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B33 T 958-2015 柏木用材林培育技术规程.pdf

上传人:卡尔 文档编号:346152 上传时间:2019-07-20 格式:PDF 页数:13 大小:452.69KB
下载 相关 举报
DB33 T 958-2015 柏木用材林培育技术规程.pdf_第1页
第1页 / 共13页
DB33 T 958-2015 柏木用材林培育技术规程.pdf_第2页
第2页 / 共13页
DB33 T 958-2015 柏木用材林培育技术规程.pdf_第3页
第3页 / 共13页
DB33 T 958-2015 柏木用材林培育技术规程.pdf_第4页
第4页 / 共13页
DB33 T 958-2015 柏木用材林培育技术规程.pdf_第5页
第5页 / 共13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1、ICS 65.020.20 B05 DB33 浙江省 地方标准 DB 33/T 958 2015 柏木用材林培育技术规程 Technical regulation of cultivation for Cupressus funebris Endl. 2015 - 03 - 01 发布 2015 - 03 - 31 实施 浙江省质量技术监督局 发布 DB33/T 958 2015 I 前 言 本标准依据 GB/T 1.1-2009给出的规则起草。 本标准由浙江省林业厅提出。 本标准由浙江省林业标准化技术委员会归口。 本标准起草单位:中国林业科学研究院亚热带林业研究所、浙江省开化县林场、淳安县新

2、安江开发总公司。 本标准主要起草人:周志春、乔卫阳、金国庆、刘青华、余梅生、丰忠平、徐金良、楚秀丽、张蕊。 DB33/T 958 2015 1 柏木用材林培育技术规程 1 范围 本标准规定了柏木用材林的种子采收和贮藏、苗木培育、苗木出圃、造林、抚育管理、技术档案管理等内容。 本标准适用于浙江省柏木用材林的培育。 2 规范性引用文件 下列文件对于本文件的应用是必不可少的。凡是注日期的引用文件,仅所注日期的版本适用于本文件。凡是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包括所有的修改单)适用于本文件。 DB33/T 179 林业育苗技术规程 DB33/T 653.1 林业容器育苗 第 1部分:苗木 3 术语

3、和定义 下列术语和定义适用于本标准。 3.1 空气切根 air root cutting 当容器苗根系长到容器壁外侧时利用空气进行自然修根的过程。 4 种子采收和 贮藏 4.1 采种母树 选择经过审 (认 )定的柏木种子园良种或 20年生以上的优良母树采种。 4.2 种子采收 4.2.1 采收时间 在8 月 9 月, 着生于老枝基部的 2年生 球果由青绿色转为褐色时应及时采收,采收时应注意球果的颜色和着生的位置,区别当年生幼果和 2年生成熟果 。 4.2.2 采收方法 宜采用人工采摘球果方法进行采收。 4.3 种子处理 采下的球果摊在室内 15 d 20 d,经过后熟作用再日晒,脱粒后去除杂质

4、,净化种子。 DB33/T 958 2015 2 4.4 种子贮藏 晒干后干净的种子,用塑料袋密封后干藏或置于 0 5 条件下冷藏。 5 苗木培育 5.1 裸根苗培育 5.1.1 圃地选择 宜选择前茬非苗木生产地或 新开荒地为圃地,要求交通方便、 地势平坦 、光照充足,以 土层深厚、土壤肥沃、 结构疏松、排灌方便的壤土、沙壤土为宜, pH 6.0 8.0。不宜选用连作地苗圃。 5.1.2 整地作床 在秋季深翻 25 cm 30 cm,翌春浅翻细耙。在整地同时,施入腐熟的基肥2000 kg 3000 kg/667 m2或复合肥 30 kg 50 kg,用高效低毒广谱杀虫、杀菌剂均匀翻耕入土。圃地

5、平整后作苗床,床面宽 1.0 m 1.2 m,高20 cm 25 cm,床间步道宽 30 cm 40 cm,床面 表土敲碎、压平、压实 。四周设置排水沟,要求畦沟浅,围沟深。 5.1.3 种子催芽和消毒 用 40 50 的温水浸泡种子 24 h 48 h,去除浮在水面上的种子,再用0.5% 高锰酸钾溶液浸种0.5 h,捞出用清水冲净 , 晾干,拌钙镁磷肥或草木灰后播种。 5.1.4 播种 宜 于 2月下旬至3 月上旬播种 ,或于11 月秋播。采用撒播或条播,撒播的播种量 为 4kg 5 kg/667m2,条播为 3 kg 3.5 kg/667m2。播后用火烧土 (焦泥灰)等薄土覆盖, 覆盖厚度

6、以不见种子为宜。然后盖草 ,厚度以不见床面表土为宜。 5.1.5 苗期管理 5.1.5.1 揭草 播种后 1个月左右,苗木开始出土,待幼苗大部分出土后,及时于阴天或傍晚分批揭草。 5.1.5.2 施肥 当苗木长出 2 轮 3 轮真叶,进入速生期时开始追肥。前期一般可施尿素,水施或撒施,水施浓度0.2% 0.5%,撒施用量 3 kg/667m2次 5 kg/667m2次,两次施肥的间隔期 15 d左右;中期应施 N、 P、 K复合肥,撒施为宜,用量为 4 kg/667m2次 8 kg/667m2次,两次施肥的间隔期 20 d左右,有条件的地方可施用稀释的腐熟人畜肥 , 每次撒施后应及时用树枝扫落

7、沾在苗木上的肥料; 9月下旬至 10月上旬可喷施 0.2% 0.5%的磷酸二氢钾溶液 或硼砂 ,每 10 d左右 1次,连续喷施 2次。 5.1.5.3 水分管理 土壤干旱时及时浇水,雨季及时排涝,防止圃地积水。 5.1.5.4 遮阳 夏季高温干旱期需搭建 遮阳 网,荫网透光率为 50% 60%为宜 。 DB33/T 958 2015 3 5.1.5.5 除草 苗木出土揭草后可开始除草,除草不应伤及苗根。 5.1.5.6 间苗 苗床内苗木过密时,应及时间苗,间苗工作一般分 2次 3次完成。最终保留密度为 8万株 10万株/667m2。 5.1.5.7 病虫害防治 5.1.5.7.1 赤枯病 可

8、喷施 0.5 1.0 波美度的石硫合剂进行防治。 5.1.5.7.2 毒蛾 类 喷洒5% 氟啶脲乳油 1 000 2 000倍液,或80%敌敌畏乳油1500倍液,或 40%乐果乳剂 500倍液。同时,可刮除毒蛾卵块,搜杀越冬幼虫。 5.1.5.7.3 蜗牛 发生时可于晴天的傍晚在地表或根基周围撒 6%的甲萘威 四聚乙酸颗粒剂 ,撒蜗克星,用量 2 kg/667m2次。 5.1.5.7.4 蛴螬 用10% 二嗪磷颗粒剂(杀地虎) 500 g/667 m2,与 15 kg 30 kg细土混匀后 撒 于苗圃地。 6月中旬成虫盛发期, 用 50%辛硫磷乳剂 250 g/667 m2兑 20 kg 25

9、 kg干细土撒施。 5.2 容器苗培育 5.2.1 育苗设施 容器育苗应具备调控光、温、水、气等设施,如温室、大棚、遮阳棚、喷灌、喷雾等。 5.2.2 整地作床 容器苗床应清除杂草、石块,平整土地,四周开排水沟,床面覆盖黑色地布。 5.2.3 容器选择 宜选用无纺布网袋容器,规格 4.5cm( 8 10) cm。 5.2.4 基质配制 无纺布网袋容器的基质及配比(按体积比计算)为泥炭 谷壳(或树皮粉和锯屑) =6 4 或 7 3,每 立方米 配比基质添加缓 释肥 2.5 kg 3.0 kg,谷壳、树皮粉或锯屑应经沤制腐熟后 使 用。基质消毒 按DB33/T 653.1规定 执行。基质的 pH值

10、以 6.0 8.0为宜,调高 pH值可用生石灰或草木灰,调低pH 值用硫磺粉、硫酸亚铁或硫酸铝等。 5.2.5 基质装填和容器摆放 DB33/T 958 2015 4 网袋容器由网袋制作机器进行灌装生产。切割前用 0.15%的高锰酸钾溶液浸泡 12 h以上,切成8 cm 10 cm长的小段,排放在育苗盘上。 5.2.6 芽苗培育 5.2.6.1 苗床制作 在温室大棚内或利用小拱棚制作培育芽苗的苗床。床面宽 1.0 m1.2 m ,高 20 cm 25 cm,床间步道宽 30 cm 40 cm。苗床下面铺设拌有少量复合肥的砂 性黄心土 10 cm,上面覆干净细沙或火烧土 2 cm。 5.2.6.

11、2 种子催芽和消毒 按 本标准 5.1.3执行。 5.2.6.3 播种 宜在 12月至翌年 1月份播种。将经过催芽和消毒后的柏木种子按 10 g/m2的播种量均匀地撒播在苗床上,然后覆盖细沙或火烧土,厚度以不见种子为宜,上搭塑料薄膜 拱 棚。 5.2.6.4 播后管理 播种后要注意喷水保湿,保持苗床湿润。种子出土前苗床内温度最高不宜超过 35 。种子出土后,苗床温度控制在 30 以下。可采用通风、闭风和喷水方式调节温度。种子出土后应及时喷施 0.1%退菌特或 5%新洁尔灭 100倍液,以防芽苗猝倒病的发生。如发现病株,要立即拨除。当芽苗出现 1 个 2 个针叶时,在阴天或早晚喷施 0.1% 0

12、.2%尿素。 5.2.7 芽苗移栽 当芽苗长至 4 cm 6 cm高时,即可进行移栽。移栽前苗床和容器基质均要喷水,保持湿润。 用竹签松土后将芽苗轻轻拔起,注意保持根系的完整,放入盛有少量水的碗里或其他容器中,或带宿土放入盛器中盖上湿毛巾,避免阳光直晒。 移栽时,用竹签在容器中央插2 cm 3 cm深的孔穴,然后将截除过 长主根的芽苗放入孔穴,保持根系舒展,并挤压基质闭合孔穴,使基质与芽苗根部紧密接触,随即淋水。移植后 2周内,对缺株容器及时补苗。芽苗移栽宜选择阴天或晴天的早、晚进行,做到随起随栽。 5.2.8 苗期管理 5.2.8.1 水分管理 芽苗移栽初期应多次适量喷水,保持基质湿润;速生

13、期喷水应量多次少,在基质达到一定的干燥程度后再喷水;生长后期(10 月下旬以 后应控制喷水 ) 。喷水宜在早、晚进行,避免中午高温时进行。如遇连续大雨,降水过多时应注意容器排水。 5.2.8.2 追肥 幼苗进入速生期后开始追肥, 10月上旬后停止 追肥。追肥应根据苗木各个发育时期的需求,结合浇水和病虫害防治进行。前期用高氮肥,中期用氮 、 磷、钾平衡肥,后期用高磷、钾肥。若施化肥 应 配制成 0.2% 0.5%的水溶液施用,前期施肥浓度要稀,后期浓度稍浓,不应干施。根外追肥浓度为 0.1% 0.2%。追肥应在 阴天或 傍晚进行,不应在午间高温时进行。配比基质中已施用缓释肥的可不施或少施追肥。

14、5.2.8.3 遮阳 从芽苗移栽到 10月中下旬,宜在 50%透光率遮阳网下培育。阴雨天或晴天的早晚宜收起遮阳网。 DB33/T 958 2015 5 5.2.8.4 除草 采用人工拔草,做到容器内、床面和步道上无杂草。 5.2.8.5 空气切根 将育苗盘搁在铺设的砖块上,或者架空育苗盘即可实现空气切根。育苗盘直接放在地布上的,发现侧根穿透容器时,宜及时移动 育苗盘 ,以后每隔 1个月2个月移动 一次。苗木空气切根时,应适当控水。 5.2.8.6 分盘和分级育苗 当塑料育苗盘中容器苗平均苗高长到 12 cm 15 cm时,即需将苗木分盘与分级,按苗木大小分级放置和培育,规格较小的苗木,需加强追

15、肥。 5.2.8.7 炼苗 从10月中下旬开始,通过增加光照和控制水分等方式炼苗。 5.2.8.8 病虫害防治 按本标准5.1.5. 7执行。 6 苗木出圃 6.1 起苗 应做到随栽随起。裸根苗起苗前一天对苗圃地进行灌水或大量喷水,起苗时保持根系完整,防止机械损伤;容器苗起苗前 2 d 3 d进行喷水 。 起苗时剔除弱小的、生长不正常的苗木。 6.2 苗木分级 起苗后要立即在背风蔽荫处选苗,剔除有病虫害、机械损伤和发育不健全的苗木,然后按苗高和地径分级。柏木出圃造林苗木可分为 2级, 级以上苗木要求根系发达、苗干通直、色泽正常 。具体分级标准 见表 1。 表 1 柏木苗木分级 苗木类型 等级

16、分级标准 1年生 裸根 苗 级苗 苗高 35cm以上,地径 0.35 cm以上 级苗 苗高 25cm 35cm,地径 0.30 cm 0.35 cm 1年生容器苗 级苗 苗高 25 cm以上,地径 0.30 cm以上 级苗 苗高 18 cm 25 cm,地径 0.20 cm 0.30 cm 6.3 苗木检疫 按DB33/T 179 和 DB33/T 653.1执行。 6.4 包装和运输 按DB33/T 179 和 DB33/T 653.1执行。 DB33/T 958 2015 6 7 造林 7.1 造林地选择 宜选 海拔 600 m以下的低山、丘陵坡地的下部、坡麓 或 四旁 地 ,由石灰岩、紫

17、色砂岩和页岩等母质发育的 微碱性、 中性、微酸性土壤。 7.2 林地清理和准备 全面劈除和清理林地杂灌和杂草。块状或带状整地,块状整地 100 cm100 cm,带状整地的带宽100 cm,翻挖表土深 20 cm 25 cm。栽植穴规格 40 cm40 cm30 cm。 7.3 造林时间 宜在2 月 中 旬至3 月 中 旬造林,选择阴天或多云天气、土壤湿润时栽植。容器苗可迟至 4月上旬造林,应避免高温干旱天气栽植。 7.4 造林模式 可采用纯林,或与松、杉及非速生的阔叶树种混交造林,带状或小块状混交均可,混交比例宜为 2 1或 3 1。 7.5 苗木规格和栽植前处理 选用 1年生苗木为宜,采用

18、级以上苗木造林。栽植前应剪除裸根苗过长的主根, 亦可 疏剪部分枝叶。 7.6 栽植密度 初植密度为 167 株 296 株 /667m2,即株行距(150 200) cm( 150 200) cm。其中纯林的初 植密度可设计为 296 株 /667m2,即株行距 150 cm150 cm。 7.7 栽植方法 裸根苗栽植时应提苗悬空在穴中心,一回土、二轻提苗、三覆土、四 踩实 、五 培土,培土高度以高于苗木出圃土痕 5 cm左右;容器苗栽植应一回土 、 二栽苗 、 三覆土、 四培土,培土高度以高于容器苗原基质表面的 5 cm左右 ,根部忌踩踏 。 8 抚育管理 8.1 抚育 造林后第 1年 3年

19、,每年于 5月 6月和 9月 10月各抚育一次。 5月 6月全面锄草结合松土和培土,块状整地的松土范围 100 cm 100 cm,带状整地的松土带宽 100 cm,培土高度为 5 cm 10 cm; 9月 10月全面锄草和劈除杂灌木。造林后第4 年 5年,每年于 7月 8月全面劈草 1次,直至林分郁闭。 8.2 施肥 结合整地挖穴,均匀施入钙镁磷肥 0.20 kg 0.25 kg/穴作基肥 ,在造林后第 2 年和第 3 年的 5 月6 月结合幼林抚育沟施或穴施 0.05 kg 0.10 kg/株的复合肥。结合中龄林间伐环沟施或穴施 0.2 kg0.5 kg/株的复合肥。 DB33/T 958

20、 2015 7 8.3 间伐 10 年 12 年生时进行第 1次间伐 抚育 ,伐除伴生树种及生长不正常的被压木等,促进柏木保留木的生长。 18 年 20 年生时进行第 2次 间伐,最终保留密度为 100 株 120 株 /667m2。 8.4 主要有 害 生物 防治 柏木用材林主要有 毒蛾类、鞭角华扁叶蜂等害虫危害。柏毛虫可于早春用击树震荡法捕捉幼虫,用灯 光 诱杀成蛾,剪去有茧、卵的枝条烧掉,也可用 50%杀螟松乳剂 1500倍液喷杀幼虫; 鞭 角华扁叶蜂可用 3%敌死蜱粉 加细沙 土 2.5 倍 5 倍 , 用机动喷粉机喷施,也可用Bt 悬浮剂( 活芽孢 100亿个 /毫升 ),稀释 300倍液,加 5%溴氰菊脂 10 000倍弥雾防治。 9 技术档案 生产单位应建立完整、真实的生产栽培管理和销售记录档案,包括栽培地位置、面积、种子种苗来源、 整地、种植、培管等各项作业的用工和物料消耗等,档案长期保存。 10 营建模式图 营建模式图参见本标准 附录 A。 DB33/T 958 2015 8 A A 附 录 A (资料性附录) 柏木用材林标准化生产模式图 柏木用材林标准化生产模式图。 DB33/T 958 2015 9 图 A.1 柏木用材林标准化生产模式图。 _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标准规范 > 地方标准

copyright@ 2008-2019 麦多课文库(www.mydoc123.com)网站版权所有
备案/许可证编号:苏ICP备17064731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