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1-2012学年普陀区高三第一学期质量调研地理试卷与答案.doc

上传人:confusegate185 文档编号:344603 上传时间:2019-07-23 格式:DOC 页数:18 大小:480.86KB
下载 相关 举报
2011-2012学年普陀区高三第一学期质量调研地理试卷与答案.doc_第1页
第1页 / 共18页
2011-2012学年普陀区高三第一学期质量调研地理试卷与答案.doc_第2页
第2页 / 共18页
2011-2012学年普陀区高三第一学期质量调研地理试卷与答案.doc_第3页
第3页 / 共18页
2011-2012学年普陀区高三第一学期质量调研地理试卷与答案.doc_第4页
第4页 / 共18页
2011-2012学年普陀区高三第一学期质量调研地理试卷与答案.doc_第5页
第5页 / 共18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1、2011-2012学年普陀区高三第一学期质量调研地理试卷与答案 选择题 刚刚过去的 12月 10晚,包括上海在内的我国境内大部分地区都观察到了美轮美奂的 “月全食 ”天象。 【小题 1】月全食发生时,月球位于图 1中的位置是 A a处 B b处 C c处 D d处 【小题 2】月全食发生时,月面呈现的颜色 A银白色 B灰黑色 C古铜色 D蔚蓝色 答案: 【小题 1】 A 【小题 2】 C 【小题 1】当地球位于月球和太阳之间时,会出现月食现象;当月球位于地球和太阳之间时,出现日食现象。符合的是 a处。 【小题 2】月全食发生时,月面呈现的颜色古铜色。 我国新近公布的第六次全国人口普查结果相比十

2、年前人口年龄结构有明显变化 (如表)。 【小题 1】我国第六次人口普查人口年龄结构与以下金字塔图最接近的是 A甲 B乙 C丙 D丁 【小题 2】为解决第六次人口普查数据所愈加凸现的人口结构问题所采取的合理措施是 A鼓励生育 B计划生育 C吸纳海外移民 D构建完善的养老体系 答案: 【小题 1】 D 【小题 2】 D 【小题 1】本题考查人口年龄结构金字塔图。根据表格数据分析,第六次全国人口普查结果老年人口的比重上升,年轻人口的比重降低。所以本题选择 D选项。 【小题 2】第六次人口普查数据老年人口的比重上升,年轻人口的比重降低,我国人口老龄化严重,应构建完善的养老体系。所以本题选择 D选项。

3、洋面封冻产生的环境效应叫做洋面封冻效应, “洋面封冻效应 ”是使水、气候、生物等形成相互作用关系。 【小题 1】根据上图中各项内容之间的相互关系,数字 所代表的内容依次是 A气候变暖、温室作用加强、气候变暖 B气候变冷、温室作用减弱、气候变冷 C气候变暖、温室作用减弱、气候变冷 D气候变冷、温室作用加强、气候变暖 【小题 2】上图中各项内容之间相互作用、相互影响,形成一种动态的平衡关系,若其中某一环节遭到破坏,就会导致这种平衡关系的失常。这种平衡关系失常所产生的影响最有可能是 A引起海平面下降 B腐蚀建筑物 C皮肤癌患者增多 D导致世界各国经济结构的变化 答案: 【小题 1】 D 【小题 2】

4、 D 【小题 1】海洋封冻需要吸收大量的热量, 代表气候变冷;光合作用减弱,二氧化碳含量增加, 代表温室作用 加强;封冻面积缩小会释放大量的热量, 代表气候变暖。 【小题 2】相互作用、相互影响,形成一种动态的平衡关系,若其中某一环节遭到破坏,就会导致这种平衡关系的失常,是整体性的体现。全球变暖产生的影响是引起海平面上升;导致世界各国经济结构的变化。腐蚀建筑物主要和酸雨有关;臭氧层遭破坏,紫外线增强导致皮肤癌患者增多。 判读下列 30N附近的某地区等高线地形图(其图中等高距为 10米) 【小题 1】与图中山峰 N的最大海拔高度以及 M、 N两地的 水平实距最接近的一组数据是 A 79米, 15

5、5米 B 69米, 175米 C 82米, 150米 D 97米, 150米 【小题 2】 M地貌的成因可能是 A海浪侵蚀 B人造海岸 C珊瑚淀积 D泥沙堆积 【小题 3】图中 、 、 、 四条曲线表示河流,其中正确的是 A B C D 答案: 【小题 1】 C 【小题 2】 A 【小题 3】 B 【小题 1】根据等高线的分布, N地的最大海拔为大于 80小于 90米, MN之间的距离通过比例尺计算,大约为 150米。所以本题选择 C选项。 【小题 2】 M处等高线相交,为陡崖地貌,可能为海浪侵蚀形成的海蚀崖。所以本题选择 A选项。 【小题 3】河流发育在山谷位置,山谷等高线往高处凸, 两地为

6、山谷,可能发育有河流。所以本题选择 B选项。 我国东北与长三角地区粮食生产状况差异明显。 黑龙江 吉林 辽宁 上海 江苏 浙江 全国 人均耕地面积 (hm2/人 ) 0.31 0.21 0.10 0.02 0.07 0.05 0.10 单位面积谷物产量(kg/hm2) 4 916 5 872 5 870 7 044 6 207 6 175 4 885 【小题 1】表中人均谷物产量最高的省区是 A上海 B黑龙江 C吉林 D浙江 【小题 2】随着土地生态保护工程的实施,东北地区提高粮食产量的合理途径应该是 A垦荒,扩大耕地面积 B大面积采用大棚技术,提高复种指数 C增加劳动力,精耕细作 D大力发展

7、农业科技,提高现代化专业化生产水平 答案: 【小题 1】 B 【小题 2】 D 【小题 1】本题考查地理图表的判读能力。单位面积谷物产量乘以人均耕地面积表示人均谷物产量。表格中黑龙江的人均谷物产量为 1523.96kg,为最高的省区。所以本题选择 B选项。 【小题 2】随着土地生态保护工程的实施,东北地区提高粮食产量的合理途径应该是大力发展农业科技,提高现代化专业化生产水平。所以本题选择 D 选项。 “四月的早晨,广阔低平的田野一望无际,船儿在密如蛛网的河流中穿梭。微风徐来,田里绿油油的稻秧迎风起舞,田边的采桑姑娘欢歌笑语,池中的鱼儿时而跃出水面,塘边上蔗苗壮,果树花香,一派春意盎然之景。 ”

8、 【小题 1】上述材料中描述的景观与我国下列地区最接近的是 A黄淮海平原 B东北平原 C珠江三角洲 D太湖平原 【小题 2】该地的气候类型及农业地域类型分别是 A温带季风气候,水田农业 B温带季风气候,旱作农副业 C热带季风气候,桑基农业 D亚热带季风气候,水田农业 【小题 3】下列属于该地文化特征的是 A四合院 B饮食以麻辣著称 C那达慕节庆 D崇拜海神、敬奉妈祖 答案: 【小题 1】 C 【小题 2】 D 【小题 3】 D 【小题 1】由材料中的四月的早晨、密如蛛网的河流、田里绿油油的稻秧、田边的采桑姑娘、塘边上蔗苗壮,果树花香等可以判断该地为珠江三角洲。 【小题 2】 珠江三角洲属于亚热

9、带季风气候,典型的亚洲水稻种植业。 【小题 3】珠江三角洲位于我国的东南沿海,崇拜海神、敬奉妈祖。 每年 9月 7日前后为 “白露 ”节气,届时我国多数地区昼夜温差往往为全年最大。夜间空气中的水汽遇冷凝结成细小的水滴,附着在花草树木的绿叶或花瓣上,早晨的阳光照射,看上去洁白晶莹,因而得 “白露 ”美名。 【小题 1】结合 “中国白露至秋分期间平均日较差分布图 ”,下列描述正确的是 A B地一定为 8 以上 B A地与 B地最大差值可达 8 C温差从东南向西北递减 D在此期间上海出现 “白露 ”机会一般比同纬度地区少 【小题 2】以下关于日较差的说法正确的是 A阴天比晴天日较差大 B沿海比内陆日

10、较差大 C纬度高的地区比纬度低的地区日较差大 D日较差大利于瓜果糖分积累 【小题 3】图中 A地比 B地温差大的主要原因是 A地势高 B地处内陆 C纬度高 D寒潮侵袭 答案:【小题 1】 D 【小题 1】 D 【小题 1】 B 弄清地理事象背后的成因是地理学习的重要内容之一。 【小题 1】造成上图中甲区域高温天气的天气系统是 A冷锋 B暖锋 C气旋 D反气旋 【小题 2】上图中乙地气温高达 40 以上,其成因解释不正确的是 A盆地地形,不易散热 B沙漠地表,增温较快 C副高控制,气流下沉增温 D气候干燥,太阳辐射强烈 答案: 【小题 1】 D 【小题 2】 C 【小题 1】甲地区位于长江中下游

11、平原,夏季受副高(反气旋)控制,炎热干燥,出现高温天气。 【小题 2】乙地位于塔里木盆地,盆地地形,不易散热;沙漠地表,增温较快;深居内陆,远离海洋,气候干燥,太阳辐射强烈。不符合的是 C。 伴随着城市化发展,城市环境也发生着变化。图 2所示的是 “我国某地相同降水量下的城市化前后地表径流过程曲线 ”。 【小题 1】图 2中关于甲、乙两条曲线的叙述正确的是 甲代表城市化前的地表径流曲线 乙过程有利于地下水的补给 甲的长期后果可能造成城市水荒 乙过程下渗量小于甲过程 A B C D 【小题 2】甲曲线最大值提前于乙曲线最大值的原因是 A天然调蓄能力强 B城市热岛效应 C城市硬化地面广 D雨季提前

12、到来 答案: 【小题 1】 C 【小题 2】 C 【小题 1】乙的流量比甲平稳,为城市化前,甲为城市化后。甲的长期后果可能造成城市水荒;乙过程有利于地下水的补给;乙过程下渗量大于甲过程。正确的是 。 【小题 2】甲曲线最大值提前于乙曲线最大值的原因是城市硬化地面广,地表径流汇集速度快。 岩芯是根据地质工作或工程的需要,使用环状钻头及其他工具,从孔内取出的圆柱状岩石样品。湖泊沉积记录的环境演化主要受气候冷暖干湿变化的控制,沉积物中碳酸盐含量的高低分别指示了湖水的咸化与淡化,可以间接反映气候的干湿变化;质量磁化率可以粗略地反映气候的干湿变化,气候湿润利于磁性矿物的形成与聚集。 【小题 1】结合 “

13、我国西北内陆某封闭湖泊采样点垂直剖面图 ”,判断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采样点岩芯埋藏越浅,距当今时间越远 B采样点岩芯的 沉积年代约为 2000年 C在 68.5cm深处磁化率达到最大值,而对应的碳酸盐含量也达到最大值 D总体来看,磁化率变化曲线和碳酸盐含量变化曲线基本上呈反向变化 【小题 2】关于 1910 1930年该湖泊的环境特征,说法正确的是 A总体上气候趋于冷干,湖泊蒸发量小于降水量 B总体上气候趋于暖湿,湖泊得到较多的降水和径流补给 C湖泊水位、盐度变化主要受人类活动的影响 D总体上湖泊水位较低,水体盐度较高 答案: 【小题 1】 D 【小题 2】 D 【小题 1】本题考查地理图表的

14、判读能力。采样点岩芯埋藏越浅,距当今时间越近;采样点岩芯的沉积年代约为 200年;在 68.5cm深处磁化率达到最大值,而对应的碳酸盐含量达到最小值;总体来看,磁化率变化曲线和碳酸盐含量变化曲线基本上呈反向变化。所以本题选择 D选项。 【小题 2】 1910-1930年该湖沉积样品的磁化率低,碳酸盐含量高。根据沉积物中碳酸盐含量的高低分别指示了湖水的咸化与淡化,可以间接反映气候的干湿变化;质量磁化率可以粗略地反映气候的干湿变化,气候湿润利于磁性矿物的形成与聚集。可以反映该段时间,气候较为干旱,所以 总体上湖泊水位较低,水体盐度较高。所以本题选择 D选项。 吉林雾淞、桂林山水、云南石林、长江三峡

15、被誉为我国 “四大自然奇观 ”。 【小题 1】四大自然奇观中成因相同的是 A B C D 【小题 2】关于四地地理环境共同特征叙述正确的是 A气温年较差较小 B植被以亚热带常绿阔叶林为主 C夏季多雨 D地表水贵如油,地下水滚滚流 答案: 【小题 1】 B 【小题 2】 C 【小题 1】桂林山水、云南石林的成因都是由于流水的溶蚀作用。 【小题 2】吉林雾淞、桂林山水、云南石林、长江三峡都位于我国的季风气候区,共同特征为夏季高温多雨。 综合题 阅读下列图文材料,回答问题。(共 11分) 图中的 AC为赤道, BC为晨昏线的部分, B点的地方时比 A点早,此时 D点的地方时为 15点。 1在图中画出

16、晨昏线的另一部分,并用斜线表示出黑夜部分。 2图中 A、 B、 D三处,日出最早的是 处, D处昼长为 小时。 3此时,太阳直射点的地理坐标是 ,北京时间是 月 , 时 分 4图示当天,上海日出、日落的方位分别是 和 。该日全球正午太阳高度分布规律是 。 答案:阅读下列图文材料,回答问题。(共 11分) 1、绘图略 2、 A 6 3、 23o26S, 45oE 12月 22日 17时 0分 4、东南 西南 由南回归线向南北递减 阅读下列图文资料,回答问题。(共 9分) 材料一:气候专家认为,近两年来的全球极端天气,与厄尔尼诺现象和拉尼娜现象交替出现有关。 材料二: 2011年 10月 19日新

17、华社报道,因持续强降雨导致河流水位暴涨,泰国中部和北部地区遭遇 10多年来最为严重的洪涝灾害,这场已经持续了 2个月的洪灾影响了泰国 3/4 的地区,受影响人群高达数百万。曼谷一直被洪水包围,处于危急之中。 【小题 1】厄尔尼诺现象出现期间,东南信风 (减弱、增强),热带太平洋海区东部海水温度比正常年份偏 (高、低),秘鲁渔场因此 (增产、减产),此时西部地区容易出现 灾害。 【小题 2】在下列图上标出此时热带太平洋上空大气运动方向。 【小题 3】简要分析曼谷周边洪水迟迟不退的主要原因。 【小题 4】为了及时了解泰国地区强降雨区范围,可利用的现代地理信息技术主要是 。 答案: 【小题 1】减弱

18、 高 减产 干旱 【小题 2】 【小题 3】受拉尼娜现象 影响降水异常,较正常年份多,持续时间长,城市地势相对低; 城市排水设施不善等。 【小题 4】 RS 试题分析: 【小题 1】本题考查厄尔尼诺现象的形成。厄尔尼诺现象出现期间,东南信风减弱,热带太平洋海区东部海水温度比正常年份偏高,秘鲁渔场因此减产,此时西部地区容易出现干旱灾害。 【小题 2】本题考查奥克环流。拉尼娜现象与厄尔尼诺现象情况相反。东南信风增强,热带太平洋海区东部海水温度比正常年份偏低,此时西部地区容易出现洪涝灾害。 【小题 3】曼谷周边洪水迟迟不退的主要原因是受拉尼娜现象影响降水异常,较正常年份多,持续时间长,城市地势相对低

19、;城市排水设施不善等。 【小题 4】本题考查地理信息技术的应用。地理信息技术的应用的领域主要表现为:遥感在资源普查、环境和灾害监测中的应用。所以使用 RS技术。 点评:本题考查地理信息技术的应用。地理信息技术的应用的领域主要表现为:遥感在资源普查、环境和灾害监测中的应用(可对农作物进行估产、有助于防灾减灾);全球定位系统在定位导航中的应用(主要用于位置方面的定位和导航);地理信息系统在城市管理中的功能(用于城市的 信息管理与服务、交通道路管理、环境管理以及城市规划、防灾减灾等)。 读下列图文材料,回答问题。(共 16分) 材料一:我国局部政区图 材料二:图中 C岛探索订单农业之路,与农民签订保

20、价放种订单农产品,形成独特的订单农业模式。时下种植反季节瓜菜八成以上销往岛外,产销衔接,全靠订单,而且特别提倡大面积发展无公害瓜菜。 材料三:图中 D地区是我国目前最具经济活力和工业化程度最高的地区之一,本世纪以来一些城市的产业园正经历着从 “筑巢引凤 ”到 “腾笼换鸟 ”的华丽转身(如下图所示)。 【小题 1】图中 A、 B两地区都属于我 国重要工业地区,钢铁等工业占全国重要地位,其中 A区发展钢铁工业的优势区位条件是 , B区的 “宝钢 ”成功发展是与其合理的工业区位选择分不开的,请对此作分析说明: 【小题 2】根据材料,分析 C岛推行 “订单农业 ”,大面积发展反季节瓜果蔬菜的有利因素。

21、 。 【小题 3】根据材料,影响第一代产业园区工业布局的主要因素是 , 而第二代产业园区相关产业集聚对当地经济、社会发展的积极意义是 答案:读下列图文材料,回答问题。(共 16分) 【小题 1】 A地区煤铁资源丰富 水运交通便捷;市场广大;良好的协作;人力资源雄厚 ;科技发达;位于东北沿海,城市外围土地价格相对较低、对城市环境的影响小。 【小题 2】自然因素:终年高温,湿热的气候条件可以满足四季瓜菜的生长; 社会经济因素:岛外市场需求量大;海陆空运输条件好;不断提高的农业科技水平促使农产品数量和质量的提升;通信设施的完善等为海南推行 “订单农业 ”创造了便利的条件。 【小题 3】劳动力资源丰富

22、 提高信息行业的集聚程度;促进现代服务业发展;促进地区产业结构的升级和优化 试题分析: 【小题 1】本题考查工业区位因素。影响工业区位的因素有:土地、原料、动力、水源、交通运输、劳动力、市 场和政府政策等 A为辽中南工业区,辽宁鞍钢发展的优势区位条件是煤铁资源丰富。宝钢的工业区位因素有:水运交通便捷;市场广大;良好的协作;人力资源雄厚;科技发达;位于东北沿海,城市外围土地价格相对较低、对城市环境的影响小。 【小题 2】本题考查农业区位因素。影响农业的区位因素主要有自然条件、社会经济条件和技术条件。自然条件包括气候、地形、土壤、水源等。社会经济因素包括市场、交通运输、政府政策、劳动力、土地价格等

23、。 C岛推行 “订单农业 ”,大面积发展反季节瓜果蔬菜的有利因素包括:自然因素:终年高温,湿热的气候条件可以满足 四季瓜菜的生长; 社会经济因素:岛外市场需求量大;海陆空运输条件好;不断提高的农业科技水平促使农产品数量和质量的提升;通信设施的完善等为海南推行 “订单农业 ”创造了便利的条件。 【小题 3】本题考查产业转移。影响产业转移的因素有很多如国家政策的调整、原生产地用地紧张、地价昂贵、环境污染等。其中最重要的是 : 劳动力因素 内部交易成本因素 市场因素。影响第一代产业园区工业布局的主要因素是劳动力资源丰富。而第二代产业园区相关产业集聚对当地经济、社会发展的积极意义是提高信息行业的集聚程

24、度;促进现代服务业发展;促进地区产 业结构的升级和优化。 点评:本题考查产业转移,区域的开放性。区域并不是孤立存在的,而是与其他区域有着各种各样的联系。区域的开放性特征,便于加强区域合作,实现优势互补,协调发展。经济发达地区可以为经济落后地区提高资金、技术和人才;经济欠发达地区可以为经济发展地区提高资源、劳动力等。 读下列欧洲西部年降水量分布图,回答问题。(共 17分) 【小题 1】图中甲 乙 丙地年降水量的变化特点是 ,形成的主要原因是 。 【小题 2】图中丁地年降水量相对周边地区较 (多、少),其原因是 【小题 3】图中一月等温线在西部地区由原沿纬线方向折向北延伸的原因是 【小题 4】比较

25、甲、丙两地气候及成因。 甲地 丙地 气候类型 气候特点 气候成因 【小题 5】图中丁地附近海峡名称是 海峡,试说明该海峡两侧海域海水盐度的差异及表层海水的流向。 盐度差异: 表层流向: 【小题 6】一位中国留学生, 1月份某日乘轮船经过丁地附近海峡时,发现风浪很大,船员解释说:这是这个季节该海域常见的现象,请分析上述现象产生的原因,并说明其对航行的影响。 答案: 【小题 1】逐渐较少 距海渐远,受海洋的影响减小 【小题 2】少 地形(山地阻挡海洋气流的深入)的影响 【小题 3】受北大西洋暖流的影响 【小题 4】 甲地 丙地 气候类型 温带海洋性气候 温带大陆性气候 气候特点 终年温和湿润 气温

26、年较差大,年降水量少 气候成因 受来自海洋的西风和北大西洋暖流的影响 深处内陆 【小题 5】直布罗陀 地中海海水盐度高,密度大,大西洋海水盐度较小,密度小 表层海水自大西洋流向地中海 【小题 6】冬季受西风带控制,海峡走向与风向一致,加大了风势。 影响 :船只自西向东顺风顺水;自东向西逆风逆水 【小题 1】本题考查海陆位置对降水的影响。图中甲 乙 丙地年降水量的变化特点是逐渐较少,形成的主要原因是距海渐远,受海洋的影响减小。 【小题 2】本题考查地形对降水的影响。图中丁地年降水量相对周边地区较少,其原因是山地阻挡海洋气流的深入。 【小题 3】本题考查洋流对气温的影响。图中一月等温线在西部地区由

27、原沿纬线方向折向北延伸,气温相对于同纬度气温的原因是受北大西洋暖流的影响。 【小题 4】本题考查世界主要气候的特征分布及成因。甲处为温带海洋性气候,终年受西风和北大西洋暖流影响。全年温和湿润。丙处深居内陆,远离海洋,气温年较 差大,年降水量少,为温带大陆性气候。 【小题 5】本题考查洋流的成因。图中丁地附近海峡名称是直布罗陀海峡,地中海夏季降水量少,蒸发旺盛,海水盐度高,密度大,大西洋海水盐度较小,密度小。表层海水自大西洋流向地中海。 【小题 6】冬季地中海气候区受盛行西风影响,海峡走向与风向一致,加大了风势。船只自西向东顺风顺水;自东向西逆风逆水 点评:洋流对地理环境的影响 影响对象 影 响

28、 举 例 气候 高、低纬度间热量的输送和交换,调节全球热量分布。暖流对沿岸地区气候起增温增湿作用,寒流则起降温减湿的作用。 欧洲西部海洋性气候的形成、摩尔曼斯克港终年不冻都是受北大西洋暖流的影响。澳大利亚、秘鲁西海岸荒漠环境的形成都是受沿岸寒流的影响。 海洋生物 寒、暖流交汇使海底营养盐上泛,或沿岸上升流将深层营养盐带到表层,鱼类饵料丰富。 加拿大纽芬兰渔场、日本北海道渔场、欧洲北海渔场都形成于寒、暖流交汇处;秘鲁渔场则受上升流的影响。 海洋航行 影响航行速度、时间及经济效益。 顺流速度快,逆流速度慢。 海洋污染 扩大污染范围,加速污染物扩散。 油轮发生泄漏。 阅读下列有关日本核能源的相关材料

29、,回答问题。 (共 12分 ) 材料一:日本核电站分布示意图(图甲)日本能源构成示意图(图乙) 材料二: 2011年 3月 11日,日本发生里氏 9.0级地震并引发海啸,造成福岛第一核电站发生核泄漏事故,部分核辐射污染随风扩散,部分放射性污水被排入大海。 【小题 1】日本核电站的分布特点是 。 【小题 2】日本与我国一衣带水,但此次核泄漏似对我国影响不太大,请根据所学有关地理知识从两方面分析其原因: 【小题 3】根据材料,对日本的能源构成作一简要评价: 【小题 4】日本宣布将关闭部分核电站,这可能造成日本电力供应不足,试列举应对的措施(至少 三点): 答案: 【小题 1】分布密集;临近海洋;临

30、近主要工业区。 【小题 2】日本位于我国东面,此季节日本盛行西北季风;日本附近洋流(日本暖流)主要向北、向东流;辐射污染物在扩散过程中不断稀释。 【小题 3】优点:能源构成多样化,利于保障能源消费安全; 缺点:能源构成以石油、煤炭和天然气等为主,对外依赖性较大;能源构成以石油、煤炭等常规能源为主,造成的污染较大,可能带来一系列环境问题;水能比重较小,与其水能资源丰富不相适应。 【小题 4】节约使用能源;通过产业调整发展低能耗工业,压缩或转移部分高能耗企业;提高 能源综合利用效率;大力开发可再生新能源;积极从国外输入能源等多元化战略; 【小题 1】通过观察图片,日本核电站的分布特点是分布密集;临

31、近海洋;临近主要工业区。 【小题 2】本题考查季风环流和世界洋流的分布规律。日本位于我国东面,此季节日本盛行西北季风;日本附近洋流的日本暖流主要向北、向东流;辐射污染物在扩散过程中不断稀释。 【小题 3】本题考查地理图表的判读:优点:能源构成多样化,利于保障能源消费安全; 缺点:能源构成以石油、煤炭和天然气等为主,对外依赖性较大;能源构成以石油、煤炭等常规能源为主,造成的污染较大, 可能带来一系列环境问题;水能比重较小,与其水能资源丰富不相适应。 【小题 4】日本宣布将关闭部分核电站,这可能造成日本电力供应不足,应对的措施有节约使用能源;通过产业调整发展低能耗工业,压缩或转移部分高能耗企业;提

32、高能源综合利用效率;大力开发可再生新能源;积极从国外输入能源等多元化战略。 点评:季风环流是全球性大气环流的重要组成部分。由于海陆分布的影响,实际的气压带并不完全呈带状分布,而在海洋和大陆分别随季节变化形成高、低气压中心,并引起冬、夏季风向的变化。人们将盛行风向随季节作有规律变化的风叫做季风,全球季 风环流以亚洲东部和南部最为典型。 阅读下列图文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共 21分) 材料一:东南亚部分区域图 材料二:印度尼西亚是世界最大的群岛国家,由包括由苏门答腊岛在内的17508个大小岛屿组成,面积 192万平方千米,人口约 2. 4亿,首都雅加达。 材料三:近年来世界上多个发达国家在

33、东南亚的印度尼西亚、菲律宾等国建立工业生产基地,其产业链环节上的分工情况如下图所示。 1读图描述印度尼西亚的地理位置特点并说明其重要性 。 2苏门答腊岛的地形地势的主要特征是 。 这是世界上多火山、多地震的主要地区之一,成因是 。 3材料一图中 C是一条流经多国的国际性河流,该河流量季节变化与年际变化均较 (大、小),原因是 。 4材料一图中东北部区域是台风主要源地之一,主要是因为 。 当台风中心位于图中 A地时, B城市风向为偏 风。 5若在苏门答腊岛东部沿海修建连接甲 乙两城市的铁路,根据图中信息简要分析自然条件对该工程的影响: 。 6印度尼西亚同多数发展中国家一样,在世界产业分工中处于不

34、利地位,根据材料三,对此作分析并提出改变此状况的主要措施 (其中措施至少三点 ) 答案: 阅读下列图文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共 21分) 1、位于亚洲东南部,地跨赤道,位于太平洋和印度洋之间 其处于沟通大洋洲和亚洲、太平洋和印度洋的必经之路,有 “十字路口 ”之称,尤其是苏门答腊岛与马来半岛之间的马六甲海峡更是联系两大洋的咽喉要道,交通位置十分重要。 2、西(南)部为山地(多火山),东(北)部为平原(多沼泽);地势西南高东北低 地处 亚欧板块 与 印度洋 板块的交界处 ,地壳活动频繁 。 3、大 季风气候区,降水季节和年际变化大 4、那里海水温度高,蒸发旺盛,大量湿热空气膨胀变轻,急速

35、上升,形成强大的 气旋性涡旋 西 5、利:地势平坦;不利:多河流、沼泽,工程量大 6、从产业链分工示意图可见,印度尼西亚主要从事的辅助部件生产及组装的低附加 值产业。 措施:加强技术研发,掌握核心技术;树立品牌意识,加强自主创新,研发技术含量高的新产品;加强市场营销,占领国际市场;产业结构调整与升级,大力发展高端加工业与第三产业等 阅读下列图文资料,回答问题。(共 14分) 图甲显示 2009 年世界各国的年伐林率,图乙为 X 地区某块农用土地的有机物、氮及钾的含量。 【小题 1】 2009年伐林率高(逾 0.6%)的地区主要分布在 洲、 洲及 洲经济发展程度较 (高、低)的国家。上述地区森林

36、被毁的根本原因是 。 【小题 2】图甲中 X地位于 河流域,这里有世界最大的 林分布地区,当地采用迁移农业方式耕作,根据图乙简要分析土地被开发和焚烧后,土壤中的有机物、氮和钾含量的变化情况,并解释原因。 变化: 原因: 【小题 3】近年来我国人工造林成效显著,第七次全国森林资源清查结果表明,全国森林覆盖率由 18.21%提高到 20.36%,森林面积净增约 万 K,这对我国生态环境改善有重要作用,如:防风固沙,就此请再具体列举三点: 、 和 。 答案: 【小 题 1】亚洲、非洲、拉丁美洲 低 人口的增长和贫困,以及由此产生的发展需求 【小题 2】亚马孙 热带雨林 变化:土地被开发和焚烧后,土壤

37、中的有机物、氮和钾含量呈下降趋势。 原因:开荒耕作后,农作物耗费了土壤中的氮、钾元素; 森林破坏后,水土流失加剧,养分流失严重。 【小题 3】 20 64 涵养水源 净化空气 保持水土等 试题分析: 【小题 1】根据图甲判断伐林率高(逾 0.6%)的地区主要分布在亚洲、非洲及拉丁美洲经济发展程度较低的国家。上述地区森林被毁的根本原因是人口的增长和贫困,以及由此产生的发展需求。 【小题 2】 X位于南美洲赤道附近,为亚马孙河流域,这里有世界最大的热带雨林分布地区。根据图乙,土地被开发和焚烧后,土壤中的有机物、氮和钾含量的变化情况是土壤中的有机物、氮和钾含量呈下降趋势。原因为:开荒耕作后,农作物耗费了土壤中的氮、钾元素; 森林破坏后,水土流失加剧,养分流失严重。 【小题 3】根据中国的国土面积计算增加的林地面积。全国森林覆盖率由 18.21%提高到 20.36%,森林面积净增约 20 64万 K,这对我国生态环境改善有重要作用,如:防风固沙,就此请再具体列举三点:涵养水源、净化空气和保持水土等。 点评: 绿色植物的作用有:防风固沙,保持水土,涵养水源,吸烟滞尘,消除噪声,净化空气等。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考试资料 > 中学考试

copyright@ 2008-2019 麦多课文库(www.mydoc123.com)网站版权所有
备案/许可证编号:苏ICP备17064731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