D冬季 答案: (1)水稻种植业 混合农业 2分 ( 2)地形 气候 土壤 3分 (3)临近公路,便于运输;( 1分)有河流流过,水源充足;( 1分)位于东南沿海,靠近广州、深圳、香港,市场需求量大;( 1分)光热条件充足,降水丰富,有利于花卉和蔬菜种植。( 1分) (4)B (5)C (6)C (7)D 各 2分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考试资料 > 中学考试

copyright@ 2008-2019 麦多课文库(www.mydoc123.com)网站版权所有
备案/许可证编号:苏ICP备17064731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