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B33 T 2073-2017 竹荪生产技术规程.pdf

上传人:卡尔 文档编号:346024 上传时间:2019-07-20 格式:PDF 页数:12 大小:513.20KB
下载 相关 举报
DB33 T 2073-2017 竹荪生产技术规程.pdf_第1页
第1页 / 共12页
DB33 T 2073-2017 竹荪生产技术规程.pdf_第2页
第2页 / 共12页
DB33 T 2073-2017 竹荪生产技术规程.pdf_第3页
第3页 / 共12页
DB33 T 2073-2017 竹荪生产技术规程.pdf_第4页
第4页 / 共12页
DB33 T 2073-2017 竹荪生产技术规程.pdf_第5页
第5页 / 共12页
亲,该文档总共12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1、ICS 65.020.20 B 39 DB33 浙江省 地方标准 DB33/T 2073 2017 竹荪生产技术规程 Technical Regulation for Dictyophora Cultivation 2017 - 12 - 18 发 布 2018 - 01 - 18 实施 浙江省质量技术监督局 发布 DB33/T 2073 2017 I 前 言 本标准依据 GB/T 1.1-2009 给出的规则起草。 本标准 代替 DB33/T 400.1-2003 无公害食品 竹荪 第 1部分 :菌种 、 DB33/T 400.2-2003 无公害食品 竹荪 第 2部分 :栽培技术、 DB3

2、3/T 400.3-2003 无公害食品 竹荪 第 3部分 :采收、加工,本标准与 DB33/T 400.1-2003、 DB33/T 400.2-2003、 DB33/T 400.3-2003相比主要技术变化如下: 修改了标准的适用范围,从长裙竹荪改为竹荪(棘托竹荪)大田栽培(见 1,2003 版的 1); 增加了 GB 4806.7、 GB 5749、 GB/T 8321、 NY/T 528、 NY/T 836、 NY/T 5010 等规范性引用文件(见第 2 章); 新增了棘托竹荪、插播、菌球、菌蕾期、撒裙等术语和定义(见第 3 章); 明确了品种须经过两年以上生产试验,适应当地气候条件

3、的使用要求(见第 4 章); 优化了整地铺料、养菌等生产要求,细化了菇潮间期管理技术,增加了水旱轮作及近 4 年内未曾栽培竹荪的田块等农业防治措施(见第 6 章); 明确了 草害防治中,除草剂防治杂草一次 ,此后不得施用的要求(见第 7 章) 。 增加了产品包装材料、贮存等要求,规模以上主体实施产品合格证管理制度,修改了 商品竹 荪分级标准 (见第 8 章); 增加了建立全过程的可追溯档案(见第 9 章); 增加了 标准化生产模式图( 见第 10 章 )。 本标准由浙江省农业厅提出。 本标准由浙江省种植业标准化技术委员会归口。 本标准起草单位:浙江省农业技术推广中心、江山市农业科学研究所。 本

4、标准主要起草人:陈青、 巫优良、姜娟萍、殷琛、杨明华、毛小伟、陈小平、周爱珠、王伟平、李汝芳 。 DB33/T 2073 2017 1 竹荪生产技术规程 1 范围 本标准规定了竹荪(棘托竹荪)术语和定义、菌种、场地、栽培、病虫草害防治、采收、干制、分级、贮存和生产档案等要求。 本标准适用于竹荪大田栽培。 2 规范性引用文件 下列文件对于本文件的应用是必不可少的。凡是注日期的引用文件,仅所注日期的版本适用于本文件。凡是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包括所有的修改单)适用于本文件。 GB 4806.7 食品安全国家标准 食品接触用塑料材料及制品 GB 5749 生活饮用水卫生标准 GB/T 83

5、21(所有部分) 农药合理使用准则 GB/T 12728 食用菌术语 NY/T 528 食用菌菌种生产技术规程 NY/T 836 竹荪 NY/T 5010 无公害农产品 种植业产地环境条件 NY 5099 无公害食品 食用 菌栽培基质安全技术要求 3 术语和定义 GB/T 12728 界定的以及下列术语和定义适用于本标准。 3.1 棘托竹荪 拉丁学名 Dictyophora echinovolvata,隶属于菌物界、担子菌门、腹菌纲、鬼笔目、鬼笔科、竹荪属。 其形态近似长裙 竹荪 。菌盖近钟形,薄而脆,具网格,有一层褐青色粘液即孢体。 菌裙 白色,长,网格呈多角形。菌柄较长,海绵质,白色。菌托

6、白色或浅灰色,后期渐呈褐色或稍深,菌球初期具柔软的棘状突起,初白色后失水或光照而色变深,其下面有无数须根状菌索,伤处不变色。初期托包裹时呈球形或卵圆形。 3.2 插播 将菌种块 插埋播种于 培养基 中 。 3.3 DB33/T 2073 2017 2 菌球 也称菌蛋。由菌蕾发育形成的较大的球状子实体。外形球状,被菌托完全包裹,为 尚未 完全成熟 的子实 体 . 3.4 菌蕾期 菌丝束向土层延伸部分到达土表的菌丝束先端膨大,分化成原基,形成菌蕾,进而发育成球状的阶段。 3.5 撒裙 菌球顶端破裂,菌柄伸长,向下展开白色网状(菌幕)菌裙。 4 菌种 4.1 品种选用 种源和种性明确,并经过两年以上

7、生产试验,适应当地生态气候条件的高产、优质、抗逆性强的品种。 4.2 菌种生产 菌种生产应符合 NY/T 528的规定,种源应来自具有相应资质的菌种场,栽培种菌种袋规格一般为 14 cm 28 cm 0.005 cm聚丙烯塑料袋。 4.3 质量要求 栽培种菌龄适宜,菌丝白色,健壮,无菌丝自溶、吐黄水等现象;无害 虫和杂菌。 5 场地 5.1 场地环境应符合 NY/T 5010 的规定。 5.2 宜选择排灌方便、土质疏松、富含腐殖质,经过水旱轮作且近 4 年内未 栽培竹荪的田块。 6 栽培 6.1 栽培方式 6.1.1 荫棚栽培 在遮阳网等遮荫物搭建的荫棚下栽培。 6.1.2 套种栽培 DB33

8、/T 2073 2017 3 可与芋艿、大豆等农林作物套种 。 与芋艿套种的, 播种 芋艿的同时,铺培养料和插播竹荪菌种;与大豆套种的,在竹荪播种后,于 4月上旬在畦两边打孔直播迟熟大豆品种。出荪管理阶段,套种大豆遮荫的,适时采取“打顶”、“割叶”等通风措施。 6.2 栽培季节 2月中旬至 4月中旬,日均温度 10 16 为最佳播种期。 6月中 旬开始产菇, 9月下旬至 10月上旬结束。各地根据品种特性,结合当地气候条件合理安排生产。 6.3 栽培技术 6.3.1 流程 采用发酵料栽培,流程为:培养料准备建堆发酵整地铺料播种开沟覆土盖草养菌出荪管理。 6.3.2 培养料准备 6.3.2.1 栽

9、培基质及配方 常用栽培基质为 竹屑、杂木屑、刨花、谷壳、稻草等农作物秸秆,辅料为麸皮、米糠、 12%钙镁磷肥、 15-15-15( N-P2O5-K2O)复合肥。栽培基质应符合 NY 5099规定要求。 常用栽培基质及其配方参见附录 A。 6.3.2.2 备料 按培养基配方准备各种原料,每亩( 667m2,下同)用新鲜主料 4 000 kg 5 000 kg,米糠或麸皮30 kg 40 kg, 12%钙镁磷肥 50 kg 60 kg, 15-15-15( N-P2O5-K2O)复合肥 25 kg 30 kg,禽畜粪 400 kg500 kg,石灰 80 kg 100 kg。 6.3.3 建堆发

10、酵 播种前 45 天 60 天建堆。在培养料主料中撒入 2% 3%石灰粉,再按 GB 5749的 规定加水拌匀,加水量以手握紧略有水渗出为宜(含水量 60 70)。以 4 000 kg 5 000 kg的原料为一堆,堆高 1.5m,每隔 15 d 20 d翻堆一次,期间翻堆 2 次 3 次。要求堆制发酵后的堆料松软、变褐、有香味。米糠、麸皮、磷肥、复合肥在培养料堆制时不加入。 6.3.4 整地铺料 平整土地,畦宽 70cm 80 cm,沟宽 30 cm 40 cm,场地四周留排水沟。 将培养料铺成龟背式菌床,铺料宽度 40 cm 50 cm,料厚 20 cm 25 cm。每平方米培养料用量为

11、l0 kg 15 kg。 6.3.5 播种 将菌种掰成鸽蛋大小的块状,双行呈“品”字型插播于料中,亩用种量为 250 kg 300 kg( 14 cm 28 cm 0.005 cm规格的袋装菌种 500 袋 600 袋)。 播种完 成后,每亩料面撒施米糠或麸皮 30 kg 40 kg,钙镁磷肥 50 kg 60 kg、腐熟禽畜粪 400 kg500 kg或复合肥 10 kg。 6.3.6 开沟 覆土盖草 DB33/T 2073 2017 4 播种后机械开沟,沟宽 30 cm 40 cm,沟土用作畦面覆土,并辅之以人工整理沟畦,覆土厚 3 cm5 cm。覆土后,每亩施复合肥 15 kg 20 k

12、g。覆土后,再铺盖 1 cm 2 cm的稻草或茅草,保湿保温。 6.3.7 养菌 菌丝培养前期采用露地养菌,保持覆土层湿润,避免积水。播后 15天 20天检查菌丝萌发生长情况,发现菌种不萌发、发黑,查明原因后及时补播菌种。 菌丝培养中后期采用荫棚养菌, 4月底至 5月初 , 在竹荪菌丝将要延伸至畦面,原基发生期前后,搭建荫棚。棚架高 1.8 m 2.2m,棚顶及四周用遮阳率 70%的遮阳网或其它遮 荫 物覆盖,达到“七分阴,三分阳”的遮 荫 效果。 6.3.8 出荪管理 6.3.8.1 出荪期 出荪阶段,适宜温度为 20 32 。保持畦沟浅度蓄水;畦内培养料含水量 70%左右;空气相对湿度随菌

13、蕾发育而逐步升高, 90% 95%为宜。 6.3.8.2 菇潮间期 菇潮间隔期为 20 天 25 天。一潮菇采收结束后,每亩畦面撒施复合肥 10 kg, 现蕾前,不灌水,偏干管理 7 天 10 天,促进菌丝恢复。经过 10 天 15 天,进入下一潮菌蕾发生期,现蕾后,沟浅度蓄水,形成下一潮菇。 7 病虫草害防治 7.1 防治原则 遵循“预防为主,综合防治”的原则,以农业防治、物理防治为主,严格控制化学防治。使用农药应严格执行 GB/T 8321的要求。在原基形成后至采收前,禁止使用任何农药。 7.2 农业防治 选择经过水旱轮作的田块,不选择近 4年内栽培过竹荪的田块。注意栽培场地的卫生,及时将

14、摘除下来的菌 盖和菌托清理出栽培场。 7.3 草害防治 播种覆土后喷施除草剂进行防治杂草 1次,此后不得施用。 7.4 病害防治 生产中偶见霉菌危害,在感染处直接撒施生石灰,并加强通风。 7.5 虫害防治 生产中虫害危害较少。害虫主要是蚂蚁、蛞蝓等,蚂蚁可用 700倍辛硫磷液喷杀或明矾粉调糖水洒于蚂蚁喜食的芒萁上诱杀,蛞蝓用石灰粉撒在其活动处, 或人工捕杀 。 8 采收、干制、分级和贮存 DB33/T 2073 2017 5 8.1 采收 8.1.1 采收时间 从播种至开始采收需 80 天 90 天。在菌球破口后子实体露出 1 cm 时至撒裙三分之一时均可采收,采收宜在上午 6 时 10 时进

15、行。 整个生产周期,一般 可采 收三潮。 8.1.2 采收方法 采收时,宜用锋利的小刀或竹片在菌托底切断菌索;也可用拇指、食指和中指抓住菇体的下部,轻轻扭转一下,松动后再向上拔起,避免松动周围的小菇蕾。剥离菌盖、菌托。整个采摘过程轻拿轻放,保持菇体的干净和完整。 8.2 干制 8.2.1 摊晾 采收的竹荪及时摊开晾放,摊晾在竹筛上,保持菇形完整。 8.2.2 烘干 摊晾后的竹荪基部对齐,按菌柄大小分层摆放在烤筛上进烘房烘干,先使烘干灶内温度在 0.5 小时内升到 70 90 , 1.5 小时 2 小时后,竹荪八九成干。拿出烤筛,及时用绳子把竹荪扎成捆,一般每捆 0.12 kg,再把成 捆的竹荪

16、放进烘房下部继续烘烤,烘烤温度在 70 80 保持 2 小时 3 小时,竹荪干品含水量 13即可。 8.3 质量要求 竹荪的感官指标符合 NY/T 836要求。 8.4 分级 竹荪按形状、大小、色泽等不同分为特级品、一级品、二级品 , 商品竹荪分级标准参 见附录 B。 8.5 包装和贮存 脱水烘干后的竹荪应及时分级整理,装入塑料袋内,扎紧袋口,避光干燥低温保存。包装袋应符合GB 4806.7规定。贮存过程中若发现回潮变软,应及时用文火烘干。规模以上主体实施产品合格证管理制度。 9 生产档案 建立从原辅材料、菌种、主要栽培环节、病虫 草害防治、采收、制干等全过程的可追溯档案。并保存 2 年以上。

17、 10 标准化生产模式图 竹荪全过程标准化生产技术模式图参见附录 C。 DB33/T 2073 2017 6 A A 附 录 A (资料性附录) 竹荪常用栽培基质及其配方 竹荪常用 栽培基质 及其配方见表 A.1。 表 A.1 竹荪常用栽培基质及其配方 序 号 培养基堆制配方 配方一 竹屑 100%;外加石灰粉 2% 3%。 配方二 竹屑 75%,稻草 25%;外加石灰粉 2% 3%。 配方三 竹屑 75%,竹枝叶和豆秆碎料 25%;外加石灰粉 2% 3%。 配方四 竹屑 50%,刨花或木片 50%;外加石灰 2% 3%。 注: 米糠、麸皮 、磷肥、腐熟禽畜粪、复合肥在培养料堆制时不加入,在播

18、种时加入。 DB33/T 2073 2017 7 B B 附 录 B (资料性附录) 商品竹荪分级标准 商品竹荪分级标准见表 B.1。 表 B.1 商品竹荪分级标准 序号 项 目 等 级 指 标 特级菇 一级菇 二级菇 1 颜 色 菌柄和菌裙洁白色、白 色或乳白色 菌柄和菌裙灰白色 菌柄和菌裙黄白色 2 形 状 菌柄圆柱形或近圆柱形、有不规则网络,菌裙呈多角形网状 3 气 味 竹荪特有香味、无异味 4 粗 细, , cm 2.5 2.0 1.5 5 菌柄长度, cm 20.0 15.0 10.0 6 残缺菇, 1.0 3.0 5.0 7 碎菇体, 0.5 2.0 4.0 8 霉变、虫蛀菇 无

19、9 一般杂质, 1.0 1.5 2.0 10 有害杂质 无 11 水分, 13.0 DB33/T 2073 2017 8 附 录 C (资料性附录) 竹荪全过程标准化生产技术模式图 上年 10月至次年 2月底 2月中旬至 4月中旬 2月中旬至 6月上旬 6月上旬至 9月下旬 2月中旬至 9月上旬 6月上旬至 10月上旬 备料 建堆 按培养基配方准备各项原料,每亩用主料 4000kg 5000kg,米糠或麸皮 30kg40kg, 12%钙镁磷肥 50kg 60kg,复合肥25kg 30kg,禽畜粪 400kg 500kg,石灰80kg 100kg。 播种前 45天 60天 建堆。 在培养料主料中

20、撒入 2% 3%石灰粉,再加符合 GB 5749 规定的生活饮用水拌匀,加水量以手握紧略有水渗出为宜。一般堆高 1.5m左右, 每隔 15天 20天 翻堆一次, 期间翻堆2 3 次。 要求堆制发酵后的堆料松软、变褐、有香味。 竹荪常用栽培基质及其配方 : 1、 竹屑 100%; 2、 竹屑 75%,稻草25%; 3、 竹屑 75%,竹枝叶和豆秆碎料25%。各配方外加 石灰粉 2% 3%。 整地 铺料 播种 开沟 覆土 盖草 场地环境应符合 NY/T 5010的要求。宜选择排灌方便、土质疏松、富含腐殖质的田块。 平整土地,畦宽 70cm 80 cm,场地四周留排水沟。 将培养料铺成龟背式菌床,铺

21、料宽度 40cm 50cm, 料厚 20cm 25cm。每平方米培养料用量为 l0kg 15kg。 将菌种掰成鸽蛋大小的块状,双行呈“品”字型插播于料中, 亩 用种量 14cm28cm规格的袋装菌种 500袋 600袋。播种完成后,在料面每亩撒施 米糠或麸皮30kg 40kg, 钙镁磷肥 50kg 60kg、复合肥 10kg。 播种后 机械开沟, 沟宽 30cm 40cm,沟土用作畦面 覆土,并辅之以 人工整理沟畦,覆土厚 3cm 5cm。再铺盖 1cm 2cm的稻草或茅草,保湿保温。 养菌 播种 15天 20天检查菌丝菌丝萌发生长情况。 4月底前是菌丝培养前期,采用露地养菌,避免积水没过培养

22、基顶部。 菌丝培养中后期即荫棚或 套种作物 养菌。 4月底至 5月初 , 在竹荪菌丝将要延伸至畦面,原基发生期前后,搭建荫棚。棚架高 1.8 m 2.2m,棚顶及四周用遮阳率70%的遮阳网或其它遮 荫 物覆盖; 可与芋艿、大豆等农作物套种 ,利用作物叶子遮荫, 4月上旬在畦两边打孔直播迟熟大豆品种;达到“七分阴,三分阳”的遮 荫 效果。 出荪管理 出荪阶段,适宜温度为 20 32,继续保持遮荫措施。子实体生长阶段,保持畦沟浅度蓄水;畦内培养料含水量 70%左右;空气相对湿度随菌蕾发育而逐步升高, 90% 95%为宜。 潮间期管理:潮间隔期为 20天 25天。一潮菇采收结束后, 667m2畦面撒

23、施复合肥 10kg,菌蕾出现以前,不灌水,偏干管理 7天 10天,促进菌丝恢复。经过 10天 15天,进入下一潮菌蕾发生期,菌蕾出现后,沟浅度蓄水,形成下一潮菇。 病虫草害防治 遵循 “预防为主,综合防治”的原则,以农业防治、物理防治为主,严格控制化学防治。使用农药应严格执行 GB/T 8321的要求。在原基形成后至采收前,禁止使用任何农药。 农业防治: 选择经过水旱轮作的田块,不选择近 4年 内 栽培过竹荪的田块。及时将 摘除下来的菌盖和菌托 清理 出栽培场。 草害防治:播种覆土后喷施丁草胺防治杂草 1次 , 此 后不 得 施用。 病害防治:生产中偶见霉菌危害,在感染处直接撒施生石灰,并加强

24、通风。 虫害防治:生产中虫害危害较少。害虫主要是 蚂 蚁、蛞蝓等,蛞蝓用石灰粉撒在其活动处, 或用人工捕杀 。 采收 干制 在菌蕾破 口后子实体露出 1cm 时至撒裙三分之一时均可采收,宜用锋利的小刀或竹片在菌托底切断菌索,避免松动周围的小菇蕾。剥离菌盖、菌托。整个采摘过程轻拿轻放,保持菇体的干净和完整。 采收的竹荪及时摊开晾放,摊晾在竹筛上,保持菇形完整。摊晾后的竹荪在烤筛上进烘房烘干,先大火使烘干灶内温度在 0.5h内升到 70。小火保温,灶内温度保持 60 65, 2h后,竹荪八九成干。拿出烤筛,及时用绳子把竹荪扎成捆,一般每捆 0.12kg,再把成捆的竹荪放进烘房下部继续烘烤,烘烤温度在 55左右保持0.5h,竹荪干品含水量 13即可 。 竹荪按形状、大小、色泽等不同分为特级品、一级品、二级品 生产档案: 建立从原辅材料、菌种、主要栽培环节、病虫草害防治、采收、干制等全过程的可追溯档案。并保存年以上。 图 B.1 竹荪标准化生产技术模式图 _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标准规范 > 地方标准

copyright@ 2008-2019 麦多课文库(www.mydoc123.com)网站版权所有
备案/许可证编号:苏ICP备17064731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