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1届河南省许昌新乡平顶山高三第三次调研考试文综地理卷.doc

上传人:arrownail386 文档编号:346305 上传时间:2019-07-23 格式:DOC 页数:7 大小:177.89KB
下载 相关 举报
2011届河南省许昌新乡平顶山高三第三次调研考试文综地理卷.doc_第1页
第1页 / 共7页
2011届河南省许昌新乡平顶山高三第三次调研考试文综地理卷.doc_第2页
第2页 / 共7页
2011届河南省许昌新乡平顶山高三第三次调研考试文综地理卷.doc_第3页
第3页 / 共7页
2011届河南省许昌新乡平顶山高三第三次调研考试文综地理卷.doc_第4页
第4页 / 共7页
2011届河南省许昌新乡平顶山高三第三次调研考试文综地理卷.doc_第5页
第5页 / 共7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1、2011届河南省许昌新乡平顶山高三第三次调研考试文综地理卷 选择题 中央电视台 2011年 1月 3日新闻联播报道:受北方冷空气扩散南下影响,贵州、湖南、广西等地冻雨天气仍在持续,当地道路结冰,交通出行受到严重影响,有关政府部门紧急启动应对措施。当较强的冷空气南下遇到暖湿气流时,冷空气像楔子一样插在暖空气的下方,近地层气温聚降到 0 以下,湿润的暖空气被抬升,并成云致雨。当雨滴从空中落下来时,由于近地面的气湿很低,在电线杆、树木、植被及道路表面都会冻结上一层晶莹透亮的薄冰,气象上把这种天气现象称为 “冻雨 ”。回答下列各题。 【小题 1】冻雨现象最有可能出现在图中的( ) A 处 B 处 C

2、处 D 处 【小题 2】当该地区出现冻雨现象时,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处在单一气团的控制下 B上空有逆温层存在 C本次遭受雨雪冰冻灾害最严重的植被类型是温带落叶阔叶林 D地下潜水位迅速上升 答案: 【小题 1】 A 【小题 1】 B 图中 AB、 NOQ 分别代表经线和纬线, MOP 为晨昏线。读图回答下列各题。 【小题 1】若图中 AOB 为晨昏线与纬线切点的变化轨迹,则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当切点位于 O点时,北极圈与南极圈的正午太阳高度相差 90 B切点由 A点移至 B点的期间,气压带、风带北移 C当切点移至 B点时,全球昼夜平分 D当切点位于 A点时,北极圈昼长时间比赤道长 【小题

3、2】若图中 AB经线上的地方时为 12点,则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此时 O点的太阳高度一定为 90 B此时 A点的昼长一定为 12小时 C N、 Q两点此时是极夜期 D M、 N两点自转速度一定相同 答案: 【小题 1】 C 【小题 1】 C 读我国某地相关要素示意图,回答下列各题。 【小题 1】如果图示时刻是北京昼长最短的那天 12: 40取得的,则该地的经纬度为 A 110E, 30N B 130E, 60N C 110E, 3634N D 115E, 3626N 【小题 2】有关该地的判断,错误的是 A甲岩可能是花岗岩 B M坡容易产生滑坡现象 C图示地区区域流水补给地下水 D河谷的形成与

4、断层和流水侵蚀作用有关 答案: 【小题 1】 C 【小题 1】 A 读 “某产业在不同年代的区域分布图 ”(实线表示产业转移方向,虚线表示产品输出方向),完成下列各题。 【小题 1】图中反映的产业部门最有可能是 A钢铁工业 B制鞋工业 C石化工业 D软件制造业 【小题 2】从图中该产业转移的方向来看,影响该产业转移的主要区位因素是 A原料 B市场 C技术 D劳动力价格 【小题 3】从图中可以看出该产业先由 a区域转移到 b区域再到 c区域,而不是直接由 a区域转移到 c区域,其最主要的原因是 A劳动力价格 B国家政策 C交通运输 D技术 答案: 【小题 1】 B 【小题 2】 D 【小题 3】

5、 B 【小题 1】根据经纬度判断 a地区为欧洲地区, b为日本, c为中国东南沿海, d东南亚地区。该产业从欧洲逐渐转移到东南亚地区。从经济发达地区转移到经济落后地区。所以为廉价劳动力指向型工业。所以本题选择 B选项。 【小题 2】该产业转移在全球区域内寻找最优区位。从 ad 劳动力成本越来越低。所以本题选择 D选项。 【小题 3】产业转移逐步进行,与各国经济发展水平有关,各国的对外开放程度不同影响产业转移。所以本题选择 B选项。 图为我国东部某城市某功能区内的日均分时段人流量统计示意 图,读图,回答下列各题。 【小题 1】该功能区最有可能是 A行政区 B商务区 C住宅区 D工业区 【小题 2

6、】图中,能较准确地表示该功能区主干道形态的是 A B C D 答案: 【小题 1】 B 【小题 2】 C 【小题 1】根据图中人口流入和流出判断,该区域 8:00 以后人口流入大于流出,18:00以后人口流出大于流入,说明白天人口多,晚上人口少,可能为商务区。所以本题选择 B选项。 【小题 2】主干道的人流量应该最大,将人流量较大的 13400,17600,10000三点进行连线,类似于图中 。所以本题选择 C选项。 综合题 ( 10分) 自然灾害与防治 材料一 2011年 3月 11日 13时 46分。日本宫城县北部发生 9.0级地震,震中位于仙台港东 130分里处,震源深度 24千米,东京

7、有强烈震感,地震引发海啸、炼油厂爆炸进一步引起火灾、福岛第一第二核电站发生泄露事故 材料二 日本各地几乎都有有名的温泉,平均每个日本人都泡过温泉,日本人喜欢去温泉旅馆泡温泉,日本有 “温泉王国 ”的美称,日本人将温泉称为 “汤 ”,将泡温泉称为 “泡汤 ”,将温泉文化称为 “泡汤文化 ”。阅读上述材料,回 答下列问题: ( 1)此次地震的震中位于图 12中 A、 B、 C、 D四点中的 处,此次地震引发了海啸、火灾、核泄漏等一系列灾害,造成了巨大损失,这明各种灾害之间存在一定的 ( 4分) ( 2)读材料二,分析日本多温泉的原因。( 6分) 答案:( 1) B 关联性(区域链发现象)( 4分)

8、 ( 2)处在亚欧板块与太平洋板块的消亡边界,地壳活动比较频繁,岩浆活动多,地热资源丰富;海洋性季风气候,降水充足,地下水丰富。( 6分) ( 10分) 旅游地理 2010年上海世博会给世界留下了深刻的印象。下图是上海世博会日客流量柱状变化和客流量 变化趋势图,读图回答下列问题。 ( 1)分析图中客流数量变化的特点。( 2分) ( 2)由图可知,九月上旬客流量与七、八月份相比出现明显降低,主要原因是什么?( 2分) ( 3)上海世博会游园人数超过 7300万,创历届世博会之最。据统计国内游客中江苏占了 20.1%。试分析江苏来游园人数多的原因。( 6分) 答案:( 1)客流人数总量不断增长;日

9、客流量波动变化明显(节假日客流量增多)( 2分) ( 2)暑期结束,学生客流量大幅下降( 2分) ( 3)距上海近,市场距离短;交通便捷,运输方式多样;江苏经济发达,客源市场丰富。( 6分) ( 20分)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材料一:图是世界和我国某区域图。 材料二:甲、乙两地区气候资料 ( 1)甲乙区域农业有共同的经济作物是什么?与乙区域相比,甲区域发展经济作物的优势自然条件和限制性自然条件分别是什么?( 8分) ( 2)甲、乙两区域在石油工业发展现状上存在的明显差异是什么?为什么?( 12分) 答案:( 1)棉花( 2分) 优势条件是夏季光照充足;昼夜温差大,利于长绒棉的生长。( 4分

10、)限制性条件是水源。( 2分) ( 2)甲区域主要发展原油开采。原因是该区域石油资源储量丰富,开采条件较好;制造工业相对落后。( 6分) 乙区域石油化工发达。原因是该区域是我国经济发达地区,科技力量雄厚;市场需求量大。( 6分) ( 26分)阅读材料,结合学习过的知识,回答下列问题。 材料一: 2010年 9月 20日,由联合国训练研究所和达之路国际控股集团共同主办的 “2010 年中非经济合作论坛 中国企业对非洲发展的贡献 ”,在上海举行。中非论坛的举办为中非传统友好注入新的活力和动力,加强了中非农业和工业等经济领域的广泛合作,为中非双方的稳定和发展,为全世界人民战胜饥饿和贫困作出新的贡献。

11、 11月 14日,中国总理温家宝建议扩大中非贸易规模,中非双方不断优化贸易结构,挖掘潜力,力争到 2010年使中非贸易达到 1000亿美元。 材料二:非洲气候类型分析图(图 1)及非洲部分国家商品出口情况图(图 2)。 据以上材料分析回答: ( 1)图中 A1和 A2都是 (气候类型),成因却不同,请分析两地 气候成因的差异。( 10分) A1成因: 。 A2成因: 。 ( 2)我国与非洲的对外贸易合作极具互补性,试结合相关信息和我国经济发展需要,分析这种互补性的体现。( 6分) ( 3)图中 B、 C过渡地带和我国内蒙古草原利用中存在的共同问题 土地退化。土地退化既是生态问题,更是社会问题。

12、为了防止土地退化,两地区应采取哪些措施?( 8分) 答案:( 1)热带雨林气候( 2分) A1成因:地处赤道附近,终年受赤道低气压带控制,多对流雨。( 2分) A2成因:地处南回归线附近,受来自(印度洋)海洋上东南信风带控制;位于山地迎风坡, 多地形雨;且沿岸有(马达加斯加)暖流流经,增暖加湿。( 6分) ( 2)我国经济发展需要大量的自然资源,非洲有丰富的铁矿、铜矿、石油、木材等资源;非洲工业加工制造业不发达,需要进口工业产品,我国工业产品,价廉物美,出口竞争能力强;非洲发展经济欠缺资金、技术等,我国有能力提供资金和技术等方面帮助;随着我国经济的发展,资源密集型的企业需要向外转移,非洲在经济

13、发展的前期需要引进外来投资,接纳产业转移等。( 8分,其它言之合理,亦可酌情给分。) ( 3)土地利用应因地制宜,不宜农耕地区应退耕还林、还牧;在牧区要制定合理载畜 量,防止过度放牧,建立人工草场;农耕区合理排灌,防止水土流失和土壤盐渍化;工矿、交通建设要注意保护环境;鼓励、推广开发利用太阳能、风能等能源,防止因过度樵采而带来的植被破坏等。(答出 4点即可得 8分,其它言之合理亦可酌情给分) ( 10分) 环境保护 读图中两图,图甲显示 2000年前后各国的每年伐林率,图乙为 X地区某块农用土地的有机物、氮及钾的含量。分析回答下列问题。 ( 1)说明世界每年伐林率高的地区的分布特点。( 4分) ( 2) X地采用迁移农业方式耕作,请简要分析土地被开发和原始林砍伐及焚烧后,土壤中的有 机物、氮和钾含量的变化情况,并解释原因。( 6分) 答案:( 1)纬度较低( 2分) 发展中国家或欠发达国家( 2分) ( 2)土地被开发和焚烧后,土壤中的有机物、氮和钾含量呈下降趋势 ( 2分) 原因:开荒耕作后,农作物耗费了土壤中的氮、钾元素( 2 分);森林破坏后,水土流失加剧,养分流失严重( 2分)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考试资料 > 中学考试

copyright@ 2008-2019 麦多课文库(www.mydoc123.com)网站版权所有
备案/许可证编号:苏ICP备17064731号-1