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B33 T 525.2-2013 油茶丰产栽培技术规程 第2部分生产技术.pdf

上传人:卡尔 文档编号:345873 上传时间:2019-07-20 格式:PDF 页数:13 大小:581.33KB
下载 相关 举报
DB33 T 525.2-2013 油茶丰产栽培技术规程 第2部分生产技术.pdf_第1页
第1页 / 共13页
DB33 T 525.2-2013 油茶丰产栽培技术规程 第2部分生产技术.pdf_第2页
第2页 / 共13页
DB33 T 525.2-2013 油茶丰产栽培技术规程 第2部分生产技术.pdf_第3页
第3页 / 共13页
DB33 T 525.2-2013 油茶丰产栽培技术规程 第2部分生产技术.pdf_第4页
第4页 / 共13页
DB33 T 525.2-2013 油茶丰产栽培技术规程 第2部分生产技术.pdf_第5页
第5页 / 共13页
亲,该文档总共13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1、ICS 65.020.40 B 66 DB33 浙江省 地方标准 DB 33/T 525.2 2013 代替 DB33/T 525.1 2004、 DB33/T 525.2 2004 油茶丰产栽培技术规程 第 2 部分 :生产技术 Technical regulations for high-yield production of Camellia oleifera Part 2: Production technique 2013 - 12 - 19 发布 2014 - 01 - 19 实施 浙江省质量技术监督局 发布 DB33/T 525.2 2013 I 前 言 本部分根据 GB/T 1

2、.1-2009给出的规则起草。 DB33/T 525油茶丰产栽培技术规程共分为以下 2个部分: 第 1部分 苗木培育 第 2部分 生产技术 本部分为 DB33/T 525的第 2部分。 本部分代替 DB33/T 525.1 2004 无公害油茶籽油 第 1部分:产地环境 、 DB33/T 525.2 2004 无公害油茶籽油 第 2部分: 生产技术规程,与 DB33/T 525 2004相比, 除 编辑性 修改外主要技术变化如下: 增加了油茶丰产林的指标; 对油茶病虫害防治进行了修改,增加了资料性附录 A“油茶丰产林主要病虫害及防治方法” ; 增加附录 B“油茶丰产栽培技术模式图”。 本部分由

3、浙江省林业厅提出。 本部分由浙江省林业标准化技术委员会归口。 本部分主要 起草单位:中国林业科学研究院亚热带林业研究所 、 浙江省林业科学研究院、淳安县林业局、青田县林业局 、常山县林业局 。 本部分主要起草人: 姚小华、 王开良、林萍、任华东、王毅、 王年金、 康志雄、陈友吾 、杜红亮 。 本部分所代替标准的历次版本发布情况为: DB33/T 525 2004。 DB33/T 525.2 2013 1 油茶丰产栽培技术规程 第 2 部分:生产技术 1 范围 DB33/T 525的本部分规定了 油茶丰产林的指标、 丰产林营造 、抚育管理、 低产林 改造 和 更新、果实采收 、验收规定 等技术要

4、求。 本部分适用于 油茶新造丰产林建立及管理、现有油茶林的改造更新。 2 规范性引用文件 下列文件对于本文件的应用是必不可少的。凡是注日期的引用文件,仅所注日期的版本适用于本文件。凡是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包括所有的修改单)适用于本文件。 GB 3095 环境空气质量标准 GB 4285 农药安全使用 标准 GB 5084 农田灌溉水质标准 GB 8321(所有部分) 农药合理使用准则 GB 11765 油茶籽油 GB 15618 土壤环境质量标准 GB/T 26907 油茶苗木质量分级 3 丰产林的指标 3.1 产量指标 3.1.1 幼林产量 造林后 5年 , 每 公顷 产油 90

5、 kg以上 。验收面积不少于 2 hm2。 3.1.2 成林产量 普通油茶成林连续 4年平均 年 产 油量在 450 kg/hm2以上 ,浙江红花油茶成林 连续 4年 平均年 产油量 150 kg/hm2以上 ,验收面积不少于 2 hm2。 现有实生林改造成丰产林的产量 按照 6.1、 6.2执行 。 验 收面积 不少于 2 hm2。 3.2 质量要求 3.2.1 出籽率和含油率 鲜出籽率 40%以上 ( 采摘后 3天内测定 ) ,干出籽率 23%以上 ; 种仁含油率 40%以上。 3.2.2 茶油 茶油质量 应 符合 GB 11765的规定 。 DB33/T 525.2 2013 2 4 丰

6、产林营造 4.1 造林地的选择 4.1.1 在 油茶适生区域内,立地条件划分主要依据坡度、土层厚度和土壤肥力三个因子,其指标见表1。 表 1 立地条件划分等级的主要因子及水平 等级 坡度 土层厚度 cm 肥力(土层 0 cm 30 cm) 有机质 % 全 N % 容重 I 100 1.8 0.14 25 1.30 4.1.2 普通油茶 选择 海拔 800 m 以下 、 相对高 200 m 以下 、 坡度 25以下 、 土壤厚度 60 cm, 且土壤性质为 红壤、黄壤或黄棕壤, 呈 酸性至微酸性,中壤至粘壤 的地块为造林地 。谷地宽度不足 50 m 的两侧山,不宜选用。沿海地区避免选择台风入口和

7、迎风坡。营建浙江红花油茶丰产林宜选择海拔高度 500 m 1100 m 的立地 。 4.1.3 造林地空气环境质量应符合 GB 3095 的规定 。 4.1.4 造林地土壤环境质量应符合 GB 15618 表 1 的 二级及以上要求。 4.1.5 造林地灌溉水质量应符合 GB 5084 的 要求。 4.2 适宜物种、品种类型的选择 以 普通油茶早花类型为主栽物种, 海拔较高立地 可选浙江红花油茶 。 4.3 良种选择 4.3.1 原则 选择经过 国家或省级林木良种审定委员会审定、适生区域对应的良种(无性系 或 无性系 品种 ) 。 良种种苗需由具有生产许可证、经营许可证及良种证的单位生产。 4

8、.3.2 苗木质量 苗木质量应 符合 GB/T 26907 的要求 。 4.3.3 植物 检疫 苗木出 圃时 应 进行检疫。 4.4 整地 4.4.1 全 垦 整地 适用于坡度在 15以下 的造林地 。垦抚深度 为 山区 20 cm 25 cm、 丘陵区 25 cm 30 cm。适当保留山顶 、山腰和山脚部位的植被。 4.4.2 环山水平撩壕整地 DB33/T 525.2 2013 3 适用于坡度 为 15 25的造林地 。挖宽 60 cm深 50 cm的壕沟,将杂草、表土填入壕沟,筑成外高内低的梯土带,在梯带内侧开一条深 20 cm 30 cm、宽 30 cm的竹节沟。 4.4.3 斜坡带状

9、整地 适用于 坡度 为 1525的造林地 。 在土层较浅 、 易水土流失的山坡上采取隔行保留水平草带的整地方式。按造林的行距要求,横向划分水 平带,带宽随坡度和造林行距而定。挖垦的方法 参照 4.4.1 执行 。 4.5 造林密度 密度为株行距 ( 2 m 2.5 m) 3 m。 为配合间作与机械化作业,也可采用株行距 2 m4 m的密度。浙江红花油茶 为株行距 4 m4 m或 4 m5 m。 4.6 挖穴 采用拉线,上下左右对齐或 沿水平带 对齐的方式定点开穴,穴的规格为 60 cm 60 cm 50 cm。 4.7 施基肥 每穴 施腐熟 农家肥 5 kg 10 kg或饼肥 (或专用有机肥)

10、 1 kg 2 kg,钙镁磷肥 或复合肥 0.5 kg。将肥施于穴底与土拌匀,然后回填表土 ,穴面做成馒头形。 4.8 品种 配置 采用 花期 一致 、成熟期一致 的 5 个以 上 的 无性系实行多系混栽造林 。 4.9 造林 4.9.1 造林 时间 与种植要求 栽植时间 宜 在 11 月底至次年 3 月初,容器苗造林可适当放宽时间限制。 栽植时 应 适度深栽(嫁接口可以埋入土内), 根系舒展 , 苗木扶正 、 踩实 , 最后在植株四周覆盖松土,填土高出周围地表 10 cm呈馒头状 。 4.9.2 裸根苗 造林 选择 阴雨天或下透雨后造林,做到随起苗随造林,远距离运输 应 注意保湿 ;避免苗根

11、直接与基肥接触,定植后,有条件的应浇透定根水;栽苗量较大时,栽植不完的苗木 应 开沟假植。 2 年生裸根苗造林,应打顶、打泥浆。 4.9.3 容器苗 造林 选择 阴 雨天或下透雨后造林, 栽植坑宜小,坑底 应 平。回填土 应 从容器周边向容器方向四周压实(切不可向下挤压容器)。 4.9.4 栽后覆盖 栽后可在四周放稻草等覆盖物并压上薄泥土。 4.9.5 适时补植 冬季造林 的地区,可在栽植 1个月 2个月后检查成活率,春季进行补植; 春季造林的地区, 在 9月中下旬检查成活率,冬春季进行补植 。 造林成活率要求达到 90%以上。 DB33/T 525.2 2013 4 5 抚育管理 5.1 施

12、肥 5.1.1 施肥原则 以有机肥为主,化学肥料为辅,氮、磷、钾配合使用。 5.1.2 幼林施肥 造林当年 施肥应在离蔸 20 cm外,施用量不超过 0.05 kg/株。 造林第二年以 后 每 年施 两次肥 , 5月 6月、 11月 次年 2月各施一次 。 冬季每株 施 腐熟的 农家肥 5 kg 10 kg或成品有机肥 1 kg, 5月 6月 可追 施复合肥 0.1 kg/株 0.2 kg/株 , 可随树龄 增加 逐年增加 追肥量。 5.1.3 成林施肥 大年以磷钾肥、有机肥为主,小年以磷氮肥为主。采用穴施或沟施方式,陡坡地施在油茶树的坡 上沿。 每年施肥两次, 5月 6月每平 方 米 冠幅

13、施复合肥 0.2 kg 0.3 kg;冬季每平 方 米冠幅施腐熟农家肥2 kg 3 kg,或成品有机肥 0.3 kg 0.5 kg。 5.2 中耕除草 5.2.1 人工除草 每年春末夏初( 5月底前)和秋季( 9月以后)各除草 1次, 并 培蔸正苗。对当年新造林抚育时,在油茶四周 20 cm以内不翻动根际土壤; 除草后 用草皮土倒覆盖在幼树周围。 5.2.2 化学除草 提倡以人工除草为主,也可化学除草。可在杂草生长旺盛时期,选择合适的天气,做好树体防护,选用草甘膦胺盐等对油茶药害较小的除草剂除草。 5.2.3 中耕 种植 三年 后 , 每年秋 冬 季中耕 1次, 深度 15 cm 25 cm。

14、 5.3 套种 5.3.1 合理选择 在油茶林 地 内间种的作物 , 以不与油茶争光、争肥、争水为原则, 且具备 适应性强 、不给油茶林带来病虫害 等特征 。 5.3.2 宜套种 花生、豆类 、绿 肥 等 作物 ,见 表 2。 采收后 应将作物秸杆及时压青 。 表 2 油茶林内适宜间作 的 作物 农作物 绿肥 经济作物 大麦、黄栗、荞麦、黄花菜、山芋、马铃薯、花生、油菜、黄豆、绿豆、豇豆、饭豆、泥豆、蚕豆、豌豆等 印尼猪屎豆、三尖叶猪屎豆、印度豇豆、日本菁、印尼绿豆、草木樨、鸡眼豆、满园花、红花草、兰花草、苜蓿等 矮干金银花、生姜、 旱烟、凉薯、脚板薯、白术、太子参、丹皮、田七、附子、党参、

15、香叶天竹等 5.3.3 不宜套种 高杆、藤本和旱季耗水量大的作物 ; 小麦、芝麻 等 吸肥 力 强 的作物; 吸肥多深挖次数多 的块根作物 。 DB33/T 525.2 2013 5 5.4 整形修剪 5.4.1 时间 幼林 一年四季 均 可 进行, 成林 以油茶采摘后到春梢萌动前进行为 宜 (一般在 11月 翌年 2月)。 5.4.2 幼树 油茶主干长到 40 cm 60 cm高 度 时截顶 。 幼 树 应以整形为主,轻度修剪,控制徒长枝,疏去细弱侧枝。修剪应做到因树制宜,随枝作形,剪密留疏,去弱留强,弱树较重剪,强树稍轻剪。 5.4.3 成林 树 成林油茶 树 修枝的对象是枯枝、病虫枝、徒

16、长枝、细弱枝、过密重叠枝、交叉枝 、下脚枝等 ,通过修剪逐渐培养出开张形和受光面大的半椭圆形或半圆球形的树冠。 浓密的适当重剪,稀疏的轻剪;树冠下部和内膛适当重剪,树冠上中部和外缘轻剪,生长势弱的适当重剪,生长势旺的宜 轻剪。注意控制夏秋徒长枝生长。 6 低产 林改造和更新 6.1 类低产林 立地好, 大部分植株处于中壮林,但稀密不匀,或老、残、病、劣株占全林的 1/3左右,常年产油量在 60 kg/ hm2以下者, 采取 密度调整(补植 或 疏伐)、树体回缩、修剪、施肥、垦复、病虫害防治 等措施,使 产油量恢复到 150 kg/ hm2 375 kg/ hm2。 6.2 II 类低产林 对于

17、土壤较肥沃,土层厚度在 1 m以上,坡度在 25以下, 每亩 30株以下, 树龄较大、树势衰弱的油茶林, 宜 重新 营造新品种丰产 林, 造林方法 参照 4执行 。 7 病虫害防治 油茶丰产林主要病虫害防治 按照 附录 B执行 ,农药使用应按 GB 4285和 GB 8321规定执行 。 8 果实采收 8.1 果实成熟标志 果皮光滑,色泽变亮。红皮类型果皮红中带黄,青皮类型青中带白。种壳呈深黑色或黄褐色,有光泽,种仁白中带黄,呈现油 光 。 8.2 适宜的采收期 5%以上 果实开裂时采收, 不应 提早采摘。 8.3 采收方法 果实逐一采摘, 不应 折枝取果。 DB33/T 525.2 2013

18、 6 8.4 果实处理 采摘的 果实堆放时间不宜超过 5天 6天,及时日晒 或烘干 脱粒 , 种子 充分干燥 , 剔除 杂物 后储藏 。 9 验收规定 9.1 丰产林面积必须用仪器实测或按测量过的施工设计图逐块核实,不 应 估测。 9.2 丰产林的产量是采收果实的实际重量, 大面积生产区 可随机抽样 设置 样地计产。 9.3 产油量 计算 随机抽样 3个 4个,每个 果实 样品 1 kg 2 kg,实测干出籽率、干种仁率和种仁含油率。按产果量干出籽率 干种仁率 种仁含油率 0.92(风干仁平均含水 率 8%)计算 产油量 。测产以连续 4年 的 平均值为准,第 2年至第 4年测产地块 与 第

19、1年 为 同一地块,不得轮换测产。 10 模式图 油茶丰产栽培技术模式图参见附录 B。 DB33/T 525.2 2013 7 A A 附 录 A (资料性附录) 油茶丰产林主要病虫害及防治方法 油茶丰产林主要病虫害及防治方法 见表 A.1。 表 A.1 油茶丰产林主要病虫害及防治方法 病虫害 危害部位或 危害阶段 防治方法 茶黄毒蛾 Euproctis pseudoconspersa Strand 叶 ( 1)加强林地管理,培土灭蛹 。 在蛹期,利用培土壅根,培土 710cm,打实,使土中蛹不能羽化,或烧毁地面枯枝落叶层中的蛹。 ( 2)人工除卵和捕杀幼虫 。 越冬卵期结合茶籽采收,人工摘除

20、卵块,集中烧毁。利用低龄幼虫群集性强,被害状明显等特征,摘除有虫叶片,杀灭 幼虫 。 ( 3)诱杀成虫 。 每年 67 月和 910 月 成虫发生期,尤其是羽化盛期,于晚 l9:0023: 00 时在林间设置黑光灯诱杀成虫。 ( 4) 生物防治 。 4 月中下旬,在湿润天气 每亩用 2.03.0 万亿白僵菌孢子喷雾或含孢量 100 亿 /g 白僵菌原粉 l kg 喷粉 或 16000IU/mg 的 苏云金杆菌 制剂 5000 倍液防治幼虫。 ( 5)化学防治 。 4 月中下旬 , 用 0.2%阿维菌素 25003000 倍液 或 2.5%鱼藤酮乳油 300500 倍液或 0.36%苦参碱乳油

21、8001000 倍液喷雾 进行防治。 油茶织蛾 Casmara patrona Meyrick 枝 ,干 ( 1)加强林地管理, 剪枝 杀灭幼虫 。 7 月 9 月剪除虫害枝 置于笼中,待天敌 飞出后 集中烧毁。及时疏伐与修剪过密油茶林,保证林内通风透光。 ( 2)诱杀成虫 。 5 月 6 月 成虫发生期,在林间设置黑光灯诱杀成虫。 ( 3)化学防治 。 于初孵幼虫期 , 用 2.5%澳氰菊酯乳油 或 20%氰戊菊酯乳油30005000 倍液或 1.8%阿维菌素乳油 2000 倍液 喷雾 进行防治 。 黑跗眼天牛 Chrenoma atritarsis (Pic.) 枝 , 干 ( 1)加强抚

22、育管理,剪枝杀灭幼虫 。 抚育油茶林同时,将被害枝条 平 环痕处剪去 集中 烧毁。 ( 2)人工捕捉成虫 。 4 月 5 月份成虫活动盛发期,在早晨进行人工捕杀。 ( 3)生物 防治 。 保护和利用黄翅黑兜姬蜂 Dolichomitus mclanomcrus tinctipcnnis等幼虫期的天敌。 ( 4)化学防治 。 8 月份 用 40%乐果乳油 510 倍液 浸涂产卵痕和早期为害槽,或在虫枝节结下部涂刷一圈,杀灭幼虫。 成虫期用 绿色威雷 300 倍液喷枝干触杀成 虫。 油茶尺蠖 Biston marginata Shiraki 叶 ( 1)加强林地管理,垦复培土灭蛹 。 在秋、冬季结

23、合复垦挖蛹,把翻出土面的蛹直接杀死;利用培土壅根,可盖土 16.5 cm 24 cm,打实,使土中蛹不能羽化。 ( 2)人工除 卵和捕杀幼虫 。 3 月 刮除产在树枝的干阴凹面的卵,集中杀灭。人工捕捉高龄幼虫。 ( 3)生物防治 。 用苏云金杆菌含孢子数 0.51081.0108 孢子 /ml 的菌液防治 34龄幼虫;用松毛虫杆菌含孢子数 0.51080.7108 孢子 /ml 的菌液防治 4 龄幼虫。 ( 4)化学防治 。 3 月 4 月 低龄幼虫期喷施 0.2%阿维菌素、 20%氰戊菊酯乳油20003000 倍液 或 2.5%鱼藤酮乳油 300500 倍液 进行防治。 DB33/T 525

24、.2 2013 8 表 A.1 油茶丰产林主要病虫害及防治方法(续) 病虫害 危害部位或 危害阶段 防治方法 油茶炭疽病 Colletotrichum gloeosporioides ( Penz.) 果实,枝,干, 叶 ( 1)选用抗病品种 。 新造林应选用抗炭疽病的高产油茶品种。 ( 2)加强油茶林抚育管理 。 结合油茶林管理,冬季清除油茶林中严重感病的植株 , 集中烧毁;冬季修枝时,剪除病枝与带有病蕾、病幼果的小枝至病部以下 5cm 处,摘除病叶、病果。刮治大枝和干部病斑,直到木质部无变色处。刮口和刀具经 0.1%氯化汞 或 75%酒精消毒,并在伤口涂以波尔多液保护。夏季修枝时,抹除枝干

25、上不定芽,剪除不定芽萌条。同时,注意剪掉发病的新梢,摘除早期的病果和 病叶。冬夏季剪除的发病部位要带至林外深埋或烧毁;合理密度,保证林间通风透光。 ( 3)化学防治 。 选用 1%波尔多液加 2%茶枯水 喷雾 ,或用 50%多菌灵可湿性粉剂 500 倍液 、 50%退菌特可湿性粉剂 8001000 倍液 进行喷雾 防治。 油茶软腐病Agaricodochium camelliae Liu, Wei et Fan 果实,枝,叶 ( 1)加强油茶林抚育管理 。 对于密度过大的油茶林,及时整枝修剪或疏伐,保持林内通风透光良好;冬季清除病叶、病果,消灭越冬病原。 ( 2)化学防治 。 发病严重时, 选用喷施 1%波尔多液 , 或 50%退菌特可湿性粉剂600800 倍液,或多菌灵 100300 倍 液 喷雾进行防治。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标准规范 > 地方标准

copyright@ 2008-2019 麦多课文库(www.mydoc123.com)网站版权所有
备案/许可证编号:苏ICP备17064731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