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B33 T 334-2011(2015) 安全技术防范(系统)工程检验规范.pdf

上传人:卡尔 文档编号:346047 上传时间:2019-07-20 格式:PDF 页数:37 大小:644.44KB
下载 相关 举报
DB33 T 334-2011(2015) 安全技术防范(系统)工程检验规范.pdf_第1页
第1页 / 共37页
DB33 T 334-2011(2015) 安全技术防范(系统)工程检验规范.pdf_第2页
第2页 / 共37页
DB33 T 334-2011(2015) 安全技术防范(系统)工程检验规范.pdf_第3页
第3页 / 共37页
DB33 T 334-2011(2015) 安全技术防范(系统)工程检验规范.pdf_第4页
第4页 / 共37页
DB33 T 334-2011(2015) 安全技术防范(系统)工程检验规范.pdf_第5页
第5页 / 共37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1、ICS 13.320 A91 DB33 浙江省 地方标准 DB 33/T 334 2011 代替 DB33/T 334-2001 安全技术防范 (系统 )工程检验规范 Inspection technical specification for engineering (system) of security and technical protection system 2011 - 06 - 27 发布 2012 - 01 - 01 实施 浙江省质量技 术监督局 发布 DB33/T 334 2011 I 目 次 前言 IV 1 范围 1 2 规范性引用文件 1 3 术语和定义 1 4 检验

2、规则 2 4.1 检验原则 2 4.2 检验类别 2 4.3 抽样原则 2 4.4 检验流程 2 4.5 判定准则 3 4.6 检测报告 3 5 入侵报警系统 3 5.1 控制功能 3 5.2 报警功能 4 5.3 防拆及故障报警 4 5.4 报警线路 5 5.5 报警声级 5 5.6 报警联动 5 5.7 报警反应速度 6 5.8 探测灵敏度 7 5.9 探测范围 7 5.10 其他功能 . 7 6 视频安防监控系统 8 6.1 控制功能 8 6.2 图像监视 8 6.3 记录存储 . 10 6.4 视频报警 . 10 6.5 系统管理 . 11 6.6 其他功能 . 11 7 电子巡查系统

3、 . 11 7.1 系统功能 . 11 7.2 信息采集 . 11 7.3 识读响应 . 12 7.4 信息记录 . 12 7.5 管理功能 . 12 DB33/T 334 2011 II 7.6 其他功能 12 8 出入口控制系统 13 8.1 系统功能 13 8.2 目标识读 13 8.3 执行机构 13 8.4 报警功能 13 8.5 信息记录 14 8.6 管理功能 14 8.7 其他功能 14 9 停车库(场)管理系统 14 9.1 挡车器基本功能 14 9.2 识读功能 14 9.3 管理功能 15 9.4 其他功能 15 10 楼 寓对讲电控系统 . 15 10.1 基本功能 .

4、 15 10.2 音频性能 . 16 10.3 视频性能 . 18 10.4 报警功能 . 18 10.5 开锁控制时间 . 18 10.6 闭门器关门 . 18 10.7 门扇关门噪声 . 19 10.8 其他功能 . 19 11 安全管理系统 . 19 11.1 系统操作 . 19 11.2 电子地图 . 19 11.3 系统联动 . 19 11.4 用户管理 . 19 11.5 设备管理 . 19 11.6 应用软件 . 20 11.7 其他功能 . 20 12 数字传输网络 . 20 12.1 综合布线系统 . 20 12.2 网络传输性能 . 20 12.3 网络管理功能 . 20

5、13 监控中心 . 20 13.1 环境 . 20 13.2 电源与接地 . 21 13.3 防雷设施 . 22 13.4 电磁兼容 . 22 DB33/T 334 2011 III 13.5 系统显示 22 14 工程工艺性和施工质量 23 14.1 工程工艺 23 14.2 线缆(管线)安装 24 14.3 监控中心安装 24 附录 A(规范性附录) 工程检测项目表 . 25 附录 B(资料性附录) 视频监控主观评价方法 . 29 附录 C(资料性附录) 分析统计法 . 31 DB33/T 334 2011 IV 前 言 本标准依据 GB/T 1.1 2009给出的规则起草。 本标准代替

6、DB33/T 334-2001安全防范系统。与 DB33/T 334-2001相比,除编辑性修改外,主要技术变化如下: 修改了标准名称,将原名称修改为“安全技术防范(系统)工程检验规范”; 增加了第 3 章“术语和定义”、第 4 章“检验类别”等内容(见第 3 章、第 4 章); 修改了原文件第 4 章“ 试验方法”,并在第 5 章至第 14 章及附录 B、附录 C 中进行了展开与细化(见第 5 章至第 14 章及附录 B、附录 C, 2001 版的第 4 章); 修改了原文件第 5 章,部分内容调整为本文件第 4 章“检验规则”的内容,其他抽样要求等部分内容在附录 A 表格中予以规定(见第

7、4 章、附录 A, 2001 版的第 5 章) 删除了原文件中第 3 章“要求”的内容(见 2001 版的第 3 章)。 本标准由浙江省公安厅提出并归口。 本标准起草单位:浙江省公安科技科研所、浙江省安全技术质量检验中心、浙江警官职业学院。 本标准参与起草单位:浙江工大盈码科技发展有限公司、杭州创业软件股份有限公司。 本标准主要起草人:蒋乐中、徐力、焦庆春、高福友、徐慧、詹德佑、谢俊、李雪峰、刘桂芝、周俊勇、汪海燕。 本部分代替了 DB33/T 334-2001。 DB33/T 334-2001为第一次发布。 请注意本文件的某些内容可能涉及专利。本文件发布机构不承担识别这些专利的责任。 DB3

8、3/T 334 2011 1 标准名称 1 范围 本标准规定了安全技术防范(系统 )工程及各子系统的检验方法、检验类别、检验规则等要求。 本标准适用于各类综合性安全技术防范(系统) 工程 及入侵报警、视频安防监控、楼宇(可视)对讲电控防盗、出入口控制、电子巡查等单项子系统工程的竣工检验和验收检测。其他安防系统工程可参照执行。 2 规范性引用文件 下列文件对于本文件的应用是必不可少的。凡是注日期的引用文件,仅所注日期的版本适用于本文件。凡是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包括所有的修改单)适用于本文件。 GB 2887 电子计算机场地通用规范 GB 5700 照明测量方法 GB/T 15532

9、计算机软件测试规范 GB/T 21671 基于以太网技术的局域网系统验收测评规范 GB 50312 综合布线系统工程验收规范(附条文说明) GB 50348 安全防范工程技术规范(附条文说明) GA 308 安全防范系统验收规则 GA/T 497-2009 公路车辆智能监测记录系统通用技术条件 3 术语和定义 下列术语和定义适用于本文件。 3.1 竣工自检 complete self-testing 建设工程项目 安装调试完成后,由项目施工单位对该项目是否符合 设计 要求 和相关标准 进行 的检测和检查。 3.2 验收检测 acceptance check testing 在工程竣工验收前,由

10、法定检测机构依据设计要求要求和相关标准对该工程进行的质量检测。 3.3 周期性测评 periodicity testing 工程正式投入使用后,在一定的周期性时间内,由建设单位依据 设计要求和相关标准,按照系统使用情况进行的测试与评价。 DB33/T 334 2011 2 3.4 语音传输指数 speech transmission index (STI) 基于语言信号调制指数在传输过程中的变化而导出的,评价语言可懂度的客观参量。 3.5 扩声系统语言传输指数 speech transmission index of public address (STIPA) 语言传输指数的一种简化形式,用

11、于客观评价扩声系统(包括公共广播系统)的语言传输质量。 4 检验规则 4.1 检验原则 4.1.1 安全技术防范(系统)工程的检验工作应符合国家法规及 GB 50348、GA 308 等标准的规定。 4.1.2 检验项目应覆盖工程合同、正式设计文件中涉及的各子系统主要技术内容。 4.1.3 检验过程应遵循先子系统,后集成系统的顺序。 4.1.4 对定量检验 的项目,在同一条件下每个点 应 进行 3 次以上的读值。 4.1.5 根据不同类别的检验要求, 按照本标准 附录 A.1和附录 A.2 表中相关规定的项目内容进行检验。 4.2 检验类别 4.2.1 竣工自检 工程设备安装调试完成后,施工单

12、位应按照合同和招标文件要求进行自检,自检内容应按附录 A中的 A.1表竣工自检项目表的相关要求进行,必要时可委托法定检验机构进行检测。 4.2.2 验收检测 4.2.2.1 新建、改建、扩建项目的工程验收检测前 ,系统应至少试运行 1 个月。 4.2.2.2 验收检测应由法定检验机构实施。 4.2.2.3 验收检测内容应按附录 A 中的 A.2 表工程验收检测项目表的要求进行。 4.2.3 周期性测评 4.2.3.1 高风 险等级的安防系统工程应进行周期性测评,每年宜不少于一次。 4.2.3.2 周期性测评应由建设单位组织实施,可由相关管理部门、技术专家及检测机构参与,必要时可由法定检验机构对

13、相关技术指标进行检测 ,可参照本标准附录 A 中规定的项目执行。 4.3 抽样原则 安全技术防范系统工程竣工自检、验收检测的抽样比例应按本标准附录 A的 要求 执行。 4.4 检验流程 4.4.1 检验前应对工程资料进行检查,检查的主要资料可包括:工程合同、系统正式设计文件(方案)、系统变更文件、设备清单、主要设备的检验报告或 3C 认证证书、产品合格证书等、系统施工图、平面布防图、网络拓扑图、配 线表、机房布置图、隐蔽工程验收单、系统试运行报告、初验报告及竣工报告等。 DB33/T 334 2011 3 4.4.2 根据工程设备配置清单对各子系统主要设备进行配置检查,检查结果应符合工程合同与

14、设计要求。 4.4.3 实施检测前,应根据工程合同、设计要求与相关标准制定检测实施细则,细则应包括检验目的、检验依据、检验内容及方法、使用仪器、检验步骤、测试方案、检测数据记录表及数据处理方法、检验结果评判等内容。必要时可摄取现场照片、视频图像等资料留存备查。 4.4.4 依据检验实施细则对系统各项功能进行检测,检测完毕后出具书面检测报告。 4.5 判定准则 4.5.1 检验中有不合格项时,允许改正后进 行复检。复检时抽样数量应加倍,复检仍不合格则判该项为检验不合格。 4.5.2 若子系统主控项目有一项检验不合格,则判定该子系统检验不合格。 4.6 检测报告 4.6.1 基本信息 检测报告基本

15、信息应包含项目名称、检验类别、委托单位名称及地址、建设(使用)单位名称及地址、施工单位名称及地址、检验日期、检验地点、检验依据、检验项目、项目描述、检验结论等内容。 4.6.2 抽样信息 检测报告应包含系统前端设备的总数量、测试数量、抽样比例、抽样范围及安装位置等内容。 4.6.3 检验内容 检验报告应按各系统进行编制,系统检验内容应包含标准要求、检验项目(测试项目按附录 A要求)、单项检验结果、实测数据等内容。 5 入侵报警系统 5.1 控制功能 5.1.1 主控功能 5.1.1.1 主控设备操作功能检查应按系统操作说明,对主控设备的各项控制、编程等功能进行实际操作,并反复几次。系统提供给操

16、作者的控制及遥控功能、可编程功能、可预置功能、信息传递等功能应准确、可靠、操作自如。 5.1.1.2 对具有分控功能的系统应按权限等级进行操作检查,各分控应服从于主控统一管理。 5.1.2 报警记录 5.1.2.1 开机 5 秒后关机,检查记录结果应具有显示和记录开(关)机时间,并保存有报警、故障、被破坏、设防、撤防、更改时间等历史信息。 5.1.2.2 按第 5.1.1、第 5.2 的要求进行功 能检查后,按本标准 5.2 的要求对报警功能检查,检查记录结果,记录内容应包含报警发生时间、地点、报警信息性质、故障信息性质等信息,信息内容要求准确、明确。 5.1.2.3 对具有管理功能的系统,按

17、系统操作说明进行检查,应能自动显示、记录系统的工作状态,并具有多级管理密码。 DB33/T 334 2011 4 5.1.3 自检功能 按系统操作说明操作,复核系统具有的自检或巡检功能,模拟系统中入侵探测器或报警控制设备发生故障、被破坏,查看系统声光报警,报警信息应能保持到手动复位。 5.2 报警功能 5.2.1 设防状态 相关报警防区在设防状态下,人为触发探测器,控制设备应在允许的响应时间内立即发出声、光报警。报警信息应能保持到手动复位。 5.2.2 撤防状态 相关报警防区在撤防状态下 , 人为触发探测器 , 报警系统不应对探测器的报警状态做出响应 ,控制设备不应发出声、光报警 。 5.2.

18、3 恢复受警 按系统操作说明操作使相关报警防区恢复受警,人为触发相应的入侵探测器,控制设备发出声、光报警,探测器的入侵探测与报警功能应正常。 5.2.4 紧急报警 在任何状态下触动紧急报警装置,在控制设备上应显示出报警发生地址,并发出声光报警。报警信息应能保持到手动复位,报警信息应无丢失。紧急报警应具有防误触发措施,被触发后应能自锁。 5.2.5 延时报警 在有延时功能需要的警戒区域内进行试验。在警戒状态,启动外出延迟,同时计测外出延迟时间。在延迟预定值内,警戒区内任何活动目标均不能产生报警;达到预定值后,人为触发入侵探测器,应立即发出声、光报警。 5.2.6 多路同时报警 在设防状态,同时触

19、发 2路以上紧急报警开关或入侵探测器,检查报警信号是否根据报警优先等级依次记录,主控设备应有声、光报警;在撤防状态,同时触发 2路以上紧急报警开关,主控设备应立即发出声、光报警。 5.2.7 多级报警 在多级报警控制系统中,根据系统设计要求模拟各类报警,报警控制器应向上一级报警控制设备发出报警信息,检查各级报警控制设备与记录应显示出报警源地址与报警类型,并发出声、光报警,报警信息应能保持到手动复位。 5.3 防拆及故障报警 5.3.1 故障报警 5.3.1.1 在任何撤/ 布防状态下,对有线传输系统中的报警信号传输线路进行开路、短路及并接其他负载模拟操作时,控制设备应发出声、光报警,显示报警信

20、息,报警信息应能保持到手动复位。 DB33/T 334 2011 5 5.3.1.2 在任何撤/ 布防状态下,对有线传输系统中的探测器和防盗报警控制器主要电源模拟切断,防盗报警控制设备应能发出声、光报警信息,显示线路故障信息,该信息应能保持到手动复位。 5.3.1.3 在任何撤/ 布防状态下,对使用市话网传输报警信号系统中的传输电 话线模拟切断,应发出声、光报警,应显示线路故障信息,该信息应能保持到手动复位。 5.3.1.4 在利用数据网络传输报警信号的系统中,模拟发生网络传输故障或信息连续阻塞超过 30 秒时,报警控制设备应发出声、光报警。 5.3.2 探测器防拆报警 在任何撤 /布防状态下

21、,打开探测器外壳或触发探测器防拆触点,在控制设备上应显示出探测器地址,并发出声、光报警,报警信息应能保持到手动复位。 5.3.3 控制器防拆报警 在任何撤 /布防状态下,打开控制器外壳或触发控制器防拆触点,控制设备应发出声、光报警,报警信息应能保持到手动复位。 5.4 报警线路 5.4.1 检查备用的报警线路功能 是否正常,对特别重要场所,模拟主线路故障,系统应能自动转换到有线或无线的备用方式实现报警。 5.4.2 利用市话网电话线传输报警信息的系统,在线路上模拟挂接使用通信设备,例如电话机、传真机等,然后触发报警探测器,在主叫方式下应具有报警优先功能,应有被叫禁用措施。 5.5 报警声级 用

22、声级计在距离音响发声器件 1 m的正前方测量。安装于室内的发声器报警声级应 80 dB(A),安装于室 外的发声器报警声级应 100 dB(A)。 5.6 报警联动 5.6.1 一般要求 模拟发生 报警时,与其相关的视频安防监控子系统、出入口控制子系统及灯光照明设备等应能按照系统设计要求正确联动,并有效记录联动信息。 5.6.2 声音复核 5.6.2.1 用声级计测量并记录装有声音复核装置的区域的环境背景噪声,应 45 dB(A)。 5.6.2.2 在设计防护范围内,人为触发报警并模拟现场人的说话、走动、橇、凿等声音,报警系统应在发出声、光报警的同时,联动开启声音复核子系统。 5.6.2.3

23、监控中心应能清晰分辨现场模拟声音,录音设备应能同时录制现场声音,声音回放效果应清晰可辩。 5.6.3 图像复核 5.6.3.1 在设计防护范围内,人为触发报警,报警系统应在发出声、光报警的同时,联动开启图像复核系统,将现场图像传输到监控中心,同时进行图像的显示和记录。 DB33/T 334 2011 6 5.6.3.2 人体 参考目标在探测器设计探测范围边界上,以 0.75 m s、 3m s 的速度,选择最短距离通过探测区和联动摄像机视场,触发报警及报警联动系统。目视检查在响应指定显示器上所显示图像及联动录像机所录制的图像,应能显示、记录人体参考目标。 5.6.3.3 当系统装有联动照明装置

24、时,照明设备应与图像复核装置联动启动,用照度计测量并记录现场照度,应符合设计要求。 5.7 报警反应速度 5.7.1 紧急报警 反应时间 人为触发紧急报警按钮,以触发时为起点,以监控中心控制设备发出声、光报警为终点,使用秒表测其间隔时间应符合要求。 5.7.2 入侵探测器反应时间 人为触发入侵探测器报警,触发方式按本标准5.8 的要求进行,以探测器报警指示灯亮为起点,监控中心控制设备发出声、光报警为终点,使用秒表测其间隔时间应符合要求。 5.7.3 故障报警反应时间 人为模拟外部连线短路或断路,以短路或断路时为起点,以监控中心控制设备发出声、光报警为终点,使用秒表测其间隔时间应符合要求。 5.

25、7.4 防拆报警反应时间 人为触发探测器防拆开关或触点,以触发时为起点,以监控中心控制设备发出声、光报警为终点,使用秒表测其间隔时间应符合要求。 5.7.5 联动启动反应时间 在具有报警联动区域内,人为触发入侵探测器,以探测器指示灯亮为起点,以复核图像建立、录像设备开启及其他联动功能启动为终点,使用秒表测其间隔时间应符合要求。 5.7.6 报警响应时间 在无特殊要求的情况下,报警响应时间一般应满足表 1的要求,其他情况应满足相关标准要求。DB33/T 334 2011 7 表 1 报警响应时间 序号 类别 要求 备注 1 紧急报警 2 s / 2 入侵探测 2 s / 3 防拆报警 2 s /

26、 4 故障报警 4 s / 5 采用间接输入式控制设备 4 s / 6 采用分线制、总线制和无线制控制设备 2 s / 7 采用局域网、电力网和广电网传输的报警 2 s / 8 采 用公共电话网传输的报警信号 20 s 报警启动(探测报警至抢占电话线自动拨号) 时间应符合 1 3 的要求 9 报警联动启动 符合设计要求 / 10 其他报警方式 符合设计要求 / 5.8 探测灵敏度 5.8.1 被动红外、多普勒微波、超声及双鉴探测器 采用步行测试方法进行现场测试,作为参考目标的双臂交叉在胸前,在设计探测范围边界上分别为0.3 m/s, 1 m/s, 3 m/s的三种速度移动,在 3 m或最大探测

27、距离 30%以内(二者取其小值),应产生报警状态。本试验应在设计最大探测范围内至少选 3点进行。 5.8.2 遮挡式探测器 用一直径 200 mm圆柱形物体,其长度应能充分遮断射束,以大于 10 m/s的速度垂直于射束轴线方向通过射束,探测器不应产生报警,当物体以小于5 m/s 的速度通过射束时,探测器立即产生报警状态。本试验应在设计最大探测范围内至少选3 点进行。 5.8.3 开关式探测器 逐渐打开装有开关式探测器的门、窗,开启门隙最大为 60 mm,开关式探测器应产生报警状态。本试验应以不同速度进行,至少重复3 次。 5.8.4 其他特殊探测器 遇有其他探测器时,可采用相应的模拟器模拟报警

28、事件,探测器应产生相应报警信号。 5.9 探测范围 探测范围试验应在防护的最大范围边界上进行,有效防护范围应符合相关设计要求。 5.10 其他功能 具体工程中具有的而以上功能中未涉及到的项目,其检验要求应符合相应标准、工程合同及设计任务书的要求。DB33/T 334 2011 8 6 视频安防监控系统 6.1 控制功能 6.1.1 切换控制 6.1.1.1 在监控中心控制台,按系统操作说明对系统的画面定格、画面手动切换、编程自动切换、报警自动转换等功能进行实际操作验证,并反复多次,检验其是否准确、可靠、操作自如,相关视频输入信号应在指定的监视器上进行固定或时序显示、各功能应能正确实现,各功能应

29、符合设计要求;关断系统电源, 5 min 后开机,目测观察所有字符设置不应改变。 6.1.1.2 使用秒 表测试、记录切换时间,切换图像显示重建时间应在可接受的范围内,切换响应时间应符合设计要求。 6.1.1.3 具有音频监控功能的系统应能实现视频、音频正确对应、同步切换。 6.1.2 遥控功能 6.1.2.1 在按 本标准 6.1.1 要求进行操作的同时,对前端摄像机、云台、镜头、防护罩等前端设备的各种功能进行遥控,控制效果应平稳、准确。 6.1.2.2 在遥控功能测试时,还应对前端设备的焦距范围、光圈大小、云台转速等性能进行检测,应符合相关设计要求。 6.1.3 联动控制 模拟其他系统向视

30、频安防监控系统发出联动信号,检查视频安防监控系统是否按照预定模式正确工作,联动响应时间应符合设计要求。 6.1.4 多级分控检查 具有多级或异地控制功能的系统应按系统操作说明检查分控功能,其检查内容 见 本标准6.1.1 6.1.3,主控与各分控之间不应出现控制冲突,主控的控制优先级应为最高。 6.2 图像监视 6.2.1 测试环境 图像监视功能检测应在监视区域内气象条件、环境照度符合设计要求时进行,如不符合要求,可进行人工模拟,或者更换检测时间。 6.2.2 显示功能 6.2.2.1 按系统操作说明模拟手动、自动切换,将需检测的图像(如:画面定格、切换显示、多路报警显示、视频警戒区)传输至需

31、检测的显示设备上,采用主观评价方法对单画面或多画面进行评价,系统监视或回 放的图像应清晰、稳定,显示方式应满足设计要求。 6.2.2.2 显示画面上应有图像编号地址、时间、日期等,所有显示时间应一致;文字显示应采用简体中文,字符显示应准确无误,无抖动。电梯轿厢内的图像显示宜包含电梯轿厢所在楼层信息和运行状态的信息。 DB33/T 334 2011 9 6.2.2.3 采用主观评价方法对显示或回放的图像的色彩还原性、灰度级还原性、现场目标图像轮廓还原性、事件后继顺序及声音特征等方面进行判断,应保持原始场景特征。 6.2.3 监视范围 通过查看监视器显示的图像,检查各路摄像机的视场,对相关标准与设

32、计要求中必须监视的重要部位,应实时监视、无盲区,其他监视区域应符合相关标准与设计要求。 6.2.4 图像主观评价 6.2.4.1 用照度计测量并记录被测摄像机监视现场内的照度,如不符合标准或设计要求,应检查是否有辅助光源。室内照度应满足监控室设计要求。 6.2.4.2 系统多画面图像主观评价应目视抽测检查系统多画面图像按 本标准 附录 B 的规定进行评价打分。 6.2.4.3 系统单画面图像主观评价应目视抽测检查系统单画面图像应包括光照度最差、外界干扰最强等情况,根据图像的劣化程度,按本标准 附录 B 的规定进行评价打分。 6.2.5 图像质量 6.2.5.1 照度要求 用照度计测量并记录被测

33、摄像机监视场内被测清晰度处的现场照度,作为参考。 6.2.5.2 水平清晰度 在摄像机前设置清晰度测试卡,测试卡图像在监视器中显示满屏时,用目视法观察监视器图像中心楔上能分辨的最大线数,回放图像与监视图像比较应无明显劣化,移动目标图像的回放效果应达到设计和使用要求。 图像水平清晰度应达到相关标准与设计使用要求,如无特殊要求则应达到以下要求: a) 实时显示黑白电视水平清晰度: 400 TVL; b) 实时显示彩色电视水平清晰度: 270 TVL; c) 回放图像中心水平清晰度: 220 TVL。 6.2.5.3 图像分辨率 检查数字视频编码设备配置,记录视频图像编码方式、图像大小尺寸、帧率、码

34、流等参数,应符合相关标准与设计要求。 6.2.5.4 图 像亮度鉴别等级 在摄像机前端设置灰度等级测试卡,摄像机摄取图像信号,在监视器图像接近满屏时,用目视法测量可分辨的最大亮度鉴别等级,黑白电视灰度等级应 8级。 6.2.5.5 视频信号幅度 在摄像机前端设置标准测试图(白色),摄像机摄取图像信号,在监视器图像接近满屏时,在监视器或录像设备输入端测量视频幅度,电平值范围应为 0.7 Vp-p 1.4 Vp-p。 6.2.6 图像实时性 DB33/T 334 2011 10 6.2.6.1 视频图像信号应满足图像实时性要求,采用单帧回放方式检查数字视频实时帧率应不低于 25 f/s;网络远程图

35、像、回放图像的实时性应满足设计和使用要求。 6.2.6.2 采用统一触 发时钟方式,检查终端图像显示、视频记录与现场图像的同时性,计算图像显示延迟时间,延时时间应满足相关标准与设计使用要求。 6.2.6.3 具有音频监控功能的系统,应检测视频音频同步功能;采用唇音同步测试方法,视频显示的动作信息与对应的音频信息应具有一致性。 6.3 记录存储 6.3.1 记录功能 按系统操作说明对系统的手动录像、定时录像、报警录像、联动录像等进行实际操作验证,逐项检查录像设备对前端各摄像机摄取图像以及前端音频的记录功能。录像的启止时间应满足设计和使用要求。 6.3.2 记录信息 按系统操作说明调用视频记录图像

36、,记录画面上应有 图像编号地址、时间、日期等,电梯轿厢内的图像显示宜包含电梯轿厢所在楼层信息和运行状态的信息。 6.3.3 检索回放 按系统操作说明。输入预定的检索条件,应能迅速、正确检索,回放图像时与现场图像比较不应有明显变化,图像质量要求应符合本标准6.2的要求。 6.3.4 存储连续性 采集连续录像自动分段的任意相邻两个数据记录段,观测和计算前一段结束时间与后一段开始时间的时间差值,记录间隔时间应 0.4 s。 6.3.5 存储容量 6.3.5.1 在正常使用状态下进行长时间的连续记录,并以 1 h 为单位得出占用存储介质的数据量,再根据总容量计算出最大记录时间, 最大记录时间应当符合设

37、计和使用要求,检查超时记录后能否自动将起始数据覆盖。 6.3.5.2 对试运行期间的录像进行查阅,应符合设计和使用要求。 6.4 视频报警 6.4.1 视频信号丢失报警 在前端模拟切断视频输入信号,监控中心应能发出报警响应,响应方式应符合相关标准与设计要求。 6.4.2 图像分析报警 具有视频移动报警功能或智能视频图像分析功能的系统,应能按系统操作说明任意设置视频警戒区域和报警触发条件、报警响应动作;人为模拟触发条件,监控中心应能发出报警响应,响应方式应符合相关标准与设计要求。 6.4.3 其他报警 DB33/T 334 2011 11 具备其它如视频遮挡报警、视频信号异常报警、输入/输出视频

38、制式不匹配报警、非法访问报警、网络断开报警、 IP冲突报警、硬盘错误报警及硬盘满报警等报警功能的系统,应能按系统操作说明设置报警触发条件、报警响应动作;人为模拟触发条件,监控中心应能发出报警响应,响应方式应符合相关标准与设计要求。 6.5 系统管理 6.5.1 用户管理 按照系统操作说明检查视频监控系统管理平台的用户设置(如:多级管理员,各级人员权限分配)、非法人员访问、意外系统操作等安全管理功能,系统功能应符合相关标准与设计使用要求。 6.5.2 设备管理 按照系统操作说明检查设备管理功能,系统应能正确识别、管理所属设备,参数配置真实有效,非法设备接入和设备丢失报警等功能应符合相关标准与设计

39、使用要求。 6.5.3 其他管理 按照系统操作说明,检查系统应具备的事件记录、信息统计等其他功能,应符合相关标准与设计使用要求。 6.6 其他功能 具体工程中具有的而以上功能中未涉及到的项目,其检验要求应符合相应标准、工程合同及设计任务书的要求。 7 电子巡查系统 7.1 系统功能 7.1.1 设置功能 人为模拟设置电子巡查子系统的保安人员巡查程序,并按该程序模拟巡查现场后查看相关记录结果应准确。 7.1.2 报警功能 人为模拟人员巡查不到位等非正常状况,包括巡查时刻、巡查顺序等,检查管理主机是否有报警。 7.1.3 显示功能 7.1.3.1 按说明书方法对管理主机采集数据、查看记录数据进行操

40、作,每条巡查记录应准确显示时间(年、月、日、时、分、秒)、地点、人员信息。 7.1.3.2 在线式电子巡查子系统应能实时显示识读装置的状态、设备编号或者代码。 7.1.4 联动功能 当在线式电子巡查子系统与入侵报警子系统、出入口控制子系统联动时,按设计要求模拟联动,应保证对联动设备的控制准确可靠,相关记录信息可调阅查询。 7.2 信息采集 DB33/T 334 2011 12 7.2.1 人为模拟巡查过程,确定巡查启动时间,逐一通 过各巡查地点时按正常方式操作,并记录相关时间、位置信息,检查采集装置或识读装置应能正常采集到巡查信息。 7.2.2 对于离线式电子巡查系统,人为多次识读同一个巡查采

41、集装置内的信息,检查是否有防复读功能。 7.3 识读响应 7.3.1 人为现场模拟各巡查点识读过程,使用秒表进行测量,以采集装置或识读装置触发识读为起始时间,以识读装置发出声、光或者震动等提示为终止时间,其时间间隔应小于 1 s。 7.3.2 人为现场模拟各巡查点识读过程,使用秒表进行测量,采用本地管理模式的在线式电子巡查子系统,以现场触发巡查点为起始时间,以管理终端接受到该巡查信息提示为终 止时间,其时间间隔不应大于 5 s;采用电话网管理模式时,现场巡查信息传输到管理终端的响应时间不应大于 20 s。 7.4 信息记录 7.4.1 存储信息 7.4.1.1 按 本标准 7.2 的要求,检查

42、正常巡查信息,相关巡查时间、人员、位置信息应正确,巡查时间误差应符合相关设计要求。 7.4.1.2 检查异常巡查信息,系统应对正常和异常巡查(迟到、早到、错巡、漏巡、人员班次错误等)信息进行记录。 7.4.2 存储容量 7.4.2.1 以一条巡查信息为单位得出占用存储介质的数据量,再根据总容量计算出最大存储数量;在线式巡查子系统的识读装置宜具有巡查信息存储功能,存储容量由产品标准规定。 7.4.2.2 人为将电子巡查按钮断电后,重新通电并检查断电之前的巡查记录是否有丢失;离线式巡查子系统的采集装置在换电池或者掉电时,所存储的巡查信息应不丢失,保存时间应不少于 10 d。采集装置应能存储 4 0

43、00 条的巡查信息。 7.4.2.3 以系统设定的每轮巡查信息为单位得出占用存储介质的数据量,再根据每天进行巡查的轮数和管理终端用于存储巡查信息的总容量,计算出最大存储天数,或调用试运行记录,追查已存记录天数;系统巡查信息在管理终端(管理中心)中保存时间应 30 d。 7.5 管理功能 7.5.1 用户管理 按使用说明对系统操作 (管理 )员的授权、登录、交接 进行管理,并设定操作权限,使不同级别的操作 (管理 )员对系统有不同的操作能力。 7.5.2 查询输出 7.5.2.1 按照使用说明对巡查系统的记录信息进行查询,在授权下可按时间、地点、路线、区域、人员、班次等方式对巡查记录查询统计;在

44、授权下也可按专项要求(迟到、早到、错巡、漏巡或系统故障等)对巡查记录查询统计。 7.5.2.2 按照使用说明操作,将采集装置或识读装置内的巡查信息直接输出打印或通过信息转换装置下载到管理终端输出打印。 7.6 其他功能 DB33/T 334 2011 13 具体工程中具有的而以上功能中未涉及到的项目,其检验要求应符合相应标准、工程合同及设计文件要求。 8 出入口控 制系统 8.1 系统功能 8.1.1 钥匙管理 按使用说明对系统中的钥匙进行授权,使不同级别的目标对各个出入口有不同的出入权限;有效钥匙应有防止使用同类设备非法复制的密码系统,密码系统应能修改。 8.1.2 设置功能 按使用说明分别

45、按时间、逻辑、区域、事件和级别分档等进行系统设置,检查出入口识读与执行机构的判别和处理功能是否准确。 8.1.3 联动功能 当出入口控制子系统与入侵报警、视频安防监控、火灾报警等系统联动,按设计要求模拟联动,应保证对联动设备的控制准确可靠,相关记录信息可调阅查询。 8.2 目标识读 8.2.1 识读部分应能通过识读现场装置获取操作及钥匙信息并 对目标进行识别,应能将信息传递给管理与控制部分处理,应能接受管理与控制部分的指令;识读装置应操作简便,识读信息应可靠。 8.2.2 使用有效或非有效钥匙对识读部分进行识读操作,对系统的误识率与拒识率进行检测,具体方法 参见 附录 C 中的规定,应能满足相

46、关标准与设计要求。 8.2.3 按系统使用说明对识读装置的各种操作和接受管理控制部分的指令进行检查,识读装置应有相应的声和 /或光提示。 8.3 执行机构 8.3.1 检查闭锁部件或阻挡部件在出入口关闭状态和拒绝放行时的执行状态,其闭锁力、阻挡范围等性能指标按相关产品标准进行检验,应满足使用管理要求。 8.3.2 检查电 控开锁功能,执行机构应准确可靠,一次有效操作,只能产生一次有效动作;模拟断电等故障状态,执行机构应有应急开启功能。 8.3.3 检查出入准许指示装置,准许和拒绝两种状态应具有声、光、文字、图形或物体位移等提示,且应易于区分而不致混淆。 8.3.4 使用秒表测量,记录从收到指令

47、至完成出入口启 /闭的过程 (即完成一次启 /闭 )的时间间隔,响应时间应 2 s,或符合相关设计要求。 8.3.5 依据使用说明操作,出入口开启时采用秒表计时并统计出入数量,对通过人员和 /或物品的通过的时限和 /或数量应符合设计要求。 8.4 报警功能 8.4.1 人为模拟发生下列情况,子系统应报警,报警信号应为声 /光提示: a) 按使用说明操作,当连续若干次(最多不超过 5 次)在目标信息识读设备或管理 /控制部分上实施错误操作时; DB33/T 334 2011 14 b) 当所控制的门体未正常关闭时; c) 当强行拆除和 /或打开识读现场装置时。 8.4.2 系统应具有非授权进入时

48、(如当未使用授权的钥匙而强行通过出入口时、未经正常操作而使出入口开启时等)的报警功能,检测方法按相关标准执行。 8.5 信息记录 8.5.1 按使用说明检查出入口控制系统,系统应能将出入事件、操作事件、报警事件等信息记录存储于系统的相关载体中,并能形成报表。 8.5.2 使用有效或非有效钥匙对识读部分进行识读操作,模拟进出状 态。按本标准 8.2、 8.3 的要求进行识读,相关进出信息应正确,时间误差应符合相关设计要求;检查主机存储记录,记录应包含每一次出入人员的时间、目标、位置、行为,对非有效进入应具有阻止和记录功能;其中时间信息应包含:年、月、日、时、分、秒,年应采用千年记法。 8.5.3

49、 存储信息时间应 30 d。 8.6 管理功能 8.6.1 按使用说明对系统操作 (管理 )员的授权、登录、交接进行管理,并设定操作权限,使不同级别的操作 (管理 )员对系统有不同的操作权限; 8.6.2 按使用说明操作登录系统,检查授权范围内的事件记录、存储于系统相关载体中的事件信息,进行统计、 筛选、检索、显示和或打印,并可生成报表。 8.7 其他功能 具体工程中具有的而以上功能中未涉及到的项目,其检验要求应符合相应标准、工程合同及设计任务书的要求。 9 停车库(场)管理系统 9.1 挡车器基本功能 按系统操作说明书要求对挡车器基本功能进行实际操作,其功能应符合相关标准及设计使用要求: a) 挡车功能,系统的出 /入口部分应具有通过自动或人工控制挡车器,允许车辆通行的功能 ,并具有防砸车功能。 b) 应急开启 /关闭,在停电或系统不能正常工作时,应可以手动开启和 /或关闭挡车器。 c) 防暴防冲撞,通过增加防护装置,应可阻止车辆冲撞 子系统的设备;通过安装强力的挡车设备,子系统应可防止车辆强行通过挡车器。 d) 从车辆身份信息确认放行到挡车器开启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标准规范 > 地方标准

copyright@ 2008-2019 麦多课文库(www.mydoc123.com)网站版权所有
备案/许可证编号:苏ICP备17064731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